游褒禪山記完結_第1頁
游褒禪山記完結_第2頁
游褒禪山記完結_第3頁
游褒禪山記完結_第4頁
游褒禪山記完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復習檢測(一)詞類活用1、始舍于其址。舍:2、有泉側出。側:3、而其見愈奇。見:4、火尚足以明也。明:(二)一詞多義“道”1、有碑仆道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3、策之不以其道三)古今異義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義:今義: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名詞作狀語,在一側。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名詞,路、道路名詞,道理《師說》(唐韓愈)名詞,方法《馬說》韓愈

十分之一11

翻譯展示對于這件事流傳的文字外物幫助第三段重點、易錯詞語(1)夷:夷——

(2)非常之觀:

(3)至于——

(4)其孰能譏之乎:

(5)幽暗昏惑:(6)險遠:4平坦,平地,化險為夷觀——景象,蔚為大觀

到了其——豈、難道,舍我其誰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道路艱險又偏遠(的地方)重點詞語句子介紹

勝——

傳——

名——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此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第四自然段流傳下來的文字(

)識其本名(

)盡

shēng(不勝枚舉)(不勝感激)1、“嘆”的原因,“于是余有嘆焉”的作用是什么?2、古人為何“往往有得”?引出古人有得目的是什么?3.要到達“奇偉、瑰怪、非常之觀”,需要哪些條件?有志有力有物

探討:力與物也重要,但有時難以強求,只有“盡吾志才能“無悔”、無“可譏”。6本段思路簡析人生、治學,亦如游山。生命每個人都有一次,有志的人才可以讓生命之花長開不敗。只有那些“衣帶漸寬終不悔”的人才能經得起風雨人生、不懈進取,便有“乘風破浪,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時候,讓生命之花長開不敗。人如此,且事物亦如此。鄭板橋曾說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于斷巖間。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正是青松的高貴的品質。立志堅定的人,才能做出超凡的貢獻。達爾文22年寫成《物種起源》,司馬遷忍辱負重完成《史記》,蘇武羈留匈奴19年的遭遇中,不為威脅所屈,不為利誘所動、堅持民族氣節、忠于祖國,最后“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蒲松齡屢試不第,便引詩自勵:“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最終便寫成《聊齋志異》,留名青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古今中外,不知成就了多少人。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譚嗣同一代烈士,從小便立志救亡圖存、救民于水火,但他一心主持的變法,最后也以失敗告終,而被捕于獄,題一詩于獄壁說: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希望警醒世人。亦可無悔矣。“盡吾志者,可以無悔矣”。記得鄭板橋曾灑脫地說過:“科名不來,學問在我,原不可折(shé)本買賣”。立志在我,求索在我,成就在我,人生治學,要時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態度,則可以無悔矣。分享感悟74.第三段的議論與前文何處照應?第三段: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第二段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結論:要有志、盡吾志8本段思路簡析1、用一字緊承上文,領起全段。2、以古人作為立論的標準,從

的深度和廣度兩方面,分析了古人的原因。3、拿世人的,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對比。4、闡述實現宏偉目標條件三者的內在聯系。5、強調只要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即使不能達到目的,也可以“無譏”、“無梅”。“嘆”“求思”“往往有得”避難就易“志”、“力”、“物”91、本段中心句子是哪句話?講述了什么觀點道理?這一觀點是怎樣演繹而來的?第四自然段10“古書之不存”跟第一段哪句話相照應?“其文漫滅”“后世之謬其傳”又是跟哪句話相照應?“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11仆碑其文漫滅音謬古書之不存謬其傳何可勝道也哉觀點: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邏輯嚴密12結論得出過程成語故事:三豕(shǐ)涉河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呂氏春秋·察傳》思考: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13第五段:補敘同游者同游者的姓名沒有出現在正文里,而是記在這段文字中,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樣寫在文尾,能使行文簡潔,避免橫生枝節,這也是古人寫游記常用的格式。

同游的四個人是:廬陵人蕭君圭,字君玉;長樂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國,字平父;安上,字純父。至和元年七月,臨川人王安石記。14闡述的道理本文把______和_____兩個不同的事物聯系起來,借游山的體驗,說明了處事、治學都要“__”和“__

”的道理。游山治學處事盡吾志深思慎取15

(一)文章段落回憶小結

第一段:說山

第二段:游山

第三段:議論

第四段:議論

第五段:記敘的結尾

—————————補敘同游者中心句——①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②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游山經過(山之名、山之寺、山之洞、山之碑)游山心得(前洞后洞,隨之出、出而悔)(志力物---盡吾志)

(古書不存---深思慎取)課文大觀16“悟物窮理”。就是對事物多思考,多琢磨,鉆研其中的道理。智利詩人聶魯達在一首詩中寫道:“一粒沙里藏著一個世界,一滴水里擁有一片海洋。”佛語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些話都告訴我們:一件很小的事物里也可能隱藏著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也可能隱藏著大智慧。見微知著,是一種良好的思維品質。“物理”是什么?171.下面所列各句加點的“之”字與“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C.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D.入之愈深,其進愈難

C鞏固提高練習2.對下面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有碑仆道仆:倒跌倒B.其文漫滅漫:淹C.蓋音謬也蓋:大概D.何可勝道也哉勝:盡B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廬陵蕭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號記年的。C.“臨川王某記”一句中,“臨川”是王安石的籍貫,“某”代王安石。D.“長樂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對人的尊稱。D

1、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3、距其院東五里

4、有泉側出

5、入之甚寒,問其深

6、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7、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名作動,筑舍定居名作動,命名名作狀,往東名作狀,從旁邊形作名,深度名作動,識其本名,說明白謬,使動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