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二名句默寫匯編及高中語文必修二文言文課文實詞總結_第1頁
高中語文必修二名句默寫匯編及高中語文必修二文言文課文實詞總結_第2頁
高中語文必修二名句默寫匯編及高中語文必修二文言文課文實詞總結_第3頁
高中語文必修二名句默寫匯編及高中語文必修二文言文課文實詞總結_第4頁
高中語文必修二名句默寫匯編及高中語文必修二文言文課文實詞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必修二名句默寫匯編《詩經·衛風·氓》1.寫女子在無奈下與男子約定婚期的句子是:,。

2.用動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愛情的句子是:,。

3.寫女子家人對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4.與“青梅竹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5.寫女子不愿同氓終老的句子是:,。

6.通過寫桑葉凋落喻指女子年華逝去的一句是:,。

7.寫女子在斷墻上眺望心上人,見到心上人后前后行為差異的句子是:,。,。8.寫女子回憶小時候與氓嬉戲玩耍的快樂場景的是:,。

9.寫女子為人婦后早晚辛苦勞動的句子是:,;,。寫男子變化無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10.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決心的句子:,。

《詩經·采薇》1、《詩經·采薇》中寫士兵采集野生的薇菜充饑的場面,其中“,”兩句寫了夏天剛長出來的薇菜的葉片肥嫩的樣子。2、《詩經·采薇》中寫在一個雨雪紛飛的日子,戍卒終于踏上了歸途,然而他們沒有一絲歡愉,只感到一片悲涼。他們憂傷地想起:“,”;而今天呢,“,”。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這四句詩被后人譽為《詩經》中最好的句子。3、《詩經·采薇》中“,”,這是寫戍卒歸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遙遠,似乎總也走不到盡頭,他忍渴耐饑,掙扎著走向故鄉。在這艱難的歸途上,戍卒痛定思痛,痛苦地吟唱:“,!”《離騷》1.《離騷》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懷,對廣大勞動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語句是:,。2.《離騷》中寫自己雖崇尚美德約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貶黜的兩句:,。3.“,。”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寫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離騷》中用香草做比喻說明自己遭貶黜是因為德行高尚的兩句:,。

5.詩人怨恨楚懷王昏聵糊涂,輕信謠言的語句是:,。

6.《離騷》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對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兩句:,。7.《離騷》中表明自己因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誹謗的兩句:,。8.《離騷》中表明自己所處的社會本來就是善于投機取巧,違背規矩的現狀的兩句:,。9.《離騷》中表明當時社會中的人們違背準則,把茍合取悅別人奉為信條的兩句:,。10.《離騷》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亂社會中煩悶失意,走投無路的兩句:,。11.《離騷》中表明作者寧可死去,也不會和世俗小人一樣媚俗取巧的兩句:,。12.《離騷》中用大鳥和小鳥不合群來比喻說明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兩句:,。13.《離騷》中用方圓不相合說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兩句:,?14.《離騷》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賢為榜樣的兩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賢,寧死不失正義):,。15.《離騷》中屈原委婉表達自己后悔選擇做官,想要歸隱的兩句:,。16.《離騷》中屈原表達趁著迷途未遠,趕緊回到正路的兩句:,。17.《離騷》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養自己的兩句:,。18.《離騷》中屈原表明即使沒有人了解自己也無所謂,只要自己內心買好就可以的兩句話:,。19.《離騷》中屈原通過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帶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潔的兩句:,。20.《離騷》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樂趣,而他窮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兩句:,。21.表現詩人堅持真理、獻身理想的詩句:,。《涉江采芙蓉》1、運用比興手法寫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及營造清幽、高潔的意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寫兩個相思相愛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1、漢樂府民歌《長歌行》詩中“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來表現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之情。2、曹操《短歌行》中“,?,。”幾句寫詩人一邊喝酒一邊高歌,感嘆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好比晨露轉瞬即逝。3、《短歌行》中“,。?。”寫詩人在酒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難遣,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詩句,“,。,”,這幾句點明了“愁”的一個原因,即對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詩經原是寫戀人之間的思念,那種悠長,那種亦喜亦憂,可見詩人對人才的一片深情。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表達了作者歡迎賢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作者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不甚欣喜。6、曹操在《短歌行》中“,?,”幾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賢才而不得,點明了憂愁不斷的原因。7、曹操在《短歌行》中“,。,”幾句寫詩人通過想象與賢才親密交往的場景: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表達了詩人希望與賢才真誠交往的強烈愿望。8、曹操在《短歌行》中“,。,”比喻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作者以設問的方式,曲折地為賢才指明方向。9、曹操在《短歌行》中“,。,”幾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表達作者胸懷大志,一統天下的愿望。《歸園田居》1.《歸園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隨波逐流,固守節操,回鄉開荒種地,過田園生活的句子是:,。2.《歸園田居》中表現作者早出晚歸,不辭勞苦的句子是:,。3.《歸園田居》中透過“,”兩句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閑適,有很多空閑時間。4.《歸園田居》中描寫鄉村中常見的聲音的句子是:,。5.《歸園田居》中表現詩人摒棄塵俗,渴望返歸自然(無對偶)的詩句是:,。6.寫詩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園的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歸園田居》中“,”兩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8.《歸園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詩人作為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書的知識分子,為了供養家小,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奔波于官場。回頭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骯臟無聊的世俗之網。9.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歸園田居》中,與這畫面相應的詩句是:,。,。,。,。10.寫回歸田園的愉悅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雀東南飛》1、《孔雀東南飛》中“,。,”四句,寫出了劉蘭芝離開焦家時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決心;嚴妝辭婆是她對焦母的抗議與示威;精心穿著打扮,表示了她對焦仲卿的愛,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2、《孔雀東南飛》中“,。,”這些詩句是從頭到腳,從裝束、服飾、姿態上作橫的鋪陳,表現出劉蘭芝的美麗,突出她堅忍剛強、從容自如的性格。3、《孔雀東南飛》中運用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加上恰當的比喻,從手指、嘴唇、步態等方面寫出蘭芝的美麗,突出她堅忍剛強、從容自如的性格的詩句是:,。,。4、《孔雀東南飛》中寫劉蘭芝離開時叮囑小姑要侍奉好婆婆,在婦女歡聚的日子不要忘記自己的詩句是:,。,。5、《孔雀東南飛》中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劉蘭芝對焦仲卿發誓“,。,”,表現了她們對愛情的忠貞和堅強。6、《孔雀東南飛》中“,”兩句,寫出了劉蘭芝和焦仲卿告別時憂愁傷感的樣子。《蘭亭集序》1、《莊子》中說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個人壽命的長短,聽憑造化,最后歸結于消亡。正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寫:,!2、針對魏晉名士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用了一句來批評:,。3、王羲之將世人分為“靜者”和“躁者”兩類,并概括了兩類人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4、《蘭亭集序》中表現蘭亭自然環境優美的句子是:,,,表現氣候宜人的句子是:,。5、王羲之在蘭亭聚會時看到天空的無邊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懷開暢,極盡視聽的樂趣:,,,,。6、蘭亭集會時文人雅士們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從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來飲酒賦詩,表達幽深內藏的感情的句子是:,。,,。7、我們喜歡的事物由生到滅,時間極其短暫,令人生發感慨,正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寫:,,,。8、我們在感嘆時光流逝時,往往會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蘭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嘆:,。9、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一開始就點明聚會的季節、地點和事由的句子是:,,。10.《蘭亭集序》中交代了在蘭亭聚會的人是“,”各路英才,老少皆有。11、《蘭亭集序》中體現作者的感情由“樂”轉為“痛”的過程的句子是:,,。《赤壁賦》1.寫江上水汽彌漫,江水無邊無際和遠方天際相接的句子是:,。2.概括了曹操軍隊在攻破荊州順流而下的軍容盛狀的句子是:,。3.敘寫江水流逝卻始終長流不息,月亮盈虧卻無所增減的哲理的句子:,;,。4.用高超的手法描寫動人的音樂:,。5.蘇軾在《赤壁賦》中慨嘆“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6.寫清風明月為吾享用的句子:,,,。7.寫清風與明月可盡情享用,無人禁止,無窮無盡的句子:,。

9.寫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的句子:,。

10.寫月亮升起后,對游人依依眷戀,脈脈含情,實則是游人對明月的喜愛的句子:,。11.寫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飄蕩,似乎是在浩蕩的宇宙間乘風飛行,飄飄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12.寫作者引吭高歌,吟誦古代詠月的詩歌,召喚月亮飛行的句子,。13.描繪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體現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

14.寫客人簫聲之悲傷幽怨的句子:,,,。15.用蛟龍嫠婦聽簫聲的感受來突出簫聲的悲涼與幽怨的句子:,。16.以月亮作比,描寫世間萬物變化的規律的句子是:,。

17.從不變的角度,描述人與萬物的關系:,。

18.文中告訴我們別人的東西雖小也不能占有:,。

19.寫作者蕩漾江中,與麋鹿為伴的句子是:,。

20.寫作者與友人于扁舟舉杯共飲的句子是:,。

21.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嘆我們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句子:,。22.描寫詩人行舟的感覺,像身上長上了翅膀:,。

23.詩人在飲酒后,唱出對遠在天邊的女子的思念:,。《游褒禪山記》1、《游褒禪山記》中有“峰險景無限,有志方可達”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可以無悔矣,?此余之所得也《詩經·衛風·氓》

1.寫女子在無奈下與男子約定婚期的句子是: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2.用動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愛情的句子是: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3.寫女子家人對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與“青梅竹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5.寫女子不愿同氓終老的句子是: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6.通過寫桑葉凋落喻指女子年華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7.寫女子在斷墻上眺望心上人,見到心上人后前后行為差異的句子是: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8.寫女子回憶小時候與氓嬉戲玩耍的快樂場景的是: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9.寫女子為人婦后早晚辛苦勞動的句子是: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寫男子變化無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10.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決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詩經·采薇》(必修二)1、《詩經·采薇》中寫士兵采集野生的薇菜充饑的場面,其中“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兩句寫了夏天剛長出來的薇菜的葉片肥嫩的樣子。2、《詩經·采薇》中寫在一個雨雪紛飛的日子,戍卒終于踏上了歸途,然而他們沒有一絲歡愉,只感到一片悲涼。他們憂傷地想起:“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而今天呢,“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這四句詩被后人譽為《詩經》中最好的句子。3、《詩經·采薇》中“行道遲遲,載渴載饑”,這是寫戍卒歸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遙遠,似乎總也走不到盡頭,他忍渴耐饑,掙扎著走向故鄉。在這艱難的歸途上,戍卒痛定思痛,痛苦地吟唱:“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離騷》

1.《離騷》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懷,對廣大勞動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語句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2.《離騷》中寫自己雖崇尚美德約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貶黜的兩句: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寫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離騷》中用香草做比喻說明自己遭貶黜是因為德行高尚的兩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5.詩人怨恨楚懷王昏聵糊涂,輕信謠言的語句是: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6.《離騷》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對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兩句: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7.《離騷》中表明自己因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誹謗的兩句: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8.《離騷》中表明自己所處的社會本來就是善于投機取巧,違背規矩的現狀的兩句: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9.《離騷》中表明當時社會中的人們違背準則,把茍合取悅別人奉為信條的兩句: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10.《離騷》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亂社會中煩悶失意,走投無路的兩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11.《離騷》中表明作者寧可死去,也不會和世俗小人一樣媚俗取巧的兩句: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12.《離騷》中用大鳥和小鳥不合群來比喻說明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兩句: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13.《離騷》中用方圓不相合說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兩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14.《離騷》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賢為榜樣的兩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賢,寧死不失正義):“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5.《離騷》中屈原委婉表達自己后悔選擇做官,想要歸隱的兩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16.《離騷》中屈原表達趁著迷途未遠,趕緊回到正路的兩句: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17.《離騷》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養自己的兩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18.《離騷》中屈原表明即使沒有人了解自己也無所謂,只要自己內心買好就可以的兩句話: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19.《離騷》中屈原通過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帶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潔的兩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20.《離騷》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樂趣,而他窮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兩句: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21.表現詩人堅持真理、獻身理想的詩句: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短歌行》(必修二)1、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2、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5、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6、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7、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8、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9、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歸園田居》(必修二)1.《歸園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隨波逐流,固守節操,回鄉開荒種地,過田園生活的句子是: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2.《歸園田居》中表現作者早出晚歸,不辭勞苦的句子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3.《歸園田居》中透過“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兩句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閑適,有很多空閑時間。4.《歸園田居》中描寫鄉村中常見的聲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5.《歸園田居》中表現詩人摒棄塵俗,渴望返歸自然(無對偶)的詩句是: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6.“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7.《歸園田居》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兩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8.《歸園田居》中“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兩句,寫詩人作為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書的知識分子,為了供養家小,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奔波于官場。回頭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骯臟無聊的世俗之網。9.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歸園田居》中,與這畫面相應的詩句是: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必修二1、《詩經》兩首《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2、《離騷》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3、《詩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短歌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4、《蘭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5、《赤壁賦》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6、《游褒禪山記》王安石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五)《赤壁賦》

1.寫江上水汽彌漫,江水無邊無際和遠方天際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軍隊在攻破荊州順流而下的軍容盛狀的句子是: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3.敘寫江水流逝卻始終長流不息,月亮盈虧卻無所增減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寫動人的音樂: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5.蘇軾在《赤壁賦》中慨嘆“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6.寫清風明月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7.寫清風與明月可盡情享用,無人禁止,無窮無盡的句子: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9.寫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的句子: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10.寫月亮升起后,對游人依依眷戀,脈脈含情,實則是游人對明月的喜愛的句子: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11.寫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飄蕩,似乎是在浩蕩的宇宙間乘風飛行,飄飄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12.寫作者引吭高歌,吟誦古代詠月的詩歌,召喚月亮飛行的句子: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13.描繪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體現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14.寫客人簫聲之悲傷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15.用蛟龍嫠婦聽簫聲的感受來突出簫聲的悲涼與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16.以月亮作比,描寫世間萬物變化的規律的句子是: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17.從不變的角度,描述人與萬物的關系: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18.文中告訴我們別人的東西雖小也不能占有: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19.寫作者蕩漾江中,與麋鹿為伴的句子是: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20.寫作者與友人于扁舟舉杯共飲的句子是: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21.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嘆我們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22.描寫詩人行舟的感覺,像身上長上了翅膀: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23.詩人在飲酒后,唱出對遠在天邊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高考2015高古詩文理解性默寫33篇一、《燭之武退秦師》(必修一)1.《燭之武退秦師》中說出了晉國秦國聯合圍攻鄭國的理由是: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2.燭之武被求著出山時,說了一句隱含著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滿的話是: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3.大敵當前,內憂外患,鄭伯貴為一國之君卻能禮賢下士,誠懇自責: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4.鄭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說燭之武,也略略還有點威脅的話是: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5.燭之武見秦伯時,以退為進,態度謙恭,承認鄭亡,迎合對方的驕傲心理的語句是: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6.燭之武勸說秦伯,貌似謙恭,卻極有份量,以一個假設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談話的主動權,以退為進,柔中有剛: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7.燭之武從地理位置說明“亡鄭”于秦無益而有害的結果。當時秦在西,鄭在東,晉置于兩國之間,秦鄭并不接壤,秦欲越晉據鄭,絕無可能: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8.燭之武緊緊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聯系實際,指點迷津,循循善誘,娓娓說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亡鄭”、“舍鄭”的利害關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當怦然心動,坐收漁利。9.燭之武用雄辯的事實指出晉乃背信棄義、出爾反爾、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之徒的話是: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10.燭之武說晉野心勃勃,貪得無厭的句子是: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11.燭之武闡明了晉對秦的利害關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慮的句子是: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12.燭之武說退秦軍后,晉文公非常氣憤。晉國大夫子犯請求攻打秦軍,然而晉文公認為“不可”,他說“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說“因人之力而敝之”,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與”,這是不明智的;“以亂易整”,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晉文公對子犯說“吾其還也”,晉國軍隊就離開了鄭國。三、《離騷》(必修二)1、屈原在《離騷》中表達自己雖愛好修潔,嚴以律己,但早晨進諫晚上被免職的句子是: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2、屈原在《離騷》中用比喻和對比的手法,寫出自己才能優秀,用香蕙作佩,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遭貶黜的句子: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3、屈原在《離騷》中以飽蘸激情的筆墨,發出了長聲嘆息而掩面流淚,哀傷人民生活多災多難的感嘆,這兩句詩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4、屈原在《離騷》中表達自己雖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標,縱然九死不悔的語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5、屈原在《離騷》中用比喻的手法,寫出自己才能優秀卻遭到嫉妒和造謠中傷的句子是: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6、屈原在《離騷》中借前賢能夠堅守正道來勉勵自己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7、《離騷》中表現詩人怨恨君王過分荒唐,始終不能明了自己心跡的句子是: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8、《離騷》中表現詩人忍受委屈壓抑意志,忍受責罵和侮辱的句子是: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9、《離騷》中寫作者向古圣先賢學習,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0、《離騷》中表現詩人寧愿突然死去,隨著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樣的句子是: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11、屈原在《離騷》中揭露楚國朝政的黑暗。“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詩人巧用比喻,揭露佞臣巧于言語,背違先圣之法,隨心所欲,恣意妄為。“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用比喻揭露人臣不修仁義,背棄忠直,隨從枉佞,茍合于世,以求容媚。12、面對污濁的、看不到希望的環境,屈原在《離騷》中爆發出痛苦而無奈的浩嘆:“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清代朱驥在《離騷辨》中說:“此句無限神情,在‘獨’字、‘也’字內,蓋大夫遙想從前一片婆心,滿腔熱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13、《離騷》中用比喻寫屈原承繼并恢宏先圣遺德,執分守節,不隨俗人,正道直行,方正廉潔,與奸佞圓滑的群小不相為謀的語句是: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四、《短歌行》(必修二)1、漢樂府民歌《長歌行》詩中“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詩句,來表現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之情。2、曹操《短歌行》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幾句寫詩人一邊喝酒一邊高歌,感嘆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好比晨露轉瞬即逝。3、《短歌行》中“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寫詩人在酒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難遣,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詩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這幾句點明了“愁”的一個原因,即對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詩經原是寫戀人之間的思念,那種悠長,那種亦喜亦憂,可見詩人對人才的一片深情。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表達了作者歡迎賢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作者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不甚欣喜。6、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幾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賢才而不得,點明了憂愁不斷的原因。7、曹操在《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幾句寫詩人通過想象與賢才親密交往的場景: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表達了詩人希望與賢才真誠交往的強烈愿望。8、曹操在《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幾句寫明月升起,星星閃爍,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比喻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作者以設問的方式,曲折地為賢才指明方向。9、曹操在《短歌行》中“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幾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表達作者胸懷大志,一統天下的愿望。五、六、《孔雀東南飛》(必修二)1、《孔雀東南飛》中“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四句,寫出了劉蘭芝離開焦家時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決心;嚴妝辭婆是她對焦母的抗議與示威;精心穿著打扮,表示了她對焦仲卿的愛,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2、《孔雀東南飛》中“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兩句,說明蘭芝與小姑關系融洽,正表現了她的懂禮儀、易相處。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對照。3、《孔雀東南飛》中“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這些詩句是從頭到腳,從裝束、服飾、姿態上作橫的鋪陳,表現出劉蘭芝的美麗,突出她堅忍剛強、從容自如的性格。4、《孔雀東南飛》中運用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加上恰當的比喻,從手指、嘴唇、步態等方面寫出蘭芝的美麗,突出她堅忍剛強、從容自如的性格的詩句是: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5、盡管婆婆驅遣媳婦,但媳婦仍然謙恭、禮讓,如《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告別婆婆是說的“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表現劉蘭芝不能勝任婆婆的驅使,只好回娘家,但又記掛婆婆在家里操勞的矛盾而復雜的心情。6、《孔雀東南飛》中寫劉蘭芝離開時叮囑小姑要侍奉好婆婆,在婦女歡聚的日子不要忘記自己的詩句是: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7、《孔雀東南飛》中寫劉蘭芝離開焦家時,焦仲卿發誓不離開蘭芝,不辜負蘭芝的兩句詩分別是:“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負”。8、《孔雀東南飛》中寫焦仲卿對劉蘭芝發誓不離不負,蘭芝為仲卿的真摯情意所感,盼望仲卿早點接她回家的詩句是: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9、《孔雀東南飛》中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劉蘭芝對焦仲卿發誓“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表現了她們對愛情的忠貞和堅強。10、《孔雀東南飛》中“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兩句,寫出了劉蘭芝和焦仲卿告別時憂愁傷感的樣子。11、《孔雀東南飛》中“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四句,寫出了劉蘭芝因哥哥性格暴躁,不能隨自己心意,料想前景不妙而備受煎熬的心理狀態。七、《蘭亭集序》(必修二)1、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表現蘭亭環境優美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表現蘭亭氣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2、蘭亭集會時文人雅士們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從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來飲酒賦詩,表達幽深內藏的感情的句子是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3、王羲之在蘭亭聚會時看到天空的無邊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懷開暢,極盡視聽的樂趣,確實感到非常快樂的句子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4.我們在感嘆時光流逝時,往往會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蘭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嘆: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5.王羲之將世人大體分為兩類“靜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兩類人的生活內容: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6、生活中當我們專注于自己所喜歡的事物時,會達到忘我的狀態而忽視時光的流逝,不覺中老年將要到來。這很容易讓我們想起王羲之《蘭亭集序》里的句子: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7、我們喜歡的事物由生到滅,時間極其短暫,自然也會令人生發感慨,正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寫: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8.針對魏晉名士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話來批評: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9.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一開始就點明聚會的季節、地點和事由的句子是: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10.《蘭亭集序》中交代了在蘭亭聚會的人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各路英才,老少皆有。11.生活中當我們對所喜歡或得到的事物已經厭倦時,感情會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也隨之產生。這很容易讓我們想起王羲之《蘭亭集序》里的句子: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12.《莊子》中說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個人壽命的長短,聽憑造化,最后歸結于消亡。正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寫: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13.每當我們看到古人對死生發生感慨的文章,就為此悲傷感嘆,也說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寫: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14.縱使時代變了,世事不同了,但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正如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所說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八、《赤壁賦》(必修二)1、本文中蘇軾“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寫天上的滿月從東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樣,深深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腳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語句是: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2、蘇東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種對宇宙對人生的看法,他緊扣水月,闡述了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來攻破客人“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理想,指出我們若從變化的角度來觀察,那么一眨眼之間,萬事萬物都在變化的語句是: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又指出如果從不變的角度觀察,則萬物都是無盡的語句是: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3、在《赤壁賦》中,蘇軾用“舳艫千里,旌旗蔽空”兩句概括了曹操的軍隊在攻破荊州后順流而下的軍容之盛。4、在《赤壁賦》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傷我們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語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5、作者寫出了飄飄欲仙的神態,好像身體在天空里,架著風飛行,脫離了現實社會,不知道哪里是盡頭,抒發了作者心曠神怡的心情和飄然欲舉的超然之樂,情和景已經達到融合的境地的語句是: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6、《赤壁賦》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進行了對比:曹操當時是“舳艫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曹操當時是“釃酒臨江,橫槊賦詩”,而你我只是“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這一段再現了曹操當年沿江而下時的盛大場面和英雄氣概。可是象曹操這樣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7、《赤壁賦》中描繪出秋江的朗爽與澄凈,也恰好體現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語句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8、寫作者引吭高歌,吟誦古代詠月的詩歌的詩句是: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9、寫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霧氣籠罩江面,天光、水色連成一片的詩句是:白露橫江,水光接天。10、寫作者任憑一葉扁舟飄蕩,在水波不興的遼闊江面上自由來去的語句是: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11、用蛟龍、嫠婦聽簫聲的感受來突出簫聲的悲涼與幽怨的語句是: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12、借客人之口來感慨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的語句是: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13、寫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的語句是: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14、寫清風與明月可激情享用,無人禁止,無窮無盡的語句是:取之無禁,用之不竭。15、形容洞簫聲“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這都是通過音樂引起想像,運用一系列比喻描寫聽者的感受。九、《蜀道難》(必修三)1、《蜀道難》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2、運用夸張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的句子: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3、從李白《蜀道難》一詩中“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zī)嗟”的長嘆中,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了詩人對功業難成的一聲嘆息。4、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開篇以蜀地方言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下雄渾感情基調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5、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運用夸張的手法表示歷史悠久,自古以來秦蜀之間交通不便,少有往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進一步運用夸張修辭方法,表明秦蜀之間為高山峻嶺所阻擋,不可逾越。6、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引用神話傳說為其增添了浪漫氣息,如引用“五丁開山”一神話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不但寫到蜀山之高峻,還描寫了人的行路之難。他借助一些細節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了,困危之狀如在眼前,體現這一內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mén)參(shēn)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8、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光。詩人先用“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飛湍瀑(pù)流爭喧豗(huī),砯(pīng)崖轉石萬壑雷”寫出水石激蕩,山谷空鳴的驚險場景。9、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寫出了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的句子是“劍閣崢嶸而崔嵬(wéi),一夫當關,萬夫莫開。”10、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運用神話、夸張、襯托的手法來寫蜀山之雄奇險峻的句子有“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猶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11、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但見悲鳥號(háo)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為我們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12、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語句的句子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fēi)親,化為狼與豺”,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十、《琵琶行》(必修三)1.《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初次出場時猶豫不決的情態的詩句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2.《琵琶行》第二次音樂描寫中表現琵琶女與詩人情感交流的詩句是: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描寫音樂間歇時詩人感受的詩句是: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3.《琵琶行》中運用擬聲詞和一系列貼切生動的比喻,描摹琵琶樂音和旋律的變化,被譽為古典詩歌中描寫琴聲的絕唱。如寫音樂由粗重急驟轉向輕微委婉,而最終濁重和清脆兼而有之,表現急切而愉悅情調的詩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4.《琵琶行》中寫音樂由婉轉流暢變得阻塞壓抑直至清冷凝滯,表現旋律輕愉而流暢的相關詩句是: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5.《琵琶行》中寫琵琶聲在沉咽、暫歇后突然爆發并達到高潮,表現熱烈緊張場面的句子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樂曲的終止也寫得很好:“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琵琶聲戛然而止,使聽眾繼續沉浸在樂曲的境界里。6.聯想是回憶的一種形式。表象聯想就是表象之間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由琴聲想到珠玉聲,是聲音的類比聯想。7.《明湖居聽書》寫小玉說書時,“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類似情景,側面表現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樂效果的詩句是: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8.古人常化用前人詩文為己用,如張先《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玉盤大小亂珠迸。酒上妝面,花艷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9.《琵琶行》中寫琵琶女演奏之前調弦校音都很有情調,似乎在述說平生低沉、抑郁的感情的句子是: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10.《琵琶行》中描寫了琵琶女彈琴的優美動作,先是“低眉信手續續彈”,似述說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輕攏慢捻抹復挑”,彈出了當時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十一、《登高》(必修三)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獨之境,《登高》一詩對此都有直接描述,這些句子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抒發了漂泊異鄉、年老體衰的惆悵之情,也蘊含著與生命的衰弱頑強抗爭的精神。2、杜甫在《登高》一詩中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句子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3、杜甫在《登高》一詩中寫遠望所見,用傳神之筆描寫凄冷江色和長江氣勢的句子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用落葉和江水抒發了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為我們營造了一幅氣勢磅礴的長江秋日圖。4、杜甫《登高》一詩情景交融、意境曠達,極寫自己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5、杜甫在《登高》一詩中道出郁積詩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國運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句子是:艱難苦恨繁霜鬢(bìn),潦倒新停濁酒杯。是本詩的主旨句(表現詩人憂國傷時)。6、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前人也曾把這兩句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十二、《錦瑟》(必修三)1、《錦瑟》中以錦瑟起興,引起對華年往事的追憶的句子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2、《錦瑟》一詩的頸聯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它表現的這種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詩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聯陰陽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現了高潔的感情、執著的愛慕和無盡的哀思與悵恨。3、《錦瑟》用典的四句詩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4、《錦瑟》一詩中回環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惆悵苦痛,讓人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十三、《秋興八首》(其一)(必修三)1、《秋興八首》(其一)中“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兩句,寫巫山巫峽的秋聲秋色。用陰沉蕭瑟、動蕩不安的景物環境襯托詩人焦慮抑郁、傷國傷時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長安”的主題。2、《秋興八首》(其一)中“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兩句,寫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風云在天而接地陰。在景物描繪之中,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因時局動蕩不安、前途未卜的處境和作者胸中翻騰起伏的憂思與郁勃不平之氣。3、《秋興八首》(其一)中“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兩句,寫由秋天景物觸動羈旅情思。作者從云安到夔州苦苦掙扎了兩年,孤舟不發,見叢菊再開,不禁再度流淚,心總牽掛著故園。寫得深沉含蓄,耐人尋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園。4、《秋興八首》(其一)中“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兩句,在時序推移中敘寫秋聲。西風凜冽,傍晚時分天氣更是蕭瑟寒冷,冬日即將來臨,人們在加緊趕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樓上,晚風中傳來急促的砧聲,抒發了客子強烈的羈旅之情。十四、《勸學》(必修三)1、荀子在《勸學》中連用了“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等五個比喻,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夠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闡述“君子博學而日參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觀點,同時也說明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2、孔子曰:“學而時習之”,又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勸學》中提出“學不可以已”的觀點,活到老學到老,繼承并發展了孔子對學習的認識。3、劉禹錫詩云:“芳林新葉催新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和荀子《勸學》中的“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都表達出學生可以超過老師或后人超過前人的思想,這與韓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思想一致。4、“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通過“木”、“金”的變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文言文課文實詞、句式歸納表(必修二)14、《阿房宮賦》(解釋下列字詞)晉陶淵明獨愛菊

(動詞,喜歡。)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動詞,喜愛。)使秦復愛六國之人

(動詞,愛護。)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動詞,吝惜。)使負棟之柱

(動詞,讓。)

使六國各愛其人

(連詞,假使。)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

(動詞,派遣。)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名詞,使者。)六王畢,四海一

(名詞作動詞,統一)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數詞,一把)黃鶴一去不復返

(副詞,一旦。)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副詞,全,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形容詞,專一。)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動詞,使……滅族。)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名詞,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詞,家族。)云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動詞,聚集。)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動詞,奪取,取得。)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詞,著。)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動詞,提取。)今入關財物無所取

(動詞,拿。)2.一詞多義

(1)一

六王畢,四海一.(動詞,統一)

一.肌一.容,盡態極妍(形容詞,全部,所有)

(2)縵

廊腰縵.回(名詞,無花紋的帛,這里名詞作狀語)

縵.立遠視(形容詞,通“曼”,久長)

(3)盡

一肌一容,盡.態極妍(副詞,達到頂點)

奈何取之盡.錙銖(動詞,取盡)

(4)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動詞,讓)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連詞,假使)

(5)愛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動詞,喜愛)

j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動詞,愛護)

⑹為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動詞,成為)

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動詞,做,當)

二、文言虛詞

1.焉

(1)

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

盤盤焉.,囷囷焉.

(2)

句末語氣詞。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2.而

(1)

連詞,表承接。

驪山北構而.西折/縵立遠視,而.望幸焉/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

連詞,表轉折。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3.其

(1)

代詞。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宮車)/

幾世幾年,摞掠其.人,倚疊如山(代六國)/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代秦國)

(2)

代詞,自己的,作定語。

使六國各愛其.人

4.于

(1)

介詞,到。

辭樓下殿,輦來于.秦

(2)

介詞,表比較。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5.之

(1)

動詞,往,去。

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詞,的。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3)

代詞。

奈何取之.盡錙銖(代財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意動用法“鑒”,以……為鑒,把什么作為借鑒;“哀”,以……為哀,把什么當作哀痛的事,可憐。驪山北構而西折從北、向西朝歌夜弦

在早上,在晚上輦來于秦

乘輦車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鐺、石、塊、礫”,用作動詞,當作鐺、當作石、當作塊、當作礫未云何龍,不霽何虹

“龍、虹”是出現龍,出現虹的意思朝歌夜弦

“歌、弦”是唱歌,彈琴的意思族秦者秦也“族”是滅族(指出加點詞語的古義和今義)直走咸陽古義:趨向,跑;

今義:行

鉤心斗角

古義:鉤心指建筑物攢聚,斗角指檐牙相對;今義:常用來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氣候不齊古義:指天氣冷暖;今義:指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可憐焦土

古義:可惜;

今義:使人憐憫。燕趙之收藏

古義:收藏的金玉珠寶;今義:指收集、保藏。韓魏之經營

古義:苦心積累收藏的金玉珠寶;今義:組織商品進行銷售或籌劃,組織,管理。齊楚之精英古義:本為事物的精華部分,此指金玉珠寶;今義:比喻各行各業寶貴的人才。)(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譯句子)(1)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

(判斷句“也”表判斷。)翻譯:像明星閃爍,那是她們打開的梳妝鏡;像烏黑的云朵紛紛擾擾,那是她們早上梳理的發髻。(2)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判斷句“也”表判斷。)翻譯:一個人的心,也就是千萬人的心啊。(3)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判斷句“也”表肯定判斷,“非”表否定判斷。)翻譯:滅掉六國的人,其實是六國自己,并不是秦國。(4)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省略謂語)翻譯:五步(有)一樓,十步(有)一閣。每隔五步有一座樓臺,每隔十步有一座亭臺。(5)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介詞結構后置)翻譯:使承載屋梁的大柱,比田野里勞作的農夫還多。(6)函谷舉(被動句)翻譯:函谷關被攻占。15、《赤壁賦》(找出通假字并解釋)舉酒屬客

(屬,通”囑”,勸人飲酒)西望夏口,東望武昌方位名詞”西,東”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向,向西,向東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南,向南

舞幽壑之潛蛟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婦泣,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哭泣

侶魚蝦而友麋鹿侶,以……為伴侶;友,以……為朋友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漁樵,捕魚砍柴順流而東也

東,向東進發

(解釋下列字詞)扣舷而歌之

動詞,唱

歌曰:“桂棹兮蘭槳……”名詞,歌詞

倚歌而和之

名詞,節拍

七月既望

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

動詞,眺望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希望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動詞,攻下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詞,位置低的,與“上”相對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縱一葦之所如

到,往

王如知此,則無望……

連詞,假如(判斷下列句子屬于哪種特殊句式,并翻譯句子)(1)月出于東山之上

(介詞結構后置)翻譯:月亮從東山上升起。(2)客有吹洞簫者

(定語后置)

翻譯:有一個吹簫的客人。(3)何為其然也

(賓語前置,何為,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翻譯:為什么這樣悲涼呢?(4)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翻譯:可是現在卻在哪里呢?(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判斷句、被動句)翻譯:這不是當年曹孟德被周郎圍困的地方嗎?(6)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判斷句)翻譯: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嗎?16、《項脊軒志》(找出通假字并解釋)而母立于茲

而通“爾”你以手闔門

闔通“合”關閉雨澤下注

下,往下

使不上漏

上,從上

東犬西吠

西,向西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手,親手

乳二世

乳,喂養

執之以朝

朝,上朝

(指出加點詞語的古義和今義)先大母古義:去世的;今義:常指“在前邊”,與“后”相對。大母過余古義:我;

今義:多余的,剩余的吾妻來歸古義:女子出嫁;

今義:常指回來

凡再變矣古義:兩次或第二次;

今義:常作“又”講(解釋下列字詞)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動詞,回頭看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動詞,拜訪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副詞,難道反而

西蜀之去南海

動詞,距離比去,以手闔門

動詞,離開去民之所惡,補民之所不足

動詞,除掉去掉縣官日有廩稍之供

名詞,公家給的糧食余稍為修葺

副詞,稍微,略微稍出近之

副詞,逐漸,漸漸后五年,吾妻來歸

動詞,女子出嫁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

動詞,回來

視死如歸

動詞,回家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動詞,歸附

完璧歸趙

動詞,歸還

田園將蕪,胡不歸

動詞,回去、歸隱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動詞,安放

內外多置小門

動詞,設置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

在……之前

先妣撫之甚厚

去世的

日過午已昏

偏過

大母過余

動詞,看望

從軒前過

動詞,經過

他日汝當用之

應當

以當南日

擋住

日過午已昏

副詞,已經

庭中始為籬,已為墻

后來,不久

軒東故嘗為廚

動詞,做過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

動詞,成為

東犬西吠

名作狀,向西邊

室西連于中閨

西面

某所,而母立于茲

名詞,地方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所”與“手植”組成名詞性詞組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使(之)不上漏

于自束發讀書(于)軒中雞棲于廳

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周庭

17、《與妻書》幾家能彀

“彀”通“夠”,能夠依依旁汝

“旁”通“傍”,陪伴念六夜四鼓

“念”通“廿”,二十汝可模擬得之

古義:想象,揣摩

今義:模仿(1)其:吾望其言是實

(這,指示代詞)

今則望其真有

(它,代詞)

卒不忍獨善其身

(自己,代詞)

汝其勿悲

(表祈使,規勸)

助天下人愛其所愛

(他們,代詞)(2)與:與妻書

(給,動詞)

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

(跟,介詞)

為吾與汝雙棲之所

(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