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開題報告3600字】_第1頁
【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開題報告3600字】_第2頁
【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開題報告3600字】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文題目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為載體來組織教學,學習者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來完成某一任務或解決某一問題。整個活動過程,教師幫助學生激發(fā)背景知識,充分調(diào)動學習者的活動積極性參與活動。同時,學習者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認知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使用己有的目的語言資源,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目的語,在“做”中學,“用”中學,在不知不覺中內(nèi)化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使用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Richards(2001)等人給任務的定義是:“任務是學習者在處理或理解語的基礎上完成的一個活動或行動。Lee02000)認為:任務是(1)一次課堂活動或練習,包括(a)一個只有通過參加者之間的交際才能達到的目的;Cb)組織和編排交際的自然過程;(C)注意意義交流;(2)學習者實施某套學習計劃時,需要學習者理解、操練和使用目的語一次語言學習嘗試。1.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在國內(nèi),任務型教學法的研究起步較晚,始于九十年代末。但這一教學理念仍受到我國許多語言研究者的關注與重視,而關于這一教學理念,眾多語言學家也對其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見。魯子問在我國任務型教學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魯子問(2002)進行了教學中真實的使用任務型教學法的課堂實驗,提出了在課堂中使用任務型教學法時具體的教學程序,并認為在我國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應把真實生活中的任務與課堂教學中的任務相結合。魯子問的課堂實驗用實踐把英語閱讀教學與任務型教學法結合在一起,在實踐中探索任務型教學法的國土化。在此之后,程曉堂(2004)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用理論及實例展示教學活動中的任務,以及通過各個方面展示該如何實施完成教學活動。在理論方面,襲亞夫(2003)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研究將教學中的任務分為“廣義”和“狹義”的任務,更加強調(diào)了教學中任務設計的重要性。同時,襲亞夫、羅少茜(2006)在任務型教學理論中,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也應該作為此教學形式的理論支撐,不僅僅以與此相關的新課程理論及二語習得理論為基礎依據(jù)。與此同時,任務型的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還應該包括專業(yè)領域理論基礎,此書中把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拓展到了各個方面,說明了任務型教學法涉及面的廣泛性。而在新時代的教學課堂中/劉佳君、徐不青(2005)指出教學中的多媒體手段也可幫助任務型的教學完成。說明我國的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已經(jīng)依靠了更加先進的教學手段。而我國2001年教育部頒發(fā)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的提出了在英語教學中倡導使用任務型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這也說明我國教育界對任務型教學法給與了極大地關注與重視。綜上所述,在我國眾多語言學家及教育家對任務型的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總結我國多數(shù)教育學家的研究,在我國的任務型教學中,應以真實的情景為依托,以學生為主體,把任務作為教學的主線,以技術為手段等。這種教學法也得到了眾多英語教師的青睞,在教學實踐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由于部分教師缺乏必要的教學中的任務設計的培訓指導,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任務過于繁多,過于強調(diào)任務的形式等。因此,這種教學法在我國仍需要進行更多的,更深層次的本土化的研究與實踐。2.國外研究現(xiàn)狀國外關于這一教學方法的最早探索應該是開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不同的專家、學者基于各自總結的不同的理論支撐、各自所實踐參與的不同的實踐活動以及源于不同個體的不同的思維、觀點看法,開始了不同層面與方向的深入研究。M.Breen和C.N.Candlin(1987)深層次的改進了Prabhu所提出的任務。在他看來,Prabhu提出的任務教學中的任務在實際的實踐操作中沒有層次,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沒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提出教學實踐中所出現(xiàn)的任務應有更加的具有區(qū)分度及層次性。這種更有區(qū)分度及層次性的模式可以使學生更有針對性的運用各種途徑來尋找不同的答案,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局限于一種固定的答案。這次的教學改進使學生運用新舊知識來完成解決問題,以完成教學活動中的預期任務,因此也被廣稱之為“過程大綱”。紐南(Nunan)在1989年提出了交際課堂的任務設計模式,他認為,分析交際任務的模式應該包括:目標、輸入、活動、教師角色、學習者角色和情境(Niman,1989:45)。在實踐上,他認為課堂活動中的任務情景應為“真實世界”的情景,任務的出入層面應更為廣泛,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許多具體的情景都可以作為具體的任務輸入信息。研究方向綜觀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在國外的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學者開始對任務驅(qū)動教學法進行多方面的研究,涉及到任務的各個層面。可以說,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在國外的研究已經(jīng)日趨成熟了。而在國內(nèi),越來越多的學者和一線教師開始研究學習國外的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并努力將這一教學法應用到教學實踐當中,逐漸探索適合我國基礎教育實際情況的本土化任務驅(qū)動教學法。但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對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就初中階段英語閱讀方面的研究而言,我國針對不同教材的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應用研究還比較少,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利弊分析也不夠清晰,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研究。進展狀況同國外比較起來,我國對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研究仍處丁探索階段。我國攝早幵始研究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學者是廣東外語外貿(mào)人學的吳旭東教授,隨后越來越多的學者和一線教師也開始關注任務型教學方法。自從教育部在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現(xiàn)程標準明確倡導任務驅(qū)動教學法以來,就在企國中小學英語教師和從亊英語教育研究的學者中掀起了研究、學習和嘗試應用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熱潮。整理了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在國內(nèi)發(fā)展的現(xiàn)狀之后,筆者認為國內(nèi)學者專家們對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研究大體可以劃分為個方面:對國外有關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理論的介紹、對有關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核心概念的界定、對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實踐研究。對國外有關任教學法理論的介紹一方面,國內(nèi)相尚一部分學者對國外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相關理論進行了比較完整且系統(tǒng)的介紹。其中,中山大學的夏紀梅教授等人在1998年發(fā)表了一篇題為《難題教學法與任務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ù)及其模式比較》的論文,該篇論文詳細介紹并分析了任務驅(qū)動外語教學的理念。另一方面,在介紹國外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相關理論基礎上,國內(nèi)一些學者又從某一角度對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相關理論作了進一步解析。其中,北京師范大學羅少茜(2002)在《解讀《任務驅(qū)動的教學途徑》一文中提出了評價任務教學中行為表現(xiàn)的六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確定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及任務是否與這些內(nèi)容相關;教學結果與評價的任務相匹配;確定評價任務,以便他人理解和在其他情景中運用;保證任務設計的合理性;確定任務的可能形式;保證任務的完成能夠反映出學生的進步及其能力的提高。對有關驅(qū)動教學法的實踐研究在對任務驅(qū)動教學法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很多學者發(fā)現(xiàn)國外的任務驅(qū)動教學法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客觀實際,單純照搬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對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研究開始向?qū)嵺`研究方向發(fā)展。首先,國內(nèi)一些學者和一線教師在研究國外的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理論基礎上,將任務驅(qū)動教學法應用到不同層次的外語教學實踐之中。其中,王詠梅(2008)探討了任務驅(qū)動教學法應用于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探究式合作學習。通過對任務驅(qū)動教學法應用于高中英語探究式學習中的理論依據(jù)的闡釋,提出任務驅(qū)動教學法應用于高中英語探究式學習的操作模式,并將這一模式應用到實踐當中,探索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對高中英語探究式學習的實際意義。其次,關于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實踐研究還體現(xiàn)在任務的設計及其原則上。魯子問(2003)認為任務驅(qū)動教學法中任務的設計應注意分析教學內(nèi)容和背景因素,設計教學材料和真實的學習任務。最后,任務的評價也是廣人學者和教師研究的要部分。程曉堂(2004)在《任務型訪言教學》書中介紹了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米源及其理論難礎,任務的定義、特征及類型,任務型語言教學大綱及教材,任務的設計與評價,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吹施過稅以及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的評價問題。其中,他提出了任務的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存在問題國內(nèi)外的研究雖然在學科教學知識和教育實習兩方面都有比較全面,成熟的研究,但是研究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我國對任務教學法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其次,就初中階段英語閱讀方面的研究而言,我國針對不同教材的任務教學法的應用研究還比較少。再次,任務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利弊分析也不夠清晰,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研究主要參考文獻Carrell,P.L.ThreeComponentsofBackgroundKnowledgeinReadingComprehension[J].LanguageLearning,1983(2).胡春洞,王才仁.英語學習論[M].南寧: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78.楊索珍.國外閱讀理論研究概述[J].淮陰師專學報,1995(4).Gough,P.B.OneSecondReading[A].InJ.F.Kavanagh&I.G.Mattingly(eds.)//LanguagebyEarandEye[C].Cambridge:MITPress,1972.鄧尚尚.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Goodman,K.S.Psycholinguisticuniversalsinthereadingprocess[A].InF.Smith(ed.)//Psycholinguisticsandreading[C].NewYork,NY:Holt,RinehartandWinston,Inc.1973.Rumelhart,D.E.TheBuildingBlocksofCognition[A].InSpiro,R.J.(eds.)//TheoreticalIssuesinReadingComprehension[C].Hillsdale,N.J.:LawrenceErlbamnAssociates,1980.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Willis,J.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Estaire,S.&ZanonJ.PlanningClasswork—ATask-basedApproach[M].London:MacmillanPublishersLimited,1998.Skehan,P.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Brown,H.D.TeachingbyPrinciples[M].PrenticeHallRegents,1994.Krashen,S.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dord:Norton,1982.Long,M.ARoleforInstruction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A].InK.HyltenstamandM.Pienemann(eds.)//ModelingandAssessingSe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