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46“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研究PAGEIII目錄目錄 I摘要 IIIAbstract IV內容提要 VI第1章導論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和意義 21.3研究方法 51.3.1比較分析方法 51.3.2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法 51.3.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法 51.4研究內容和思路 5第2章基于“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理論分析 72.1基于我省工業化的開展階段分析 72.2基于庫茲涅茨理論對我省的產業結構分析 82.3河南工業的開展現狀 10第3章基于“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具體分析 133.1.河南工業開展的結構問題 133.2河南工業開展的所有制結構問題 153.3河南工業開展的多層次要素稟賦問題 173.4河南工業開展的“二元制〞結構問題 183.5河南工業企業的規模結構問題 193.6河南工業企業對參加WTO后的認識偏差問題 203.7其它問題 21第4章“十二五〞時期促進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根本思路和原那么 224.1“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客觀分析 224.2影響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幾個因素 234.3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根本思路 244.4“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根本原那么 25第5章“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中政府應該注意的問題 275.1“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模式選擇問題 275.2政府要正確把握跨國公司與本地企業的關系 285.3河南工業開展中的市場化和工業化關系問題 295.4河南工業化進程中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 305.5政府給新興工業提供適宜的市場空間問題 315.6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要求,標準產業政策的問題 325.7努力解決我省工業開展的“二元制〞結構問題 325.8政府管理水平問題 34第6章“十二五〞時期,基于河南工業開展的具體建議 356.1恰當處理技術引進與自主開發的關系 356.2加大行業協會的組織和協調力度,促進企業間協作 376.3加強的誠信建設,培育我省工業的“航空母艦〞 376.4建立合理和完善的人才引入和技術研發機制 386.5對某些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行業〞進行扶持 396.6企業要積極促進促進專業化分工 396.7促進用先進技術對傳統工業的重塑 406.8加大職業教育投入,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40第7章結論 427.1總結 427.2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43參考文獻 44摘要本課題主要以“十二五〞時期河南經濟開展的支柱——工業為研究對象,首先分析在河南工業開展過程中所暴露出的一系列結構、機制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歸納分析河南工業開展的內在特征,結合我省實際分析河南省工業開展的歷史和現狀,利用“中部地區崛起〞歷史機遇,提出“十二五〞時期河南省工業開展的根本思路,即進行河南工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同時結合2024年以來河南省工業的開展對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調整、從業人員結構、城市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時期工業開展的具體建議措施。全文研究內容主要分為七局部,第一局部是導論,說明研究背景、提出論文的研究問題,研究意義和目的、研究方法等;第二局部是基于“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理論分析,主要是結合國內外相關產業理論對河南工業的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并指出河南工業的特征以及“十二五〞時期對工業結構升級與調整河南經濟開展的意義;第三局部基于河南工業開展的具體分析,總結歸納“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存在的主要問題;第四局部在以上數理分析的根底上,指出“十二五〞時期促進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根本思路和原那么;第五局部,“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政府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第六局部,“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具體建議;第七局部為研究結論及局限,在本文分析的根底上得出研究的結論和展望,指出研究中存在的局限。關鍵詞:產業結構區域經濟要素稟賦AbstractThemainsubjectofthe"12thFive-Year"periodHenanpillarofeconomicdevelopment-industrialresearchobject,thefirstanalysisinHenanindustrialdevelopmentprocessexposedaseriesofstructures,mechanisms,andinductiveanalysisofHenanindustrialdevelopmenttoaddresstheseissuestheintrinsiccharacteristicsoftheprovincialeconomyanalysisofthehistoryandcurrentstatusofindustrialdevelopmentinHenanProvince,the"centralregion"historicalopportunitytoputforwardthebasicideasofthe"12thfive-Year"periodofindustrialdevelopmentinHenanprovince,namelytheadjustmentofindustrialstructureofHenanupgrade.Combinedsince2024,HenanProvinceThefull-textcontentsaredividedintosevenparts,thefirstpartisanintroduction,descriptionofresearchbackground,andaskedthepapertostudythemeaningandpurpose,researchmethods;Thesecondpartisbasedonthetheoryofindustrialdevelopmentinthe"12thFive-Year"periodHenananalysis,mainlyinconnectionwiththetheoryofrelatedindustriesathomeandabroadtostudyandanalyzethecurrentstateofindustryinHenan,andpointedoutthatthetheHenancharacteristicsaswellasthe"12thfive-Year"periodofsignificanceonthe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adjustmentofHenan'seconomicdevelopment;thethirdpartofHenanthedevelopmentofspecificanalysis,summarizedthemainproblemsofthe"12thfive-Year"periodHenanindustrialdevelopment;partIVonthebasisoftheabovemathematicalanalysis,thatthe"12thfive-Year"periodtopromoteHenanindustrialrestructuringandupgradingofbasicideasandprinciples;thefifthpart,thegovernmentinHenaninthe"12thfive-Year"periodofindustrialrestructuringandupgradingshouldbenotedthatseveralissues;partVI,'Henanfive-secondperiodofindustrialstructureadjustmentandupgradingofspecificproposals;seventhpartoftheconclusionsandlimitationsoftheconclusionsdrawnonthebasisoftheanalysisinthisarticleandoutlook,pointingoutthelimitationsofthestudy.Keywords:Industrialstructure,Regionaleconomic,Factorendowmen河南省社科聯、經團聯調研課題內容提要河南工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而且工業開展水平也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興旺程度的重要標志。在“中部地區崛起〞歷史機遇下,“十二五〞時期河南的工業對于河南整個經濟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是日趨明顯,河南工業無論在行業結構上,在空間結構上,在組織結構上都有所優化,都有了提升的新水平。本課題主要以“十二五〞時期河南經濟開展的支柱——工業為研究對象,首先分析在河南工業開展過程中所暴露出的一系列結構、機制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歸納分析河南工業開展的內在特征,在“中部地區崛起〞歷史機遇下,結合我省實際分析后危工業化時代河南省工業開展的歷史和現狀,從而提出“十二五〞時期河南省工業開展的根本思路,即進行河南工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同時結合2024年以來河南省工業的開展對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調整、從業人員結構、城市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時期工業思路和企業的具體建議措施。第一局部是導論,說明研究背景、提出論文的研究問題,研究意義和目的、研究方法等;需要說明的是河南工業當前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完成克服歐債危機所造成的困難,帶著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的開展,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國務院發布?“十二五〞工業開展規劃?的契機,目前相對寬松的宏觀經濟政策,加快自身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經濟可持續增長做好準備,這正是解決河南工業平穩開展的首要課題,這也是實現“十二五〞河南工業健康快速開展的唯一可行思路。同時,本課題認為由于要適應要素察賦的多層次性,就要求“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既要以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為根底的國際分工,又要建立以規模經濟和專門化為根底的國際分工。需要重點強調的是,由于歷史原因,河南工業根底主要是方案經濟階段形成,經濟的“二元制〞特征明顯,工業體制重方案輕市場的意識觀念還比較頑固。因此,“十二五〞時期河南的工業企業無法單獨完成此次結構調整與升級,很大程度上還有賴于省委、省政府進行必要的宏觀指導與管理。第二局部是基于“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理論分析,主要是結合國內外相關產業理論對河南工業的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并指出“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的特征以及對工業結構升級與調整河南經濟開展的意義;我們感到尤為突出的是河南工業區域差距明顯,城市化與市場化程度不高,工業開展根底不是很扎實,特別是工業開展呈現出的“二元制〞結構,造成我省工業整體的躲避風險能力較差,企業自我調整能力低。同時根據庫茲涅茨產業經濟理論和世界各國產業結構演變的規律說明,河南省2024年正處于產業結構高轉換區間上的重點和峰值最高點,這也是金融危機對我省工業沖擊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變換幅度之大,調整任務之艱巨,是顯而易見的。第三局部基于河南工業開展的具體分析,總結歸納河南工業開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河南工業開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結構問題、所有制結構、問題多層次要素稟賦問題、“二元制〞結構問題、河南工業企業對參加WTO后的認識偏差問題。同時沿海興旺地區的經驗那么說明:針對我省工業的二元制結構,加快開展縣域工業有利于增強工業的抵御市場風險和自我修復能力,進一步對于“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開展和社會和諧開展都有重要意義,而我省工業未來開展主要趨勢和源動力那么是現代工業,因此盡快完成對我省縣域工業改造,城市化進程,加快開展現代工業對“十二五〞時期河南經濟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第四局部在以上數理分析的根底上,指出“十二五〞時期促進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根本思路和原那么;“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根本思路是:以提高國際競爭力和結構升級為主調的工業結構升級。但由于我省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換的技術含量普遍較低,城市化水平還較低,工業開展的區域結構不平衡、根底不夯實,因此,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加快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進程仍然是我省經濟開展的主題。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中國由短缺經濟進入買方市場階段以及參加WTO以后,促進結構升級、提高產業競爭力應該成為我省工業結構調整的中心,同時,我們還應該充分關注有三種趨勢在對“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結構升級產生重大影響。“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應遵循以下原那么:1.“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升級必須納入全球經濟中來設計,適應經濟全球化、世界產業構調整和國際分工模式的變化。2.“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應充分考慮未來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的全球開展趨勢,把握好用先進技術重新塑造河南工業的機遇。3.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根底性作用條件下,河南省委、省政府也應該積極發揮用,運用功能性扶持政策和結構性引導政策相結合。4.“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要將短期“適應性調整〞、中期“開發性調整〞和長期“戰略性整〞有機的結合起來。第五局部,“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中的政府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本課題認為,歷史上任何國家和地區工業開展的成功都是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為配置資源的根底,政府的正確引導有效管理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即使如此,對于河南工業目前所處的實際狀況,并不能完全照搬哪個國家或地區的模式,而是必須探索自己的開展道路,“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在兩個方面必須堅持。因此“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中的政府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模式選擇問題;政府要正確把握跨國公司與本地企業的關系;河南工業開展中的市場化和工業化關系問題;河南工業化進程中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政府給新興工業提供適宜的市場空間問題;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要求,標準產業政策的問題;努力解決我省工業開展的“二元制〞結構問題;政府管理水平問題。第六局部,“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具體建議;結合河南實際,本課題提出“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具體建議:恰當處理技術引進與自主開發的關系;加大行業協會的組織和協調力度;促進企業間協作加強的誠信建設;培育我省工業的“航空母艦〞;建立合理和完善的人才引入和技術研發機制;對某些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行業〞進行扶持;企業要積極促進促進專業化分工;促進用先進技術對傳統工業的重塑;加大職業教育投入,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第七局部為研究結論及局限,在本文分析的根底上得出研究的結論和展望,指出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在此局部,本課題通過對河南工業的開展現狀及制約因素進行研究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結論:“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已經成為河南工業開展的唯一可行思路;通過國內外工業開展的成功經驗總結和實證分析,發現政府的相關產業政策效應在工業化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河南工業開展“二元制〞特征明顯,開展根底不夯實,市場化、城市化程度不高,仍然是處于開展的初級階段;河南工業開展規劃要針對不同的產業形態采取有的放矢的的對策措施。同時提出要素模型不能完全反映經濟實際和企業市場競爭力,文章中不免存在著許多缺乏之處,今后應加強此方面研究。河南省社科聯、經團聯調研課題第1章導論1.1研究背景河南工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而且工業開展水平也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興旺程度的重要標志。在“中部地區崛起〞歷史機遇下,“十二五〞時期河南的工業對于河南整個經濟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是日趨明顯,河南工業無論在行業結構上,在空間結構上,在組織結構上都有所優化,都有了提升的新水平。科技創新這方面也有所增強,但是國務院的“十二五〞時期宏觀戰略的要求,河南工業還是暴露出來的產業結構和開展機制問題,省委、省政府明確指出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方向,這也證明是“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最有效途徑。進入2024年,全球經濟的動亂走弱,由歐債危機引起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正在逐步顯現,其影響力開始由沿海向內地逐步推進。但是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統籌安排下,充分利用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向好的契機,處于中原地區的河南工業開展相對平穩,工業增加值增幅持續穩健增長〔見圖1-1〕。圖1-1:2024年各月河南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從圖1-1我們可以看出,河南工業增速逐月平穩上升,說明已逐漸擺脫歐債金融危機的影響,走上健康穩定的開展軌道。同時我們更應該靜心分析這些年我省工業開展留給我們的啟示:這場歐債一方面對河南工業造成嚴重的沖擊,延緩了我省經濟開展步伐;但另一方面也使我省工業的深層次機制問題暴露出來,使我們深刻感受到河南經濟結構性矛盾的嚴重性,對今后我省經濟的可持續開展起到警示作用。因此,河南省委、省政府應該在全面分析“十一五〞時期工業開展成就和“十二五〞時期面臨形勢的根底上,結合中央的總體戰略布局,提出了“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轉型升級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主要目標、重點領域開展導向和保障措施。這對于指導未來五年工業優化升級和結構調整,加快我省工業開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已進入到必須以轉型升級促進又好又快開展的新階段,轉型就是要通過轉變工業開展方式,加快實現由傳統工業化道路向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升級就是要通過全面優化組織結構、技術結構、行業結構和布局結構,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提升。工業轉型升級涉及模式的轉型、理念的轉變和路徑的創新,是一個全局性、戰略性、系統性的變革過程。工業轉型升級是我省加快轉變經濟開展方式的關鍵所在,是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實現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轉變的必由之路。因此,我省“十二五〞時期工業轉型升級必須要以科學開展為主題,堅持把提高開展的質量和效益作為轉型升級的中心任務,以加快轉變開展方式為主線,把加強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作為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把開展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工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把提高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開展水平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把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不斷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開展能力,把工業開展建立在創新驅動、環境友好、集約高效、內生增長、惠及民生的根底上。1.2研究目的和意義目前,對照中央和我省“十二五〞時期工業開展規劃要求,三次產業在我省國民經濟中分布不平衡,歷年來我省GDP與固定資產投資的相關系數到達0.956,這說明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度高。同時作為我省經濟支柱的工業,產業能耗大,產品技術附加值低等問題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暴露尤為突出。為此“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完成克服歐債危機所造成的困難,帶著全省經濟重新步入正軌,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國務院發布?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24-2024年)?所形成相對國家寬松的宏觀經濟政策,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經濟可持續增長做好準備,這正是“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首要課題,這也是實現河南工業健康快速開展的唯一可行思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對“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升級與調整的研究雖然很多,但是結合歐債危機和國家產業轉型的經濟背景對其深層次分析并不多,結合河南工業開展的實際,特別是針對其“二元制〞特征,對河南工業結構升級與調整的政府產業思路和工業企業開展的具體建議進行研究更不多見,大局部都是照抄、照搬西方上世紀末和上海“十一五〞時期等省市的成功經驗,缺乏結合本區域實際比照分析研究。但是更需要著重指出的是,相對于歐美、沿海興旺地區,目前我省工業結構和技術水平相對滯后,“工業結構升級與調整〞這一概念在我省那么不能和歐美或北京、上海的“工業結構升級與調整〞在內涵上劃等號,很大程度上近似于它們規模化的傳統工業,因此我們在研究中必須加以重視。所以我們要明白,河南經濟的可持續開展需要工業結構升級與調整,而“十二五〞時期國內、外的經濟環境已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河南工業結構升級與調整能否順利進行不僅需要我們為其找出理論根底,更需要我們提出符合河南工業實際的對策建議,這樣才能使河南的工業持續、健康的開展,發揮出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效用。“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面臨著日益開放的市場環境和生產的全球化趨勢,形成國際競爭力和提高國際分工地位應是這次河南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主要目標。由于“十二五〞時期河南正處在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所以此次河南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不僅要面臨巨大的國內外市場競爭,還要受自身在工業開展水平上存在明顯的多層次性,即既擁有現代化的工業、根底設施和高技術產業,也有比較落后的傳統工業、甚至是作坊式手工業,工業開展的“二元制〞特征明顯,城市現代工業和作為補充縣域工業開展極不協調。2024年河南縣鄉個體工業單位總數705807個,實現工業增加值1841.01億,平均每個企業產值元21.58萬,而同期的江蘇是31.64萬,廣東為26.56萬,而我們的近鄰山東為24.34萬。正是因為河南工業開展地域差距大、開展水平的多層次性等經濟實情決定了河南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必須適應國際市場多種形式的分工要求、適應多層次的要素察賦,實施多種模式并存和多層次開展的戰略。所以“十二五〞時期,省委、省政府應將改善工業結構與增加產品技術附加值,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做為產業政策的重要出發點。由于要適應要素察賦的多層次性,就要求“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既要又要涉足高技術產業,既要重視對傳統工業的改造。同時,本課題認為,“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立足于國內市場的同時,也應重視對國際市場的開發等因素,以適應后工業化時代,多種形式的國際分工要求。所以“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既要以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為根底的國際分工,又要建立以規模經濟和專門化為根底的國際分工。目前普遍認為“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開展面臨兩種趨勢:一是充分利用國內外大公司的技術、營銷網絡等資源,納入跨國公司的全球生產體系中,到達以最低的風險,獲取適當的利潤,通過參與國際分工不斷積累知識、經驗和實力;二是最大限度地培育河南的工業“航空母艦〞,形成自己的全球生產體系的單元,在局部領域實現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轉變。兩種趨勢各有利弊,“十二五〞時期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中也可以并行不悖地開展。但從促進工業升級、提高綜合國力、改善貿易條件等長遠角度考慮,省委、省政府在產業政策上應更加重視支持形成自己的跨國公司和全球生產體系單元,尤其是培育一些具有需求彈性較大的邊際工業部門,是“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更好、更快的開展,從而帶動全省經濟的可持續開展。但需要重點指出的是河南的工業開展有著顯著的自身軌跡特征,就是一方面傳統的或先進的工業行業還在延續開展的過程中,而另一方面現代的或后發的工業行業己出現并開展了,相應就有了“現代工業〞或“先進制造業〞的提法。但我們要明白,這種“現代〞或“先進〞是相應代表我省的“現代〞或“先進〞,在經濟興旺地區這些行業己是成熟完善的行業,且“十二五〞時期這種狀況將更為突出。1.3研究方法1.3.1比較分析方法對河南省工業的資料進行整理的根底上,比照相關理論采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河南省工業在縱向和橫向工業開展中所處的位置,同時也要結合庫茲涅次和錢納里等關于產業結構的理論,對河南的產業結構進行深層次分析,從而得出“十二五〞時期河南省工業開展所存在的問題。1.3.2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法結合搜集到的河南省以及國內外工業開展的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并用回歸分析方法做出相關性趨勢圖和開展過程,并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揭示“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升級和調整對國民經濟的影響。1.3.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法利用城市開展理論和工業開展理論分析了“十二五〞時期現代工業對城市開展包括城市空間、城市經濟和城市功能及性質的關系,并以河南省工業結構為例分析了現代工業對城市經濟和產業結構的影響。本文研究主要以描述性和解釋說明性為主,以數據分析為支撐,并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河南省近年來工業及城市經濟的數據分析的根底上,得出工業的開展變化對城市化進程的影響,從而為“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的升級與調整提供理論支持。1.4研究內容和思路本課題主要以“十二五〞時期河南經濟開展的支柱——工業為研究對象,首先分析河南的工業結構所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歸納分析河南工業開展的內在特征,在上述研究的根底上,結合我省實際分析后工業化時代河南省工業開展的歷史和現狀,從而提出“十二五〞時期河南省工業開展的根本思路,即進行河南工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同時結合2000年以來河南省工業的開展對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調整、從業人員結構、城市經濟等方面的影響,提出“十二五〞時期省委、省政府相應的工業開展思路和具體建議措施。全文研究內容主要分為七局部,第一局部是導論,說明研究背景、提出論文的研究問題,研究意義和目的、研究方法等;第二局部是基于“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的理論分析,主要是結合國內外相關產業理論對河南工業的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并指出河南工業的特征以及“十二五〞時期對工業結構升級與調整河南經濟開展的意義;第三局部基于河南工業開展的具體分析,總結歸納“十一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存在的主要問題;第四局部在以上數理分析的根底上,指出“十二五〞時期促進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根本思路和原那么;第五局部,“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中的政府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第六局部,“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具體建議;第七局部為研究結論及局限,在本文分析的根底上得出研究的結論和展望,指出研究中存在的局限。第2章基于“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理論分析由于這場歐債危機是全球性的經濟波動,是我國參加WTO后第二次經歷全球市場化條件下的市場動亂,讓我們深刻而直觀感受到參加WTO,深度融入全球生產體系之后,帶給自己的不僅有機遇而且還有挑戰。從宏觀上看:我國在消費升級方面,不但城鄉消費升級的結構性特征明顯,而且在城鄉內部,由于收入差距的拉大,消費需求的多樣性和層次性也將突出。使原有的城鄉消費模式已經發升了改變,對工業消費產品從過去重數量轉變為重質量。由于我國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我省相當一局部工業中存在比較嚴重的生產工藝和裝備落后狀況,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市場競爭,圍繞著提高我省工業市場競爭能力,必須要強化對最終工業產品的技術開發,那么“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必然將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轉化,高科技工業產品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比重上升等產業升級將是大勢所趨。在此形勢下,過去我們河南工業在傳統的開展思路下制定的產業政策必須有所調整,應重新審視未來開展趨向,制訂“十二五〞時期的工業開展思路,這就迫使我們必須擠掉河南工業開展表象和虛擬泡沫,從內在機理上對我省的工業體制和結構上加以分析。2.1基于我省工業化的開展階段分析根據國際通行做法:工業化一般是指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可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目前在劃分階段的指標體系和計算方法,國際、國內還不太統一,但多數認為最重要的是以下4項指標(表2.1);按照這些標準衡量,目前東南沿海等經濟興旺省份已逐漸趨近后工業化時期,我省2024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13.2%,農業就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人數的比重17.1%,全省城鎮化率到達40.7%,人均GDP按1978年折算相當于1600美元左右,從指標上看也根本趨近于工業化中后期。但我們更應該看到,與東南沿海等經濟興旺省份相比,我省雖然建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工業體系,并且在近幾年工業開展速度位上也居全國前列,如果按照國際工業經濟一般的衡量標準,是早已跨過工業化的第一個轉折點中期階段,但工業根底不夯實,產品技術含量低,輕、重工業結構失調,尤其是作為工業重要組成局部的縣域工業開展層次低等問題,都為我省今后的工業開展埋下了隱患。表2.1劃分工業化開展階段的主要指標指標工業化中期工業化后期1農業(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5%以下10%以下2農業就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人數的比重20%以下10%以下3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35%以上50%以上4人均GDP(美元)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上同時我們更必須清醒認識河南的工業開展實際,即我省推進現代化進程的建設雖已大規模展開,但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尚未完成,與東南沿海興旺地區相比,我省工業開展的“二元制〞特征明顯〔即中心城市高技術含量的現代工業和生產效率低、生產方式落后的縣域工業并存的局面〕,近幾年河南工業的快速開展卻掩蓋了這些深層次問題;而河南工業企業管理者只看到參加WTO后的機遇和開展的可喜形勢,對自身納入如全球生產體系后的市場競爭風險和產業開展結構的升級和調整問題估計缺乏,從而造成面臨金融危機后對其影響估計缺乏,企業對市場風險躲避能力較低和行業缺乏有效的自我調整、修復手段,這些都是“十二五〞時期可能影響我省工業開展的主要原因。2.2基于庫茲涅茨理論對我省的產業結構分析庫茲涅茨研究所發現“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三次產業結構會發生重要的變化,即第一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第二和第三產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這是三次產業結構隨人均GDP的增長而發生變化的一般規律。同時根據羅斯托的相關產業開展理論,在一國或地區的經濟起飛和開展階段,工業往往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第二產業的主要組成局部,工業和第二產業的開展具有很多共性,二者的開展軌跡和規律根本吻合。在表2.2中所示,在2024年一2024年期間,我省第一產業的產值比呈現逐年輕微下降趨勢;第二產業占GDP比重那么較為穩定在59%左右,呈現上升趨勢,但2024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比重略有下滑;第三產業的產出比重逐年輕微下降趨勢,但是近兩年有逐步上升的趨勢。表2.2河南省三次產業的產值構成比及各年人均GDP水平〔單位:%〕年份經計量020304050607080910人均GDP增長率10.315.915.619.521.821.213.810.010.5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8.814.214.2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53.556.858.858.460.160.861.156.757.7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36.333.131.431.730.129.5資料來源:根據?河南省統計年鑒?推算得到結合表2.2并參照庫茲涅茨模型〔表2.3〕和錢納里的相關理論,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河南省產業結構變動根本符合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的變化普遍趨勢,第二產業即工業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起飛階段作為支柱產業出現,但隨著進入經濟開展和穩固階段其占GDP的比重那么逐漸穩定,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那么逐漸加大〔見羅斯托的產業開展理論〕。表2.3庫茲涅茨模型〔大國模式〕〔單位:%〕人均GDP〔美元〕第一產業構成第二產業構成第三產業構成210-24545.821.033.2450-52536.138.435.5900-105025.536.936.61500-175019.442.538.13000-350010.948.440.7但結合我省實際進一步分析那么發現,第二產業比重明顯過大,而作為經濟開展軟實力表達的第三產業那么比重過小,說明河南現有的產業結構存在較大的偏差,三次產業開展不協調,造成經濟開展軟實力缺乏,工業企業自身消化外界風險能力較軟,工業開展缺乏新鮮血液和軟環境支持,那么在歐債危機中我省工業企業受到的沖擊必然加大。縱觀河南的經濟開展進程,河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尚未結束,市場化程度不高,產業結構偏差又迫使工業開展正面臨著轉型與升級的戰略任務,我國參加WTO后又遇到的兩次國際金融危機,工業企業進一步納入全球生產體系之后,過于樂觀估計市場聯系加強所增加的機遇而無視了所帶來的風險,這些因素的疊加是河南工業遇到的沖擊特別嚴重,使得“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的升級與調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難度。2.3河南工業的開展現狀根據對有關指標的比照分析,本課題對“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的開展現狀有以下三點根本認識:第一,目前我省已經初步進人工業化中期,這是“十二五〞時期全省的工業開展總背景。但結合表2.4分析,比照全國及其他省市相關指標,全省工業開展根底還很虛軟,工業增長對投資的依賴性大,工業增加值和投資相關系數到達0.9732,說明工業增長對投資的依賴性大,高技術附加值產品過少,工業的支柱型企業多是煤炭、電解鋁、石油化工等資源類重工業企業,輕、重工業比例有些失衡。雖然這些現象在全國范圍內表現比較普遍,但在我省及一些地市表現比較突出。2024年全省工業占GDP比重已接近51%,全省的城鎮化率僅為37.7%,同時就業人員中農業勞動力還占很大的比重,約為17%,人均GDP相當于20477元,這就要求我們工業開展在重視“量〞的同時更要重視“質〞。對表2.4進一步分析,我們感到尤為突出的是河南工業區域差距明顯,工業開展根底不是很扎實,特別工業開展呈現出嚴重的“二元制〞結構,一方面是鄭州、漯河等中心城市的工業,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現代化的生產方式,產品市場競爭力強,輕、重工業比例較為合理,主要工業指標接近沿海經濟興旺地區;另一方面做為興旺地區工業支柱的縣域工業經濟在我省卻開展滯后,例如開封、信陽,縣域工業開展較為滯后,仍以傳統鄉鎮工業,生產糧食粗加工為主,產品技術附加值低、生產效率低下,多數尚在工業化前期階段。這樣在市場競爭風險加大時,我省由于縣域工業規模小、身產技術水平低,造成機制靈巧、市場嗅覺靈敏等優勢就很難發揮出來,從而造成我省工業整體的躲避風險能力較差,企業自我調整能力低。表2.42024年我國及局部省市、我省局部地市主要工業指標國家及省份工業增加值〔億元〕工業增速〔%〕工業投資〔億元〕工業投資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重工業增速〔%〕輕工業增速〔%〕中國1346258.35881726.81111.59.7廣東省17946.348.34439.4913.78.910.07.4江蘇省16727.112.56603.621.414.615.711.8北京市21918.8409.86.2遼寧省684114.45886.921.816.821.212.3河南省9858.411.46415.5431.214.615.013.7鄭州市1590.810.1926.46.8信陽市332.8814.1143.933.6漯河市395.313.0199.321.5開封市319.3413.0220.7418.417.821.113.4第二,雖然近幾年河南工業增加值穩居全國第5位,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興工業大省,但目前的工業結構導致工業整體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場化程度低,難以實現專業化和規模經濟效益,雖然全省工業總量很大,但總體水平競爭力不強。由于歷史原因,河南傳統資源類行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重工業比重偏大,產業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較為緩慢,勞動生產率和投入產出水平較低,全省工業效益的增長主要依靠根底工業和傳統工業的拉動。結合對表2.5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河南工業在能源、原材料產業比重偏大,單位GDP能耗大,產業結構層次偏低,這些也是是河南工業的根本特征,也是其開展的最大問題。從表上分析,河南工業開展對資源的依賴雖然有所減輕,但前期資源消耗基數較大,資源整體消耗水平仍然偏高。同時全省各地市工業開展水平參差不齊,從工業生產方式和生產效率上看,既有鄭州、洛陽這樣先進的制造業中心,也有平頂山、焦作這樣依靠高能耗開展的傳統工業城市,工業開展的區域結構不平衡也大大增加了河南工業結構升級和調整的難度。表2.52024年各城市單位GDP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GDP電耗單位GDP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GDP電耗指標值上升或下降指標值上升或下降指標值上升或下降(噸標準煤/萬元)〔±%〕(噸標準煤/萬元)〔±%〕〔千瓦時/萬元〕〔±%〕全省1.219-5.103.079-10.831266.23-2.77鄭州市1.187-6.282.129-10.511468.14-2.40開封市1.117-4.501.930-7.80737.17-5.24洛陽市1.364-5.122.622-7.271687.64-6.99平頂山市2.009-5.853.171-9.171454.00-0.16新鄉市1.494-6.442.780-11.381435.025.33焦作市1.991-5.573.430-9.312105.73-0.76許昌市1.212-4.652.207-8.95630.200.39漯河市1.120-5.161.398-9.27733.66-5.39濟源市2.375-6.134.747-9.742115.986.86資料來源:根據?河南省統計年鑒?推算第三,根據庫茲涅茨產業經濟理論和世界各國產業結構演變的規律說明,各國工業化過程中,總量上人均GDP300一1000美元〔按1975年物價折算〕之間,產業結構上是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過渡時期,是產業結構高轉換率階段,整個經濟結構發生劇烈震動,極易引起政治、社會的不穩定,這是各國經濟開展中一個很難邁過的門檻。河南省2024年人均GDP20477元,按1975年物價換算為1000美元左右,正處于產業結構高轉換區間上的重點和峰值最高點,這也是金融危機對我省工業沖擊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變換幅度之大,調整任務之艱巨,是顯而易見的。第3章基于“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的具體分析“十二五〞時期對河南工業提出的要求和挑戰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由世界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但從根本上說由于河南工業結構自身調整的不到位,工業企業對融入國際市場后風險的認識不夠,根底準備缺乏造成的。但我們換一角度思考,由于河南工業開展的“二元制〞結構,使非公有制經濟自身優勢的不到發揮,造成工業開展根底不夯實;我國參加WTO,與國際市場聯系更加緊密,面臨市場競爭的風險更大,而河南大多數工業企業未從思想深處加以重視,仍以傳統的產業經營思路看待這場危機,對納入全球生產體系后的市場風險估計缺乏。上述這些都是“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難度加大的重要原因。下面我們進行具體分析。圖3.12024年我國及局部省市、我省局部地市輕重工業增速指標3.1.河南工業開展的結構問題河南工業結構根底主要是“一五〞、“二五〞和“三線建設〞時期形成的,帶有明顯的方案經濟和行政色彩。同時在國家“工業強國〞的指導思想下,工業成為河南經濟開展的支柱,而工業增速過分依賴于重工業,輕重工業結構比例嚴重不平衡〔見圖3.1〕。進入21世紀以來,河南經濟開展的那種“大工業思想〞不但沒有減弱反而進一步加強,這樣無疑增加了“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的難度。過去河南工業結構發生了幾次大調整,但是由于路徑依賴,加上支柱產業重工業企業和資源類企業面臨市場競爭較小,造成整體對改革的思想動力缺乏,所以調整后仍然處于重工業大于輕工業、資源類企業唱主角的循環之中。綜上所述,河南工業就是只改變產品的品種和規格都不是輕而一舉的,更不用提產業結構調整所需的對現存的資產做跨行業的移動了,所以河南經濟開展的產業結構和工業的自身比重都不協調,造成河南工業躲避風險能力和自身調節能力較弱,市場化程度較低。在這樣經濟開展背景下,導致河南工業整體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場化程度較低,難以實現專業化和規模經濟效益,雖然全省工業總量很大,但總體水平競爭力不強。由于歷史原因,河南重工業比重偏大,傳統資源類行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產業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較為緩慢,全省工業效益的增長主要依靠根底工業和資源類工業的拉動。具體見表3.2表3.22024年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起主要拉動作用的行業行業名稱同比增長〔%〕奉獻率〔%〕拉動百分點非金屬礦物制品業17.518.31.9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金屬制品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從表3.2分析2024年,工業行業的上升面明顯擴大。河南省38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33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實現了增長,但對全省工業增長起拉動作用的前10大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1%,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6個百分點,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奉獻率到達66.8%,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7.0個百分點,其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有色金屬礦物制品業和非金屬礦采選業,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8個百分點。這些優勢產業的企穩向好,較好地發揮了“穩定器〞作用,也夯實了我省工業經濟快速上升的根底。但我們結合表3.3〔2024年對上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相關指標〕對表3.2分析,發現我省工業支柱多是資源類重工業,電子信息、生物制藥等現代工業所占比重偏小,工業產品技術附加值低,也反映出我省工業自身結構比重失調。表3.32024年對上海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起主要拉動作用的行業結合國際和國內經濟開展的實踐,本課題認為“十二五〞時期應當適時機的大力開展現代工業,特別是高技術含量的綠色工業,是增強一個地區經濟實力的重要手段。現代工業具有開展投資少,產品附加值高,資金回收快,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產品競爭力強等特點。改革開放以來,東南沿海一些省份如江蘇、浙江、廣東等依靠開展電子信息當時所謂的“現代工業〞,工業經濟實力在本地區經濟快速開展的根底上明顯增強,就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3.2河南工業開展的所有制結構問題河南工業所有制結構的主要問題是非公有制比重小,公有制比重偏大,造成整個行業經營機制不是很和諧,內生動力缺乏。結合表3.4分析,我省與廣東的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差距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和廣東差距并不大,而集體經濟還高于廣東,這種差距相當大局部表達在非公有制經濟,這也說明我省非公有制經濟開展的滯后。表3.42024年河南、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比照(按所有制結構分)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有兩方原因:一方面是國家宏觀政策原因,河南的工業資產的絕大局部是在高度集中的方案體制下,依靠國家投資灌注而成,它在為河南積累相當規模的物質技術根底的同時,也把一個國有比例更高的單一公有制和更為嚴格,更加完備的集權方案經濟烙印嵌入了河南。另一方面分析河南自身的實際,這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歷史上,河南農村商品經濟不興旺,民間資本積累有限,商品意識淡薄,以及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的供給制約,民營工業的開展遠落后于東部沿海地區;第二,上世紀代末期,河南的交通、電力、通信等根底設施的瓶頸制約還很突出,投資環境尚處于逐步改善之中。同時國家實施的沿海率先突破、梯次向內地推進的對外開放戰略,使進入河南的國外與港臺投資相對較晚。這些都導致河南所有制結構不盡合理,表現在公有制比重偏大,非公有制經濟總量偏低,工業體制單一僵硬,市場經濟活力缺乏。這樣造成,公有制經濟不僅難以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形成拳頭搶占領制高點,也加劇了低水平根底上的惡性競爭。非公有制經濟卻又由于融資渠道不暢,法律保障不完備、產品技術附加值低,優惠政策難于落實而步履蹣跚,開展緩慢。外表上看,只是在非公有制經濟的數量和規模上有所差異,實際上反映了河南工業在制度創新、所有制結構上的差距。相對于公有制企業,河南非公有制工業企業經營管理較為靈巧,躲避市場風險能力較強,在公有制工業企業在開展困難的情況下,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往往能夠靈巧應對,生產保持快速健康增長,企業經營狀況平穩良好,這次歐債危機的過程就充分說明這一點。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非公有制工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7.9%,增速分別比一季度、上半年加快8.5個和4.2個百分點,高出公有制工業增速15.9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奉獻率到達95.1%,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0.1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全省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與去年底相比,前三季度全省凈增2665戶規模以上企業,其中絕大多數為非公有制企業,對工業穩定開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我省工業所有制結構比例失調,也是我省工業面對歐債危機沖擊大的重要原因。3.3河南工業開展的多層次要素稟賦問題歐債危機過后,河南工業開展面臨著日益開放的環境和世界生產全球化的趨勢,形成國際競爭力和提高國際分工地位是“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主要目標。河南目前正處在工業化進程階段,不但面臨巨大的國內外市場競爭,而且在工業開展水平上存在明顯的多層次性,即既擁有現代化的工業、高精尖技術產業和根底設施,也有比較落后的傳統工業、手工業,工業開展的二元制特征明顯。“十二五〞時期,河南作為一個工業開展差距很大的實情決定了必須適應多層次的要素稟賦、適應國際市場多種形式的分工要求,實施多層次開展和多種模式并存的工業戰略,將改善工業結構與產品結構,提升我省工業企業市場競爭力做為產業政策的重要出發點。適應多層次的要素察賦,要求“十二五〞時期我省既重視對傳統工業的改造,又要涉足高技術產業,既要立足國內市場,又應重視對國際市場的開拓等因素。適應多種形式的國際分工要求,提醒我們既要以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為根底的國際分工,又要建立以規模經濟和專門化為根底的國際分工。目前我省工業開展面臨兩種趨勢:一是充分利用跨國公司的先進技術、營銷網絡等資源,納入跨國公司的全球生產體系中,到達以最低的風險,獲取相應的利潤,通過“邊干邊學〞不斷積累知識、經驗和實力;二是最大限度地開展壯大自己的外鄉跨國公司,形成自己的全球生產體系,在局部領域實現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轉型。兩種趨勢各有其利,也可以并行不悖地開展。但從促進工業升級、提高綜合國力、改善貿易條件等角度考慮,“十二五〞時期,我們在政策上應更加重視支持形成自己的跨國公司和自己的全球生產體系,尤其是培育一些具有需求彈性較大的邊際部門。3.4河南工業開展的“二元制〞結構問題河南的工業開展有著顯著的二元結構特征,就是一方面傳統的或后發的工業還在延續開展的過程中,而另一方面現代的或先進的工業企業己出現并開展了,相應就有了現代工業的提法。但我們要明白,這種“現代〞是相應代表我省的“現代〞,在興旺地區這些行業己是成熟完善的行業,且這種狀況尤為突出。相對于沿海興旺地區,目前我省工業結構和開展技術水平相對滯后,“現代工業〞這一概念在我省那么不能和歐美或北京、上海的“現代工業〞在內涵上劃等號,很大程度上近似于規模化的傳統工業或高技術水平的工業產業,因此在研究中必須加以重視,不能照抄照搬歐美或沿海地區的開展經驗。圖3.52024年我省及主要地市城鄉工業投資比例從內局部析我省工業的二元制結構,我省既有鄭州、洛陽這樣現代化的制造業集聚區,也有生產效率低下、產品技術含量低的縣域工業經濟,中心城市工業和縣域工業出現了嚴重的二元化傾向。從圖3.5我們可以看出,2024年我省及主要地市在工業投資上城鄉比例嚴重失調,城鎮工業投資占了絕對優勢,政府在工業投資上的傾斜是我省工業的二元制結構的重要特征。同時從國外興旺地區開展經驗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面對歐債危機后,我省的經濟支柱第二產業受到嚴重影響,技術力量薄弱的縣域工業那么受沖擊較大,而中心城市的現代工業受到的沖擊較大的開展速度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對我省盡快擺脫歐債危機起重要作用。同時沿海興旺地區的重點城市的現代工業的開展速度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縣域工業那么充分發揮自己經營機制靈巧,躲避風險能力強,有效的緩解了歐債危機的影響,成為工業開展的主要推動力和開展點。這說明針對我省工業的二元制結構,“十二五〞時期加快開展縣域工業有利于增強工業的抵御市場競爭風險和自我修復能力,進一步對于我省工業結構升級和社會和諧開展都有重要意義,而我省工業未來開展主要趨勢和源動力那么是現代工業,因此盡快完成對我省縣域工業改造,加快開展現代工業對“十二五〞時期河南經濟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3.5河南工業企業的規模結構問題在企業規模結構上,河南工業企業專業化協作水平低,大企業不強,中小企業不專不精。大企業重復生產、重復布點的問題突出,沒有形成完善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小企業為大企業協作配套的能力較弱,沒有形成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協調開展的格局。因此在這場歐債危機中,大企業自身經營機制僵硬,躲避風險能利差;小企業雖然自身經營機制靈巧,但所占份額較少,對全省工業低迷起不到拉動作用,從而造成我省工業整體的躲避風險能力較差,收金融危機沖擊重。“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企業規模結構總體將依舊呈現出兩頭大、中間小的格局,這與全國的情況根本一致。在經濟活動總量方面,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作為企業規模結構中重要的兩極,其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根本上符合自身結構特征。2024年與全國其它省區相比,河南大型企業無論在企業數比重還是產值比重都比較高,比全國平均產值比重高11.22個百分點,比浙江高36.59個百分點,而小型企業產值比重比全國低10.7%,比浙江低34.57%.雖然大型企業比重高,但是平均產值卻低于全國,更低于沿海省份。這說明河南大型企業多,企業規模仍然較小,產業集中度較低,大企業不強,規模效益不明顯。河南大型企業比重高,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河南資金密集型的能源和原材料工業所占比重較大;二是河南公有制工業所占的比重較高,而公有制工業企業的平均規模一般要高于非公有制工業企業;三是河南鄉鎮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開展相對滯后,縣域經濟開展比較落后,民營企業的平均規模一般較小。這幾年通過實施大公司集團戰略,使河南的一批大企業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長足開展,但與國內外快速成長的大企業相比,工業大企業規模仍偏小。例如,2024年河南全部工業增加值9858.40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增速比上年回落4.2個百分點。而同期
上海市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374.91億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52.02億元,增長3%。全年工業總產值更是到達創紀錄的24888.08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873.08億元,增長3.2%。由此可見,代表河南工業的大企業、大集團的實力是無法與國內大公司相比,更不用說國際型跨國公司了,這種狀況極大地限制“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企業技術水平和規模效益地提高。3.6河南工業企業對參加WTO后的認識偏差問題參加WTO以后,我們河南工業企業首先要認識到,由于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河南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世界經濟結構調整關聯程度進一步提高,并呈現出“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競爭國際化〞的特征。但同時我們更要認識到,世界分工模式和分工格局也在出現新的變化。大型跨國公司垂直一體化與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全球性采購兩種模式并存這必然對“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企業帶來兩方面影響:一方面,是需要延長我省現在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工業產品的生命周期,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建立國際銷網絡和開展自己的跨國公司,加快扶持和培育我省有競爭力的工業品牌。但另一方面,我省工業企業與國際跨國企業的合資合作、甚至直接吸引跨國公司投資,把自己納入跨國公司全球生產體系,使自己直接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承擔更大的國際市場波動的風險。但不可否認,這也是“十二五〞時期我省促進工業結構升級、加快經濟開展的最重要的途徑。3.7其它問題這里所指的其它問題主要涉及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主要包括:政治因素,河南工業結構在前幾次調整與定位中,由于受到國家政治經濟政策的影響,工業結構出現偏差。地理因素:河南地處中國腹地,復雜的地形地貌等因素造成產品的運輸本錢附加值較高。阻滯因素:政策執行本質上是由政策執行主體的一系列相關行為構成的一種復雜的活動過程,由于人的行為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而政策執行主體的執行行為又是在特定的制度條件下發生的,因此政策執行中可能會出現偏差,阻礙有效地發揮政策的效應。人文因素:河南雖然是一個人才大省,但是決策層和執行層面缺乏專業的人才也是不爭的事實,長期以來,受方案經濟和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影響較大,就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及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無法適應現代工業對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就業轉化問題非常突出。〔上述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河南工業開展的力度和進程,但上述因素又非科研探討所能解決,故本文不再論述〕。第4章“十二五〞時期促進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根本思路和原那么4.1“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客觀分析4.1.1河南工業開展的內在要求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加快工業結構升級是“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開展的主題。首先從我省工業結構內在矛盾的根本特征看: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在居民消費需求迅速擴張的推動下,河南工業經歷了一個“補課型〞的快速擴張時期,并較快地完成了工業的第一階段(以生活消費品為主的輕工業開展階段)和第二階段(以重化工原材料為主開展階段),但我省前期工業開展主要是依靠進口設備、零部件和關鍵技術開展起來的,自身缺少根底工業、特別是機械制造工業的廣泛支持,缺少自我開展和技術創新能力。“十二五〞時期買方市場特征日益突出,在市場競爭日益劇烈的新形勢下,特別是我省工業企業日益納入全球生產體系之后,企業只有通過不斷的提高產品的質量檔次才能和技術創新求得開展,河南工業結構原有的內在缺陷便凸現出來,并成為限制企業開展的瓶頸,那么“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升級與調整是經濟開展的必然,而這次調整的側重點也轉到技術創新和提高國際競爭能力方面。4.1.2工業結構升級的客觀要求從我省具體產業或產業群的開展趨勢分析,河南工業結構內在矛盾的轉換首先表現“十二五〞時期在傳統資源類工業的開展將受到越來越多的市場和產業政策約束,一局部經濟資源開始從工業品最終生產環節向材料工業、零部件生產等工業品生產的中上游環節轉移以尋求開展,并帶動“引進型〞產業的現代化過程不斷加快;其次,從未來開展趨勢上看,“十二五〞時期我省現代工業化產業將主要集中在新一代設備制造業工業和消費產品工業,這兩個產業群在開展過程中相互促進、相互推動,并帶動根底材料工業、機械零部件工業等一系列產業的創新、換代、升級,這些產業的創新升級活動反過來對現代裝備工業形成需求,并推動新一代工業消費品產業和裝備工業的開展。最后,“十二五〞時期傳統工業的改造升級將使設備投資大量增加,形成對新型裝備工業的巨大需求,并將通過對裝備工業改造升級的要求,對材料工業、根底零部件工業和工業根底技術的開展產生影響。從工業化所處階段來看,與我國工業化過程的演變趨勢相一致,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我省已經進入了重資源工業化階段,但主要以資源型重工業為主。“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具有高科技化特征的重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將逐步提高。4.2影響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幾個因素結合相關理論和興旺國家經驗,“十二五〞時期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戰略思路時應考慮的幾個方面因素:4.1.1技術能力與比較優勢;一國或地區所選擇的道路和工業化戰略必須是力所能及的,這是參與競爭的必要條件。如果不切實際一味地追求高數量、新技術和世界工業開展前沿,最終只會是空中樓閣,阻礙正常的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進程。對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是如此,對河南農業、效勞業也是如此。4.2.2發揮比較優勢是參與國比較優勢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得到不斷提升,甚至在我省一些工業化、城市化處于國內相對領先地位的領域,就可以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實現局部突破,促進煮熟部門內專業化分工,進一步穩固自身的行業領先優勢。當然參與國際分工也不只是按比較優勢一種標準,還可以按規模經濟和專門化的分工的標準來衡量我省工業。4.2.3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要適合本省根本實際首先,河南是一個經濟大省,人口大省,開展水平具有顯著的多層次性和不平衡性。既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和研發隊伍、現代化水平的企業,也有工業化起步不久的地區和傳統產業,也有以落后生產方式為主的廣闊農村。其次,河南正處在城市化、市場化和工業化尚未完成的階段,市場發育不完善,而過去方案經濟的意識觀念還比較頑固。因此,“十二五〞時期一方面省委、省政府應該努力培育和完善各種市場,改善市場競爭環境,健全市場機制;另一方面,我省過去方案經濟的意識觀念還比較頑固,工業企業的開展很大程度上還有賴于政府進行必要的宏觀管理,這就要求“十二五〞時期省委、省政府必須改善管理方式、提高宏觀經濟管理水平。4.2.4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既要表達全球產業技術經濟特征,也要適應全球因為我國參加WTO后,河南工業企業日益納入全球生產體系,河南工業和世界工業的聯系進一步加強,這就要求“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既要表達全球產業技術經濟特征,也要適應全球產業結構調整趨勢和需求變化。從供需角度來看,那些需求彈性小而供給彈性很大的行業和產品與需求彈性高的行業和產品,所帶來的利益差異是十清楚顯的。從產業的技術經濟特征來看,不同的產業由于其技術特征和市場結構特征的差異,既有完全競爭形態下的產業,也有規模經濟明顯的行業和不完全競爭的、甚至是壟斷性特征明顯的產業。4.3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根本思路表4.1河南省工業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年份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億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億元)工業產業增加值(億元)工業增長率(%)工業奉獻率(%)工業對生產總值的拉動(%)20241820.45528.462412.1811.749.24.720242310.54836.232876.9320243099.381294.713644.4017.053.37.320244378.691944.284896.0118.758.18.320245907.742716.586031.2118.759.88.620248010.114987.737508.3319.665.09.520241046.574885.109546.0815.651.98.1202413704.656415.549858.4011.450.95.8202416585.857546.6011950.8215.457.58.2資料來源:根據?河南省統計年鑒?推算從表4.1看,近十年我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和和工業增加值的相關系數到達0.971,說明我省工業增長對投資的依賴性強,工業生產還是以傳統的生產方式為主,創新能力較差。我省工業對GDP奉獻率偏高,說明現代農業和效勞業開展較為滯后,產業結構比例不是很合理,而從國際產業開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與分工趨勢來看,當經濟開展到一定階段,現代工業開展將成為國民經濟開展的新增長點,因此政府的產業政策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結合表4.1和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升級的根本思路是:以產業結構調整和結構升級為主調的工業結構升級。但由于我省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換的技術含量普遍較低,城市化水平還較低,工業開展的區域結構不平衡、根底不夯實,因此,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仍然是我省經濟開展的主題。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中國由短缺經濟進入買方市場階段以及參加WTO以后,促進結構升級、提高產業競爭力應該成為“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結構調整的中心,同時,我們還應該充分關注有三種趨勢在對“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結構升級產生重大影響:一是我省生產力開展的多層次性,使工業結構升級也具有多層次性和多方位的特征;二是傳統工業的高科技重塑;三是全球化和參加WTO對國際分工格局和河南工業結構升級模式的重新選擇。4.4“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根本原那么4.4.1促進“十二五〞時期河南在“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手段和目的、機制政策、內容和形式上,都必須建立以國際競爭、國際慣例和國際分工為主流的開展思想。同時要根據不同市場結構的行業,實施不同的治理策略。對于寡頭競爭型的戰略性產業,在保持我方的控股地位的前提下,給省內企業以適當的獨立自主開展的空間。對于壟斷型行業,要制定相關法律,鼓勵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并引導本省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積極參與競爭。而對于完全競爭性行業,一般也我省開展比較成熟的部門,那么可以完全放開,并改善其宏觀環境,讓省內企業與外省、外資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以增強河南企業的活力4.4.2“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應充分考慮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的全球未來開展趨勢,把握好用先進技術重新塑造河南工工業結構升級的根底在于技術結構升級,而技術結構升級的重點那么在于技術創新和技術開發,為此“十二五〞時期河南必須把職工教育和培訓等人力資源開發納入此次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重要范疇,改變以往把技術結構升級的重點單純放在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上的做法,是河南從人口大省變為人力資源強省。4.4.3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根底性作用條件下,“十二五〞時期河南省委、省“十二五〞時期首先是要完成由以直接調控為主向以間接控為主的觀念轉變,對技術創新形成持續、普遍的制度鼓勵;第二,鼓勵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對高新技術產業要給與資金、政策等實質性支持。最后是改變過去結構優化升級“增量調整〞為主的模式,強調將存量調整和增量調整相結合。“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升級的政策中心要從單一國有經濟轉向開展多種經濟成分,鼓勵開展多種經濟成分。4.4.4“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要將短期“適應性調整〞、中期“開發性調整〞和長期“戰略性調整〞有機的“十二五〞時期,應把改善質量和結構的長期性供給政策與短期啟動市場需求的財政性政策并重,防止河南工業結構調整中偏離產業升級要求。同時還要在產業體制、產業關聯上進行整合。打破企業在部門間、地區間的局部利益制約,以效益為中心,以資本為紐帶,“十二五〞時期河南省委、省政府對那些根據現代生產組織方式,將具有上下游聯系的相關企業整合在一個大的實體之下,形成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適應國際化競爭的巨型企業集團要積極給與支持。第5章“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開展中政府應該注意的問題參加WTO后,面對世貿組織的要求和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兩個大背景下,政府在很多領域的退出是大勢所趨,但這絕不等于著政府可以放任不管,更不意味著宏觀產業政策的終結。但是我們必須成認在某些領域的市場失效這一客觀事實,因此在國內市場失效也有市場自身機制發育不完善(從邏輯上來說,完善市場是根本趨勢,但也不可能短期內就能夠把市場完善起來)的原因,由此可見,政府的作用還是必不可少。當前河南工業的最大實際是正處在城市化、市場化和工業化尚未完成的階段,市場發育不完善,和歐美和沿海經濟興旺地區的工業現狀有很大的不同,根本無法照抄照搬他們已有的經驗,因此“十二五〞時期在河南工業開展中,省委、省政府應該舍棄套用先進地區經驗的常規產業政策,必須結合實際制定有河南特色的產業政策,這也是順利完成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根本保障。結合河南實際我們可以看到,由于歷史原因,河南工業根底主要是方案經濟階段形成,經濟的“二元制〞特征明顯,工業體制重方案經濟的意識觀念還比較頑固。因此,河南的工業企業無法單獨完成此次結構調整與升級,很大程度上還有賴于省委、省政府進行必要的宏觀指導與管理。但進入21世紀,河南工業企業已經納入全球生產體系,受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日益加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省方案經濟色彩濃厚的產業政策和傳統的工業管理觀念已無法保證河南工業健康、持續開展,這就要求“十二五〞時期省委、省政府必須改善宏觀管理水平,制定有河南特色的產業政策,完成自身角色的轉換。結合河南實際,本課題認為“十二五〞時期省委、省政府在制定河南工業的產業政策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5.1“十二五〞時期河南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模式選擇問題從相關產業理論分析,工業結構調整、升級和重組通常表現為政府推動和市場推動兩種過程。一般情況下,在后發國家也經常表現由政府干預推開工業結構調整、升級和重組的過程。如通過傾斜式的產業政策直接干預國內工業結構重組,或者通過功能性的經濟政策影響工業結構變化。在市場推開工業結構調整、升級和重組過程中,主要是技術進步推開工業結構重組的自然過程,表現為企業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京劇趣談教案配套
- 七年級信息技術上冊 第十一課時資源管理工具(一)教學設計
- 2024吉林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3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成品放行規程培訓
- 人教統編版必修 上冊虞美人教案及反思
-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融合教學-用Python作二次函數圖像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22章
- 2024內蒙古中鋁集團包頭鋁業有限公司新能源項目開招聘47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廠級安全教育培訓
- 電力安規變電部分培訓
- 一年級語文上冊 課文 3 11《項鏈》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靜安區實驗室施工方案模板
- 數學建模數學實驗插值及案例
- 口腔門診診所過敏性休克搶救流程
- 風電機組吊裝作業安全管理
- 世界500強CFO的財務管理筆記2
- 第六屆全國物流設計大賽一等獎作品
- LY/T 3302-2022人造板生產木粉塵燃爆防控技術規范
- 函數的單調性說課課件-中職技工學校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數學第七版上冊
- 高考與四級英語的差距詞匯
- 水土保持工程質量評定規程sl3362006
- 提升員工質量意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