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一、溫故知新1、中國古代政治涉及的兩條線索:中央和地方的較量,皇權和相權的博弈。2、 內容:郡守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聽命于中央秦漢以來中央和地方的較量秦朝郡縣制秦漢以來中央和地方的較量 特點:郡守縣令與皇帝沒有血緣關系,職務不能世襲 目的:鞏固皇權,穩定天下 西漢郡國并行制 弊端:中央和封國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歷程 實施者:漢景帝、漢武帝對策措施:剝奪王國封地、頒布推恩令 結果:王國對中央的威脅解除 背景:安史之亂發生唐朝節度使制 惡果:出現藩鎮割據局面 背景:割據政權并立,戰爭不斷,人民生活困苦 權:削弱宰相、節度使和地方官員的權力 宋初集權措施錢:中央掌握大部分財賦收入 兵:實現統兵權和調兵權的分離 利弊:利是有利于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弊是造成“冗官、冗兵、冗費"的局面,國家出現財政危機. 結局:中央在與地方的斗爭中處于絕對上風3、 皇帝制:皇權至上,家天下.秦朝 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三公九卿制 九卿:略 關系:互不相屬,互相牽制秦漢以來君權和相權的博弈 西漢:建立中朝,選用親信侍從秦漢以來君權和相權的博弈東漢:形成尚書臺,取代了三公的權力. 魏晉南北朝:尚書臺 改稱尚書省,新設立中書省和門下省。和 名稱:三省六部制 隋唐結構: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歷程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作用:提高了辦事效率,避免了朝臣獨攬大權,有利于皇權加強 行政權:宰相 宋初措施:軍權:樞密院財權:三司 結果:改變了分裂局面,造成“冗官、冗兵、冗費”的局面,國家出現財政危機.元朝:中央設置中書省,長官為左、右宰相和平章政事。 措施:朱元璋時廢丞相,設殿閣大學士.明朝朱棣時正式設內閣。影響: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 清朝措施:沿用明制,設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負責軍國大事。雍正年間設軍機處. 影響:專制皇權達到頂峰評價:雖有可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卻導致一人獨尊,將國家命運系于一手,最終成為社會發展的桎梏.4、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總體趨勢:中央集權逐步加強,專制皇權走向極端。二、本專題你需要理解的概念:1、生產工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時期生產工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原始社會石斧、石鏟、石鐮、木耒、骨耜、刀耕火種土地公有制商周時期木、石、骨、蚌、銅器、青銅器大規模簡單協作井田制春秋以來鐵器個體農耕土地私有制2、土地私有制出現時期:春秋戰國出現原因:生產工具的改進、井田制的瓦解、各諸侯國的稅制改革表現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農私有土地地主土地戰國時期,貴族將“公田"轉化為私有,立軍功者得到大量賞賜,一些人通過買賣獲得土地;漢代至明清,通過買賣大搞兼并。限田舉措:北魏至唐朝初年,實行均田制。3、自耕農出現時間:春秋時期出現原因:生產工具的進步、耕作技術的進步、私有土地的出現呈現特點:擁有部分土地,經營單位是家庭,經營方式是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活比較穩定,生產積極性較高。破產原因:天災、戰亂、苛政(統治者過度的剝削和壓榨).歷史局限:生產規模狹小,性別分工簡單,很難擴大再生產,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受到阻礙。4、租佃制 定義:地主把土地出租給別人耕種,收取地租作為收益,稱為租佃制.產生:戰國時期發展:漢代,“或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伍”的現象比較普遍;宋代,租佃經營僅次于自耕農形式。普及:明清時期,租佃制普及到全國,成為農村經濟中的主要形式. 特點:在租佃制下,地主與佃農雖然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但佃農在選擇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權力,而且在支配產品方面也獲得了適當的發言權,甚至能和市場發生聯系。作用:契約納租方式的確定,使佃農對地主的依附關系相對減弱。從依附關系中解脫出來的農民,生產自主權大為提高。這就大大提高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5、手工業部門成就經營方式冶金青銅鑄造:商周時期,數量多,種類全,工藝精湛,造型生動鋼鐵冶煉:春秋時期發明,會煉塊煉鋼;南北朝時期發明灌鋼法。冶金燃料:春秋時期是木炭,皮囊鼓風;漢代開始用煤,北宋相當普遍;南宋開始用焦炭,明朝流行。1、官營:兩種制度:征役制(西周以來,工匠職業世襲,沒有人身自由,世代為官府勞作)和雇募制(唐代以來,官府和工匠兩廂情愿,公平交易)優勢所在:資金雄厚,規模經營,產品質量管理嚴格.局限所在:不計成本,不入市場,缺乏競爭,工匠勞動積極性低.2、私營:產生時間:春秋戰國以來產生原因:生產力的提高,生產關系的變革經營方式:唐代以前,農民副業和城鎮家庭小作坊;唐宋以來,商品化程度加深,明代出現雇傭勞動關系,即資本主義萌芽。3、官營和私營的地位變化:官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西周到明代前期私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明代中葉以后紡織絲織:上古時代,養蠶繅絲;西周以后,突飛猛進;漢代聲名遠播,被譽“絲國";唐代技藝極具藝術神韻。棉織:元代黃道婆全面革新棉紡織技術,江蘇的松江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棉布到明代后期成為民眾主要衣料.陶瓷陶器:彩陶、黑陶、白陶瓷器:東漢晚期燒出成熟的青瓷;南北朝燒出白瓷;隋唐時期制瓷業成為獨立生產部門,瓷器取代絲綢成為中華文明新的象征;宋代景德鎮成為“瓷都”;元代進入彩瓷生產;明代創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出現粉彩和琺瑯彩。6、商業原始社會末期:原始商業產生,以物易物,原因是剩余產品的出現,社會分工的發展。商朝時:職業商人和最早的貨幣產生。周朝:實行“工商食官”政策,將商人集中起來,設官統一管理。春秋戰國時期:許多庶人成為大商人;私商逐漸取代官商成為商人的主體;許多著名都會形成.隋唐時期:南北經濟往來密切,外域商人往來經商頻繁,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空前繁榮。宋代:出現世界上最早紙幣,集鎮夜市興盛。元朝:紙幣廣泛流通,步入新的高峰期.明清時期:商業市鎮興起,貨幣經濟占據主導地位,農產品大量進入市場,經濟作物普遍種植,作為農產品加工的副業產品也成為商品,白銀廣泛流通,區域性的商人群體實力雄厚,徽商晉商閩商寧商等大商幫漸次形成.7、重農抑商產生:戰國時期,原因是商業的不穩定性及商人流動性大等特點,與強調耕戰加強中央集權的取向發生矛盾。發展:漢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嚴禁商人購置土地。松動:中唐以來,朝廷對海外貿易的鼓勵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實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強化:對商業不采取鼓勵政策,還經常以各種方式盤剝商人。后果:雖不能完全遏制民間商品經濟的發展,但確實阻礙了新經濟因素的成長,成為導致中國被甩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之后的一個重要原因。8、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明中葉以后特征:工場主擁有資金、原料和機器,雇傭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集中起來進行生產,分工協作,社會化程度、勞動效率都較高.地位:只是在江南等局部發達地區的一些生產部門中存在。 經濟結構: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在全國仍占主導地位。受阻原因生活水平:農民極端貧困,購買力及其低下。政府政策:重農抑商(限制經營、強制攤派、低價征購)、海禁政策中西對比:明清易代之際,英國開始資產階級革命。此后一二百年,西方主要國家相繼完成向近代工業國家的轉變.而當時的中國僅處于農耕經濟的頂峰,中西國力興衰大體定局.等待著未來中國的,唯有深重的社會危機耳。三、本專題你應該構建的知識體系:1、生產工具:原始:石木骨,商周:石木骨蚌青銅,春秋鐵器古代中國經濟發展概況耕作方式:原始:刀耕火種,商周:千耦其耘,春秋:個體農耕古代中國經濟發展概況 農業 公有制:原始社會時期 土地制度井田制:商周出現,春秋瓦解,戰國崩潰私有制:戰國形成,北魏隋唐限制,宋明清進一步發展 部門:冶金、紡織、陶瓷手工業成就:輝煌經營方式:官營和私營,此消彼長發展歷程:原始、商周、春秋戰國、隋唐、宋元、明清商業政府政策:重農抑商、海禁政策 新生因素:資本主義萌芽 2、 經濟結構上: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特點農業生產模式上:精耕細作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特點組織經營上: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男耕女織 生產部門:多 勞動分工:細手工業生產技術:精經營形態:全生產水平:高商業:夾縫中求生存,重壓下顯生機,命途多舛,一波三折四、本專題你需要背誦的知識:1、我國生產工具是怎樣逐漸改進的?原始社會:石器、木器、骨器等商周時期:絕大部分農具是木石和骨、蚌所制,僅有極少量青銅農具.春秋時候,鐵農具開始出現。戰國時,鐵農具使用范圍擴大。鐵器時代的到來,標志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用牛犁耕并逐漸推廣。耕犁的出現,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牛耕的運用,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曹魏時,馬均改進了翻車,用于農業灌溉。唐朝時,創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江東地區出現的曲轅犁,便于水田耕作。2、我國古代土地賦役制度的變更情況怎樣?原始社會,實行土地公有制.西周實行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種土地國有制度。一切土地屬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賜給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轉讓與買賣,并要向周王交納一定貢賦。奴隸主強迫奴隸在井田上集體耕種。春秋時期,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國有制向私有制轉變,如春秋時齊國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根據土地多少和田質好壞征收賦稅,魯國的初稅畝也按田畝的實有數目收稅,都承認了土地的私有。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制度。兩漢:編戶齊民,指被正式編入政府戶籍的平民百姓,具有獨立的身份,依據資產多少承擔國家的賦稅和徭役、兵役.田租較輕,但人口稅和更賦很重,還有各種田畝附加稅。除了規定的徭役外,百姓還要為官府服雜役,修宮殿修道路.婦女有時也被拉去服役。超期服役十分普遍.隋朝:沿用北魏以來的均田制和租調制,后又開始推行以庸代役,限于50歲的農民。唐朝前期:實行井田制和租庸調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納一定數量的谷物,叫做“租”,繳納定量的絹和布,叫做“調”,服徭役的期限內,不去服役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叫做“庸",不再有年齡限制。唐朝后期:均田制遭到破壞,租庸調制無法維持.780年實行兩稅法。每戶按資產交納戶稅,按田畝交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雜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收稅。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北宋時:王安石變法實行方田均稅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戶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賦稅,官僚、地主不得例外。實行募役法,政府向應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戶收取免役錢,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錢。明朝時:1581年,內閣首輔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折成銀兩,把從前按戶征收的役銀,分攤在田畝上,按人丁和田畝的多寡來分擔.納銀代役,說明農民對封建國家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賦役征銀,反映了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清朝時:康熙帝宣布原來明朝藩王的土地歸現在耕種人所有,叫做“更名田”。1712年,清政府規定以康熙50年的人丁數作為征收丁稅的固定丁數,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帝推行“攤丁入畝”,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征收統一的地丁銀。人頭稅的廢除,表明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進一步松弛。3、商朝以來我國商業發展的情況如何?商民善于經商,后世將經商的人稱為“商人"。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商朝都城已成為繁榮的商業都市.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發達,各地土特產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場上可以買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馬,東方的魚鹽和西方的皮革。許多城市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如齊國臨淄、趙國邯鄲、楚國郢等,都聚集著許多人口.唐朝時,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葉成為生活必需品,市場廣泛,中期開始征收茶稅。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市,政府設置官員管理物價、稅收等。市的買賣時間有限定,仍有日中為市的古風.唐朝后期,一些繁華的大城市有了夜市。黃河流域的長安和洛陽是全國的商業大都會。長安城內有坊(住宅區)有市(商業區),市坊分開。市有東市和西市。長江流域的商業都市,揚州和成都為中心.唐朝后期,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城市,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洛陽。明清時,國內市場擴大,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對外貿易在整個經濟中的份額極小。五、本專題你應該做過的測試(一)客觀題1、(2004·全國文綜)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這些影響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導致地主階級興起C、強化了周王室的統治D、引發改革變法的時代風潮2、(2007·廣東)“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這句話反映了A.手工業經濟的生產方式B.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C.占代婦女的地位較高D.商品經濟的發達3、(2007·廣東)下列選項中,能反映商朝農耕生產的是4、(2007·海南)西周時期實行“工商食官”制度,這表明當時的手工業和商業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的干預C.存在官營和私營的區別D.以私營手工業和商業為主5、(2007·海南)南朝初期,江淮地區“土多稻田”。為了“盡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種麥,以助闕乏”.這證明該地區在推行A.壟作法B.套作制C.稻麥二熟制D.一年三熟制6、(2007·海南)唐朝政府規定,凡不是州治、縣治的地方,禁止設置商品交易市場。這表明A.鄉村地區沒有設置市場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換的唯一場所C。政府力圖控制民間商業活動D.州治、縣冶具備設立市場的條件7、(2007·海南)圖2為“胡人執犁俑”。該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A.漢代B.唐代C。宋代D.元代8、(2007·海南)明代張居正說:“商不得通有無以利農,則農病;農不得力本穡以資商,則商病。故商農之勢,常若權衡。”這種農商并重的言論A.反映了商品經濟的發展B.表現了重農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視商業D.代表了士大夫對商業的態度9、(2007·海南)在殷墟貴族墓葬中發現了許多隨葬的貝殼,甲骨文中也有帶“貝”的文字。這說明A.貝用于占卜B.貝用于祭祀C。貝是裝飾品D.貝是貨幣10、(2007·江蘇)中國古代某項水利工程興建后,當地出現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的景象.該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孫叔敖B.管仲C李冰D.鄭國11、(2007·江蘇)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迅速發展,乃至有“江南之為國盛矣”的贊嘆。該時期江南開發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大量人口南遷B.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C.統治者推行勸課農桑等政策 D.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12、(2007·山東省)白居易詩:“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詩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②重視農業的觀念③家庭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遷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2007·重慶)下列關于古代經濟發展的表述正確的是:A.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釀酒B.唐朝前期政府開始征收茶稅C.明代引進原產于美洲的高產農作物D.清政府鼓勵擴大手工業生產規模14.(2007·重慶)圖六為隋唐時期局部圖.A、B、C、D四城市中,同時以陶瓷和紡織品著稱的是:圖615、(2008·北京)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護之"。據此判斷,這項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鄭國渠C、靈渠D、芍陂16、(2008·上海)均田制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該制度的朝代有(1)西周(2)北魏(3)唐朝(4)明朝A.(1)(2)B.(2)(3)C.(1)(4)D.(3)(4)(二)主觀題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人陳亮說:“商籍農而立,農賴商而行.”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認為:“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材料三清雍正帝說:……“朕觀四民(士、農、工、商)之業,士之外,農為最貴。凡士工商賈,皆賴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商皆其末也。”請回答:(1)陳亮的觀點是否正確?說明了什么?(2)從材料二三中分別歸納黃宗羲和雍正帝的觀點,并簡要評價之。(3)有一種觀點認為“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你認為有沒有道理?為什么?18、閱讀下列材料:自康熙(1661—1721)經雍正(1722—1734)至乾隆(1735—1796)的130多年,史稱“康乾盛世”,而馬克思在其著作中卻對“康乾盛世"頗多微詞,說其“不顧時勢,安于現狀,隔絕于世,自欺欺人",并預言這個帝國注定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當前許多專家也認同馬克思的說法,承認“康乾盛世”確實只不過是“落日的輝煌"而已。請回答:(1)根據所學知識,概括說明“康乾盛世”出現的原因.(2)“康乾盛世"的之際的中國面臨的是怎樣的“時勢”?(3)馬克思說的“決斗”后來果真發生了否?你知道是哪次戰爭嗎?結果如何?為什么馬克思那么肯定地說清王朝要被打垮?試分析一二。(4)從社會發展角度看,這場“決斗”的實質是什么?
參考答案:(一)客觀題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CBCACCAADCDBCDAB(二)客觀題1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一英語學案:預習導航Themeparks-SectionⅡ
- 2024年銅陵市中醫醫院招聘真題
- 2024年黔西市市屬事業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邳州農村商業銀行招聘真題
- 趣味課堂-創意無限卡通模板
- 2024年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招聘專職輔導員真題
- 2024年廣安市前鋒區定向選聘社區工作者真題
- 技術入股合作協議書(2025年版)
- 人教初中地理八下八年級地理期末試題1
- 物品采購合同范本藥品
- 銀屑病門診病歷分享
- 無人值守道閘運營方案
- 2025年湖北省武漢市高考數學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 通信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匯編(2023版)-定額質監中心
- 人教版 七下 數學《相交線與平行線》期末復習導航
-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成品
- 2024年全國半導體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裝調工賽項)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鋁合金模板細部節點深化設計指導圖冊(三維圖)
- 信用卡協商還款協議書模板
- GB 20997-2024輕型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及評價指標
- 福建省福清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題(原卷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