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高一上學期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高一上學期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高一上學期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高一上學期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高一上學期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讀第2課筆記(3分鐘)溫故:1.春秋戰國在政治、經濟、思想方面的變化。2孔子、老子、韓非子的派別及政治主張1政治: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破壞;諸侯爭霸、兼并戰爭;

地主階級興起;民族融合,華夏認同

經濟:鐵器牛耕,井田制破壞,土地私有制確立;

水利工程興建;手工業、商業發展,經濟繁榮

思想:私學興起;百家爭鳴2(儒)孔子:仁、德、禮

(道)老子:無為而治;道法自然;辯證法

(法)韓非子:以法治國,主張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古代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1.起源:原始、奴隸社會(夏、商、西周)2.變革與轉型:春秋戰國3.形成:秦4.發展:漢5.成熟:隋唐6.繁榮:宋元7.輝煌與遲滯:明清整體結構:時間定位:BC221BC207BC1047

東周(春秋戰國)秦朝時空定位

西周

夏商BC770漢朝BC202220/video/av209815410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第3課課標要求:(1)通過了解秦朝的統一業績,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2)通過了解秦朝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秦朝崩潰原因。重點: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難點:秦朝創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原因和內容。

歷史上對秦始皇的評價一直眾說紛紜。有人稱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說他是“無道暴君”。你支持那一觀點?請簡述理由。爭鳴功績:1.疆域:統一全國2.政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制、

制、

制3.經濟:統一

,統一

,統一車軌,修馳道4.文化:

統一文字5.民族:整頓社會風俗,民族交融,文化認同6.其它:頒行法律,編制戶籍......過錯:大興土木,廣建宮殿,巨額求仙訪藥,巡游封禪徭役繁重刑法嚴苛焚書坑儒,文化專制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皇帝三公九卿郡縣貨幣度量衡觀察下面兩圖,指出其發生了什么變化?春秋時期戰國晚期諸侯國的數量大幅度減少。秦國國力大增,已具備一統天下的氣勢。結合課本P15歸納秦統一具備的條件(背景):①人民渴望統一(春秋戰國長期戰亂)②秦國國力強盛(商鞅變法奠定物質基礎)④秦王勵精圖治(廣納賢才,吏治較為清明)背景③地理位置優越(秦“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yáo過程滅六國擊匈奴征南越控西南魏楚齊韓秦趙燕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相繼滅掉東方六國擊退匈奴的進攻,修筑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征服南方越族地區(開靈渠、設南海、象郡)加強了對云、貴一帶西南夷的控制(設夜郎、桂林郡)華南、西南地區在秦朝已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完成了統一的秦朝卻面臨的兩大歷史難題:王室衰微應加強君主權力諸侯爭霸應限制地方權力??建立大一統國家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大一統國家:

"大一統"不僅僅是地域統一,更多的是指在國家政治上的整齊劃一,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與“早期國家”相比,“大一統國家”相當于中國古代國家的“升級版”。

表現在:疆域范圍更大;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官僚制統治,結構更緊密,管理力度更強化。更包括民族的交往融合,文化上的認同。大一統的建立表現1:疆域春秋:BC770-BC476戰國:BC475-BC221秦:BC221→→→→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奠定了此后歷代疆域的基本版圖。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縣制大一統的建立表現2:政治體制地方皇帝中央服從服從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中央集權制度特點:地方服從中央,中央服從皇帝,皇權至高無上歷史名詞(重點)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

君主專制:指國家政權的主宰和中央決策方式,即皇權至上、皇帝獨裁;

中央集權:指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絕對服從中央;矛盾1:皇權VS相權?矛盾2:中央VS地方?解決?削弱相權,加強君權解決?削弱地方,加強中央郡縣制與分封制的不同點:分封制郡縣制官員產生方式(劃分標準)權力大小影響世襲產生皇帝任免以血緣關系為基礎按地域劃分結構松,管理力度弱易形成分裂割據結構更緊密,管理力度更強化。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獨立性強聽命中央貴族政治與官僚政治的差異1.貴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祿制基礎上,把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緊密結合的政治體系。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系上。中央統一管轄的郡縣制取代了層層分封的分封制,官吏的選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決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權。2.從商鞅到李斯,秦國大量任用才智之士為相。這些相雖然權傾一時,名動天下,對秦統一全國有莫大的功勞,但卻無一老死于相位,并且都未世襲于子孫。這從側面說明秦統一全國的原因是()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克服了來自內外的挑戰C.較早建立了官僚制 D.得到了天下名士的擁護C1.在秦朝,郡級行政機關由郡守主持全郡政務,但郡守必須上承中央政令。同時,秦朝在軍中還設郡尉,負責軍務,設郡監,監察該郡的行政。這表明()A中樞權力體系日趨完善B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地方勢力威脅中央權威D注重地方權力相互制約B統一車軌、文字、貨幣、和度量衡。修馳道、直道,編制戶籍,遷徙六國貴族豪強到關中、巴蜀等地,整頓社會風俗。頒行法律制定秦律《里耶秦簡》戶籍簿統一度量衡修馳道車同軌大一統的建立

表現4:經濟文化統一,促進全國經濟文化的交流材料一:“徙天下豪富于咸陽十二萬戶。”“秦徙中縣之民南方三郡,使與百粵雜處”——《史記》材料二:(秦始皇)東巡過程中的系列文化活動,例如泰山封禪,祭祀文化名山和舜、禹等華夏先王……。——彭豐文大一統的建立表現5:民族交融,文化認同5、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后多次東巡,其中關東是巡游的重點地域,每次都抵達東海之濱。他首次東巡最為隆重,登臨泰山等文化名山、舉行封禪大典、立碑刻石以頌秦德。秦始皇第四次東巡時,曾舉行祭祀舜帝和大禹的典禮,祭拜華夏先王。由此可知,秦始皇東巡()A旨在學習齊魯先進文化

B.消弭了關東士民的敵對情緒C擴大了秦朝的統治疆城

D利于建構秦王朝的國家認同D國家認同(歸屬感)1.對在位君主的忠誠2.對王朝正統性的認可3.對王朝制度、文化的認同

材料一

“百代行秦制,中國兩千年歷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從秦以后,漢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實也是秦的翻版,沒有長時間的四分五裂、漫長的戰爭,我們才能文明生生不息。”

——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材料二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長期延續,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增進了各民族對中央政權的向心力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促進形成了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

》根據材料,思考秦朝統一的重要意義?(討論)意義2.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割據戰亂局面,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推動了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3.秦朝在平定六國的基礎上對周邊地區施行政治控制,不僅擴大了統一帝國的規模,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1.秦朝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影響深遠問題探究: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但是,為什么統一后的秦王朝只存在了十幾年時間就迅速滅亡?

歷史縱橫

秦朝的政治危機

秦統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視,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揚自己的顯赫業績,宣稱“一家天下,兵不復起”“人跡所至,無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巡途中,發生了行刺事件,隨從車輛被刺客擲出的鐵錐擊中,秦始皇僥幸逃生。后來,又有人在隕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標語。這都說明外表強盛的秦朝,實際上統治危機仍然存在。二、秦朝的暴政表現后果大興土木徭役繁重刑法嚴苛文化專制秦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社會階級矛盾嚴重激化,導致秦末農民爭戰爆發,秦朝滅亡。秦始皇陵兵馬俑秦的速亡與秦的暴政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有關秦律的竹簡?

焚書坑儒:

為了鉗制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下令天下將非秦國歷史的史書,非博士所掌管的《詩》《書》等諸子百家語,在30天內全部交給官府焚毀。只有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不在其列。先秦以來的許多珍貴文獻毀于一旦。秦始皇以“或為妖言以亂黔首”罪名,將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殺。這就是著名的“焚書坑儒”。焚書坑儒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十分惡劣的影響。焚書坑儒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秦朝的統一鞏固措施?秦朝的暴政政治危機秦朝的滅亡起義,秦亡本課小結:國家統一是大智慧材料: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講話文化自信國家統一歷史發展證明: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就發展。回顧歷史,每次面對分裂,統一立即成為中華民族的最高理想,并且絕不動搖。民族的最高榮譽,總是給予能夠領導統一的英雄領袖。民眾追隨的目標,也立即洶涌澎湃的倒向統一力量。這是一種永遠不能改變的民族價值觀。審視當下,即使仍有國際反華勢力和國內臺獨勢力制造臺灣當局不穩定,但從我國加入世貿、申辦奧運、構建東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戰略布局,展現我國在國際政壇的大國形象,根基一步步夯實,使國際輿論不斷向我國傾斜。我們終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推動者,關注民生,藏富于民。

探究:從秦的驟興驟亡,我們有何認識?4、不貪近功,不求速效,夯實基礎(學習?)........1、重視制度建設在維護國家統一中的作用(臺灣、香港國安法

學校班級管理?

),注重人才。國家3、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個人5、胸懷天下,大格局請抄筆記!秦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公元前221-公元前207)背景:建立(大一統)表現

意義速亡:暴政:大興土木,徭役繁重,刑法嚴苛,文化專制

①②③劃書(P14)1疆域:擴大2政治: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縣制3經濟: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4文化:統一文字;焚書坑儒5民族:民族交融,文化認同總結:推動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且領先于世界1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影響深遠;2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3推動了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速亡1.歷史學家陳旭麓指出:“秦始皇設職授官,從一方面看是官僚政治的開始,從另一方面看卻是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終止。”秦始皇的做法有利于(

)

A.擴大政治統治基礎

B.確保天下共主地位

C.建立中央集權體制

D.防止官僚貪污腐敗

C習題鞏固:2.秦朝規定各級官僚機構均以文書行政,“毋口請”,并形成了嚴密的文書行政管理制度,還建立了以郵驛為中心的文書傳送系統。秦朝的這種做法()

A.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B.實現了思想統一

C.提高了國家治理能力

D.導致了暴政統治C3.公元前212年,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