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題庫(真題
整理)
1.關于典型調查,錯誤的一項為()。
A.又稱案例調查
B.是指有目的地選定典型的人,典型的單位調查
C.有利于對事物特征作深入了解
D.典型調查遵循隨機抽樣原則
E.不能用于估計總體參數
【答案】:D
【解析】:
ABC三項,典型調查又稱案例調查,是指有目的地選定典型的人、典
型的觀察單位進行調查,由于典型案例數較少,所以可以對事物特征
作深入了解。DE兩項,典型調查采用的是非隨機抽樣,不能作統計
推斷,也不能用于估計總體參數。
2.目前適合我國的流行病學定義是()。
A.研究人群中傳染病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以及防治疾病的策略和措
施的科學
B,是預防醫學中的一門純理論的學科
C.研究人群中非傳染病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以及防治疾病的策略和
措施的科學
D.研究人群中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
及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
E.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學科
【答案】:D
【解析】:
流行病學的定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詮釋:①流行病學從人群角
度出發,研究疾病和健康的關系;②研究的內容包含疾病、傷害和健
康三個層面;③通過對研究內容的分布與影響因素分析,制定合理的
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的策略與措施;④主要采用觀察法、實驗法和數
理法,其中尤以觀察法最為重要。
3.在一項病例對照研究中,計算出某因素比值比的95%可信區間為
0.8?1.8,此因素可能為()0
A.危險因素
B.保護因素
C.無關因素
D.無法判斷
E.混淆因素
【答案】:C
【解析】:
比值比(OR)的95%可信區間包含1,說明此因素與疾病的發生可能
無關,即為疾病的無關因素;OR>1,且OR的95%可信區間下限也
>1,說明疾病的危險度因暴露而增加,暴露與疾病之間為“正”關
聯,即為疾病的危險因素;OR<1,且OR的95%可信區間上限也VI,
說明疾病的危險度因暴露而減少,暴露與疾病之間為“負”關聯,即
為疾病的保護因素。
4.關于引發劑(啟動劑)的特點,不正確的是()。
A.引發劑本身具有致癌性
B.引發劑可與DNA發生反應
C.有可檢測的閾劑量
D.大多數是致突變物
E.引發作用是不可逆的
【答案】:C
【解析】:
具有引發作用的化學物稱為引發劑,引發劑大多數是致突變物,沒有
可檢測的閾劑量。引發劑作用的靶點主要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引
發劑通常本身具有致癌性,可以和DNA發生反應,且引發作用是不
可逆的。
.流行病學研究疾病的范圍是()
5o
A.慢性病
B.急性病
C.流行病
D.傳染病
E.疾病和健康狀況
【答案】:E
【解析】:
流行病學是在以傳染病為主的研究內容上發展起來的,目前已擴大到
全面的疾病和健康狀態,包括了疾病、傷害和健康三個層次。
6.下列關于劑量-反應關系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Paracelsus提出化學物毒性主要決定于劑量,是劑量-反應關系的科
學基礎
B.存在明確的劑量-反應關系是確定外來化合物與毒性作用因果關系
的基本依據
C.劑量-反應和劑量-效應曲線常見的有直線形、拋物線形及S狀曲線
D.直線形是劑量-反應關系曲線中最常見的
E.S狀曲線的橫坐標為對數劑量,縱坐標為由反應率轉換成的概率單
位,即成一直線
【答案】:D
【解析】:
在整體水平,劑量-反應(質反應)關系曲線的基本類型是“S”形曲
線,反映了人體或實驗動物群體對外源化學物毒作用易感性的分布。
而劑量-反應(質反應)關系為直線型的只在某些體外試驗一定劑量
范圍內可以見到。
7.一般要求醫院感染漏報率不超過()。
A.5%
B.8%
C.10%
D.15%
E.20%
【答案】:E
【解析】:
醫院感染漏報率=[醫院感染漏報病例數/(已報病例數十漏報病例
數)]X100%,醫院漏報率的高低是評價一所醫院感染監測質量好壞
的重要標志,一般要求漏報率不應超過20%。
8.外來化合物的免疫毒性作用()□
A.不遵循劑量-反應關系
B.不一定遵循劑量-反應關系
C.一定遵循劑量-反應關系
D.都能引起免疫應答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
外來化學物對免疫功能的毒作用包括:免疫抑制、過敏反應(變態反
應)和自身免疫反應(自身免疫?。?。變態反應的發生與化合物的抗
原性及機體特殊易感性有關,故化學物質引起的過敏反應不完全遵循
劑量-反應關系的規律,很小的劑量進入機體即可致敏,再接觸小量
即可出現癥狀。
9.抽樣誤差是指()。
A.樣本指標與總體指標之間由于抽樣產生的差別
B.由于抽樣產生的各觀察值之間的差別
C.通過統一的標準可以減少
D.參數與統計量之間由于過失而產生的差別
E.以上均正確
【答案】:A
10.流行病學實驗研究與隊列研究的主要相同點是()。
A.均是分析性研究
B.均是前瞻性研究
C.均是回顧性研究
D.均是實驗性研究
E.均是描述性研究
【答案】:B
【解析】:
AD兩項,流行病學實驗研究為實驗流行病學,隊列研究為分析性流
行病學。BC兩項,流行病學實驗研究與隊列研究均為前瞻性研究,
均不是回顧性研究。E項,流行病學實驗研究與隊列研究均不是描述
性研究。
11.(共用備選答案)
A.描述流行病學
B.分析流行病學
C.實驗流行病學
D.血清流行病學
E.理論流行病學
⑴歸納觀察現象,解釋疾病分布,提出和驗證假說,探索病因和流行
因素是()。
【答案】:A
【解析】:
描述性研究是利用常規監測記錄或通過專門調查獲得的數據資料(包
括實驗室檢查結果),按照不同地區、時間及人群特征進行分組,描
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狀態以及有關特征和暴露因素的三間分布特征,
在此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進而獲得病因線索,提出病因假設。描述
性研究在揭示暴露和疾病因果關系的探索過程中是最基礎的步驟。
⑵在人群或動物中進行實驗,觀察增加或消除某項因素后疾病發病率
的變化是()。
【答案】:C
【解析】:
實驗流行病學是指研究者將研究對象(人或動物)隨機分配到試驗組
和對照組,對試驗組人為地施加或減少某種因素,隨訪觀察一段時間,
然后比較和分析各組人群的結局,從而判斷處理因素的效果。
⑶研究各項因素同疾病頻率之間和各因素之間的定量關系,用數學方
程式表示,揭示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是()。
【答案】:E
【解析】:
理論流行病學又稱數學流行病學,是用數學模型來描述疾病流行的規
律、人群的健康狀況以及衛生事件的分布,從理論上探討防治措施及
其效果的方法。
12.某市近30年煙草的消耗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同時該市的肺癌死亡
率也呈上升趨勢,有人對此進行了相關分析,這類研究屬于()o
A.現況調查
B.病例對照研究
C.實驗性研究
D.生態學研究
E.隊列研究
【答案】:D
【解析】:
生態學研究又稱相關性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種類型,它以群體為
觀察和分析單位,是在群體的水平上研究暴露因素與疾病之間的關
系。本題案例中收集的某市煙草消耗量和肺癌死亡率資料均是該市總
的水平,沒有單個個體的暴露和疾病數據。因此,該研究屬于生態學
研究。
13.流行病學實驗性研究要求當樣本量確定后,必須遵循隨機化原則
將研究對象隨機分配到試驗組與對照組,其理由是()o
A.可消除各種偏倚
B.從工作方便出發
C.可提高依從性
D.可平衡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混雜因素,提高可比性
E.可制止醫德方面的爭議
【答案】:D
【解析】:
隨機化可將混雜因素平均分配到試驗組和對照組,從而提高試驗組和
對照組的可比性,降低混雜因素的影響。
14.有關二項分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二項分布可檢驗兩組數據內部構成的不同
B.二項分布可檢驗樣本率與已知總體率之間是否存在統計學差異
C.當n?;颍?—弘)V5時,可用正態近似法處理二項分布問題
D.當n<40時,不能用二項分布
E.以上都不對
【答案】:B
【解析】:
B項,對于服從二項分布的數據的樣本率的比較,若所求為推斷樣本
率所代表的未知總體冗與給定總體率冗0是否存在差異,可使用確切
概率法計算,基本思路是根據二項分布概率函數直接求出累計概率,
即P值,再與所取檢驗水準比較,做出統計推斷。A項,檢驗兩組數
據內部構成需要用卡方檢驗。C項,當np和n(1—p)均大于5時,
可用正態近似法處理二項分布問題。D項,n小于40時,只要滿足二
項分布的條件,就可以使用二項分布。
15.某地1982年的平均人口為42323人,全年共有乙肝患者21人,
其中該年新發生了為4人,則()。
A.發病率為9.45/10萬,患病率為4.9%萬
B.發病率為19.0%,患病率為4.9%萬
C.發病率為9.45%。,患病率為49.6%o
D.發病率為9.4*0萬,患病率為5.91/萬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
發病率=該年新發病例數/該年平均人口數=敏2323=9.490萬;患
病率=新舊病例數/該年平均人口數=21^2323=4.99萬。
16.做假設檢驗下結論時,是否拒絕H0取決于以下各項,其中錯誤的
一項是()o
A.被研究的事物有無本質差異
B.選用檢驗水準的高低
C.抽樣誤差的大小
D.單側、雙側檢驗
E,系統誤差的大小
【答案】:E
【解析】:
ABCD四項,是否拒絕H0不僅取決于被研究事物有無本質差異,還取
決于抽樣誤差大小、檢驗a水準的大小以及單側、雙側檢驗等。E項,
系統誤差又稱非隨機誤差,是指由各種人為因素或偶然因素造成的,
涉及研究者和實驗對象,并貫穿于實驗設計、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
的全過程,與假設檢驗是否拒絕H0無關。
17.關于急性毒性說法正確的是(
A.是指機體瞬間接觸外來化合物在短期內所引起的毒效應
B,是指機體一次大劑量接觸外來化合物在短期內所引起的毒效應
C.是指機體一次大劑量接觸外來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
應
D.是指機體連續多次接觸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應
E.毒效應觀察包括一般行為、外觀改變、大體形態變化及死亡效應
【答案】:E
【解析】:
急性毒性是指機體(人或實驗動物)一次或24小時內多次接觸一定
劑量的化學毒物后在短期內發生的損害作用和致死效應。毒效應觀察
包括一般行為、外觀改變、大體形態變化及死亡效應。
18.成組設計的方差分析中,若處理因素無作用,則理論上()。
A.F>1
B.F<1
C.F=0
D.F=1
E.以上均正確
【答案】:D
【解析】:
成組設計的方差分析就是完全隨機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是將同質的
受試對象隨機地分配到各處理組,再觀察其實驗效應,是最常見的研
究單因素兩水平或多水平的實驗設計方法。成組設計的方差分析中F
=SS組間/SS組內,若處理因素無作用,由于受試對象是同質的,所
以有SS組間=SS組內,貝!JF=1。
19.說明某事物在時間上的發展變化趨勢可用()o
A.直條圖
B.普通線圖
C.半對數線圖
D.直方圖
E.百分條圖
【答案】:B
【解析】:
A項,直條圖用來描述離散型定量變量或定性變量的頻率分布,也可
用于表示相互獨立指標的數值。B項,普通線圖可表示事物隨時間變
化的趨勢。C項,半對數線圖表示事物的變化速度。D項,直方圖用
來描述連續型定量變量頻數或頻率的分布。E項,百分條圖用來說明
某一事物的內部構成情況。
20.下列哪些統計處理可用于計數資料?()
A.率和x2檢驗
B.均數、標準差與x2檢驗
C.等級相關
D.秩和檢驗
E.t檢驗與二項分布
【答案】:A
【解析】:
A項,率和x2檢驗主要用于計數資料的統計處理,X2檢驗用于比
較兩個或多個率之間的差別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B項,均數和標準
差主要用于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進行統計描述。C項,等級相
關即秩相關,對不服從正態分布或者總體分布未知的資料或原始資料
用等級表示的資料,適宜用秩相關來描述兩變量之間關聯的程度和方
向。D項,秩和檢驗屬于非參數檢驗,適用于分布類型未知、一端或
兩端無界、出現少量異常值的小樣本數據以及以等級做記錄的資料分
析。有序分類變量適合用等級相關和秩和檢驗進行統計處理,但題中
計數資料大多泛指無序分類變量,所以應該用率和x2檢驗進行統計
處理。E項,t檢驗主要用于服從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二
項分布是一種概率分布類型,而不是統計分析方法。
21.在一所醫院的300名吸煙男醫師中,有100人自動戒煙,200人繼
續吸煙,研究者進行了20年的隨訪觀察,以確定兩組肺癌的發生與
死亡情況,這種研究屬于()o
A.實驗性研究
B.病例對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隊列研究
E.理論性研究
【答案】:D
【解析】:
此題的案例是以吸煙與不吸煙(戒煙)分為兩組,長期隨訪,比較結
局的差異,研究方向由因到果,這是典型的隊列研究的設計類型。
22.關于配伍組設計,下列說法錯誤是()。
A.又稱隨機區組設計
B.可看作是配對設計的擴展
C.將幾個受試對象按一定條件劃分為區組
D.每個配伍組例數等于處理組個數
E.各處理組例數可不相等
【答案】:E
【解析】:
ABCD四項,配伍組設計又稱隨機區組設計,為配對設計的擴展,是
將受試對象條件相同或相近者組成若干個區組,再將每個區組中的各
個受試對象隨機分配到各處理組。E項,每個區組中包含的受試對象
數隨機平均分配到各處理組數,因此各處理組例數應相等。
23.關于半對數線圖,下列錯誤的一項是()。
A.用于表示事物的發展速度
B.縱坐標沒有零點
C.用相對比來反映發展速度
D.通過絕對差值來反映發展速度
E.縱坐標為對數尺度
【答案】:D
【解析】:
ACE三項,半對數線圖用于表示事物的發展速度(用相對比表示,包
括定基比、環比發展速度),其橫軸為算術尺度,縱軸為對數尺度,
在比較幾組數據的變化速度(相對比)時,特別是兩組數據相差懸殊
時,宜選用半對數線圖。在對數尺度上,同樣的增長速度其距離的改
變相等,因此常用半對數線圖比較事物的發展速度。B項,半對數線
圖的縱坐標沒有零點,起點一般為0.01,0.1,1,10等。D項,普通
線圖通過線段的升降表示統計指標的變化趨勢,半對數線圖通過相對
比表示事物的發展速度。
24.大鼠亞慢性毒性試驗連續染毒的期限為()。
A.2周
B.20天
C.60天
D.90天
E.1年
【答案】:D
【解析】:
亞慢性毒性指機體在較長時間內(相當于生命周期的1/10)連續或反
復多次接觸化學毒物所產生的毒效應。所謂“較長時間”對于嚙齒類
動物通常為1?6個月,對大鼠通常為90天。
25.(共用題干)
某研究者對吸煙與肺癌關系的隊列研究中得到吸煙者的發病率為
48.3^10萬人年,而非吸煙者的發病率為4.49/10萬人年。
⑴該研究所得的RR值為()。
A.10.76
B.0.10
C.43.84
D.0.91
E.無法計算
【答案】:A
【解析】:
相對危險度(RR)為暴露組發病率與非暴露組之比。RR=(48.3310
萬人年)/(4.49/10萬人年)Q10.76。
⑵該研究所得的AR值為()。
A.10.80
B.0.10
C.43.84
D.0.91
E.無法計算
【答案】:C
【解析】:
特異危險度(AR)為暴露組發病率或死亡率與非暴露組發病率或死亡
率之差。AR=(48.3"10萬人年)一(4.49/10萬人年)=43.84/10萬
人年。
26.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傳播途徑是()。
A.以節肢動物為唯一傳播途徑
B.僅可經食物、水傳播
C.僅可經食物、飛沫、乳傳播
D.僅可經食物、飛沫、水傳播
E.可經上述所有途徑傳播
【答案】:E
【解析】:
一些疾病的病原體主要在自然界中的動物間傳播,在一定條件下可以
傳給人,所致疾病稱為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可經食物、
水、空氣(飛沫)、孚I、節肢動物等各種途徑進行傳播。
27.直方圖用于反映()。
A.相互獨立資料
B.構成比資料
C.連續性資料
D.頻數表資料
E.雙變量資料
【答案】:C
【解析】:
C項,直方圖可用來反映連續性資料的頻數或頻率分布特征。A項,
相互獨立資料可以用直條圖反映數值大小關系或頻率分布。B項,構
成比資料可用圓圖或百分條圖反映某事物內部各部分的構成比。D
項,對于連續型定量變量的頻數表資料也可用直方圖反映,對于離散
型定量變量或定性變量的頻數表資料一般用直條圖反映頻率、頻數分
布。E項,雙變量資料一般用散點圖反映兩變量間的變化趨勢。
28.(共用備選答案)
A.細胞毒物、促癌劑、免疫抑制劑、激素、過氧化物酶體增生劑、固
態物質
B.無機致癌物、前致癌物、直接致癌物
C.促癌劑、免疫抑制劑、無機致癌物、激素
D.免疫抑制劑、細胞毒物、固態物質、直接致癌物、激素、過氧化物
酶體增生劑
E.前致癌物、無機致癌物、直接致癌物、固態物質
⑴以上致癌物中屬于遺傳毒性致癌物的是()o
【答案】:B
【解析】:
遺傳毒性致癌物是指能與DNA反應,引起DNA損傷而致癌的化學致
癌物,包括直接致癌物、間接致癌物(前致癌物)及某些無機致癌物。
⑵屬于非遺傳毒性致癌物的是()o
【答案】:A
【解析】:
非遺傳毒性致癌物即不直接與DNA反應,通過誘導宿主體細胞內某
些關鍵性病損和可遺傳的改變而導致腫瘤的化學致癌物。包括:①細
胞毒性致癌物,如氯仿;②固態致癌物,如石棉、塑料;③激素調控
劑,如乙烯雌酚、雌二醇;④免疫抑制劑,如喋吟同型物;⑤助致癌
物;⑥促長劑;⑦過氧化物酶體增殖劑,如鄰苯二甲酸乙基己酯。
29.疫源地范圍的大小取決于()。
A.傳播途徑的特點,對人群采取的防治措施
B.傳染源的存在時間和活動范圍,傳播途徑的特點,周圍人群的免疫
狀況
C.傳染源數量的多少及其活動范圍
D.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傳染源的數量,預防措施的效果
E.傳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體向周圍傳播所能波及的地區
【答案】:B
【解析】:
傳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體向周圍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圍稱為疫源地。疫
源地的范圍大小取決于傳染源的活動范圍、傳播途徑的特點和周圍人
群的免疫狀況,因病種而異,傳染源的活動范圍越大,周圍易感者比
例越高,疫源地的范圍也越大。
30.DNA鏈上鳥喋吟被胸腺喀咤取代,此種突變稱為()o
A.移碼突變
B.顛換
C.轉換
D.錯義突變
E.無義突變
【答案】:B
【解析】:
堿基置換是指DNA鏈上的某個堿基被其他堿基所取代,形成錯誤配
對。在堿基置換中,DNA的一對堿基被另一對堿基取代。如果是喋吟
置換另一喋吟,或是喀咤置換另一喀咤,稱為轉換;如果是喀咤換為
喋吟,或是喋吟換為喀咤,稱為顛換。A項,移碼突變指改變從mRNA
到蛋白質翻譯過程中遺傳密碼于讀碼順序的突變,通常涉及在基因中
增加或缺失一個或幾個堿基對(3對除外)。DE兩項,堿基置換可以
形成錯義突變、同義突變、無義突變和終止密碼突變等。在錯義突變
中,密碼子發生了改變,從一種氨基酸變成了另一種氨基酸,可能產
生無活性的基因產物,對其功能有無影響,取決于替代的氨基酸及其
在蛋白質一級結構中所處的位置;在無義突變中,密碼子變為終止密
碼予,使肽鏈合成過早終止。
31.隊列研究的分組依據是()。
A.是否患有某種疾病
B.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因素
C.是否給予干預措施
D.是否為同一年齡組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
隊列研究是將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為不同
的亞組,追蹤其各自的結局,比較不同亞組之間結局頻率的差異,從
而判定暴露因子與結局之間有無因果關聯及關聯大小的一種觀察性
研究方法。
32.散點呈直線趨勢,當x增加y減小時,可初步判斷兩變量為()。
A.正相關關系
B.負相關關系
C.不相關
D.還不能確定
E.非線性關系
【答案】:B
【解析】:
x增加y減小,可初步判斷x與y的相關系數rVO,x與y呈負相關。
33.(共用備選答案)
A.脊髓灰質炎
B.麻疹
C.狂犬病
D.黃熱病
E.登革熱
⑴以隱性感染為主的傳染病是()。
【答案】:A
【解析】:
隱性感染或稱潛隱感染,是病原體的一種持續性感染狀態,病原體存
在于某些組織或細胞中,既不繁殖也不具傳染性,不出現臨床癥狀。
在某些條件下病原體可被激活增殖,疾病急性發作而出現癥狀。在以
隱性感染為主的傳染病中,隱性感染者所占的比例較大,只有一小部
分感染后有明顯的臨床表現,重癥和死亡病例罕見。如流行性腦脊髓
膜炎、脊髓灰質炎、乙型腦炎等。
⑵以顯性感染為主的傳染病是()。
【答案】:B
【解析】:
以顯性感染為主的傳染病,絕大多數感染者都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
只有少部分呈隱性感染,極少數患者有嚴重癥狀或死亡,例如麻疹、
水痘等。
⑶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為結局的傳染病是()o
【答案】:C
【解析】:
部分傳染病表現為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為結局,如狂犬病、艾滋病等。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引起的,是所有傳染病中最兇險的病毒性疾
病,一旦發病,預后極差,迄今尚無特效治療藥物。
34.(共用備選答案)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E.戊型肝炎+甲型肝炎
⑴主要經糞-口傳播的肝炎是()。
【答案】:E
【解析】:
甲肝、戊肝主要經糞-口途徑(如水和食物)傳播,其發病有季節性,
可引起暴發及流行,感染后多為急性。
(2)可經血液傳播的肝炎是()。
【答案】:D
【解析】:
乙、丙和丁型肝炎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多為散發,無季節性,感染后
易轉為慢性肝炎,部分病例可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細胞癌。
35.相關與回歸分析中,正確的是()。
A.r值越大,b值越大
B.r值越小,b值越小
C.r值越大,b值越小
D.r值越小,b值越大
E.r值大小與b值大小無關
【答案】:E
【解析】:
相關系數r反映了X與Y間的關聯程度和方向;回歸系數b反映了X
每變化一個單位,Y隨之變化情況。兩者值的大小無關,但r與b的
正負符號相同。
36.發育毒性不表現為()。
A.死胎
B.變異
C.生長遲緩
D.功能發育不全
E.畸形
【答案】:B
【解析】:
發育毒性指在出生前后暴露,個體發育為成體之前誘發的任何有害影
響,包括在胚期和胎期誘發或顯示的影響,以及在出生后顯示的影響。
發育毒性主要表現為發育生物體死亡、結構異常、生長遲緩、功能缺
陷。
37.(共用備選答案)
A.治療有效例數/治療的總例數X100%
B.治愈人數/治療人數X100%
C.X年存活的病例數/隨訪滿X年的病例數又100%
D」對照組發病(死亡)率一接種組發病(死亡)率]/對照組發病(死
亡)率又100%
E.對照組發?。ㄋ劳觯┞?接種組發?。ㄋ劳觯┞视?00%
⑴疫苗保護率是()o
【答案】:D
【解析】:
可通過計算疫苗保護率和效果指數來評價預防接種的流行病學效果。
疫苗保護率=[對照組發病(死亡)率一接種組發?。ㄋ劳觯┞剩?對照
組發?。ㄋ劳觯┞蕏ioo%
⑵疫苗效果指數是()。
【答案】:E
【解析】:
效果指數=對照組發病(死亡)率/接種組發?。ㄋ劳觯┞蔢100%,
可通過計算疫苗保護率和效果指數來評價預防接種的流行病學效果。
38.三個樣本率比較得到x2>x20.05(2)可以認為()。
A.三個總體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三個總體率都不相同
C.三個樣本率都不相同
D.三個樣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三個總體率中有兩個不同
【答案】:A
【解析】:
多個樣本率或構成比進行比較時,當X2>X2O.O5(2)時,只能說
明多個總體率之間不等或者不全相等,若要進行兩兩比較需要進行卡
方分割。
39.配對設計的四格表資料進行比較時,其無效假設是(
A.Ji1=
B.U1=U2
C.Ji1/n2
D.U1/U2
E.b=c
【答案】:A
【解析】:
配對設計的四格表資料用于比較兩組率之間是否存在統計學差異,因
此配對設計的四格表資料進行比較時,其無效假設是冗1=冗2,備擇
假設是幾火b2。
.總體率的可信區間是()
4099%o
A.99%的總體率分布的范圍
B.99%的樣本率分布的范圍
C.99%的樣本率可能所在范圍
D.99%的總體率的可能所在范圍
E.估計總體率在此范圍的概率為99%
【答案】:E
【解析】:
總體率的99%可信區間是指求得某一區間,該區間包含總體率的可能
性為99%o
41.對我國目前AIDS流行特征的描述錯誤的是()。
A.AIDS疫情仍呈上升趨勢
B.流行地區廣泛,地區差異性大
C.AIDS由一般人群向高危人群擴散
D.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同性傳播上升速度明顯
E.受艾滋病影響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樣化
【答案】:C
【解析】:
目前我國AIDS流行特征是AIDS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
42.樣本率的標準誤Sp的特點是()。
A.n越大,則Sp越大
B.p越大,則Sp越大
C.l-p越大,則Sp越大
D.np越大,則Sp越大
E.n越大,則Sp越小
【答案】:E
43.并聯試驗可提高篩檢試驗的()。
A.靈敏度
B.特異度
C.陽性預測值
D.陰性預測值
E.可靠性
【答案】:A
【解析】:
并聯試驗指全部篩檢試驗中,任何一項篩檢試驗結果陽性就可定為陽
性。并聯試驗會提高靈敏度、降低特異度。
44.在常規Giemsa染色的標本中,光鏡下可觀察到以下染色體畸變類
型,除了()。
A.斷裂
B.斷片
C.微小體
D.倒位
E.著絲點環
【答案】:D
【解析】:
對于結構畸變,在常規Giemsa染色下,一般只可觀察到裂隙、斷裂、
斷片、缺失、微小體、著絲點環、無著絲點環、雙著絲粒染色體、各
種輻射體和染色體粉碎等。對于相互易位(除生殖細胞非同源性染色
體相互易位外)、倒位、插入、重復等均需顯帶染色才能發現。
45.標準化法中,直接法是通過()。
A.選定一個標準人口構成比
B.選定一個標準人口總數
C.選定一個各年齡組死亡率作為標準
D.計算標化死亡比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
對兩個內部構成不同的人群進行比較時,通過使用直接法選擇一個標
準人口構成,使兩個內部構成不同的人群具備了比較的基礎。直接法
通常選定兩組中的一組的人口構成比作為標準構成比,或者將兩組合
并后的人口構成比作為標準構成比。
46.LD50與毒性評價的關系是()o
A.LD50值與毒性大小成正比
B.LD50值與染毒劑量成正比
C.1/LD50與毒性大小成反比
D.LD50值與毒性大小成反比
E.LD50值與急性閾劑量成反比
【答案】:D
【解析】:
半數致死劑量(LD50)是指引起一組受試實驗動物半數死亡的劑量。
是依據實驗結果經統計學計算得到的數值,用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
小。LD50數值越小,表示外源化學物的急性毒性越強,反之LD50數
值越大,則急性毒性越低。
47.(共用題干)
某地對中、小學生貧血患病情況進行調查,抽查小學生410名,有貧
血患者120名;抽查中學生320名,有貧血患者58名。
⑴該資料屬于()o
A.配對計量資料
B.成組計量資料
C.成組分類資料
D.配對分類資料
E.等級資料
【答案】:C
【解析】:
根據題目要求,抽查對象分為小學生和中學生兩組,每組又分為有貧
血和無貧血者,符合成組分類資料特征。
⑵欲知中、小學生貧血患病率有無差別,可選用()。
A.t檢驗
B.方差分析
C.秩和檢驗
D.X2檢驗
E.配對x2檢驗
【答案】:D
【解析】:
D項,X2檢驗用于推斷兩個及多個總體率(或構成比)是否不同,
欲知中、小學生貧血患病率有無差別,可選用x2檢驗。ABCE四項,
t檢驗、方差分析用于計量資料,該考題并非配對資料,題中也未提
供可作秩和檢驗的資料。
48.統計推斷的兩個方面為()。
A.點估計與區間估計
B.參數估計與假設檢驗
C.統計圖表與假設檢驗
D.統計圖表與參數估計
E.統計預測與統計控制
【答案】:B
【解析】:
AB兩項,統計推斷包括兩個方面:參數估計與假設檢驗,參數估計
包括點估計與區間估計。CD兩項,統計圖和統計表用于統計描述,
不屬于統計推斷。E項,統計預測和統計控制是統計推斷的結果在現
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49.關于調查項目,錯誤的一項是()。
A.包括分析項目和備查項目
B.分析項目是直接用于計算調查指標
C.備查項目是為了保證分析項目填寫的完整、正確,通常不用于直接
分析
D.調查項目要精簡,分析項目一個也不可少,備查項目不宜多
E.調查項目中不可設置正反提問
【答案】:E
【解析】:
E項,調查問卷中可設置正反提問來檢查問卷的可靠性。ABC三項,
問卷調查中調查項目除供分析用的條目外,調查表還包括少備查條
目。分析條目是直接計算調查指標或分析時排除混雜因素影響所必需
的內容;備查條目是為了保證分析條目完整、正確,便于對其核查、
補填和更正而設置的,通常不用于直接分析。D項,調查表的每一個
調查項目,都應與研究目的相關,要精簡,分析項目一個也不可少,
同時備查項目不宜多。
50.隊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是()。
A.住院偏倚
B.轉診偏倚
C.回憶偏倚
D.混雜偏倚
E.失訪偏倚
【答案】:E
【解析】:
由于隊列研究經歷的時間較長,樣本數量往往較大,隨訪過程中,研
究對象可能因各種原因退出訪問,造成失訪。這種偏倚在隊列研究中
一般是難以避免的。
若決定系數為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5L0.81,o
A.兩變量間回歸關系的強度較大
B.散點圖中全部的觀察點都排列在一條回歸線上
C.Y的總變異中有81%是由于X的改變而產生的
D.相關系數的絕對值|r|=0.9
E.決定系數等于相關系數的平方
【答案】:B
【解析】:
AC兩項,決定系數R2是指總回歸平方和與總離均差平方和之比,R2
=SS回/SS總,它反映了回歸貢獻的相對程度,即在因變量Y的總變
異中X對Y的總回歸系數所能解釋的比例,即Y的總變異中有81%是
由于X的改變而產生的,同時說明了兩變量間回歸關系的強度較大。
B項,決定系數為0.81時,說明總變異中可由X與Y的回歸關系解釋
的部分占81%,但回歸關系不能解釋全部的變異,|r|=0.9,散點圖
中觀察點不會全部都落在回歸直線上。DE兩項,決定系數等于相關
系數的平方,所以R2=0.81時,|“=0.9。
52.老年人口增加可能使()。
A.死亡率下降
B.死亡率增加
C.嬰兒死亡率下降
D.嬰兒死亡率增加
E.新生兒死亡率增加
【答案】:B
【解析】:
AB兩項,死亡率=(同年內死亡總數/某年平均人口數)XlOOO%o,
死亡率易受人口年齡、性別構成比等影響,老年人口增加意味著一個
地區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增大,老年人群的死亡率較高,因而老年人
口比例增加,總人口的死亡率也會增加。CDE三項,老年人口增加與
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無關。
53.已知某篩檢試驗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用該試驗篩檢兩個人群,其
中甲人群的患病率為10%,乙人群為1%,下述描述正確的是()。
A.甲人群篩檢陰性者中假陰性所占比例比乙人群低
B.甲人群篩檢的特異度比乙人群低
C.甲人群篩檢的可靠性比乙人群高
D.甲人群篩檢陽性者中假陽性所占比例比乙人群低
E.甲、乙兩人群的陽性預測值相同
【答案】:D
【解析】:
一般來說,用同一種方法對兩個人群進行篩檢時,患病率越高的人群
陽性預測值越高,陰性預測值越低。ADE三項,甲人群患病率大于乙
人群患病率,故甲人群中陰性預測值低于乙人群,篩檢陰性者中假陰
性高于乙人群;甲人群陽性預測值大于乙人群,篩檢陽性者中假陽性
所占比例低于乙人群。BC兩項,用同一種方法進行篩檢無論人群怎
么變化,其靈敏度和特異度不變。
54.用X線篩檢從事石棉作業的5000名工人,發現了100名陽性者,
其中30人被診斷為肺癌。若將這個方法應用于一般社區人群,則以
下指標會下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計算機一級Photoshop專業技能試題及答案
- 敘事方法對文學理解的影響試題及答案
- Photoshop商業插圖設計試題及答案
- 啟蒙教育與2025年文學概論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家居系統集成項目在智慧社區中的實施可行性研究報告
- 如何在Photoshop中建設好的工作流程試題及答案
- 現代漢語社會語言學試題及答案
- 工業互聯網平臺異構數據庫融合技術在2025年的邊緣計算與云計算融合報告
- 現代漢語寫作技巧分享試題及答案
- 解析法學概論考試中的案例分析技巧與試題及答案
- 圖書館藏書出入庫管理制度
- 國家開放大學《統計與數據分析基礎》形考任務1-5答案
-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試題分類匯編:中國古代史之大題(學生版)
- 樂山大佛完整版本
- 校長在班主任培訓會上的講話范文
- 北京市海淀區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數學期末試卷
- GB/T 19609-2024卷煙用常規分析用吸煙機測定總粒相物和焦油
- 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單
- 浙江寧波市杭州灣大橋發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4
- 2024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英語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多視圖靜態異常檢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