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3章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與避防第1節常見自然災害及其成因第2課時氣象災害洪澇災害課后限時訓練中圖版必修第一冊_第1頁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3章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與避防第1節常見自然災害及其成因第2課時氣象災害洪澇災害課后限時訓練中圖版必修第一冊_第2頁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3章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與避防第1節常見自然災害及其成因第2課時氣象災害洪澇災害課后限時訓練中圖版必修第一冊_第3頁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3章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與避防第1節常見自然災害及其成因第2課時氣象災害洪澇災害課后限時訓練中圖版必修第一冊_第4頁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3章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與避防第1節常見自然災害及其成因第2課時氣象災害洪澇災害課后限時訓練中圖版必修第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第一節第2課時【A基礎培優練】時間:30分鐘總分:54分(知識點1:氣象災害。知識點2:洪澇災害)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知識點1]讀我國某類自然災害出現頻次圖(單位:次),完成第1~3題。1.圖示反映的自然災害是()A.旱災 B.臺風C.洪澇 D.寒潮2.對圖中甲、乙兩區域災害多發時間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7、8月 B.甲—3、4、5月C.乙—5、6月 D.乙—12、1、2月3.圖中丙區域此類災害出現頻次大于周邊地區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勢低平,排水不暢C.受喀斯特地貌的影響 D.氣溫高,蒸發量大【答案】1.A2.B3.C[解析]第1題,該類自然災害主要發生在東部季風區,高值中心位于華北、華南、西南、江淮等地,應該為旱災。第2題,甲為華北地區,主要是春旱,時間為3、4、5月;乙為江南地區,應為伏旱,時間為7、8月。第3題,丙位于西南地區,該地區石灰巖廣布,地表水容易下滲,易出現旱災。[知識點1]讀全球臺風發生區域分布圖,完成第4題。4.世界上臺風發生最頻繁的地區位于()A.太平洋東部 B.太平洋西部C.大西洋西部 D.印度洋北部【答案】B[解析]讀圖可以看出,西北太平洋臺風發生的頻率最高,占30%以上。[知識點2](2023年山東臨沂月考)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它承納贛、撫、信、饒、修等支流的來水,經由湖口注入長江,湖面豐枯變化非常大。2020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長江中游和鄱陽湖流域遭遇集中強降雨。下圖為鄱陽湖三次大洪水的洪水過程線(鄱陽湖星子站)比較圖。據此完成第5~6題。5.與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A.緩慢回落 B.起漲時間早C.上漲速度迅猛 D.持續時間長6.推測1998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間,洪水流量形成“雙峰”的原因可能是()A.準靜止鋒擺動 B.支流依次匯水C.湖面三面環山 D.干流受海水頂托【答案】5.C6.A[解析]第5題,由圖可知,與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達到最高點后很快就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回落較快,A項錯誤;1954年洪水起漲時間約為6月15日前后,2020年洪水起漲時間約為7月初前后,起漲時間較晚,B項錯誤;2020年洪水起漲時間晚,曲線斜率大,說明上漲速度迅猛,C項正確;與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在警戒線以上的時間較短,持續時間短,D項錯誤。第6題,由圖可知,1998年洪水流量形成“雙峰”,說明在此期間長江流域出現兩次大的降雨量,長江流域的降雨為冷暖氣團實力相當形成的準靜止鋒,當準靜止鋒在長江流域南北兩側擺動,準靜止鋒回到長江流域時便會迎來降雨,形成“雙峰”,A項正確。[知識點1](2023年四川宜賓月考)形成于熱帶洋面的臺風,登陸時常伴隨狂風、暴雨、風暴潮,并帶來嚴重的自然災害。下圖為1981—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圖。據此完成第7~8題。7.據圖可知()A.臺風只在夏秋季節才會形成B.夏季生成個數多,登陸個數少C.我國各地全年均會受到臺風影響D.夏秋季是防范臺風的重點時段8.下列關于臺風造成損失的敘述,正確的是()A.巨浪摧毀沿岸設施,掀翻漁船 B.夏季臺風給沿海帶來豐沛降水C.冬季臺風使南方水稻受到凍害 D.大風翻江倒海,吸引魚群聚集【答案】7.D8.A[解析]第7題,讀圖可知,臺風一年四季都可能形成,A項錯誤;夏秋季生成臺風個數多,登陸個數也多,這兩個季節是防范臺風的重要時段,D項正確,B項錯誤;臺風主要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且冬季幾乎沒有臺風登陸,C項錯誤。第8題,臺風產生的巨浪會摧毀沿岸設施、掀翻漁船,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A項正確;夏季臺風給沿海帶來豐沛降水會緩解旱情,不是損失,B項錯誤;秋季臺風使南方地區水稻受到洪澇災害,而不是凍害,C項錯誤;臺風造成的翻江倒海不是魚群聚集的原因,D項錯誤。[知識點2](2022年山東濟寧期末)2021年7月,河南省多地出現持續性強降水天氣。24日,新鄉衛輝市工業路牧野大橋段出現決口(下圖),導致河水漫灌至城區,多方救援力量在決口兩邊進行封堵工作。26日上午,決口成功合攏。據此完成第9~10題。9.河道決口至決口合龍過程中,受影響最大的水循環環節是()A.蒸發 B.降水C.下滲 D.地表徑流10.此次水災造成嚴重的城市內澇問題,其原因主要有()①降水強度大,持續時間長②過度開采地下水③城市建設用地面積增加④屋頂綠化面積大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答案】9.D10.C[解析]第9題,由所學知識可知,河流地表徑流在短時間內大量匯集,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劇上漲,水流沖垮河道,致使河道決口;決口合龍使地表徑流外泄減少,地表徑流回歸原有河道,所以河道決口及決口合龍中受影響最大的水循環環節主要是地表徑流,與蒸發、降水、下滲關系不大。第10題,由材料“2021年7月,河南省多地出現持續性強降水天氣”可知,這次降水強度大、持續時間長,這是引發城市內澇的主要原因,①正確;過度開采地下水會導致地面沉降,而不是城市內澇,②錯誤;城市建設用地面積增加會使地面硬化面積增加,地表水下滲困難,若排水設施欠缺,容易引發城市內澇,③正確;若屋頂綠化面積大的話,會吸收一部分雨水,減小城市內澇發生的可能性,④錯誤。[知識點1](2022年遼寧渤海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期末)氣象災害是自然災害中最為頻繁而又容易造成嚴重破壞的災害。據此完成第11~12題。11.臺風災害易引發()①洪澇災害②干旱災害③泥石流災害④寒潮災害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2.寒潮對農業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是()A.農作物遭凍害 B.農作物干旱缺水C.農作物病蟲害加重 D.土壤肥力下降【答案】11.B12.A[解析]第11題,臺風天氣常伴隨著狂風、暴雨、風暴潮等,會引發洪澇災害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①③正確,B項正確。臺風會帶來狂風暴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不會引發干旱災害,②錯誤。寒潮是由快行冷鋒引起的,不是臺風,④錯誤。第12題,寒潮來臨會帶來強降溫及霜凍,對越冬農作物很不利,往往使農作物遭受凍害,A項正確。寒潮帶來的降雪對越冬農作物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保持土壤墑情,來年積雪融化成為寶貴的水資源,緩解春旱,B項錯誤。寒潮低溫能夠把一些病蟲害凍死,減輕農作物病蟲害,C項錯誤。寒潮與土壤肥力下降關系不大,D項錯誤。[知識點1](2022年河南新鄉期末)受寒潮的影響,2022年1月25日,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大部分地區遭遇強降溫、雨雪天氣。據此完成第13~15題。13.本次寒潮的發源地可能是()A.西藏自治區 B.遼寧省C.蒙古國 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4.此次寒潮帶來的影響可能是()A.海南省河流出現冰凍 B.緩解南陽市農田高溫狀況C.緩解了小麥旱情 D.南陽市農田病蟲害增加15.下列預防寒潮的措施中,不恰當的是()A.及時發布準確的寒潮預警B.在封閉室內采用煤爐取暖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來臨前及時回港D.為牲畜提前準備飼料【答案】13.C14.C15.B[解析]第13題,由所學知識可知,寒潮的路徑是由北向南,影響我國的寒潮的發源地為亞洲高壓中心(蒙古—西伯利亞地區),故C項正確。第14題,由材料信息可知,寒潮帶來的降雪可以緩解冬小麥旱情,C項正確;海南省緯度低,受寒潮影響小,河流不會出現冰凍,A項錯誤;寒潮主要發生在冬半年,氣溫較低,不能緩解南陽市農田高溫狀況,B項錯誤;寒潮會帶來大幅度降溫天氣,會凍死越冬害蟲,會減少病蟲害,D項錯誤。第15題,由所學知識可知,關于自然災害的預防,首要工作是發布信息,及時發布準確的寒潮預警,以便各個部門和居民安排相關預防工作與生活;海上的船只在寒潮來臨前及時回港;為牲畜提前準備飼料,這些都可以預防寒潮。在封閉室內采用煤爐取暖,如果房間排氣不良,可能會產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二、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9分)[知識點2](2023年四川遂寧期末)某年冬小麥播種以來,我國部分地區發生較為嚴重的干旱災害,山東、河南、河北等9省市降水持續偏少,其中山東西部和南部、河南大部等地干旱達中到重旱,河南中東部、山東局部達特旱。據此完成第16~18題。16.在本次旱災中,華北地區損失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該地區()A.是全國的重旱區 B.受災面積大C.人口與城市密集 D.正值春小麥生長的關鍵期17.造成本次旱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氣溫比同期低 B.氣溫比同期高C.降水量比同期少 D.降水量比同期多18.造成同一種自然災害危害程度地域差異的主要原因有()A.自然災害的強度不同B.自然災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層中C.個人對災害的應急反應不同D.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答案】16.ABC17.BC18.AD[解析]第16題,由材料可知,華北是全國重旱區,A項正確;華北地區的干旱面積廣,有面積較大的重度干旱區域,B項正確;華北平原人口和城市密集,故干旱造成的損失嚴重,C項正確;干旱時為華北冬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而不是春小麥,D項錯誤。第17題,受夏季風的影響,我國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較少。由材料可知,我國各地連發的高級別旱災,主要原因是降水量比同期少,C項正確,同時氣溫比同期高、蒸發旺盛,加劇了旱情,B項正確。第18題,自然災害的強度不同,強度越大,危害程度越大,A項正確;若自然災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層中,就不是同一種自然災害,B項錯誤;不是個人對災害的應急反應不同,應該是整個社會應急對危害程度有影響,C項錯誤;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經濟越發達,危害程度越大,D項正確。【B素養提升練】一、單項選擇題(2023年湖南衡陽開學考試)大連市氣象臺2022年11月27日發布寒潮橙色預警信號:本輪強寒潮帶來的偏北風十分強勁,29日凌晨到30日中午,沿海海區陣風可達9~11級,陸地陣風可達8~10級。下圖為27—29日大連市區日均溫和日降水量變化情況圖。據此完成第1~2題。1.本輪寒潮()A.自東向西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 B.主要發源于北冰洋地區C.伴有大風、降溫、降水等天氣 D.對青藏高原影響劇烈2.下列屬于寒潮帶來的影響是()①造成近海養殖業嚴重受損②阻斷交通,破壞通信設施和輸電線路等③引發地震、滑坡等地質災害④低溫強降雪凍死病蟲害,增加土壤濕度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1.C2.C[解析]第1題,我國寒潮主要是自西向東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A項錯誤;發源于蒙古—西伯利亞地區,B項錯誤;伴有大風、降溫、降水等天氣,C項正確;受到地形劇烈抬升的影響,對青藏高原影響較小,D項錯誤。第2題,寒潮的強降溫天氣可以造成近海養殖業嚴重受損,①正確;冰雪天氣阻斷交通,破壞通信設施和輸電線路等,②正確;低溫強降雪可以凍死病蟲害,降雪也可以增加土壤濕度,④正確;地震由地球內部能量引起,與天氣狀況無關,③錯誤。C項正確。二、綜合題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我國氣象部門規定,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稱為暴雨,100~200毫米稱為大暴雨,大于200毫米稱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