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全冊基礎知識填空題練習_第1頁
初中歷史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全冊基礎知識填空題練習_第2頁
初中歷史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全冊基礎知識填空題練習_第3頁
初中歷史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全冊基礎知識填空題練習_第4頁
初中歷史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全冊基礎知識填空題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歷史下冊全冊基礎知識填空班級考號姓名總分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第1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1949年9月,

召開。大會通過了《

》,起

的作用。大會決定以北平為首都,改名

;以《

》為代國歌;以

為國旗。會議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重要準備。會議的成功召開,初步建立了

制度。2.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

標志著新中國的誕生。3.新中國成立的意義:開辟了中國歷史的

,中國真正成為

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

了。4.1951年,

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第2課抗美援朝1.

年10月,以

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2.抗美援朝中著名的戰役是

。3.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被譽為“最可愛的人”,涌現許多英雄人物,如

。4.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上

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意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

,大大提高了我國的

。第3課

土地改革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

》,進行

。2.到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提別提醒:土地改革中農民分到的土地是屬于自己私有的——私有制)3.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1)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

,消滅了

階級;(2)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

;(3)使

更加鞏固,大大解放了

,(4)為國家的

建設準備了條件。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第4課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1.(目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

(簡稱

“計劃”)。(1)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

。(2)第一個五年計劃從

年開始執行,到

年底,超額完成。(3)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一橋”、“二鐵”(路)、“三公”(路)、“四廠”(在東北)具體:

。2.

年9月,

在北京召開。(1)大會制定了《

》,這是我國第一部

類型的憲法。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

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2)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形成了

制度,這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第5課

三大改造1.1953年開始,黨和國家對

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稱為“三大改造”。)2.三大改造的實質是:把生產資料

制改造為

制。3.對農業改造的辦法:引導農民參加

,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4.對手工業改造的辦法:引導手工業者參加

。5.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辦法:(1)

合營(2)實行

政策,實現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6.三大改造的完成和意義(影響):到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

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

階段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1.1956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

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

大),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

變為先進的

。會議以后,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

建設。2.出現問題: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

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3.出現兩大錯誤:

。(評價:)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的愿望,但

,忽視了客觀的

。加上當時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4.為了克服困難局面,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

”的八字方針。5.一場更大的錯誤來臨:

6.

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起來。7.國家主席

被誣蔑為“叛徒、內奸”,遭到了殘酷迫害,成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8.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機毀人亡,這就是

事件。林彪反集團被粉碎。9.

年10月,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10.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

(1)工業方面:

兩大鋼鐵基地,

油田、

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

年,我國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新興的電子工業,

工業、

工業從無到有發展起來。(2)交通方面:修建了

、蘭青、

鐵路。

(3)科技方面:我國首先完成了

,這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4)英雄模范人物:大慶石油工人“鐵人”

,黨的好干部

,解放軍好戰士

。11.“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成就:(1)1967年6月,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

。(2)1970年4月,成功發射了第一顆

。(3)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優勢的秈型

。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7課偉大的歷史轉折1.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背景:①文革后“

”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滿;

②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

的大討論。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人們認識到,只有

的唯一標準。

(2)召開的時間:

年12月在北京召開。(3)內容:①思想上:確定了

、開動腦筋、

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②政治上:果斷停止使用“

”的口號。

③經濟上: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

上來,實行

的歷史性決策。組織上:形成了以

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4)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

,開啟了我國

歷史新時期。2.1980年,為

恢復名譽,最大冤案得到平反。3.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的決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1.改革先從

開始,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2.1978年,

農民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隨后這種做法在全國推行,逐步完善為

制(它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3.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

。4.1992年,

(會議)明確提出要建立

。第9課

對外開放(一)經濟特區的建立:(1)建立:

年,國家在廣東、福建兩省設立了

四個經濟特區。(2)代表:

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3)意義(影響):對引進

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

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二)對外開發領域的擴大:1.過程:(1)1984年,國家進一步開放天津、上海等

個沿海城市。(2)1985年,又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

。(3)1988年,

經濟特區建立。(4)1990年,上海

開發區也建立起來。(5)1992年,對外開放的地域又向縱深推進,隨后幾年又陸續開放了一大批內陸市縣。2.形成格局:形成了“

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

——內地”的全

、多

、寬

的對外開放格局。

3.

年2月,中國加入

。(意義: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第10課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1)提出:1982年,中共

(會議)上,鄧小平明確提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走

的道路,建設有

。”(2)闡明:1987年,中共

(會議)闡明了

理論,提出了黨在

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

為中心,堅持

,堅持

。(3)發展:1992年初,鄧小平的

,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4)確立:①1992年召開的中共

(會議),提出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②1997年中共

(會議)把

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2.2002年,在中共

(會議)上,“

”重要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3.2007年,在中共

(會議)上,提出

觀。4.2012年,在中共

(會議)上,“

”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5.2017年,在中共

(會議)上,“

”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1)提出的背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

的發展之間的矛盾。(2)意義:是

中國化最新成果,是

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

而奮斗的行動指南。第11課

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1.2012年11月,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

,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2.中國夢的內涵:(1)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

、民族

、人民

。(2)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

、弘揚中國

,凝聚中國

。(3)中國夢歸根到底是

的夢,必須緊緊依靠

來實現,必須不斷為

造福。3.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到

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

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4.提出并形成“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內容):(1)全面

(2)全面

(3)全面

(4)全面

。(意義)“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

。5.2015年10月,提出五大新發展理念:

。6,中共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入實施“

”建設,籌建和成立

銀行,推進人民幣

進程等。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第12課

民族大團結1.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

制度。民族自治地方分為

。(三級)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是

。(

年)我國一共有

個民族自治區。3.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采取的措施:)(1)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

(2)2006年,

全線貫通。等等。第13課

香港和澳門回歸1.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是:

。(推出時間和人物:改革開放后,

)2.一國兩制的前提是

(“一國”)。3.

日,

回歸祖國(從英國手里)。4.

日,

回歸祖國(從葡萄牙手里)。5.港澳回歸的意義: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

,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6.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的增強,

的提高。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兩岸關系的新變化:1.改革開放以后:形成了和平統一,

的對臺基本方針。2.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

”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

終于被打破。3.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

)4.1991年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簡稱

5.1992年,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共識,這就是“

”。6.2005年,

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

一行(“和平之旅”)。7.2015年,

與臺灣方面領導人

在新加坡會面。(意義: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8.2008年,兩岸實現“

”,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第15課

鋼鐵長城1.新中國成立前夕,第一支海軍部隊——

建立。2.2012年9月,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

交接入列。3.1966年,中國組建

。2015年,更名為

。4.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

召開。5.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五大戰區:(

)。調整組建五大軍種:(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新中國成立以后,奉行

外交政策。2.建國初(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1)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蘇聯等

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2)提出

原則,(意義:)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