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廢水的處理方法及研究_第1頁
印染廢水的處理方法及研究_第2頁
印染廢水的處理方法及研究_第3頁
印染廢水的處理方法及研究_第4頁
印染廢水的處理方法及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紡織印染工業作為中國具有優勢的傳統支柱行業之一,20世紀90年代以來獲得迅猛發展,其用水量和排水量也大幅度增長。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日排放印染廢水量為3000~4000kt,是各行業中的排污大戶之一。加強印染廢水的處理可以緩解我國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問題,對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印染廢水處理面臨的問題

1.1排放標準的日益嚴格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我國加大了對印染污水的治理。根據《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除Ⅲ類污水排放指標變化不大外,國家增加了I類和Ⅱ類污水印染廢BOD、COD、色度、懸浮物、氨氮、苯胺類、二氧化氯等指標的排放限定。而印染廢水水質一般平均為COD800-2000mg/L,色度200—800倍,pH值10—13,BOD/COD為0.25-0.4,因此印染廢水的達標排放是印染行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1.2印染廢水處理難度增加

1.2.1印染廢水組分復雜

印染廢水是指印染加工過程中各工序所排放的廢水混合而成的混合廢水。主要包括:預處理階段(如燒毛、退漿、煮練、漂白、絲光)排放的退漿、煮練、漂白、絲光廢水;染色階段排放的染色廢水;印花階段排放的印花廢水和皂洗廢水;整理階段排放的整理廢水。

印染廢水水質隨原材料、生產品種、生產工藝、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導致各個印染工序排放后匯總的廢水組分非常復雜。隨著染料工業的飛速發展和后整理技術的進步,新型助劑、染料、整理劑等在印染行業中被大量使用,難降解有毒有機成分的含量也越來越多,有些甚至是致癌、致突變、致畸變的有機物,對環境尤其是水環境的威脅和危害越來越大。總體而言,印染廢水的特點是成分復雜、有機物含量高、色度深化學需氧量(COD)高,而生化需氧量(BODs)相對較低,可生化性差,排放量大。

1.2.2印染廢水處理方法的局限性

80年代以前,我國印染廢水的可生化性較高,CODcr濃度常在800mg/L以下,采用傳統的生物與物化聯合處理系統,出水即可達到排放標準。近二十年來,印染廢水水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印染廢水處理方法,如吸附、懸浮、過濾、混凝等具有設備簡單,操作簡便和工藝成熟的優點,但是這類處理方法通常是將有機物從液相轉移到固相或氣相,不僅沒有完全消除有機污染物和消耗化學藥劑,而且造成廢物堆積和二次污染;生物法只能除去印染廢水中的BOD,對于COD特別是有毒難降解有機物和色度的出去效果不明顯。單一的處理方法已不能滿足當前印染廢水發展的要求。

2

印染廢水處理研究進展與動向

2.1傳統方法和工藝的改進

2.1.1吸附法

吸附法特別適合低濃度印染廢水的深度處理,具有投資小、方法簡便、成本低的特點,適合中小型印染廠廢水的處理。傳統的吸附劑主要是活性碳,活性碳只對陽離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較好的吸附性能,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膠體疏水性染料,并且再生費用高,使活性碳的應用受到限制。近幾年,研究的重點主要在開發新的新的吸附劑以及對傳統的吸附劑進行改良方面。

胡文偉等[1]研究了用“流炭法”處理印染廢水,可以大幅度改善出水水質。劉玉真[2]等田制得陽離子膨潤土。Jae-Hyunbae等[3]研究了新型HDTMA一生物強化技術最普遍的應用方式是直接投加對目標污染物具有特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Ceneknovotnye[25],白耙齒菌能降解很多偶氮、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