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閱讀江西省“三新”協同教研共同體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聯考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寄高令①蘇軾滿地春風掃落花,幾番曾醉長官衙。詩成錦繡開胸臆,論極冰霜繞齒牙②。別后與誰同把酒,客中無日不思家。田園知有兒孫委,早晚扃舟到海涯。[注]①高令:蘇軾的朋友,寫此詩時,蘇軾在杭州通判任上。②繞齒牙:喻指文章寫得好。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句描述了落花滿地的暮春景象,營造出感傷的氛圍。B.次句回憶了兩人在一起的時光,二人曾多次在官衙中飲酒敘談。C.頸聯詩人借助想象,想象好友高令在家中與人把酒言歡的景象。D.這首詩集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文思連貫,飽含深情。16.這首詩情感豐富,層次井然,請結合內容進行分析。(6分)江西省部分學校2024屆高三上學期12月聯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眼兒媚·平沙芳草渡頭村洪咨夔平沙芳草渡頭村。綠遍去年痕。游絲下上,流鶯來往,無限銷魂。綺窗深靜人歸晚,金鴨水沈溫。海棠影下,子規聲里,立盡黃昏。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平沙”兩句借景點事,芳草重綠透露思婦和意中人的離別已是“去年”之事,表達委婉含蓄。B.“無限銷魂”承上啟下,其中“銷魂”是本詞的詞眼,“人歸晚”是其“銷魂”的主要原因。C.詞中“流鶯”和“草長鶯飛二月天”中的黃鶯一樣,都有烘托抒情主從公喜悅心情的作用。D.“綺窗”兩句寫主人公的住所環境,暗示她身份顯貴,表明她居于寧靜之所,無浮華之心。16.詞的結尾三句歷來為人稱道,請作簡要賞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西省2023—2024學年高三12月統一調研測試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
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15~16
題。田家三詠葉紹翁其二田因水壞秧重插,家為蠶忙戶緊關①。黃犢歸來莎草闊,綠桑采盡竹梯閑。其三抱兒更送田頭飯,畫鬢濃調灶額煙②。爭③信春風紅袖女④,綠楊庭院正秋千。【注】①戶緊關:養蠶的時候,忌陌生人進門,需緊閉門戶。②灶額煙:灶頭的煙灰。③爭:怎。④紅袖女:美女,這里指富貴人家的女子。15.下列對詩歌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重插秧苗,養蠶忙碌,黃犢歸來,綠桑采盡,《其二》一句一景,細致描寫了農村生活的圖景。B.《其二》寫了野外和田家,空間的不斷轉換增加了移動感,產生了使讀者身歷其境的藝術效果。C.田家女忙碌之余,用灶頭的煙灰描畫雙鬢,《其三》描寫的這一情景體現了田家女的生活處境。D.兩首詩歌均選取了田家生活片斷來寫,語言平易質樸,其語言風格和楊萬里的《插秧歌》類似。16.前人評價《其三》有諷喻之意。《其三》有何諷喻之意?是如何達到諷喻目的的?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江西省宜春市豐城中學2023-2024學年上學期高三12月第三次段考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春
殘李清照春殘何事苦思多,病里梳頭恨發長。梁燕語多終日在,薔薇風細一簾香。暮
春黃
庚芳事陰珊三月時,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綿飄白東風老,一樹斜陽叫子規。[注]此詩為李清照晚年作品。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春殘》中“恨發長”三字給人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憂愁之感。B.《春殘》一詩塑造出了一個客居異地、臥病床褥、心緒煩亂的人物形象。C.從題目看,兩首詩描寫的都是晚春時節景象,但選取的意象大不相同。D.從格調看,《春殘》給人以幽怨陰柔之感,《暮春》則給人以樂觀開朗之感。16.這兩首詩在情和景的關系上的表現各有特色,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江西省上饒市廣豐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共9分)閱讀姜夔的《揚州慢》和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木蘭花慢·彭城懷古【元】薩都剌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空有黃河如帶,亂山回合云龍。漢家陵闕起秋風,禾黍滿關中。更戲馬臺①荒,畫眉人②遠,燕子樓③空。人生百年如寄,且開懷,一飲盡千鐘。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注】①戲馬臺:項羽觀看士卒操練兵馬的地方。②畫眉人:西漢張敞替妻子畫眉,喻夫妻感情好。③燕子樓:唐張愔愛妾關盼盼在張愔去世后獨居燕子樓,歷十余年不嫁。15.下列對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徐州”即彭城,“淮左名都”即“揚州”,兩首詞首句皆扣題而起,具有同樣的效果。B.薩詞上闋“想”以下幾句刻畫了項羽由盛到衰的轉變;姜詞上闋“自”以下幾句描繪了金兵入侵后揚州的衰敗。C.“畫眉人遠,燕子樓空”和“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都以愛情故事為典故,暗示歷史風流終為陳跡。D.薩詞中“人生百年如寄”表明人生如匆匆過客般短暫;姜詞以疑問句結尾,移情入景,傳達出回味不盡的傷感。16.薩詞中寫到的“禾黍”和姜詞序中寫到的“黍離”是同一典故,出自《詩經》“周大夫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請根據詞的內容,分析這一典故表達的不同情感。江西省上饒市沙溪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考試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共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書憤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讀陸放翁集(其二)梁啟超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15.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書憤》首聯詩人幾許失望噴薄而出后,一下又把讀者拉回那個氣壯山河的烽火歲月。B.陸游曾經親臨大散關,在颯颯秋風中強渡渭水和金兵交戰,與下文“塞上長城”形成照應。C.失意之時陸游把目光投向諸葛亮,足見他們在精神上是一體之人,都“知其不可而為之”。D.陸游之前的時代,詩壇籠罩著柔媚纖弱的風氣,戰斗不屈和為國獻身的精神也都消亡了。16.梁啟超說:“中國詩家無不言從軍苦者,惟放翁則慕為國殤,至老不衰。”結合兩首詩,談談你對“憤”“樂”的理解。古代詩歌閱讀江西省“三新”協同教研共同體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聯考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寄高令①蘇軾滿地春風掃落花,幾番曾醉長官衙。詩成錦繡開胸臆,論極冰霜繞齒牙②。別后與誰同把酒,客中無日不思家。田園知有兒孫委,早晚扃舟到海涯。[注]①高令:蘇軾的朋友,寫此詩時,蘇軾在杭州通判任上。②繞齒牙:喻指文章寫得好。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句描述了落花滿地的暮春景象,營造出感傷的氛圍。B.次句回憶了兩人在一起的時光,二人曾多次在官衙中飲酒敘談。C.頸聯詩人借助想象,想象好友高令在家中與人把酒言歡的景象。D.這首詩集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文思連貫,飽含深情。16.這首詩情感豐富,層次井然,請結合內容進行分析。(6分)15.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賞析詩歌的內容、情感和表達技巧的能力。“別后與誰同把酒,客中無日不思家”是詩人描述別后自己的情景,不是“想象好友高令在家中與人把酒言歡的景象”。16.①首聯通過回憶二人過去的交往,表達了對好友的思念之情。②頷聯稱贊友人的詩,如“錦繡開胸臆”“冰霜繞齒牙”,表達了對好友才華的欽佩之情。③頸聯抒發了別后客中無侶、孤獨思鄉的愁情。④尾聯表達拋卻俗務、縱情自然的心態。(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意思答對即可)【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詩歌情感的能力。首先要把握詩句,然后結合詩人生平和時代背景,理解主旨,分析其包含的情感。江西省部分學校2024屆高三上學期12月聯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眼兒媚·平沙芳草渡頭村洪咨夔平沙芳草渡頭村。綠遍去年痕。游絲下上,流鶯來往,無限銷魂。綺窗深靜人歸晚,金鴨水沈溫。海棠影下,子規聲里,立盡黃昏。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平沙”兩句借景點事,芳草重綠透露思婦和意中人的離別已是“去年”之事,表達委婉含蓄。B.“無限銷魂”承上啟下,其中“銷魂”是本詞的詞眼,“人歸晚”是其“銷魂”的主要原因。C.詞中“流鶯”和“草長鶯飛二月天”中的黃鶯一樣,都有烘托抒情主從公喜悅心情的作用。D.“綺窗”兩句寫主人公的住所環境,暗示她身份顯貴,表明她居于寧靜之所,無浮華之心。16.詞的結尾三句歷來為人稱道,請作簡要賞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C(“都有烘托抒情主人公喜悅心情的作用”錯,文中的“流鶯”是樂景襯哀情,表現主人公因思念未歸之人的哀怨之情。)16.①詞的結尾三句描寫了在海棠花影下,在杜鵑聲里,在黃昏暮色中,女子在等待丈夫歸來的畫面。②渲染出優美而又哀傷的氛圍,烘托出思婦的美好形象和對歸人的期盼之情。③“立盡”二字表明思婦在渡頭佇立之久,從早至晚,直至黃昏逝去,可見思婦期盼歸人的心情之切。(每點2分,意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江西省2023—2024學年高三12月統一調研測試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
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15~16
題。田家三詠葉紹翁其二田因水壞秧重插,家為蠶忙戶緊關①。黃犢歸來莎草闊,綠桑采盡竹梯閑。其三抱兒更送田頭飯,畫鬢濃調灶額煙②。爭③信春風紅袖女④,綠楊庭院正秋千。【注】①戶緊關:養蠶的時候,忌陌生人進門,需緊閉門戶。②灶額煙:灶頭的煙灰。③爭:怎。④紅袖女:美女,這里指富貴人家的女子。15.下列對詩歌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重插秧苗,養蠶忙碌,黃犢歸來,綠桑采盡,《其二》一句一景,細致描寫了農村生活的圖景。B.《其二》寫了野外和田家,空間的不斷轉換增加了移動感,產生了使讀者身歷其境的藝術效果。C.田家女忙碌之余,用灶頭的煙灰描畫雙鬢,《其三》描寫的這一情景體現了田家女的生活處境。D.兩首詩歌均選取了田家生活片斷來寫,語言平易質樸,其語言風格和楊萬里的《插秧歌》類似。16.前人評價《其三》有諷喻之意。《其三》有何諷喻之意?是如何達到諷喻目的的?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15.【答案】A【解析】“細致描寫”錯誤,《其二》沒有細致描寫,用的是白描手法,簡練樸素。16.【答案】第一問:諷喻之意:對不公平的社會現實的抨擊。(2分)第二問:①通過對比。詩歌以農婦既要抱兒又要送飯極寫其忙,以富貴人家的女子正蕩秋千極寫其閑。一忙一閑,一苦一樂,構成鮮明的對比,暗含諷喻之意。②通過描寫生動的畫面。農婦抱兒送飯,富貴人家的女子在深深庭院里、春風楊柳中正蕩著秋千,畫面感極強,在生動的畫面中暗含諷喻之意。(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給分)江西省宜春市豐城中學2023-2024學年上學期高三12月第三次段考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春
殘李清照春殘何事苦思多,病里梳頭恨發長。梁燕語多終日在,薔薇風細一簾香。暮
春黃
庚芳事陰珊三月時,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綿飄白東風老,一樹斜陽叫子規。[注]此詩為李清照晚年作品。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春殘》中“恨發長”三字給人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憂愁之感。B.《春殘》一詩塑造出了一個客居異地、臥病床褥、心緒煩亂的人物形象。C.從題目看,兩首詩描寫的都是晚春時節景象,但選取的意象大不相同。D.從格調看,《春殘》給人以幽怨陰柔之感,《暮春》則給人以樂觀開朗之感。16.這兩首詩在情和景的關系上的表現各有特色,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15.D,D.“《暮春》則給人以樂觀開朗之感”說法錯誤,《暮春》描述了花瓣飄落、柳絮飄飛、春風將盡、子規啼叫的景象,讓人傷感。16.①李清照的詩以樂景襯哀情,暮春三月,春光撩人,梁燕呢喃,薔薇幽香,這美好的景象讓老病的詩人更加思念故鄉。②黃庚的詩融情于景(寓情于景),詩人通過落花﹑柳綿、斜陽、子規等暮春意象,表達了惜春傷感之情。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景物形象與情感之間的關系的能力。《春殘》中,根據“梁燕語多終日在,薔薇風細一簾香”可看出,此時正當暮春三月春光撩人的時分,梁間雙燕呢呢喃喃唱著悅耳的歌兒,簾外鮮艷的薔薇藉著微風送進陣陣的幽香,這是樂景。然而,詩中人卻是“苦思多”“病里梳頭恨發長”,這樣一個客居異地、臥病床褥、心緒煩亂的女子,在她苦思鄉的芳心里,非但不以婉轉的燕語為悅耳,馥郁的花香為怡情;反怪燕兒有意撒嬌叫個不休,薔薇故為招展放散芬芳,特意攪擾她的苦惱煩悶心情。可見這是以樂景襯哀情,表現美好的景象讓老病的詩人更加思念故鄉。《暮春》中,詩人所展現的景象是這樣的:芬芳的花朵在三月開始凋落了,春風將盡,白色的柳絮隨著春風飄飛;夕陽獨木,只有杜鵑鳥的苦啼。在這里,詩人所選取的都是落花﹑柳綿、斜陽、子規這些暮春意象,且花瓣飄落、柳絮飄飛、春風將盡、子規啼叫的景象,讓人傷感。這是因為詩人“春愁”滿腹,所以他所見的景色也都充滿愁緒。可見黃庚的詩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蕭瑟暮春景象,表達了惜春傷感之情。江西省上饒市廣豐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共9分)閱讀姜夔的《揚州慢》和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木蘭花慢·彭城懷古【元】薩都剌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空有黃河如帶,亂山回合云龍。漢家陵闕起秋風,禾黍滿關中。更戲馬臺①荒,畫眉人②遠,燕子樓③空。人生百年如寄,且開懷,一飲盡千鐘。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注】①戲馬臺:項羽觀看士卒操練兵馬的地方。②畫眉人:西漢張敞替妻子畫眉,喻夫妻感情好。③燕子樓:唐張愔愛妾關盼盼在張愔去世后獨居燕子樓,歷十余年不嫁。15.下列對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徐州”即彭城,“淮左名都”即“揚州”,兩首詞首句皆扣題而起,具有同樣的效果。B.薩詞上闋“想”以下幾句刻畫了項羽由盛到衰的轉變;姜詞上闋“自”以下幾句描繪了金兵入侵后揚州的衰敗。C.“畫眉人遠,燕子樓空”和“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都以愛情故事為典故,暗示歷史風流終為陳跡。D.薩詞中“人生百年如寄”表明人生如匆匆過客般短暫;姜詞以疑問句結尾,移情入景,傳達出回味不盡的傷感。16.薩詞中寫到的“禾黍”和姜詞序中寫到的“黍離”是同一典故,出自《詩經》“周大夫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