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存貨課件_第1頁
第3章-存貨課件_第2頁
第3章-存貨課件_第3頁
第3章-存貨課件_第4頁
第3章-存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存貨INVENTORYChapter3

級會計學中

IntermediateAccounting某市地稅稽查局在2003年稅收財務大檢查中,發現某五金廠200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對存貨成本采用了不同的計價方法。上半年產成品的存貨成本采用先進先出法,銷售實現后,按帳面存貨成本結轉產品銷售成本。但是從2002年7月開始,在未經稅務機關批準的情況下,擅自改變存貨計價方法而采用了加權平均法法,致使2002年產品銷售成本上升了將近400萬元,企業該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也相應減少了400萬元,少繳企業所得稅132萬元。思考:1)企業改變存貨計價方法違反了會計制度的哪些規定?2)企業為什么改變存貨計價方法,帶來的結果是什么?引導案例:存貨計價方法不得隨意改變資產計價舞弊是資產造假的慣用手法。而存貨項目因其種類繁多并且具有流動性強、計價方法多樣的特點,又導致存貨高估構成資產計價舞弊的主要部分。中外上市公司中,涉及存貨舞弊的案例為數眾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麥克森&羅賓斯公司、斯溫道色拉油公司、權益基金、ZZZZ百斯特公司,法爾莫公司以及中國的紅光實業公司、天津廣夏(集團)有限公司等。引導案例:存貨舞弊法爾莫公司

自獲得第一家藥店開始,莫納斯就夢想著把他的小店發展成一個龐大的藥品帝國。其所實施的策略就是他所謂的“強力購買”,即通過提供大比例折扣來銷售商品。莫納斯首先做的就是把實際上并不盈利且未經審計的藥店報表拿來,用自己的筆為其加上并不存在的存貨和利潤。然后憑著自己空談的天份及一套夸大了的報表,在一年之內騙得了足夠的投資用以收購了8家藥店,奠定了他的小型藥品帝國的基礎。這個帝國后來發展到了擁有300家連鎖店的規模。先將所有的損失歸入一個所謂的“水桶賬戶”,然后再將該賬產的金額通過虛增存貨的方式重新分都到公司的數百家成員藥店中。他們仿造購貨發票、制造增加存貨并減少銷售成本的虛假記賬憑證、確認購貨卻不同時確認負債、多計或加倍計算存貨的數量。財務部門之所以可以隱瞞存貨短缺是因為注冊會計師只對300家藥店中的4家進行存貨監盤,而且他們會提前數月通知法爾莫公司他們將檢查哪些藥店。管理人員隨之將那4家藥店堆滿實物存貨,而把那些虛增的部分分配到其余的296家藥店。這項審計失敗使事務所在民事訴訟中損失了3億美元。財務總監被判33個月的監禁,莫納斯本人則被判入獄5年。

引導案例:存貨舞弊

存貨價值的操縱手法:

確定涉及兩個要素:數量和價格。1.虛增虛減存貨數量。如無依據預估入賬以虛增存貨,通過往來虛增銷售、虛轉成本以虛減存貨,以非法購買的發票虛增存貨等。

2.不按配比原則歸集和分配成本費用(資本化或費用化)。如將應列入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的費用開支列入制造費用,多轉或少轉已消耗的原材料價值以調節存貨的價值等。

3.非法銷售。主要是指高管人員或經管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將本單位的產品或材料私自對外銷售,然后采取弄虛作假的辦法,沖銷產品或材料記錄,將銷售所得款項私設“小金庫”或據為己有(貪污)。

4.通過操縱存貨盤點掩蓋存貨舞弊。如臨時向同行借入產品以虛增存貨價值,轉移產品以虛減存貨價值,偽造提貨單以掩蓋已被盜賣的產品,以貨到票未到的商品抵作被挪用的商品等。存貨存貨的確認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的結轉存貨的初始計量(重要)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方法發出存貨的計量存貨期末計量原則期末存貨的計量存貨的可變現凈值存貨期末計量的具體方法(重要)存貨的概念與確認條件存貨盤虧或毀損的處理

考點:(1)收回委托加工物資成本的計算;(2)存貨可變現凈值的概念;(3)存貨成本的構成及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4)可變現凈值的確定等。

一般考2-3分,近三年主要以客觀題為主,內容是存貨的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其中涉及計算存貨取得時的入賬價值、各種存貨計價方法下發出存貨的成本、期末存貨計提的跌價準備等。多選題涉及存貨的構成具體內容、各項稅金對存貨成本的影響等。存貨也是計算及會計處理題和綜合題中的基本內容,例如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涉及存貨的交換、債務重組中以存貨抵債、銷售實現時與存貨成本配比確認損益等等。第一節存貨及其分類一、存貨的定義與特征

存貨——指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或者為了出售仍然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或者將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注意:勞務成本的余額也反映在存貨中。

存貨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存貨特征:

1)存貨是一種具有物質實體的有形資產;2)存貨屬于流動資產,具有較大的流動性;3)存貨區別于固定資產等非流動資產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業持有存貨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出售,包括可供直接銷售的產成品、商品,以及需經過進一步加工后出售的原材料等。不包括為建造固定資產而購入的材料和用于產品生產的設備4)存貨屬于非貨幣性資產,存在價值減損的可能性。工程物資是存貨嗎?注意點:●代銷商品的歸屬

銷出之前作為委托方的存貨,但為了使受托方加強對代銷商品的管理,現行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受托方應對其受托代銷商品在資產負債表的存貨項目中反映;并將與受托代銷商品對應的代銷商品款作為一項負債。●在途商品等的處理——作為購貨方的存貨處理

①銷貨方已作銷售,未發貨;②購貨方收到貨,未收到結算發票等憑證;③購貨方已確認為購進,未到達入庫。

●購貨約定問題——不作為企業的存貨處理。●周轉材料——能夠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資產定義的材料,如為了包裝本企業商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物,各種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勞動保護用品以及在經營過程中周轉使用的容器等低值易耗品和建造承包商的鋼模板、木模板、腳手架等其他周轉材料。周轉材料符合固定資產定義的——作為固定資產處理。

第一節存貨及其分類二、存貨的確認條件存貨的價值直接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同時滿足條件:

●與該存貨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在有些交易方式下,存貨實物的交付及所有權的轉移與所有權上主要風險和報酬的轉移可能并不同步。此時,存貨的確認應當注重交易的經濟實質,而不能僅僅依據其所有權的歸屬);

●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各種交易方式的存貨確認狀況歸納交易方式定義存貨確認相關科目在途存貨銷貨方已將貨物發運給購貨方但購貨方尚未驗收入庫的存貨目的地交貨起運地交貨在途物資代銷商品在委托代銷方式下,由委托方交付受托方、受托方作為代理人代委托方銷售的商品視同買斷方式可退回不可退回收取手續費方式受托代銷商品售后回購銷貨方在銷售商品的同時,承諾在未來一定期限內以約定的價格購回該批商品的交易方式視作融通資金銷貨方存貨分期收款銷售商品已經交付,但貨款分期收回的一種銷售方式銷售成立購貨方存貨附有銷售退回條件的商品銷售購貨方依照有關協議有權退貨的銷售方式能夠合理估計不能合理估計發出商品購貨約定購銷雙方就未來某一時日進行的商品交易所作的事先約定尚未發生購貨銷貨方存貨實質重于形式三、存貨的分類存貨的分類

存貨的初始計量——指在取得存貨時,對存貨入賬價值的確定。計量原則:以取得實際成本為基礎

第二節存貨的初始計量存貨成本采購成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加工成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費用其他成本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3存貨

一、外購存貨——存貨的采購成本,指存貨從采購到入庫前所發生的全部支出。

(一)工業企業外購存貨的入賬價值包括

●購買價款:發票中的金額;

●相關稅費:消費稅、資源稅、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關稅;

●其他可直接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如在存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

入庫前發生的不合理的損耗——根據發生損耗的具體原因,計入對應的科目中。由責任人、保險公司賠償的——其他應收款中;

入庫以后發生的挑選整理費用、保管費用——管理費用;

●關于一般納稅企業進項稅額的處理:①外購一般存貨——不計入采購成本②外購一般存貨時運費——按運費結算單據所列運費和7%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抵扣,余額計入采購成本③外購農副產品——按買價的13%單獨核算進項稅額,余額計入采購成本

小規模納稅企業外購存貨進項稅額——計入采購成本●外購存貨注意的問題:1)存貨在運輸途中的人為損失:過失人索取賠償,不計入采購成本;2)自然災害造成的非常損失:扣除保險賠款和可收回殘值后的凈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3)屬于無法查明原因的途中損耗:作為待處理財產損溢核算,待查明原因后再作處理4)市內零星貨物運雜費、采購人員的差旅費、采購機構的經費以及供應部門經費:一般都不應當包括在存貨的采購成本中3存貨

(二)商品流通企業:

外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的費用等進貨費用等1)計入存貨采購成本;2)先進行歸集,期末根據所購商品的存銷情況進行分攤;

●已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未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期末存貨成本。

注意: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三)外購存貨的會計處理(實際成本核算)●存貨驗收入庫和貨款結算同時完成(單到貨到)銀行存款××××××應付票據××××××原材料××××××周轉材料××××××庫存商品××××××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虛線框表示框內至少有一個,但不需全部科目參與會計處理【例】華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購入一批原材料,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材料價款為50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8500元。貨款已通過銀行轉賬支付,材料也已驗收入庫。●貨款已結算但存貨尚在運輸途中(單到貨未到)銀行存款××××××應付票據××××××原材料××××××周轉材料××××××庫存商品××××××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在途物資××××××【例】華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購入一批原材料,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材料價款為200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34000元。同時,銷貨方代墊運雜費3200元,其中,運費2000元。上列貨款及銷貨方代墊的運雜費已通過銀行轉賬支付,材料尚在運輸途中。●存貨已驗收入庫但貨款尚未結算(貨到單未到)——月末時處理銀行存款××××××應付票據××××××原材料××××××周轉材料××××××庫存商品××××××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本月末暫估值下月初紅字沖為什么估價入庫?為什么下月初沖回?【例】某年3月28日,華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購入一批原材料,材料已運達企業并已驗收入庫,但發票賬單等結算憑證尚未到達。月末時,該批貨物的結算憑證仍未到達,華聯公司對該批材料估價35000元入賬。4月3日,結算憑證到達企業,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原材料價款為36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6120元,貨款通過銀行轉賬支付。(1)3月28日,材料運達企業并驗收入庫,暫不作會計處理。(2)3月31日,結算憑證仍未到達,對該批材料暫估價值入賬。借:原材料 35000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35000(3)4月1日,編制紅字記賬憑證沖回估價入賬分錄。借:原材料 35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35000(4)4月3日,收到結算憑證并支付貨款。借:原材料 36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6120貸:銀行存款 42120●采用預付貨款方式購入存貨預付賬款××××××原材料××××××周轉材料××××××庫存商品××××××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銀行存款××××××余款【例】某年6月20日,華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向乙公司預付貨款70000元,采購一批原材料。乙公司于7月10日交付所購材料,并開來增值稅專用發票,材料價款為62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10540元。7月12日,華聯公司將應補付的貨款2540元通過銀行轉賬支付。●采用賒購方式購入存貨應付賬款××××××原材料××××××周轉材料××××××庫存商品××××××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銀行存款××××××應付票據××××××【例】某年3月20日,華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從乙公司賒購一批原材料,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原材料價款為60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10200元。根據購貨合同約定,華聯公司應于4月30日之前支付貨款。1)賒購附有現金折扣條件總價法凈價法應付賬款××××××財務費用××××××財務費用××××××銀行存款××××××折扣期內付款作為理財收入沖減財務費用折扣期外付款作為超期利息計入財務費用在我國的會計實務中,要求采用總價法。【例】某年7月1日,華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從乙公司賒購一批原材料,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原材料價款為80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13600元。根據購貨合同約定,華聯公司應于7月31日之前支付貨款,并附有現金折扣條件:如果華聯公司能在10日內付款,可按原材料價款(不含增值稅)的2%享受現金折扣;如果超過10日付款,則須按交易金額全付。凈價法總價法7月1日,賒購原材料現金折扣=80000×2%=1600原材料入賬凈額=80000-1600=78400(元)借:原材料 78400應交稅費——增(進)13600貸:應付賬款——乙92000借:原材料 80000應交稅費——增(進)13600貸:應付賬款——乙93600支付購貨款A.假定公司于7月10日支付貨款借:應付賬款——乙 92000貸:銀行存款92000現金折扣=80000×2%=1600(元)借:應付賬款——乙93600

貸:銀行存款92000財務費用1600B.假定公司于7月31日支付貨款借:應付賬款——乙 92000財務費用1600貸:銀行存款93600

借:應付賬款——乙公司93600

貸:銀行存款93600

購入存貨超過正常信用條件(通常指分期付款期超過3年)——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

購入存貨時——按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確定存貨的入賬成本。

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可以按合同或協議價款的現值金額(采用類似信用等級的企業發行類似工具的現時利率作為折現率)計算確定,也可以按該存貨的現購價格計算確定。

2)分期付款方式賒購存貨企業購入存貨時:原材料××××××周轉材料××××××庫存商品××××××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長期應付款××××××未確認融資費用××××××銀行存款××××××在分期付款期內采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計入各期財務費用。為什么不計入應付賬款?年末,支付分期應付賬款年末,分攤融資費用以合同或協議價款的現值作為公允價值——計算現值的折現率即為攤銷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實際利率;以存貨的現購價格作為公允價值,攤銷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實際利率應是將合同或協議價款折算為現值恰等于存貨現購價格的折現率。長期應付款××××××銀行存款××××××財務費用××××××未確認融資費用××××××【例】某年1月1日,華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向N公司購入一批原材料,合同金額200萬元,增值稅進項稅額34萬元。根據合同約定,華聯公司應于購貨時支付全部增值稅進項稅額,N公司向華聯公司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其余價款于每年年末等額支付,分4年付清。華聯公司按照合同或協議價款的現值金額確定存貨入賬成本,根據實際情況,選擇6%作為折現率。

計算材料購買價款的現值:每年應付材料購買價款=2000000÷4=500000(元)材料購買價款的現值=500000×3.46510561=1732553(元)

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表(實際利率法) 單位:元日期分期應付款確認的融資費用應付本金減少額應付本金余額①②③=期初⑤×6%④=②-③期末⑤=期初⑤-④購貨時

1732553第1年年末5000001039533960471336506第2年年末50000080190419810916696第3年年末50000055002444998471698第4年年末500000283024716980合計20000002674471732553—情況會計處理賒購原材料并支付增值稅進項稅額借:原材料(公允價值)

1732553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40000未確認融資費用 267447貸:長期應付款——N公司2000000銀行存款 340000年末,支付分期應付賬款借:長期應付款——N公司 500000貸:銀行存款500000 各年年末支付分期應付賬款的會計分錄相同年末,分攤融資費用

第1年年末第2年第3年第4借:財務費用103953801905500228302貸:未確認融資費用103953801905500228302有關的會計分錄注意稅額的計算基礎

二、自制存貨——計量的重點:確定存貨的加工成本

(一)自制存貨的成本——主要由采購成本和加工成本構成,某些存貨還包括其他成本。

采購成本——由自制存貨所使用或消耗的原材料采購成本轉移而來

加工成本——存貨制造過程中發生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制造費用——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生產部門管理人員的薪酬、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

制造費用分配率=制造費用總額÷分配標準總額某產品應分攤的制造費用=該產品分配標準×制造費用分配率

其他成本——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包括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所發生的、可直接確定的設計費,借款費用的資本化等)。——一般產品的設計費用呢?3存貨例題

生產車間分別以甲、乙兩種材料生產兩種產品A和B,某年6月,投入甲材料80000元生產A產品,投入乙材料50000元生產B產品。當月生產A產品發生直接人工費用20000元,生產B產品發生直接人工費用10000元,該生產車間歸集的制造費用總額為30000元。假定,當月投入生產的A、B兩種產品均于當月完工,該企業生產車間的制造費用按生產工人工資比例進行分配,則:A產品應分攤的制造費用=30000×[20000÷(20000+10000)]=20000(元)

B產品應分攤的制造費用=30000×[10000÷(20000+10000)]=10000(元)

A產品完工成本(即A存貨的成本)=80000+20000+20000=120000(元)

B產品完工成本(即B存貨的成本)=50000+10000+10000=70000(元)

●不應計入存貨成本的支出:(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2)倉儲費用

——是指存貨在采購入庫之后發生的倉儲費用,包括存貨在加工和銷售環節發生的一般倉儲費用。

(3)不能歸屬于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的其他支出。(二)自制存貨的會計處理生產成本××××××【例】華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生產車間制造完成一批產成品,已驗收入庫。經計算,該批產成品的實際成本為60000元。庫存商品××××××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制造費用××××××委托加工的存貨——以實際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費、運輸費、裝卸費和保險費等費用以及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金,作為實際成本。

收回后存貨成本的確定:

(1)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或實耗成本;

(2)受托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

●收回后直接用于對外銷售,消費稅——記入存貨成本;●收回后繼續用于生產應稅消費品——記入“應交稅費.

(3)加工費用;

(4)一般情況下,加工環節的增值稅不計入成本中,如果是不得抵扣的增值稅,計入存貨成本中。

三、委托加工存貨●委托加工存貨的會計處理:原材料××××××周轉材料××××××庫存商品××××××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委托加工物資××××××銀行存款××××××原材料××××××庫存商品××××××發出物資支付加工費用交增值稅回收物資受托加工方代收代交的消費稅,根據不同情況處理,見下頁

●消費稅的處理:委托加工物資××××××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待銷售委托加工存貨時,不需要再繳納消費稅待連續生產的應稅消費品生產完成并銷售時,從生產完成的應稅消費品應納消費稅額中抵扣收回后直接用于銷售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銀行存款××××××應付賬款××××××【例】華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乙公司加工一批B材料(屬于應稅消費品)。發出A材料的實際成本為25000元,支付加工費和往返運雜費15000元。支付由受托加工方代收代交的增值稅1870元、消費稅4000元。委托加工的B材料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3存貨作業

甲企業委托乙企業加工材料一批(屬于應稅消費品)。原材料成本為20000元,支付的加工費為7000元(不含增值稅),消費稅稅率為10%,材料加工完成并已驗收入庫,加工費用等已經支付。雙方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甲企業按實際成本核算原材料.作出有關賬務處理。(1)發出委托加工的材料的分錄;(2)甲企業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時的支付加工費和稅金的賬務處理;(3)甲企業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銷售時的支付加工費和稅金的賬務處理;(4)甲企業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加工完成,收回委托加工材料的賬務處理;(5)甲企業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銷售加工完成,收回委托加工材料的賬務處理。四、接受捐贈的存貨①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②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按如下順序確定其實際成本:

●同類或類似存貨存在活躍市場的,按市場價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

●同類或類似存貨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作為實際成本。

借:原材料等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五、盤盈的存貨

按其重置成本作為入賬價值盤盈的存貨——沖減當期的管理費用(?)。借:原材料等貸:待處理財產損益—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

借:待處理財產損益—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貸:管理費用六、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1)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取得的存貨的成本,應當分別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確定。

(3)提供勞務換取存貨,應將提供勞務的成本和付出的代價全部計入換入的存貨入賬價值中。

(4)收獲時農產品的成本和企業合并取得的存貨的成本,應當分別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確定。3存貨取得方式入賬價值外購存貨購貨價格+附加成本(相關稅費)自制存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委托外單位加工的存貨加工過程中耗用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成本+加工費+相關稅費投資者投入的存貨合同或協議價、評估價盤盈的存貨實際成本(存在同類存貨)或者市場價值接受捐贈的存貨發票單據價格+企業承擔的相關稅費(能取得相關單據的);協議價或同類存貨的市場價值。不同渠道取得存貨入賬價值的確定【例題·多選題】(2011年)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甲公司2008年度發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項如下:

(1)10月5日,購入A原材料一批,支付價款702萬元(含增值稅),另支付運輸費、保險費20萬元。A原材料專門用于為乙公司制造B產品,無法以其他原材料替代。

(2)12月1日,開始為乙公司專門制造一臺B產品,至12月31日,B產品尚未制造完成,共計發生直接人工82萬元;領用所購A原材料的60%和其他材料60萬元;發生制造費用120萬元。在B產品制造過程中,發生其他材料非正常損耗20萬元。

甲公司采用品種法計算B產品的實際成本,并于發出B產品時確認產品銷售收入。

(3)12月12日,接受丙公司的來料加工業務,來料加工原材料的公允價值為400萬元。至12月31日,來料加工業務尚未完成,共計領用來料加工原材料的40%,實際發生加工成本340萬元。

假定甲公司在完成來料加工業務時確認加工收入并結轉加工成本。

(4)12月15日,采用自行提貨的方式向丁公司銷售C產品一批,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下同)為200萬元,成本為160萬元。同日,甲公司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并向丁公司收取貨款。至12月31日,丁公司尚未提貨。

(5)12月20日,發出D產品一批,委托戊公司以收取手續費方式代銷,該批產品的成本為600萬元。戊公司按照D產品銷售價格的5%收取代銷手續費,并在應付甲公司的款項中扣除。

12月31日,收到戊公司的代銷清單,代銷清單載明戊公司已銷售上述委托代銷D產品的20%,銷售價格為250萬元。甲公司尚未收到上述款項。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問題題。1.下列各項中,作為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存貨項目列示的有:

A.尚未領用的A原材料B.尚未制造完成的B在產品

C.尚未提貨的已銷售C產品D.尚未領用的來料加工原材料

E.已發出但尚未銷售的委托代銷D產品2.下列各項關于甲公司存貨確認和計量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A.A原材料取得時按照實際成本計算

B.領用的A原材料成本按照個別計價法確定

C.發生的其他材料非正常損耗計入B產品的生產成本

D.來料加工業務所領用本公司原材料的成本計入加工成本

E.為制造B產品而發生的制造費用計入B產品的生產成本3.下列各項關于甲公司20×8年12月31日資產賬面價值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A.B在產品的賬面價值為634萬元B.A原材料的賬面價值為240萬元

C.委托代銷D產品賬面價值480萬元D.應收戊賬款的賬面價值為280萬元

E.來料加工業務形成存貨的賬面價值為500萬元。

一、存貨成本流轉假設

——存貨流轉包括實物流轉和成本流轉兩個方面。從理論上說,存貨的成本流轉應當與實物流轉相一致,但在會計實務中,很難保證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完全一致。因此,會計上可行的處理方法是,按照一個假定的成本流轉方式來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而不強求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相一致,這就是存貨成本流轉假設。采用不同的存貨成本流轉假設在期末結存存貨與本期發出存貨之間分配存貨成本,就產生了不同的發出存貨計價方法。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1)存貨計價方法對損益計算有直接影響。(2)存貨計價方法對資產負債表有關項目數額的計算有直接影響。(3)存貨計價方法對應交所得稅數額的計算有一定的影響。第三節發出存貨的計價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二、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我國會計準則規定不允許采用后進先出法商品流通企業發出存貨——還可以采用毛利率法或售價金額核算法。注意:1)企業應選擇適當的存貨計價方法,合理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計價方法一旦選定,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披露。2)對于性質和用途相似的存貨,采用相同的存貨計價方法。3存貨例題

某企業2006年7月1日結存A材料100Kg,實際成本10元/Kg;7月10日和18日分別購入該材料300Kg和200Kg,實際成本分別為12元/Kg和13元/Kg,7月13日廠部領用材料180Kg,7月27日車間領用材料270Kg。

要求:分別按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計算本期銷貨成本、期末結存存貨成本及毛利。本期可供銷售A商品總成本=100×6+100×7+100×8=2100(元)本期A商品銷售成本=期末結存的A商品成本=注:12月4日銷售的20件A商品屬于期初存貨;12月15日銷售的40件A商品是12月8日購進的;12月25日銷售的120件A商品中有60公斤屬于期初存貨,另外60件是12月18日購入的。即本期期末結存的120件A商品中,有20件系期初存貨,60件系12月8日進貨,40件系12月18日進貨。2005年摘要收入發出結存月日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121期初結存10066004銷售208購進100770015銷售4018購進100880025銷售120

6120806480

8064801007700

7280

806480607420

8064806074201008800

20612060742040832020×6+40×7+(60×6+60×8)=1240(元)2100-1240=860(元)或20×6+60×7+40×8=860(元)606063608480計量單位:件總賬科目:庫存商品明細科目:A商品明細分類賬毛利=1800-1240=560(元)3存貨個別計價法(2)先進先出法20×1摘要收入發出結存月日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71結存

10010100010購入300123600

1003001012460013發出

100801012196022012264018購入200132600

2202001213524027發出

220501213

329015013195031合計500

620045052501950(3)后進先出法

20×1摘要收入發出結存月日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71結存

10010100010購入300123600

1003001012460013發出

1801221601001201012244018購入200132600

100120200101213504027發出

200701312

3440100501012160031合計500

620045056001005010121600優點:盈利能較真實的反映企業目前的獲利水平,還可以減少通貨膨脹因素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體現了會計核算的謹慎性原則。另外,從納稅的角度看,對企業納稅的影響表現為早期納稅少,后期納稅多,推遲了交納時間,從而使企業獲得了一筆“無息貸款”。由于后進先出法有延緩納稅的作用,減少了企業當期因支付較多所得稅而產生的稅金流出量,企業擁有的流動資金增多,使得企業的財務指標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較為優良。弊端:

第一,與實際價值不符。資產負債表上的存貨不能反映企業中存貨的真實價值。從而可能導致導致管理人員作出存貨較少的錯誤判斷,而購入不必要的存貨。

第二,利潤容易被操縱。企業可以通過改變正常的購貨方式來操縱當期利潤,例如,在價格上漲較快的時期,企業在期末大批量進貨,可以提高當期銷貨成本,少計利潤;或者推遲進貨,把以前較低的成本計入銷貨成本中,多計利潤。

第三,與實物流動不符。成本流動不能反映存貨的實物流動。存貨一般是按先進先出的次序發出的,而成本卻按后進先出的次序流動,成本流動與實物流動正好相反,不利于內部管理。

(4)加權平均法——以本月全部收貨數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除本月全部收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

20×1摘要收入發出結存月日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71結存

10010100010購入300123600

13發出

18018購入20013260027發出

27031合計500

6200450125400150121800A材料平均單位成本=(月初結存金額+本月入庫金額)÷(月初結存數量+本月入庫數量)=(1000+3600+2600)÷(100+300+200)=12(5)移動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指本次收貨的成本加原庫存的成本,除以本次存貨的數量加原存貨的數量..

2006摘要收入發出結存月日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71結存

10010100010購入300123600

40011.5460013發出

18011.5207022011.5253018購入200132600

42012.21513027發出

27012.21329715012.21183331合計500

6200450

536715012.211833A材料每批入庫后平均單位成本=(入庫前結存+本批入庫)金額÷(入庫前結存+本批入庫)數量=(1000+3600)÷(100+300)=11.5

四種主要方法之比較主要方法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優點①符合實物流轉過程;②期末存貨成本比較接近現行市價;③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①現行成本與現行收入相配比;②在物價持續上漲時符合穩健性原則;③表達了通常的物價政策,即當重置成本、售價同時上升。①比較簡單;②對存貨成本的分攤較為折中。①能使管理當局及時了解存貨結存情況;②計算的單位成本以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缺點①工作比較繁瑣;②商品的售價是按近期市價計算,收入較多,收入和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則——利潤偏高,形成虛增利潤,實質為“存貨利潤”。①計算比較繁瑣;②受人為調控影響,通過年末大量購貨達到降低報告收益目的;③成本流動與實物流動通常不一致。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不利于加強存貨管理。①每次收貨都計算平均單價,工作量較大;②對收發貨較頻繁的企業不適用。各種存貨計價方法的影響及選擇

(1)影響——對企業財務狀況、利潤、所得稅、現金流量等產生一定影響。

項目方法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未扣材料成本前利潤總額30000300003000030000發出材料成本5250560054005367利潤總額24750244002460024633所得稅8167.50805281188128.89凈利潤16582.50163481648216504.11期末材料成本1950160018001833支付所得稅流出現金8167.50805281188128.89(2)選擇——應充分考慮每一種計價方法對企業利潤、財務狀況、現金流量的影響,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決定采用何種計價方法。但一旦選擇某種方法以后不得隨意變更。

三、發出存貨的會計處理

(一)生產經營領用原材料

按發出原材料的用途,將其成本直接計入產品成本或當期費用。原材料××××××制造費用××××××生產成本××××××委托加工物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

(二)出售的庫存商品或原材料——成本計入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收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庫存商品(原材料)××××××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三)在建工程領用的庫存商品或原材料

在建工程領用的庫存商品,應視同銷售,按庫存商品的計稅價格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連同領用的庫存商品賬面價值一并計入有關工程項目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在建工程××××××庫存商品××××××

(三)在建工程領用的庫存商品或原材料原材料××××××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領用的原材料,相應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準予抵扣的,應按其領用原材料的賬面價值計入有關工程項目成本。不準予抵扣的進項稅額轉出

購進貨物或者勞務用于機器設備類固定資產的在建工程允許抵扣,只有用于不動產在建工程的不允許抵扣。

不動產在建工程,不能抵扣進項稅額。新建、改建、擴建、修繕、裝飾不動產,均屬于不動產在建工程。

(四)其他用途發出的庫存商品或原材料

●用于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

債務重組;

作為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支付的對價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主營業務收入××××××固定資產××××××應付賬款××××××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業務收入××××××作為銷售處理,按公允價值確認銷售收入。同時,按賬面價值結轉銷售成本。

●用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或公允價值不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

作為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支付的對價等庫存商品××××××原材料××××××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固定資產××××××長期股權投資××××××——視同銷售,按計稅價格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連同庫存商品或原材料的賬面價值一并作為相關資產的成本或合并對價

計劃成本法——是指存貨的日常收入、發出和結存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并設置“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登記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月末,再通過對存貨成本差異的分攤,將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和結存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進行反映的一種核算方法。一、賬戶設置3存貨賬戶名稱反映內容材料采購反映企業購入原材料的實際成本原材料反映企業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調整計劃與實際成本間的差額第四節計劃成本法與存貨估價法(1)簡化日常核算手續。(2)有利于考核采購部門的工作業績。二、核算要點3存貨實際成本=計劃成本±成本差異◆采購時,按實際成本——計入“材料采購”;◆驗收入庫時,按計劃成本計入“原材料”;◆期末結轉,驗收入庫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的借方,節約差計入“材料成本差異”(性質?)的貸方;◆平時發出材料時,一律用計劃成本;◆期末,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

三、計劃成本法日常核算的基本程序材料成本差異借方登記:超支差異貸方登記:節約差異借方余額:超支差異貸方余額:節約差異材料采購借方登記:購入存貨的實際成本轉出采購的節約差貸方登記:入庫存貨的計劃成本轉出采購的超支差借方余額:在途存貨的實際成本超支差異藍字轉出節約差異紅字轉出原材料××××××周轉材料××××××四、存貨的取得及成本差異的形成(一)外購的存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銀行存款××××××應付票據××××××材料采購××××××應付賬款××××××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材料成本差異××××××購進存貨節約差額超支差額本月末暫估值下月初紅字沖已驗收入庫但尚未收到發票賬單的存貨驗收入庫(二)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原材料××××××周轉材料××××××生產成本××××××委托加工物資××××××材料成本差異××××××節約差額超支差額3存貨(三)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計劃成本、成本差異與實際成本之間的關系注意:1)企業應當分別計算相應的材料成本差異率,不能使用一個綜合差異率。2)在計算發出存貨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時,應使用當月的實際差異率;3)委托外部加工發出存貨,以及月初材料成本差異率與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相差不大的,可按月初材料成本差異率計算。4)計算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果確需變更,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分攤發出存貨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材料成本差異××××××

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的超支差異,用藍字登記;實際成本小于計劃成本的節約差異,用紅字登記。月末余額為結存存貨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編制資產負債表時,將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列示(??)。【例】參見教材P74【例】甲公司委托某量具廠加工一批量具,發出材料一批,計劃成本70000元,材料成本差異率4%,以銀行存款支付運雜費2200元。

(1)發出材料時:

借:委托加工物資

72800

貸:原材料

70000

材料成本差異

2800

(2)支付運雜費時:

借:委托加工物資

2200

貸:銀行存款

2200

甲公司以銀行存款支付上述量具的加工費用20000元。

借:委托加工物資

20000

貸:銀行存款

20000

甲公司收回由某量具廠代加工的量具,以銀行存款支付運雜費2500元。該量具已驗收入庫,其計劃成本為110000元。

(1)

支付運雜費時:

借:委托加工物資

2500

貸:銀行存款

2500

(2)

量具入庫時:

借: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

110000

貸:委托加工物資

97500

材料成本差異

12500

【例】甲公司委托丁公司加工商品一批(屬于應稅消費品)100000件,有關經濟業務如下:

(1)1月20日,發出材料一批,計劃成本為6000000元,材料成本差異率為-3%。借:委托加工物資

5820000借:材料成本差異

180000

貸:原材料

6000000

(2)2月20日,支付商品加工費120000元,支付應當交納的消費稅660000元,該商品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

借:委托加工物資

120000

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660000

——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0400

貸:銀行存款

800400

(3)3月4日,用銀行存款支付往返運雜費10000元。

借:委托加工物資

10000

貸:銀行存款

10000

(4)3月5日,上述商品100000件(每件計劃成本為65元)加工完畢,公司已辦理驗收入庫手續。

借:庫存商品

6500000

貸:委托加工物資

5950000

材料成本差異

550000

【作業1】甲企業委托乙企業加工用于連續生產的應稅消費品。甲、乙兩企業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適用的消費稅稅率為5%。甲企業對材料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核算。有關資料如下:

(1)甲企業發出材料一批,計劃成本為70000元,材料成本差異率為2%。

(2)按合同規定,甲企業用銀行存款支付乙企業加工費4600元(不含增值稅),以及相應的增值稅和消費稅。

(3)甲企業用銀行存款支付往返運雜費600元(不考慮增值稅進項稅額)。

(4)甲企業委托乙企業加工完成后的材料計劃成本為80000元,該批材料已驗收入庫。

要求:(1)計算甲企業應支付的增值稅和消費稅;

(2)編制甲企業委托加工材料發出、支付有關稅費和入庫有關的會計分錄(“應交稅費”賬戶需列出明細賬,增值稅需列出專欄)。

【作業2】某工業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該企業采用計劃成本進行原材料的核算,2006年有關業務情況如下:

(1)1月1日,原材料賬面計劃成本為200000元,材料成本差異為10000元(借差);

(2)1月20日購入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原材料價款400000元,增值稅額為68000元,運費為20000元,按照稅法有關規定,運費可按7%的比例計算增值稅進項稅額,有關款項已通過銀行存款支付。

(3)1月20日購入的材料到貨,已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為420000元。

(4)本月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為400000元,其中:生產部門領用300000元,車間管理部門領用40000元,輔助生產車間領用40000元,廠部管理部門領用2000元,在建工程領用18000元;

(5)1月26日購入材料一批,材料已運到并已驗收入庫,但發票等結算憑證尚未收到,貨款尚未支付,該批材料的計劃成本為600000元.【要求】計算分攤1月份的材料成本差異,并編制有關業務的會計分錄。【作業3】華聯公司的存貨采用計劃成本核算。某年3月份,發生材料采購業務:(1)3月5日,購入一批原材料,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100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17000元。貨款已通過銀行轉賬支付,材料也已驗收入庫。該批原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05000元。(2)3月10日,購入一批原材料,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160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27200元。貨款已通過銀行轉賬支付,材料尚在運輸途中。(3)3月16日,購入一批原材料,材料已經運達企業并已驗收入庫,但發票等結算憑證尚未收到,貨款尚未支付。(4)3月18日,收到3月10日購進的原材料并驗收入庫。該批原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50000元。(5)3月22日,收到3月16日已入庫原材料的發票等結算憑證,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材料價款為250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42500元,開出一張商業匯票抵付。該批原材料的計劃成本為243000元。(6)3月25日,購入一批原材料,增值稅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200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34000元。貨款已通過銀行轉賬支付,材料尚在運輸途中。(7)3月27日,購入一批原材料,材料已經運達企業并已驗收入庫,但發票等結算憑證尚未收到,貨款尚未支付。3月30日,該批材料的結算憑證仍未到達,企業按該批材料的計劃成本80000元估價入賬。(8)4月3日,收到3月27日已入庫原材料的發票等結算憑證,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材料價款為78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13260元,貨款通過銀行轉賬支付。(9)4月5日,收到3月25日購進的原材料并驗收入庫。該批原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97000元。五、商品流通企業發出存貨

——通常采用毛利率法和售價金額核算法等方法進行核算。

(一)毛利率法(適于商業批發企業)

——是指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上期實際(或本期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并據以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采用毛利率法估算存貨成本的基本程序:毛利率可以是前期實際毛利率,也可以是本期計劃或本期估計毛利率

【例】某商場2007年4月1日針織品存貨1800萬元,本月購進3000萬元,本月銷售收入3400萬元,上季度該類商品毛利率為25%。本月已銷商品和月末庫存商品的成本:本月銷售收入=3400(萬元)

銷售毛利=3400×25%=850(萬元)

本月銷售成本=3400-850=2550(萬元)

庫存商品成本=1800+3000-2550=2250(萬元)

【例】某企業存貨的日常核算采用毛利率法計算發出存貨成本。該企業2009年1月份實際毛利率為30%,本年度2月1日的存貨成本為1200萬元,2月份購入存貨成本為2800萬元,銷售收入為3000萬元,銷售退回為300萬元。該企業2月末存貨成本應為多少?

銷售毛利=(3000-300)×30%=810萬元,2月末存貨成本=1200+2800-(3000-300-810)=2110萬元。

【作業】乙公司屬于商品流通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售價中不含增值稅。該公司只經營甲類商品并采用毛利率法對發出商品計價,季度內各月份的毛利率根據上季度實際毛利率確定。該公司200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甲類商品有關的資料如下:

(1)2004年第一季度累計銷售收入為600萬元、銷售成本為510萬元,3月末庫存商品實際成本為400萬元。

(2)2004年第二季度購進甲類商品成本880萬元。

(3)2004年4月份實現商品銷售收入300萬元。

(4)2004年5月份實現商品銷售收入500萬元。

(5)假定2004年6月末按一定方法計算的庫存商品實際成本420萬元。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計算下列指標:

(1)計算乙公司甲類商品2004年第一季度的實際毛利率。

(2)分別計算乙公司甲類商品2004年4月份、5月份、6月份的商品銷售成本。采用零售價法估算存貨成本的基本程序:(二)零售價法(適于商業零售企業)

設置“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商品售價與進價的差額核算要點:商品日常的進、銷、存記錄均按售價進行,期末,通過計算商品進銷差價率,將商品進銷差價在本期已銷商品和結存商品之間進行分攤,據以確定本期已銷商品的成本和結存商品的成本。【例】華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零售商店,某月初存貨成本為250000元,包含增值稅的售價金額為409500元,進銷差價為159500元;本月購貨成本為1400000元,進項稅額為238000元,包含增值稅的售價金額為2164500元,進銷差價為764500元;本月銷售商品取得的包含增值稅的售價總額為2082600元。該零售商店購銷業務采用售價金額核算法,其賬務處理如下:本月購進商品借:庫存商品 21645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38000貸:銀行存款 1638000

商品進銷差價 764500本月銷售商品①按包含增值稅的售價確認收入

借:銀行存款 20826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082600②按包含增值稅的售價結轉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 2082600貸:庫存商品2082600月末,調整包含增值稅收入不含增值稅的收入=2082600÷(1+17%)=1780000(元)銷項稅額=1780000×17%=302600(元)借:主營業務收入 302600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02600調整后收入=2082600-302600=1780000(元)月末,調整包含增值稅的售價成本商品進銷差價率=(159500+764500)÷(409500+2164500)×100%=35.9%月末結存商品包含增值稅的售價=409500+2164500-2082600=491400(元)月末結存商品進銷差價=491400×35.9%=176412.6(元)本月已銷商品進銷差價=(159500+764500)-176412.6=747587.4(元)借:商品進銷差價 747587.4貸:主營業務成本 747587.4本月已銷商品和月末結存商品的實際成本:已銷商品實際成本=2082600-747587.4=1335012.6(元)結存商品實際成本=491400-176412.6=314987.4(元)月末,該零售商店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存貨項目中的商品存貨部分,應按結存商品的實際成本314987.4元列示。一、賬戶設置“周轉材料”

——企業能夠多次使用、逐漸轉移其價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態不確認為固定資產的材料,如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應采用一次轉銷法和五五攤銷法;企業(建造承包商)的鋼模板、木模板、腳手架和其他周轉材料,可以采用一次轉銷法、五五攤銷法或者分次攤銷法進行攤銷。

也可單獨設置“包裝物”、“低值易耗品”賬戶核算。!第五節周轉材料的核算包裝物——是指在生產流通過程中,為包裝本企業的產品或商品并隨同一起出售,或者出租,出借給購貨單位的各種包裝容器及物品。

注意:1)各種包裝材料,如紙、繩、鐵絲、鐵皮等,應在“原材料”科目內核算;2)用于儲存和保管商品、材料而不對外出售的包裝物,應按價值大小和使用年限長短,分別在“固定資產”或“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3)包裝物數量不大的企業,可以不設置本科目,將包裝物并入“原材料”科目內核算。4)單獨列作企業商品產品的自制包裝物,應作為庫存商品處理,不在本科目核算。低值易耗品——是指單位價值較低、使用年限較短、不能作為固定資產的各種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周轉使用的包裝容器等。

低值易耗品可以在生產過程中多次周轉使用而不改變其原有的實物形態,其價值是逐步喪失的,其成本陸續轉為費用。二、會計處理周轉材料種類繁多,分布于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具體用途各不相同,會計處理也不盡相同。領用部門用途相關收入科目相關費用科目生產部門構成產品實體一部分的生產成本車間一般性物料消耗的制造費用銷售部門隨同商品出售不單獨計價的銷售費用隨同商品出售并單獨計價的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用于出租的其他業務收入(計算增值稅)其他業務成本用于出借的銷售費用管理部門自用管理費用建造承包商在建工程用工程施工按賬面價值管理費用××××××生產成本××××××其他業務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周轉材料××××××原材料××××××領用周轉材料周轉材料報廢銀行存款××××××三、攤銷方法

◆一次攤銷法——領用時,將其成本一次全部攤入成本或費用。

適用于:一次領用數量不多、價值較低或易損壞的

缺點:比較簡單,但費用負擔不夠均衡,且會出現賬外財產。

【例】華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部門某月領用一批低值易耗品,賬面價值為1000元,采用一次轉銷法。同時,報廢一批低值易耗品,殘料作價50元,作為原材料入庫。借:管理費用 1000貸:周轉材料 1000借:原材料 50貸:管理費用 50【例】華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銷售一批產品,隨同產品一并銷售若干單獨計價的包裝物。包裝物售價2000元,增值稅稅額340元,賬面價值1800元,價款已收存銀行。借:銀行存款 2340貸:其他業務收入 2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0借:其他業務成本 1800貸:周轉材料 1800管理費用××××××生產成本××××××其他業務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周轉材料——攤銷××××××周轉材料——在庫××××××周轉材料——在用××××××①領用周轉材料②領用時攤銷前50%③報廢時攤銷后50%④轉銷周轉材料全部已提攤銷額原材料××××××銀行存款××××××⑤殘料沖減◆五五攤銷法——是指在領用時先攤銷其賬面價值的一半,在報廢時再攤銷其賬面價值的另一半。適用范圍:價值較低,使用期限較短的周轉材料,也適用于每期領用數量和報廢數量大致相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