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病的臨床特征
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
艾滋病
狂犬病
傷寒
細菌性痢疾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傳染病的臨床特征
(-)感染與免疫
1.感染的概念由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細菌、真菌、螺旋體、原蟲、蠕
蟲等引起的疾病均可稱為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具有傳染性,并可導致不同程度流行的
則又名傳染病。傳染病屬于感染性疾病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感染性疾病都具有傳染性。
感染是病原體侵入人體后與人體相互作用或斗爭的過程。病原體侵入人體后是否會引起
疾病取決于病原體的致病作用和機體的免疫應答作用這兩個因素。傳染病只是感染過程的一
種表現,感染過程的表現包括:
(1)病原體被清除:病原體進入人體后,通過非特異性免疫或特異性免疫將病原體消
滅或清除,不發生病理變化,不產生任何臨床癥狀。
(2)隱性感染:又稱亞臨床感染或不顯性感染。病原體進入人體后,僅引起機體特異
性免疫應答,發生輕微的病理變化,不產生任何臨床癥狀,但通過免疫學檢查被發現。
(3)顯性感染:又稱臨床感染。病原體進入人體后,不但引起機體免疫應答,并使組
織損傷,導致病理變化,出現臨床特有的癥狀、體征。
(4)病原攜帶狀態:病原體進入人體后,在人體內生長繁殖并不斷排出體外,成為重
要的傳染源,而人體不出現任何癥狀。
(5)潛伏性感染:病原體進入人體后,寄生在某個部位,潛伏于體內,不發病但也不
能將病原體清除,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才發病。
以上五種感染的表現形式可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在不同的傳染病中各有側重。
2.病原體的致病作用
(1)侵襲力:病原體直接侵入機體或借其分泌的酶破壞組織,抑制機體吞噬作用促使
病原體擴散。
(2)毒力:包括外毒素、內毒素及毒力因子。
(3)數量:就同一種病原體而言,入侵病原體的數量多少與其致病能力成正比。
(4)變異:病原體通過變異而逃避機體的特異性免疫而不斷引起疾病的發生。
3.機體的免疫應答作用免疫應答可分為有利于機體抵抗病原體入侵與破壞的保護性免
疫應答和促進病理生理過程及組織損傷的變態反應兩大類。保護性免疫應答又分為非特異性
免疫應答與特異性免疫應答兩類。變態反應是特異性免疫應答。
(1)非特異性免疫:是機體對進入體內異物的一種清除機制,是生物個體生來就有的,
能遺傳后代,不涉及抗原的識別,又稱先天性免疫。包括:
①天然屏障,如皮膚、黏膜、血-腦脊液屏障、胎盤屏障;
②吞噬作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
③體液因子:包括補體、溶菌酶和各種細胞因子。
(2)特異性免疫:是指對抗原特異性識別后產生的針對該抗原的特異性免疫應答。由
于不同病原體所具有的抗原絕大多數是不相同的,故特異性免疫通常只針對一種傳染病。感
染后的免疫都是特異性免疫,是后天獲得的一種主動免疫。包括由B淋巴細胞介導的體液免
疫和T淋巴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
(二)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及影響因素
1.傳染病流行的基本條件
(1)傳染源:是指病原體已在體內生長繁殖并將其排出體外的人或動物。包括:病人;
隱性感染者;病原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
(2)傳播途徑:①空氣、飛沫、塵埃傳播;②水、食物傳播;③手、用具、玩具傳播;
④媒介昆蟲傳播;⑤血液、血制品、體液傳播;⑥土壤傳播。
(3)人群易感性: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決定該人群的易感性。人群易感性
越高,傳染病越容易發生流行。
2.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氣候和生態環境等。
(2)社會因素:包括社會制度、經濟、文化、生產、生活條件、風俗習慣等。
(三)傳染病的特征
1.傳染病基本特征傳染病與其他疾病的主要區別在于其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病原體:每種傳染病都是由特異性病原體引起的,臨床上檢出病原體對診斷具有
重要意義。
(2)傳染性:這是傳染病與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區別。
(3)流行病學的特征:包括:
①流行性:在一定條件下,傳染病能在人群中廣泛傳播蔓延的特性稱為流行性,按其強
度可分為散發、流行、大流行、暴發;
②地方性:受地理氣候等自然因素影響,某些傳染病局限在一定地區內發生,稱為地方
性傳染病;
③季節性:某些傳染病在每年一定季節出現發病率升高現象。
(4)免疫性:人體感染病原體后,均能產生針對病原體及其產物(如毒素)的特異性
免疫。
2.臨床特點傳染病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①潛伏期:從病原體侵入人體起,至開
始出現臨床癥狀止的時期,稱為潛伏期。了解潛伏期的意義是:潛伏期是確定傳染病檢疫期
的重要依據,對一些傳染病的診斷也有一定參考意義。
②前驅期:從起病至出現該病的明顯癥狀時為止的一段時間,稱為前驅期,該期癥狀多
無特異性,多數傳染病在本期已有較強的傳染性。③癥狀明顯期:不同類傳染病各自出現具
有特征性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所見。④恢復期:機體免疫力增強至一定程度,體內病理
生理過程基本終止,病人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臨床上稱為恢復期。在此期間體內可能還有
殘余病理改變或生化改變,病原體還未完全消除。有些傳染病在此期還可能出現復發或再燃。
(四)傳染病的預防
1.管理傳染源
(1)對傳染病人的管理:對傳染病人應盡量做到“五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隔
離、早治療、早報告),并應注意徹底治療病人(包括病原學檢查陰轉),作好消毒隔離工
作。
對疑似及確診的傳染病病人應作好疫情報告。法定傳染病分為3類:甲類:為強制管理
的傳染病,共2種,要求發現后6小時內上報。乙類:為嚴格管理的傳染病,共24種,要
求發現后12小時內上報。丙類:為監測管理的傳染病,共9種,要求發現后12小時內上報。
(2)對密切接觸者的管理:可采取檢疫、醫學觀察、隔離觀察或衛生處理、預防接種
或藥物預防等措施。
(3)對病原攜帶者的管理:主要是對飲食服務行業及托幼機構工作人員進行定期檢查,
及時發現病原攜帶者,應予以治療、管理和觀察,并應調整工作崗位。
(4)對動物傳染源:如屬有經濟價值的動物,應盡可能加以治療;如無經濟價值的則
應予以殺滅。
2.切斷傳播途徑應根據不同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采取不同措施:
①對消化道傳染病:“三管一滅”(管水源、管飲食、管糞便,滅蒼蠅、蟒螂),注意
個人衛生;
②對呼吸道傳染病:房間保持通風,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戴口
罩等;
③作好消毒、殺蟲工作,也為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
3.保護易感人群
(1)提高人群非特異性免疫力的措施:加強體育鍛煉、調節飲食、養成良好的衛生生
活習慣、改善居住條件、保持心情愉快等。
(2)提高人群特異性免疫力的措施:通過預防接種(包括人工自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
疫方法)和預防服藥方法進行預防。
(五)傳染病的隔離和消毒
1.傳染病的隔離
(1)隔離的定義:隔離是將處于傳染期內的病人、可疑傳染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同其他
病人分開,或將感染者置于不能傳染給他人的條件下。
(2)隔離的種類及要求:
一般傳染病的隔離措施原則上要求:①接觸病人時戴口罩、穿隔離衣、戴手套;②接觸
病人污染物后以及護理下一位病人等均要洗手;③污染物品應徹底消毒后棄去,實施無害化
處理。
我國大多數醫院實行的是以傳染病類別為特點的系統隔離法:
1)呼吸道隔離(藍色標志):除上述一般隔離措施外,相同病種可同住一室,床間距
至0?2m;痰具每日消毒;病室每日通風至少3次;紫外線空氣消毒,每日2次;保持適宜
的室溫、濕度。
2)消化道隔離(棕色標志):同病種病人同住一室,也可與不同病種病人同住一室,
但病人之間必須實施床邊隔離;病人生活用具專用,用后消毒;室內保持無蠅、無螳螂。
3)嚴密隔離(黃色標志):病人住單間房;禁止隨意開放門窗;病人不得離開病室,
禁止探視、陪住;污染敷料與物品裝袋,貼標簽,嚴格消毒處理;病室每日消毒。
4)接觸隔離(橙色標志):與一般隔離要求基本相同。
5)血液(體液)隔離(紅色標志):接觸病人或其他血液(體液)時要戴手套、穿隔
離衣;若皮膚接觸了血液(體液)后要立即清洗;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經消毒、銷毀處理,
避免損傷工作人員皮膚;血液污染室內物品表面時,立即用含氧制劑清洗消毒。
6)膿液(分泌物)隔離(綠色標志):污染物棄去時裝袋、貼標簽、送消毒處理后丟
棄。
7)結核菌隔離(AFB隔離,灰色標志):隔離室門窗關閉、有特別通風設備,同療程
者可住同一室;接觸病人或污染病后、護理下一位病人前應洗手,可不戴手套。
2.消毒
(1)消毒的定義:是指用化學、物理、生物等方法消除或殺滅環境中的病原體,是切
斷傳染途徑的重要手段。
(2)消毒的種類:①預防性消毒;②疫源地消毒。
(3)消毒方法。
例題:
傳染病在發病前出現一般輕微癥狀的階段稱為
A.潛伏期
B.前驅期
C.癥狀明顯期
D.恢復期
E.以上都不是
◎[答疑編號502351090101: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A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B
關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消毒的種類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預防性消毒
B.疫源地消毒包括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
C.終末消毒指預防性消毒
D.預防性消毒是指對可能受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
E.病室的日常衛生處理、餐具消毒等屬預防性消毒
。[答疑編號502351090102;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C
構成傳染的最基本因素:
A.機體免疫狀態
B.病原體
C.季節變化
D.傳染途徑
E.年齡
■[答疑編號502351090103: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A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B
人體能對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B.特異性免疫功能
C.預防用藥
D.注射疫苗
E.增強體質
。[答疑編號502351090104: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發隱藏答案[k
【正確答案】B
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綜合措施中,應以哪一環節為主
A.隔離治療病人
B.隔離治療帶菌者
C.疫苗預防接種
D.切斷傳播途徑
E.接觸者預防服藥
。[答疑編號502351090105: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會隱藏答案二
【正確答案】1)
病毒性肝炎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型肝炎,是一種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發病以兒童和青少年為多見,病程呈自限性,無慢性化。
(一)病原
甲型肝炎病毒(HAV),屬嗜肝RNA病毒科,HAV只有一個抗原抗體系統和一個血清型,
感染后早期出現IgM型抗體,持續時間較短,IgG型抗體可長期存在。HAV抵抗力較強。
(二)流行病學
1.傳染源甲型肝炎病人和隱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
2.傳播途徑經糞-口途徑傳播食入被HAV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是暴發性流行的最主要
傳播方式,日常生活接觸是散發性發病的主要傳播方式。
3.易感人群人對【IAV普遍易感,但絕大多數為隱性或亞臨床型感染。感染后可獲終身
免疫力。
(三)臨床表現
1.急性黃疸型肝炎潛伏期2?6周。臨床經過分3期:
①黃疸前期:起病較急,以畏寒、發熱、顯著乏力、消化道癥狀為主,至本期末尿呈濃
茶色。少數病例以呼吸道感染癥狀為主要表現。本期平均持續5?7天。
②黃疸期:發熱消退,自覺癥狀減輕,但尿色逐漸加深,鞏膜、皮膚出現黃染,約于1?
2周內達高峰。肝臟多腫大,有壓痛及叩擊痛,脾臟也可有輕度腫大。此期持續2?6周。
③恢復期:黃疸逐漸消退,癥狀減輕以至消失,肝、脾縮小,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此
期持續1個月左右。
2.急性無黃疸型肝炎癥狀類似于急性黃疸型肝炎的黃疸前期,多數無發熱,以乏力和
消化道癥狀為主,無黃疸。血清轉氨酶ALT明顯升高。
3.亞臨床型此型較多見,癥狀較輕,可有血清轉氨酶異常升高。
4.隱性感染多見于兒童,一般無明顯體征,血清轉氨酶正常,但有血清中抗HAVIgM
陽性,糞便中可檢測出HAV。
(四)輔助檢查
1.血、尿膽紅素檢測黃疸期病人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均增加,尿
膽紅素及尿膽原均增加。
2.肝功能檢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在肝功能檢測中最為常用,是判斷肝細胞
損害的重要指標。急性黃疸型肝炎常明顯升高。
3.血清學檢查血清抗TIAVIgM是甲型肝炎早期診斷最可靠的血清學標志。
(五)治療原則
甲型肝炎的治療無特效藥物,以臥床休息和對癥治療為主。重癥肝炎的治療參見乙型肝
炎。
(六)預防
1.控制傳染源甲型肝炎病人自起病日起隔離3周:病人的糞便和排泄物應予以嚴格消
毒;對生產經營食品的人員應定期檢查。對密切接觸者應檢疫。
2.切斷傳播途徑重點在于搞好環境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水源保護,飲水
消毒、食品衛生、食具消毒等措施。
3.保護易感人群①主動免疫:易感人群可接種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②被動免疫:對
甲型肝炎病人的接觸者,可應用人血清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肌內注射,時間不宜遲于接
觸后7?14天。
例題:
甲型肝炎的傳播方式是
A.飛沫
B.糞-口
C.母-嬰
D.血液傳播為主
E.蟲媒
。[答疑編號502351090106: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分隱藏答案-—一
【正確答案】B
急性黃疸型肝炎黃疸前期最突出的癥狀是
A.呼吸道癥狀
B.消化道癥狀
C.神經系統癥狀
D.精神癥狀
E.皮膚瘙癢癥狀
。[答疑編號502351090107: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A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B
下列癥狀與體征哪項與甲型病毒性肝炎不相關
A.起病發熱,乏力、厭食、鞏膜黃染
B.乏力、厭食、惡心、尿色加深
C.腹脹、肝質地硬、脾大
D.皮膚黃染、輕度搔癢
E.腹軟、肝大質軟、輕度叩擊痛
3[答疑編號502351090108: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隱就答案
【正確答案】C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主要通過血液途徑傳播的肝臟疾病,
簡稱乙型肝炎。
(一)病原
乙型肝炎病毒(HBV),屬嗜肝DNA病毒科。在電鏡下可見到3種病毒顆粒:①Dane顆
粒:是完整的HBA顆粒。分為胞膜和核心兩部分,胞膜內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IIBsAg),
核心部分含有環狀雙股DNA、DNA聚合酶(DNAP)和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
是病毒復制的主體;②小球形顆粒;③管狀顆粒。后兩者不是完整的病毒顆粒,是HBV的一
部分。
(二)流行病學
1.傳染源主要是HBV攜帶者和乙型肝炎病人。
2.傳播途徑①母嬰傳播;②輸血傳播:輸入被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③醫源性傳播:
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被HBV污染的醫療器械,如手術和牙科器械、注射器、采血針、針灸
針、內鏡等均可引起HBV感染;④性傳播;⑤密切生活接觸傳播:IIBV感染病人可以通過
密切日常生活接觸傳播給家庭成員,造成HBV感染的家庭聚集現象。
3.易感人群人群對HBV,普遍易感。新生兒、HBsAg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經常接觸乙型
肝炎病人的醫務人員等是重要的易感人群。
(三)臨床表現
臨床類型呈多樣化,可表現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癥肝炎、淤膽型肝炎、HBV慢性
攜帶者。
1.急性肝炎見甲型病毒性肝炎。
2.慢性肝炎病程超過半年,癥狀、肝功能異常反復出現,按病情可分為輕度、中度、
重度。慢性肝炎可表現為面色灰暗、蜘蛛痣、肝掌或肝脾大。
3.重型肝炎重癥肝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①黃疸迅速加深;②肝臟進行性縮小、肝臭;
③出血傾向,PTA(凝血酶原活動度)低于40機④迅速出現的腹水、中毒性鼓腸;⑤出現
肝性腦病癥狀;⑥肝腎綜合征。根據病情和病程,臨床把重型肝炎分為急性重型肝炎、亞急
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發生的誘因:①病人未適當休息;②合并各種感染;③長期大量嗜酒或病后嗜
酒;④服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如異煙脫、利福平;⑤合并妊娠。
4.淤膽型肝炎主要表現為:①黃疸具有“三分離”的特征:黃疸深,但消化道癥狀輕;
ALT升高不明顯;PTA下降不明顯;②黃疸具有“梗阻性”特征,主要為肝內膽汁淤積。
5.慢性HBsAg攜帶者常無癥狀和體征。
(四)輔助檢查
1.肝功能檢查
(1)血清ALT和AST檢測:肝臟損害時,ALT和AST活性升高;重型肝炎呈疽-酶分離
現象。
(2)血清白蛋白檢測:慢性活動肝炎和肝硬化時常有血清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升高,
形成白/球(A/G)比值下降,甚至<1。
(3)血清膽紅素檢測:急、慢性肝炎均可出現血清膽紅素升高,表現為直接和間接膽
紅素均升高。淤積型肝炎,以直接膽紅素升高明顯。
(4)凝血酶原時間(PT)和凝血酶原活動度(PTA)測定:可以迅速反映肝壞死程度及
預后。
(5)血氨測定:肝性腦病時可見血氨明顯升高。
(6)甲胎蛋白(AFP):肝細胞性肝癌時,血清AFP水平明顯升高。
2.血清HBV標志物測定
(1)表面抗原(HBsAg)和抗體(HBsAb):HBsAg陽性是HBV感染的主要標志,血中IIBsAb
的出現,是HBV感染恢復的標志。一般血清HBsAb水平》lOmIU/ml時,對HBV才有保護。
(2)核心抗原(IIBcAg)和抗體(IIBcAb):在血清中一般不能檢測出HBcAgo血清IlBcAb
陽性,提示感染過HBV,可能為既往感染或現癥感染。
如果IIBcAbIgM陽性,HBcAbIgG陰性,提示為急性乙型肝炎。如果IIBcAbIgM和IIBcAb
IgG均陽性,提示為乙型肝炎的急性發作期。
(3)e抗原(HBeAg)和e抗體(HBeAb):血清HBeAg陽性,提示有HBV復制,IIBeAb
陽性是既往感染HBV的標志。
3.血清HBVDNA的檢測血清HBVDNA是IIBV復制和傳染性的直接標志。慢性HBV感染
者的血清中,HBVDNA可持續陽性。血清HBVDNA的定量檢測不僅用于HBV感染的診斷,還
可作為療效監測的指標。
(五)治療原則
各型肝炎的治療原則均以足夠的休息、營養為主,輔以適當藥物,避免飲酒、過勞和使
用損害肝臟藥物。
1.一般治療強調早期臥床休息、合理營養,適當飲食,補充維生素。
2.護肝治療①補充B族維生素;②促進解毒功能藥物,如葡醛內酯(肝泰樂)等;③
促進能量代謝藥物:ATP、輔酶A等;
④促進蛋白質代謝藥物:肝安等;⑤改善微循環藥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酊等;⑥輸入人
血白蛋白或新鮮血漿。
3.抗病毒治療
①a干擾素:能抑制HBVDNA的復制;
②核昔類藥物:有較好的抗HBV作用,抑制HBVDNA復制。如更昔洛韋、拉米夫定等;
③中草藥。
4.對癥治療包括對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及肝腎綜合征等并發癥的防治。
5.肝移植可替代已喪失的肝功能,清除病人血中的毒性物質,延長病人生存時間。用
于晚期肝硬化及肝衰竭病人。
(六)預防
1.管理傳染源對病人進行登記及統計;對病人和家屬進行消毒、隔離和預防等指導;
病人注意個人衛生,食具、漱洗用具要與健康人分開;對所有獻血員在獻血前,應常規做
HbsAg檢查;密切接觸者應進行乙肝免疫的接種。
2.切斷傳播途徑①加強血源管理:加強對獻血員的篩查;對血制品要做HbsAg檢測;
嚴格掌握輸血和血制品的適應證;②對各種醫療器械應進行嚴格消毒,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
器、檢查和治療用具,防止醫源性傳播。③加強托幼單位和服務行業衛生管理。
3.保護易感人群
①主動免疫:可接種乙肝疫苗,HBsAg陽性的母親所娩下的新生兒為重點接種者;
②被動免疫:可用制劑為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
(七)護理措施
1.休息休息是急性肝炎治療的主要措施,原則是在發病后1個月內應臥床休息,以后
隨病情進一步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以病人不感覺疲勞為度,至肝功能正常1?3個月
后可恢復日常活動及工作,但仍應避免過勞及重體力勞動。
2.飲食合理的營養、適宜的飲食也是治療急性肝炎重要措施。在消化道癥狀明顯時應
進清淡、適合病人口味的飲食,但隨著病情好轉,食欲改善,則應防止營養過剩,對于體重
增加較快的病人。應適當控制飲食。重型肝炎的病人給以低脂、低鹽、高糖、高維生素易消
化流食或半流食,限制蛋白質攝入量。
3.病情觀察重點觀察生命體征、神志狀態、黃疸、出血及24小時出入液量、電介質、
酸堿平衡等。
4.避免各種誘發因素應禁用損害肝臟藥物、禁嗜酒,避免過度勞累,避免感染等誘發
因素。
5.并發癥的護理關于并發癥:肝性腦病、出血、感染、腎衰竭的護理參照有關章節的
內容。
例題:
急性病毒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療措施是
A.臥床休息
B.保肝藥物
C.免疫制劑
D.維生素類藥物
E.抗病毒治療
。[答疑編號50235109020】: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今隱藏答案H----
【正確答案】A
下列哪項檢查結果陽性,表明乙型肝炎病人有較強的傳染性
A.抗HBe
B.抗IIBC
C.HBeAg
D.抗HBs
E.HBsAg
。[答疑編號502351090202: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公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C
能保護人體免受乙肝病毒感染的抗體是
A.抗HBs
B.抗HBC
C.抗Ilbe
D.抗HBV
E.DNA抗體
。[答疑編號502351090203: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欠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A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對預防乙型肝炎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其重點接種對象是
A.急性乙型肝炎病人
B.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C.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
D.母親HBsAg陽性生下的新生兒
E,接受過輸血或應用血制品的病人
J[答疑編號502351090204: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A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D
下列重型肝炎病人的護理措施哪項不妥
A.觀察黃疸是否進行性加深
B.消化道癥狀是否改善
C.給予高脂、高蛋白飲食
D.病人絕對臥床休息
E.專人陪護
。[答疑編號502351090205: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c
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經蚊傳播,以腦實質炎癥為主要病變的中樞神
經系統急性傳染病。流行于夏秋季。
一、病原與流行病學
乙腦病毒,屬蟲媒病毒B組,呈球形,為RNA病毒;此病毒在神經細胞內更適宜生長、
繁殖,又稱嗜神經病毒;乙腦病毒抵抗力不強,不耐熱,對溫度、酸、酸等都很敏感。
1.傳染源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人感染乙型腦炎后,也可為傳染源。
2.傳播途徑本病主要通過蚊蟲叮咬而傳播;蚊感染后10-12日能傳播乙腦病毒,并可
經卵傳代越冬,是乙型腦炎病毒的長儲存宿主。
3.人群易感性人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主要見于10歲以下的兒童,但成人感染后僅少
數人發病,大多數為隱性感染。感染后可獲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本病具有嚴格的季節性,我國主要流行于夏秋季,約有80%?90%病例發生
在7、8、9三個月內。
二、臨床表現
(-)初期
病程第1?3日,為病毒血癥期。急性起病,表現有高熱、頭痛、惡心、嘔吐、嗜睡。
少數病人有輕度頸項強直或抽搐。
(二)極期
病程第4?10II。主要表現為腦實質損害癥狀,包括:
1.持續高熱是乙腦必有的癥狀,體溫常高達40℃以上,多呈稽留熱型,發熱越高、熱
程越長,則病情越重。
2.意識障礙為本病的主要癥狀,輕重程度不等,可有嗜睡、澹妄、昏迷或定向力障礙
等,昏迷越深,持續時間越長,則病情越重。
3.驚厥或抽搐是乙腦嚴重癥狀之一,抽搐部位和持續時間長短不一。
其發生原因有:①腦實質炎癥;②腦水腫;③呼吸道阻塞;④高熱。驚厥或抽搐發生的
頻度、程度、持續時間與病情嚴重程度有關。
4.呼吸衰竭為乙腦最嚴重的表現,也是本病主要死亡原因,發生原因主要有腦實質炎
癥、腦水腫、腦疝、顱內高壓等。表現為中樞性呼吸衰竭和外周性呼吸衰竭或混合性呼吸衰
竭(中樞性與外周性呼吸衰竭同時存在)。
高熱、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腦急性期的嚴重癥狀,三者互為因果、互相影響。
5.顱內壓增高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血壓升高而脈搏變慢。重者可發展為腦疝。
6.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因病變部位不同,表現亦不同。常見的:①神經生理反射(深、
淺反射)改變;②可出現病理錐體束征陽性;③可有不同程度的腦膜刺激征。
(三)恢復期
極期過后進入恢復期,可表現為:①中樞性發熱,低溫持續不退2周以上;②神經系統
功能紊亂,如多汗、失眠等;③神志呆滯、反應遲鈍,部分記憶力喪失、精神行為異常;④
肢體強直性癱瘓或有癲癇樣發作。半年后,上述癥狀仍不能恢復者稱為后遺癥。
(四)后遺癥期
一部分病人在發病半年后仍留有意識障礙、癡呆、失語、肢體癱瘓、癲癇等后遺癥。
根據病情輕重,乙型腦炎可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極重型四種,以輕型和普通型多
見。
四、輔助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2.腦脊液腦脊液常規檢查呈無菌性腦膜炎改變;腦脊液抗體測定可見乙型腦炎IgM
抗體,較血清乙型腦炎抗體出現早,有早期診斷價值。
3.血清學檢查特異性IgM抗體測定,在感染后第4天即出現,2?3周達高峰。陽性
率95%以上,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測方法。
4.病毒分離乙腦病毒主要存在于腦組織中,血及腦脊液不易分離出病毒,只能自死者
腦組織中分離病毒。
五、治療原則
本病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應采用中西醫結合等綜合治療措施,重點處理好高熱、抽搐、
呼吸衰竭等危重癥狀是搶救病人的關鍵。
(-)對癥治療
1.高熱以物理降溫為主,可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或肌注安乃近等綜合措施,使體溫控制
在38℃左右。高熱伴抽搐者可加用亞冬眠療法。
2.驚厥或抽搐處理原則是鎮靜止痙和去除病因。①因腦實質病變引起的抽搐:使用抗
驚厥藥物;②因腦水腫引起的抽搐:以脫水治療為主;③因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致腦細胞缺氧
引起的抽搐:給以吸痰、吸氧,必要時做氣管切開;④因高熱引起的抽搐:給以積極降溫措
施。
3.呼吸衰竭應針對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進行相應治療:①腦水腫、腦疝所致呼吸衰竭:
使用脫水劑治療;②中樞性呼吸衰竭可用呼吸興奮劑;③可選用改善腦內微循環的藥物,減
輕腦水腫;④必要時應用氣管插管、氣管切開、人工呼吸器,維持有效的呼吸功能。
4.顱內壓升高應早期給予足量的脫水治療,常用20%甘露醇。
(二)中醫中藥治療
急性期以清熱解毒為主。
(三)恢復期及后遺癥的治療
重點在于功能鍛煉,可用理療、體療、針灸、按摩、推拿等。
六、預防
1.滅蚊是預防本病的主要措施。要消除蚊蟲的滋生地,搞好環境衛生;噴藥滅蚊;使
用蚊帳、蚊香、防蚊劑等防蚊措施。
2.保護易感人群對易感人群進行乙腦疫苗接種,可降低發病率,但應在流行季節前1
個月完成。
3.動物宿主的管理豬是乙腦傳播的主要中間宿主。流行季節前對豬進行疫苗接種,以
控制豬感染乙腦病毒,能有效地控制乙腦在人群中的流行。
七、護理措施
本病無特效治療,精心、細微的護理對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防止后遺癥的發生具
有重要作用。
1.蟲媒隔離。
2.休息應絕對臥床休息,有計劃集中安排各種檢查、治療、護理操作,減少對病人的
各種刺激,保持安靜。
3.飲食應按不同病期給以不同飲食,以補充營養。
4.病情觀察動態觀察病人的主要癥狀及其變化,如意識狀態、瞳孔大小、對光反射、
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有無肢體的抽動、驚厥等。
5.高熱的護理乙腦病人體溫不易下降,常采用綜合措施控制體溫。
6.抽搐的護理保護環境安靜,減少對病人的刺激;抽搐發作中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
墜床和舌咬傷;持續吸氧;按醫囑給鎮靜劑應用脫水劑時,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7.呼吸衰竭的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吸痰應及時、徹底;給氧;應用藥物治療注意觀
察不良反應;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及人工呼吸機應用的護理。
8.意識障礙的護理采取仰臥,頭高腳低,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水、電
解質平衡;癱瘓者,置肢體于功能位,進行按摩及被動運動,防止肌肉攣縮及功能障礙。
9.恢復期及后遺癥的護理給以針灸、理療、按摩、功能鍛煉等促進患者康復。
10.健康教育對病人進行預防乙腦的知識教育;進行有關乙腦的疾病知識教育;對于
乙腦恢復期、后遺癥期遺留有精神、神經癥狀者,進行康復指導。
例題:
流行性乙型腦炎在我國大多數地區的流行季節為
A.4、5、6月
B.5、6、7月
C.6、7、8月
D.7、8、9月
E.8、9、10月
」[答疑編號502351090206: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會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D
流行性乙型腦炎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
A.高熱
B.昏迷合并肺炎
C.反復驚厥
D.嚴重后遺癥
E.中樞性呼吸衰竭
。[答疑編號502351090207: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A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E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主要傳染源是
A.病人
B.蚊蟲
C.豬
D.鼠類
E.病毒攜帶者
。[答疑編號502351090208: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A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C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傳播途徑是
A.氣溶膠
B.糞一口傳播
C.密切接觸
D.蟲媒傳播
E.血液傳播
。[答疑編號502351090209: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D
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綜合措施應是
A.管理好動物傳染源及治療病人
B.早期發現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C.抓好滅蚊、防蚊工作
D.管理動物傳染源及預防接種
E.滅蚊與疫苗接種為主
■[答疑編號502351090210: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A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E
能作流行性乙型腦炎早期診斷的實驗室檢查是
A.補體結合試驗
B.血凝抑制試驗
C.中和試驗
D.特異性IgM
E.病毒分離
。[答疑編號502351090211: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今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D
乙腦極期的臨床表現特點應除外
A.出現癡呆、弛緩性癱瘓
B.高熱、驚厥
C.意識障礙
D.顱內高壓及呼吸衰竭
E.腦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陽性
。[答疑編號502351090212: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A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A
艾滋病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種
嚴重傳染病。
一、病原
1.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為單鏈RNA病毒,是一種反轉錄病毒。
2.此病毒既有嗜淋巴性又有嗜神經性,主要感染CD;T淋巴細胞,也感染單核-巨噬細
胞等。
3.HIV在外界的抵抗力不強,對熱及乙醇、次氯酸鈉、漂白粉等化學消毒劑敏感。
二、流行病學
1.傳染源病人及無癥狀病毒攜帶者是本病的傳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精
液、陰道分泌物、唾液、眼淚、乳汁、尿液、腦脊液中,但流行病學研究僅證明血液和精液
有傳播作用,乳汁也可使嬰兒受感染。
2.傳播途徑①性接觸傳播:為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②血源傳播:輸入被HIV污染的
鮮血、血漿或其他血制品;因不規范和非法采血;靜脈吸毒者使用HIV病人用過的注射器;
醫院消毒隔離措施不嚴;醫務人員或科研部人員意外地被HIV污染的針頭、手術刀等均可造
成傳播。③母嬰傳播:感染本病的孕婦可通過胎盤將HIV傳播給胎兒。④其他:應用HIV
感染者的器官移植或人工授精、口腔科操作等也可傳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但多發生于青壯年。高危人群有:①同性戀或性
亂交者;②靜脈藥癮者;③血友病及多次輸血者;④HIV感染的母親所生嬰兒。
發病機制:HIV侵入人體后,可直接侵犯并毀損輔助性T淋巴細胞(CD;T淋巴細胞)
及單核-巨細胞或間接作用于B細胞和NK細胞等,使機體多種免疫細胞功能受損,最后并發
各種嚴重的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
三、臨床表現
(-)艾滋病分期
1.急性感染期(I期)HIV感染后部分病人出現一過性類似傳染病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樣癥狀。起病急驟,發熱、頭痛、畏食、肌肉關節酸痛、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因癥狀輕微,
無特異性,易被忽略。檢查可見血小板減少,CDrT淋巴細胞升高,血液中可檢出HIVRNA
及P24抗原。
2.無癥狀感染期(H)本期臨床上沒有任何癥狀,但血清中能檢出HIV和HIV抗體,
此期可持續2?10年或更長。
3.持續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綜合征(III期)除腹股溝淋巴結以外,全身其他部位兩處或
兩處以上淋巴結腫大。淋巴結腫大直徑1cm以上,質地柔韌、無壓痛、能自由活動。
4.艾滋病期(IV期)此期還可伴有全身癥狀,如長期低熱、乏力、體重減輕、慢性腹
瀉及各種感染。并有以下主要表現:
①機會性感染:由于嚴重的細胞免疫缺陷而出現多種條件致病性微生物感染,其中以卡
氏肺抱子蟲肺炎最為常見,目是引起艾滋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②因免疫缺陷繼發腫瘤:
最多見為卡氏肉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③神經系統病變:約有60%艾滋病患者可表現為頭痛、
癲癇、下肢癱瘓、進行性癡呆等。
(-)受累系統或器官的臨床表現
1.呼吸系統以胞子蟲肺炎最為常見,其次是肺結核。
2.中樞神經系統可表現為:①機會性感染:如腦弓形蟲病、隱球菌腦膜炎、巨細胞病
毒腦炎等;②機會性腫瘤:如腦淋巴瘤等;③HIV直接感染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艾滋病癡呆
綜合征,臨床可見頭痛、頭暈、癲癇、進行性癡呆、腦神經炎等。
3.消化系統念珠菌屬、巨細胞病毒和皰疹病毒等侵犯口咽部及食管,引起潰瘍最為常
見,表現為吞咽疼痛、吞咽困難及胸骨后燒灼痛;腸道隱抱子蟲感染可引起慢性持續性腹瀉,
水樣便;隱抱子蟲、巨細胞病毒引起肉芽腫性肝炎,出現肝腫大和肝功能異常。
4.泌尿系統主要表現為腎損害癥狀,可有蛋白尿、氮質血癥、急性病腎衰竭或尿毒癥
等。
5.皮膚黏膜表現為復發性單純皰疹性口炎、慢性單純皰疹性肛周潰瘍、帶狀皰疹、水
痘、皮膚病真菌感染等,卡氏肉瘤可出現紅色浸潤斑和結節。
6.血液系統表現為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貧血以及霍奇金淋巴瘤等。
7.眼部常見有巨細胞病毒及弓形蟲感染引起的視網膜炎,眼部卡氏肉瘤等。
四、輔助檢查
1.血象白細胞計數減少,淋巴細胞明顯減少,血紅蛋白有不同程度降低,呈輕度正色
素、正細胞性貧血。
2.免疫學檢查以細胞免疫為主,其特征:①T淋巴細胞亞群檢查CD,淋巴T細胞計數下
降;CD.,/CD,s<1;②T細胞功能下降;③B細胞功能失調:有不同程度的免疫球蛋白升高及
免疫復合物升高.
3.B2微球蛋白和新蝶吟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中的62微球蛋白和新蝶吟(被激活
的巨噬細胞的產物),其水平升高意味著免疫被激活,預示病情進展至艾滋病,預后兇險。
4.病原學檢查①檢測HIVT的抗原為P24,其靈敏度及特異性均較高,有助于早期診
斷,也可用于獻血員篩選、藥物療效考核等;②HIVT抗體檢查:p24和gpl20抗體,放射
免疫法證實陽性可確診。
5.X線檢查可及早做出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的診斷。
五、治療原則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早期抗病毒是治療的關鍵。
1.抗病毒治療抗HIV的藥物分為三大類,主張聯合用藥。①核昔類反轉錄酶抑制劑,
如齊多夫定、拉夫米定等;②非核昔類反轉錄酶抑制劑;③蛋白酶抑制劑。
2.并發癥的治療針對各種機會性感染,選擇相應的藥物治療。如巨細胞病毒感染可用
更昔洛韋;卡氏肺抱子蟲肺炎可用復方磺胺甲異嗯喋;隱球菌腦膜炎可應用氟康喋或兩性霉
素B等。
3.支持及對癥治療輸血、補充維生素及營養物質,可用藥物改善食欲。
4.預防性治療針刺或實驗室意外感染者2小時內用齊多夫定(AZT)等治療,療程4?
6周。
六、預防
預防原則是避免直接接觸HIV感染者的血液、唾液、淚水、乳汁、尿液、糞便、精液及
陰道分泌物等。
1.管理傳染源加強監測,及時發現病人及無癥狀帶毒者,作好消毒隔離。
2.切斷傳播途徑①避免性接觸感染HIV;加強與HIV/AIDS有關的知識、性行為的健
康教育,潔身自好,嚴禁賣淫、嫖娼等雜亂性交行為;
②切斷經血及血制品傳播途徑:嚴禁注射毒品;嚴格篩選供血、獻器官人員;嚴禁進口
各種血制品;防止醫源性傳播,加強醫療器械的消毒,實行“一人一針一管”注射推廣一次
性醫療用品;作好理發、浴池等行業的衛生監督;③切斷母嬰傳播:已感染HIV的育齡婦女
應避免妊娠,已受孕者應終止妊娠。
3.保護易感人群加強自身防護,如不共用牙刷、刮臉刀片、食具、毛巾等物品,注意
個人衛生。
七、護理措施
1.血液、體液隔離。
2.休息病情惡化期間嚴格臥床休息,好轉后可活動。
3.飲食給予適合病人口味的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不能進食者補充液體、
電解質等。
4.對癥護理①針對病人出現的各種癥狀進行對癥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②因艾滋
病病人免疫功能差,易發生繼發感染,因此應加強口腔及皮膚護理,預防發生感染;③長期
臥床病人應注意預防壓瘡等等。
5.藥物治療的護理本病的主要治療藥物是齊多夫定(AZT),該藥副作用主要是骨髓
抑制,應定期檢查血象。
例題:
下列除哪項外均為艾滋病的易感者
A.男性同性戀者
B.有多個性伴侶者
C.靜脈吸毒者
D.血友病人
E.病毒性肝炎病人
。[答疑編號502351090213: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會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E
艾滋病最主要的預防措施是
A.治療和隔離病人
B.治療和隔離無癥狀病毒攜帶者
C.切斷傳播途徑
D.對高危人群進行人工主動免疫
E.對接觸者采用人工被動免疫
。[答疑編號502351090214: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欠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C
艾滋病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是
A.口腔念珠菌病
B.外陰部皰疹病毒感染
C.卡氏肺泡子蟲肺炎
D.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
E.皰疹性直腸炎
J[答疑編號502351090215: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A隱藏答案1月
【正確答案】C
HIV侵入人體后,主要侵犯:
A.T淋巴細胞
B.中性粒細胞
C.單核細胞
D.巨噬細胞
E.嗜酸性細胞
3[答疑編號502351090216: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A
宋先生,40歲近月來低熱、盜汗、全身乏力,伴食欲減退,腹瀉和體重減輕,體溫37.8℃,
兩側頜下,顏下及腹股溝淋巴結均增大,無壓痛,能活動,血白細胞3.5X109/L,血清抗
-HIV(+),制定護理計劃時應列在首選位置的護理診斷是
A.體溫過高
B.活動無耐力
C.腹瀉
D.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
E.有傳播感染的危險
?[答疑編號502351090217: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A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E
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急性傳染病,人畜共患,多見于犬、狼、貓等肉食動物,人多
被病獸咬傷而感染。
一、病原
1.病原為狂犬病毒。
2.狂犬病毒易被日光、紫外線、甲醛、乙醇、碘液、高銹酸鉀等化學消毒劑滅活。
二、流行病學
1.傳染源主要傳染源為狂犬。
2.傳播途徑狂犬病毒主要通過病獸咬傷、抓傷、舔傷人體的皮膚或黏膜侵入人體內,
為直接接觸傳播。
3.人群易感性人普遍易感,人被病犬咬傷后是否發病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咬傷部位,
頭、面、頸、手指等處的發病機會較多;②創傷程度傷口深而大,發病率高;③傷口局部
處理情況,咬傷后傷口迅速徹底清洗者,發病機會少;④咬傷后及時全程注射狂犬疫苗者,
發病機會少;⑤被咬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易發病。
三、臨床表現
1.前驅期已愈合的傷口、傷口附近及其相應的神經支配區有麻木、癢、痛及蟻走感等
異常感覺,為最有意義的早期癥狀。
2.興奮期
①高度興奮突出表現為表情極度恐怖,恐水為本病特有的表現。
其他如風、光、聲、觸動等刺激,也可引起咽肌痙攣和呼吸困難,嚴重發作時可出現全
身肌肉陣發性抽搐;②并有體溫增高;③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可出現大汗、流涎、瞳孔散大、
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等,多數病人神志清楚。
3.麻痹期病人肌肉痙攣停止,全身弛緩性癱瘓,逐漸進入昏迷,最后因呼吸、循環衰
竭而死亡。
本病全程一般不超過6天。
四、輔助檢查
1.血象及腦脊液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腦脊液呈非化膿性改變。
2.病毒分離唾液及腦脊液常用來分離病毒,唾液的分離率較高。
3.抗體檢查ELISA法用于檢測早期的IgM,病后8日50%為陽性,15日時全部陽性。
血清中抗體于病后6日測得。
五、治療原則
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病人單室隔離,專人護理,積極對癥處理、預防并發癥,重點是維
持呼吸和循環功能。
六、預防
1.管理傳染源對犬進行管理是預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措施:捕殺野犬;對必須飼養的犬
進行登記,加強管理;為鑒別是否是“健康”帶毒的犬,可進行唾液檢查。
2.傷口處理早期有效地處理傷口可明顯降低狂犬病發病率。人被狂犬咬傷后應及時性
用20%肥皂水充分地清洗傷口,不斷沖洗和擦拭,至少半小時;傷口較深者尚需用導管伸入,
以肥皂水做持續灌注清洗以求除去狗涎;傷口一般不予縫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也可用
免疫血清注入傷口底部,事先要做免疫血清皮試,陰性者才能使用。
3.預防接種①主動免疫:對被狼、狐等野獸、下落不明的犬或貓所咬傷者;皮膚傷口
為狂犬唾液沾污者;傷口在頭、頸處,或傷口較大而深者;醫務人員的皮膚破損處為狂犬病
病人沾污者等,
應用地鼠腎疫苗接種。
②被動免疫:可用抗狂犬病馬血清或用人體抗狂犬病球蛋白。抗狂犬病馬血清含狂犬病
球蛋白,可直接中和狂犬病毒,故應及早使用,傷后即用,咬傷后1周再用幾乎無效。可以
一半劑量做傷口處浸潤注射,另一半劑量肌注。
七、護理措施
1.重點是單室隔離保持安靜,防止一切音、光、風的刺激;保持水、電解質平衡;減
少吞咽肌及呼吸肌痙攣的措施;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
2.健康教育宣傳狂犬病預防措施;講述被犬咬傷后立即、徹底進行傷口處理及注射狂
犬病疫苗對降低狂犬病發病率的重要作用。
例題:
狂犬病的病原為
A.狂犬病毒
B.狂犬細菌
C.狂犬雙球菌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疑編號502351090301: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A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A
人被狂犬咬傷后是否發病,影響最小的因素是
A.傷者自身免疫
B.咬傷部位
C.咬傷程度
D.傷口的處理情況
E.傷者年齡
。[答疑編號502351090302: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A隱藏答案:尸=
【正確答案】E
男,10歲,被鄰居家狗咬傷速來醫院就診,正確的處理是
A.應用抗菌藥物
B.營養支持促進傷口愈合
C.局部傷口縫合包扎
D.補充電解質,應用呼吸興奮劑
E.徹底進行傷口處理,注射狂犬病疫苗
瑜[答疑編號502351090303: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E
流行性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鼠為主要傳染源。屬于病毒出血
熱中的腎綜合征出血熱。
一、病原
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又名漢坦病毒,為RNA病毒,有11個血清型,我國流行的為I型和
II型病毒。
二、流行病學
1.傳染源鼠類是主要傳染源。近年來,已在貓、犬、豬、兔、青蛙、蛇、鳥類等動物
中分離出病毒,說明本病的宿主動物范圍較廣。
2.傳播途徑可有多種途徑。①呼吸道傳播:鼠類含病毒的排泄物污染塵埃后形成的氣
溶膠通過呼吸道而感染人體;②消化道傳播:進食被鼠類含病毒的排泄物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③接觸傳播:被鼠咬傷或經皮膚傷口接觸含病毒的鼠類排泄物而感染;④母嬰傳播:孕
婦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經胎盤感染胎兒。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壯年、農民多見,兒童極少見。以顯性感染為主,
感染后可獲穩固的免疫力。
4.流行特征有明顯的地區性和發病高峰季節,這與傳染源的密度和帶毒率改變有關。
三、臨床表現
臨床的特征性表現包括3大主征一一發熱、出血和腎功能損害以及病程的5期經過一
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但非典型者可有越期或幾期重疊的現象。
1.發熱期急性起病,主要有:
①高熱39?40℃,持續3?7天;
②全身中毒癥狀:“三痛”一一頭痛、腰痛、眼眶痛;多數病人還可出現惡心、嘔吐、
食欲減退、腹瀉、腹痛等消化系統癥狀;重癥病人可出現嗜睡、躁動不安、澹妄等神經精神
癥狀。
③毛細血管損傷和腎損傷的表現:臨床上可有典型的皮膚“三紅”一一顏面、頸部、胸
部潮紅的充血性皮疹;球結膜水腫;皮膚、黏膜或內臟出血;腎臟受損的表現為尿量減少及
蛋白尿等。
2.低血壓休克期多數在發熱末期或退熱同時出現或熱退后出現血壓下降及休克。若不
能得到有效控制,長期組織灌注不良,則可發生DIC、腦水腫、ARDS、急性腎衰等。
3.少尿期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一期,也是本病的極期。主要表現為少尿或無尿、尿毒
癥、水和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
此期,機體內環境的穩定遭到了嚴重破壞,氮質血癥、酸中毒、高鉀血癥、充血性心力
衰竭、腔道的大出血等均可直接威脅病人的生命,能否順利度過此期往往是病人康復的關鍵。
4.多尿期表現為尿量明顯增加,每日尿量一般可達3000ml,少數可高達10000ml以
上。隨著尿量的逐漸增加,氮質血癥逐漸下降,精神食欲逐漸好轉。但易發生低血容量性休
克、低鈉、低鉀、繼發感染等。
5.恢復期尿量逐漸減少至正常,癥狀消失。值得注意的是此期腎功能尚未完全恢復。
一般腎功能的完全恢復需要1?3個月,重者可達數月或數年之久。
按病情的輕重,臨床可分為輕型、中型、重型、危重型。
四、輔助檢查
1.血常規白細胞可升高達(15?30)X109/L,可見異型淋巴細胞。
2.尿常規尿蛋白一般+~++++,隨病情加重而增加,少尿期達高峰。部分病人尿
中可出現膜狀物。
3.血液生化檢查血BUN、Cr多在低血壓休克期開始升高;血氣分析、血清電解質等檢
查。
4.特異性血清學檢查包括特異性抗原檢查及特異性抗體檢查。
五、治療原則
本病以綜合療法為主,早期可應用抗病毒治療,中晚期主要是對癥治療,以防治休克、
腎衰竭和出血。治療原則為“三早一就”,即早發現、早休息、早治療、就近治療。
六、預防防鼠、滅鼠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1.管理傳染源即防鼠、滅鼠。
2.切斷傳播途徑防螭、滅蛾,保持屋內清潔、通風和干燥;加強食品衛生及個人防護。
3.保護易感人群疫苗接種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我國研制的流行性出血熱滅活疫苗有地
鼠腎原代細胞疫苗和乳鼠腦組織純化疫苗。0、14天基礎免疫2針后,第6個月強化1次。
七、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①按蟲媒傳染病隔離至急性期癥狀消失。②病情觀察:觀察生命體征,尤
以對血壓的觀察更為重要,低血壓休克期,應每30分鐘測血壓一次。觀察神志、出血變化。
準確記錄出入量。③絕對臥床休息,免搬動。④飲食清淡可口,營養豐富,少尿期低蛋白飲
食,多尿期給含鉀豐富的飲食。
2.不同病期的護理要點
(1)發熱期:物理降溫,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免加重皮膚損害。忌用強退熱藥,以免
大量出汗造成血容量下降。給相應的止痛劑減輕疼痛。
(2)低血壓休克期:建立靜脈通道,快速補液,按休克的護理原則積極搶救。
(3)少尿期:①嚴格控制入量,按“量出為入、寧少勿多”的原則,輸液速度要慢;
②注意利尿劑的不良反應,注意導瀉病人的大便次數;③限制入量,耐心指導病人控制
飲水量。
(4)多尿期:補充液體、電解質。注意室內空氣消毒,皮膚、口腔護理,預防繼發感
染。
(5)恢復期: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仍應囑病人不宜過勞,并應增加營養,給高熱量、
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3.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1)出血:
觀察是否有鼻出血、咯血、嘔血,便血;是否有煩躁不安、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
增快等休克表現。常規查血型、配血,并作好輸血準備。根據不同出血部位作相應處理,并
按醫囑給予止血藥。進行有關凝血功能的檢查,并作好抗凝治療的準備。
(2)心力衰竭,肺水腫:
注意觀察有否呼吸困難、煩躁、心率增快、咳粉紅色泡沫痰、肺底啰音等。發現有左心
功能不全表現后應立即停止輸液或控制輸液速度,并報告醫生。應用強心、利尿劑病人,應
注意觀察療效及不良反應,給予氧氣吸入。
(3)繼發感染:
早期發現感染征兆,如體溫升高、中毒癥狀、呼吸系統或泌尿系統感染的癥狀和體征、
血象變化等。加強口腔護理。盡量避免反復插入導尿管,增加泌尿系統感染的機會。加強病
房管理,嚴格探視制度,以減少各種交叉感染機會,特別是呼吸道感染。
例題:
流行性出血熱的主要傳染源是
A.貓
B.家畜
C.蝙蝠
D.鼠
E.虱
[[答疑編號502351090304: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A隱藏答案
【正確答案】D
流行性出血熱病理改變最明顯的器官是
A.心臟
B.肝臟
C.腦垂體
D.腎臟
E.肺臟
。[答疑編號502351090305: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A隱藏答案:尸=
【正確答案】D
嚴重流行性出血熱病人可出現高血容量綜合征,主要發生在
A.發熱期
B.低血壓休克期
C.少尿期
D.多尿期
E.恢復期
瑜[答疑編號502351090306:針對該題提問]
?顯示答案
?隱藏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交貨訂單合同樣本
- 七年級第一學期班主任班級文化建設計劃
- 育種數據可視化研究-全面剖析
- 幼兒園音樂健康教育計劃
- 語文下冊復習計劃的游戲化策略
- 出售股權合同樣本
- 出國留學服務合同標準文本
- 九年級下學期歷史專題研究計劃
- 便道磚合同樣本
- 中介押車合同樣本
-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公開課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
- clsim100-32藥敏試驗標準2023中文版
- 中小型企業網絡搭建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直屬聯系單位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GB/T 28210-2024熱敏紙
- 子宮脫垂的治療與護理
- (高清版)TDT 1058-2020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縣級數據庫建設技術規范
- 該努力的事不推明天(班)-圖文
- 2024年衛生資格(中初級)-初級藥師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2024年全國初中數學聯賽試題及答案(修正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