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河高中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階段考試高二生物試卷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II卷兩部分,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第I卷一、單選題(共15題,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1.如圖為某同學構建的種群各數量特征之間關系的模型,其中“+”表示促進或增加,“-”表示抑制或減少。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每個種群都具有如圖的所有種群數量特征B.丙為性別比例,主要通過影響出生率來間接影響種群密度C.丁為年齡結構,增長型種群中老年個體數目一定會比衰退型種群中的老年個體數目少D.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能反映種群未來變化趨勢2.科學家研究了某地丹頂鶴越冬種群數量及棲息地分布動態變化,數據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2000年后,棲息地數量和面積縮小是影響丹頂鶴越冬種群數量變化的重要因素B.建立丹頂鶴自然保護區是保護丹頂鶴最有效的措施C.2015年丹頂鶴的種群數量約為圖中最大值的一半D.用標記重捕法調查丹頂鶴的種群數量,標記物脫落會造成調查結果偏小3.“先澇后旱,螞蚱成片”是我國勞動人民對蝗災出現的一種規律總結。群居蝗蟲釋放的4乙烯基苯甲醚(4VA)對不同發育階段和性別的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蟲都有很強吸引力,蝗蟲通過定位在錐型感受器中的嗅覺受體快速感應4VA從而聚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澇和旱”以及農作物對蝗蟲種群數量的影響均屬于密度制約因素B.“澇和旱”可能通過影響蝗蟲的食物和天敵數量影響蝗蟲的種群密度C.調查蝗蟲的生態位時調查其食物、棲息地和天敵即可D.用人工合成的4VA使蝗蟲群聚并將其誘殺,屬于化學防治4.科研人員對多年生馬尾松人工林進行團狀采伐,根據采伐面積的大小形成了大型林窗、中型林窗和小型林窗,以未采伐的馬尾松人工純林作為對照,測定了各個林窗中不同土層的土壤動物類群數,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林窗中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團狀采伐后影響演替速度的最主要的環境因素是光照C.不同土層土壤動物的種類有顯著的差異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D.不同類型大小的林窗均能顯著提高各土層土壤動物的種群密度5.依靠科學技術,大力推廣立體農業是提高單位土地產出率和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小樹幼林里栽培菠蘿,通過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樹、菠蘿兩旺,提高了經濟效益的桉樹菠蘿農林生態系統就是立體農業的典型代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桉樹、菠蘿因生態位差異較大所以種間競爭較弱B.桉樹、菠蘿根系深淺搭配,合理利用了不同土壤內的水和無機鹽C.該農田中不同地段的菠蘿數量不同,屬于群落水平結構D.在該農田環境不受破壞的條件下,各種群的環境容納量一般不同6.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文都蘊含著生物學知識。下列有關古文與生物學知識對應正確的是()A.“螟嶺有子,螺贏負之”,螺贏在螟嶺身上產卵,說明兩種生物之間有體內寄生關系B.“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鬢毛衰”是因為細胞內酪氨酸酶活性升高引起的C.“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說明群落發生了季節性變化D.“燕燕于飛,上下其音”體現了行為信息有利于生命活動正常進行7.曾經,這里是“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如今,這里是有著百萬畝人工林海、守衛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三代人,59年,河北省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用青春與奮斗,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曾經的塞罕壩群落中的生物往往具有耐旱特性,如某些爬行動物以固態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B.如今的塞罕壩林場具有防風固沙、水土保持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C.塞罕壩幾十年間的變化說明人類活動影響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D.塞罕壩所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8.下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其中字母表示生物或物質,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A.圖中A為大氣中的CO2,C為分解者 B.碳在生物部分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C.圖中食物鏈是E→F→D→B D.圖中E→C的箭頭表示呼吸作用9.“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體現了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生態系統中分解作用都是通過微生物的代謝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B.探究落葉是否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腐爛的實驗采用了“加法原理”C.重金屬不易被生物體排出從而積蓄在體內,故其循環過程不具有全球性D.通過設計沼氣池充分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10.土地沙漠化是我國當前面臨的最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2019年全國造林1.06億畝(1畝≈666.7m2),超額完成年度計劃任務,并實現我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連續3個監測期的“雙縮減”。下列有關沙漠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敘述,錯誤的是()A.恢復沙化土地自我調節能力才能重塑其負反饋調節B.沙漠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均較低C.要恢復沙化土地的穩定性,需投入相應的物質和能量D.植樹造林時最好種植多種樹種,且要能適應當地環境11.9月23日,杭州第19國亞運會隆重開幕。“綠色”是杭州亞運會辦賽理念之一,《杭州亞運會綠色行動方案》中提出,實施綠色能源俱應等八個專項行動,力爭實現首個碳中和亞運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杭州亞運會采取的綠色能源供應等舉措有效降低了生態足跡B.場館綠化引進適合杭州生境的綠植,遵循了協調的生態學原理C.亞運村產生的生活污水可為凈化系統中的植物提供物質和能量D.“數實融合”點燃主火炬塔,對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具有現實意義12.下圖為啤酒生產過程的簡要流程,其中糖化的目的是將麥芽中的淀粉等有機物水解為小分子物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過程①可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麥種子,使種子無需發芽就能產生α淀粉酶B.過程②破碎有利于淀粉與α淀粉酶充分接觸,延長糖化過程的時間C.過程③的主發酵階段的初期需要氧氣,隨后再保持厭氧環境,以便完成酒精的生成D.發酵過程中要適時往外排氣,后發酵時期應延長排氣時間間隔13.微生物馴化是指在微生物培養過程中,逐步加入某種物質,讓其逐漸適應,從而得到對此物質高耐受或能降解該物質的微生物。科研人員現采用微生物馴化結合傳統接種的方法篩選農田土壤能高效降解有機磷農藥——敵敵畏的微生物,并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流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馴化培養基中加入的物質是敵敵畏,其誘導微生物產生高耐受或能降解敵敵畏的變異,以達到馴化目的B.馴化后的微生物常利用接種環挑取菌液在培養基上連續劃線分離獲得單菌落,劃線接種過程中需對接種環進行5次灼燒C.可以通過檢測以敵敵畏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中敵敵畏的剩余量,篩選出分解敵敵畏能力較強的微生物再進行純培養D.用稀釋涂布平板法來統計菌落數,能測得培養基中活菌數的原因是平板上的一個菌落就是由一個活菌繁殖形成14.無菌技術是獲得純凈微生物培養物的關鍵。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實驗過程中所有器皿、培養基及生物材料均需進行滅菌處理B.酒精能使細胞中的蛋白質變性失活,70%的酒精用來滅菌效果最好C.試管口、瓶口等易被污染的部位,接種時可通過火焰灼燒來滅菌D.不耐高溫的牛奶可使用巴氏消毒法,其優點是能夠殺死全部微生物,保留牛奶風味15.下列有關傳統發酵技術和發酵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A.傳統發酵技術通常未嚴格滅菌,發酵工程則需嚴格滅菌B.傳統發酵技術常用混合菌種,發酵工程菌種則較為單一C.傳統發酵技術多為厭氧發酵,發酵工程則多為需氧發酵D.傳統發酵技術產物往往是成分復雜的混合物,而發酵工程會依據產品類型選用不同方法進行分離、純化二、不定項選擇題(共5題,每題3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個或多個符合題意,全部選對得3分,漏選得1分,錯選不得分)16.醬油起源于我國,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大豆、小麥中的蛋白質、淀粉等有機物在米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微生物及其酶系的作用下,被分解形成具有特殊色澤和風味的醬油。利用發酵工程生產醬油的流程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可以用平板劃線法對酵母菌進行分離和計數B.與傳統發酵相比,利用發酵工程生產醬油可以提高產量和質量C.大豆中的蛋白質可為米曲霉的生長提供碳源和氮源D.發酵池發酵階段使用食鹽滅菌以保證醬油質量17.營養缺陷型菌株是突變后某些酶被破壞,導致代謝過程中某些合成反應不能進行的菌株。下圖是科研人員利用影印法(用無菌絨布輕蓋在已長好菌落的原培養基上,然后不轉動任何角度,“復印”至新的培養基上)初檢某種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過程。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①過程接種方法為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后的培養皿不能立即進行倒置培養B.紫外線處理目的是提高菌種突變率且一定能產生目標菌C.進行②過程的順序是先將絲絨布“復印”至完全培養基上,再“復印”至基本培養基上D.完全培養基上的菌落A在基本培養基對應位置不存在,說明其為氨基酸缺陷型菌落18.圖1、2、3是某森林中喜鵲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4為該森林大山雀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中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以下分析正確的是()A.圖1中A點和圖3中E點的增長速率與圖2中的C點對應B.圖1、2中的B、D點都可以表示種群達到了環境容納量C.圖4中第4年和第8年種群數量相等D.調查喜鵲的種群密度,不宜采用樣方法19.為研究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對西黃松老齡(50~250年未砍伐)和幼齡(砍伐后22年)生態系統的有機碳庫、年碳收支進行測定,結果如表所示(其中,凈初級生產力=生產者光合作用固定總碳的速率—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異養呼吸是指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西黃松生態系統碳量生產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機質(g/m2)土壤有機碳(g/m2)凈初級生產力(g/m2·年)異養呼吸(g/m2·年)老齡1273025605330470440幼齡146032404310360390A.西黃松被砍伐后逐漸形成自然幼齡群落,體現了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B.幼齡西黃松群落,用于生產者當年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碳量是360g/m2C.幼齡西黃松群落的每克生產者活生物量的凈初級生產力小于老齡群落D.根據年碳收支分析,幼齡西黃松群落可以降低大氣碳總量20.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我省某市的城中河流經該市城區多個居民區,曾經是城區主要的排污大河,水質污染嚴重,經過治理后的該城中河現已成為一道集行洪、蓄水、綠化、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綠色長廊。下列關于該城中河修復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A.該城中河屬于濕地生態系統,具有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凈化污水等作用B.城中河修復過程中在沿河兩岸種植多種林木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C.城中河修復過程中生物多樣性日趨豐富,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增強D.修復過程中盡量減少人類的干擾,使濕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機制恢復其生態功能第II卷三、綜合題(共5題,55分)21.互花米草入侵是南通沿海地區面臨的生態威脅之一,科研人員針對其入侵的原因與防治方法開展了相關研究。請分析回答:(1)互花米草在生態系統中屬于___,由于對氣候、環境的適應性和耐受能力很強,其入侵會導致當地原有植物種類銳減,使___降低甚至喪失。(2)互花米草入侵,可顯著改變本地植被群落,并影響其他生物類群,這種演替屬于群落的___。蘆葦也是南通沿海地區的本土植物,由于與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___,二者之間競爭激烈。研究人員對啟東黃海沿岸10個濕地進行調查,每塊濕地采用___取樣法隨機選取5個樣方,采集植物和土壤樣本,測定相關數據,結果如下圖。據圖分析可知___,推測這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3)對互花米草控制常采用人工刈制、使用除草劑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下圖表示互花米草參與當地食物鏈的部分結果:①a、b、c過程中碳的流動形式是___,圖中未但含的生態系統的成分還包括___。②若鳥的食物由互花米草和植食性尾蟲,由原來的1:1調整為2:1傳遞效率按20%計算,鳥的數量變為原來的___%(保留兩位小數)。③互花米草與植食尾蟲之間進行的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具有___的作用22.福壽螺作為一種入侵生物,已對廣東地區農業生產造成極大的危害。為了尋找防治措施,調查了廣東省某地3種不同生境(水田、早地、水渠)下的福壽螺種群密度。(1)福壽螺剛入侵時,種群增長會近似J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兩點),入侵初期種群增長速率__________(“增大”或“減少”或“不變”),(2)圖是對福壽螺的種群密度進行調查得到的結果。另外通過群落調查發現,福壽螺以水稻和微藻等植物為食,同時也吃線蟲,線蟲又以微藻為食,鴨子可以吃福壽螺及水稻害蟲稻飛虱等。三種土地利用生境類型中福壽螺種群密度①福壽螺與線蟲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不同生境中福壽螺種群密度差異明顯的原因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另外,水田與水渠相比,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干擾較多。③請嘗試提出福壽螺的防治建議(至少從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兩方面回答)_____________。23.Ⅰ、人類利用微生物發酵制作果酒、果醋的歷史源遠流長。請回答下列問題。(1)果酒的制作離不開酵母菌。酵母菌是一類_______________(呼吸類型)微生物。(2)溫度是酵母菌生長和發酵的重要條件。利用酵母菌發酵制作葡萄酒時一般將溫度控制在_______。發酵過程中,定期排氣的方法是________。(3)醋酸菌是一種好氧細菌,只有當氧氣充足時,才能進行旺盛的生理活動。在變酸的酒的表面觀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實驗表明,當缺少糖源時,醋酸發酵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制作泡菜是利用植物體表的_____________進行發酵,發酵期間,酸性物質不斷積累,當它的質量分數達到_____________時,泡菜口味、品質最佳。Ⅱ、在調查和分離湖水中耐鹽細菌實驗中,先將10升湖水水樣濃縮至10毫升,然后各取濃縮水樣1毫升,涂布到多個培養皿中培養。請回答。(5)可以通過提高培養基中鹽的濃度來篩選被調查細菌,這種培養基被稱為________培養基。(6)在微生物的培養過程中,實驗室對培養基滅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培養時需倒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7)根據培養皿上菌落的平均數可以計算湖水中該種細菌的密度,但計算的數據要比實際活菌的數目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24.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雜生長的。人們在研究微生物時一般要將它們分離提純,然后進行數量的測定。下面是有關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分離和計數的實驗過程,請回答有關問題。(1)為分離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應該用____的培養基進行分離。(2)若取土樣6g,應加入____mL的無菌水配制成稀釋10倍土壤溶液。因土壤中細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斷加以稀釋,配制成101~107不同濃度的土壤溶液。將103~107倍的稀釋液分別吸取加入到固體培養基上,用涂布器將菌液鋪平,每個稀釋度下至少涂布3個平板。將接種的培養皿放置在37℃恒溫培養箱中培養24h~48h,觀察并統計菌落數,結果如下表,其中____倍的稀釋比較合適,由此計算出每克土壤中的菌落數為____。稀釋倍數103104105106107菌落數(個)1號平板4783672702652號平板4963542642083號平板509332252293(3)若研究尿素分解菌的群體生長規律,可采用平板劃線法分離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操作時,接種環通過灼燒滅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劃線時,總是從上一次的末端開始劃線。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將分離純化后的單個菌落進行液體培養,可采用定期取樣的方法進行計數。若以一個大方格(體積為3)有25個中方格的計數板為例進行計算,設五個中方格中總菌數為50,菌液稀釋倍數為102,那么原菌液的菌群密度為____個/mL。25.某淡水湖中小島眾多,風景優美,吸引大量游客觀光、療養。因排入富含N、P等元素的生活污水引起了藻類大量繁殖。回答下列問題。(1)大量排入污水導致湖面漂浮著一層“綠膜”,形成“綠膜”的主要原核生物是___________,與湖中黑藻的細胞結構相比,根本區別在于其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員對該湖泊中有機碳生產率進行研究,結果如圖1所示。5、7月份處有機碳的生產率很高,而以下水深有機碳生產率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3)受周邊農業、旅游等人類活動的影響,湖泊中N、P污染物超標。請你根據生態學相關知識,進行治理時需要遵循_____________原理。(4)污水治理時,相關人員在岸邊大量種植挺水植物,既能凈化水體又能美化環境,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_____價值。若將該區域規劃為自然保護區,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法來看屬于_____________。(5)在污染嚴重的水域周圍建立如圖2所示的人工濕地,從進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別種植不同的濕地植物,這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__結構。(6)圖3中的Ⅰ和Ⅱ分別表示該湖泊在污染過程中某種食草魚類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則在_______點時,該種魚的數量達到最大。圖4表示該湖泊的能量流動簡圖,A、B、C、D表示生物成分,其中_______可表示圖3中魚類。結合題意,流經該湖泊的總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
清河高中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階段考試高二生物試卷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II卷兩部分,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第I卷一、單選題(共15題,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1.如圖為某同學構建的種群各數量特征之間關系的模型,其中“+”表示促進或增加,“-”表示抑制或減少。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每個種群都具有如圖所有種群數量特征B.丙為性別比例,主要通過影響出生率來間接影響種群密度C.丁為年齡結構,增長型種群中老年個體數目一定會比衰退型種群中的老年個體數目少D.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能反映種群未來變化趨勢【答案】B【解析】【分析】1、種群的特征主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影響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種群數量的,分析一個種群的年齡結構可以間接判定出該種群的發展趨勢。2、分析題圖:乙已使種群密度降低,乙己是死亡率和遷出率;甲戊使種群密度上升,甲戊是出生率和遷入率;丙通過影響甲使種群數量減少,通過影響甲使種群數量增多,則丙是性別比例,甲為出生率,戊為遷入率;丁通過影響甲乙使種群數量增加或減少,則丁是年齡結構,乙是死亡率,己遷出率。【詳解】A、不是所有種群都有性別比例,有些種群沒有性別之分,A錯誤;B、丙通過影響甲使種群數量減少,通過影響甲使種群數量增多,則丙是性別比例,主要通過影響出生率來間接影響種群密度,B正確;C、丁通過影響甲乙使種群數量增加或減少,則丁是年齡結構,增長型種群中老年個體數少,衰退型種群中老年個體數多,但增長型種群中老年個體數目不一定會比衰退型種群中的老年個體數目少,C錯誤;D、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不能能反映種群未來變化趨勢,年齡結構能夠用來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D錯誤。故選B。2.科學家研究了某地丹頂鶴越冬種群數量及棲息地分布動態變化,數據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2000年后,棲息地數量和面積縮小是影響丹頂鶴越冬種群數量變化的重要因素B.建立丹頂鶴自然保護區是保護丹頂鶴最有效的措施C.2015年丹頂鶴的種群數量約為圖中最大值的一半D.用標記重捕法調查丹頂鶴的種群數量,標記物脫落會造成調查結果偏小【答案】D【解析】【分析】標記重捕法注意事項:標記不能過分醒目;標記物和標記方法必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生傷害;標記符號必須能夠維持一定的時間,在調查研究期間不能消失。【詳解】A、由圖可知,2000年后,棲息地數量和棲息地面積縮小是影響丹頂鶴越冬種群數量變化的重要因素,A正確;B、建立丹頂鶴自然保護區即就地保護,是保護丹頂鶴最有效的措施,B正確;C、據圖分析,2015年丹頂鶴的種群數量處于波動之中,種群數量約為圖中最大值的一半(600左右),C正確;D、標記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N)÷標記總數=重捕總數÷重捕中被標記的個體數,用標記重捕法調查時,標記物脫落,將會導致重捕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偏少,最終調查結果較實際值偏大,D錯誤。故選D。3.“先澇后旱,螞蚱成片”是我國勞動人民對蝗災出現的一種規律總結。群居蝗蟲釋放的4乙烯基苯甲醚(4VA)對不同發育階段和性別的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蟲都有很強吸引力,蝗蟲通過定位在錐型感受器中的嗅覺受體快速感應4VA從而聚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澇和旱”以及農作物對蝗蟲種群數量的影響均屬于密度制約因素B.“澇和旱”可能通過影響蝗蟲的食物和天敵數量影響蝗蟲的種群密度C.調查蝗蟲的生態位時調查其食物、棲息地和天敵即可D.用人工合成的4VA使蝗蟲群聚并將其誘殺,屬于化學防治【答案】B【解析】【分析】目前控制動物危害的技術大致有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機械防治等,目前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利用對人類生存環境無污染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優點是對環境無污染、操作方便、比較安全。【詳解】A、“澇和旱”對蝗蟲種群數量的影響均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A錯誤;B、“澇和旱”極端天氣可能通過影響蝗蟲的食物和天敵數量影響蝗蟲的種群密度,B正確;C、調查蝗蟲的生態位時調查其食物、棲息地和天敵、種群及數量分布等,C錯誤;D、4VA是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屬于化學信息,用人工合成4VA群聚蝗蟲并將其誘殺,屬于生物防治,D錯誤。故選B。4.科研人員對多年生馬尾松人工林進行團狀采伐,根據采伐面積的大小形成了大型林窗、中型林窗和小型林窗,以未采伐的馬尾松人工純林作為對照,測定了各個林窗中不同土層的土壤動物類群數,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林窗中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團狀采伐后影響演替速度的最主要的環境因素是光照C.不同土層土壤動物的種類有顯著的差異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D.不同類型大小的林窗均能顯著提高各土層土壤動物的種群密度【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直接價值:是指能為人類提供形式多樣的食物、纖維、燃料和建材等。間接價值:是指對生態平衡、生物圈穩態的調節功能。潛在價值:指目前人類尚不清楚的價值。2、初生演替: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詳解】A、林窗中群落演替過程的起點是有土壤條件,因而屬于次生演替,A正確;B、團狀采伐后演替速度迅速加快的最主要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增強,有利于林窗內植物的生長,進而為群落演替提供了較好的環境條件,B正確;C、不同土層土壤動物的種類有顯著的差異發生在垂直方向上,因而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C正確;D、實驗結果顯示大型林窗中的各土層種群密度反而低于中型林窗,因而根據實驗結果不能說明不同尺度的林窗均能顯著提高各土層土壤動物的種群密度,D錯誤。故選D。5.依靠科學技術,大力推廣立體農業是提高單位土地產出率和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小樹幼林里栽培菠蘿,通過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樹、菠蘿兩旺,提高了經濟效益的桉樹菠蘿農林生態系統就是立體農業的典型代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桉樹、菠蘿因生態位差異較大所以種間競爭較弱B.桉樹、菠蘿根系深淺搭配,合理利用了不同土壤內的水和無機鹽C.該農田中不同地段的菠蘿數量不同,屬于群落水平結構D.在該農田環境不受破壞的條件下,各種群的環境容納量一般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分兩類,一類是密度制約因素,即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有密切關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傳染病等;另一類是非密度制約因素,即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無關的因素,氣候、季節、降水等的變化,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沒有關系,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能夠調節種群數量的因素有外源性因素和內源性因素兩大類,前者包括氣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后者則包括行為調節和內分泌調節。【詳解】A、桉樹、菠蘿生態位差異較大說明生態位重疊較少,因而種間競爭較弱,A正確;B、桉樹、菠蘿根系深淺搭配,合理利用了不同土壤內的水和無機鹽,這屬于群落中垂直結構的體現,提高了群落利用環境資源和空間的能力,B正確;C、該農林中不同地段生物種類和密度不同,屬于群落的水平結構,而不同地段的菠蘿數量不同,不屬于生物群落的空間結構,C錯誤;D、在該農林中,不同種群受到天敵、疾病等影響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種群的環境容納量是不相同的,D正確。故選C。6.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文都蘊含著生物學知識。下列有關古文與生物學知識對應正確的是()A.“螟嶺有子,螺贏負之”,螺贏在螟嶺身上產卵,說明兩種生物之間有體內寄生關系B.“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鬢毛衰”是因為細胞內酪氨酸酶活性升高引起的C.“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說明群落發生了季節性變化D.“燕燕于飛,上下其音”體現了行為信息有利于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答案】C【解析】【分析】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1)個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2)種群: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傳遞。(3)群落和生態系統: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詳解】A、“螟嶺有子,螺贏負之”,螺贏在螟嶺身上產卵,其幼蟲會以卵中的營養為食,說明兩種生物之間為捕食關系,A錯誤;B、“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鬢毛衰”是指頭發變白,可能是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產生的黑色素少引起的,B錯誤;C、“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說明群落發生了季節性變化,體現的是群落的季節性特征,C正確;D、“燕燕于飛,上下其音”意思為燕子飛在天上,鳴音呢喃低昂,是聲音,體現的是物理信息,該過程體現了信息傳遞有利于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D錯誤。故選C。7.曾經,這里是“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如今,這里是有著百萬畝人工林海、守衛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三代人,59年,河北省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用青春與奮斗,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曾經的塞罕壩群落中的生物往往具有耐旱特性,如某些爬行動物以固態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B.如今的塞罕壩林場具有防風固沙、水土保持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C.塞罕壩幾十年間的變化說明人類活動影響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D.塞罕壩所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各種生物種群的總和;群落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主要類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詳解】A、塞罕壩群落處于的荒漠沙地中,因而其中的生物往往具有耐旱特性,如某些爬行動物以固態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A正確;B、如今的塞罕壩林場具有防風固沙、水土保持作用,在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B錯誤;C、塞罕壩幾十年間的變化說明人類活動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從而實現對大自然的改造,C正確;D、塞罕壩所發生的演替是在有土壤結構的條件下發生的,屬于次生演替,D正確。故選B。8.下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其中字母表示生物或物質,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A.圖中A為大氣中的CO2,C為分解者 B.碳在生物部分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C.圖中食物鏈是E→F→D→B D.圖中E→C的箭頭表示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物質循環:在生態系統中,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化學元素,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回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詳解】A、分析圖可知,圖中A為大氣中的CO2,E是生產者,B、D、F為消費者,C為分解者,A正確;B、碳在生物部分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之間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B正確;C、分析圖可知,圖中A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E是生產者,B、D、F為消費者,所以圖中食物鏈是E→F→D→B,C正確;D、分析圖可知,C表示分解者,圖中E→C的箭頭表示生產者流向分解者,D錯誤。故選D。9.“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體現了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生態系統中分解作用都是通過微生物的代謝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B.探究落葉是否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腐爛的實驗采用了“加法原理”C.重金屬不易被生物體排出從而積蓄體內,故其循環過程不具有全球性D.通過設計沼氣池充分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分解者是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之一,主要是細菌和真菌,還包括營腐生生物的動物,例如蚯蚓、蜣螂等。【詳解】A、分解作用是通過分解者的代謝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還包括營腐生生物的動物,例如蚯蚓、蜣螂等,A錯誤;B、探究落葉是否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腐爛的實驗中,對照組的土壤不做處理(自然狀態),實驗組的土壤要進行處理,以盡可能排出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利用的是“減法原理”,B錯誤;C、重金屬不易被生物體排出從而積蓄在體內,但其循環過程具有全球性,C錯誤;D、通過設計沼氣池充分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D正確。故選D。10.土地沙漠化是我國當前面臨的最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2019年全國造林1.06億畝(1畝≈666.7m2),超額完成年度計劃任務,并實現我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連續3個監測期的“雙縮減”。下列有關沙漠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敘述,錯誤的是()A.恢復沙化土地的自我調節能力才能重塑其負反饋調節B.沙漠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均較低C.要恢復沙化土地的穩定性,需投入相應的物質和能量D.植樹造林時最好種植多種樹種,且要能適應當地環境【答案】A【解析】【分析】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生物的種類和食物網的復雜程度有關。【詳解】A、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所以恢復沙化土地的負反饋調節,才能重塑其自我調節能力,A錯誤;B、沙漠環境惡劣,生物種類較少,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均較低,B正確;C、沙化土地環境惡劣,要恢復沙化土地的穩定性,需投入相應的物質和能量,增加生物的種類,C正確;D、植樹造林時最好種植多種樹種,且要能適應當地環境,提高其穩定性,D正確。故選A。11.9月23日,杭州第19國亞運會隆重開幕。“綠色”是杭州亞運會辦賽理念之一,《杭州亞運會綠色行動方案》中提出,實施綠色能源俱應等八個專項行動,力爭實現首個碳中和亞運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杭州亞運會采取的綠色能源供應等舉措有效降低了生態足跡B.場館綠化引進適合杭州生境的綠植,遵循了協調的生態學原理C.亞運村產生的生活污水可為凈化系統中的植物提供物質和能量D.“數實融合”點燃主火炬塔,對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具有現實意義【答案】C【解析】【分析】生態工程是生態學、工程學、系統學、經濟學等學科交叉而產生的應用學科。生態工程以生態系統的自組織、自我調節功能為基礎,遵循著整體、協調、循環、自生等生態學基本原理。【詳解】A、生態足跡就是能夠持續地提供資源或容納廢物的,具有生物生產力的地域空間,其含義是要維持一個人、地區、國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夠容納人類所排放的廢物的、具有生物生產力的地域面積,杭州亞運會采取的綠色能源供應等舉措有效降低了生態足跡,A正確;B、協調原理是指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的協調與適應,場館綠化引進適合杭州生境的綠植,遵循了協調的生態學原理,B正確;C、植物所需能量來源是光能,亞運村產生的生活污水可為凈化系統中的植物提供物質,但不能提供能量,C錯誤;D、“數實融合”點燃主火炬塔,減少碳排放,對實現碳中和具有現實意義,D正確。故選C。12.下圖為啤酒生產過程的簡要流程,其中糖化的目的是將麥芽中的淀粉等有機物水解為小分子物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過程①可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麥種子,使種子無需發芽就能產生α淀粉酶B.過程②破碎有利于淀粉與α淀粉酶充分接觸,延長糖化過程的時間C.過程③的主發酵階段的初期需要氧氣,隨后再保持厭氧環境,以便完成酒精的生成D.發酵過程中要適時往外排氣,后發酵時期應延長排氣時間間隔【答案】B【解析】【分析】1.赤霉素可以解除休眠,促進種子的萌發;發酵初期應提供氧氣,因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能快速繁殖,以提高菌種數量、縮短發酵時間。2.發酵過程分為主發酵和后發酵兩個階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謝物的生成都在主發酵階段完成。主發酵結束后,發酵液還不適合飲用,要在低溫、密閉的環境下儲存一段時間進行后發酵,這樣才能形成潛清、成熟的啤酒。【詳解】A、赤霉素可以解除休眠,促進種子的萌發,所以過程①可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麥種子,無須發芽就能產生的α淀粉酶,A正確;B、“糖化的目的是將麥芽中的淀粉等有機物水解為小分子物質”,故過程②破碎有利于淀粉與α淀粉酶的充分接觸,縮短糖化過程所用的時間,B錯誤;C、為了提高菌種數量、縮短發酵時間,過程③的主發酵初期應提供氧氣,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能快速繁殖,后期保持厭氧環境,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C正確;D、發酵過程中要適時往外排氣,后發酵時期由于糖類物質不充足,產生的氣體變少,可以適當延長排氣時間間隔,D正確。故選B。13.微生物馴化是指在微生物培養過程中,逐步加入某種物質,讓其逐漸適應,從而得到對此物質高耐受或能降解該物質的微生物。科研人員現采用微生物馴化結合傳統接種的方法篩選農田土壤能高效降解有機磷農藥——敵敵畏的微生物,并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流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馴化培養基中加入的物質是敵敵畏,其誘導微生物產生高耐受或能降解敵敵畏的變異,以達到馴化目的B.馴化后的微生物常利用接種環挑取菌液在培養基上連續劃線分離獲得單菌落,劃線接種過程中需對接種環進行5次灼燒C.可以通過檢測以敵敵畏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中敵敵畏的剩余量,篩選出分解敵敵畏能力較強的微生物再進行純培養D.用稀釋涂布平板法來統計菌落數,能測得培養基中活菌數的原因是平板上的一個菌落就是由一個活菌繁殖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待分離的菌液經過大量稀釋后,均勻涂布在培養皿表面,經培養后可形成單個菌落。【詳解】A、馴化培養基A中加入的敵敵畏對微生物進行選擇,從土壤微生物原有的有各種變異類型中篩選出能在有敵敵畏的環境中生存即高耐受或能分解敵敵畏的微生物,A錯誤;B、如圖,在培養基B上進行5次劃線,第一次挑取菌液劃線前需灼燒接種環,每一次劃線結束都需灼燒接種環,故接種過程中需對接種環進行6次灼燒,B錯誤;C、單位時間內剩余的敵敵畏越少,說明篩選出的微生物分解敵敵畏的能力越強,故通過測定培養瓶中敵敵畏的剩余量,可篩選出分解敵敵畏能力較強的微生物,C正確;D、用稀釋涂布平板法來統計樣品中的活菌數時,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就能推測出樣品中的活菌數,一個菌落一般來源于一個活菌,但也有可能是兩個或多個連在一起的活菌,D錯誤。故選C。14.無菌技術是獲得純凈微生物培養物的關鍵。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實驗過程中所有器皿、培養基及生物材料均需進行滅菌處理B.酒精能使細胞中的蛋白質變性失活,70%的酒精用來滅菌效果最好C.試管口、瓶口等易被污染的部位,接種時可通過火焰灼燒來滅菌D.不耐高溫的牛奶可使用巴氏消毒法,其優點是能夠殺死全部微生物,保留牛奶風味【答案】C【解析】【分析】1、滅菌是指使用強烈的理化因素殺死物體內外一切微生物的細胞、芽孢和孢子的過程,常用的方法有灼燒滅菌、干熱滅菌和高圧蒸汽滅菌。2、消毒是指用比較溫和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僅殺死物體體表或內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過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線或化學藥物消毒法等。3、無菌技術的主要內容:①對實驗操作的空間、操作者的衣著和手,進行清潔和消毒。②將用于微生物培養的器皿、接種用具和培養基等器具進行滅菌。③為避免周圍環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實驗操作應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④實驗操作時應避免已經滅菌處理的材料用具與周圍的物品相接觸。【詳解】A、微生物培養的器皿、接種用具和培養基等均需要滅菌,生物材料依據情況消毒或滅菌,A錯誤;B、酒精能使細胞中的蛋白質變性失活,酒精用于消毒,不是滅菌,B錯誤;C、將微生物的接種工具,如接種環、接種針或其他金屬工具,直接在酒精燈火焰的充分燃燒層灼燒,可以迅速徹底地滅菌,此外,在接種過程中,試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過火焰燃燒來滅菌,C正確;D、消毒是指用比較溫和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僅殺死物體體表或內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過程,D錯誤;故選C。15.下列有關傳統發酵技術和發酵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A.傳統發酵技術通常未嚴格滅菌,發酵工程則需嚴格滅菌B.傳統發酵技術常用混合菌種,發酵工程菌種則較為單一C.傳統發酵技術多為厭氧發酵,發酵工程則多為需氧發酵D.傳統發酵技術產物往往是成分復雜的混合物,而發酵工程會依據產品類型選用不同方法進行分離、純化【答案】C【解析】【分析】發酵工程是指采用現代化工程技術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功能,為人類生產有用的產品,或直接把微生物應用于工業生產過程的一種技術;傳統發酵技術是指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發酵保存下來的發酵物中的微生物進行發酵、制作食品的技術。【詳解】A、傳統發酵技術通常僅做簡單消毒處理,未嚴格滅菌,發酵工程則需嚴格滅菌,A正確;B、傳統發酵技術常用來自自然界中的混合菌種發酵,發酵工程通常接種經人工選育的較為單一的菌種,B正確;C、傳統發酵技術與發酵工程均既有厭氧發酵又有需氧發酵,主要由菌種代謝類型決定其發酵是否需氧,C錯誤;D、傳統發酵技術獲得的發酵產物通常不處理,所以產物往往是成分復雜的混合物,而發酵工程獲得的產品通常需要經過一定的方法進行分離、提純,D正確。故選C。二、不定項選擇題(共5題,每題3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個或多個符合題意,全部選對得3分,漏選得1分,錯選不得分)16.醬油起源于我國,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大豆、小麥中的蛋白質、淀粉等有機物在米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微生物及其酶系的作用下,被分解形成具有特殊色澤和風味的醬油。利用發酵工程生產醬油的流程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可以用平板劃線法對酵母菌進行分離和計數B.與傳統發酵相比,利用發酵工程生產醬油可以提高產量和質量C.大豆中的蛋白質可為米曲霉的生長提供碳源和氮源D.發酵池發酵階段使用食鹽滅菌以保證醬油質量【答案】BC【解析】【分析】由題圖信息分析可知,制作醬油的過程中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米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其中米曲霉能夠產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將蛋白質和脂肪分別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詳解】A、平板劃線法可以對微生物進行分離,但不能計數,A錯誤;B、淀粉等有機物在米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微生物及其酶系的作用下,利用發酵工程生產醬油可以提高產量和質量,B正確;C、大豆中的蛋白質可為米曲霉的生長提供氮源、碳源等,C正確;D、抑制雜菌污染和繁殖是保證醬油質量的重要因素,在發酵池中酵母菌產生的酒精能抑制雜菌的生長,乳酸菌產生的乳酸使發酵液呈酸性也能抑制雜菌的生長,同時往發酵池中添加的食鹽也能抑制雜菌的生長,D錯誤。故選BC。17.營養缺陷型菌株是突變后某些酶被破壞,導致代謝過程中某些合成反應不能進行的菌株。下圖是科研人員利用影印法(用無菌絨布輕蓋在已長好菌落的原培養基上,然后不轉動任何角度,“復印”至新的培養基上)初檢某種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過程。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①過程接種方法為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后的培養皿不能立即進行倒置培養B.紫外線處理的目的是提高菌種突變率且一定能產生目標菌C.進行②過程的順序是先將絲絨布“復印”至完全培養基上,再“復印”至基本培養基上D.完全培養基上的菌落A在基本培養基對應位置不存在,說明其為氨基酸缺陷型菌落【答案】AD【解析】【分析】分析圖解:圖中首先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分離細菌,然后運用“影印法”將菌種接種到兩種培養基中:基本培養基、完全培養基,則在基本培養基中,氨基酸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長,而在完全培養基中能夠生長,因此可以選擇出氨基酸缺陷型菌株。【詳解】A、據圖分析,接種后菌落均勻分布,據此推測該過程接種的方法為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后的培養皿不能立即進行倒置培養,A正確;B、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紫外線處理的目的是提高菌種突變率但不一定能產生目標菌,B錯誤;C、進行②過程培養時,為了防止將完全培養基中特定營養成分帶入基本培養基,應先將絲絨布先轉印至基本培養基上再“復印”至完全培養基上,C錯誤;D、在基本培養基中氨基酸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長,而在完全培養基中能夠生長,完全培養基上的菌落A在基本培養基對應位置不存在,說明其為氨基酸缺陷型菌落,D正確。故選AD。18.圖1、2、3是某森林中喜鵲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4為該森林大山雀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中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以下分析正確的是()A.圖1中A點和圖3中E點的增長速率與圖2中的C點對應B.圖1、2中的B、D點都可以表示種群達到了環境容納量C.圖4中第4年和第8年種群數量相等D.調查喜鵲的種群密度,不宜采用樣方法【答案】ABD【解析】【分析】題圖分析:圖1表示喜鵲種群的數量呈S型增長,其中A點種群增長速率最大,B點達到K值;圖2表示喜鵲種群增長速率曲線,C點對應的種群數量與圖1A點相同;圖3表示喜鵲種群出生率與死亡率關系曲線,其中E點種群增長速率最大,F點達到K值;圖4表示該森林大山雀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其中04年,λ>1,種群數量增加;48年λ<1,種群數量下降。810年λ=1,種群數量不變。【詳解】A、圖1表示喜鵲種群的數量呈S型增長,其中A點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圖3表示喜鵲種群出生率與死亡率關系曲線,其中E點種群增長速率最大,A正確;B、由圖示可知,圖1、2、3中的B、D、F點都可以表示種群達到了環境容納量,B正確;C、圖4表示該森林大山雀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其中04年,λ>1,種群數量增加;48年λ<1,種群數量下降,圖4中第4年種群數量最多,第8年種群數量最少,C錯誤;D、調查喜鵲的種群密度,不宜采用樣方法,要用標志重捕法,D正確。故選ABD。19.為研究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對西黃松老齡(50~250年未砍伐)和幼齡(砍伐后22年)生態系統的有機碳庫、年碳收支進行測定,結果如表所示(其中,凈初級生產力=生產者光合作用固定總碳的速率—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異養呼吸是指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西黃松生態系統碳量生產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機質(g/m2)土壤有機碳(g/m2)凈初級生產力(g/m2·年)異養呼吸(g/m2·年)老齡1273025605330470440幼齡146032404310360390A.西黃松被砍伐后逐漸形成自然幼齡群落,體現了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B.幼齡西黃松群落,用于生產者當年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碳量是360g/m2C.幼齡西黃松群落的每克生產者活生物量的凈初級生產力小于老齡群落D.根據年碳收支分析,幼齡西黃松群落可以降低大氣碳總量【答案】AB【解析】【分析】分析題意,表格表示的是對西黃松老齡(未砍伐50~250年)和幼齡(砍伐后22年)生態系統的有機碳庫及年碳收支進行測定的結果,其中生產者活生物量老齡遠遠大于幼齡,其他的四個指標差距較小。【詳解】A、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西黃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漸形成自然幼齡群落,體現了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A正確;B、已知凈初級生產力指的是生產者光合作用固定總碳的速率減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因此表格數據顯示,幼齡西黃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克碳用于生產者當年的生長、發育、繁殖,儲存在生產者活生物量中,B正確;C、西黃松幼齡群落生產者的活生物量比老齡群落生產者的數量少得多,但二者產生有機物的質量差不多,所以西黃松幼齡群落中每克生產者活生物量的凈初級生產力大于老齡群落,C錯誤;D、分析表格數據,根據年碳收支分析,對西黃松幼齡群落來說,流入生物群落的碳(1460)少于釋放的碳的量(1460360+390=1490),故幼齡西黃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氣碳總量,D錯誤。故選AB。20.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我省某市的城中河流經該市城區多個居民區,曾經是城區主要的排污大河,水質污染嚴重,經過治理后的該城中河現已成為一道集行洪、蓄水、綠化、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綠色長廊。下列關于該城中河修復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A.該城中河屬于濕地生態系統,具有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凈化污水等作用B.城中河修復過程中在沿河兩岸種植多種林木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C.城中河修復過程中生物多樣性日趨豐富,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增強D.修復過程中盡量減少人類的干擾,使濕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機制恢復其生態功能【答案】AD【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詳解】A、城中河屬于濕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間接價值,如具有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凈化污水等作用,A正確;B、城中河修復過程中在沿河兩岸種植多種林木,增加了生態系統中物種類型,提高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遵循了生態工程的自生原理,B錯誤;C、城中河修復過程中生物多樣性日趨豐富,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增強,恢復力穩定性減弱,C錯誤;D、生態系統修復過程中應盡量減少人類的干擾,人的干擾可影響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應使濕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機制恢復其生態功能,D正確。故選AD。第II卷三、綜合題(共5題,55分)21.互花米草入侵是南通沿海地區面臨的生態威脅之一,科研人員針對其入侵的原因與防治方法開展了相關研究。請分析回答:(1)互花米草在生態系統中屬于___,由于對氣候、環境的適應性和耐受能力很強,其入侵會導致當地原有植物種類銳減,使___降低甚至喪失。(2)互花米草入侵,可顯著改變本地植被群落,并影響其他生物類群,這種演替屬于群落的___。蘆葦也是南通沿海地區的本土植物,由于與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___,二者之間競爭激烈。研究人員對啟東黃海沿岸10個濕地進行調查,每塊濕地采用___取樣法隨機選取5個樣方,采集植物和土壤樣本,測定相關數據,結果如下圖。據圖分析可知___,推測這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3)對互花米草控制常采用人工刈制、使用除草劑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下圖表示互花米草參與當地食物鏈的部分結果:①a、b、c過程中碳的流動形式是___,圖中未但含的生態系統的成分還包括___。②若鳥的食物由互花米草和植食性尾蟲,由原來的1:1調整為2:1傳遞效率按20%計算,鳥的數量變為原來的___%(保留兩位小數)。③互花米草與植食尾蟲之間進行的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具有___的作用【答案】(1)①.生產者②.生物多樣性(2)①.次生演替②.生態位③.等距④.隨土壤鹽度增加和含水量下降,互花米草比蘆葦葉面積下降幅度小,使得互花米草在濱海濕地這樣的環境中更具有競爭力(3)①.含碳化合物②.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③.1.29④.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穩定【解析】【分析】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營養結構包括食物鏈和食物網。【小問1詳解】互花米草屬于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在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互花米草作為外來物種,可能會導致被入侵地原有植物種類銳減,使生物多樣性降低甚至喪失。【小問2詳解】互花米草入侵,可顯著改變本地植被群落,并影響其他生物類群,這種演替過程中已存在很多種生物,土壤條件保留,屬于群落的次生演替。蘆葦也是南通沿海地區的本土植物,兩者生活在同一區域,由于與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態位,二者之間競爭激烈。調查的總體為長條形時,可用等距取樣法,因此對啟東黃海沿岸10個濕地進行調查,每塊濕地采用等距取樣法隨機選取5個樣方。依據實驗結果可以看出,隨土壤鹽度增加和含水量下降,互花米草比蘆葦葉面積下降幅度小,使得互花米草在濱海濕地這樣的環境中更具有競爭力,從而成功入侵。【小問3詳解】①圖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的各種生物之間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沿著食物網(鏈)進行,因此a、b、c過程中碳的流動形式是含碳有機物。圖中含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圖中沒有的生態系統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②根據題意分析,如果按照原來食物的1/2來源于互花米草,1/2來源于植食性昆蟲,按傳遞效率20%計算,鳥增重1克需要互花米草=1/2÷20%+1/2÷20%÷20%=15克,如改為2/3來源于互花米草,1/3來源于植食性昆蟲,鳥增重1克需要互花米草=2/3÷20%+1/3÷20%÷20%=35/3克,因此調整后鳥的數量變為原來的15÷35/3=1.29倍。③生物之間的信息傳遞具有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作用。22.福壽螺作為一種入侵生物,已對廣東地區農業生產造成極大的危害。為了尋找防治措施,調查了廣東省某地3種不同生境(水田、早地、水渠)下的福壽螺種群密度。(1)福壽螺剛入侵時,種群增長會近似J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兩點),入侵初期種群增長速率__________(“增大”或“減少”或“不變”),(2)圖是對福壽螺的種群密度進行調查得到的結果。另外通過群落調查發現,福壽螺以水稻和微藻等植物為食,同時也吃線蟲,線蟲又以微藻為食,鴨子可以吃福壽螺及水稻害蟲稻飛虱等。三種土地利用生境類型中福壽螺的種群密度①福壽螺與線蟲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不同生境中福壽螺種群密度差異明顯的原因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另外,水田與水渠相比,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干擾較多。③請嘗試提出福壽螺的防治建議(至少從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兩方面回答)_____________。【答案】(1)①.空間、食物資源豐富、缺少天敵等②.增大(2)①.捕食和競爭②.土地類型不同,福壽螺是水生生物,缺水不利于福壽螺生存③.人類活動比如施肥、打農藥等④.在田地里放養鴨子捕食福壽螺、人工撿福壽螺、水旱輪作減少福壽螺所需的水環境【解析】【分析】1、種群數量變化曲線有J型和S型兩種,其中J型曲線是在生存空間無限、食物充足且沒有天敵的理想條件下出現的增長現象,J型曲線的增長率保持不變,但是種群的增長速率一直增大2、根據題意可知福壽螺以水稻和微藻等植物為食,同時也吃線蟲,線蟲以微藻為食,鴨子可以吃福壽螺及水稻害蟲稻飛虱等,因此可知食物鏈有:水稻、微藻→福壽螺→鴨子,水稻→水稻害蟲稻飛虱→鴨子,微藻→線蟲→福壽螺→鴨子。【小問1詳解】福壽螺剛入侵時,出現生存空間無限、食物充足且沒有天敵的理想條件下,因此種群增長出現近似J型曲線,種群的增長速率一直增大。【小問2詳解】根據上分析可知,福壽螺和線蟲都以微藻為食,同時福壽螺也吃線蟲,因此兩者之間存在捕食關系和種間競爭關系。根據圖示可知不同的土地類型,福壽螺的密度不同,其中在旱地中福壽螺密度最低,而在水渠和水田里,福壽螺密度相對較高,這主要是因為福壽螺是水生生物,在缺水的條件下不利于福壽螺生存。另外,水田與水渠相比,水田受到的人類活動影響比較多,比如打農藥,施肥,放養鴨子等,導致水田和水渠的福壽螺密度有差異。從種間關系角度分析,鴨子是福壽螺的天敵,在田里放養鴨子捕食福壽螺可以降低福壽螺的生存密度,此外根據題意可知福壽螺生存需要水環境,可以水旱輪作,減少福壽螺的生存環境。23.Ⅰ、人類利用微生物發酵制作果酒、果醋的歷史源遠流長。請回答下列問題。(1)果酒的制作離不開酵母菌。酵母菌是一類_______________(呼吸類型)微生物。(2)溫度是酵母菌生長和發酵的重要條件。利用酵母菌發酵制作葡萄酒時一般將溫度控制在_______。發酵過程中,定期排氣的方法是________。(3)醋酸菌是一種好氧細菌,只有當氧氣充足時,才能進行旺盛生理活動。在變酸的酒的表面觀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實驗表明,當缺少糖源時,醋酸發酵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制作泡菜是利用植物體表的_____________進行發酵,發酵期間,酸性物質不斷積累,當它的質量分數達到_____________時,泡菜口味、品質最佳。Ⅱ、在調查和分離湖水中耐鹽細菌的實驗中,先將10升湖水水樣濃縮至10毫升,然后各取濃縮水樣1毫升,涂布到多個培養皿中培養。請回答。(5)可以通過提高培養基中鹽的濃度來篩選被調查細菌,這種培養基被稱為________培養基。(6)在微生物的培養過程中,實驗室對培養基滅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培養時需倒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7)根據培養皿上菌落的平均數可以計算湖水中該種細菌的密度,但計算的數據要比實際活菌的數目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23.兼性厭氧24.①.18~30℃②.每隔12小時擰松瓶蓋25.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乙酸26.①.乳酸菌②.0.4%0.8%27.選擇28.①.高壓蒸汽滅菌(濕熱滅菌)②.防止皿蓋上冷凝水落入培養基29.當兩個或者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是一個菌【解析】【分析】制作果酒所用的酵母菌是一類兼性厭氧微生物,其無氧呼吸可產生酒精。利用酵母菌發酵制作葡萄酒時一般將溫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的自然發酵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隨著酒精度數的提高,紅葡萄皮的色素也進入發酵液,使葡萄酒呈現深紅色。在缺氧、呈酸性的發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長繁殖,而絕大多數其他微生物都因無法適應這一環境而受到抑制。【小問1詳解】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也能進行無氧呼吸,是一類兼性厭氧微生物。【小問2詳解】利用酵母菌發酵制作葡萄酒時一般將溫度控制在18~30℃;酵母菌呼吸作用會產生二氧化碳,發酵過程中,定期排氣的方法是每隔12小時擰松瓶蓋。【小問3詳解】當缺少糖源時,醋酸發酵原理是: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乙酸。【小問4詳解】泡菜發酵所需的菌種是乳酸菌;發酵期間,酸性物質不斷積累,當它的質量分數達到0.4%0.8%時,泡菜口味、品質最佳。【小問5詳解】在微生物學中,將允許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生長,同時抑制或阻止其他種類微生物生長的培養基,稱為選擇培養基,可以通過提高培養基中鹽的濃度來篩選被調查細菌,這種培養基被稱為選擇培養基。【小問6詳解】微生物培養的關鍵是無菌技術,對培養基進行滅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壓蒸汽滅菌(濕熱滅菌);為防止皿蓋上冷凝水落入培養基造成污染,同時為避免水分蒸發,需要將培養基倒置。【小問7詳解】由于當兩個或者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是一個細菌,故計算的數據要比實際活菌的數目少。24.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雜生長的。人們在研究微生物時一般要將它們分離提純,然后進行數量的測定。下面是有關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分離和計數的實驗過程,請回答有關問題。(1)為分離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應該用____的培養基進行分離。(2)若取土樣6g,應加入____mL的無菌水配制成稀釋10倍土壤溶液。因土壤中細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斷加以稀釋,配制成101~107不同濃度的土壤溶液。將103~107倍的稀釋液分別吸取加入到固體培養基上,用涂布器將菌液鋪平,每個稀釋度下至少涂布3個平板。將接種的培養皿放置在37℃恒溫培養箱中培養24h~48h,觀察并統計菌落數,結果如下表,其中____倍的稀釋比較合適,由此計算出每克土壤中的菌落數為____。稀釋倍數103104105106107菌落數(個)1號平板4783672702652號平板4963542642083號平板509332252293(3)若研究尿素分解菌的群體生長規律,可采用平板劃線法分離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操作時,接種環通過灼燒滅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劃線時,總是從上一次的末端開始劃線。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將分離純化后的單個菌落進行液體培養,可采用定期取樣的方法進行計數。若以一個大方格(體積為3)有25個中方格的計數板為例進行計算,設五個中方格中總菌數為50,菌液稀釋倍數為102,那么原菌液的菌群密度為____個/mL。【答案】(1)尿素作為唯一的氮源(2)①.54②.1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手型彩繪 》教案
- 2025辦公樓租賃合同書模板
- 推動新興與未來產業發展策略及路徑探索
- 推動產教融合的多元合作策略與實施路徑
-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未來前景分析報告
- 初中英語跨學科教學的創新策略與實踐路徑
- 2025年聽力設備行業發展趨勢與市場前景分析
- 委托遺體捐贈協議
- 學術誠信與倫理教育計劃
- 山東省郯城縣紅花鎮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七單元 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 16《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教學設計1 新人教版
- 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屋面防水施工的施工工藝
- 國家民政部所屬單位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4年安徽馬鞍山技師學院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2025年濟源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9-2024歷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專題03 古今中外科技成就(測試)(解析版)
- 設計服務費用合同(2025年版)
- 廣數980TDA詳細說明書
- 2025年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完整版
- 2024年新高考廣西高考生物真題試卷及答案
- 氣管插管培訓課件
- 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