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考版2024屆高考地理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篇微考點增分專練微考點11大霧天氣_第1頁
統考版2024屆高考地理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篇微考點增分專練微考點11大霧天氣_第2頁
統考版2024屆高考地理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篇微考點增分專練微考點11大霧天氣_第3頁
統考版2024屆高考地理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篇微考點增分專練微考點11大霧天氣_第4頁
統考版2024屆高考地理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篇微考點增分專練微考點11大霧天氣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考點11大霧天氣[2023·山東萊西一中]平流霧,是暖濕空氣平流到較冷的下墊面上,下部冷卻而形成的霧。平流霧多發生在冬春時節,只要持續有風(適當的風速),霧就會持續長久。海南省氣象臺2021年1月24日14時發布海上大霧橙色預警信號:瓊州海峽海面出現能見度小于200米的平流霧,并將持續到25日12時。據此完成1~3題。1.在海南省發布大霧預警前,影響瓊州海峽的天氣系統是()A.暖高壓B.暖氣團C.冷低壓D.冷氣團2.2021年1月24日、25日大霧期間,瓊州海峽風速、風向最可能是()A.2~3級偏北風B.2~3級偏南風C.6~7級偏北風D.6~7級偏南風3.瓊州海峽大霧帶來的顯著影響是()A.海南島大氣污染減輕B.瓊州海峽的漁業減產C.海南島晝夜溫差增大D.瓊州海峽的海運中斷[2023·深圳市二模]秋冬季節,我國環渤海區域由于西北弱冷空氣東移南下侵入與前期暖濕氣團混合,易形成大霧。觀測統計發現,該區域大霧日數每年10~12月最多。據此完成4~5題。4.秋冬季節,形成該區域大霧的主要氣象條件是()A.日照變長B.對流旺盛C.逆溫增強D.鋒面過境5.我國環渤海區域大霧日數每年10~12月最多,其主要原因是該時段西北弱冷空氣東移南下入侵,容易形成()A.穩定低壓和較大風速B.不穩定高壓和較大風速C.穩定高壓和較小風速D.不穩定低壓和較小風速南美某地,每年有200多天被大霧籠罩。當地的居民制作“捕霧網”收集水資源(如圖所示)。據此完成第6題。6.該地“每年有200多天被大霧籠罩”的原因是()A.臨近太平洋,增溫增濕B.臨近亞馬孫平原,水汽多C.氣候炎熱,蒸發量大,水汽多D.寒流經過,下墊面溫度低,水汽凝結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出現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種天氣現象。當暖濕空氣經過寒冷的下墊面時,就易形成霧。下圖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霧,并影響S市。據此完成7~8題。7.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霧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濕空氣B.半島東側海灣海水溫度較低C.海陸間氣溫差異較大D.沿岸寒流的降溫作用較強8.S市夏季常被霧籠罩,是因為()A.降水較少B.氣溫較高C.風力較弱D.光照較強[2023·長沙市第二次適應性考試]每當旭日東升和夕陽西下,郴州資興市小東江10余千米狹長而又清亮的水面上,輕紗漫舞,云蒸霞蔚,恍若一條白色的玉帶在峽谷中飄舞,形成“霧漫小東江”奇景(如圖)。江面上霧的形成與這里水體和大氣間的懸殊溫差、陡峭峽谷、茂密森林、充沛水汽等條件有關。據此完成9~10題。9.一年中,江霧出現頻次最多的地方是()A.丁處B.丙與大壩之間C.乙丙之間D.甲乙之間10.有關“霧漫小東江”奇景的說法,正確的是()A.早、晚成霧原因相同,早上江面水溫小于氣溫B.早、晚成霧原因相同,傍晚江面水溫小于氣溫C.早、晚成霧原因不同,早上江面水溫大于氣溫D.早、晚成霧原因不同,傍晚江面水溫大于氣溫[2023·山東師大附中高三期末]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懸浮體。2011年入冬以來,我國北方遭遇多次大霧天氣,有些地區的能見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氣象臺也多次發布全省大霧黃色預警。據此完成11~12題。11.深秋初冬時節是該地大霧的多發期,這其中的道理是()A.晝夜溫差減小,水汽易凝結,但風力微弱,水汽不易擴散B.晝夜溫差減小,水汽不易凝結,直接懸浮于大氣中C.晝夜溫差較大,水汽不易凝結,直接附著在地面上D.晝夜溫差較大,水汽易凝結,干燥空氣又提供了足夠的揚塵顆粒12.白天的大霧天氣使空氣能見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大霧削弱了地面輻射B.大霧對太陽輻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霧改變了太陽輻射的波長D.大霧增強大氣逆輻射[答題區]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13.[2023·西安市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美國圣華金谷位于加利福尼亞州中部,內華達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下圖示意圣華金河位置。吐爾霧(Tulefog)是美國圣華金谷盆地在每年11月到次年3月,由于晝夜溫差比較大,加上夜晚比較漫長,水汽在林間草場上凝結而形成的霧。吐爾霧的特點是濃,而且一般都聚集在地表上,通常大霧中心地帶能見度都不足500米,氣溫也隨之降低,戶外感覺格外陰冷。(1)描述圣華金谷盆地降水空間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2)分析吐爾霧發生的有利自然條件。(6分)(3)運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分析吐爾霧形成后戶外感覺格外陰冷的原因。(4分)微考點11大霧天氣1~3.答案:1.D2.B3.D解析:第1題,據材料“平流霧,是暖濕空氣平流到較冷的下墊面上,下部冷卻而形成的霧”,可判斷在大霧之前瓊州海峽應被冷氣團控制,下墊面溫度較低。排除A、B、C,故選D。第2題,據材料“暖濕空氣平流到較冷的下墊面上”可知,產生大霧的前提包括暖濕空氣的到來,而暖濕氣流應來自較低緯度地區,因此應吹偏南風,排除A、C;“只要持續有風(適當的風速),霧就會持續長久”可知,風速不能太大,大霧才會持續長久,因此排除D。故選B。第3題,出現平流霧時,下冷上暖,大氣穩定性強,污染物不易擴散,因此大霧使海南島大氣污染加劇,A錯誤。大霧天氣與漁業資源產量關系不大,B錯誤。受大霧影響,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晚上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強,因此大霧會使海南島晝夜溫差減小,C錯誤。據材料“瓊州海峽海面出現能見度小于200米的平流霧”,可見大霧天氣導致能見度降低,船只出行不安全,因此會使瓊州海峽的海運中斷,D正確。故選D。4~5.答案:4.D5.C解析:本題組以我國環渤海區域出現的大霧為切入點,考查冷暖氣團交匯對天氣的影響,要求同學們掌握大霧的形成條件。試題情境貼近生活,能夠很好地培養同學們的地理實踐力素養。第4題,環渤海區域秋冬季節日照較短并且在變短,A錯誤;對流旺盛說明空氣易膨脹擴散,不利于霧的形成,B錯誤;逆溫增強,大氣結構穩定,不利于霧的消散,但不是形成霧的主要條件,C錯誤;西北弱冷空氣東移南下侵入與前期暖濕氣團相遇,鋒面過境,暖濕氣團中的水汽易凝結,大霧便易形成,D正確,排除A、B、C。故選D。第5題,由材料可知,秋冬季節冷空氣南下,該區域受高壓控制,且該冷空氣勢力較弱,氣壓梯度力較小,風速較小;穩定的高壓有利于霧的形成,風速較小不利于霧的擴散,C正確,排除A、B、D。故選C。6.答案:D解析:該地由于緯度低,地勢低,全年高溫;由于位于東南信風背風坡,干旱少雨;且沿岸有強大的秘魯寒流流經,降溫減濕作用顯著,當強大的秘魯寒流流經暖濕的洋面時,易形成海霧,故D正確。7~8.答案:7.D8.C解析:第7題,據經緯度和海陸分布信息區域定位,圖示地區為太平洋東岸的北美地區大陸西岸。沿岸有加利福尼亞寒流流經,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冬季盛行西風。材料信息提供了霧形成的基本條件:當暖濕空氣經過寒冷的下墊面時,就易形成霧。A項直接錯誤,沿岸流經的是寒流;因S市位于半島,海陸間氣溫差異并不大,C項錯誤;B、D項具有共同點,都屬于寒冷下墊面的性質,但B項中的半島東側海灣水溫較低也是受寒流影響所致,且半島西側受寒流影響,比東側海灣水溫還低,故多霧的主要原因是沿岸寒流降溫作用強。故選D。第8題,該題中ABCD項的內容都屬于S市所屬的地中海氣候夏季具有的氣候特征,但ABD項的內容都不利于霧的形成,而副高控制下風力較弱,空氣流通差,不利于霧的擴散。故選C。9~10.答案:9.C10.D解析:第9題,文字材料上說明小東江霧的形成與這里“水體和大氣間的懸殊溫差、陡峭峽谷、茂密森林、充沛水汽等條件有關”,同時滿足這幾個條件,且有空氣的平流運動、水面經太陽輻射增溫等條件,故在小東江乙丙間河段多霧,C正確。第10題,圖示上顯示夏季氣溫超過20℃,而東江電站發電從水庫底部排出的水體溫度較低,僅為8~10℃。所以按照成因,小東江早晨的霧為輻射霧和平流霧,水上氣溫要高于水溫;經過白天的長時間太陽照射,小東江水體增溫,水面有大量水汽蒸發,晚上為蒸發霧,晚上大氣輻射損失熱量而降溫,故江面水溫大于氣溫,D正確。11~12.答案:11.D12.B解析:第11題,由材料可知“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懸浮體”,霧的出現對應水汽凝結,B、C表述為水汽不易凝結,因此B、C錯誤。晝夜溫差大,水汽易凝結,A錯誤。晝夜溫差大,水汽易凝結,塵埃等作為凝結核會利于形成霧,D正確。第12題,白天的大霧天氣使空氣能見度降低的原因是大霧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主要是霧反射太陽輻射,B正確。大霧削弱的是太陽輻射,會吸收地面輻射,A錯誤。大霧不會改變太陽輻射的波長,C錯誤。大霧會增強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與空氣能見度降低無關,D錯誤。故選B。13.答案:(1)分布特征:降水量北多南少東多西少。原因:北部比南部受西風帶影響時間長,降水較多;盆地東側為內華達山脈迎風坡,多地形雨,西側為海岸山脈背風坡,降水少。(2)11月到次年3月,受西風影響,降雨多,空氣中水汽含量大;山間盆地空氣流動性差,水汽不易擴散;秋末至冬天,夜晚長、溫度低,有利于水汽凝結。(3)晴朗夜晚,大氣逆輻射弱,保溫作用差,氣溫下降較多,易形成霧,且在山間盆地大霧不易消散;濃霧后,削弱太陽輻射,白天氣溫偏低。解析:本題以材料為背景,以圖為載體,考查降水的分布和影響因素、霧的形成原因和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的應用,考查學生區域認知能力和地理實踐力。(1)據圖中降水量的數值可直接判斷出:降水量北多南少東多西少。由于西風帶位于北緯40度~60度間,所以北部比南部受西風帶影響的時間長,降水較多,圖中盆地東側為內華達山脈迎風坡,多地形雨,西側為海岸山脈背風坡,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2)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和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是近地面空氣中水汽凝結的產物,11月到次年3月,為北半球冬季,隨著太陽直射點南移,氣壓帶、風帶南移,該區域受西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