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凈距隧道專項施工方案_第1頁
小凈距隧道專項施工方案_第2頁
小凈距隧道專項施工方案_第3頁
小凈距隧道專項施工方案_第4頁
小凈距隧道專項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凈距隧道專項施工方案XXXXXXXX工程部目錄TOC\o"1-2"\h\z\u1、編制依據42、編制原那么43、編制范圍44、工程概況及設計情況54.1雷公鋪隧道工程概況及設計情況54.2七里坑隧道工程概況及設計情況75、小凈距隧道施工要點106、進洞端的先擇及先、后行洞的調整106.1雷公鋪隧道106.2七里坑隧道107、不同圍巖級別段的施工方法和工序107.1Ⅲ級圍巖段117.2Ⅳ級圍巖段127.3Ⅴ級圍巖段147.4各級別圍巖采用不同施工方法的工期計算168、監控量測及隧道超前地質預報178.1監控量測組織178.2監控量測的目的:178.3監控量測工程與監測方法178.4量測數據的處理與應用178.5地質預報199、主要施工藝及工法199.1中夾巖加固方法及工藝199.2超前小導管注漿支護施工209.3鋼支撐和格柵鋼拱架施工219.4中空注漿錨桿219.5鋼筋網施工229.6噴射砼施工2210、工期方案及施工進度安排2310.1七里坑隧道工期方案2310.2雷公鋪隧道工期方案2311、質量、平安、環保保證措施2411.1隧道施工質量技術保證措施2411.2隧道施工平安技術保證措施2611.3環境保護的技術保證措施3011.4雨季施工保證措施3212、文明施工3312.1職工文明上崗制度3312.2施工現場33小凈距隧道專項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1永寧高速A9合同段總體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1.2A9合同段雷公鋪隧道及七里坑隧道施工圖紙(兩階段施工圖設計第五冊);1.3國家、福建省政府、三明市等地方政府公布的相關法律、法規、文件、精神等,如《福建高速公路標準化施工指南》、《福建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要點(試行)》、《福建省公路水運工程工地試驗室管理方法》等。1.4我單位多年隧道施工經驗。1.5目前對施工任務的劃分、施工組織安排、已到場以及投入的技術管理人員、機械設備等資源配置情況。2、編制原那么(1)堅持確保質量、平安和工期的原那么;在保證平安、質量的同時,省時、省力、省本錢。(2)堅持不斷優化施工方案的原那么;(3)堅持均衡生產、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合理安排的原那么;(4)堅持因地制宜、靈活機動進行臨時工程設置的原那么;(5)堅持專業化施工的原那么;(6)堅持“改造自然、保護自然、建設公路、環保同行〞和以人為本的原那么。3、編制范圍本方案適用范圍為:國家高速公路泉州至南寧橫線福建省境內永安至寧化高速公路A9合同段雷公鋪隧道及七里坑隧道開挖、支護、襯砌、防排水、機電預埋及其他工程。本案內容主要側重于對小凈距隧道施工要點的保證,未涉及的各種施工技術要求,嚴格按《公路隧道施工技術標準》(JTJ042—94)執行。4、工程概況及設計情況隧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季陰寒細雨連綿,夏季炎熱多大雨,秋季晴朗多雷陣雨,冬季寒冷有霜凍。本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718~1869mm,多年平均氣溫17.4~19.3°C;最高氣溫為4.1雷公鋪隧道工程概況及設計情況⑴工程概況:雷公鋪隧道左線長度398m,右線長度397m,左洞起訖里程ZK70+138~ZK70+536,右線起訖里程K70+138~K70+進口采用端墻式洞門,出口采用斜切式洞門。隧道出口洞門里程分別為ZK70+536﹑K70+535,左、右線出口端設斜切式明洞14m,明暗分界里程為ZK70+522和K70+521。隧道除明洞采用整體式襯砌外,其余地段均采用復合式襯砌。左線隧道全部位于2080m的右偏曲線上;右線隧道全部位于2460m⑵地貌、地質概況:隧址屬于丘陵地貌,植被發育,自然坡度為30~500,山體大局部地段基巖裸露,局部覆蓋薄層殘坡積層含角礫亞粘土。隧道穿越地層為侏羅系林地組〔J1L〕泥質粉砂巖。隧道出口段圍巖主要由崩積粉質黏土和強風化石英砂巖組成,薄層-中厚層狀,巖石裂隙發育,巖體破碎-較破碎,呈碎裂結構,為軟巖,洞頂厚度小,穩定性極差。坡表達狀根本整體穩定,隧道開挖后將形成12-16m的邊坡,坡體為滑坡積粉質黏土及崩積粉質黏土,邊坡穩定性極雷公鋪隧址區ZK70+300,右線K70+300附近為破碎帶,以約38度的傾角傾向大里程方向。地質構造對隧道的圍巖穩定和水文地質條件影響較小。⑶地下水概況:圍巖巖體大多較完整堅硬,隧道總體富水性差,亦未見富水構造。據估算雷公鋪隧道正常涌水量約為44m⑷設計圍巖情況:表1:雷公鋪隧道襯砌與施工輔助措施一覽表線別編號起點里程迄點里程圍巖級別長度(m)參考圖號預支護措施施工方法備注右

道1K70+138K70+168Ⅴ30XH5-2ф108大管棚30m,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單側壁導坑法2K70+168K70+190Ⅴ22XH5-2ф50雙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3K70+190K70+230Ⅴ40XH5-1ф50雙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6m/榀4K70+230K70+248Ⅴ18XH5-2ф50雙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5K70+248K70+280Ⅳ32XH4-2ф50單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格柵鋼架加強,間距0.8m/榀6K70+280K70+332Ⅲ52XH3半斷面法7K70+332K70+374Ⅳ42XH4-2ф50單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格柵鋼架加強,間距0.8m/榀單側壁導坑法8K70+374K70+421Ⅲ47XH3半斷面法9K70+421K70+458Ⅳ37XH4-2ф50單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格柵鋼架加強,間距0.8m/榀單側壁導坑法10K70+458K70+481Ⅴ23XH5-2ф50雙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11K70+481K70+521Ⅴ40XH5-2ф108大管棚40m,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12K70+521K70+535Ⅴ14明挖法斜切式洞門合計397左

道1ZK70+138ZK70+168Ⅴ30XX5-2ф108大管棚30m,Ⅰ18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單側壁導坑法2ZK70+168ZK70+190Ⅴ22XX5-2ф50雙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Ⅰ18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3ZK70+190ZK70+236Ⅴ46XX5-1ф50雙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4ZK70+236ZK70+272Ⅳ36XX4-2ф50單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0m一環;格柵鋼架加強,間距1.0m/榀臺階法5ZK70+272ZK70+338Ⅲ66XX3半斷面法6ZK70+338ZK70+375Ⅳ37XX4-2ф50單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0m一環;格柵鋼架加強,間距1.0m/榀臺階法7ZK70+375ZK70+454Ⅲ79XX3半斷面法8ZK70+454ZK70+468Ⅳ14XX4-2ф50單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0m一環;格柵鋼架加強,間距1.0m/榀臺階法9ZK70+468ZK70+482Ⅴ14XX5-1ф50雙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單側壁導坑法10ZK70+482ZK70+522Ⅴ40XX5-1ф108大管棚40m,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11ZK70+522ZK70+536Ⅴ14斜切式洞門明挖法斜切式洞門合計3984.2七里坑隧道工程概況及設計情況⑴工程概況:七里坑隧道左線長度540m,右線長度555m,左洞起訖里程ZK73+695~ZK74+235,右線起訖里程K73+705~K74+260。左線進口采用單壓式明洞門,右線進口采用偏壓式明洞門。左右線洞門里程分別為ZIK73+695﹑K73+705,右線進口端設偏壓式明洞14m,明暗分界里程為ZIK73+719。左線進口端設単壓式明洞10m,偏壓式明洞21m,明暗分界里程為ZIK73+726。左線隧道出口采用偏壓式洞門,右線隧道出口采用單壓式明洞門,左右線洞門里程分別為ZIK73+235﹑K74+260;左線出口端設偏壓式明洞7m,右線出口端設単壓式明洞27m,右線出口端設単壓式明洞27m,偏壓式明洞22m。隧道除明洞采用整體式襯砌外,其余地段均采用復合式襯砌。左線隧道全部位于1700m的右偏曲線上;右線隧道全部位于1920m的右偏曲線上。左右線隧道均設置單面上坡,坡度均為2.5%和0.35%,變坡點里程分別為K74+220和Z1K74+219.54。⑵地貌、地質概況:隧址屬于丘陵地貌,植被發育。根據設計地質平面圖和現場調查,進口位于山谷凹部,兩側坡體不均衡,左側自然山坡坡度約45~53°,右側自然坡度約24~31°。圍巖主要由第四系坡殘積土及全風化和強風化花崗巖組成,巖石裂隙發育,巖體破碎,呈碎裂結構,巖性軟弱。坡表達狀根本整體穩定,隧道開挖后將形成12-16m的邊坡,坡體為砂土狀花崗巖及殘坡積粘性土,含砂量較高,粘性差,邊坡穩定性較差。七里坑隧址區未見斷裂構造,且隧址區地質構造較簡單,隧道穿過地層單一,地質構造對隧道的圍巖穩定和水文地質條件影響較小。⑶地下水概況:圍巖巖體大多較完整堅硬,隧道總體富水性差,亦未見富水構造。據估算七里坑隧道正常涌水量約為37m3⑷設計圍巖情況:表2:七里坑隧道襯砌與施工輔助措施一覽表線別編號起點里程迄點里程圍巖級別長度(m)參考圖號預支護措施施工方法備注右

道1K73+705K73+719Ⅴ14偏壓式明洞明挖法明洞2K73+719K73+739Ⅴ20XH5-1ф108大管棚20m,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6m/榀單側壁導坑法3K73+739K73+740Ⅴ1XH5-1ф50雙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6m/榀4K73+740K73+858Ⅴ118XH5-2ф50雙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5K73+858K73+880Ⅳ22XH4-2ф50單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0m一環;格柵鋼架加強,間距0.8m/榀6K73+880K74+036Ⅲ156XH3半斷面法7K74+036K74+046Ⅳ10XH4-2ф50單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0m一環;格柵鋼架加強,間距0.8m/榀單側壁導坑法8K74+046K74+111Ⅴ65XH5-2ф50雙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0m一環;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9K74+111K74+171Ⅴ60XH5-1ф50雙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0m一環;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6m/榀10K74+171K74+211Ⅴ40XH5-1ф108大管棚40m,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6m/榀11K74+211K74+233Ⅴ22偏壓式明洞明挖法明洞12K74+233K74+260Ⅴ27偏壓式明洞明洞合計555左

道1ZK73+695ZK73+705Ⅴ10單壓式明洞明挖法明洞2ZK73+705ZK73+726Ⅴ21偏壓式明洞明挖法明洞3ZK73+726ZK73+740Ⅴ14XX5-1ф108大管棚30m,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單側壁導坑法4ZK73+740ZK73+756Ⅴ16XX5-2ф50雙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Ⅰ18鋼架加強,間距0.8m/榀5ZK73+756ZK73+775Ⅴ19XX5-2ф50雙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Ⅰ18鋼架加強,間距0.8m/榀6ZK73+775ZK73+810Ⅳ35XX4-2ф50單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0m一環;格柵鋼架加強,間距1.0m/榀臺階法7ZK73+810ZK74+015Ⅲ205XX3半斷面法8ZK74+015ZK74+025Ⅳ10XX4-2ф50單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格柵鋼架加強,間距1.0m/榀臺階法9ZK74+025ZK74+088Ⅴ63XX5-2ф50雙層小導管,縱向間距2.4m一環;Ⅰ18鋼架加強,間距0.8m/榀單側壁導坑法10ZK74+088ZK74+110Ⅴ22XX5-2ф108大管棚40m,Ⅰ18鋼架加強,間距0.8m/榀11ZK74+110ZK74+128Ⅴ18XX5-2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12ZK74+128ZK74+137Ⅴ9XX5-1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13ZK74+137ZK74+212Ⅴ75XX5-1ф108大管棚78m(搭接3m〕,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14ZK74+212ZK74+228Ⅴ16XH5-1ф108大管棚16m,Ⅰ20a鋼架加強,間距0.8m/榀15ZK74+228ZK74+235Ⅴ7偏壓式明洞明挖法明洞合計540表3:兩車道小凈距隧道襯砌支護參數襯砌類型圍巖級別初期支護二次襯砌中間巖柱輔助施工系統錨桿鋼筋網噴砼鋼架拱墻仰拱XX5-1Ⅴ(偏壓)拱部、外邊墻Φ25中空注漿錨桿;L=3.5m;1.0×1.0m雙層Φ6鋼筋網

20×20cmC25噴砼厚26cmⅠ20a型鋼鋼架〔全環〕

Δ=0.8mC35鋼筋砼厚55cm

5Φ25C35鋼筋砼厚55cm

5Φ25內邊墻采用Φ50小導管L=5m,0.5〔環〕×1.0〔縱〕m,小導管前插角為45°,梅花形布置超前管棚XH5-1Ⅴ(偏壓)拱部、外邊墻Φ25中空注漿錨桿;L=4.0m;0.8×0.8m雙層Φ6鋼筋網

20×20cmC25噴砼厚26cmⅠ20a型鋼鋼架〔全環〕

Δ=0.6mC35鋼筋砼厚50cm

5Φ25C35鋼筋砼厚50cm

5Φ25超前管棚XX5-2Ⅴ(淺埋)拱部、外邊墻Φ25中空注漿錨桿;L=3.5m;1.0×1.0m雙層Φ6鋼筋網

20×20cmC25噴砼厚26cmⅠ18a型鋼鋼架〔全環〕

Δ=0.8mC35鋼筋砼厚50cm

5Φ22C35鋼筋砼厚50cm

5Φ22超前管棚XH5-2Ⅴ(淺埋)拱部、外邊墻Φ25中空注漿錨桿;L=4.0m;0.8×0.8m雙層Φ6鋼筋網

20×20cmC25噴砼厚26cmⅠ20a型鋼鋼架〔全環〕

Δ=0.8mC35鋼筋砼厚45cm

5Φ22C35鋼筋砼厚45cm

5Φ22超前管棚XX4-2Ⅳ(淺埋)拱部Φ25中空注漿錨桿,外邊墻Φ22砂漿錨桿;L=3.0m,1.2×1.2m單層Φ6鋼筋網

20×20cmC25噴砼厚22cm4Φ22格柵鋼架〔全環〕Δ=1.0mC35鋼筋砼厚40cm

5Φ16C35鋼筋砼厚40cm

5Φ16巖柱厚度<6m時,內邊墻采用Ф25脹殼式預應力錨桿,間距1.0(環)×1.2〔縱)m;巖柱厚度>6m時,內邊墻采用系統錨桿。單層小導管XX4-2Ⅳ(深埋)拱部Φ25中空注漿錨桿,外邊墻Φ22砂漿錨桿;L=3.5m,1.0×1.0m單層Φ6鋼筋網

20×20cmC25噴砼厚22cm4Φ22格柵鋼架〔全環〕Δ=0.8mC35鋼筋砼厚35cm

5Φ16C35鋼筋砼厚35cm

5Φ16XX3Ⅲ拱部Φ25中空注漿錨桿,L=2.5m,1.2×1.2m單層Φ6鋼筋網

25×25cm局部設置C20噴砼厚12cm——C30素混凝土厚40cm——XH3Ⅲ拱部Φ25中空注漿錨桿,L=3.0m,1.2×1.2m單層Φ6鋼筋網

25×25cm局部設置C20噴砼厚12cm——C30素混凝土厚35cm——“注:1〕“XX〞代表先行隧道襯砌,“XH〞代表后行隧道襯砌。2〕預留變形量:Ⅴ級圍巖12cm,Ⅳ級圍巖8cm。3〕表中錨桿間距均為環向×縱向。5、小凈距隧道施工要點根據現行高速公路隧道標準、省高指標準化施工指南及我單位多條小凈距隧道施工的經驗,結合本標段兩座隧道的設計文件,本標段兩座隧道的主要施工要點如下:4.1中夾巖柱的保護;4.2及時進行洞頂、洞內監控量測及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方便對掌子面前方圍巖開挖方式及支護參數進行及時調整;4.3左、右兩洞掌子面距離控制;4.4襯砌仰拱及時跟進。6、進洞端的先擇及先、后行洞的調整6.1雷公鋪隧道進洞端圍巖較好,但施工場地不好布置,且洞口處有一涵洞,存在施工干擾,出口端可利用地方規劃用地作為生產生活用地,與路基不存在干擾,但地質條件較長為復雜;從施工方便便利及平安方面考慮,決定從出口進洞;出口處的地形右洞較左洞好,適合于作為先行洞,故決定選擇右洞作為先行洞,改變了設計建議方案。沒必要寫具體的先、后行洞的支護參數按上表《雷公鋪隧道襯砌與施工輔助措施一覽表》進行調整,中夾巖支護方式不變。為便利及平安沒必要寫6.2七里坑隧道進洞端圍巖較好,有足夠的施工場地,且專門設計有一處棄碴場,運輸方便,出口端地形較差,施工運輸不方便;從施工方便方面考慮,決定從進口進洞;出口處的地形左洞較左洞好,適合于作為先行洞,故決定選擇左洞作為先行洞,與設計建議方案相一致。沒必要寫沒必要寫7、不同圍巖級別段的施工方法和工序為確保開挖過程中圍巖的穩定性,減少因隧道間距小引起的圍巖變形、爆破震動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滿足小凈距隧道中夾巖特有的加固要求,特對小凈距隧道不同圍巖類別段的施工工藝作如下要求:7.1Ⅲ級圍巖段采用臺階法開挖,施工工序按左洞先開挖制定,假設右洞先開挖,那么左、右洞施作順序對調。在開挖過程中,根據超前地質預報及監控量測數據可及時調整開挖方法(臺階法調整為全斷面法或全斷面法調整為臺階法),并根據相應的開挖方法,調整相應的支護參數。7.1.1(1)上臺階開挖;(2)上臺階初期支護;(3)下臺階開挖;(4)下臺階初期支護;(5)路面調平層;(6)防水層及二次襯砌施工7.1.2后行洞施工順序與先行洞施工順序相同。7.1.3Ⅲ級圍巖段施工控制(1)上臺階與下臺階掌子面的間距一般為3~5m。(2)在圍巖狀況較好且施工條件許可時,可將臺階法變更為全斷面法,在保證平安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3)為確保在爆破震動影響下的平安,二襯與兩洞爆破掌子面的平安距離必須通過震動測試結果確定。從施工工序角度考慮,先行洞二襯與后行洞掌子面的距離應≥10~15m,且先行洞掌子面與后行洞掌子面距離應≥30m。(4)設計未考慮沒必要寫Ⅲ級圍巖局部的中夾巖加固,施工中必須采取嚴格的措施控制后行洞靠中夾巖側的爆破施工,注意控制爆破藥量,盡量采用光面松動爆破。沒必要寫7.如采用臺階法施工,上臺階或下臺階每天可開挖及支護2個循環,每循環進尺2m,折算全斷面進尺約為2m;如采用全斷面法進行施工,可每天完成2個循環,每循環2m,折算全斷面進尺約為4m7.2Ⅳ級圍巖段設計建議沒必要寫先行洞采用臺階法、后行洞采用單側壁導坑法,施工工序按先行洞制定,假設右洞先開挖,那么左、右洞施作順序對調。在開挖過程中,根據超前地質預報及監控量測數據可及時調整開挖方法(臺階留核心土法調整為側壁導坑法或側壁導坑法調整為臺階留核心土法),并根據相應的開挖方法,調整相應的支護參數。沒必要寫7.Ⅳ級圍巖段小凈距隧道施工工序見以下圖,當圍巖較長差時,可將各開挖步分為上下或上中下臺階法開挖,并及時防護。洞內側壁導坑臨時支護采用噴射C20砼,厚度20cm,掛鋼筋網、I18型鋼拱架支撐,其縱向間距同主洞鋼支撐。鋼筋網間距為20*20cm,φ25中空注漿錨桿L=3.5m,間距0.4*1.0m(環*縱)。中夾巖采用φ25脹殼式預應力錨桿加固。施工工序詳述如下:⑴超前錨桿,先行隧道上導坑開挖⑵先行隧道施作鎖腳錨桿后架立鋼支撐、拱部及中夾巖柱錨噴支護⑶先行隧道下部開挖⑷先行隧道施作邊墻、中夾巖柱及鋼支撐、錨噴支護⑸施工脹殼式預應力錨桿加固中夾巖柱⑹先行隧道灌注砼先行隧道鋪設一向盲溝及防水板、整體澆注二襯砼⑺后行隧道開挖側壁導坑⑻后行隧道側壁導坑初期支護⑼施工脹殼式預應力錨桿加固中夾巖柱⑽后行隧道剩余局部開挖⑾后行隧道剩余局部初期支護⑿后行隧道撤除側壁臨時支護⒀后行隧道灌注仰拱砼⒁后行隧道鋪設一向盲溝及防水板,整體灌注二襯砼。7.⑴先行洞上臺階1與下臺階3掌子面的間距一般為3~5m,下臺階3與外側壁11掌子面間距一般為不小于50m。⑵在圍巖狀況較好且施工條件許可時,可將后行洞的側壁導坑法改為臺階留核心土法施工。⑶由于側壁臨時支護僅為噴錨支護,因此,臨時支護在外側壁開挖時被撤除。⑷為確保在爆破震動影響下的平安,二襯與兩洞爆破掌子面的平安距離必須通過震動測試結果確定。從施工工序角度考慮,先行洞二襯與后行洞外側壁8掌子面的距離應≥10~15m;仰拱及仰拱填充距掌子面的距離控制在10m以內,二襯距掌子面的距離控制在30m以內。⑸必須采取嚴格的措施控制后行洞靠中夾巖側的爆破施工。為減少爆破震動對相鄰隧道的影響,應將震動最大的爆破遠離中夾巖進行。7.2.3如采用側壁導坑法施工,內側壁或外側壁每天可開挖及支護2個循環,每循環1榀鋼架,折算全斷面進尺約為0.8m;如采用臺階留核心土法進行施工,上臺階或下臺階可完成2個循環,每循環2榀鋼架,折算全斷面進尺約為1.6m。7.3Ⅴ級圍巖段設計建議沒必要寫先行、后行洞均采用單側壁導坑法,施工工序按先行洞制定,假設右洞先開挖,那么左、右洞施作順序對調。在開挖過程中,根據超前地質預報及監控量測數據可及時調整開挖方法(側壁導坑法調整為臺階留核心土法),并根據相應的開挖方法,調整相應的支護參數。沒必要寫7.Ⅴ級圍巖段小凈距隧道施工工序見以下圖,當圍巖較長差時,可將各開挖步分為上下或上中下臺階法開挖,并及時防護。洞內側壁導坑臨時支護采用噴射C20砼,厚度20cm,掛鋼筋網、I18型鋼拱架支撐,其縱向間距同主洞鋼支撐。鋼筋網間距為20*20cm,φ25中空注漿錨桿L=3.5m,間距0.4*1.0m(環*縱)。中夾巖采用φ25脹殼式預應力錨桿加固。施工工序詳述如下:⑴先行隧道中夾巖柱小導管注漿加固⑵先行隧道開挖側壁導坑⑶先行隧道側壁導坑初期支護⑷先行隧道剩余局部開挖⑸先行隧道剩余局部初期支護⑹先行隧道撤除側壁臨時支護⑺先行隧道灌注仰拱砼⑻先行隧道鋪設一向盲溝及防水板,整體灌注二襯砼⑼后行隧道中夾巖柱小志管注漿加固⑽后行隧道開挖側壁導坑⑾后行隧道側壁導坑初期支護⑿后行隧道剩余局部開挖⒀后行隧道剩余局部初期支護⒁后行隧道撤除側壁臨時支護⒂后行隧道灌注仰拱砼⒃后行隧道鋪設一向盲溝及防水板,整體灌注二襯砼。7.⑴2與4掌子面的間距一般為3~5m,4與12掌子面間距一般為不小于50m。⑵在圍巖狀況較好且施工條件許可時,可將側壁導坑法改為臺階留核心土法施工。⑶由于側壁臨時支護僅為噴錨支護,因此,臨時支護在外側壁開挖時被撤除。⑷為確保在爆破震動影響下的平安,二襯與兩洞爆破掌子面的平安距離必須通過震動測試結果確定。從施工工序角度考慮,先行洞二襯與后行洞外側壁8掌子面的距離應≥10~15m;仰拱及仰拱填充距掌子面的距離控制在10m以內,二襯距掌子面的距離控制在20m⑸必須采取嚴格的措施控制后行洞靠中夾巖側的爆破施工。為減少爆破震動對相鄰隧道的影響,應將震動最大的爆破遠離中夾巖進行。7.如采用側壁導坑法施工,內側壁或外側壁每天可開挖及支護2個循環,每循環1榀鋼架,折算全斷面進尺約為0.8m;如采用臺階留核心土法進行施工,上臺階或下臺階可完成3個循環,每循環1榀鋼架,折算全斷面進尺約為1.2m。7.4各級別圍巖采用不同施工方法的工期計算各級別圍巖不同施工方法工期比照表序號工程名稱圍巖級別長度臺階法(全斷面法)側壁導坑法(臺階法)每日進尺工期(天)每日進尺工期(天)1雷公鋪隧道左線Ⅲ145436273Ⅳ871.6540.8109Ⅴ1661.21380.8208小計228390右線Ⅲ99425250Ⅳ1111.6690.8139Ⅴ1871.21560.8234小計2504232七里坑隧道左線Ⅲ2054512103Ⅳ451.6280.856Ⅴ2901.22420.8363小計321522右線Ⅲ118430259Ⅳ321.6200.840Ⅴ3671.23060.8459小計356558注:括號內的施工方法適用于Ⅲ級圍巖。從上表不難看出,在施工過程中,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須采用更為省工的施工方法,這就必須在施工中加強地質素描及監控量測工作,為工法變更提供有力的保證。8、監控量測及隧道超前地質預報8.1監控量測組織由工程經理兼任組長,總工程師任副組長,成立現場監控量測小組。下設現場觀測,數據處理,信息反應三個專業組。8.2監控量測的目的:⑴掌握圍巖和支護的動態信息并及時反應,指導施工作業;⑵通過對圍巖和支護的變位、應力量測,修改支護系統設計。8.3監控量測工程與監測方法隧道施工中的監控量測,按公路隧道施工技術標準的規定和圖紙要求,并根據隧道的實際情況,確定必測工程和選測工程。各項位移量的容許值應在施工中根據實際情況,參照有關標準和“隧道新奧法指南〞類比確定。必測工程包括:地質和支護狀況觀察、拱頂下沉、周邊位移及地表下沉量測。主要以洞內為主。選測工程包括:圍巖壓力及兩層支護間壓力、鋼架支撐內力、噴射砼應力及二襯應力和裂縫、錨桿抗拔力。監控測量重點:中夾巖柱穩定性和爆破振動速度對相鄰洞室的影響。具體測點布置及監測頻率見附圖《隧道監探量測設計圖》。8.4量測數據的處理與應用⑴現場量測數據應及時繪制位移一時間曲線,曲線的時間橫坐標下應注明施工工序和開挖工作面距量測斷面的距離。⑵當位移—時間曲線趨于平緩時,應進行數據處理或回歸分析,以推算最終位移值和掌握位移變化規律。⑶當位移—時間曲線出現反常的急驟現象,此時說明圍巖的支護已呈不穩定狀態,應加強監視并適當加強支護,必要時立即停止開挖,并進行施工處理。⑷二次襯砌須在圍巖變形已根本穩定的情況下施工。當量測的數據滿足以下要求時即可認為圍巖變形已根本穩定:①各項測試工程的位移速率明顯收斂;②已產生的各項位移已已到達預計總位移量的80%-90%;③周邊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頂下沉速度小于0.07-0.15mm/d。8.5地質預報本合同段隧道所處地質較簡單,受地質構造影響較小,圍巖較差。做好地質超前預報對工程施工平安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經綜合分析,采用圖紙建議的沒必要寫全斷面地質素描對本標隧道工程施工進行地質預報。沒必要寫9、主要施工藝及工法9.1中夾巖加固方法及工藝⑴注漿小導管施工方法及工藝小導管采用外徑φ50mm、壁厚3.5mm的熱軋無縫鋼管,長5.0m,前端加工成尖錐狀,尾部焊φ8加勁箍,管壁四周按15cm間距梅花形鉆設φ8mm壓漿孔。注漿小導管加工示意圖3900小導管環向間距50cm,平插角45°,縱向間距1.0m。施作一環,搭接1.0m。3900在邊拱初期支護完成后,進行小導管注漿。施工采用鉆孔臺車或風動鑿巖機鉆孔,注漿泵注漿。注漿材料采用水泥凈漿,其配合比根據試驗確定,注漿參數如下:水泥漿水灰比〔質量比〕為:0.5:1注漿壓力P=0.5~1.0Mpa,注漿前孔口處需設置能承受規定的最大注漿壓力和水壓的止漿塞。注漿施工前,進行注漿試驗,以調整注漿參數。⑵脹殼式中空注漿錨桿施工方法及工藝①預應力錨頭安裝及預應力施加a、YT-28鉆機鉆孔成形并徹底清孔;b、將安裝有漲殼錨頭的桿體直接插入成孔底部;c、用力預緊桿體,保證錨頭頂端與孔底部緊貼并左旋錨桿體直至旋緊后,再安裝止漿塞、墊板、螺母;d、連接錨桿拉力計,實施預應力張拉至50KN(可根據情況適當超張拉)。②注漿注漿的目的是使漿液包裹預應力錨桿體,有效地防止桿體銹蝕致使錨桿失效;同時,漿液充填裂隙,改進圍巖。所以,注漿必須注意質量,保證注漿飽滿,需采用配套的專用注漿機和注漿接頭,以保證整個預應力錨固體系的有效性。考慮到預應力錨桿注漿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桿體銹蝕,以及充填裂隙,改進圍巖,故建議采用具有良好滲透性的純水泥漿進行注漿。注漿在張拉結束后即可進行,具體步驟如下:a、將注漿機推入現場,接好注漿管及電源;b、按設計配合比攪拌好漿液,并將其倒入注漿機中;c、開動注漿機,漿液注入錨孔中,直到錨桿尾端流出漿液且注漿壓力到達設計值為止;d、取下注漿接頭,進行下一根錨桿注漿,直到所有錨桿注漿完畢;e、清洗設備。9.2超前小導管注漿支護施工超前小導管采用φ50㎜,壁厚3.5㎜,L=450cm的無縫鋼管。施工時,先用儀器測量放線,畫出開挖外輪廓線,定出小導管中心線位置。導管采用鉆孔施工時,孔眼深度應大于導管長度;采用錘擊或鉆機頂入時,其頂入長度不小于管長的90%。小導管注漿選用水泥漿液,水灰比0.5:1,注漿壓力0.5~1MPa。注漿采用液壓注漿機,注漿到達壓力時持續15分鐘即可停止注漿。小導管加工工藝見“中夾巖加固方法及工藝〞中的小導管加工工藝。9.3鋼支撐和格柵鋼拱架施工⑴鋼拱架按設計要求分片加工好,尺寸準確,弧形園順,并在現場進行試拼,試拼后在同一平面內允許偏差為:寬度±20㎜,高度±30㎜,扭曲度20㎜。鋼拱架堆放和運輸時不得損傷和變形,安裝前應除銹。為了安裝方便,每榀鋼拱架可分段,段與段之間用聯結鋼板通過螺栓連接牢固。⑵鋼支撐和鋼格柵設計考慮預留變形值,安裝之前先噴4cmC25砼。⑶鋼拱架按設計位置現場測量定位,拱架平面必須與隧道中線垂直。鋼拱架架立通過垂球吊線的方法控制垂直度。拱架各節連接牢固,安設位置正確、穩固并垂直隧道中線,允許偏差:與線路中線位置30㎜,垂直度5%,前后拱架間距±100㎜。⑷現場拼接,各段應在一個平面上用M30螺栓聯接,點焊加固。⑸拱架之間縱向必須用縱向鋼筋連接,并與錨桿外露端焊牢。9.4中空注漿錨桿中空錨桿單根母體抗拉斷力應不小于180KN。中空注漿錨桿應在初噴砼后及時進行,鉆孔用風鉆進行。鉆孔前應根據設計要求布出孔位,作出標記,孔位偏差應小于15mm。鉆孔深度不得小于設計要求,鉆孔應圓而直,鉆孔方向宜盡量與巖層主要結構面垂直。鉆孔后應用砂漿作底座,使錨桿安裝后其墊板與底座密貼,并與錨桿垂直。錨桿安裝后螺母應擰緊。其施工工序為:布孔→鉆孔→沖孔→做砂漿底座→安裝錨桿→注漿。錨桿安裝注漿后不得隨意敲擊,其端部3天內不得懸掛重物。9.5鋼筋網施工初期支護均布置鋼筋網,網片間距為20cm×20cm,鋼筋網在洞外鋼筋加工棚加工后搬運至現場安裝。鋼筋網與錨桿聯接牢固,隨受噴面的起伏鋪設。鋼筋網之間及與已噴砼段的鋼筋網搭接牢固,且搭接長度不小于200㎜。鋼筋網需掛靠牢固,在噴射砼時鋼筋網不得晃動。9.6噴射砼施工砼的噴射采用濕噴工藝。噴射工藝流程:細骨料粗骨料細骨料粗骨料水泥水外加劉攪拌機噴射機噴頭頭壓縮空氣速凝劑②噴射砼順序噴射砼順序應先墻后拱,巖面不平時,應先噴凹處找平。在邊墻局部為自下而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并注意呈螺旋軌跡運動,一圈壓半圈,縱向按順序進行,旋轉半徑一般為15㎝,每次蛇行長度為3~4m。在拱部拱腳至拱腰處,自下而上。拱腰至拱頂由里〔有砼處〕向外噴射砼進行。10、工期方案及施工進度安排洞身施工開工日期2009年8月10日,完成日期2011年110.1七里坑隧道工期方案2023年8月10到2010年11月10日,共15個月,左洞洞身開挖及支護;2023年9月15到2010年12月15日,2023年12月16到2010年12月31日,共0.5個月,左洞水溝電纜槽施工;2023年1月1到2011年1月15日,共0.5個月,左洞路面砼施工完成;2023年9月10到2011年1月10日,共16個月,右洞洞身開挖及支護;2023年10月15到2011年2月15日,共16個月,右洞洞身仰拱及二襯;2023年2月16到2011年2月28日,共0.5個月,右洞水溝電纜槽施工;2023年3月1到2011年3月15日,共0.5個月,右洞路面砼施工完成。10.2雷公鋪隧道工期方案2023年8月15到2010年9月15日,共13個月,右洞洞身開挖及支護;2023年9月15到2010年10月15日,共13個月,右洞洞身仰拱及二襯;2023年10月16到2010年10月31日,共0.5個月,右洞水溝電纜槽施工;2023年11月1到2010年11月15日,共0.5個月,右洞路面砼施工完成;2023年9月10到2010年10月10日,共13個月,左洞洞身開挖及支護;2023年10月15到2010年11月15日,共13個月,左洞洞身仰拱及二襯;2023年11月16到2010年11月30日,共0.5個月,左洞水溝電纜槽施工;2023年12月1到201011、質量、平安、環保保證措施11.1隧道施工質量技術保證措施11.1.1隧道開挖過程中恪守“重勘察、防治水、預加固、強支護、分部挖、短進尺、少擾動、快封閉、勤量測〞的原那么。最大限度的利用圍巖本身具有的支承能力,采取對圍巖擾動少的開挖方法和方式。11.1.2根據設計圖紙,本合同段隧道采用超前小導管形式超前支護。1〕小導管的外插角根據注漿膠結拱的加固厚度確定,為10°~40°,導管安裝前,將工作面封閉嚴密,并正確測放出鉆設位置前方可施工。2〕注漿前噴射砼封閉作業面。防止漏漿,噴射厚度不宜小于50mm。11.1.3支護型式主要有注漿錨桿、鋼筋網、噴射混凝土,格柵拱架,工字鋼架。施工中采取的錨桿網噴混凝土初期支護首先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且必須滿足設計要求。11.1.3錨桿的類型和布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錨桿鉆孔保持直線,并與所在部位的巖層主要結構面垂直。錨桿安裝前,除去油污銹蝕并將鉆孔吹洗干凈。每根錨桿的錨固力不得低于設計要求,每300根抽樣一組進行抗拔試驗,每組不少于3根。鋼筋網隨受噴面起伏鋪設,與受噴面的間隙為3cm。鋼筋網的噴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2cm。鋼筋網與錨桿或其它固定裝置連接牢固,網片之間搭接長度不小于200mm,在噴射混凝土時鋼筋不得晃動。錨桿、鋼筋網安裝經檢驗合格后,及時噴射混凝土,并確保在4h內不得進行爆破作業。11.1.3采用濕式噴射法工藝。噴射混凝土作業分片依次進行,噴射作業自下而上,先噴鋼架支撐與拱墻壁間混凝土,后噴兩拱架之間混凝土。混凝土噴設采取分層噴射,后一層噴射在前一次噴射混凝土終凝后進行。噴射混凝土時,噴頭垂直于受噴面,噴頭離受噴面的距離保持在0.6~1.2m之間。噴射混凝土的外表確保密實、平整,無裂縫、脫落、漏噴、漏筋、空鼓、滲漏水等現象。11.1.3鋼架在出噴4cm混凝土后架設,架設完畢后須再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鋼架采用定位系筋定位,每處2根。鋼架與初噴混凝土間要求密切接觸,空隙處應用混凝土墊塊楔緊。鋼架的附件均采用鋼板或型鋼制成,鋼架的附件安裝后,與鋼架焊牢。確保鋼架有足夠的強度、剛度。保證鋼架支撐在襯砌斷面以外。11.1.4防水層的施工必須在初期支護變形根本穩定和襯砌灌注混凝土前進行,以防損壞。防水板正式鋪設前,先進行鋪設試驗、分析、選擇合理的技術參數,制定操作規程,確保防水層鋪設質量。鋪設房水板的基層確保堅實、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角、筋頭和凹坑或外表起砂現象。防水施工確保由從事防水施工的專業隊伍來完成,操作人員有防水專業上崗證書。11.1.5隧道砼襯砌采用全液壓襯砌臺車,襯砌做到內實外美,直線段平直,曲線段圓順,無蜂窩、麻面、跑模、爛根。模板縫橫平豎直,環節縫、施工縫處理達標。1〕模板外表應干凈光滑,接縫咬口嚴密,無漏漿現象。錯臺不得大于1mm。2〕混凝土襯砌中途因故中斷時,及時將混凝土扒平且外高內低,成輻射狀。續灌前鑿除外表浮漿及松動石子,先鋪一層高于原混凝土標號的砂漿。3〕混凝土灌注時,采取分層、水平、對稱灌注,振搗器不得觸及防水層、鋼筋和模板。11.2隧道施工平安技術保證措施11.2.1隧道施工洞內設專人指揮調度,三管兩線設專人管理,保證照明、通風、排水良好,道路平順暢通、燈光明亮。設置好運輸線路平安信號標志,確保洞內運輸平安。專職平安員上崗必須佩帶平安人員袖標,凡進洞人員必須帶平安帽。把弱圍巖作為重點防范對象,注重圍巖監測和觀察,按新奧法原理組織施工,隨時注意圍巖的巖質和分布情況變化,節理裂隙發育程度和方向,掌子面填充物的性質、涌水量,錨桿是否挖斷,噴混凝土是否產生裂隙。當圍巖變形量無變緩趨勢或噴射混凝土產生較大的剪切狀態時立即停止開挖,采取輔助加固施工。做好隧道監控測量,根據監測資料,判定圍巖的穩定性,超前指導施工,保證平安。洞內高壓線及風管通過襯砌臺車時,設置絕緣活動裝置和風管分節安裝,防止掛斷電纜和弄壞風管。掌子面到二襯之間設置逃生管,確保施工人員平安。11.2.2在爆破設計之前必須做到情況明確,不但要查閱原始地型地質資料,并要深入現場仔細勘察,并對地型地質資料進行現場核實、補充,使之滿足《爆破平安規程》規定的深度要求。在做方案之前要預估出現意外的可能性并做好預防措施,做到有備無患。根據隧道鉆爆開挖的特點,針對不同的圍巖采用不同的爆破方案,對于特殊圍巖地質還要進行特別設計,如有巖爆地段、煤層地段、膨脹巖地段,必須制定必要的平安及防護措施。設計采用非電導爆管線性微差起爆網路,在軟巖中嚴格控制每段起爆藥量及每段間隔時間,減小爆破振動對圍巖及支護結構的破壞。爆破工程師參加施工并對施工中出現的新情況及時調整,修改設計。爆破施工的“四大員〞必須持證上崗,并在施工前對這些人員進行必要的爆破平安技術培訓,使各級人員在掌握爆破平安技術的同時提高平安意識。每次爆破施工,爆破工程師必須對爆破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按規程要求做好爆破器材的檢驗,包括炸藥、雷管、連接器材等,保證適宜、合格的爆破器材進入現場,每次爆破均應使用同廠、同批、同型號的爆破器材。嚴格按爆破規程進行各道工序的施工,制訂布眼、鉆眼、裝藥、堵塞、連線等關鍵技術的操作細那么,并在施工中嚴格執行,確保裝藥、堵塞、連線等關鍵工序的施工質量。加強有毒氣體及可爆氣體的監測工作,一旦發現濃度超標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中毒和爆炸。注意炸藥的防水防潮,在有水地段不得使用硝銨炸藥,使用乳化炸藥;起爆網路的連接部位要保持干凈清爽。確定警戒范圍,嚴格崗哨制度,做好爆破前的清退工作和爆破后的管理工作,炮煙不排出洞外,施工人員不得進入施工現場。做好爆破后平安檢查和處理。對爆破作業面進行平安檢查,安檢內容包括:拒爆和半爆、爆破效果、危石情況以及發生各類事故的處理。做好對爆破器材的運、存、用各項管理工作;制定爆破施工平安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各級領導把爆破平安列為主要管理內容,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進行檢查評比,提高平安管理水平。11.2.3對于隧道洞口段、軟弱破碎帶等不良地質地段,采取超前支護、短開挖、弱爆破、襯砌緊跟、穩步前進的處理措施,有水地段先治水后開挖。嚴格按設計規定進行錨噴支護,加強圍巖及支護監控量測,控制圍巖的變形量,防止坍塌。不良地質地段圍巖有一定的自穩性時,爆破后立即清危,噴一層混凝土護面;圍巖自穩性能力差時,先打超前錨桿或超前小導管,圍巖壓漿固結巖體后再開挖,及時安裝鋼架,加強支護。同時,不良地質地段的二次襯砌要及時施作,仰拱提前完成及早形成封閉,確保隧道結構物及施工人員的絕對平安。11.2.4①復合式襯砌施工時,二次襯砌施作時間,應在圍巖和初期支護變形根本穩定的條件時進行。②砼澆筑前應復查臺車模板中線、高程、倉內尺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臺車及擋頭模板安裝定位是否牢靠;模板接縫是否填塞緊密;脫模劑是否涂刷均勻;止水帶、止水條安裝是否符合設計及標準要求;③基倉清理是否干凈,底腳施工縫〔如有〕是否處理;④輸送泵接頭是否密閉,機械運轉是否正常。⑤砼嚴格按試驗室提供的配合比計量配料,砼的運輸設備保證砼在運輸過程中不發生離析、漏漿、嚴重泌水及過多損失塌落度現象。⑥灌筑砼要水平分層對稱地進行,當砼超過隧道襯砌的拱部以后,砼排出管末端應埋在砼中,以保證填充完全。⑦砼灌注要保持連續性,如因故中止,超過允許時間應按工作縫處理。⑧砼灌筑及時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和附貼式振搗器搭配使用,振搗時防止振動頭與模板面接觸,也不允許振動鋼筋。⑨襯砌前按設計做好排水盲溝,施工縫放置橡膠止水帶。⑩襯砌前檢查配電、通風、通訊等各種預埋管件位置的準確性.當砼強度到達規定的強度時方可拆模。11.2.5作業人員均須配帶必要的防護用品。機具設備應置于平安地段,噴射機、注漿機、水箱必須裝置壓力表和平安閥,定期進行耐壓試驗。發生堵管時,應及時疏通;處理堵管時,噴嘴前嚴禁站人。經常檢查管道和接頭是否有松脫和擊穿可能,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在地質不良地帶施工時,現場應有鋼支撐等配備品,一應急需。且現場負責人也應會同有關人員對各部支護進行定期檢查,當發現支護變異或損壞時,應立即修整加固。11.2.6施工時加強對有害氣體的監測,注意防火,加強洞內施工通風,以確保隧道施工平安。11.2.7各種運輸車輛在未竣工的路面上行駛,最大時速不得超過40km;小型機動翻斗車最大時速不得超過15km;嚴禁超載、超員。自卸汽車維修車箱頂升到位后,必須用木塊墊實,防止失壓時車箱回落造成人員傷害。攤鋪機工作時,非司機禁止在機上活動;熨平板上嚴禁站人。路面機械施工的區域內,要實行交通管制,非施工人員、車輛不準隨便穿行。汽車要服從指揮。11.2.8高度重視洞內通風排煙,風管架設,由專人負責。洞內電力設備定期檢查,專人負責。11.3環境保護的技術保證措施11.3.111.3.111.3.111.3.111.3.111.3.111.3.2車輛在運料過程中,對易飛揚的物料用篷布覆蓋嚴密,且裝料適中,不得超載;車輛外表及輪胎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