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放射腫瘤學
(RadiotherapyOncology)一、概述1、定義:
放射腫瘤學(radiationoncology)放療(radiotherapy)
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產生的
——
放射線(如α、β、γ射線)和各類治療機(如鈷機或加速器)產生的
——
高能γ(χ)射線、電子線、中子束、質子束等單獨或結合其他方法治療腫瘤的臨床學科。
2、目的:
最大限度地殺滅腫瘤組織,同時盡可能保護正常組織免受照射,延長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人們普遍認為癌癥是“醫學的失敗”,患上了癌癥便被判了死刑。然而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腫瘤的總體療效有了明顯的改善。今天,不管是通過手術、放療、化療或綜合治療,已經有45%以上的癌癥有可能得到根治,特別是那些疾病早期被發現的患者。
1999年Tubianal報告45%的腫瘤可治愈,其中手術治愈22%,放射治療治愈18%,化療治愈5%。據統計目前有65%~75%的腫瘤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時期,因不同的治療目的需接受放射治療。3、放療在腫瘤治療中的地位4、放射治療的發展史(1)1895年11月8—倫琴X線1896年—居里夫人鐳1899年—研究人員手部接觸性皮膚癌,1903年因轉移致死。1902年—X線治療皮膚癌1913年—CoolidgeX球管1922年—深部X線機;巴黎腫瘤大會上Cutard、Hautant報告放療治愈喉癌。1934年—Cutard分割照射20世紀30年代—物理劑量—倫琴50年代—鈷—60遠距離治療機(獨立學科)60年代—電子直線加速器70年代—鐳療的巴黎系統80年代—現代近距離治療近10年—立體定向放射外科、3D-CRT、IMRT4、放射治療的發展史(2)[我國]1920年—協和醫院第一臺深部X線治療機1923年—上海法國醫院200KV深層X線治療機,協和
500mg鐳及氡發生器1927年—協和醫院聘用美籍物理師1932年—北大附屬醫院放射治療科1949年—北京、上海、廣州、沈陽等5家醫院有放療設備4、放射治療的發展史(3)1986年—中華放射腫瘤學會成立,出版了《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
264家,4679人(醫師1715人)、71臺加速器、鈷60機224臺2001年—715家、14131人(5113人醫師)、542臺加速器、454臺鈷機國產—中低能電子加速器、鈷機、模擬機、后裝機、劑量儀、治療計劃系統及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設備。4、放射治療的發展史(4)[存在的問題與不足](1)主要放療設備不足,輔助配套設備缺乏
WHO—2~3臺/每百萬人,我國0.79,需7~10年時間趕上;輔助放療設備嚴重缺乏(全國10%,主要大城市省級腫瘤醫院等)
(2)放射治療醫療人員素質差異大
醫生—臨床醫學、腫瘤學、影象診斷學、放射物理、放射生物、腫瘤基礎、計算機技術應用、圖象及信息醫學知識等,另外還需與專職放射物理、設備維修工程師相互配合放射腫瘤醫師、放射物理師、放療技師、放療工程師、腫瘤生物學家
(3)我國醫務人員少,結構不合理:發達國家—醫師∶物理師=3∶11997我國8.1∶1,實際僅為16∶1(多數未受專業培訓)
(4)放射治療技術水平不均衡
大城市省級放療中心—乳腺切線照射、非對稱野照射、調強放療、三維適形、全身照射、立體定向放療、放射外科等;其他基層放療中心—停留在20世紀60~70年代狀態,單一鈷機(西部)限制了治療技術的應用;
僅采用γ刀一臺設備,而忽略整體技術發展現象;造成醫療質量偏差。[我國放射治療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近10年來,向多學科化和高技術化發展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整合、協調、資源共享、QA、QC等)醫學影象技術(PET/CT/MR)生物技術生物—物理劑量模式、
IGRT、自適應的腫瘤放射治療
挑戰=機遇(1)加強放療從業人員素質和繼續教育的培養;(2)改善人員結構比例(3)放療設備研發,合理、全面的配置;(4)強化現代化科學管理,上崗培訓,對外交流,全國統一的質量管理和控制網絡體系。醫師、物理師、技師工程人員、護士等,各有不同任務放射腫瘤醫師—臨床檢查及診斷,確定治療目的(根治、姑息、綜合),制定治療計劃(體外照射—常規照射、
3D-CRT、IMRT、X刀,近距離照射),治療前后與病人溝通、病情處理及應急處理、書寫治療小結,判斷療效及推測預后,定期隨訪病人,總結治療經驗等。物理師—在醫生的指導下勾畫靶區、靶體積重建及劑量優化計算等。模擬機技師—制定體表固定裝置、模擬機定位、模具制作等。放療技師—實施放射治療。5、放療科人員結構及工作流程1.X線治療機
2.鈷-60治療機
3.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
4.模擬定位機
5.近距離后裝治療機6、常用放療設備能量—高能、中能、低能粒子軌跡—直線、回旋粒子—電子、質子、中子臨床應用—電子直線加速器、電子感應加速器二、臨床放射物理學與放射生物學在腫瘤放療中的應用1、放射源的種類及照射方式:
三種放射源:(1)放射性同位素釋—α、β、γ射線;(2)X線機及各類加速器產生—X線;(3)各類加速器產生—電子束、質子束、中子束、負π介子束以及其它重粒子束等。三種照射方式:(1)體外遠距離照射(Teletherapy),簡稱外照射;(2)近距離照射(Brachytherapy),或腔內治療或組織間放療;(3)放射性核素治療(RadionuclideTherapy),或內用同位素治療
放射性同位素(任何時間和環境下
一直放射出射線)射線裝置只有在通電狀態下產生射線內、外照射的區別外照射內照射照射源距離不同75cm~100cm5mm~5cm源強度不同MVmci~ci照射方式不同能量大,射程遠,需經過準直器、限束器等屏蔽后只有少部分射線到達組織無屏蔽,大部分射線被組織直接吸收對正常組織的影響不同經皮膚、正常組織后到達腫瘤組織,腫瘤的受照量受到皮膚及正常組織耐受量的限制源直接置于瘤體內,瘤體受量高,周圍正常組織影響小。射野內劑量分布不同能量梯度變化不大,靶區內劑量分布均勻能量與距離平方成反比定律,靶區內劑量分布不均勻外照射:常規照射非常規照射—超分割照射、加速超分割照射、連續照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3DCRT、IMRT、IGRT、X刀、γ刀根治性放療、綜合性放療(手術、化療等)、姑息性放療2、臨床照射靶區腫瘤區(grosstargetvolume.,GTV)::臨床可見的具有一定形狀和大小的病變范圍,轉移淋巴結為第二腫瘤區;臨床靶區(clinicaltargetvolume,CTV):腫瘤的臨床病灶、亞臨床病灶以及可能侵犯的范圍;內靶區(internaltargetvolume,ITV):在患者坐標系中,由于呼吸或器官運動引起的CTV外邊界運動的范圍器官變化–位置/形狀照射更大的體積來補償器官移動
計劃區(planningtargetvolume,PTV):指包括臨床靶區CTV
本身、照射中患者器官運動(由ITV表示),和由于日常擺位、治療中靶位置和靶體積變化等因素引起的擴大照射的組織范圍,以確保臨床靶區CTV得到規定的治療劑量。治療區(TreatmentVolume)
:80%等劑量曲線所包括的范圍;照射區(IrradiatedVolume,IV)50%等劑量曲線所包括的范圍
3、臨床劑量學原則:(1)腫瘤照射劑量準確;(2)腫瘤區內劑量分布要均勻;劑量梯度變化不能超過±5%,即達到
90%的劑量分布。(3)射野設計時,應盡量提高瘤區內劑量,而降低正常組織的受量。(4)保護周圍重要器官免受照射。4、射線與生物體的作用方式有兩種:直接作用、間接作用
直接作用(Directaction):射線被生物體吸收時,射線直接作用于細胞內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DNA,使DNA上的堿基被激發或電離,從而啟動一系列事件(如DNA單鏈或雙鏈斷裂),導致輻射損傷及細胞死亡;間接作用(Indirectaction):射線與細胞內的非關鍵性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產生自由基,該自由基擴散到一定的距離再對細胞內關鍵性生物大分子如DNA造成損傷。5、細胞受照后的反應——分次照射的理論基礎(4R)
放射性損傷及修復(1)亞致死性損傷(sublethaldamage,SLD);(2)潛在致死性損傷(potentiallethaldamage,PLD);(3)致死性損傷(lethaldamage,LD)。細胞周期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乏氧細胞的再氧合(reoxygenation)細胞再增殖(regeneration)三、放療的適應證與禁忌證放射治療的適應證1、首選放療的腫瘤:鼻咽癌、喉癌、扁桃體癌、舌癌、惡性淋巴瘤、陰莖癌、宮頸癌、皮膚癌、上段食管癌等。這類腫瘤通常對射線較敏感,多以局部侵犯為主,早、中期患者經放療多能達到治愈,并能很好地保存器官功能。2、次選放療或與手術、化療聯合進行的腫瘤:顱內腫瘤、上頜竇癌、下咽癌、肺癌、下段食管癌、胸腺瘤、直腸癌、乳腺癌、膀胱癌這類腫瘤通常首選手術治療,但因手術難以切盡或術后復發的危險性較大或不能手術者,應選擇放療或在手術前或手術后放療,以提高療效、減少復發。3、減癥放療對病期較晚、病情較重或一般情況較差難以耐受根治性放療的患者,通過放療可達到止血、止痛、解除梗阻、抑制腫瘤生長,從而減輕患者痛苦,盡量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的目的。1、通過放療可以治愈;2、創造再手術機會;3、緩解癌性疼痛,止血、解除壓迫癥狀,提高生存質量;4、鞏固手術、化療療效,降低復發與轉移的幾率放射治療的禁忌證絕對禁忌證惡變質狀態、腫瘤穿孔、大量癌性胸腹水,或伴有嚴重的心、肺、肝腎、腦功能障礙。相對禁忌證根治放療后近期復發或未控;對射線不敏感的中、晚期腫瘤或腫瘤已發生全身多發性轉移。放療的副作用
任何治療措施都是有利有弊,放射治療也不例外,但總體來講放射治療的副作用較小,比手術、化療容易接受。放射線作用于腫瘤患者的正常組織后總有一定的生物效應,人為地將該效應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為允許范圍內的,稱為放射反應。如皮膚、粘膜、消化道、骨髓抑制等,一般在放療近期內出現,經對癥處理或治療停止后幾周內完全消失。
另一部分,可能在治療結束后幾個月或幾年才逐步顯現出來,但通常是永久性的。部分后果較嚴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稱為放射損傷。如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腦損傷等。
四、放療技術的新進展電子計算機及影像學(PET、MRI、分子顯像、基因顯像)的發展及其在放療領域的滲透與應用,放療設備不斷更新(MLC),使精確定位、精確設計、精確治療的高精度治療得以實現,在保護正常組織的前提下,提高腫瘤的局部控制率,進而提高起生存率及生活質量。3D-CRT、IMRT、自適應放射治療等三維適形照射技術(3-Dimension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1、定義:適形放療為一種治療技術,使高劑量區分布的形狀在三維立體方向上與病變(靶區)的形狀一致。從這個意義上講,學術界將它稱為三維適形放療(3dimensionalconformalradiationtheraphy,3DCRT)。2、三維適形的必要條件:①在照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狀必須與病變(靶區)的形狀一致;②要使靶區內及表面的劑量處處相等,必須要求每一個射野內諸點的輸出劑量率能按要求的方式進行調整。我們將這種既滿足形狀適形,又滿足劑量適形的3D-CRT稱之為調強適形放射治療(intensitymodulationconformalradiaotherapy,IMRT)1.高精度:立體標記實現精確測量及定位,三維優化計算制定精確計劃,5-9個非共面照射野達到精確治療;2.無傷痛:病人在清醒狀態下平靜接受治療,不出血,不開刀,無感染,無普放、化療之副反應3.適應廣:位于手術禁區的腫瘤或因年高體弱不宜手術者,手術或普放復發及各類轉移瘤,1-14cm病灶均可采用適形放療;4.療效好:早期腫瘤可達根治,中期腫瘤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晚期腫瘤可迅速減輕患者癥狀及痛苦,提高生存質量;5.保護重要臟器:如晶體、腦干、心臟、腎臟、脊髓等可以受到保護免受照射。優點FilmsofMLCFieldsforStep&ShootTargetBrainStemParotidCord治療前后療對比圖腦膠質瘤治療前腦膠質瘤治療后病變吸收眶內腫瘤治療前治療后一月復查病變明顯縮小周圍型肺癌治療前治療后病變壞死吸收宮頸癌放療前CT表現保乳手術與根治術的美容差異目前治療趨勢:更重視患者的生存質量
1.縮小手術范圍(替代損毀性手術)
2.降低化療毒性(替代高劑量化療)
3.加強放療靶向性(替代全淋巴結區放療)
“最大、可耐受治療”轉為“最小、有效治療”垂體瘤Hypophyseoma概述垂體瘤:指源于垂體前葉細胞的腫瘤。占10%~15%,尸檢無癥狀的垂體瘤高達20%。1/3的垂體瘤無分泌激素功能,2/3有分泌激素功能。病理特征不能區分良、惡性。侵及局部骨質和軟組織的垂體瘤經常是良性,細胞呈多形性多為惡性,因此臨床垂體瘤分為良性、侵襲性和垂體癌之分。90%以上為良性垂體瘤。解剖與生理垂體—顱底碟鞍窩上-鞍隔,分開視交叉和三腦室底部;下-碟竇兩側-海綿竇(A、Ⅲ、Ⅳ、Ⅴ1、Ⅵ)垂體—前葉(腺垂體)(ACTH、TSH、FSH、GH、LH、PRL)后葉(神經垂體)垂體瘤的分類(一)按大小分類:微腺瘤:<10mm,ACTH多見;
大腺瘤:>10mm,PRL、GH、無功能性腺瘤。(二)按細胞著色不同分類:嗜色性—嗜酸細胞腺瘤:GH、PRL嗜堿細胞腺瘤:ACTH、FSH、LH、TSH、嫌色性(中性)細胞腺瘤(三)按生長方式良性(非浸潤性)浸潤性垂體癌(四)按細胞分泌激素功能分為:1、單激素分泌腺瘤:(1)PRL腺瘤:50%,PRL>200ug/L
女性:月經失調、閉經、溢乳等;男性:性功能減退、毛發減少、乳房發育等。大腺瘤還表現為:頭痛、視野受損、視力下降等。(2)GH腺瘤:20%,GH>20ug/L,
青春期前巨人癥,成人肢端肥大癥,GH越高,腫瘤增長越快,侵襲性越大,壓迫癥狀越明顯。垂體瘤的分類(3)ACTH腺瘤:10%,正常值為20~30ug/L,
典型的表現為:滿月臉、水牛背、脂肪堆積、皮下紫紋、繼發性高血壓、性功能障礙等。壓迫癥狀。(4)TSH腺瘤:1%TSH、T3、T4均增高。甲亢、甲狀腺腫大、心率快、基礎代謝增高,嚴重突眼,還伴性功能減退和閉經、不育等。2、多激素分泌腺瘤:電鏡與免疫組化鑒定與測定。(二)無分泌功能的腺瘤:占位癥狀為主,垂體功能不全,視神經受壓、海綿竇內顱神經受損,碟竇骨質破壞。垂體瘤的分類臨床表現
1、內分泌癥狀2、神經壓迫癥狀診斷內分泌、占位、體征、血液中激素水平異常。
CT、MRI—明確術前范圍與術后殘留情況。分期:Wilson在Hardy和Vizini分期的基礎上根據腺瘤與碟鞍和碟竇的關系(分級)鞍底完整:
Ⅰ.碟鞍正常。病灶膨脹性生長,腫瘤<10mm;
Ⅱ.碟鞍增大,腫瘤>=10mm;
蝶骨:
Ⅲ.局限性碟鞍底破壞;
Ⅳ.明顯的碟鞍底破壞;遠處擴展:
Ⅴ.經腦脊液獲血道;碟鞍外擴展:碟鞍上擴展O期:無碟鞍上擴展;A期:占據交叉池;B期:第三腦室隱窩消失;C期:第三腦室大的占位病變。鞍旁擴展D期:顱內、硬腦膜內、前、中、后顱窩E期:侵入或緊鄰海綿竇(硬腦膜外)治療垂體瘤治療的目的:在不導致垂體功能不足和不損傷周圍正常機構的前提下1、去除和破壞腫瘤;2、控制分泌功能;3、恢復失去的功能。1、手術治療經碟竇顯微外科手術切除。適應證:垂體微腺瘤、向下生長型。禁忌證:鞍隔上下的啞鈴狀腫瘤向側方、上方廣泛侵犯的腫瘤碟竇氣化不良。治療2、放療:抑制瘤體分泌,緩解占位效應。3、藥物治療溴隱停:抑制泌乳素的分泌,縮小腫瘤。需要長期服用,停藥后易反跳。對不能手術或拒絕手術的泌乳素瘤—放療+溴隱停。治療(一)內分泌功能活躍的垂體瘤治療1、顯微外科手術切除:經碟手術。2、術后放射治療常規,1.8~2.0Gy/次,DT:45~50Gy/5周。放療適應證:(1)持續的內分泌功能過度的垂體瘤;(2)不完全切除;(3)復發再次手術的病例。3、單純放療:不能耐受手術或拒絕接受手術的患者。治療(二)內分泌功能不活躍的垂體瘤治療1、手術:首選,減輕占位效應。2、術后盡快放療:DT:45~50Gy/25~28次/5~6w。治療(三)結果1、功能性垂體瘤,經放療后局部控制率80%~90%。生長激素垂體瘤,3/4在治療后數月至一年顯效;泌乳素瘤1/3在療后數年顯效。2、非功能性垂體瘤,放療后局部控制率80%~90%,但50%因放療垂體功能不足。外放療對垂體功能的影響依次為:促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四)放療技術1、適應證:(1)中等大小,鞍上擴展不明顯(2)不能手術或拒絕手術(3)術后殘留或復發治療2、常規照射技術:依據患者術前術后的CT、MRI設野體位:側枕或斜架面罩固定,將眉弓下緣與外耳孔連線呈水平,并與床垂直。照射野:兩顳側野+額前野,大腫瘤采用兩顳側野對穿照射大小為5cm*5cm,4.5cm*4.5cm。放療劑量:采用60Coγ線或4~6MVX線,每次1.8~2Gy,總量45~50Gy/5~6周治療3、三維適形或適形調強技術:大腫瘤,多個固定野,每野整體擋鉛;4、立體定向放射治療:(1)立體定向放射技術:5cm的準直器,非共面多弧旋轉照射技術。1.8Gy/次,90%等劑量曲線為參考線,總量:45~50Gy/5w。劑量分布明顯優于常規的3野照射,適用于小腺瘤。治療(2)立體定向放射外科:適應證
(1)微腺瘤,有癥狀者,腫瘤邊緣距視通路至少5mm;(2)拒絕或禁忌開顱的患者;(3)碟竇內殘留,復發的腫瘤。禁忌證(1)在CT、MRI上腫瘤顯示不清,瘤內出血或囊性變者;(2)浸潤性大腺瘤周圍骨質結構破壞;(3)腫瘤壓迫視交叉發生視力、視野損傷;(4)腫瘤侵及海綿竇者;(5)腫瘤壓迫三腦室后部,有下視丘功能障礙者。治療預后1、手術+放療優于手術(局部復發率低)2、手術大部分切除+放療優于次全切或減瘤術后放療3、療效與放療劑量相關垂體瘤放療患者需終生隨訪,監測垂體激素功能、視野、視力。放療后50%患者有垂體功能不全,1.5%~2.3%繼發性視力喪失。GH腺瘤S+RT/或單純RT,10年無瘤生存率69%~76%,5年后,30%患者GH<5ng/ml,10年53%,15年77%,20年89%。
PRL腺瘤S+RT/或單純RT,5年有43%~71%PRL恢復正常,10年為50%~93%。
ACTH腺瘤放療后,10年無瘤生存率59%。非功能性垂體瘤S+RT/或單純RT,病變穩定10年89%~91%,無瘤生存率79.6%~89.9%。預后腦轉移瘤Metastaticbraintumor一、概述1、定義: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細胞經血液、淋巴或直接侵入顱內的一組腫瘤。2、發病率:顱內腫瘤的1/3肺癌(2/3)、乳腺癌、消化道腫瘤等3、部位:腦實質、腦膜、顱骨。2/3多發。二、解剖與病理85%大腦半球10%~15%小腦半球(SCLC、前列腺癌、宮頸癌、消化道腫瘤)1%~3%腦干腫瘤占位效應、囊變、壞死、出血等三、臨床表現1、顱高壓癥狀2、灶性癥狀(1)腦卒中型(2)腦膜型(3)癲癇型(4)精神型(5)顱神經損害型四、診斷臨床病史癥狀、體征CT、MRI五、治療1、控制顱高壓癥脫水、利尿及激素治療側腦室引流2、手術
KSP>70分,<60歲,存活期>3月,原發灶控制好,單發或原發灶不明的。3、放療(1)全腦照射300cGy/次*10次,或200cGy/次*20~25次(2)立體定向放射治療90%等劑量曲線包全靶區,6Gy/次*8~9次8Gy/次*6次(1/3/5)惡性黑色素瘤,10Gy/次*4~5次(1/3/5或2次/周)4、化療:BCNU、CCNU、ACNU、Me-CCNU)6、預后全腦放療后,一般生存期是3~6月影響療效的因素:年齡、KSP評分、原發腫瘤控制情況、顱外轉移課后思考題垂體瘤的分類垂體瘤放療適應癥及立體定向外科放療適應癥腦轉移瘤的治療方法和放療劑量髓母細胞瘤放療技術及注意事項星型細胞瘤放療范圍及注意事項睪丸精原細胞瘤
睪丸惡性腫瘤來源于睪丸生殖細胞及其支持細胞.95%的睪丸腫瘤為惡性,且絕大部分來源于生殖細胞.睪丸精原細胞瘤占全部生殖細胞腫瘤的50%。占男性惡性腫瘤1-2%,發病率為1-2/10萬男性人口,是20-35歲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腫瘤位于體表易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早期精原細胞瘤治愈率可達95%,非精原細胞生殖細胞瘤5年生存率約50%。由于放療、化療,特別是綜合治療的迅猛發展,晚期和復發病人仍有治愈的機會。
病因淋巴引流
轉移途徑病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預后與預防
病因許多資料提示睪丸腫瘤的發生可能與睪丸創傷、內分泌障礙、遺傳與感染諸多因素有關,但都缺乏足夠證據。迄今為止,最具說服力的是睪丸下降不全(隱睪)與睪丸腫瘤發生的關系。(一)隱睪和異位睪丸
惡變的機理主要是位置關系和先天發育不良.隱睪所處的環境溫度比在陰囊中高2-4℃,能使睪丸萎縮、精子生成障礙,引起惡變,另一方面睪丸的先天發育不良和內分泌失調導致睪丸下降不全,終致惡變。(二)創傷睪丸腫瘤患者有局部創傷史者較多,但創傷不是宜接因素,而是誘因、動物實驗證明創傷是促癌因素。
(三)遺傳因素統計資料顯示睪丸腫瘤有一定的家族傾向。(四)內分泌功能障礙有些睪丸腫瘤伴有內分泌功能異常,如男性乳腺發育、性早熟等,說明兩者間有關。(五)感染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常并發睪丸炎,是否引致睪丸癌、目前尚有爭議。淋巴引流
睪丸淋巴網分深淺二層:深層淋巴引自睪丸實質及副睪,沿精索上行到達腹膜后.順腰大肌上行。于第4腰椎水平跨過輸尿管、再分支向上向內注入腹主動脈旁淋巴結、下腔靜脈淋巴結.右側終止于右腎動脈之下、腹主動脈與下腔靜脈之間的淋巴結,左側終止于左腎動脈、腹上動脈與左輸尿管之間的淋巴結。淋巴引流
淺層為睪丸鞘膜和陰囊皮膚的淋巴引流,匯集于腹股溝淋巴結,以后經骼淋巴鏈上行。擴散途徑(1)淋巴轉移:
第一站淋巴轉移為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轉只有在級少見情況下可見.(2)血行轉移:肺轉移最多見.擴散途徑在下列情況下出現腹股溝淋巴結轉
a腫瘤累及睪丸鞘膜、陰囊皮膚:b腹膜后淋巴結有梗阻時,癌細胞逆流至腹股溝;c有腹股溝和陰囊手術史。
病理睪生殖細胞腫瘤占95%;包括精原細胞瘤、胚胎癌、畸胎瘤、丸絨毛膜細胞癌、內胚竇癌;腫分單純型(60%)和混合型(40%)瘤非生殖細胞腫瘤占5%;種類繁雜……臨床表現
(一)癥狀
1.常見癥狀陰囊無痛性、進行性腫大,一般生長緩慢,有沉重或下墜感。部分起病急進展快伴有畏寒、發熱及局部紅腫。瘤內出血會產生劇痛和觸痛。
2.隱睪患者,表現為盆腔內或腹股溝區逐漸增大的腫塊。盆腔原發病灶侵犯鄰近器官和結構時,會產生特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如下肢水腫、尿頻、尿急和尿痛等。
3.轉移癥狀背痛、腰痛、腹內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轉移到各部位會引起相應的癥狀。(二)體征檢查睪丸時要用雙手同時檢查,兩側對照,對比大小、重量、質地,手法要輕柔。
(1)睪丸腫大,早期腫瘤表面光滑,晚期可有結節,與陰囊粘連。
(2)睪丸堅實沉重感較沉重的為患側。
(3)透照試驗不透光。
(4)其他:隱睪者腫塊多在腹部或腹股溝處;有些病人直接因轉移部位腫塊而就診、應注意陰囊的檢查。實驗室及輔助檢查腫瘤標志物:AFP、HCG在睪丸生殖細胞瘤的診斷、預后、治療和隨診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LDH是晚期生殖細胞瘤的重要預后因素,
生殖細胞瘤的血清標志物———————————————————————AFPHCGLDH———————————————————————精原細胞瘤陰性15-25%80%非精原細胞瘤
Ⅰ期10-20%10-20%Ⅱ期20-40%20-30%Ⅲ/Ⅳ期40-60%40-60%60%———————————————————————輔助檢查1.x線檢查
(1)胸部x線檢查排除轉移。
(2)靜脈腎盂x線造影:觀察腎盂和輸尿管是否有移位、梗阻,腎是否顯影。2.CT
腹部CT檢查腹部腫塊,如疑有胸部或中樞神經系統轉移時,可做胸部CT或頭顱CT檢查。3.雙下肢淋巴造影
4.超聲波檢查
(1)睪丸超聲波檢查:區別腫瘤呈囊性或實性。
(2)腹部超聲檢查:探查腹部腫塊及隨訪。診斷
陰囊無痛性腫塊、睪丸沉痛應警惕腫瘤,有些腫瘤引起內分泌失調,晚期可出現腹部腫塊及轉移癥狀。特別是有隱睪,睪丸萎縮、增大、下降不全和有性畸形者須注意有無變化。術后病理檢查是確診依據。
診斷(一)睪丸切除術:睪丸腫瘤切除是首要的診斷和治療手段。經腹股溝高位睪丸切除術是唯一正確的治療和診斷技術。注意:(1)無論術前診斷如何,所有原發睪丸腫瘤都必須經腹股溝切口。原因:①避免術中擠壓腫瘤導致擴散②干擾正常淋巴引流,導致腹股溝淋巴引流③精索切除不全。未切除睪丸腫瘤之前,術中不要解剖腫瘤觀察。(2)異位生殖細胞瘤占所有生殖細胞瘤的10%,縱隔和腹膜后是最常見的部位。(二)腫瘤標志物
AFP、HCG在睪丸生殖細胞瘤的診斷、預后、治療和隨診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LDH是晚期生殖細胞瘤的重要預后因素,血清濃度的高低反應腫瘤負荷、腫瘤生長率和細胞增殖。臨床分期I期腫瘤局限于睪丸,無淋巴結或遠處轉移;II期膈下淋巴結轉移IIA腫瘤最大直徑小于2CMIIB腫瘤最大直徑2-5CMIIC腫瘤最大直徑大于5CMIII期膈上淋巴結轉移
0無腹腔病變
ABC腹腔淋巴結轉移同II期IV期遠處轉移
L1≦3肺轉移灶
L2>3肺轉移灶,所有病變直徑<2CML3>3肺轉移灶,1個或多個病變直徑>2CMH+肝臟轉移
精原細胞瘤的治療所有睪丸惡性腫瘤都應經腹股溝高位睪丸切除術。精原細胞瘤的術后治療主要取決于腫瘤的臨床分期。放射治療是I期和IIA-B期的標準治療,腹腔大腫塊(IIC)和III-IV期以化療為主要治療手段。精原細胞瘤的治療原則I期睪丸精原細胞瘤的治療:放療是I期睪丸精原細胞瘤的術后標準治療手段。照射野:腹主動脈旁及同側髂血管淋巴引流區(狗腿野)照射劑量:DT20-26Gy照射野“狗腿野”包括腹主動脈旁和盆腔淋巴結上界:T10下緣,兩側界:體中線各旁開4--5CM健側在L5下緣至閉孔內緣垂線與恥骨聯合上2CM交點之連線,患側向下延伸至L4下緣與與髖臼外緣連線。然后,雙側沿閉孔內緣或髖臼外緣垂直向下下界:閉孔下緣腹主動脈旁照射野上界:T10下緣下界:L5下緣兩側界:體中線各旁開4-5CM狗腿子野等效方野示意圖
國際上有多個研究:I期睪丸精原細胞瘤縮小照射野至腹主動脈旁。由于睪丸精原細胞瘤最常見的轉移途徑為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而盆腔淋巴結轉移少見。減少了照射體積,降低了急性毒副作用,減少了遠期并發癥和第二原發腫瘤的發生,并降低了對側睪丸的散射劑量,減少了放射治療對生育能力的影響。I期睪丸精原細胞瘤單純腹主動脈旁照射結果研究者劑量(Gy)例數隨診時間(月)生存率%復發率%盆腔復發率%Fossa1999302365496.0(3年DFS)3.81.7Bamberg1999264835595.8(4年DFS)3.71.9Kiricuta199630866395.3(5年DFS)4.71.2Sultanem199825354097.1(3年DFS)00Melchior2001284262100(OS)2.40
Taylor2001?338?96.8(5年OS)3.00.8合計12203.41.3
照射劑量20-26Gy的生存率————————————————————研究者劑量(Gy)例數隨診時間(月)無病生存率——————————————————————————Bamberg264835595.8%Sultanem25354097.1%Niewald201015495.8%Read2094349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單藥化療:對化療高度敏感,復發或晚期應用以順鉑為基礎的方案,CR達85-100%。最近10年,有六個研究組,應用單藥卡鉑一周期或二周期。隨診時間28-74月,復發率0-8.6%。單純化療精原細胞瘤對化療高度敏感,復發或晚期精原細胞瘤應用順鉑為基礎的化療方案,完全緩解率達85-100%。因此,有人認為I期睪丸精原細胞瘤,單純化療可能取得很好的療效,應用單藥或減少化療療程可降低其毒副作用。卡鉑單藥化療的治療結果研究者例數化療周期中位隨診時間(月)復發例數(%)
Dieckmann2000931488(8.6)
322480Oliver199465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四川九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射頻工程師助理測試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七下月考數學試卷及答案
- 七巧板十五屆試卷及答案
- 提升履職能力與司法管理能力
- 管理學企業的管理創新
- 版短期勞動合同7篇
- 2025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專題三氧化還原反應一無答案
- 2024高考英語考前刷題大卷練三
- 建筑行業經營工作匯報
- 企業技術改造借款合同范本正式版9篇
- (完整版)語文寫作方格紙模板
- 養老院安全知識培訓
- 簡單夫妻自愿離婚協議書范本
- 打擊違法犯罪工作總結
- 1000以內退位減法500道
- 制氧機實施方案
- 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培訓
- 中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培訓核心素養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培訓課件如何教好孩子閱讀
- 《院感基本知識》課件
- 急診科培訓急性腰痛的鑒別與處理
- 血管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