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和可靠性)沒有那么高深莫測_第1頁
失效分析(和可靠性)沒有那么高深莫測_第2頁
失效分析(和可靠性)沒有那么高深莫測_第3頁
失效分析(和可靠性)沒有那么高深莫測_第4頁
失效分析(和可靠性)沒有那么高深莫測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失效分析(和可靠性)沒有那么高深莫測失效分析現在已經成為了熱門技術。業界也有不少專家在講授失效分析知識。總的來說,失效分析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很高深莫測的一門學問。這以失效分析方面的專家動輒就拿昂貴的儀器,拿高深IC的解剖來說事不無關系。事實上,有的儀器他們可能也沒用過,只有美國的大機構才用得起。學院派的專家就不用說了,他們由于沒有工作經驗,所以只能講解一些理論,他們的主要東西基本上是靠照搬美國的理論來的。所以,大理論一聽,真的很高深。而一些研究所的專家,可能用過一些儀器(但是他們用得也不全),也做過一些解剖,但是,很少有企業用到那些儀器。即使是一些有工作經驗的專家出來傳授失效分析知識,也不能免俗,總是以那些高深的分析和解剖為主要講解內容。(我不清楚他們是有所保留,還是覺得不講高深一點鎮不住人)在我看來,一味地強調高深的失效分析,不顧中國企業現狀,就像沒有教會人走路就先教人跑步一樣。中國電子行業現在的狀況可以說是可靠性非常差。即使一些大公司有可靠性相關部門,很多大公司對可靠性測試花了大投入,但是對失效分析不夠重視,失效分析人員淪為修理人員。而可靠性測試的理論基礎也是基于發達國家的理論過來的,所以有時并不是那么符合我國,因為我國的技術水平以發達國家不在同一個層面,所以出的問題也不是同層面的問題。中國人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喜歡形式主義,所以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在失效分析和可靠性方面,空有形式,少有實質。可靠性領域,有兩個榜樣。美國和日本。美國以嚴格全面的測試保證可靠性。日本卻是更重視失效分析。當然,美國失效分析也是老大,但是日本相對來說更重視實用的失效分析(當然日本也重視可靠性實驗)。美國是技術巨無霸,可靠性測試方面日本也沒辦法達到那樣的水平,所以日本實事求是地選擇失效分析為重點,不斷完善,從而使品質不斷提升。日本的電子產品曾經是劣質品的代名詞,但是后來很多地方,特別是家電,趕上了甚至超越了美國。日本的電子產品成為了價廉物美的代名詞。日本沒有美國的大手筆投入來搞那么全面的可靠性測試,所以其可靠性成本也比美國低。但是,他們通過失效分析,不斷提升了品質,所以物美。舉一個實際的例子。塑封IC剛開始時,可靠性是很差的。當然,IC美國是老大,日本的IC更差。所以日本的電子產品大多要靠進口美國的IC。一開始,美國對塑封IC的可靠性差,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他們稱要用高可靠性的IC,就要用陶瓷封裝的IC,因為那是通過嚴格的測試的。但是,日本的失效分析專家做了實實在在的測試、失效分析、DPA(破壞性物理實驗,以良品解剖為核心),把失效的問題找出來了,通過不斷的改善,使日本的塑封IC可靠性也大大提高。美國后來才反過來學習日本的經驗,從而提升了他們的塑封IC可靠性,最后重新超越日本。(有幾個地方都是這樣,美國一開始很厲害,但是日本采用了更合適的方法超過了美國,美國后來重新檢討改進,重新超越日本。比如美國在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日本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結果最后日本勝出,美國領悟過來后,拋掉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才重新趕超日本的)。我國的電子業水平,和美國和日本比起來有如天壤之別。我國的電子業基礎十分落后,可靠性水平也很差,除了廉價和技術含量低的產品能夠搶占不少市場份額外,高端產品(比如IC和復雜元件),幾乎是國外產品的天下。我們現在的水平,比日本起步時候的水平(相對水平)還差得多。那么,可靠性方面,我們應該學日本模式還是學美國模式更合適呢?就是問一個外行也知道,我們基礎差,學日本比學美國更合適。也就是說,腳踏實地地做失效分析,更加重視失效分析,對提升我國的電子產業可靠性更合適。而且要注意,我們跟日本比起來,差距巨大,也不能照搬日本的全部模式。可惜中國很多企業走的是美國模式的道路。不過那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就像自己只有拖拉機,不去學開拖拉機的技術,反而想學開飛機的技術,結果飛機沒開著,拖拉機也沒開好。比如說,現在失效分析的專家動輒就拿解剖IC說事(其實有時他們也沒解剖過),可是在中國很多企業根本就沒條件。中國政府對基礎產業的扶持力度遠遠不夠,雖然總是有吹牛的類似政策出臺,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他們寧愿花大量的金錢去搞?沫經濟,去拉動雞的屁的高速發展,也不愿意花稍微多一點的錢來支持基礎產業的發展(新聞上都是忽悠你的)。大型企業在類似的政策“熏陶”下,浮躁十足。大家看了就知道了,那些稍微大一點的電子公司,包括牛皮吹得響哄哄的HE(化名,以下同),最后幾乎都搞房地產去了,或者炒股去了。或者好大喜功,根本不夠強的時候就想做大做強,比如LX。大有什么用?想做大,首先要做強再說。中國有幾個企業真正的強的?HW(還好,老板討厭?沫經濟,不過HW同樣有惡性競爭、依靠拉關系等的問題)也沒資格出來吹牛。不過這些公司基本上都在吹牛自己有多強。可是看看他們生產出來產品,那個技術水平和可靠性,真的沒資格吹牛自己有多強,只能說相對的強。中國的元器件企業,與先進國家的比起來更是差得太遠了。中國電子產品除了技術落后,基礎薄弱,其實最大的問題還是可靠性的問題。可靠性上不去,再大都做不強。中國現在還缺乏在各方面都非常正面的大企業(有的廣告吹得好產品做得差,有的浮躁,有的惡性競爭,有的在供應商處是國際大流氓)。我認為中國電子產業未來的希望在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為主體的群體,也是創造真正價值的主力(國有企業的產值和創造的價值以水分為主,不足以信)。政府必須更加公平的對待民營企業。但是,作為民營企業本身,對政府不要抱有幻想,而是靠做強,自己強大了,政府自然而然會重視你。可靠性是中國很多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同樣是普通的整機產品,技術都很公開了,中國的產品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產品輸就輸在可靠性上。這里先說明一下,我所說的中小企業是指員工人數一萬人以下,年銷售額100億以下的企業,也就是說,中國的絕大多數企業是屬于我所說的中小企業范疇。根據我多年的工作經驗,加上和眾多同行的交流,和眾多供應商的交流,我意識到,中小企業的可靠性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且提高可靠性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測。因為大多數中小企業可靠性方面已經誤入歧途了。踏踏實實地做失效分析,而且不用做那么高深的失效分析,就能大大提升產品可靠性。以下是我針對不同種類的元件分別說明。一、高端元件,比如說IC及一些大功率分立器件、技術含量高的無源器件。這些器件,國內的廠家生產不出來,或生產出來的可靠性很差。所以,大多靠進口。如果有整機廠家(中小企業)這些元件失效了,有的公司送給一些分析機構做很專業的失效分析,同時,對來料進行復雜的檢驗,甚至篩選。這種公司,一般人會怎么想?是不是對他們很佩服?我告訴你,這種企業,一般應用這些高端元件時可靠性是很差的。為什么?比如下面這些元件,門檻很低(很小的廠都能生產),但是,確實是很多公司的老大難質量問題:晶體(無源)晶振(有源)、發光二極管(LED)、數碼管、液晶顯示器(LCD)、變壓器、貼片功率電感、電源模塊、電聲器件、接插件、開關、線繞電阻、電位器、電機、風扇、印制電路板、線材加工、外協加工件(比如單板),等等。這種元件,能用好品牌的就要用好品牌的。當然,有時受采購量、貨期、成本等影響,未必買得到好品牌的。這時,退而求其次,也要選擇比較可靠,有改善實力的廠家。如果選的是很差的廠家,即使你技術協議做得再漂亮,罰款措施再嚴,也無法得到可靠性好的元件(所謂?不起的阿斗)。做可靠性測試、做篩選也提高不了可靠性。因為在可靠性很差的企業,產品失效不符合浴盆曲線,可能是直線,更恐怖的是前低后高的曲線,比如很多潛在的不良后期才暴露出來。一旦選擇了合適的供應商,元件出了問題,就要腳踏實地地做失效分析了。很多公司的毛病是,元件出了問題,生產、技術、質量、采購、供應商之間就開始扯皮,扯來扯去,甚至換了不少供應商,就是沒有把問題解決掉。特別是搞績效考核的公司,所有的人都拼命推脫責任,效率及其低下。元件出了問題,分析原因。找出改善辦法,比追究誰的責任重要多了。做失效分析也只能看出失效現象和失效機理,但是真正的失效根源,是很復雜的,很多時候是各種原因交織在一起(越差的公司原因就越多)。解決的辦法有時也要多方面入手。一般公司失效分析最大的毛病就是,沒有實地調查、沒有多收集資料、沒有驗證,想形式主義地就得出了原因,得出了改善措施。到最后,問題還是沒真正解決。特別是調查跟蹤非常重要,能發現坐在會議室想破腦殼也想不出來的問題。現在業界對這種“簡單”元件的失效分析,大家交流較少,我倒是希望看見更多的同行,一起來交流這些方面的經驗,這是失效分析最有用最有效率的地方——成本很低,但是收效巨大。中國整個電子行業,就是要靠不斷的腳踏實地地做失效分析,提升可靠性,才有增強我國電子產品的實力。做強了,就一定會有很多做大的機會。光大而不強,沒有任何意義。失效分析能夠暴露公司的設計、工藝、人為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同時,即使是元件本身的問題,也要和供應商一起分析和解決問題。不要一味地讓供應商出個分析報告改善就完事了。供應商內部也有很多形式主義,只有干實事的心態去做事,才能發現真正問題。中國的普通供應商質量意識還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