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中國現代史第一章解讀_第1頁
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中國現代史第一章解讀_第2頁
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中國現代史第一章解讀_第3頁
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中國現代史第一章解讀_第4頁
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中國現代史第一章解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頁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中國現代史第一章解讀中國現代史概述第一章再造文明第一節新世紀的開端第二節新道路的開辟第三節多元經濟、文化與社會第二章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程第一節新文明的演進第二節現代化道路的探索第三節中國的現代化成就第一章再造文明第一節新世紀的開端一、從帝國到近代民族國家二、從君主專制到議會內閣制第二節新道路的開辟一、新思想——開路先鋒二、國民革命三、新民主主義革命四、民族獨立與國際平等第三節多元經濟、文化與社會一、城鄉經濟二、文化的中西合璧三、多樣的社會形態從這個提綱我們看到,第一節講辛亥革命前后社會的轉變,第二節與我們的教材基本一致,第三節是我們的教材中沒有的內容。下面我們看看李少兵為我們帶來了哪些“新知識”。一、從帝國到近代民族國家他的敘述,我歸納為以下幾點:1】追溯古代民族,定義漢族是以孔子“四海之內皆兄弟”思想為核心形成的文化民族而非血緣民族。2】古代民族向近代民族轉變,首先歸功于梁啟超。1903年,梁啟超撰文介紹了德國學者布倫奇理(J.K.Bluntschli)的民族理論。他指出布氏認為民族是“民俗沿革所生之結果也”。民族有八個特征:相同的地域、血統、體貌、語言、文字、宗教、風俗、生計,“造成一特別之團體固有之性質,以傳諸其子孫,是之謂民族”。布倫奇理的民族理論與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系,梁啟超根據布氏理論重新建構中國的民族主義,為中華民族觀念的形成作出了貢獻。梁啟超受布倫奇理的啟發,提出了影響深遠的“大民族主義”概念。他認為在中國這樣的多民族國度里,要建立統一有力的次序與世界各國競爭,境內的各民族就必須統合起來,漢、滿、蒙、回、藏、苗共同組成一個大民族,名字就叫中華民族。“吾中國言民族主義者,當于小民族主義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義者。小民族主義者何?漢族對于國內他族是也。大民族主義者何?合國內諸族以對于國外諸族是也。”3】關于孫中山的民族主義發展歷程。孫中山的民族主義開始時帶有種族主義色彩,其目的是推翻滿族統治,建立中華民國。他批判滿清政府實施種族主義壓迫,侵犯和剝奪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權。由于不斷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也不斷變化:由排滿的種族革命到五族共和,再到民族自決、反對帝國主義和各民族一律平等。孫中山后來接受了梁啟超的“大民族主義”觀念,也提倡整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同化成一個“中華民族”。我一直認為這個地方是一個絕好的命題點,只不過我命的題只限于孫中山民族主義的發展變化,要是和梁氏思想結合命題,展現孫梁互動,那就好了。4】從五四運動到抗戰爆發,民族主義推動民族國家逐步形成。5】國民黨和共產黨在民族主義問題上的異同,都使用“中華民族”,國民黨主張用三民主義整合古代思想精粹形成中國民族主義,共產黨主張馬克思主義中國際主義下的小民族主義。二、從君主專制到議會內閣制這部分內容與教材上辛亥革命、北洋軍閥的統治基本一樣。三、新思想——開路先鋒他著重說了新文化運動的具體內容。1】解釋一些具體的詞語。民主在政治上主要指人民享有主權,權力是制衡的,政府由民眾投票選舉產生。共和指民有、民治、民享。憲政是指以憲法、法律治國,“只是政治必須依據法律,和政府對于人民應負責任兩個原則而已。議會政治只是人民舉代表來辦政治的制度而已”。所謂自由,也就是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謂平等,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謂博愛,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即仁者,愛人。人權,則是指人按其本質應該平等享有的權利,如生存權、財產權等。科學,不僅是一種研究自然物質、自然現象以揭示其真相的學問,它也是一種科學方法,即“辨別事實的真偽,把事實取出來詳細地分析,然后求他們的秩序關系,想一種最簡單明了的話來概括他”。忠從國家意義上來講,是指忠于國家民族、忠于民眾,而非忠君、忠于政府、忠于某個人;從家庭范圍內來講,是指夫婦忠實于對彼此的愛情,而非妻子忠于為所欲為的丈夫、忠于沒有愛情的“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婚姻。孝的本意不是盲從父母,而是對父母要尊敬。孝的范圍也應該擴大,不能只體現在子女對父母的奉養、承歡、送終、掃墓之上,子女更應該去服務社會,為廣大民眾盡孝造福。2】新道德的具體內容。(一)思想自由,人格獨立。新派人士指出:“吾國數千年來之社會生活,莫不受名教羈縻之苦。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思想之不自由,莫甚于此……故吾人今日者,果欲創新生活,滌新道德,求為廿世紀之新國民,則必自實行其思想革命始。除昔日保守盲從之習慣,而礪今日自由意志之精神。”個人只需要服從真理,至于荒謬的“名分”、“偽道德”、專制的法令制度,都可以唾棄和破壞。(二)個人主義。陳獨秀認為,社會的文明幸福是個人造成的,也是個人應該享受的,滿足正當的欲望是個人生存的根本理由,所以努力創造幸福的個人主義是應當肯定的。在胡適看來,個人主義的道德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假的個人主義”,就是“發達個人之利己心”,把個人幸福和快樂看得至高無上的為我主義。其性質是“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管群眾的利益”。第二種是真的個人主義,也即個性主義。其特征一是獨立思想,二是個人對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結果要負完全責任。第三種是“獨善的個人主義”。(三)以平等博愛為核心內容的人道主義。新派人士認為,人與人之間應該“彼此互相愛護,互相扶助,利則共享,禍則分受,排己我之私,行泛愛之實,以求得人類全體之最大幸福為目的”,這就是人道主義。陳獨秀非常贊賞人道主義中的“平等的博愛精神”,并主張把這種精神培養在中國人的血里,將國人從冷酷、黑暗、污濁的精神狀態中解救出來。(四)求實精神。這與舊道德中的虛偽相對立,而與新文化中的科學相一致。蔡元培指出,“科學發達以后,一切知識道德問題皆得由科學證明”。陳獨秀認為,“若事之無利于個人或現實社會生活者,皆虛文也,誑人之事也。誑人之事,雖祖宗之所遺留,圣賢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會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應摒棄虛偽的道德,樹立求實的精神。3】李大釗宣傳的共產主義道德。首先,道德屬于社會的上層建筑,它的存廢是由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的。其次,在階級社會里,道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這個地方很容易命制選擇題,因為新文化運動對1919年前后的社會生活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大部分習俗是1912-1922年間形成的或肇端的。四、國民革命這個內容與教材沒有多大不同。五、新民主主義革命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1】中國共產黨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是在20世紀20年代,特別是國民革命以后。2】李大釗認為“在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在總人口中,他們占據了重要地位,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我們必須強調農民是重要一部分”。在李大釗看來,農民的解放才是中國真正的解放。李大釗的思想深刻地影響了與他關系密切的青年毛澤東。李大釗犧牲后,毛澤東堅持農村和農民革命斗爭,將李大釗的理念付諸實踐。3】1938年,共產國際和斯大林承認了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領導地位。4】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建立了新民主主義理論體系。它在政治上明確區分了現階段的民主革命目標和將來的社會主義革命目標,確立了比較開明的聯合執政方針;在經濟上明確發展市場經濟,允許多種所有制經濟模式并存;在文化上主張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新民主主義理論是毛澤東最重要的理論,但是,我們的教材沒有講。或許,我們現在的改革就是新民主主義理論某種程度的實踐。六、民族獨立與國際平等這部分他建議對日本侵華的原因要進行全面的多角度的細致分析,比教科書要寫得詳盡一些。他自己是這樣分析原因的——日本天皇始終是同一個家族的后代,自古至今沒有換過其他家族。一個重要原因是日皇常常“統而不治”,甘于大權旁落,只做國家的精神象征。自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天皇“既統且治”,掌握了實際最高權力,但繼任的大正,特別是裕仁天皇治國能力有限,導致權力真空出現,文官和軍人集團為此進行了激烈爭奪。為在國內斗爭中占得上風,軍人集團常常在中國挑起事端,尋釁滋事,侵奪中國權益,以能為日本謀取國家利益來增加自己內斗的砝碼。關東軍炸死張作霖,后又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三省,一開始是其擅自行動,并未獲得日皇和文官政府同意,但由于為日本爭得了國家利益,也就在事后得到了默認,這反過來又推動了軍人集團去進行新的尋釁、侵略。日本軍閥的侵略成性,把日本帶上了軍國主義、暴力和最終敗亡之路。最后,自近代以來,充斥日本思想界的“日本領導亞洲論”也對日本侵略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且讓很多日本國民對侵略沒有負疚感,反而感到理所當然。好像分析的也不怎么深入。七、城鄉經濟南京國民政府的城市經濟是閱讀內容,農村經濟與共產黨有關,我們附錄在后:與城市經濟發展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南京國民政府忽視了農村經濟的恢復和振興,并漠視農民的困苦。農民人數眾多,占當時中國總人口的80%以上。農民要把收入的40%-60%交給地主作地租,還要替地主繳地稅和附加稅,被剝削到了極限,中國共產黨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貧雇農的政策因此很受貧苦農民歡迎。國民政府并未貫徹孫中山“耕者有其田”的理念,也沒有施行它所宣揚的農村經濟措施。1930年,國民政府曾作了個決定,要把地租降到37.5%但并未真的在全國付諸實施。國民政府起用宋子文、孔祥熙等西方培養的金融專才來管理經濟,他們不了解農民,也不了解中國土地問題的嚴峻。而國民黨內有一批人在農村有既得利益,他們也不希望變革農村。由于缺乏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中國農村經濟仍處于凋敝之中。農民缺少土地和資金,剩余農產品不多,即使有一點兒也分配不公。農民普遍欠債,很多人不得不忍受高利貸盤剝。了解這些,就很容易理解農民為什么跟共產黨跑了。八、文化的中西合璧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1】特點有識之士不斷融合中西文化,但一直未創造出真正適合中國現代化實踐發展需要的新文化體系。按梁漱溟的說法,是“舊轍已破,新軌未立”。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支離破碎,但現代西方文明對中國影響又有限,導致民國文化呈現出流于表面的“多元化”特征。民國時期,各種西方文化在中國有著不同命運—精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