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第二次合作的促成及破裂原因文檔_第1頁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促成及破裂原因文檔_第2頁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促成及破裂原因文檔_第3頁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促成及破裂原因文檔_第4頁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促成及破裂原因文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促成及破裂原因內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歷史背二國共第二次合作的促成原因國共第二次合作的破裂原因第二次國共合作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歷史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向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發動進攻,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七七事變的第三天,中共中央發布通電號召全中國軍民團結起來,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中央將《為公布國共合作宣石。《宣言》提出發動全民族抗戰、實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項基本要中中共為實現國共合作的四項保證17日,中共代表周恩來等在廬山與蔣介石繼續談判。同一天,蔣介石發表了準備抗戰的談話。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八一三事變),揚言3個月滅亡中國。由于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地直接受到威脅,8月14日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8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同蔣介石等就發表中共宣言和改編紅軍問題,在南京舉行第五次談判,蔣介石被迫同意將在陜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了爭取抗戰勝利的全面抗戰路線。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中央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任命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0月間,又將在南方十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云逸為參謀長,開赴華中抗日前線。在共產黨的催促下,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國共第二次合作的促成原因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是中國社會基本矛盾發展變化的結果,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中國革命發展的必然產物。近代中國社會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這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圍主。在不同時期,又有不同表現。日本夫舉侵略國的同時,改變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階級關系,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巨大威脅。國民黨與共產黨的軍事斗爭退為次要矛盾,中華族同日本軍國主義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在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緊要關頭,必然要求將國內所有力量團結起來,共同抗日。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正是適應這個要求建立起來的二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口號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有力地動員了廣大群眾,使全國迅速形成了抗日反蔣浪潮,有力推動了國民黨政策的轉變。1935年12月共產黨在瓦窯堡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通過了《關于目前政治形勢和黨的任務的決議》。毛澤東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共產黨關于抗戰的主張在全國很快形成了抗日浪潮。1935年爆發的“一二.九運動就是一個標志。國民黨在全國反日抗戰浪潮前極為孤立,不得不改變政策三中國革命所處的國際環境,為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條件。華北事變后,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向中國領土日益深入,不僅危害了中華民族的生存,也威脅和影響了英美在華的利益,這就形成了英美列強聯合同日本軍國主義的斗爭。西安事變后,英美從其自身利益出發,唯恐蔣介石被殺,親日派當權對己不利,主張支持國共合作的立場。蘇聯和共產國際也對中國的抗戰事業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持贊同態度,為國共合作的形成提供了客觀條件中國共產黨堅持逼蔣抗日、聯蔣抗日方針,迫使蔣介石走上抗日道路。華北事變后,共產黨正確分析了代表英美利益的國民黨有可能出現轉向抗日的變化,并確定了逼蔣抗日的方針逼將五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為了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