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區規劃設計第4講風景旅游區景觀規劃設計規范_第1頁
旅游區規劃設計第4講風景旅游區景觀規劃設計規范_第2頁
旅游區規劃設計第4講風景旅游區景觀規劃設計規范_第3頁
旅游區規劃設計第4講風景旅游區景觀規劃設計規范_第4頁
旅游區規劃設計第4講風景旅游區景觀規劃設計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風景旅游區景觀規劃設計規范授課教師:周紅課程內容:1、《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的解讀2、對風景名勝區規劃的普遍模式和成果要求的介紹3、對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大型公園綠地等較大尺度的規劃設計項目的典型案例分析。4、指導學生在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深度上掌握一般大型綠地的設計邏輯和方法。教學目的:培養學生建立對風景區規劃與設計的基本框架初步掌握風景區規劃與設計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際規劃設計能力參考用書:《中國園林》、《風景園林》、《景觀設計》、《landscapearchitecture》等期刊其他關于規劃設計案例的書籍第一部分:《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解讀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第1章

總則第1.0.1條

為了適應風景名勝區以下簡稱風景區保護、利用、管理、發展的需要,優化風景區用地布局,全面發揮風景區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風景區的規劃設計水平和規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規范。

第1.0.2條

本規范適用于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審定公布的各類風景區的規劃。

第1.0.3條

風景區按用地規模可分為小型風景區(20km2以下)、中型風景區(21-100km2)、大型風景區(101-500km2)、特大型風景區(500km2以上)。

第1.0.4條

風景區規劃應分為總體規劃、詳細規劃二個階段進行。大型而又復雜的風景區,可以增編分區規劃和景點規劃。一些重點建設地段,也可以增編控制性詳細規劃或修建性詳細規劃。

第1.0.5條

風景區規劃必須符合我國國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風景區特性。并應遵循下列原則:

1.應當依據資源特征、環境條件、歷史情況、現狀特點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統籌兼顧,綜合安排。

2.應嚴格保護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原有景觀特征和地方特色,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良性循環,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實科教審美特征,加強地被和植物景觀培育。

3.應充分發揮景源的綜合潛力,展現風景游覽欣賞主體,配置必要的服務設施與措施,改善風景區運營管理機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業化傾向,促使風景區有度、有序、有節律地持續發展。

4.應合理權衡風景環境、社會、經濟三方面的綜合效益,權衡風景區自身健全發展與社會需求之間關系,創造風景優美、設施方便、社會文明、生態環境良好、景觀形象和游賞魅力獨特,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風景游憩境域。

第2章

術語

風景名勝區

也稱風景區,指風景資源集中、環境優美、具有一定規模和游覽條件,可供人們游覽欣賞、休憩娛樂或進行科學文化活動的地域。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風景名勝區規劃

也稱風景區規劃。是保護培育、開發利用和經營管理風景區,并發揮其多種功能作用的統籌部署和具體安排。經相應的人民政府審查批準后的風景區規劃,具有法律權威,必須嚴格執行。

風景資源

也稱景觀資源風景旅游資源。是指能引起審美與欣賞活動,可以作為風景游覽對象和風景開發利用的事物與因素的總稱。是構成風景環境的基本要素,是風景區產生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物質基礎。

景物

指具有獨立欣賞價值的風景素材的個體,是風景區構景的基本單元。

景點

由若干相互關聯的景物所構成、具有相對獨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審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單位。

第三章一般規定3.1

基礎資料與現狀分析3.2

風景資源評價3.3

范圍、性質與發展目標3.4

分區、結構與布局3.5

容量、人口及生態原則第2.0.8條

景區

在風景區規劃中,根據景源類型、景觀特征或游賞需求而劃分的一定用地范圍,包含有較多的景物和景點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對獨立的分區特征。

第2.0.9條

風景線

也稱景線。由一連串相關景點所構成的線性風景形態或系列。

第2.0.10條

游覽線

也稱游線。為游人安排的游覽欣賞風景的路線。第2.0.11條

功能區在風景區規劃中,根據主要功能發展需求而劃分的一定用地范圍,形成相對獨立的功能分區特征。

第2.0.12條

游人容量

在保持景觀穩定性,保障游人游賞質量和舒適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資源的限度內,單位時間、一定規劃單元內所能容納的游人數量。是限制某時、某地游人過量集聚的警戒值。

第2.0.13條

居民容量

在保持生態平衡與環境優美、依靠當地資源與維護風景區正常運轉的前提下,一定地域范圍內允許分布的常住居民數量。是限制某個地區過量發展生產或聚居人口的特殊警戒值。3.2

風景資源評價

第3.2.1條

風景資源評價應包括:景源調查;景源篩選與分類;景源評分與分級;評價結論四部分。第3.2.2條

風景資源評價原則應符合下列規定:

1.風景資源評價必須在真實資料的基礎上,把現場踏查與資料分析相結合,實事求是地進行;

2.風景資源評價應采取定性概括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綜合評價景源的特征;

3.根據風景資源的類別及其組合特點,應選擇適當的評價單元和評價指標,對獨特或瀕危景源,宜作單獨評價。第3.2.3條

風景資源調查內容的分類,應符合表3.2.3的規定。大類中類小類一

源1.天景(1)日月星光(2虹霞蜃景(3)風雨陰晴(4)氣候景象(5)自然聲象(6)云霧景觀(7)冰雪霜露(8)其他天景2.地景(1)大尺度山地(2)山景(3)奇峰(4)峽谷(5)洞府(6)石林石景(7)沙景沙漠(8)火山熔巖(9)蝕余景觀(10)洲島嶼礁(11)海岸景觀(12)海底地形(13)地質珍跡(14)其他地景3.水景(1)泉井(2)溪流(3)江河(4)湖泊(5)潭池(6)瀑布跌水(7)沼澤灘涂(8)海灣海域(9)冰雪冰川(10)其他水景4.生景(1)森林(2)草地草原(3)古樹古木(4)珍稀生物(5)植物生態類群(6)動物群棲息地(7)物候季相景觀(8)其他生物景觀二

源1.園景(1)歷史名園(2)現代公園(3)植物園(4)動物園(5)庭宅花園(6)專類游園(7)陵園墓園(8)其他園景2.建筑(1)風景建筑(2)民居宗祠(3)文娛建筑(4)商業服務建筑(5)宮殿衙署(6)宗教建筑(7)紀念建筑(8)工交建筑(9)工程構筑物(10)其他建筑3.勝跡(1)遺址遺跡(2)摩崖題刻(3)石窟(4)雕塑(5)紀念地(6)科技工程(7)游娛文體場地(8)其他勝跡4.風物(1)節假慶典(2)民族民俗(3)宗教禮儀(4)神話傳說(5)民間文藝(6)地方人物(7)地方物產(8)其他風物風景資源分類表

第3.2.4條

風景資源評價單元應以景源現狀分布圖為基礎,根據規劃范圍大小和景源規模、內容、結構及其游賞方式等特征,劃分若干層次的評價單元,并作出等級評價。

第3.2.5條

在省域、市域的風景區體系規劃中,應對風景區、景區或景點作出等級評價。

第3.2.6條

在風景區的總體、分區、詳細規劃中,應對景點或景物作出等級評價。

第3.2.7條

風景資源評價應對所選評價指標進行權重分析,評價指標的選擇應符合表3.2.7的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風景區或部分較大景區進行評價時,宜選用綜合評價層指標;

2.對景點或景群進行評價時,宜選用項目評價層指標;

3.對景物進行評價時,宜在因子評價層指標中選擇。

綜合評價層賦值項目評價層權

重因子評價層1.景源價值70-80(1)欣賞價值

(2)科學價值

(3)歷史價值

(4)保健價值

(5)游憩價值①景感度②奇特度③完整度

①科技值②科普值③科教值

①年代值②知名度③人文值

①生理值②心理值③應用值

①功利性②舒適度③承受力2.環境水平20-10(1)生態特征

(2)環境質量

(3)設施狀況

(4)監護管理①種類值②結構值③功能值

①要素值②等級值③災變率

①水電能源②工程管網③環保設施

①監測機能②法規配套③機構設置3.利用條件5(1)交通通訊

(2)食宿接待

(3)客源市場

(4)運營管理①便捷性②可靠性③效能

①能力②標準③規模

①分布②結構③消費

①職能體系②經濟結構③居民社會4.規模范圍5(1)面積

(2)體量

(3)空間

(4)容量風景資源評價指標層次表

第3.2.8條

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景源評價分級必須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等五級;

2.應根據景源評價單元的特征,及其不同層次的評價指標分值和吸引力范圍,評出風景資源等級;

3.特級景源應具有珍貴、獨特、世界遺產價值和意義,有世界奇跡般的吸引力;

4.一級景源應具有名貴、罕見、國家重點保護價值和國家代表性作用,在國內外著名和有國際吸引力;

5.二級景源應具有重要、特殊、省級重點保護價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內外聞名和有省際吸引力;

6.三級景源應具有一定價值和游線輔助作用,有市縣級保護價值和相關地區的吸引力;

7.四級景源應具有一般價值和構景作用,有本風景區或當地的吸引力。

第3.2.9條

風景資源評價結論應由景源等級統計表、評價分析、特征概括等三部分組成。評價分析應表明主要評價指標的特征或結果分析;特征概括應表明風景資源的級別數量、類型特征及其綜合特征。第四章專項規劃4.1

保護培育規劃4.2

風景游賞規劃4.3

典型景觀規劃4.4

游覽設施規劃4.5

基礎工程規劃4.6

居民社會調控規劃4.7

經濟發展引導規劃4.8

土地利用協調規劃4.9

分期發展規劃

第4.8.1條

土地利用協調規劃應包括土地資源分析評估;土地利用現狀分析及其平衡表;土地利用規劃及其平衡表等內容。

第4.8.2條

土地資源分析評估,應包括對土地資源的特點、數量、質量與潛力進行綜合評估或專項評估。

第4.8.3條

土地利用現狀分析,應表明土地利用現狀特征,風景用地與生產生活用地之間關系,土地資源演變、保護、利用和管理存在的問題。

第4.8.4條

土地利用規劃,應在土地利用需求預測與協調平衡的基礎上,表明土地利用規劃分區及其用地范圍。

第4.8.5條

土地利用規劃應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1.突出風景區土地利用的重點與特點,擴大風景用地;

2.保護風景游賞地、林地、水源地和優良耕地;

3.因地制宜的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發展符合風景區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與結構。

第4.8.6條

風景區土地利用平衡應符合表4.8.6的規定,并表明規劃前后土地利用方式和結構變化。

第4.8.7條

風景區的用地分類應按土地使用的主導性質進行劃分,應符合表4.8.7的規定。

第4.8.8條

在具體使用表4.8.6和表4.8.7時,可依據工作性質、內容、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其分類的全部或部分類別,但不得增設新的類別。第4.8.9條

土地利用規劃應擴展甲類用地,控制乙類、丙類、丁類、庚類用地,縮減癸類用地。風景區用地平衡表表4.8.6序

號用地

代號用地名稱面積

(km2)占總用地%人均

(m2/人)備注現狀規劃現狀規劃00合計風景區規劃用地10010001甲風景游賞用地02乙游覽設施用地03丙居民社會用地04丁交通與工程用地05戊林地06己園地07庚耕地08辛草地09壬水域10癸滯留用地備注_年,現狀總人口_萬人。其中:(1)游人_(2)職工_(3)居民__年,規劃總人口_萬人。其中:(1)游人_(2)職工_(3)居民_風景區用地分類表表4.8.7類別代號用地名稱范圍規劃

限定大

類中

類小

類甲風景游賞用地游覽欣賞對象集中區的用地。向游人

開放▲甲1風景點建設用地各級風景結構單元(如景物、景點、

景群、園院、景區等)的用地▲甲2風景保護用地獨立于景點以外的自然景觀、史跡、

生態等保護區用地▲甲3風景恢復用地獨立于景點以外的需要重點恢復、培

育、涵養和保持的對象用地▲甲4野外游憩用地獨立于景點之外,人工設施較少的大

型自然露天游憩場所▲甲5其他觀光用地獨立于上述四類用地之外的風景游賞

用地。如宗教、風景林地等△規劃限定說明:應該設置▲;可以設置△;可保留不宜新置○;禁止設置×。乙游覽設施用地直接為游人服務而又獨立于景點之外

的旅行游覽接待服務設施用地▲乙1旅游點建設用地獨立設置的各級旅游基地(如部、點、

村、鎮、城等)的用地▲乙2游娛文體用地獨立于旅游點外的游戲娛樂、文化體

育、藝術表演用地▲乙3休養保健用地獨立設置的避暑避寒、休養、療養、

醫療、保健、康復等用地▲乙4購物商貿用地獨立設置的商貿、金融保險、集貿市

場、食宿服務等設施用地△乙5其他游覽設施用地上述四類之外,獨立設置的游覽設施

用地,如公共浴場等用地△規劃限定說明:應該設置▲;可以設置△;可保留不宜新置○;禁止設置×。丙居民社會用地間接為游人服務而又獨立設置的居民

社會、生產管理等用地△丙1居民點建設用地獨立設置的各級居民點(如組、點、

村、鎮、城等)的用地△丙2管理機構用地獨立設置的風景區管理機構、行政機

構用地▲丙3科技教育用地獨立地段的科技教育用地。如觀測科

研、廣播、職教等用地△丙4工副業生產用地為風景區服務而獨立設置的各種工副

業及附屬設施用地△丙5其他居民社會用地如殯葬設施等○規劃限定說明:應該設置▲;可以設置△;可保留不宜新置○;禁止設置×。丁交通與工程用地風景區自身需求的對外、內部交通通

訊與獨立的基礎工程用地▲丁1對外交通通訊用地風景區入口同外部溝通的交通用地。

位于風景區外緣▲丁2內部交通通訊用地獨立于風景點、旅游點、居民點之外

的風景區內部聯系交通▲丁3供應工程用地獨立設置的水、電、氣、熱等工程及

其附屬設施用地△丁4環境工程用地獨立設置的環保、環衛、水保、垃圾、

污物處理設施用地△丁5其他工程用地如防洪水利、消防防災、工程施工、

養護管理設施等工程用地△規劃限定說明:應該設置▲;可以設置△;可保留不宜新置○;禁止設置×。戊林地生長喬木、竹類、灌木、沿海紅樹林

等林木的土地,風景林不包括在內△戊1成林地有林地,郁閉度大于30%的林地△戊2灌木林覆蓋度大于40%的灌木林地△戊3苗圃固定的育苗地△戊4竹林生長竹類的林地△戊5其他林地如跡地、未成林造林地、郁閉度小于

30%的林地○規劃限定說明:應該設置▲;可以設置△;可保留不宜新置○;禁止設置×。己園地種植以采集果、葉、根、莖為主的集

約經營的多年生作物△己1果園種植果樹的園地△己2桑園種植桑樹的園地△己3茶園種植茶園的園地○己4膠園種植橡膠樹的園地△己5其他園地如花圃苗圃、熱作園地及其他多年生

作物園地○規劃限定說明:應該設置▲;可以設置△;可保留不宜新置○;禁止設置×。庚耕地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庚1菜地種植蔬菜為主的耕地○庚2水澆地指水田菜地以外,一般年景能正常灌

溉的耕地○庚3水田種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庚4旱地無灌溉設施、靠降水生長作物的耕地○庚5其他耕地如季節性、一次性使用的耕地、望天

田等○規劃限定說明:應該設置▲;可以設置△;可保留不宜新置○;禁止設置×。辛草地生長各種草本植物為主的土地△辛1天然牧草地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花草地○辛2改良牧草地采用灌排水、施肥、松耙、補植進行

改良的草地○辛3人工牧草地人工種植牧草的草地○辛4人工草地人工種植鋪裝的草地、草坪、花草地△辛5其他草地如荒草地、雜草地△規劃限定說明:應該設置▲;可以設置△;可保留不宜新置○;禁止設置×。壬水域未列入各景點或單位的水域△壬1江、河△壬2海域海灣△壬3海域海灣△壬4灘涂包括沼澤、水中葦地△壬5其他水域用地冰川及永久積雪地、溝渠水工建筑地△規劃限定說明:應該設置▲;可以設置△;可保留不宜新置○;禁止設置×。癸滯留用地非風景區需求,但滯留在風景區內的

各項用地×癸1滯留工廠倉儲用地×癸2滯留事業單位用地×癸3滯留交通工程用地×癸4未利用地因各種原因尚未使用的土地○癸5其他滯留用地×規劃限定說明:應該設置▲;可以設置△;可保留不宜新置○;禁止設置×。第5章

規劃成果與深度規定第5.0.1條

風景區規劃的成果應包括風景區規劃文本、規劃圖紙、規劃說明書、基礎資料匯編等四個部分。

第5.0.2條

規劃文本應以法規條文方式,直接敘述規劃主要內容的規定性要求。

第5.0.3條

規劃圖紙應清晰準確,圖文相符,圖例一致,并應在圖紙的明顯處標明圖名、圖例、風玫瑰、規劃期限、規劃日期、規劃單位及其資質圖簽編號等內容。

第5.0.4條

規劃設計的主要圖紙應符合表5.0.4的規定。第5.0.5條

規劃說明書應分析現狀,論證規劃意圖和目標,解釋和說明規劃內容。圖紙資料名稱比例尺制圖選擇圖紙特征有些圖紙可與

下列編號的圖紙

合并風景區面積(km2)綜

型復

型單

型20以下20-100100-500500以上1.現狀(包括綜合現狀圖)1:50001:100001:250001:50000▲▲▲標準地形圖

上制圖2.景源評價與現狀分析1:50001:100001:250001:50000▲△△標準地形圖

上制圖13.規劃設計總圖1:50001:100001:250001:50000▲▲▲標準地形圖

上制圖4.地理位置或區域分析1:250001:500001:1000001:200000▲△△可以簡化制

圖5.風景游賞規劃1:50001:100001:250001:50000▲▲▲標準地形圖

上制圖6.旅游設施配套規劃1:50001:100001:250001:50000▲▲△標準地形圖

上制圖37.居民社會調控規劃1:50001:100001:250001:50000▲△△標準地形圖

上制圖38.風景保護培育規劃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可以簡化制

圖3或59.道路交通規劃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可以簡化制

圖3或610.基礎工程規劃1:10001:250001:500001:100000▲△△可以簡化制

圖3或611.土地利用協調規劃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標準地形圖

上制圖3或712.近期發展規劃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標準地形圖

上制圖3

風景區總體規劃工作階段內容安排表第二部分:風景名勝區規劃案例分析1、廬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

——清華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嶗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