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及其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學案(1) 高三一輪復習地理中圖版_第1頁
氣候及其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學案(1) 高三一輪復習地理中圖版_第2頁
氣候及其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學案(1) 高三一輪復習地理中圖版_第3頁
氣候及其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學案(1) 高三一輪復習地理中圖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氣候及其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1.地理環境(1)自然地理環境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基礎,由、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組成。(2)人文地理環境人類在自然地理環境基礎上改造形成的、與自然地理環境有著內在聯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規律的環境。2.氣候——一種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1)概念一個地區內大氣的一般狀態,是該地經常性天氣的綜合表現。(2)影響因素①太陽輻射:隨的增高而減少,是造成各地氣候差異的根本原因。②大氣環流:促進了高低緯度地區之間、海陸之間和的交換,調整了全球熱量和水分的分布,影響著各地氣候的形成。③下墊面因素:直接影響到大氣的乃至運動特征。a.海陸差異:b.洋流eq\b\lc\{\rc\(\a\vs4\al\co1(調節高低緯度間熱量和水分,影響所經地區的氣溫和降水))c.地形eq\b\lc\{\rc\(\a\vs4\al\co1(高度、坡向不同產生溫度差異,地形起伏對大氣環流和降水有明顯影響))d.其他因素。④人類活動:3.氣候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1)形成自然地理環境是經過長期的演化形成的,在地理環境演化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演化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巖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并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圖文助記1.氣候的海洋性和大陸性(1)海洋性:全年溫差小,全年降水均衡,全年濕潤,主要由海洋氣團控制。(2)大陸性:一般是冬冷夏熱,全年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由大陸氣團控制。2.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緯度較低,氣溫較高;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沿岸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陽輻射(緯度位置)、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地形和洋流等。具體分析如下:(1)太陽輻射(緯度位置)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決定了氣候的熱量帶和氣溫的高低分布。氣候帶最冷(最熱)月均溫熱帶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5℃以上亞熱帶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溫帶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亞寒帶最熱月平均氣溫略高于10℃寒帶最熱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下(2)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流)不同的氣壓帶、風帶和季風其性質不同,對氣候的影響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3)海陸位置①大陸東岸—風向和洋流類型—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主要有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②大陸西岸—風向和洋流類型—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主要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③內陸和沿海—大陸性和海洋性—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4)地形地勢①山地由于地勢的影響,形成了周圍氣溫高、中心氣溫低的分布特點;盆地因地勢中間低周圍高,形成了周圍氣溫低、中心氣溫高的分布特點;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響,引起水熱的垂直分異,從而形成氣候的垂直變化。②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區。③山脈的分布影響氣候的分布規律和范圍。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氣候呈現南北狹長延伸而逐步更替的變化特點。(5)洋流①暖流:增溫增濕,主要氣候類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部分地區的熱帶雨林氣候。②寒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