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單元設計說課目錄一、確定單元主題二、單元內容分析三、學情分析四、單元學習目標五、單元教學實施六、分課時設計一、確定單元主題單元主題單元主題:群落在人教版《生物學》選擇性必修2的“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中,用了三節內容分別介紹了群落的結構、主要類型和演替,幫助學生構建和理解“群落〞這一概念,形成一個以“群落〞為主體的完整單元。二、單元內容分析單元地位本單元在“模塊2生物與環境〞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前一單元學習的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是本單元學習的根底,并與本單元共同完成重要概念“2.1不同群落的生物在長期適應環境和彼此相互適應的過程中形成動態的生物群落〞的構建;同時本單元的內容又是學習后續“生態系統〞單元等的根底。單元內容生物群落是在相同時間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研究群落的結構和演替,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相關根底知識,還能在認識群落動態變化的過程中,提升系統思維,并在穩態與平衡觀、系統觀、進化與適應觀等觀念間建立聯系。了解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也有助于學生形成保護環境、改善環境的責任意識。內容結構大概念重要
概念次
位
概
念概念體系2.1.4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等特征,并可隨時間而改變2.1.5說明一個群落替代另一個群落的演替過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2.1.6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與該群落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和分布特點2.1不同種群的生物在長期適應環境和彼此相互適應的過程中形成動態的生物群落2.22.32.4概念2生態系統中的各種成分相互影響,共同實現系統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生態系統通過自我調節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三、學情分析學情分析本單元很多情景和內容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如捕食、競爭等種間關系,留鳥遷徙、過度放牧等現象。這些都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聯系自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單元情境素材中的一些事物,比方原始合作、紅尾鴝等,學生不夠熟悉,需要教師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關于群落演替,學生對初生演替可能比較陌生,但“棄耕農田的變化〞這一真實情境可以為學生理解次生演替提供不少感性認識。四、單元學習目標單元學習目標1.通過分析實例,說明群落的概念;明確群落水平研究的問題,說明研究的視角不同,探究的問題也不同;說明群落的物種組成及種間關系,說明群落是物種間通過不斷變化的復雜關系形成的有機整體。2.舉例說明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季節性及其影響因素,認同生物的生態位是生物進化和適應的結果,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單元學習目標3.通過對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方面的分析和討論,說出生物群落的不同類型;說出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與該群落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和分布特點。4.通過對群落內種間關系和生態位的討論,認同生物的適應性還表達為彼此相互適應,從系統的角度說明群落是一個不同種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單元學習目標5.通過對縉云山實例的分析討論,用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分析說明群落演替的概念、過程及規律。6.結合實例,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科學思維區分初生演替與次生演替。7.通過探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認同退耕還林等措施的意義,進一步形成可持續開展觀,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運用所學的知識給森林火災后的生態恢復等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出建議。五、單元教學實施課時劃分本單元共分4個課時進行教學課時內容教材課時1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種組成、種間關系第一節課時2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季節性、生態位第一節課時3群落的主要類型第二節課時4群落的演替第三節大情境重慶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重慶市北碚區嘉陵江小三峽之溫塘峽西岸,總面積76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6.6%。縉云山物種多樣性豐富,生活著小靈貓、禿鸛、紅隼等近兩百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生長著桐、銀杉、紅豆杉、桫欏等等多種珍惜植物。2022年8月,重慶多地突發山火,縉云山地區出現了北碚近10年最大山火。小情境課時1課時2課時3課時4小情境縉云山地區不僅生活著水杉、紅豆杉等珍惜針葉樹種,還有更多縉云槭、北碚榕等特色闊葉樹種;2001年縉云山地區成為國家自然保護區后,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與日俱增。縉云山地區植物總類種,木本植物約占27.9%,草本植物約占56.4%,竹類占4.8%,還有10.9%的苔蘚和藻類植物。在森林的上層活躍著紅雀等鳥類,小靈貓在林中跳躍,林蛙在樹下活動,土壤中還有穴居動物的身影。同樣位于重慶,距縉云山140km的仙女山,不僅有大面積的森林覆蓋,還分布著多個大小不等的草原;不過縉云山海拔350~951m,而仙女山平均海拔1750m。1989年6月,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風雨襲擊了縉云山森林,數百年的古樹被連根拔起或攔腰折斷,受災面積達50多公頃;經過二十多年的生態恢復,縉云山風災跡地人工混交林,愈來愈茂盛,生物多樣性也越來越豐富。核心問題縉云山地區的多種野生動植物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森林火災后,縉云山能恢復到原來的樣貌嗎?主要任務分析縉云山森林群落的特征和結構;構建“縉云森林火災后的恢復過程〞概念模型。課時任務課時1課時2課時3課時4任務通過縉云山實例,分析群落的特征和結構;從不同的視角研究縉云山森林群落的物種組成及種間關系;從身邊的環境中尋找,列舉生物種間關系實例。分析縉云山實例,說明其群落的空間結構;觀看縉云山四季風景展示,說明其群落的季節性,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比較縉云山和仙女山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說出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與該群落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和分布特點;通過視頻介紹,認識并分析生物群落的不同類型。分析風災后縉云山發生的群落演替過程;比較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的異同;構建“縉云森林火災后的恢復過程”概念模型;探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六、分課時設計〔課時4〕課時目標1.通過對縉云山實例的分析討論,用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分析說明群落演替的概念、過程及規律。2.結合實例,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科學思維區分初生演替與次生演替。3.通過探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認同退耕還林等措施的意義,進一步形成可持續開展觀,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運用所學的知識給森林火災后的生態恢復等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出建議。課堂策略1989年6月,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風雨襲擊了縉云山森林,數百年的古樹被連根拔起或攔腰折斷……1情境導入分析風災后縉云山發生變化過程比較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的異同2演替的類型探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分析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的意義3人類活動
對演替的影響構建“縉云森林火災后的恢復過程〞概念模型4學習評價活動設計活動目的1分析風災后縉云山發生變化過程闡明群落演替的概念2比較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的異同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科學思維區分初生演替與次生演替3探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4分析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的意義評價設計構建“縉云山森林火災后的恢復過程〞概念模型評價等級評價要求水平一能夠說出縉云森林火災后的恢復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棗莊職業學院《語文教學設計藝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當代影視文學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大連市一0三中學2025屆高三下-第五次考試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云南省施甸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5月教學質量檢查生物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盱眙縣重點名校2025年初三適應性練習自選模塊試題含解析
- 食品廠培訓大綱
- 培訓學校企業文化
- 2025智能鎖購買合同范本
- 2025國際酒店廚師勞動合同范本
-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PPT課件
- 鐵路建設項目施工企業信用評價辦法(鐵總建設〔2018〕124號)
- 誘導公式練習題-(中職)
- 2016年浦東新區公辦小學招生地段
- 鴿巢問題(例1、例2)[1]
- 01戴明十四條
- 完整版佛教葬禮儀式
- 【課件】第六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課件-高中通用技術蘇教版(2019)必修《技術與設計1》
- 鍋爐除氧器過程控制課程設計
- 統計法培訓課PPT課件
- 《電子游戲的利弊》PPT課件.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