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高考全國乙卷語文真題變式練習之文學類閱
讀
原題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九一八”致弟弟書
蕭紅
可弟:小戰士,你也做了戰士了,這是我想不到的。
世事恍恍惚惚地就過了;記得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個短促的時間是與你相處的,現在想
起就像連你的面孔還沒有來得及記住,而你就去了。
記得當我們都是小孩子的時候,當我離開家的時候,那一天的早晨你還在大門外和一群
孩子玩著,那時你才十三四歲,你看著我離開家,向著那白銀似的滿鋪著雪的無邊的大地奔
去。你戀著玩,對于我的出走,你連看我也不看。
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長大了,有時寫信給我,因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時收到,有時
收不到。但我讀了之后,竟看不見你,不是因為那信不是你寫的,而是在那信里邊你所說的
話,都不像是你說的。比方說一生活在這邊,前途是沒有希望的……
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鮮,但心里邊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為我總有一個印象,
你曉得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信的時候,總是愿意說一些空話,問一問,家里的櫻桃樹
這幾年結櫻桃多少?紅玫瑰依舊開花否?或者是看門的大白狗怎樣了?你的回信,說祖父的
墳頭上長了一棵小樹。在這樣的話里,我才體味到這信是弟弟寫給我的。但是沒有讀過你的
幾封這樣的信,我又走了,越走越離得你遠了。
可弟,我們都是自幼沒有見過海的孩子,海是生疏的,我們怕,但是也就上了海船,飄
飄蕩蕩的,前邊沒有什么一定的目的,也就往前走了。
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來,是來自東京的,說你是在那邊念書了。恰巧那年我也要到東
京去看看,我想這一次可以見到你了。這是多么出奇的一個奇遇。我一到東京就寫信給你,
約你第三天的下午六點在某某飯館等我。
那天,我五點鐘就等在那里,一直到了六點鐘,沒有人來,我又多等了一刻鐘,我又多
等了半點鐘,我想或者你有事情會來晚了的。到最后的幾分鐘,竟想到,大概你來過了,或
者已經不認識我。第二天,我想還是到你住的地方看一趟。有一個老婆婆,說你已經在月初
走了,離開了東京了。你那簾子里頭靜悄悄的,好像你在里邊睡午覺的,半年之后,我還沒
有回上海,你又來了信,說你已經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我想這可糟了,又來了一個
小吉卜賽。
這流浪的生活,怕你過不慣,也怕你受不住。
但你說:“你可以過得慣,為什么我過不慣?”
等我一回到上海,你每天到我的住處來,我看見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滿了慌
亂。我想這些流浪的年較人,都將流浪到哪里去。常常在街上碰到你們的一伙,你們都是年
輕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內心充滿了力量。你們是被逼著來到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
們都懷著萬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沒有回頭。但是你們都充滿了饑餓,所以每天到處找工作。
你們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葉似的被秋風卷著,彎著腰,抱著膀,那時你不知我心里的憂
郁,你總是早上來笑著,晚上來笑著。進到我屋子來,看到打著寒戰。
可吃的就吃,看到書就翻,累了,躺在床上就休息是歡喜了,但還是心口不一地說:“快
起來吧,看這么懶。”
你那種傻里傻氣的樣子,我看了,有的時候,覺得討厭,有的時候也覺得喜歡,雖是歡
喜了,但還是心口不一地說:“快起來吧,看這么懶?!?/p>
不多時就“七七”事變,很快你就決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軍去。
你走的那天晚上,滿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們在黃瓜架下捉著蟲子的那樣的夜,那樣黑
黑的夜,那樣飛著螢蟲的夜。
你走了,你的眼睛不大看我,我也沒有同你講什么話。我送你到了臺階上,到了院里,
你就走了。那時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讓你走,還是不愿意。只覺得恍恍惚惚的,
把過去的許多年的生活都翻了一個新,事事都顯得特別真切,又都顯得特別模糊,真所謂有
如夢寐了。
可弟,你從小就蒼白,不健康,而今雖然長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體力仍舊是壞的。
我很怕你走到別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勸你回家,因為你的心里充滿了誘惑,
你的眼里充滿了禁果。
恰巧在抗戰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訴我你在洪洞的前線,離著我很近,我轉給你
一封信,我想沒有兩天就可見到你了。那時我心里可開心極了,因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樣年
輕的孩子們,他們快樂而活潑,他們跑著跑著,工作的時候嘴里唱著歌。這一群快樂的小戰
士,勝利一定屬于你們的,你們也拿槍,你們也擔水,中國有你們,中國是不會亡的。雖然
我給你的信,你沒有收到,我也沒能看見你,但我不知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見到了你一樣。
因為你也是他們之中的一個,于是我就把你忘了。
但是從那以后,你的音信一點也沒有的。而至今已經四年了,你到底沒有信來。我本來
不常想你,不過現在想起你來了,你為什么不來信。
今天又快到“九一八'’了,寫了以上這些,以遺胸中的憂悶。
愿你在遠方快樂和健康。
1941年9月
(有刪改)
【小題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信中寫“滿鋪著雪的無邊的大地”和大海上“飄飄蕩蕩的”海船,都表達了前途未卜的意思,
寫出了“我”對流浪生涯的憂懼不安。
B.“我”有一個時期寫給弟弟的信中,談的總是些櫻桃樹玫瑰花之類的“空話”,這些話題看
似親切,實則回避了弟弟信中流露出的苦悶。
C.弟弟從上海前往西北的分別之夜,兩人并無多言,但信中追憶那個夜如同幼年的夜,寫
出了“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與弟弟的親密感情。
D.信件的結尾處,點出“又快到,九一八,了”,照應了信件開頭“這十年中”的說法,同時將
個人遭際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
【小題2]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狀態更是一再呈現。請分析這種恍惚感的由
來。
【小題3】對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兩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圍年輕人的群體生活中來
敘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請對此加以分析。
【答案】【小題1】A
【小題2】①感慨時光流逝之快,十年中和弟弟相處的時間短促:②對與弟弟相處的回憶感
到真切而又模糊,恍如夢境;③牽掛、擔心、思念流浪在外的弟弟。
【小題3】①由個體到群體,真實再現了抗日戰爭時期一代青年的人生遭遇和心路歷程。②
不同感受:在上海時,“我”對流浪青年生活沒有著落、前途未知的狀態充滿擔憂;在山西時,
看到年輕群體的革命生活充實、快樂而有朝氣,“我”深感欣慰,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解析】
【小題11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AJ“滿鋪著雪的無邊的大地,……都……寫出了,我,對流浪生涯的憂懼不安”錯誤,原文為“向
著那白銀似的滿鋪著雪的無邊的大地奔去”,這里要注意兩個詞語,一個是“白銀似的”,一
個是“奔去”。"白銀''傳遞出的是美好和希望,"奔去'’有一種期待和追求夢想的情感在其中,
這是作者寫自己十年前離開家的感受,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青年時代的蕭紅對前途的期望和
對未來未知世界的美好憧憬。
故選Ao
【小題2】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
由題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寫“恍恍惚惚”情感狀態的內容,然后結合具體的情節分析
由來。
由“世事恍恍惚惚地就過了”“記得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個短促的時間是與你相處的”“記得當
我們都是小孩子的時候,當我離開家的時候,……你戀著玩,對于我的出走,你連看我也不
看”可知,“我”和弟弟相處時間短暫,而且“我”離開家的時候弟弟年紀還小,所以這“恍恍惚
惚”是感慨時光流逝之快。
由“現在想起就像連你的面孔還沒有來得及記住,而你就去了”“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長大
了,有時寫信給我.....但我讀了之后,竟看不見你,不是因為那信不是你寫的,而是在那
信里邊你所說的話,都不像是你說的。比方說一生活在這邊,前途是沒有希望的”“我看了非
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鮮,但心里邊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為我總有一個印象,你曉得什么,
你小孩子”“你的回信,說祖父的墳頭上長了一棵小樹。在這樣的話里,我才體味到這信是弟
弟寫給我的“可知,對與弟弟的相處感到真切而又模糊,對于弟弟表現出的成長狀態,“我”
又感覺新奇,不相信弟弟已經長大,從當初那個不知離別是什么滋味的孩子成了一個有了自
己的思想的青年。
由“我送你到了臺階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時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讓你
走,還是不愿意”“可弟,你從小就蒼白,不健康,而今雖然長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體力
仍舊是壞的。我很怕你走到別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勸你回家,因為你的心里
充滿了誘惑,你的眼里充滿了禁果”可知,“我”的內心對于弟弟的離開有不舍,有擔心,但
又不能阻止弟弟參軍抗日,內心糾結矛盾,這種矛盾的背后是對弟弟的擔憂、不舍和牽掛。
【小題3】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品味作者情感態度的能力。
由題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出這兩處內容,結合“我”的心理感受以及弟弟和這些青年的生活狀
態進行分析。
如在上海時,“我看見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滿了慌亂”點明了“我”的心理狀態是“慌
亂”;結合“我想這些流浪的年輕人,都將流浪到哪里去”可知,"我''對這群青年未來的方向
感到迷茫,由此可知,對于此時的流浪青年,“我”的內心是充滿擔憂的。
如在山西時,“那時我心里可開心極了”點明了“我”的心理狀態是“開心”;結合“因為我看到
不少和你那樣年輕的孩子們,他們快樂而活潑,他們跑著跑著,工作的時候嘴里唱著歌。這
一群快樂的小戰士,勝利一定屬于你們的,你們也拿槍,你們也擔水,中國有你們,中國是
不會亡的“可知,這群年輕人快樂活潑,積極勇敢,他們拿起槍戰斗,生活有目標,“我”從
他們身上看到我們這個民族的希望,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從整體來看,文章從弟弟寫到青年,從上海的流浪青年寫道山西抗戰的青年,這是由個體到
群體,展現了抗日戰爭時期青年的人生遭際和心路歷程。
變式題1基礎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陳忠實改稿
韓小蕙
①我始終忘不了陳忠實老師的一件小事。
②2012年,電影《白鹿原》制作完成,但還未最后“定稿”,我有幸先睹為快,陳忠實
老師亦在場。我被其中“老腔”那一段戲震撼得目喳口呆,鄉野藝術家們那種呼天搶地的表達,
哪兒是在表演,分明是把自己的性命都押上去了!一連多日,那幾位農民藝術家的噴血似的
嘯喊,一直在我心頭激蕩著,讓我反復品咂著秦陜農民深重的內心。
③我就求忠實老師了:給我們光明日報文薈副刊寫一篇老腔吧?多長、多短都行,您寫
多少,我們發多少。我絕不催您,何時寫來何時發,保證給以最壯美的版面。忠實老師略一
沉吟,答應了。
④君子一諾。稿子很快就寫來了。忠實老師不用電腦,是用鋼筆寫在18頁白紙上的。
整整齊齊的字里行間,顯示出大作家陳忠實對文字的尊崇與珍重。忠實老師的這篇文章,題
目干脆利落,就葉,我看老腔”,5800多字,敘述了他從3年前初識華陰老腔,受到震撼后,
不斷地把這關中珍寶介紹到北京人藝等大雅之堂,又每演一場都收獲到爆炸性歡迎的故事。
文章寫得非常非常好,不僅下大功夫去落實了關中地方戲的有關資料,具有學術的權威性;
而且是用優美的散文語言表達出來的,流暢圓泗,生動好讀,具有強大的感染力量,使我這
個職業編輯的閱讀過程中,也幾度怦怦心跳,思潮起伏。
⑤然而,在準備刊發的時候,我竟有些跳躅了:說實在的,我很想請忠實老師再增添一
部分內容,即在那蒼涼的黃土原野、鄉間最簡陋的舞臺下面,他自己作為一個鄉黨一個普通
觀眾,看著農民藝術家們充滿泥土本色的表演,他的現場感受是什么?
⑥但我真的很遲疑,不太敢說出口。這真是有點非分的要求了一你想,陳忠實老師何許
人也?乃中國文壇巨學,已然這么嘔心瀝血地給你寫了,你若再提要求,不是冒犯嗎?
⑦一連好幾天,我糾結!作為一個職業編輯,我是屬于嘔心瀝血編副刊的那種愚人,雖
然在別人眼中,這些不當吃、不當喝、不當升官發財的報紙版面沒什么用,簡直就是太無足
輕重了:可我這種但求百分之百而不放過的完美主義性格,也確實屢屢害苦了我,并讓這件
事成為我心中過不去的坎兒。
⑧最終,導致我下決心拿起電話的是我想起了一件事:20世紀90年代《白鹿原》出版
后,陳忠實老師看到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工作條件很差,就自掏腰包2萬元,為改善編斡們的
工作條件盡了一點力,當時的2萬元可是一筆極大的數目,相當于今天的十萬、二十萬啦!
后來到了2012年5月,他又主動與《白鹿原》的三位責編之一、《當代》原主編何啟治先生
商量設立“文學編輯獎”之事。面對陳忠實個人將要拿出高達幾十萬元的偌大數目,何啟治建
議將該獎項命名為“陳忠實當代文學編輯獎”,但忠實老師堅決不同意,執意定為“白鹿當代
文學編輯獎
⑨與我想象的完全一樣,忠實老師在平靜地接聽完我的電話之后,用他那高尚人格所凝
練出來的高貴,一字一句認真地說:“好,那我就再給你補充上這么一段?!?/p>
⑩我當時鼻子都酸了,一如我現在寫下這一段回憶文字,鼻子又發酸、眼睛又潮熱了一
樣。
?幾天后,和上次一樣,我再次收到了忠實老師的快件。里面又是那薄薄的白紙,2頁,
依然是整整齊齊的字里行問,顯示出大作家陳忠實對文字的尊崇與珍重。涉及忠實老師補充
他現場感受的那一段是:“我在這腔調里沉迷且陷入遐想,這是發自雄渾的關中大地深處的
聲響,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濤聲,也像是驟雨柏擊無邊秋禾的嘯響,亦不無知時節的好雨潤澤
秦川初春返青麥苗的細近于無的柔聲,甚至讓我想到柴煙彌漫的村巷里牛眸馬叫的聲
音……”
?我每每感慨托爾斯泰的那段名言:“一個人就好像是一個分數,他的實際才能好比分
子,他對自己的估計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的值越小?!痹谖膲⒃谧骷胰?、在讀者的
汪洋大海中,為什么陳忠實的名字是一座大山?不朽的《白鹿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恐
怕就是忠實老師“高者出蒼天”的人品。他真誠地體悟每一個個體生命,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
老農和他們的婆姨。他知曉生命的意義,真正領悟了“人”字后面所深蘊的無垠與無限。他的
寫作,就是要把這“人”字大寫出來,寫出人內心最深處的悸動,寫出人類內心最本質的跳動。
?猶記得當初打電話給忠實老師時,我叫了一聲“忠實老師他遲疑了一下,用他那
濃重的陜西腔反問:“小蕙,你叫我啥?”我以為自己說錯什么話了,期期艾艾地說:“忠實
老師,怎么了?'‘這回他聽清了,馬上說:“呀,你咋能這樣叫,可不敢呢!“大哉陳忠實老
師,原來他在自己的心目中,就是這樣給自己定位的!
?我不知說什么好。想起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我自己剛步入文學之路時,前輩們曾一
再地教誨“作文先做人”。現在,卻很少有人再提到這句話了,也許是怕被年輕人嘲諷為“過
時“?然而,真理就是真理,經典就是經典,楷模就是楷模。人間大美,天地同輝,作家當
如陳忠實!做人當如陳忠實!
【小題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品擅長細節描寫,譬如“平靜地接聽”“遲疑了一下”等,通過對動作的細膩刻畫生動地
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B.文章主體部分采用順敘——“索稿一?收稿一改稿”,行文思路清晰,同時運用插敘豐富了
文章的內容和人物的形象。
C.文中第11段援引對“老腔”描寫的文字,運用了聯想、比喻、排比等手法,表現了陳忠實
聆聽老腔時的內心感受。
D.本文卒章顯志,通過對文壇前輩教誨的思考,既是對陳忠實為人的稱贊,也意在引起人
們對當下為人處世的反思。
【小題2】文中多次寫到“老腔”,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其作用。
【小題3】文中說到“作文先做人作結合文本簡析:陳忠實“做人”的品質與“作文”的成就。
【答案】【小題1]A
【小題2】①從結構看,有機地將相關事件串聯在一起,結構緊湊。
②從內容看,交代索稿和改稿的緣由。
③從主旨看,突出陳忠實先生的文學成就,詮釋了他“高者出蒼天”的人格魅力。
【小題3】從“做人”來看:①對“我”起初邀稿,再要求改稿,他都是欣然答應,并很快高質
量地交稿,突出了他為人的謙遜、敬業;②文中兩次寫他不用電腦,是用鋼筆整整齊齊地寫
在白紙上,彰顯了他對文字的尊崇與珍重;③他出資改善出版社的工作條件,顯出他的熱心
仗義;④他出資設立“文學編輯獎“,堅持不掛名,突出他的低調平和。從“作文”來看:他是
“中國文壇巨擘”,有《白鹿原》等中國當代文學的扛鼎之作。
【分析】
【小題1]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結構、思想情感以及表現手法的鑒賞能力。
A.“譬如……,遲疑了一下,等,通過對動作的細膩刻畫……”錯誤?!边t疑了一下“是神態描
寫,而非動作描寫。
故選A。
【小題2】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題需從內容、結構、思想主旨三方面考慮。
從內容上看,文章第二段寫“我被其中,老腔,那一段戲震撼得目瞪口呆”,才有了第三段“我就
求忠實老師了:給我們光明日報文薈副刊寫一篇老腔吧”,交代索稿的緣由;下文寫稿子很
快就來了,“忠實老師的這篇文章,題目干脆利落,就叫‘我看老腔',5800多字,敘述了他
從3年前初識華陰老腔……”“然而,在準備刊發的時候,我竟有些胸蹦了:說實在的,我很
想請忠實老師再增添一部分內容,……”,交代了改稿的緣由。
從結構上看,作者有機地將相關事件串聯在一起,由文章開頭的被“老腔”震撼,到向陳忠實
老師索要有關“老腔”的稿件,再到修改稿件,然后引發感慨,“老腔”貫穿全文,使文章結構
緊湊,主題集中。
從主旨上看,引出后文關于“不朽的《白鹿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恐怕就是忠實老師,高
者出蒼天'的人品”“他真誠地體悟每一個個體生命,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老農和他們的婆姨。
他知曉生命的意義,真正領悟了,人’字后面所深蘊的無垠與無限。他的寫作,就是要把這,人‘
字大寫出來,寫出人內心最深處的悸動,寫出人類內心最本質的跳動”等議論,突出了陳忠
實先生的文學成就,詮釋了他“高者出蒼天”的人格魅力,倡導大家向陳忠實先生學習。
【小題3】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做人”的品質:
要求寫稿時,“忠實老師略一沉吟,答應了";要求改稿時,“與我想象的完全一樣,忠實老
師在平靜地接聽完我的電話之后,用他那高尚人格所凝練出來的高貴,一字一句認真地說:
‘好,那我就再給你補充上這么一段'“,"幾天后,和上次一樣,我再次收到了忠實老師的快
件”,陳忠實老師對“我''起初邀稿,再要求改稿,他都是欣然答應,并很快高質量地交稿,
突出了他為人的謙遜、敬業。
第一次交付稿件,“忠實老師不用電腦,是用鋼筆寫在18頁白紙上的。整整齊齊的字里行間,
顯示出大作家陳忠實對文字的尊崇與珍重”;第二次交付稿件,“幾天后,和上次一樣,我再
次收到了忠實老師的快件。里面又是那薄薄的白紙,2頁,依然是整整齊齊的字里行問,顯
示出大作家陳忠實對文字的尊崇與珍重”,文中兩次寫他不用電腦,是用鋼筆整整齊齊地寫
在白紙上,彰顯了他對文字的尊崇與珍重。
“20世紀90年代《白鹿原》出版后,陳忠實老師看到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工作條件很差,就
自掏腰包2萬元,為改善編輯們的工作條件盡了一點力”,他出資改善出版社的工作條件,
顯出他的熱心仗義。
“后來到了2012年5月,他又主動與《白鹿原》的三位責編之一、《當代》原主編何啟治先
生商量設立'文學編輯獎’之事。面對陳忠實個人將要拿出高達幾十萬元的偌大數目,何啟治
建議將該獎項命名為'陳忠實當代文學編輯獎',但忠實老師堅決不同意,執意定為,白鹿當代
文學編輯獎'”,他出資設立“文學編輯獎“,堅持不掛名,突出他的低調平和。
“作文”成就:
“在文壇、在作家群、在讀者的汪洋大海中,為什么陳忠實的名字是一座大山?不朽的《白
鹿原》是一方面“,陳忠實老師是“中國文壇巨擘”,有《白鹿原》等中國當代文學的扛鼎之
作。
變式題2基礎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一個普通人
李娟
有一個人,他的名字實在太復雜了,因此我們就忘記了;他的臉卻長得極尋常,因此我
們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樣了——我們實在不知道他是誰,雖然他欠了我們家的錢。
當時他趕著羊群路過我家商店,進來看了看,賒走了八十塊錢的商品,在我家的賬本上
簽了一個名字(幾個不認識的阿拉伯字母)。后來我們一有空就翻開賬本的那一頁反復研究,
不知這筆錢該找誰要去。
在游牧地區放債比較困難,大家都趕著羊群不停地到處跑,今天在這里扎下氈房子住幾
天,明天又在那里停一宿。從南至北,綿綿于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語言不精通,環境不甚
熟悉……我們居然還敢給人賒賬!
幸好牧民都老實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會賴賬。我們給人賒賬,看起來風險很大,
但從長遠考慮還是劃得來的。
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剛剛離開荒涼的冬牧場,羊群瘦弱,牧民手頭都沒有現錢,又急需
生活用品,不欠債實在無法過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體壯。大部隊路過喀吾圖
一帶時,便是我們收債的好日子。但那段時間我們也總是搬家,害得跑來還債的人找不著地
方,得千打聽萬打聽,好不容易才找上門來。等結清了債,親眼看著我們翻開記賬的本子,
用筆劃去自己的那個名字,他們這才放心離去,一身輕松。在喀吾圖,一個淺淺寫在薄紙上
的名字就能緊緊縛住一個人。
可是,那個老賬本上所有人的名字都劃去了,唯獨這個人的名字還穩穩當當地在那頁紙
上停留了好幾年。
我們急了,開始想法子打聽這個家伙的下落。
冬日里的一天,店里來了一個顧客,一看他沉重扎實的緞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們
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賬本請他辨認一下是否認識那個人——用我媽的原話說,就是那個
“不要臉”的,“加蠻”(不好)的人。
誰知他不看倒罷了,一看之下大吃一驚:“這個,這個,這不是我嗎?這是我的名字呀!
是我寫的字啊!”
我媽更加吃驚,加之幾秒鐘之前剛罵了人家“不要臉”并且“加蠻”,便非常不好意思,
支支吾吾起來:“你?呵呵,是你?嘿嘿,原來就是你……”
這個人揪著胡子想半天,也記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時候買了這八十塊錢的東西,到底買了
什么東西,以及為什么要買。
他抱歉地說:“實在想不起來啦!”卻并沒有一點點要賴賬的意思。因為那字跡的確是
他的。但字跡這個東西嘛,終究還是他自己說了算,我們又不知道他平時怎么寫字的。反正
他就是沒賴賬。
他回家以后,當天晚上立刻送來了二十元錢。后來,他在接下來的八個月時間里,分四
次還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錢??磥硭娴暮芨F。
(選自《讀者》)
【小題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牧民居無定所,放債比較困難,但我們還是敢給人賒賬,主要是因為牧民都老實巴交,
又有信仰,一般不會賴賬。
B.第五自然段寫牧民一定要親眼看見我們用筆劃去名字,才放心離去,主要是因為他們非
常誠實,信守承諾,極其看重信譽。
C.第六自然段是過渡段,主要為了引出下文。其中用“好幾年”寫時間長,又為下文寫“這個
人”徹底忘了賒賬的事埋下伏筆.
D.“你?呵呵,是你?嘿嘿,原來就是你……”這三句話生動地表現了“我媽”從吃驚到將信
將疑,再到鄙視的心理變化過程。
【小題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請聯系全文,簡要分析。
【小題3】“一個普通的人”卻并不“普通”,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小題1】D
【小題2】(1)交代了故事的結局。(2)照應了前文第4段的有關內容以及媽媽罵人家的話。
(3)用這個牧民的貧困反襯這個牧民的誠信。
【小題3](1)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這個人”卻一下子承認了賬本上的名字是自己的名
字,絲毫沒有要掩飾的意思。他的坦誠、直率讓人覺得不“普通”。(2)“這個人”想不起什么
時候賒的賬,又買了什么東西,卻沒有一點點想要賴賬的意思。“這個人''是真誠的、負責任
的,難能可貴,所以他是不"普通”的。(3)“這個人”非常窮,但卻堅持一點一點還清自己都
記不起的債。這種高度自覺、信守承諾的精神比金子還寶貴,所以他是極不"普通”的。
【分析】
【小題1】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D.“我媽”沒有“鄙視”的心理,主要是“不好意思、尷尬”,當然也有找到債主的釋然。
故選D。
【小題2】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段落作用的能力。
由“他回家以后,當天晚上立刻送來了二十元錢。后來,他在接下來的八個月時間里,分四
次還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錢”可知內容上交代了故事的結局。
結尾照應了前文第4段的有關內容即“幸好牧民都老實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會賴賬。
我們給人賒賬,看起來風險很大,但從長遠考慮還是劃得來的”,同時與媽媽罵人家的話如“不
要臉”“加蠻”相照應,欲揚先抑,表現了這個牧民的誠信。
“他在接下來的八個月時間里,分四次還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錢??磥硭娴暮芨F”,牧民雖然
很貧困,但分次慢慢還清了賬,結尾用這個牧民的貧困反襯這個牧民的誠信。
【小題3】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原文“他的臉卻長得極尋常,因此我們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樣了——我們實在不知道他是誰,
雖然他欠了我們家的錢”,“極尋?!薄霸僖蚕氩黄稹睂懗隽恕捌胀ㄈ恕钡南嗝矊こ?。原文“誰知他
不看倒罷了,一看之下大吃一驚:’這個,這個,這不是我嗎?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寫的
字啊,,,“但字跡這個東西嘛,終究還是他自己說了算,我們又不知道他平時怎么寫字的",“普
通人”面對賬本,雖然對方并不知情,卻馬上承認賬本上的名字是自己寫的,體現他的坦誠、
直率,讓人覺得不"普通
原文“這個人揪著胡子想半天,也記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時候買了這八十塊錢的東西,到底買
了什么東西,以及為什么要買”“卻并沒有一點點要賴賬的意思”,“普通人''雖然想不起何時
賒的賬,又買了什么東西,卻絲毫沒有賴賬的意思,體現他的真誠,負責任,讓人覺得不“普
通
原文“他回家以后,當天晚上立刻送來了二十元錢。后來,他在接下來的八個月時間里,分
四次還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錢。看來他真的很窮”,"普通人”雖然窮,但卻堅持還清自己都記
不起的債,體現他的高度自覺、信守承諾,讓人覺得不"普通
變式題3鞏固
4.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題
太白山下
王若冰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边@四句話,被當代哲學
家馮友蘭先生稱為“橫渠四句”,出自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關學大師、橫渠先生張載的《橫
渠語錄》。
張載老家在開封,但命運卻將一位大哲學家一生都交付給了太白山。
張載十五六歲時,父親病故涪州任上,張載和母親、弟弟張戳扶亡父靈柩返老家開封安
葬。由于戰亂,加上經濟拮據,在將父親靈柩安葬在與太白山一脈相沿的眉縣橫渠鎮大振谷
口迷狐嶺后,張載和母親、弟弟也被迫把家安在太白山下的眉縣橫渠鎮。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在太白山下苦讀十余載的張載,踏上了前往宋都汴京(開封)
參加科舉考試的應試之路。這一年張載三十八歲。做學問,然后躋身仕途,這是古代以“修
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理想的知識分子的必由之路,張載也不例外。考取進士后的張載自然
而然地,開始按照當時規程,進入體制內。
大概是上蒼有意要成就一位為人類歷史留下璀璨光芒的思想家的緣故吧,在張載進入北
宋政治中樞的時候,王安石剛剛開始改革新政。張載到樞密院工作不久,王安石即登門拜訪,
希望張載能夠支持他改革變法。然而,讓王安石失望的是,張載婉言拒絕了王安石的請求。
拒絕與王安石合作,為張載今后的命運埋下了伏筆。當弟弟張聯終于與王安石撕破臉皮,
走到改革派對立面繼而被貶到湖北江陵后,張載預感到,如果繼續在權力斗爭翻江倒海的朝
廷待下去,必然兇多吉少。為避免被弟弟激起的漩渦卷走,張載選擇了主動辭官,回太白山
下眉縣老家繼續治學。
張載從宦海是非中脫身而出,是迫于無奈。后來,當被人推舉并接到朝廷召喚后,張載
還是以病老之身欣然進京復命,直到政治抱負再次受挫后辭職,病歿于從開封返回太白山下
的路上。
回到太白山下后,張載一方面著書講學,研究義理,探求天地及圣賢之道,一方面也著
手實施一系列在朝廷做官時無法踐行的社會改革實驗。
2013年,我在太白山下徘徊時,有人指出眉縣橫渠鎮崖下村、渭河北岸扶風縣午井鎮
和遠在長安區的子午鎮,正是張載當年恢復西周井田制的實驗地。有人還說,這些地方現在
還有張載進行井田制土地制度改革實臉的遺跡。
張載在太白山下進行制度實驗的一千多年前,西周由盛而衰的歷史已經證明,井田制是
一種有著過多理想色彩的土地制度。一千多年后,面對無法挽救的衰敗局面,張載試圖詼復
已經被歷史摒棄的井田制,自然也不會有什么結果。但從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張載為改變
社會現狀所付出的艱辛努力,也能更深切地理解一位對現實人生充滿熱誠的孜孜以求的文人
的情懷。
在太白山下,除了進行井田制實驗,張載還用大量時間和精力著書立說,帶徒講經。眉
縣方志載,太白山附近的關中書院、綠野書院、橫渠書院和扶風賢山寺,都留下了張載講學
的足跡。
這時候的張載,已經構建出“宇宙本源是氣”的宇宙觀和氣化生成的理論體系。張載創
造性提出的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合一的人性論思想,完成了對孟子、荀子以來儒家人性理論
在哲學高度的重建。在張載看來,人人都應該以成就圣賢為目的,樹立歷史使命感,最終達
到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的境界。張載在太白山下完成的這種理論,不僅完善與發展了儒家學
說,而且成為儒家重要支脈——關學的源頭,也為后來的朱熹創立理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在
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張載身后,他的學術思想也對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學家、史學
家、文學家王夫之產生了重大影響,其著作還被列入明清兩代科舉考試必考科目,成為備受
后世統治者推崇的主流學術思想。同時,張載還是當時頗有盛名的天文學家。他不僅獨創性
地解釋了地球運動問題,提出地球向左旋轉理論,還從《黃帝內經》中得到啟示,草創出“宣
夜渾天合一”的宇宙圖式,并以此圖式就太陽和月亮與地球的距離孰遠孰近問題進行探究,
得出了日遠月近的結論。
據地方史志記述,張載建構自己學術體系時,長期在現在的太白山森林公園附近大振谷
隱居。不知在隱居期間,他是否登臨過太白山極頂,但作為一位強調天地是萬物和人的父母,
天、地、人三者共處于宇宙之中的哲學家,張載在思考、寫作、靜修之際,太白山自然山水
對他的心靈世界,一定產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如果不是在終年籠罩著神秘、神奇的氤更
之氣的太白山長時間沉思默想,張載對天地萬物之間的關系,還能不能思考與領悟得如此澄
澈呢?
公元1078年農歷的最后一個月,開封通往長安的官道上風雪交加,天寒地凍,一頂單
簿破舊的轎子在漫天風雪中艱難前行。隨行人員除了轎夫,只有一位小伙子。轎內,一位臉
色蠟黃、神情憔悴的病人雙目緊閉。
過了潼關,八百里秦川已然在望。然而,漫天風雪將天地融為一體,自太白山向東蜿蜒
而來的秦嶺,也被淹沒在茫茫風雪之中,只有幾線高挺的憧憧身影若隱若現。到了華山腳下,
轎上的病人額頭沁出豆大的冷汗,睜開眼睛,艱難她看了一眼影影綽綽的西岳華山,復又咬
緊牙關,忍住疼痛,繼續顛簸前行。
將暮時分,轎子終于來到臨潼,一行人找一家旅舍投宿下來。第二天清晨,大雪停息,
白雪皚皚的關中大地一片寂靜。一聲撕心裂肺的號啕忽然從病人身處的客舍傳將出來,將積
雪覆蓋的曠野上清冷的寧靜撕裂。
這一年,張載五十八歲。
(選編自《散文》2021年02期有刪改)
【小題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橫渠四句”開頭,這既是對張載一生的高度概括,也為后文敘述張載在各個方面
所取得的成就作了鋪墊。
B.張載雖然拒絕了王安石的請求,但也進行了社會改革的實踐。他與王安石一樣都為改變
社會現狀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C.張載在太白山下所完成的理論,為朱熹創立理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所以其著作被列入明
清兩代科舉考試必考科目。
D.文章整體上以時空為序,前后呼應,穿插作者的見聞、思考和聯想,內容豐富,結構嚴
謹,體現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小題2】文本內容主要寫張載,為什么命名為“太白山下”?請談談你的看法。
【小題3】文章結尾部分,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敘寫了張載在彌留之際仍艱難奔波于風雪之中
的情狀,描寫頗有特色,請作簡要分析,并談談這樣寫的目的。
【答案】【小題1】C
【小題2】答案示例(1)太白山下是張載的人生軌跡中最重要的節點。張載早年在太白山
下苦讀,并從這里出發走入仕途;受挫后歸隱太白山下;最后死于回歸太白山下的途中。
(2)張載一生許多重大的成就都是在太白山下取得的。在這里他進行了井田制的實踐;著
書立說,帶徒講經;構建出他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
(3)太白山的山水對他的心靈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使得他對天地萬物之間的關系,
有了更澄澈的思考和領悟。
【小題3](1)肖像描寫:作者描寫張載臉色蠟黃、神情憔悴,雙目緊閉,強忍病痛的神態,
刻畫出張載在生命最后時刻的落寞與失意。
(2)景物描寫:描寫了張載回家途中所遇到的漫天風雪,突顯了旅途的艱辛,更是渲染出
悲涼凄冷的氛圍。
(3)細節描寫:作者描寫了張載強忍病痛,眼望華山的動作細節,通過這個細節突顯出張
我心底對故鄉的依戀。
目的:與前文敘述張載所取得的成就不同,這些描寫展現了張載在生命最后時刻的脆弱和無
奈,還原了張載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偉大的思想家的悲憫和同情。
【解析】
【小題1】
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C.強加因果。由原文“張載在太白山下完成的這種理論,不僅完善與發展了儒家學說,而
且成為儒家重要支脈——關學的源頭,也為后來的朱熹創立理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在中國思
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張載身后,他的學術思想也對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學家、史學家、文
學家王夫之產生了重大影響,其著作還被列入明清兩代科舉考試必考科目,成為備受后世統
治者推崇的主流學術思想”可知,“被明清兩代列入考試科目''與”為朱熹創立理學奠定理論基
礎”之間無必然因果,文章意在說明張載所完成的理論影響深遠。
故選C。
【小題2】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
首先,由“張載老家在開封,但命運卻將一位大哲學家一生都交付給了太白山”可見,太白山
是張載主要生活的地方。張載父親病故后,“張載和母親、弟弟也被迫把家安在太白山下的
眉縣橫渠鎮”,而后,張載“在太白山下苦讀十余載”,考中進士后,“進入體制內”,后來,“張
載選擇了主動辭官,回太白山下眉縣老家繼續治學”,“后來,當被人推舉并接到朝廷召喚后,
張載還是以病老之身欣然進京復命,直到政治抱負再次受挫后辭職,病歿于從開封返回太白
山下的路上",由此可知,太白山下是張載的人生軌跡中最重要的節點。
其次,依據原文“回到太白山下后,張載一方面著書講學,研究義理,探求天地及圣賢之道,
一方面也著手實施一系列在朝廷做官時無法踐行的社會改革實驗”“在太白山下,除了進行井
田制實驗,張載還用大量時間和精力著書立說,帶徒講經”“這時候的張載,已經構建出“宇
宙本源是氣''的宇宙觀和氣化生成的理論體系”等內容可知,張載的許多成就大部分都是在太
白山下取得的,無論是試圖恢復已經被歷史摒棄的井田制的實踐,還是著書立說,帶徒講經,
甚至在太白山下,張載構建出了“宇宙本源是氣”的宇宙觀和氣化生成的理論體系。
最后,依據原文”作為一位強調天地是萬物和人的父母,天、地、人三者共處于宇宙之中的
哲學家,張載在思考、寫作、靜修之際,太白山自然山水對他的心靈世界,一定產生了深刻
而巨大的影響。如果不是在終年籠罩著神秘、神奇的氤氟之氣的太白山長時間沉思默想,張
載對天地萬物之間的關系,還能不能思考與領悟得如此澄澈呢”可知,太白山自然的山水對
張載的心靈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讓張載對天地萬物之間的關系有了澄澈的思考與領悟。
【小題3】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表現手法的能力。
首先,依據文中“轎內,一位臉色蠟黃、神情憔悴的病人雙目緊閉”“轎上的病人額頭沁出豆
大的冷汗”可知,作者運用肖像描寫,寫張載臉色蠟黃、神情憔悴,雙目緊閉,強忍病痛的
神態,給讀者展現出一位失意、落魄的形象,讓人不禁為之充滿同情。
其次,依據原文“開封通往長安的官道上風雪交加,天寒地凍,一頂單薄破舊的轎子在漫天
風雪中艱難前行”“漫天風雪將天地融為一體,自太白山向東蜿蜒而來的秦嶺,也被淹沒在茫
茫風雪之中”等內容可知,作者運用環境描寫,渲染出一種悲涼清冷的氛圍,也說明了張載
重病返鄉途中的艱辛。
最后,依據原文“艱難地看了一眼影影綽綽的西岳華山,復又咬緊牙關,忍住疼痛,繼續顛
簸前行”可知,作者運用細節描寫,“看了一眼”“西岳華山”,這一“看”,突出了張載在生命
的最后對故鄉的依戀。
作者這些描寫與前文敘述張載所取得的成就不同,前文作者高度贊美了張載所取得的成就,
而此處的描寫卻顯得極其悲涼,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通過這些描寫展現張載在生命最后
時刻的脆弱和無奈,從而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普通人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偉大的思想家
的悲憫和同情。
變式題4鞏固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麥田物語
王安憶
我插隊的她方,是淮河流域的平原,一年兩季作物,一季麥子,一季黃豆。種豆的記憶
都是與農作的勞苦聯系在一起,犁去麥茬,耨下黃豆,由于牲畜不足,總是七八個人拉一具
精;黃豆出芽長葉正逢盛暑,他豆子的活計就拉開帷幕,豆苗匍匐在地上,葉間漏出灰白的
地皮,鋤板劃開,有深褐色的新土翻出,轉眼又叫烈日曬干;也不知老天爺如何算計的,掛
豆英的當口,一定連日大雨,豆地變成一片汪洋;倘若僥幸適時退水,便露出稀疏低矮的豆
棵,未熟已衰,收獲亦是戚然的,鐮刀在枯瘦的豆棵里劃拉,干癟的豆英裂出豆粒兒,滾在
板結的地上——那是耗盡膏腴的土地,來不及歇地一茬接一茬耕種,多少嗷嗷待哺的口在等
著。而麥子卻是這貧瘠土地的亮光。麥子的長勢總是比較順利,經過夏季的風雨動蕩,秋冬
是安謐靜好的,麥種就在這時候著床睡眠,然后蘇醒,正迎來生機勃勃的春天。即便是在這
里,疲憊不堪的土地上,春風依然是撩人的,麥子在這時節長起來了。可憐見的,它依然算
不上茁壯,但卻按時按令地拔節、抽穗、灌漿,你真是要驚訝大自然的手筆,它造出了什么
呀!麥稈挺直,葉片修長,再扭扭地垂下,麥粒兒排列得端正,麥芒齊刷刷。我們那里有一
個耕種的習慣,就是將豌豆間播在麥地里,麥子黃了,豌豆正好綠了,麥芒呢,亮閃閃???/p>
麥的,割草的,走路的,盡可以下到麥田間,摘嫩豆角,連殼吃,甜津津的。等麥子割倒,
打下,麥粒兒里滾著豌豆粒兒,磨成的面,綠瑩瑩,蒸出的饃,也是綠瑩瑩。
收麥的日子,陽光明媚,麥棵在刀口悄然倒下,攔腰扎成捆,舉上大車,砌起黃金的城,
轆轆走過大路,進了莊。麥秸的色澤特別光亮圓潤,巧手的姊妹將麥秸捋平,編成戒指和手
鐲,套在結實黝黑的指和腕上。麥秸是莊戶人的寶,茅草房漏了,是用它苫房頂;倘要是燒
鍋,就一定是燒最好的待客的飯食,麥秸火著得快,燒得透,燃得盡,蒸發面馀,發得老高,
貼餅子,幾蓬火就紅了鍋底,餅一下子透了;麥秸鋤成麥穰子,細細灑在半熄的火上,星星
點點明滅著,鍋里的稀飯就黏稠了。在收割的麥地里,用麥秸燎麥子,火滅煙起,一股子麥
杳撲面而來??偟恼f來,燒麥秸是奢侈的事情,因麥穰是牛半年的口糧。起房子時,麥穰是
和在泥里做土坯,就像水泥里的鋼筋,是莊戶人的建材。最不濟的麥秸,是用來填毛窩,毛
窩是農人冬天的御寒裝備。背麻編成鞋殼,填進麥秸,伸進腳去,全身都熱了。那留在地里
的麥茬,被犁鋒翻起來,做了豆地的草肥,養育歉收的秋莊稼。麥子就是這么溫泗著農人清
寒的歲月,點亮了黯淡的視野。
我們那里還有一種麥子,叫做茶麥。當大水徹底淹沒豆地,播種的節令也錯過的時候,
還趕得及種上一季快熟的莊稼,那就是養麥。在地勢略高,退水早的地里,趕緊撒下種,幾
乎轉眼間,出土長葉開花。養麥花是白色的,在我們村莊田地的高處,平地里還泥濘著,泅
爛著倒伏的豆棵,可這里那里,是純潔的養麥花,就像在安慰受委屈的心。養麥的果實卻是
黑黃的,有一股子韌勁,特別難對付。刁蠻的老婆婆算計剛過門的新媳婦,第一頓飯就讓做
養麥面馀。新媳婦的手插在面里,拔也拔不起來,和面的黃瓦盆摔爛了,面還在手上。要能
做好養麥面的飯食,就什么也難不倒了。
我曾經在小說《上種紅菱下種藕》里寫道,船老大載和尚走水路,讓和尚講故事聽,和
尚的故事里有一則,講的是江西的覓寶人。這覓寶人跟循的寶脈斷了蹤跡,卻已遠離家鄉,
身在荒僻,眼看山窮水盡,卻忽然從老鼠洞里挖出一把麥種,于是開荒下種,來年長出一片
麥田,覓寶人想,這大約就是他要找的寶了。陳雨航先生看到這一節,忽來電話,說有無限
的感慨,這時方才意識這麥田也是那麥田。埋頭往格子紙上栽字兒,竟是落到“麥田”。就
這樣,人常??床坏阶约旱南矚g,有一次,朋友喜得貴子,命我起名,我給的就是一個“麥”
字,也才知道心里一向存著什么。這大^就叫做“緣”吧!
2007年元月19日上海
【小題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寫種豆的勞苦和收獲,看似與“麥田物語”無關,實則為后文寫麥田里的故事做
了鋪墊,以此表達作者對麥田的深厚感情。
B.第二段細數“麥秸是莊戶人的寶”,從苦房頂、燒鍋到做莊戶人的建材、御寒裝備和草肥,
瑣細的記述背后是作者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深刻體驗。
C.巧手的姊妹用麥秸編戒指、手鐲戴,刁蠻的婆婆算計剛過門的媳婦,作者既表達了對農
人的質樸的愛美之心的贊美,又對其狹隘和自私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D.作者善于借助修辭增強語言表現力,比如“豆苗匍匐在地上”“麥芒呢,亮閃閃”“砌起黃金
的城,,等等描寫,就既給人形象感,又充滿感情。
【小題2】作者為什么說“麥子卻是這貧瘠土地的亮光”,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
【小題3】文章最后一段內容與作者記憶中的“麥田”看似無關,實則頗具匠心。作者這樣寫
有怎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案】【小題1】C
【小題2]①因為種豆的盛夏時節,“來不及歇地一茬接一茬耕種”“耗盡膏腴的土地”收獲戚.
然,農人們只能嗷嗷待哺;②而秋冬時節,麥子總能順利生長,迎來春光,迎來豐收,“溫
潤著農人清寒的歲月,點亮了黯淡的視野”;③同時,麥子還寄寓著土地上許多人共同的希
望和情感。
【小題3】①豐富了文章內容,前文寫作者對麥田的記憶,最后一段轉入寫作者的小說、陳
宇航先生的共鳴和作者的感慨等內容,是對前文的進一步發揮和豐富。②深化了文章主題,
麥田不只是作者個體的記憶,還是陳宇航先生等等許多人共有的情感和記憶,沉淀在人們的
記憶深處。③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文章由此轉入議論抒情,推已及人,表達思考和感悟,
使得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敘事回憶,而更具深度,能引發讀者思考。
【分析】
【小題1】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的能力。
C.“對其狹隘和自私進行了揭露和批判”錯,文章并無此意,屬望文生義,過度解讀,無論是
巧手的姊妹所做的事,還是刁蠻的婆婆所做的事,都是那段日子的記憶。
故選C。
【小題2】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重要語句豐富含意的理解分析以及對文章信息的篩選概括能力。
需要結合全文,從文章內容和主題的角度作答。
“麥子卻是這貧瘠土地的亮光''是揭示文章主題、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是由寫種豆轉入寫種
麥的過渡句,結合上下文可分析得出一、二兩點;文章又不止于寫具體的麥田故事,而是有
所拓展合升華(最后一段),因此有第三點。
結合第一段”也不知老天爺如何算計的,掛豆莢的當口,一定連日大雨,豆地變成一片汪洋;
倘若僥幸適時退水,便露出稀疏低矮的豆棵,未熟已衰,收獲亦是戚然的,鐮刀在枯瘦的豆
棵里劃拉,干癟的豆莢裂出豆粒兒,滾在板結的地上——那是耗盡膏腴的土地,來不及歇地
一茬接一茬耕種,多少嗷嗷待哺的口在等著”分析可知種豆少有收成,故而得出答案①因為
種豆的盛夏時節,“來不及歇地一茬接一茬耕種”“耗盡膏腴的土地”收獲戚然,農人們只能嗷
嗷待哺;
結合第二段“麥子的長勢總是比較順利,……麥種就在這時候著床睡眠,然后蘇醒,正迎來
生機勃勃的春天。……麥稈挺直,葉片修長,再扭扭地垂下,麥粒兒排列得端正,麥芒齊刷
刷?!溩狱S了,豌豆正好綠了,麥芒呢,亮閃閃?!塞溩痈畹?,打下,麥粒兒里……”,
第三段“收麥的日子,陽光明媚,麥棵在刀口悄然倒下,攔腰扎成捆,舉上大車,砌起黃金
的城,轆轆走過大路,進了莊……麥子就是這么溫潤著農人清寒的歲月,點亮了黯淡的視野”
分析,得出答案②而秋冬時節,麥子總能順利生長,迎來春光,迎來豐收,“溫潤著農人清
寒的歲月,點亮了黯淡的視野”;
結合結尾段”……眼看山窮水盡,卻忽然從老鼠洞里挖出一把麥種,于是開荒下種,來年長
出一片麥田,覓寶人想,這大約就是他要找的寶了。陳雨航先生看到這一節,忽來電話,說
有無限的感慨,這時方才意識這麥田也是那麥田?!幸淮?,朋友喜得貴子,命我起名,
我給的就是一個,麥’字,也才知道心里一向存著什么。這大概就叫做,緣'吧!”分析,得出答
案③同時,麥子還寄寓著土地上許多人共同的希望和情感。
【小題3】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從內容、情感、結構、技巧等方面分析。
本文最后一段由前文寫記憶中的麥田轉入寫與麥田相關的往事,因此,從內容的角度有豐富
的作用;同時作者由己及人,談到陳宇航先生的電話,并由此議論、抒情,因此有深化主題、
增強文章表現力的作用?;卮饡r,需結合文本,具體作答。
內容上看,結合“我曾經在小說《上種紅菱下種藕》里寫道,船老大載和尚走水路,讓和尚
講故事聽,和尚的故事里有一則,講的是江西的覓寶人”分析,可見答案①豐富了文章內容,
前文寫作者對麥田的記憶,最后一段轉入寫作者的小說、故事等內容,是對前文的進一步發
揮和豐富。
主旨大意上看,結合“這覓寶人跟循的寶脈斷了蹤跡,卻已遠離家鄉,身在荒僻,眼看山窮
水盡,卻忽然從老鼠洞里挖出一把麥種,于是開荒下種,來年長出一片麥田,覓寶人想,這
大約就是他要找的寶了。陳雨航先生看到這一節,忽來電話,說有無限的感慨,這時方才意
識這麥田也是那麥田”分析,可知②深化了文章主題,麥田不只是作者個體的記憶,還是陳
宇航先生等等許多人共有的情感和記憶,沉淀在人們的記憶深處。
結構技巧上看,結合“埋頭往格子紙上栽字兒,竟是落到,麥田就這樣,人常??床坏阶?/p>
己的喜歡,有一次,朋友喜得貴子,命我起名,我給的就是一個,麥’字,也才知道心里一向
存著什么。這大概就叫做‘緣'吧!"分析得出答案③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文章由此轉入議
論抒情,推己及人,表達思考和感悟,使得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敘事回憶,而更具深度,能引
發讀者思考,也照應了題目“麥田物語”,結構嚴謹。
變式題5提升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草原的樣子
趙瑜
①在草原上自駕,大多數時間道路上沒有車子。
②路兩邊的草原只屬于我們,那草原的樣子只能被我們描述。草原的草,一開始是低矮
的,離呼和浩特越遠,那草便越旺盛。草原的闊大像一首長詩,足以容得下一個人寫上十年。
③我發現,草原是分段落的。一段是濃的,一段是淡的。濃的大多人煙稀少,草和鳥類
繁多,自由生長的草將草旬填滿,又爬坡,將丘陵和山坡填滿,再然后,草撲向天空,向更
遠處行走。
④草被風吹遠,被鳥兒遷移,被大雨或河流卷走。草生出更多的草,草與草交談、戰爭、
聯姻。草是一個更加復雜的社會,它們受制于馬蹄、牛羊和人類的汽車,也受制于大風、雨
水和溫度。
⑤草原深處,牛羊多了起來。有時候,一隊牛群過馬路,它們悠閑地相互蹭著身體,幾
輛汽車停下來,人們下車,爭相給幾頭淘氣的牛拍照,那些牛的眼睛里有更加豐富的內容。
我有時想,這些吃草長大的動物,它們的命運并不好,大多成了人類的食物。然而,它們在
草原上吃草的姿勢是那么安靜、迷人,仿佛是一個深陷故事的讀者,低著頭,久久才抬眼看
一下天空。
⑥草原上的天空是低的,低到云朵的上面,感覺云是草生出來的,在草原上跑來跑去,
而天空是貪婪的,想偷聽云彩的談話,低下來,再低下來。然后,天空和草地融為一體。
⑦草原上常有大片大片的野花,遠看的時候,星星點點的,被草的綠淹沒;等到近處,
會發現,那些花大多是熱烈的深色花朵。有些花大概有飛翔的理想,像蒲公英,長到一定的
大小,風一吹,離開了莖葉,在草原上飛起來。它們和鳥叫聲一起,讓草原成為一個有故事
的空間。
⑧有些花艷麗到極致,在這樣偏僻且龐大的孤獨里開放,讓人覺得憂傷。用識花軟件來
看它們,一一知道了它們的名字---馬蘭花、柳蘭花、芍藥花、狼毒花、金蓮花、山丹花
這些藏在草原上的花朵,它們的一生是一個隱居的故事。又或者,塵世中大多數人的一生,
也不過像草原上的一朵野花那樣,被雜草般的世事包圍著,即使有那么一段時間開出了艷麗
的花,卻也未必能被人看到。這樣想來,便覺得通順了、安慰了。世間的事,不過是仿生的。
這些花朵,或者那些平淡的人生過往,只要有草原上的風吹著,有鳥叫聲伴隨著,便覺得一
切都是自然的、有意義的。
⑨被草原包圍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我想到了鋼琴,風吹過草原的時候,琴鍵舒緩地
奏響,闊大,又有秩序感。
⑩草原和大海不同。大海不論白天晚上都是危險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注實踐經驗的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考試內容深度剖析試題及答案
- 船體亮化施工方案怎么寫
- 系統分析師考試全面提高的試題及答案
- 糕點烘焙設備操作與維護考核試卷
- 寵物收養家庭寵物養護與寵物友善交通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師考題重點試題及答案
- 科技會展參展商關系維護與管理考核試卷
- 燈具銷售中的價格策略與利潤控制考核試卷
- 纖維板行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考核試卷
- 《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程》知識培訓
- 2025屆浙江省君兮協作聯盟高三下學期4月教學質量檢測英語試題(含解析)
- 注冊會計師(綜合階段)題庫完美版帶答案分析2025
- 四川省成都東部新區龍云學校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下冊半期測試題(含答案)
- 新課標解讀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
-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25版)解讀課件
- 2024年中國海洋大學招聘輔導員筆試真題
- 倉管員安全培訓課件
- 紅藍黃光治療皮膚病臨床應用專家共識解讀
- 氧氣管道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現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要求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