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高考·選擇性考試示范]1.命題點:不同時期中共黨員構成比例變化的共同因素(2020·山東新高考等級考試模擬)影響下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國共產黨黨員構成比例變化的共同因素是()黨員總數(萬人)工人黨員比列(%)農民黨員比例(%)1927年中共五大召開前5.850.818.71928年6月13.010.976.61949年底448.82.559.61956年1250.48.852.4A.工農聯盟的發展壯大B.革命統一戰線的鞏固C.中國共產黨工作中心的轉移D.中國民主革命任務的變化[嘗試解答]________C[根據材料可知,與1927年中共五大召開前相比,1928年6月,工人黨員比例迅速下降,農民黨員比例迅速上升,該現象與黨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轉向農村有關;與1949年底相比,1956年,工人黨員比例有所上升,農民黨員比例有所下降,這與此時黨的工作中心已經由農村轉向城市有關,故C項正確。]2.命題點:新中國的外交關系(2020·山東新高考等級考試模擬)下列不同年代與新中國建交國家數目統計示意圖中,反映20世紀60年代末建交狀況的是()ABCD[嘗試解答]________B[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提出“兩個中間地帶”理論,加強了中國同亞非拉國家和歐洲國家的外交聯系,因此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數量開始增多,故B項正確,A項錯誤;中美關系緩和后,中國與美洲國家的外交聯系才得以加強,故C、D兩項錯誤。]3.命題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2020·浙江新高考等級考試)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提出的,經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的國徽圖案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其中齒輪和麥稻穗象征著()A.國家民主政治建設的內涵得到充分體現B.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C.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長期壓迫人民的歷史結束D.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嘗試解答]________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齒輪和麥稻穗分別代表著工人和農民,進而推斷出這標志著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故D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國家民主政治建設尚未全面展開,故A項錯誤;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是在1956年“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提出后,故B項錯誤;材料突出新事物的象征意義,而不是舊制度被推翻,故C項錯誤。]題號命題特點第1題計量史學以表格形式將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員構成比例的變化加以呈現,要求分析判斷出現這種變化的共同原因第2題圖示呈現以圖示的形式,展示不同年代與新中國建交國家數目統計,命題方式靈活,延伸了思考空間,對審題提出了更高要求第3題創設情境新中國國徽圖案中的齒輪和麥稻穗的象征轉換思維齒輪象征工人階級,麥稻穗象征農民階級,寓意“工農聯盟”4.命題點: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2020·山東新高考等級考試模擬)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縣都沒有一臺大型農機具。1955年,定縣農民開始使用拖拉機耕地,1958年又開始使用柴油機和電動機灌溉農田。這一變化的原因是()A.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B.國家以農業為經濟建設中心C.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D.社會主義工業化基本實現[嘗試解答]________C[1953年開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調整了生產關系,于是出現了材料中的變化,故C項正確。]5.命題點:20世紀50年代的經濟建設(2021·廣東選擇考適應性測試)1956年4月,中央召開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表彰了4700余名“提前完成并達到優等質量五年計劃指標”和在“學習與推廣先進經驗或在掌握先進技術試制新產品方面有成就”的全國先進生產者。這反映了當時()A.“一五”計劃提前完成 B.人民群眾建設熱情高漲C.三大改造勝利結束 D.科學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嘗試解答]________B[1956年是“一五”計劃期間,根據“提前完成并達到優等質量五年計劃指標”可知,我國“一五”計劃出現了提前完成的情況,說明了當時人民群眾的建設熱情高漲,故選B項;A項是表面現象,不能反映本質內容,排除;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才宣告完成,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提前完成“一五”計劃,沒有體現科技的突破,排除D項。]題號命題特點第4題創設情境由河北定縣農業機械的使用情景結合1952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和“一五”計劃進行分析,還原歷史情境第5題創設情境1956年,全國生產者代表大會,隆重表彰眾多先進生產者核心價值表現了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的奮斗精神、勞動精神和家國情懷意識[全國卷·命題點研析借鑒]1.命題點:中共八大對當時國家工作任務的分析(2018·全國卷Ⅲ)1956年,劉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報告中指出:“我們目前在國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務之一,是著手系統地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健全我們國家的法制。”這反映了當時()A.法制建設開始邁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圍繞組建新政權展開C.法制建設與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密切相關D.政治體制改革推動了依法治國的全面實行[嘗試解答]________C[根據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我國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材料中法制建設的提出說明法制建設與我國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相適應,故C項正確;材料僅體現了加強法制建設,并未說明法制建設開始邁向制度化,故A項錯誤;新政權的組建工作是1949年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主要任務,與題干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我國依法治國的全面實行是在改革開放后,與題干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2.命題點:20世紀60年代中國外交的發展(2016·全國卷Ⅰ)1965年,中國大陸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額在進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這種變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國()A.實現了與西方國家關系的正常化B.調整了與蘇聯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歐美對華經濟封鎖[嘗試解答]________B[20世紀6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仍然對中國實行外交孤立、經濟封鎖,故A、D兩項錯誤;由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額比較少,20世紀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由于中蘇關系惡化,中國及時調整外交政策,由“一邊倒”轉向反對以蘇聯為首的修正主義,借此緩解中國面臨的壓力,于是出現了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額上升的情況,故B項正確;全方位外交政策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推行的,故C項錯誤。]題號命題特點第1題緊扣熱點中共八大關于“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健全我們國家的法律”有關論述,契合當今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第2題經濟“搭臺”中國大陸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額比重變化政治“唱戲”經濟決定政治、政治對經濟具有反作用的原理與史實的聯系3.命題點:20世紀50年代的經濟建設(2018·全國卷Ⅱ)右圖為1956年的一幅漫畫《兩把尺》(畫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測量祖國,建設社會主義。”)該漫畫反映了()A.社會主義建設以工業化為中心B.女性成為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運動蓬勃開展D.城鄉差別發生根本性改變[嘗試解答]________B[題中漫畫反映了婦女的地位及作用,其不僅是家庭主婦,量布做衣服,也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可以測量祖國,建設社會主義,體現了女性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貢獻,故B項正確;A、C兩項在材料中均未體現,故排除;當時城鄉差別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故排除D項。]4.命題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經濟建設(2018·全國卷Ⅰ)下圖是1953年的一幅漫畫,描繪了資源勘探隊員來到深山,手持“邀請函”叩響山洞大門的情景。這反映了當時我國()A.已經初步改變工業落后局面B.開始進行對礦產資源的開采C.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D.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正在展開[嘗試解答]________D[題中漫畫反映的是1953年資源勘探隊進入深山開采資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正在展開,故D項正確;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后,我國初步改變了工業落后的局面,故排除A項;“開始”說法不符合史實,故排除B項;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排除C項。]題號命題特點第3題、第4題情景鮮活均以漫畫作為命題材料,人物形象生動,信息更直觀熱度不減均考查歷年高考的重點內容:“一五”計劃價值觀念第3題是突出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第4題是以積極的態度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5.命題點:新中國成立初期科技、教育發展的特點(2019·全國卷Ⅰ)據統計,1954年1月到4月,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上海分館俄文書刊借閱總數為1953年同期的5倍,為1952年同期的50倍,東北各研究所俄文書刊借閱量也大幅增加。這表明當時()A.科學研究已與國際前沿接軌B.科教興國戰略已展開C.對蘇聯經驗的反思蔚然成風D.工業化建設需求迫切[嘗試解答]________D[“1954年”處于“一五”計劃期間,當時中國借鑒蘇聯經驗,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材料中現象正是當時中國工業化建設需求迫切的反映,故選D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科學研究與國際前沿仍有很大差距,并且俄文書刊借閱量增加不等于我國科研已和國際前沿接軌,故A項錯誤;“科教興國”戰略是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故B項錯誤;“一五”計劃期間雖學習蘇聯,但并非國人全面反思蘇聯經驗,故C項錯誤。]6.命題點:現代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2017·全國卷Ⅱ)1977年,我國各大專院校錄取新生27.3萬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總規模達206萬人,2001年增長至719萬人。在此期間,高等職業教育和各種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學人數也有很大增長。由此可知()A.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決B.高等教育實現了與生產勞動相結合C.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D.恢復統一高考制度促進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嘗試解答]________C[高校在校生規模的擴大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和要求,說明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故C項正確;從題干中無法判斷出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決,故A項錯誤;材料只表明高等教育的發展,未提及其與生產勞動的關系;故B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高考制度恢復與高等教育普及之間的關系,故D項錯誤。]7.命題點:現代中國的藝術與社會現實的關系(2017·全國卷Ⅲ)如圖為1954年某畫家創作的《婆媳上冬學》,這一作品()A.繼承了傳統文人畫的特點B.受同期西方流行畫派影響C.體現了現實主義繪畫風格D.注重表現作者的藝術想象[嘗試解答]________C[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作品的時代背景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政府開展掃盲教育,因此出現了婆媳二人冒著嚴寒去補習班的場景。該作品明顯體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掃盲教育這一社會現實,故C項正確。]題號命題特點第5題轉換思維試題形式上是考查俄文書刊借閱量增加的原因,實際上是考查“一五”計劃工業化的建設問題第6題隱含熱點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復40周年第7題獨特視角以藝術作品為載體創設情境,再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的新氣象,即農民對知識的渴望鮮活素材圖片材料,更加生動、直觀地展現了當時的時代風貌和時代氣息[經典題·考能提升仿真練]1.(2020·安徽聯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綱領》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綱領》草案。1949年8月,中國共產黨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題目為《新民主主義的共同綱領》。第三次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草案。這反映出()A.新中國政黨制度趨于成熟B.中國革命性質已發生變化C.人民政協民主協商的精神D.人民政權建立并得到鞏固C[由材料“第一次……叫《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綱領》草案……第二次……題目為《新民主主義的共同綱領》。第三次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草案”可知,《共同綱領》名稱的變化體現出人民政協民主協商的精神,故選C項;新中國政黨制度的成熟是在1956年,排除A項;新中國成立前中國革命的性質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排除B項;人民政權的建立和鞏固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排除D項。]2.(2021·河北選擇性考試模擬演練)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規定,在1957年的工業產值計劃中,生產資料工業占38%,消費資料工業占62%。第二個五年計劃規定,生產資料工業的增長速度仍然要高于消費資料工業的增長速度,要求1962年生產資料工業和消費資料工業各占50%左右。據此可知,“一五”“二五”期間的經濟建設計劃()A.存在著冒進傾向 B.深受蘇聯政府影響C.注重工業結構調整 D.著重輕工業的發展B[根據“生產資料工業的增長速度仍然要高于消費資料工業的增長速度”可知,在“一五”“二五”計劃期間的經濟建設計劃中,生產資料工業的發展速度始終高于消費資料工業的發展速度,生產資料工業屬于重工業,說明當時注重優先發展重工業,這是受蘇聯經濟發展特點的影響,故選B項,排除D項;材料中沒有比較信息,無法說明存在冒進傾向,排除A項;“一五”“二五”計劃期間經濟發展計劃注重優先發展重工業,并非是進行工業結構調整,排除C項。]3.下面是中國1949—1952年工業產值中各類經濟類型的變化表。表格信息表明當時中國()年份合計全民所有制工業集體所有制工業公私合營工業私營工業個體工業絕對額(億元)1949140.236.80.72.268.332.21950191.262.51.54.172.850.31951263.590.83.48.0101.260.11952343.3142.611.213.7105.270.6A.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B.工業經濟得到較快恢復C.公有制經濟逐步占據主導地位D.社會主義工業化開始起步B[根據表格可知,1949—1952年所有類型工業產值都得到恢復和發展,故選B項;社會主義改造是在1953—1956年,排除A項;根據表格可知,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比例高于公有制經濟,排除C項;社會主義工業化開始起步是在1953年的“一五”計劃,排除D項。]4.(2021·重慶選擇性考試適應性測試)下面是1959-1963年中國財政收支表,體現了當時的財政收支變化情況。造成這些變化的原因是()1959-1963年中國財政收支表年份總收入(億元)總支出(億元)收支差額(億元)1959487.12543.17-56.051960572.29643.68-71.391961356.06356.09-0.031962313.55294.8818.671963342.25332.0510.20A.“一五”計劃的實施B.蘇聯加大了對華援助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推進D.“八字方針”的有效實行D[根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9年至1961年我國處于國民經濟困難時期,故整體上處于財政赤字局面,1962年我國開始國民經濟調整,推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國民經濟有所好轉,故財政收支大體持平,故D項符合題意;“一五”計劃實施于1953-1956年,排除A項;20世紀60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2024-2025學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調研模擬試題含解析
- 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公益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4月質量檢測試題(四)數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金山中學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年級期中考試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考第三次質量調研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土木工程施工與管理軟件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濟南歷下區2024-2025學年高中畢業班第一次綜合質量檢查數學試題含解析
- 昆明藝術職業學院《土地管理信息系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湛江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調研考試語文試題
- 乳制品企業良好生產規范
- 2025中國新型儲能行業發展白皮書
- 海南省天一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學業水平診斷(四)語文試題及答案
- 社會認知力測試題及答案
- 肉雞供需合同協議網頁
- 《機械制圖(多學時)》中職全套教學課件
- 駱駝祥子考點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新教科版小學1-6年級科學需做實驗目錄
- 重癥培訓重癥監測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 人體紅外測溫儀的設計畢業設計論文
- 球墨鑄鐵管安裝施工方案(完整版)
- 個人檔案表(最新整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