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球和地球儀?〔第1課時〕第一章·第一節學習目標1、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外表積描述地球的大小。討論:假設不借助現代科技手段,也沒有人告訴你地球的形狀,單憑你十多年來的生活經驗,你直觀感受到的世界是怎樣的呢?任務1
閱讀課本P8—P9,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課本上標注出來。課堂探究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歷程蓋天說渾天說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宇宙飛船拍攝地球科學研究需要經過探索過程,從猜測到實踐,科學技術的開展為科學探索創造了有利條件。任務2模擬實驗,觀察帆船進、出港,比較船在球體上和在平面上航行會出現什么不同現象。1.用一艘模擬小船在桌面上模擬進港、出港航行,觀察時視線平視。2.把模擬小船籃球上模擬進港、出港航行。觀察時視線平視。3.比較船在桌面上與球面上的航行有什么不同。1、如果大地是平的:船只從遠處駛來,船只整體會怎樣?2、如果大地是球面:船只從遠處駛來,會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由遠及近,船只由小變大。先看到小旗,再看到船身。例如人們站在海岸邊看遠處的航船,發現總是先看見進港船只的桅桿,再逐漸看見船身;出港的船只,那么總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桿才逐漸隱沒在海平面下。亞里士多德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根據地球在月面上的陰影,推斷大地其實是個球體或近似球體。任務3運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外表積等數據來描述地球的大小,歸納地球的形狀。討論:地球是個正球體嗎?據衛星的測量,地球并不像圖片那樣圓。它兩極稍扁,赤道略鼓,極半徑是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兩者相差21千米,這說明地球是個橢球體。據測量,地球的北極半徑高出海平面10米左右,而南極半徑則低于海平面約30米,兩者相差約40米,這種形狀又像一個巨大的鴨梨。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地球儀方便我們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外表各種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任務4
地球儀
觀察:在地球儀上指出地軸、南北極點以及赤道等。作品展示當堂穩固1、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我國漢代天文學家張衡提出了“蓋天說〞B.世界上最早的地球儀是德國馬丁貝海姆創造制作的C.地球的真實形狀是個圓B2、以下不能說明地球大小的是〔〕A.地球是個不規那么的球體B.赤道的周長約4萬千米C.地球的外表積約5.1億平方千米D.赤道的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A3、人類歷史上最早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事件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第二十冶金建設公司綜合學校高中分校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 簡約風復古歐式哈姆雷特英文讀書分享
- 電力工程安全課件
- 模具設計的新挑戰與機遇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作物種子繁育員考試的技巧與方法試題及答案
- 農作物種子繁育方向試題及答案示例
- 模具設計行業招聘信息及試題及答案
- 有效復習農業植保員職業試題及答案
- 專業模具設計師考試技巧試題及答案
- 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試卷英語試題含聽力音頻及答案解析
- 美容師考試相關法律法規的知識要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形勢與政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第二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 激光雷達筆試試題及答案
- 《運動處方》課件-高血壓人群運動處方案例
- 2024年出版專業資格考試《基礎知識》(中級)真題及答案
- 中國加速康復外科臨床實踐指南2021
- 山東省大教育聯盟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開學檢測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含反思】
- DB43T-稻-再-油生產技術規程
- 急診醫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云南中醫藥大學
- 2024-2030年中國建筑減隔震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