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生物跟蹤練含解析3_第1頁
新教材高考生物跟蹤練含解析3_第2頁
新教材高考生物跟蹤練含解析3_第3頁
新教材高考生物跟蹤練含解析3_第4頁
新教材高考生物跟蹤練含解析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跟蹤練3一、選擇題1.(2021·舒城統考)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當者,以下關于蛋白質的表達,錯誤的選項是()A.不是所有細胞器都含有磷脂,但所有的細胞器均含有蛋白質B.核糖體是細胞生物所共有的細胞器,間接表達了蛋白質的重要作用C.真核細胞中蛋白質合成后均需要內質網、高爾基體加工D.蛋白質可以行使催化、調節、免疫、運輸等功能解析: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含有磷脂和蛋白質,核糖體、中心體沒有膜結構,但都含有蛋白質;核糖體是細胞生物所共有的細胞器,核糖體是蛋白質的裝配車間,這表達了蛋白質的重要作用;分泌蛋白合成后需要內質網、高爾基體的加工;蛋白質具有多種功能,如酶具有催化作用,蛋白質類激素具有調節作用,抗體具有免疫功能,血紅蛋白及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具有運輸物質的功能。答案:C2.(2021·衡水一調)某六十肽中有2個丙氨酸(C3H7O2N),現脫掉其中的丙氨酸(相應位置如圖)得到幾種不同的有機產物,其中脫下的氨基酸均以游離態正常存在。以下有關該過程產生的全部有機物中,有關原子、基團或肽鍵數目的表達,錯誤的選項是()A.肽鍵數目減少4個B.氫原子數目增加8個C.氨基和羧基分別增加4個D.氧原子數目增加2個解析:1個丙氨酸左右有2個肽鍵,脫掉2個丙氨酸,肽鍵數目減少4個。該過程得到3條短肽鏈和2個游離的丙氨酸,3條短肽鏈增加了2個氨基和2個羧基,2個游離的丙氨酸增加了2個氨基和2個羧基,氨基和羧基分別增加4個。增加的氨基、羧基中氫原子和氧原子分別增加了12個和8個,又因為水解過程肽鍵減少4個,減少了4個氫原子和4個氧原子,所以氫原子數目增加8個,氧原子數目增加4個。答案:D3.(2021·珠海模擬)以下有關細胞中核酸的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缺乏P元素會影響細胞內核酸、脂肪和ATP的合成B.核苷酸鏈中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鍵,但不含氫鍵C.葉肉細胞中DNA轉錄過程只發生在細胞核中D.DNA和RNA徹底水解的產物中有4種產物是相同的解析:脂肪的組成元素只有C、H、O,因此缺P不會影響細胞內脂肪的合成,A錯誤;核苷酸鏈中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鍵,也可能含有氫鍵,如tRNA中存在局部雙鏈結構,含有氫鍵,B錯誤;葉肉細胞中DNA轉錄過程主要發生在細胞核中,此外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能發生DNA轉錄過程,C錯誤;DNA徹底水解的產物包括磷酸、脫氧核糖、四種堿基(A、C、G、T),RNA徹底水解的產物包括磷酸、核糖、四種堿基(A、C、G、U),因此它們的水解產物中有4種產物是相同的,即磷酸、三種堿基(A、C、G),D正確。答案:D4.(2021·牡丹江月考)圖甲是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示意圖,圖乙表示DNA局部結構模式圖。以下有關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圖甲中由a到b的過程中,必須脫去一個水分子B.圖甲的全過程都發生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上C.圖乙中的a可表示構成DNA的根本組成單位D.限制酶的作用位點在圖乙中的①處解析:圖甲為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包括了多肽鏈的折疊、加工過程,由a到d發生在核糖體上,由d到e那么需要內質網、高爾基體等參與,B錯誤。DNA的根本單位為脫氧核苷酸,由脫氧核糖、磷酸和含氮堿基構成,圖乙中的a為脫氧核糖和含氮堿基,C錯誤。限制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鍵,即②處,D錯誤。答案:A5.(2021·乳源模擬)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都有共同的物質根底,圖示中a、b為有機小分子物質,甲、乙、丙代表有機大分子物質。核糖體是由RNA和蛋白質構成的。那么以下相關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在人體細胞內,a共有5種B.b經脫水縮合反響合成丙,此過程形成了磷酸二酯鍵C.組成甲與乙的五碳糖不同D.在某人的神經細胞和肝細胞中,甲一般不同,丙一般相同解析:由題圖信息可推出a、b、甲、乙、丙分別是核苷酸、氨基酸、DNA、RNA和蛋白質。DNA由四種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由四種核糖核苷酸組成,故人體細胞內,a共有8種。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反響生成蛋白質,在此過程中形成了肽鍵。人的神經細胞和肝細胞都是由同一個受精卵經過有絲分裂而來的,兩者的甲一般是完全相同的,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兩者的丙不完全相同。答案:C6.HSP是機體細胞受高溫刺激后合成出的一類熱休克蛋白。該蛋白可發揮如下圖的作用,以保護機體細胞不受破壞。圖中HSP所起的作用是()A.促進肽鍵的形成B.抑制氨基酸脫水縮合C.促使肽鏈形成空間結構D.維持蛋白質結構的穩定性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HSP與多肽鏈結合后,多肽鏈變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所以HSP的作用是促使肽鏈形成空間結構。答案:C7.(2021·重慶高三聯考)以下關于幾種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磷脂、ATP、NADPH、脫氧核糖中都含有P元素B.高溫能破壞蛋白質的肽鍵使其變性失活C.核酸、蛋白質、淀粉在相關酶的作用下徹底水解的產物都是其根本組成單位D.蛋白質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催化、免疫、調節、運輸等解析:磷脂、ATP、NADPH的組成元素中都含有P元素,脫氧核糖中不含P元素,A錯誤;高溫破壞的是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而不是肽鍵,B錯誤;核酸徹底水解的產物是磷酸、(脫氧)核糖和堿基,不是其根本組成單位核苷酸,蛋白質徹底水解的產物是氨基酸、淀粉徹底水解的產物為葡萄糖,蛋白質和淀粉的徹底水解產物都是其根本組成單位,C錯誤;蛋白質具有催化、免疫、調節、運輸等功能,D正確。答案:D8.(2021·黑龍江六校聯考)以下關于酶、激素、抗體和神經遞質四種物質的表達錯誤的選項是()A.抗體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響,酶和激素那么不一定B.激素、神經遞質的作用對象一定是細胞C.在細胞中合成后均通過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細胞D.酶在細胞內產生,可分泌到內環境中發揮作用解析:并非所有酶的化學本質都為蛋白質,少數是RNA;局部激素的化學本質也不是蛋白質,如性激素的化學本質為固醇;抗體全是蛋白質,故抗體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響,酶和激素那么不一定,A正確;神經遞質經突觸前膜釋放后作用于突觸后膜;激素作用對象為靶細胞或靶器官,故二者的作用對象一定是細胞,B正確;激素不一定通過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細胞外,如性激素分泌出細胞的方式為自由擴散,C錯誤;生物體內的酶一定在細胞內產生,但可分泌到內環境中發揮作用,如血漿中存在與血液凝固相關的酶,D正確。答案:C9.(2021·株洲一模)以下有關細胞結構及物質進出細胞的表達,合理的是()A.胰島素為蛋白質類激素,其運出細胞的方式與神經遞質釋放的方式相同B.信息分子與細胞膜上受體結合并發揮作用依賴于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C.人體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和線粒體,因此不能進行細胞分裂和細胞呼吸D.葡萄糖進入人體成熟的紅細胞需要膜上載體蛋白的協助,故為主動運輸解析: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其分泌出細胞的方式為胞吐,與神經遞質的釋放方式相同,A正確;信息分子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并發揮作用這一過程中,信息分子并不進入細胞,與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無關,只是表達了細胞膜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的功能,B錯誤;人體成熟的紅細胞內沒有細胞核,不能進行細胞分裂,沒有線粒體,但能進行無氧呼吸,C錯誤;葡萄糖進入人體成熟的紅細胞時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是協助擴散,D錯誤。答案:A10.(2022·高考預測)如圖甲、乙、丙、丁代表細胞中的物質或結構。以下分析中錯誤的選項是()A.C、H、O、N、P屬于組成細胞的大量元素B.甲物質中含有氫鍵,丙物質中含有高能磷酸鍵C.乙、丁結構中由C、H、O、N、P組成的化合物種類相同D.甲、乙、丙三種物質或結構參與了丁結構中酶的合成解析:分析題圖可知,甲是tRNA、乙是核糖體、丙是ATP、丁是一種生物膜。C、H、O、N、P屬于組成細胞的大量元素,A正確;結合題圖分析,甲是tRNA,其中局部雙螺旋結構部位含有氫鍵,丙是ATP,含有2個高能磷酸鍵,B正確;乙是核糖體,含有蛋白質和RNA,丁是一種生物膜,含有磷脂和蛋白質,而RNA和磷脂都由C、H、O、N、P組成,C錯誤;丁結構中酶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其合成場所為核糖體(乙),需要tRNA(甲)轉運氨基酸,并由ATP(丙)提供能量,D正確。答案:C二、非選擇題11.根據以下材料設計一個證明酶是蛋白質的實驗。實驗材料:0.1(g·mL-1)的NaOH溶液、0.01(g·mL-1)的CuSO4溶液、雞蛋、人的新鮮唾液、水、小燒杯、玻璃棒、試管、滴管和滴瓶、脫脂棉。實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步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結果觀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證明酶是蛋白質,可以利用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響的原理進行實驗,如果酶是蛋白質,它就會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響。實驗原理: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可發生紫色反響,如能證明酶也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響,證明酶的本質是蛋白質。實驗步驟:(1)取適量的蛋清稀釋后放入試管中,編為1號;再取等量的唾液放入試管中,編號為2。(2)分別向兩個試管中先參加2mL的質量濃度為0.1(g·mL-1)的NaOH溶液,搖勻后,再分別參加3~4滴0.01(g·mL-1)的CuSO4溶液,搖勻,觀察變化。(3)結果觀察:兩個試管均變為紫色。(4)結論:說明唾液中酶的成分是蛋白質。答案: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可發生紫色反響,如能證明酶也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響,證明酶的本質是蛋白質(1)取適量的蛋清稀釋后放入試管中,編為1號;再取等量的唾液放入試管中,編號為2(2)分別向兩個試管中先參加2mL的質量濃度為0.1(g·mL-1)的NaOH溶液,搖勻后,再分別參加3~4滴0.01(g·mL-1)的CuSO4溶液,搖勻,觀察變化(3)兩個試管均變為紫色(4)說明唾液中酶的成分是蛋白質12.采摘后的香蕉果實在自然成熟過程中,淀粉、葡萄糖的含量變化如下圖。據此答復以下問題:(1)區分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可選用的化學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__。香蕉細胞內的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的三個階段依次發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圖分析,果實采摘后10~15d葡萄糖含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添加乙烯利可加速香蕉果實________。(3)香蕉細胞中的C元素主要來源于外界的______,該化合物參與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過程,該過程在夜間無法進行的原因是葉綠體中無法合成____________。解析:(1)淀粉是葡萄糖脫水縮合形成的,不具有復原性,所以可以用斐林試劑來區分淀粉和葡萄糖;此外,淀粉遇碘液呈現藍色,故也可以用碘液進行區分。葡萄糖的徹底氧化分解是指以葡萄糖為底物的有氧呼吸過程,葡萄糖在細胞質基質中被分解為丙酮酸和[H],丙酮酸進入線粒體在其基質中與水反響生成CO2和[H],最后在線粒體內膜上前兩個階段產生的[H]與O2反響生成H2O。(2)從葡萄糖含量的變化曲線可以看出果實采摘后10~15d葡萄糖含量增加,而淀粉的含量急劇下降,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