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鋼化玻璃制品共15萬平方米項目(不涉及平板玻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模板】_第1頁
年產鋼化玻璃制品共15萬平方米項目(不涉及平板玻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模板】_第2頁
年產鋼化玻璃制品共15萬平方米項目(不涉及平板玻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模板】_第3頁
年產鋼化玻璃制品共15萬平方米項目(不涉及平板玻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模板】_第4頁
年產鋼化玻璃制品共15萬平方米項目(不涉及平板玻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項目名稱:XX公司年產鋼化玻璃制品共15萬平方米項目(不涉及平板玻璃)建設單位(蓋章):XX公司編制日期:2020年12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說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由具有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資質的單位編制。1、項目名稱——指項目立項批復時的名稱,應不超過30個字(兩個英文字段作一個漢字)。2、建設地點——指項目所在地詳細地址,公路、鐵路應填寫起止地點。3、行業類別——按國標填寫。4、總投資——指項目投資總額。5、主要環境保護目標——指項目區周圍一定范圍內集中居民住宅區、學校、醫院、保護文物、風景名勝區、水源地和生態敏感點等,應盡可能給出保護目標、性質、規模和距廠界距離等。6、結論和建議——給出本項目清潔生產、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的分析結論,確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說明本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給出建設項目環境可行性的明確結論,同時提出減少環境影響的其他建議。7、預審意見——由行業主管部門填寫答復意見,無主管部門項目,可不填。8、審批意見——由負責審批該項目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復。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名稱XX公司年產鋼化玻璃制品共15萬平方米項目(不涉及平板玻璃)建設單位XX公司法人代表聯系人通訊地址蘇州市高新區滸關分區五圖路99號聯系電話139****699傳真/郵政編碼********建設地點蘇州市高新區滸關分區五圖路99號立項審批部門蘇州滸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批準文號蘇滸新項備〔2020〕10號建設性質新建行業類別及代碼[C3051]技術玻璃制品制造占地面積(平方米)3608.04綠化面積(平方米)/總投資(萬元)1300其中:環保投資(萬元)35環保投資占總投資比例2.69%評價經費(萬元)/預期投產日期2021年6月原輔材料(包括名稱、用量)及主要設施規格、數量(包括鍋爐、發電機等)本項目所用主要原輔材料及用量見表1-1;原輔材料、中間產品及產品理化性質見表1-2;主要設備見表1-3。表1-1主要原輔料消耗表序號原輔料組分、規格,狀態年用量倉儲量倉儲方式來源及運輸1鋁合金****************外購汽運2五金件****************3強磁****************4鋁葉片****************5拉繩****************6玻璃原片****************7丁基膠片****************8硅酮膠****************9PVB膜****************注:①本項目使用的硅酮膠屬于本體型膠黏劑,其中VOC含量約為5%,滿足《膠粘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限量》(GB33372-2020)中“表3本體型膠黏劑MS類VOC含量限值--其他VOCs≤50g/kg”要求,屬于(GB33372-2020)4中的“低VOC型膠黏劑”。②本項目使用的丁基膠是異戊二烯和異丁烯的聚合物,屬于本體型膠黏劑,聚合物常溫下不揮發,滿足《膠粘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限量》(GB33372-2020)中“表3本體型膠黏劑熱塑類VOC含量限值--其他VOCs≤50g/kg”要求,屬于(GB33372-2020)4中的“低VOC型膠黏劑”。表1-2主要原輔料、產品及中間產品理化特性、毒性毒理等名稱CAS理化性質燃燒爆炸性毒理毒性丁基膠片/黑色膠狀固體,氣密性好,耐臭氧、耐老化性能好,耐熱性較高,長期工作溫度可在130℃以下;能耐無機強酸(如硫酸、硝酸等)和一般有機溶劑,吸振和阻尼特性良好。可燃/二氧化硅14808-60-7透明無味的晶體或無定形粉末,熔點1710℃,沸點2230℃,飽和蒸氣壓1.33kPa(1732℃),不溶于水、酸,溶于氫氟酸。不燃/PVB63148-65-2熱塑性樹脂,密度1.07g/cm3,軟化溫度60-65℃,玻璃化溫度66-84℃,可以溶解于大多數醇/酮/醚/酯類有機溶劑,不溶于碳烴類溶劑,如汽油等石油溶劑,熔點:175℃。不燃/碳酸鈣19569-21-2白色固體狀,無味、無臭。825~896.6℃分解,在約825℃時分解為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熔點1339℃,10.7MPa下熔點為1289℃。難溶于水和醇。與稀酸反應,同時放出二氧化碳,呈放熱反應。也溶于氯化銨溶液。幾乎不溶于水。不燃/聚二甲基硅氧烷9006-65-9無色無味油狀液體,粘度:25°Ccp,熔點:-35℃,具有防水性和導熱性可燃,閃點:300℃/甲基三甲氧基硅烷1185-55-3無色透明液體,易吸濕,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苯等有機溶劑中,遇水會水解交聯,并產生甲醇。密度(20℃):0.95-0.96g/cm3,沸點:102℃,折光率:1.367-1.370,PH:6.5~7高度易燃,閃點:11℃/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919-30-2淺黃色液體,易水解,放出乙醇,生成相應的硅醇縮合物。溶于苯、乙酸乙酯,與水反應。沸點:217℃,相對密度:0.946,折射率:1.42可燃吸入有毒表1-3主要設備一覽表類別工序名稱規格、型號數量產地生產設備切割玻璃自動裁片機/1臺中國磨邊磨邊機/6臺清洗清洗機/2臺打孔打孔機/2臺鋼化鋼化爐A2850U1臺預壓預壓機/1臺夾膠高壓釜/1臺中空中空線HG-LINE-30082臺涂膠丁基膠涂布機HJ-BTE-20082臺穿百葉簾片機/1臺公輔設備風機風量:5000m3/h1臺空壓機型號:15Sfbe-8A容積流量:2.7m3/min排氣壓力:0.8MPa2臺水及能源消耗量名稱消耗量名稱消耗量水(立方米/年)1170(新鮮水)燃油(噸/年)/電(度/年)50萬天然氣(立方米/年)2400燃煤(噸/年)/其它/廢水(工業廢水□、生活廢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工業廢水:項目磨邊、清洗產生的廢水進入沉淀池沉淀,達到企業回用水水質要求后,全部回用于生產,不外排。生活污水:項目生活污水(含食堂廢水)產生量為896m3/a,主要污染因子為COD、SS、氨氮、TN、TP、動植物油。排放去向:本項目生活污水(含食堂廢水)經市政管網接至白蕩水質凈化廠處理,2021年1月1日前達到《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重點工業行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7)表2標準,其中SS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表1一級A標準后,排入京杭運河;2021年1月1日起達《關于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的通知中“蘇州特別排放限值”,其中SS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表1一級A標準后,排至京杭運河。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電磁輻射的設施的使用情況經與業主核實,結合主要設備使用情況,本項目不涉及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電磁輻射的設施的使用。工程內容及規模:1、項目由來XX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27日,位于蘇州高新區滸關分區五圖路99號,公司經營范圍為:塑鋼門窗及制品、裝飾裝潢材料、建筑材料的銷售;玻璃制品、鋁合金門窗及制品的生產和銷售;承接市政工程;自有房屋租賃、機械設備租賃服務;道路普通貨物運輸(見附件3)。公司原先為經銷,不涉及生產,現企業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及市場需求,擬投資1300萬元利用位于蘇州高新區滸關分區五圖路99號的自有標準化廠房(5933.08m2)進行鋼化玻璃制品生產。項目已取得蘇州滸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行政審批局備案—蘇滸新項備〔2020〕10號(見附件2);項目用地已取得土地證,性質為工業用地(見附件4)。受建設單位委托,我單位承擔公司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我單位根據蘇州滸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行政審批局備案,并與XX公司確認,確定了本次評價內容為:利用自有的約5933.08平方米標準廠房進行生產,總投資1300萬元,項目建成后年產鋼化玻璃制品15萬平方米新建項目(不涉及平板玻璃)。2、項目概況(1)地理位置:項目建設地點位于蘇州高新區滸關分區五圖路99號,中心地理位置坐標為東經120°49'08.91",北緯31°36'19.15",具體見附圖1:項目地理位置圖。(2)周邊環境簡況:項目廠界東側為五圖路;南側為陽山河;西側為大唐快餐配送服務部;北側為觀山寺、蘇州雅吉塑膠有限公司。距離項目廠界最近的環境保護目標為西北側約55m處的江蘇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東側約166m的蘇州市陽山中學。項目周邊環境情況詳見附圖4。(3)生產工況及職工人數:本項目定員40人,實行8h單班制,全年工作280天,年工作時數按2240h計;(4)廠內生活設施:本項目設有食堂、無宿舍。3、主體工程:(1)主體工程:項目利用自有的位于蘇州高新區滸關分區五圖路99號,約5933.08平方米標準廠房進行生產。廠區平面布置及廠房布置情況詳見附圖2和附圖3。表1-5主體工程技術指標表序號建/構筑物占地面積(m2)建筑面積(m2)建筑層數使用功能11#廠房1005.520112中空、鋁框切割、夾百葉22#廠房1259.525192夾膠、中空33#廠房128312831切割、磨邊、清洗、打孔、鋼化44#廠房60.04120.082辦公總計3608.045933.08//(2)產品方案:表1-6項目產品方案表序號工程名稱產品名稱設計能力(萬方米/年)年運行時數(h)1生產車間鋼化玻璃制品中空玻璃1022402生產車間夾膠玻璃33生產車間百葉玻璃2總計1522404、公用及輔助工程本項目公用及輔助工程情況見表1-7。表1-7本項目主要公輔工程內容一覽表類別建設名稱設計能力備注貯運工程原料倉庫********成品倉庫********公用工程給水工程生活用水********生產用水****排水工程生活污水********生產廢水********供電工程********環保工程廢氣處理工程有機廢氣********食堂油煙********廢水處理工程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固廢處置危廢暫存間********一般固廢暫存間********噪聲********5、項目建設與相關產業政策、相關規劃、三線一單的相符性(1)與產業政策相符性本項目已經取得蘇州市吳中區行政審批局備案,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產業政策規定。(2)與《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發建設規劃(2015-2030年)》及其規劃環評、規劃環評審查意見相符性本項目位于蘇州市高新區滸關分區五圖路99號,屬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區,周圍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項目用地性質為工業用地,符合蘇州高新區的規劃。本項目建設充分依托蘇州高新區的公用工程和基礎設施,如水、電均由高新區集中供應;廢水依托高新區管網排入白蕩水質凈化廠集中處理,符合區域環境保護規劃要求。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環境保護工作,項目產生的“三廢”可得到有效的控制,環境影響較小。項目為技術玻璃制品制造生產項目,不屬于高污染、高耗能、高風險產業及化工、印染、造紙、電鍍、危險化學品儲存項目,不違背高新區產業結構。(3)與“三線一單”的相符性本項目不違背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項目用地、用水、用電等符合區域相關資源利用及資源承載力要求;項目污染物排放通過源頭控制、污染物達標治理、區域削減、總量控制等,不違背區域環境質量整治及提升控制要求;本項目不違背負面清單要求。(4)與《江蘇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蘇政發[2020]49號)相符性本項目位于蘇州市高新區滸關分區五圖路99號,對照《江蘇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蘇政發[2020]49號)附件1江蘇省環境管控單元圖,本項目位于重點管控單元,項目建設與文件要求相符。6、與揮發性有機物相關文件的相符性分析(1)符合關于印發《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的通知(環大氣[2019]53號)相關要求符合《“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環大氣〔2017〕121號)相關要求本項目從事技術玻璃制品制造,使用的硅酮膠、丁基膠和PVB膜均為低VOCs含量的輔材,車間內中空、涂膠、夾膠過程揮發產生的有機廢氣經工段上方集氣罩負壓收集(收集效率90%),“二級活性炭吸附”設備處理后(處理效率90%),15m高FQ-001高空排放。因此,本項目符合《“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環大氣〔2017〕121號)相關要求。(3)符合《區管委會關于印發蘇州高新區工業揮發性有機廢氣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蘇高新管【2018】74號文)相關要求(4)與《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2019)符合性分析(5)符合《國務院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的通知》、《江蘇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要求本項目使用的硅酮膠、丁基膠和PVB膜均為低VOCs含量的輔材,其存放與轉移過程均使用密閉容器;玻璃中空、涂膠、夾膠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廢氣經集氣罩負壓收集后送至“二級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后經15m高FQ001排放,收集和處理效率可達90%,可有效減少VOCS無組織排放。因此,符合《江蘇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要求。(6)符合省委省政府、蘇州市政府《“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方案》要求對照《“兩減六治三提升”環保專項行動方案》,本項目屬于技術玻璃制品制造行業,不使用煤炭,不屬于化工企業,不在“兩減”范圍之內,符合相關要求;項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可達100%,滿足“治理生活垃圾”的相關要求;生活污水由市政管網接入蘇州白蕩水質凈化廠處理,不直接外排,符合太湖水環境治理的要求。項目使用的硅酮膠、丁基膠和PVB膜均屬于低VOCs含量輔料,與方案中“全面使用低VOCs含量的涂料、膠黏劑、清洗劑、油墨替代原有的有機溶劑”相符合。夾膠、中空工序產生的VOCs通過車間集氣罩負壓收集經二級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達標后高空排放,并定期監測,與方案中“加強污染源VOCs監測監控。”相符合。本項目不在“三提升”范圍之內,不涉及黑臭水體、畜禽養殖,符合相關要求。綜上所述,本項目符合“兩減六治三提升”環保專項行動方案的相關要求。(7)符合《關于印發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的通知》(環大氣(2020)33號)的要求本項目使用的硅酮膠、丁基膠和PVB膜均為低VOCs含量的輔材,其存放與轉移過程均使用密閉容器;項目產生的硅酮膠、丁基膠廢包裝內襯袋和廢活性炭均密閉存放和轉移,作為危廢委托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理;玻璃中空、涂膠、夾膠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廢氣經集氣罩負壓收集后送至“二級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后經15m高FQ001排放,收集和處理效率可達90%,可有效減少VOCs無組織排放。因此,符合《關于印發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的通知》(環大氣(2020)33號)的要求。7、與太湖流域相關條例、法規等的相符性(1)符合《太湖流域管理條例》和《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的相關要求本項目屬于技術玻璃制品制造行業,不屬于造紙、制革、酒精、淀粉、冶金、釀造、印染、電鍍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產項目,不在《太湖流域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04號)和《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2018年修訂)中規定的禁止建設項目之列。本項目生產過程中無含氮磷的生產廢水排放,生活污水接市政污水管網,進入新區白蕩水質凈化廠處理達標后排入京杭運河。因此,本項目符合《太湖流域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04號)和《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2018年修訂)的相關規定。8、與危險廢物污染防治相關文件相符性本項目將危險廢物產生及暫存納入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對危險廢物暫存提出要求;危廢暫存間應作為污染防止措施納入建設項目“三同時”驗收;企業按規定申報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移、處置等信息,制定年度管理計劃,建立危險廢物臺賬;企業按規定進行危險廢物信息公開。危險廢物暫存間按照(蘇環辦[2019]149號)及(蘇環辦字[2019]82號)按照《環境保護圖形標志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GB15562.2-1995)和危險廢物識別標識設置規范設置標志;配備通訊設備、照明設施和消防設施;在出入口、設施內部、危險廢物運輸車輛通道等關鍵位置按照危險廢物貯存設施視頻監控布設要求設置視頻監控,并與中控室聯網;根據危險廢物的種類和特性進行分區、分類貯存,設置防雨、防火、防雷、防揚散、防滲漏裝置及泄漏液體收集裝置。本項目投產后,在運行過程中應加強自查自糾,對自查發現的問題,立即對照規范等要求進行整改。綜上,企業在落實各項危廢存儲、管理、處置的要求后,能夠滿足《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江蘇省危險廢物貯存規范化管理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蘇環辦[2019]149號)、《省生態環境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蘇環辦[2019]327號)、《蘇州市危險廢物貯存規范化管理專項整治工作方案》(蘇環辦字[2019]82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蘇環辦字[2019]222號)等文件要求。與本項目有關的原有污染情況及主要環境問題企業于2005年9月22日在高新區環保局申報環境影響登記表,項目文件編號:蘇新環項[2005]866號,項目內容為:年加工塑鋼門窗12萬平方米,鋁合金門窗8萬平方米,未建設。廠房建成后企業未從事生產活動,一直處于出租狀態,租用方為蘇州市潤艷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公司主要從事加工、銷售木、紙質包裝材料,編織袋等,現原有租用企業的設備、原材料、產品已經清理完畢。因此,不存在與本項目有關的原有污染情況及主要環境問題。

二、建設項目所在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簡況自然環境簡況(地形、地貌、地質、氣候、氣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樣性等)1、地理位置本項目位于蘇州市高新區滸關分區五圖路99號,項目地理位置圖見附圖1。蘇州位于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東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蘇州市區中心地理位置坐標為北緯31°19′,東經120°37′。蘇州高新區在蘇州市區西部,北至相城區交界處,南至與吳中區交界處,西至太湖大堤,東至京杭運河,規劃面積約為223平方公里。高新區協調發展規劃初步將高新區劃分為中心城區、滸通片區、橫塘片區、科技城片區、湖濱片區(蘇州西部生態城)、陽山片區六部分。2、地形、地貌及地質項目所在地位于蘇州市高新區滸關分區五圖路99號,地處長江中下游沖擊平原區域,周圍地勢平坦,河道縱橫,為江南水鄉河網地區。蘇州地處長江下游入海附近地區,屬沖積平原,地勢西高東低。根據地質分析,它可劃分為四個工程地質分區:(1)基巖山丘工程地質區,其中還可分為坡度舒緩基巖山丘工程地質亞區和高營孤立基巖山丘工程地質亞區;(2)沖積湖平原工程地質區;(3)人工堆積地貌工程地質區;(4)湖、沼地工程地質區。地震基本烈度屬6度設防區(即無地震區)地質條件。蘇州高新區(虎丘區)基巖基本為山區工程地質區,區內地勢高而平坦,大致呈西高東低,地面標高4.48~5.20米(吳淞標高)。西側為山丘地,主要有獅子山、天平山、靈巖山等;南面有橫山、七子山;遠郊有洞庭東山、西山。項目廠房、辦公樓等建筑滿足6度地震防區要求。3、氣候氣象蘇州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受太湖水體的調節影響,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降水豐富,日照充足。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3.3℃,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28.6℃。年平均最高溫度為17℃,年平均最低溫度為15℃,年平均溫度為16℃。歷史最高溫度39.3℃,歷史最低溫度-8.7℃。歷年平均日照數為2189h,平均日照率為49%,年最高日照數為2352.5h,日照率為53%,年最低日照數為1176h,日照率為40%,年無霜日約300天。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096.9mm,最高年份降水量為1467.2mm,最低年份降水量為772.6mm,日最大降水量為291.8mm,年最多雨日有149mm。降水量以夏季最多,約占全年降水量的45%。年平均風速3.0米/秒,以東南風為主。年平均氣壓1016hPa。4、水文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公布江蘇省太湖流域三級保護區范圍的通知》(蘇政辦發[2012]221號),本項目所在地屬于太湖流域三級保護區范圍。蘇州境內有水域面積約1950km2(內有太湖水面約1600km2)。其中湖泊1825.83km2,占93.61%;骨干河道22條,長212km,面積34.38km2,占1.76%;河溝水面44.32km2,占2.27%;池塘水面46.00km2,占2.36%。蘇州高新區(虎丘區)內河道一般呈東西和南北向,南北向河流主要有京杭運河,大輪浜、石城河和金楓運河;東西向河流主要有馬運河、金山浜、楓津河、雙石港。其中馬運河、金山浜、金楓運河為六級航道,京杭運河升級為三級航道,其它為不通航河道。項目納污水體為京杭運河。京杭運河蘇州段貫穿蘇州全市,北起相城區望亭五七橋,南至江浙交界鴨子壩,全長81.8km,年貨物通過量達5600余萬噸,是蘇州水上運輸的大動脈,對蘇州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作用。京杭運河水文情況主要受長江和太湖水位的影響,河流水位比較低,流速緩慢,年平均水位2.82m,水面寬約70m,平均水深3.8m,枯水期流量為10~20m3/s,為西北至東南流向。京杭運河蘇州段主要功能為航運、灌溉、納污等,并兼游覽觀賞。項目所在地京杭運河近50年平均水位2.76m(黃海高程系),百年一遇洪水位4.41m,近5年最高水位2.88m,最低水位1.2m。5、植被與生物多樣性隨著蘇州新區的開發建設,農田面積日益減少,自然生態環境逐步被人工生態環境所代替,獅子山和何山是以建設風景區和公園為目的的人工造林綠化和營造人文景觀,道路和河流二側,居民新村、企事業單位以及村宅房前屋后以綠化環境為目的的種植喬、灌、草以及種花卉,由于人類活動和生態環境的改變,樹木草叢之間早已沒有大型哺乳動物,僅有居民人工飼養的畜禽以及少量的鳥類、鼠類、蛙類、蛇類以及各種昆蟲等小型動物。該地區家畜有豬、狗、貓等,家禽有雞、鴨、鵝等。恩古山已被采石作業挖平,部分地區位于周圍平地以下。項目所在區域由于人類開發活動,該區域的自然生態已為人工綠地生態所取代,天然植被已被轉化為人工植被。除工業和道路用地外,主要是沿路綠化,未見特殊保護植物、古樹名木及重點保護動物等。社會環境簡況(社會經濟結構、教育、文化、文物保護等):1、社會經濟概況蘇州高新區位于蘇州古城西側,東臨京杭大運河,南鄰吳中區,北接相城區,西至太湖。總人口47.2萬,其中常住人口28.5萬人,暫住人口18.2萬人,外籍人口0.5萬人。下轄楓橋、獅山、橫塘、鎮湖4個街道及滸墅關、通安、東渚3個鎮,下設通安、東渚、滸墅關3個分區和蘇州高新區出口加工區、江蘇省蘇州滸墅關經濟開發區、蘇州科技城、蘇州高新區綜合保稅區、蘇州西部生態城。蘇州高新區是市委、市政府按照國務院“保護古城風貌,加快新區建設”的批復精神于1990年11月開發建設的,1992年11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7年被確定為首批向APEC成員開放的亞太科技工業園,1999年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內首家“ISO14000國家示范區”,2000年被外經貿部、科技部批準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2001年被批準建設國內首家國家級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園,2003年3月被國務院批準成立出口加工區,2003年12月被國家環保總局批準建設首批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2019年,蘇州高新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77.24億元,較上年增長5.5%,其中服務業增加值684.46億元,占GDP比重49.7%,較上年末提升10.2個百分點。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8.6億元,較上年增長6.0%;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125.88億元,其中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60.5%,較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70.47億元,較上年增長6.2%,其中工業投資71.467億元,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79.8%。完成進出口總額419.78億美元,其中出口額277.95億美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04億元,較上年增長5.8%。完成實際使用外資5.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1.8%。2、《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發建設規劃(2015-2030年)》及其環境影響報告書蘇州高新區于1995年編制了《蘇州高新區總體規劃》,規劃面積為52.06km2,規劃范圍為當時的整個轄區范圍。2002年區劃調整后,蘇州高新區于2003年適時編制了《蘇州高新區協調發展規劃》,規劃面積為223km2,規劃范圍為整個轄區。為進一步促進蘇州高新區城鄉協調發展,推進國家創新型園區建設,保障高新區山水生態格局,指導蘇州高新區二次創業的城鄉建設與發展,2015年蘇州高新區對2003年的規劃做了修訂和完善,編制了《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發建設規劃(2015-2030年)》,并委托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開展對本輪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規劃環評于2016年11月29日通過了環保部審查(環審[2016]158)。(1)規劃范圍北至相城區交界處,南至與吳中區交界處,西至太湖大堤,東至京杭運河,規劃范圍內用地面積約為223平方公里。(2)規劃時段本次規劃年限為:2015年~2030年。規劃近期至2020年,遠期至2030年。(3)規劃結構總體空間結構:“一核、一心、雙軸、三片”。一核:以獅山路城市中心為整個高新區的公共之“核”,為高新區塑造一個與古城緊密聯系的展現魅力與活力的公共生活集聚區,成為中心城區“發展極”。一心:以陽山森林公園為綠色之心,將山體屏障轉化為生態綠環,作為各個獨立組團間生態廊道的匯聚點。雙軸:①太湖大道發展主軸:是高新區“二次創業”的活力之軸,展現科技、人文、生態的融合。②京杭運河發展主軸:展現運河文化的精華,是城市濱河風貌的集中體現,是公共功能與濱水風光的有機融合。三片:規劃將蘇州高新區劃分為“三個功能相對完整,產居相對平衡,空間相對集中”的獨立片區:中心城區片區、滸通片區、湖濱片區。(4)功能分區規劃依托中心城區片區、滸通片區、湖濱片區三大片區與陽山“綠心”劃分出獅山組團、滸通組團、橫塘組團、科技城組團、生態城組團和陽山組團,形成六個獨立組團空間,并對各組團的形態構建與功能組織進行引導。①獅山組團以獅山城市中心為核心,是與古城緊密聯系的集金融商貿、文化休閑和高品質居住于一體的綜合性功能區域。②滸通組團依托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園區,形成集生產、生活和生態相配套的現代化產業區和綜合性城市功能區。③橫塘組團橫塘街道增強社區服務功能,提升現有建材市場服務水平和環境質量,形成蘇州市建材裝飾市場服務區,將蘇州國際教育園打造為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和融現代教育與山水人文為一體的文化旅游區。④科技城組團形成融“科技、山水、人文和創新”特色于一體的一流研發創新高地和科技山水新城,構筑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現代科技服務中心⑤生態城組團塑造集旅游休閑、度假會務、文化展示、高品質居住辦公于一體的可感受、可測控、可持續的生態山水城。⑥陽山組團充分發揮陽山、白馬澗生態生態環境優勢、民俗宗教文化資源優勢,在陽山周邊形成以歷史、民俗、宗教文化活動為特色的生態型居住、度假、休閑基地。(5)用地布局規劃規劃工業用地3643.3公頃,占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的25.31%。規劃形成6個工業片區,為高新區發展工業的重要集中區域。①楓橋工業區:面積約1539公頃。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產業。②滸通工業區:面積約1286公頃。重點發展電子產品及元件的制造和裝配產業。其中包含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園,面積分別為270公頃和50公頃。③滸關工業區:面積約762公頃。重點發展裝備制造、化工。其中化工集中區面積279公頃,主要發展化工產業,包括專用化學品產業、日用化學品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技術及醫藥等。④蘇鋼工業區:面積約450公頃。結合企業轉型形成金屬零部件生產與設計中心。⑤通安工業區:面積約355公頃。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⑥科技城工業區:面積約717.6公頃。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軌道交通、新能源、醫療器械研發與制造等。(6)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定位:目前高新區轉型主要為五個方面,一是加快從注重發展工業向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轉型;二是從偏重引進資金向重視引進先進技術、科學管理和高素質人才轉型;三是從注重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提升轉型;四是從依靠政策優惠向提升綜合服務功能轉型;五是由消耗環境資源向環境友好型轉型。全國各地高新區圍繞科技創新、生態循環、新興產業等方面實施發展轉型策略,打造各類示范園區。蘇州高新區正在經歷“二次創業”浪潮,并已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工業園示范園區,同時,在歷版蘇州市總體規劃中,太湖周邊地區的發展策略已經開始由原來的“西控”走向“西育”。這也進一步指引了蘇州高新區產業發展的動向。在產業政策方面,國家層面上有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計劃,省域層面亦有相應產業調整規劃,自身層面也制訂了“4+2“產業規劃(新一代信息技術、軌道交通、新能源、醫療器械四大優先發展產業和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兩大提升發展產業)。新興產業的培育、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以及自身產業品牌的塑造必然是蘇州高新區實現發展突破的關鍵。對于區內的化工集中區,主要發展專用化學品產業、日用化學品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技術及醫藥。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并結合蘇州高新區目前自身的產業發展基礎,將其未來的產業定位內容確定如下:國家高新區產業持續創新和生態經濟培育的示范區;長三角和蘇州城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重要的研發創新基地;環太湖地區功能完備的國際高端商務休閑型旅游度假目的地。(7)產業發展負面清單①高新區引入項目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產業政策,嚴格按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正)、《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江蘇省工業和信息產業結構調整限制淘汰目錄和能耗限額的通知》(蘇政辦發〔2015〕118號)、《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產業轉移指導目錄(2012年本)》、《蘇州市產業發展導向目錄(2007年本)》、《蘇州市調整淘汰部分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意見》等產業指導目錄進行控制,以上文件中限制或淘汰類的項目,一律禁止引入高新區。此外,高新區規劃工業用地中禁止新建、改建、擴建制革、釀造、印染、電鍍等項目,不新增含氮和磷等污染物排放的項目,原則上停止造紙新項目的引進。②屬于《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中規定的位于生態紅線保護區一級管控區內與保護主導生態功能無關的開發建設項目、位于生態紅線保護區二級管控區內禁止從事的開發建設項目。③屬于《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的決定》中規定的位于飲用水源準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內禁止從事的開發建設項目。④不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的建設項目。⑤不符合所在蘇州高新區產業定位的工業項目;⑥不符合化工集中區產業定位的化工項目;⑦未進入涉重片區的新建涉及重點重金屬(鉛、汞、鉻、鎘和類金屬砷)項目;⑧環境污染嚴重、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未落實的項目;⑨國家、江蘇省明確規定不得審批的建設項目。蘇州高新區入區企業負面清單詳見表2-1。表2-1蘇州高新區入區項目負面清單序號產業名稱限制、禁止要求1新一代信息技術電信公司:增值電信業務(外資比例不超過50%,電子商務除外),基礎電信業務(外資比例不超過49%)。2軌道交通G60型、G17型罐車;P62型棚車;K13型礦石車;U60型水泥車N16型、N17型平車;L17型糧食車;C62A型、C62B型敞車;軌道平車(載重40噸及以下)等。3新能源禁止引進污染嚴重的太陽能光伏產業上游企業(單晶、多晶硅棒生產),禁止引進鉛蓄電池極板生產項目。區內禁止新引進燃煤電廠,禁止新增燃煤發電機組。4醫療器械充汞式玻璃體溫計、血壓計生產裝置、銀汞齊齒科材料、新建2億支/年以下一次性注射器、輸血器、輸液器生產裝置等。5電子信息激光視盤機生產線(VCD系列整機產品);模擬CRT黑白及彩色電視機項目。6裝備制造4檔及以下機械式車用自動變速箱(AT)、排放標準國三及以下的機動車用發動機。限制引進非數控金屬切削機床制造項目,禁止引進含電鍍工序的相關項目。B型、BA型單級單吸懸臂式離心泵系列、F型單級單吸耐腐蝕泵系列、JD型長軸深井泵。3W-0.9/7(環狀閥)空氣壓縮機、C620、CA630普通車床。E135二沖程中速柴油機(包括2、4、6缸三種機型),TY1100型單缸立式水冷直噴式柴油機,165單缸臥式蒸發水冷、預燃室柴油機,4146柴油機、TY1100型單缸立式水冷直噴式柴油機、165單缸臥式蒸發水冷、預燃室柴油機、含汞開關和繼電器、燃油助力車、低于國二排放的車用發動機等。禁止引入含電鍍工序的項目。7化工禁止建設香精香料、農藥中間體、染料中間體、醫藥中間體及感官差、度性強、化學反應復雜、治理難度大的化工項目。廢水含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三致”污染物及含鹽量較高的項目;廢水經預處理達不到污水處理廠接管標準的項目;在化工園區內不能滿足環評測算出的衛生防護距離的項目,以及環評事故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難以落實到位的企業;含氮、磷廢水排放的企業。(8)基礎設施規劃①給水規劃:太湖是高新區飲用水源,水源地為上山水源地、漁洋山水源地。規劃上山水源地取水規模達到60.0萬立方米/日。漁洋山水源地保留現狀取水規模15.0萬立方米/日,并為主城水源地。供應高新區飲用水的水廠主要有2座,即新寧水廠和高新區二水廠。新寧水廠原水取自太湖漁洋山水源地,保持現狀規模15.0萬立方米/日,用地仍按規模30.0萬立方米/日控制為12.2公頃。高新區二水廠原水取自太湖上山水源地,現狀規模30.0萬立方米/日,規劃進一步擴建至規模60.0萬立方米/日,用地控制為20.0公頃。高新區內白洋灣水廠保留,繼續為主城服務。橫山水廠搬遷至高新區外、吳中區內靈巖山西南角、蘇福路北部。現狀:蘇州高新區供水水源為太湖,規劃日供水能力為75萬立方米,其中新寧水廠(原高新區自來水廠)位于竹園路、金楓路交叉口,已建日供水能力15萬立方米;高新區第二水廠位于鎮湖街道山旺村和上山村,規劃總規模為日供水能力60萬立方米,目前已建日供水能力30萬立方米。②排水規劃:高新區大部分地區雨水以自排為主;局部地區地勢較低,汛期以抽排為主,有條件的可進行洼地改造,提高自排能力。排水制度仍采用雨污分流制。保留并充分利用現狀污水主干管,結合道路新建及改造敷設污水主次干管,及時增設污水支管,提高各片區污水收集水平。高新區污水格局分為5片,各片污水分別由第一污水廠(即獅山水質凈化廠)、第二污水廠(即楓橋水質凈化廠)、白蕩污水廠(即白蕩水質凈化廠)、滸東污水廠(即滸東水質凈化廠)、鎮湖污水廠(即科技城水質凈化廠)集中處理。現狀:蘇州高新區已實現雨、污水分流,排水系統實行雨污分流。雨水排放以分散就近排入河道為主。污水排放由各排污企業自行處理達《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排放標準后由污水管網匯集至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蘇州高新區規劃共建有5座污水處理廠,包括新區第一污水處理廠(即獅山水質凈化廠)、新區第二污水處理廠(即楓橋水質凈化廠)、白蕩污水處理廠(即白蕩水質凈化廠)、滸東污水處理廠(即滸東水質凈化廠)、鎮湖污水處理廠(即科技城水質凈化廠)。本項目屬于白蕩水質凈化廠服務范圍,且項目所在區域污水管網已覆蓋。白蕩污水廠位于聯港路與塘西路交叉口東南角,處理東北片(滸通片區)京杭運河西部綜合污水,設計規模8萬立方米/日,尾水達到一級A標準后排入大白蕩后進入京杭運河。白蕩水質凈化廠目前實際建成規模4萬立方米/日,現狀處理規模為2.88萬立方米/日,剩余處理能力1.12萬立方米/日。③供電規劃:高新區電源主要為望亭發電廠和500千伏蘇州西變電站。華能熱電廠2臺60兆瓦機組通過110千伏接入公共電網;規劃西部熱電廠擬建2臺200兆瓦機組通過220千伏接入公共電網。高新區屬于太陽能可利用地區,將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作為分布式能源系統的主要來源。規劃新建220千伏通安變、東渚變、永安變、濱湖變4座220千伏變電所,作為各組團主供電源。現狀:高新區現狀電源主要為望亭發電廠和500千伏蘇州西變電站,有220千伏獅山變、寒山變、陽山變、向陽變、建林變共5座220千伏變電所。④供熱規劃:保留并擴建蘇州華能熱電廠,用足現有供熱能力300噸/時,進一步擴建至供熱能力500噸/時,主要供應西繞城高速公路以東地區用戶,兼顧主城部分地區用戶。在橫塘片區規劃新建一座熱電廠,供熱能力300噸/時,采用先進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減少對周邊地區空氣環境影響。現狀:華能蘇州熱電廠規模為3臺240噸/小時循環流化床鍋爐,配置2臺6萬千瓦抽凝供熱發電機組。電廠年發電能力10.5億千瓦時,年供汽能力160萬噸。建有三條供熱主管道,主要向蘇州高新區和市區西部的紙業、化工、電子、制藥等用熱企業提供生產用汽,并向政府、商業、教育、醫療等公用設施提供采暖和制冷用汽。(9)規劃相符性本項目位于蘇州市高新區滸關分區五圖路99號,項目用地已取得土地證,用地性質為工業用地,符合蘇州高新區土地利用規劃,具體見附圖6。項目屬于技術玻璃制品制造行業,作為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未列入高新區產業發展負面清單及蘇州高新區入區項目負面清單中,不違背《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發建設規劃(2015-2030年)》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其審查意見內容。項目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齊全;滿足規劃中的環保要求。綜上,項目建設與《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發建設規劃(2015-2030年)》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其審查意見內容相符。3、規劃環評及規劃環評審查意見落實情況《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發建設規劃(2015-2030年)環境影響報告書》于2016年11月29日獲得原國家環保部審查意見(環審[2016]158號),審查意見主要內容見附件5。本項目所在區域實際建設情況與與規劃環評及規劃環評審查意見相關要求相符性分析見下表2-2。表2-2區域實際建設情況與規劃環評相符性分析序號批復內容實際建設情況相符性1根據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結合蘇州市城市發展方向,突出集約發展、綠色發展以及城市及產業協調發展的理念,進一步優化《規劃》的發展定位、功能布局、發展規模、產業布局和結構等,加強與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協調和銜接,積極促進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提升。根據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蘇州高新區的發展需求,區域已進一步優化產業定位,加強了與蘇州市總體規劃、土地規劃的協調和銜接,對區域環境質量有一定改善。符合2優化區內空間布局。在嚴守生態紅線的基礎上逐步增加生態空間,加強太湖流域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濕地、基本農田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的環境管控,確保區域生態安全和生態系統穩定。通過采取“退二進三”等用地調整策略,優化區內布局,解決部分片區居住與工業布局混雜的問題。逐步減小化工、鋼鐵等產業規模和用地規模。對位于化工集中區外的29家化工企業逐步整合到化工集中區或轉移淘汰。區域已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加強了生態敏感區的環境管控,解決了部分居住與工業混雜問題,正逐步淘汰或整合重污染企業。符合3加快推進區內產業轉型升級,制定實施方案,逐步淘汰現有不符合區域發展定位和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結合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要求,進一步優化區內能源結構,逐步提升清潔能源使用率。推進技術研發型、創新型產業發展,提升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高新區產業的循環化水平。區域正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淘汰不符合發展定位的企業,提高了清潔能源使用率和技術發展水平。符合4嚴格入區項目環境準入,引進項目的生產工藝、設備、污染治理技術,以及單位產品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和資源利用率等均需達到同行業國際先進水平。區域正逐步引進工藝、技術、能耗等國際先進水平的項目。符合5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TP、TN、重金屬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切實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區域已嚴格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減少污染物的排水,區域環境已得到改善。符合6組織制定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統籌考慮區內污染物排放、生態恢復與建設、環境風險防范、環境管理等事宜。建立健全區域環境風險防范體系和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區內重要環境風險源的管控。區域已制定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加強了區內重要環境風險源的管控。符合7完善區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建設熱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等;加強固體廢棄物的集中處理處置,危險廢物交由有資質的單位統一收集處理。區域已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并進一步推進熱電廠、污水廠等工程改造。區域產生的固廢集中處理,危廢由有資質單位統一收集處置。符合8建立健全長期穩定的環境監測體系。根據高新區功能分區、產業布局、重點企業分布、特征污染物的排放種類和狀況、環境敏感目標分布等情況,建立包括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壌等環境要素的監控體系,明確環保投資、實施時限責任主體等。做好高新區內大氣、水、土壤等環境的長期跟蹤監測與管理,根據監測結果適時優化調整《規劃》。已建立環境監測體系,明確環保投資、實施時限責任主體。對高新區內大氣、水、土壤等環境進行長期跟蹤監測與管理,對規劃做出適當調整符合9在《規劃》實施過程中,適時開展環境影響跟蹤評價。《規劃》修編時應重新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規劃環評實施未滿五年,未開展跟蹤性評價/4、《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2018)》根據《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2018)》,項目地周邊最近的重要生態保護功能區為江蘇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其生態紅線區域的主導生態功能和保護范圍見表2-3。表2-3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生態保護紅線名稱類型紅線區域范圍區域面積(km2)本項目與其最近距離(km/方位)江蘇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與人文景觀保護陽山環路以西,興賢路以南,太湖大道以北,陽山環路西線以東,區域內包括滸關分區、東渚鎮、通安鎮、陽山林場,涉及新民村、石林村、觀山村、香橋村、樹山村、青峰村、寶山村、陽山村10.30.055/西側綜上,距離本項目最近的生態紅線區域為其西側的江蘇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直線距離為55m,具體見附圖5,本項目不在生態紅線保護區的范圍內,因此符合《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相關要求。5、與《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蘇政發[2020]1號)相符性對照《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蘇政發[2020]1號),本項目周邊區域重要生態空間及其范圍見表2-4。表2-4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生態管控區域名稱主導生態功能管控空間范圍生態空間管控區域面積(平方公里)本項目與其最近距離(km/方位)江蘇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與人文景觀保護陽山環路以西,興賢路以南,太湖大道以北,陽山環路西線以東,區域內包括滸關分區、東渚鎮、通安鎮、陽山林場,涉及新民村、石林村、觀山村、香橋村、樹山村、青峰村、寶山村、陽山村10.30.055/西側綜上,距離本項目最近的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為其西側的江蘇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直線距離為55m,具體見附圖5,本項目不在生態空間管控區域保護區的范圍內,因此符合《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相關要求。三、環境質量狀況建設項目所在地區域環境質量現狀及主要環境問題(大氣環境、地表水、地下水、聲環境、土壤環境、生態環境等)1、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等級及質量現狀本項目位于蘇州市高新區滸關分區五圖路99號,依據《蘇州市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劃》(蘇府[2004]40號)及《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發建設規劃(2015-2030年)》,所在區域大氣環境劃為二類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及其修改單(生態環境部公告2018年第29號)要求。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采用附錄A

推薦模型中的AERSCREEN模式計算項目污染源的最大環境影響,然后按評價工作分級判據進行分級。本項目Pmax最大值出現為1#廠房排放的非甲烷總烴,Pmax值為0.9773%,Cmax為19.5450μg/m3,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分級判據,確定本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應調查項目所在區域環境質量達標情況。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項目所在區域達標情況判定,優先采用國家或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公開發布的評價基準年環境質量公告或環境質量報告中的數據或結論。根據《2019年度蘇州高新區環境質量狀況公告》,蘇州市高新區PM2.5和O3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0.14和0.02;SO2、NO2、PM10和CO達標。項目所在區域空氣質量為不達標區。達標規劃:為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根據《蘇州市空氣質量改善達標規劃(2019-2024)》,蘇州市以“到2020年,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總量均比2015年下降20%以上;確保PM2.5濃度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力爭達到39微克/立方米;確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5%;確保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確保全面實現“十三五”約束性目標”為近期目標;以“力爭到2024年,蘇州市PM2.5濃度達到35g/m3左右,臭氧濃度達到拐點,除臭氧以外的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要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2024年環境空氣質量實現全面達標為遠期目標,通過采取如下措施:1)調整能源結構,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和強度、深入推進燃煤鍋爐整治、提升清潔能源占比、強化高污染染料使用監管);2)調整產業結構,減少污染物排放(嚴格準入條件、加大產業布局調整力度、加大淘汰力度);3)推進工業領域全行業、全要素達標排放(進一步控制SO2、NOX和煙粉塵排放,強化VOCs污染專項治理);4)加強交通行業大氣污染防治(深化機動車污染防治、開展船舶和港口大氣污染防治、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加強油品供應和質量保障、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5)嚴格控制揚塵污染(強化施工揚塵管控、加強道路揚塵控制,推進堆場、碼頭揚塵污染控制,強化裸地治理、實施降塵考核);6)加強服務業和生活污染防治(全面開展汽修行業VOCs治理,推進建筑裝飾、道路施工VOCs綜合治理,加強餐飲油煙排放控制);7)推進農業污染防治(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控制農業源氨排放);8)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等,提升大氣污染精細化防控能力。屆時,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可以得到持續改善。2、地表水影響評價等級及質量現狀本項目無生產廢水排放;生活污水經市政管網接管蘇州白蕩水質凈化廠集中處理后排入京杭運河。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HJ2.3-2018),項目廢水屬于間接排放,評價等級為三級B。按照導則要求,水環境質量現狀調查應優先采用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統一發布的水環境狀況信息。本次評價地表水環境現狀資料引用《2019年度蘇州高新區環境質量公報》中的相關資料:2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屬安全飲用水,省級斷面考核達標率為100%,重點河流水環境質量基本穩定。(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上山村飲用水源地年均水質符合Ⅲ類;金墅港飲用水源地年均水質符合Ⅲ類。(二)省級考核斷面省級考核斷面京杭運河滸關上游、輕化倉庫年度水質達標率100%,年均水質符合Ⅳ類。(三)主要河流水質京杭運河(高新區段):2020年水質目標Ⅳ類,年均水質Ⅳ類,達到水質目標,總體水質有所改善。胥江(橫塘段):2020年水質目標Ⅲ類,年均水質Ⅳ類,未達到水質目標,總體水質基本穩定。滸光運河:2020年水質目標Ⅲ類,年均水質Ⅳ類,未達到水質目標,總體水質基本穩定。金墅港:2020年水質目標Ⅳ類,年均水質Ⅲ類,優于水質目標,總體水質基本穩定。由《2019年度蘇州高新區環境質量公報》可知,本項目最終納污水體京杭運河(高新區段)水質情況總體較好,滿足Ⅳ類水質目標。3、聲環境影響評價等級及質量現狀根據《聲環境功能區劃分技術規范》(GB/T15190-2014)內容,并結合《市政府關于印發蘇州市市區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規定(2018年修訂版)的通知》(蘇府[2019]19號)、《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發建設規劃(2015-2030年)》及其環境影響報告書和審查意見,項目所在區域為3類聲功能區,建設項目周邊200m范圍內有一處聲環境敏感目標,項目建成前后其噪聲級增量小于3dB(A)。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因此可判定本項目噪聲評價等級為三級評價。根據導則要求,項目應重點調查評價范圍內主要敏感目標的聲環境質量現狀,可利用評價范圍內已有的聲環境質量監測資料,若無現狀監測資料時應進行實測,并對聲環境質量現狀進行評價。本項目無現狀監測資料,因此對項目廠界和敏感目標進行實測。監測結果表明項目四周廠界所在區域聲環境質量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3類標準限值要求;蘇州陽山中學聲環境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標準要求。4、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等級及質量現狀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境》(HJ964-2018)“附錄A土壤環境影響評價項目類別”,本項目屬于“非金屬礦物制品”中的“其他”類,為Ⅲ類土壤環境影響評價項目,項目占地面積為5933.08m2<50000m2,為小型占地規模;項目廠界緊鄰主要為城市道路、城市綠化以及工業用地,不存在土壤敏感目標,因此周邊土壤環境敏感程度為不敏感。表3-3污染影響型評價工作等級劃分表Ⅰ類Ⅱ類Ⅲ類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敏感一級一級一級二級二級二級三級三級三級較敏感一級一級二級二級二級三級三級三級-不敏感一級二級二級二級三級三級三級--注:“-”表示可不開展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對照上表,確定本項目不需要開展土壤環境影響評價。5、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等級確定及現狀調查項目從事鋼化玻璃制品生產,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附錄A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分類表,本項目為“玻璃及玻璃制品”中“其他”類別,屬于Ⅳ類項目;根據導則中4.1,Ⅳ類建設項目可不開展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6、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等級確定及現狀調查本項目位于蘇州市高新區滸關分區五圖路99號,占地面積約5933.08m2(2~20km2),區域內無珍稀瀕危物種,影響范圍內均不涉及各類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及風景名勝區等生態敏感區、國家級和省級生態紅線管控區,屬于一般區域。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確定本項目生態環境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可充分借鑒已有資料進行說明,相關生態環境資料如下:本地樹木有麻棟、槲櫟、白櫟、古櫟、黃檀、山槐、木荷、苦櫧、青岡、柃林、監膚木、楓香、化香、冬青、馬尾松、瓔珞柏、側柏、園柏、李、杏、枇杷、楊梅等多種果樹和茶,還有引進的火炬松、濕地松、檫木、杉木等,灌木有烏飯、羊躅、映山紅、山胡椒、胡枝子、淡竹、算盤子等。平地植被除栽培的農作物外還有水杉、柳樹、刺槐、香樟、櫸、榆、泡桐、冬青、女貞、桃、杏、桑、竹之屬。草有燕麥、車前、蒲公英、狗尾草、羊毛草、狗牙根、鴨舌頭、野茨菇、三棱根等。江邊、湖灘植被有蘆葦、茭草、莎草等沼生植物。水產資源有淡水魚、半咸水種、過河口種和近海種四大種類。魚類以鯉科魚為主,另外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在漁業生產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項目所在區域由于人類開發活動,該區域的自然生態已為人工綠地生態所取代,天然植被已被轉化為人工植被。除工業和道路用地外,主要是沿路綠化、農田生態系統,未見特殊保護植物、古樹名木及重點保護動物等。項目區域生態環境良好。主要環境保護目標(列出名單及保護級別)本項目周邊環境保護目標見下表3-4,項目環境保護目標見附圖4。表3-4建設項目主要環境保護目標一覽表環境要素保護對象坐標保護內容(規模:人/戶)方位相對廠界距離/m環境功能區XY大氣環境蘇州市陽山中學2500****東166二類區地表水環境京杭運河中河東2400IV類滸光運河中河北1500Ⅲ類聲環境蘇州市陽山中學1161西1662類區生態空間保護區域江蘇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10.3km2西55《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蘇政發[2020]1號)自然與人文景觀保護江蘇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10.3km2西55《江蘇省國家級生態紅線規劃》(2018年版)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育區和核心景觀區注:以廠區中心為原點(0,0),具體見附圖4。四、評價適用標準環境質量標準:1、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標準根據《蘇州市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劃》(蘇府[2004]40號)及《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發建設規劃(2015-2030年)環境影響報告書》,項目所在區域為二類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SO2、NO2、CO、O3、PM10、PM2.5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其修改單表1中的二級標準;非甲烷總烴參考《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詳解》標準。2、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標準根據《江蘇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蘇政復[2003]29號),本項目最終納污水體京杭運河規劃為Ⅳ類水體,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038-2002)表1的Ⅳ類標準,其中SS參照執行《地表水資源質量標準》(SL63-94)表3.0.1-1中四級標準限值。3、聲環境質量評價標準根據《聲環境功能區劃分技術規范》(GB/T15190-2014)內容,并結合《市政府關于印發蘇州市市區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規定(2018年修訂版)的通知》(蘇府[2019]19號)、《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發建設規劃(2015-2030年)》及其環境影響報告書和審查意見,項目四側廠界屬于3類聲功能區,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表1中3類標準;聲環境敏感目標蘇州市陽山中學屬于2類聲功能區,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表1中2類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1、廢水排放標準項目磨邊、清洗產生的廢水經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生產,主要污染物為COD、SS,處理設施為敞開式循環系統,定期向其中補充損耗的新鮮水。企業根據生產需要并結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05)表1中洗滌用水標準,制定相應的回用水水質標準。項目生活污水達到白蕩水質凈化廠接管標準后可接管至白蕩水質凈化廠處理,尾水排入京杭運河。項目廠區污水接管口COD、SS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三級標準,氨氮、TP執行《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2015)表1B級標準;2021年1月1日前蘇州白蕩水質凈化廠尾水排放執行《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重點工業行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7)表2標準,未列入污染因子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標準的A標準,2021年1月1日起污水廠尾水排放執行《關于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的通知中“蘇州特別排放限值”,未列入污染因子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表1一級A標準。2、廢氣排放標準有組織排放廢氣:FQ-001排氣筒:中空、涂膠、夾膠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廢氣經集氣罩負壓收集至“二級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后,通過15m高FQ-001排氣筒排放。非甲烷總烴排放濃度執行《蘇州高新區工業揮發性有機廢氣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方案》(蘇高新管[2018]74號)中有機物排放標準,排放速率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標準。無組織排放廢氣:廠房外、廠區內非甲烷總烴執行《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2019)表A.1排放限值中的限值要求;廠界外非甲烷總烴執行《蘇州高新區工業揮發性有機廢氣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方案》(蘇高新管[2018]74號)中有機物排放標準限值要求;顆粒物執行《大氣污染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排放標準。項目食堂擬設2個基準灶頭,規模為小型,食堂油煙經靜電式油煙凈化器凈化處理后通過專用煙道于食堂屋頂排放。油煙排放執行《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中相應“小型”規模要求。3、噪聲排放標準項目四側廠界噪聲排放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表1中的3類標準。4、固廢污染控制標準本項目所產生的一般工業廢物、危險廢物應執行以下標準:2021年7月1日前執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及其修改單,2021年7月1日起執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20);《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及其修改清單。總量控制指標總量控制因子和排放指標:本項目選址位于“太湖流域”,項目所在地屬于太湖流域三級保護區。1、總量控制因子根據《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關于印發江蘇省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區域平衡方案審核管理辦法的通知》(蘇環辦[2011]71號)和《“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結合本項目排污特征,確定本項目總量控制因子。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因子:VOCs、顆粒物;水污染物總量控制因子:COD、氨氮、TN、TP;考核因子:SS、動植物油。2、項目總量控制指標表4-11新建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單位:t/a)類別主要污染物產生量削減量排放量申請量廢氣有組織非甲烷總烴0.390.3510.0390.039*VOCs0.390.3510.0390.039無組織非甲烷總烴0.04400.0440.044顆粒物0.001900.00190.0019*VOCs0.04400.0440.044廢水生活污水廢水量(m3/a)8960896896COD0.3100.310.31SS0.1800.180.18氨氮0.01800.0180.018TP0.00400.0040.004TN0.03100.0310.031動植物油0.090.0450.0450.045注:本項目VOCs全為非甲烷總烴排放量。3、總量平衡方案(1)廢水:水污染物總量指標在白蕩水質凈化廠已核批的總量內平衡;(2)廢氣:VOCs、顆粒物排放總量根據《關于加強建設項目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準入審核的通知》(蘇環辦〔2014〕148號)和《關于落實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嚴格環境影響評價準入的通知》(蘇環辦〔2014〕104號)中相關要求平衡;(3)固廢:本項目固體廢物實現零排放,不需申請總量。一、施工期本項目施工期僅進行設備的安裝和調試,在設備安裝和調試過程中產生噪聲,多為瞬時噪聲。施工期對環境影響很小。二、營運期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簡述:①切割:根據產品要求使用自動裁片機將玻璃原片切割成所需的形狀和大小。玻璃屬于脆性材料玻璃,切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直接切割,而是制造劃痕,造成應力集中,然后裂片。過程中不產生粉塵。產污環節:自動裁片機工作產生噪聲N1、少量玻璃邊角料S1。②磨邊:將切割好的玻璃放在磨邊機上將鋒利的邊角打磨光滑。為避免粉塵產生,項目使用水磨法進行,即在在磨邊過程中,砂輪與玻璃接觸部位沖水,廢水經過導流槽進入沉淀池靜置沉淀,處理后循環使用,不外排,沉淀下來的玻璃渣收集作外售處置。產污環節:磨邊機工作產生噪聲N2、磨邊廢水W1、磨邊廢水進入沉淀池后沉淀產生少量廢玻璃渣S2。③打孔、挖缺:將邊緣打磨光滑的玻璃工件用打孔機在玻璃片上鉆出孔洞或挖出缺口等,使玻璃工件更貼合產品的使用功能。產污環節:打孔機工作產生噪聲N3、玻璃邊角料S3、微量粉塵顆粒物G1。④清洗:打孔、挖缺后的玻璃再次進入清洗機進行清洗,去除玻璃表面灰塵等雜質,清洗不添加洗滌劑,清洗廢水進入沉淀池,處理后循環使用。產污環節:清洗機工作產生噪聲N4、清洗廢水W2、清洗廢水進入沉淀池后沉淀產生少量廢玻璃渣S2。⑤鋼化:清洗過的玻璃勻速通過鋼化爐,一般加熱時間為90s-360s,加熱溫度在600℃-700℃左右,剛好到玻璃的軟化點,出爐經過鼓風機向兩面吹送冷風,使之迅速、均勻的冷卻,當冷卻至室溫,就形成高強度的鋼化玻璃。產污環節:鋼化爐工作產生噪聲N5。⑥預壓:為縮短熱壓周期、提高膠合板的質量,在夾膠之前將PVB膜放置在兩塊鋼化玻璃之間,使用預壓機對兩塊鋼化玻璃進行短時間的冷壓,使之初步成型。產污環節:預壓機運行產生噪聲N6。五、建設項目工程分析⑦夾膠:將預壓后的膠合板送進高壓釜內加熱。高壓釜是對膠片干法生產夾層玻璃進行熱壓處理,預壓過后的PVB膜夾層玻璃置于高壓釜中,使夾層玻璃中的PVB膜溶化,高壓釜工作溫度為130℃,工作壓力為1.2Mpa,經冷卻后使得PVB膜和玻璃緊密粘合成夾層玻璃成品。產污環節:設備運行產生噪聲N7、PVB膜加熱后產生有機廢氣G2、邊緣多余的PVB邊角料S4。⑧涂膠:使用丁基膠涂布機將通過涂布機擠膠座加熱融化后的丁基膠涂在兩片鋼化玻璃之間,起到阻隔氣體的作用,涂膠時在后面預留小口,讓干燥后的氣體從小口溢出。涂布機的擠膠座溫度為125℃±5℃。產污環節:設備運行產生噪聲N8、使用過后產生廢丁基膠包裝桶S5、廢丁基膠包裝袋S6、丁基膠加熱揮發產生有機廢氣G3。⑨中空:將涂膠后的中空玻璃半成品用中空機擠壓玻璃空隙間的空氣,氣體從預留的小孔排出,隨即人工涂抹硅酮膠封口,制成中空玻璃。硅酮膠作為第二道密封,主要起粘結和隔氣作用。產污環節:設備運行產生噪聲N9、使用過后產生廢硅酮膠包裝桶S7、廢硅酮膠包裝內襯袋S8、硅酮膠揮發產生有機廢氣G4。⑩穿百葉:人工將鋁葉片通過拉繩串成百葉簾,再通過簾片機將百葉簾置入兩層鋼化玻璃之間,用五金件和鋁合金人工封邊制成百葉玻璃。產污環節:設備運行產生噪聲N10、產生鋁框邊角料S9、切割鋁合金邊框產生少量粉塵G5。EQ\o\ac(○,11)檢測:人工檢測夾膠玻璃、中空玻璃、百葉玻璃的殘次程度,合格品入庫存放。產污環節:不合格品S10。污染源強分析1、廢污水1.1廢污水產生環節本項目車間地面清潔使用吸塵器,因此無地面清潔廢水產生;本項目廢水產生環節如下表所示:表5-1項目廢水產生環節一覽表產生環節編號名稱污染因子排放去向磨邊W1磨邊廢水COD、SS收集進入沉淀池處理后全部回用清洗W2清洗廢水職工日常生活/生活污水COD、SS、氨氮、TN、TP、動植物油接管進白蕩水質凈化廠1.2廢污水源強(1)生產廢水本項目磨邊和清洗產生的廢水2400m3/a,含少量玻璃渣,主要污染因子為COD50mg/L、SS100mg/L,廢水經收集后進入沉淀池處理,處理后COD、SS濃度分別達到25mg/L、30mg/L,達到企業回用水質要求,處理后的廢水循環使用,不外排。(2)生活污水項目投產后,員工人數為40人,建有食堂,年工作280天,員工生活用水按100L/人/d計,年使用量為1120m3,污水系數取0.8,則生活污水產生量為896m3/a,主要污染因子為COD、氨氮、SS、TP、TN、動植物油。污染物產生濃度分別為COD350mg/L,SS200mg/L,氨氮20mg/L,TP4mg/L、TN35mg/L、動植物油50mg/L。1.3廢污水排放狀況本項目磨邊、清洗產生的廢水經收集后進入沉淀池沉淀,沉淀后循環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經市政管網接管至白蕩水質凈化廠集中處理,尾水達標排至京杭運河。2、廢氣2.1廢氣產生環節本項目廢氣主要為夾膠、涂膠、中空、打孔、切割鋁框環節產生的有機廢氣,具體見表5-3。表5-3廢氣產生環節一覽表產污環節編號污染因子收集及處理方式排放去向夾膠廢氣G2非甲烷總烴集氣罩負壓收集+“二級活性炭吸附”裝置15m高FQ-001排氣筒高空排放涂膠廢氣G3中空廢氣G4打孔廢氣G1顆粒物/無組織排放切割廢氣G52.2廢氣排放源強(1)有組織廢氣夾膠廢氣:本項目夾膠工序使用PVB膜,其熔點175℃,熱穩定性好,分解溫度可達200℃,高壓釜工作溫度約為130℃,根據物料的理化性質分析,在此工藝溫度下原料在熔融過程中基本不發生分解,只考慮部分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