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提優訓練課件2高0819159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提優訓練課件2高0819159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提優訓練課件2高0819159_第3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提優訓練課件2高0819159_第4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提優訓練課件2高0819159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識點一淝水之戰D1.4世紀后期,為江南經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是()A.巨鹿之戰 B.官渡之戰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D2.(苻)堅與苻融……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苻)堅顧謂(苻)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這件事發生在()A.春秋戰國時期 B.秦漢時期C.三國鼎立時期 D.東晉十六國時期D知識點二北魏孝文帝改革3.(2019·衡陽)“孝文帝引見朝臣,詔斷北語,一從正者……于是詔: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A.嚴禁貪污 B.頒布均田令C.遷都洛陽 D.實行漢化政策D4.“皇帝對胡漢聯姻非常高興,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與漢族官僚的女兒聯姻;他還把自己的鮮卑姓氏改為漢姓。”材料反映的史實是()A.商鞅變法B.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C.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D.北魏孝文帝改革C5.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其具體措施包括()①穿漢服、說漢語、用漢姓 ②遷都洛陽③提倡與漢人貴族聯姻 ④胡食、胡服、胡樂等融入漢文化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知識點三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B6.(2018·萊蕪)歷史圖片的解讀是學習歷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圖片突出反映的歷史現象是()A.北方統一B.民族交融C.中外交流D.文化昌盛D7.(2018·大同一模改編)魏晉南北朝時期,黃河流域出現了“胡人漢服”“漢人胡食”的文化交融景象。與這一景象的出現有關的史實是()A.北方人大量南遷B.江南地區的開發C.淝水之戰D.北魏孝文帝改革C8.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公元383年,這流亡政府的弱勢軍隊出人意料地打敗了前秦領袖苻堅所統率的占絕對優勢的北方聯軍。”這個“流亡政府”是()A.前趙 B.西晉C.東晉 D.北魏D9.(2019·山東濟南外國語學校期末改編)下列以少勝多的戰役,發生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是()A.巨鹿之戰 B.官渡之戰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D10.(2018·江蘇南京江寧區期末)觀察下圖,判斷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A.澄清吏治B.發展經濟C.中央集權D.提倡漢化D11.北魏孝文帝把都城遷到了洛陽。洛陽迅速發展成為一座宏偉壯觀的城市,有巍峨的宮殿、華麗的屋宇、數以千計的佛教寺院,洛陽的人口達到50萬左右,城中有很大的市場,匯集了四方的商人。由上述材料可知,洛陽成為宏偉壯觀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A.佛教的興盛B.人口的增加C.商業的繁榮D.北魏孝文帝的遷都A12.詩歌是鮮活的歷史,向我們講述了歷史的滄桑和社會的變遷。下列詩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A.“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C.“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D.“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13.(2019·福建改編)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5世紀末,中原地區農業經濟已較發達,成為北魏主要產糧基地。而平城地區屢受災荒,糧食供應常發生危機。隨著北魏在中原的開拓,平城已不適合于控制整個北方地區。加上平城的保守勢力強大,北魏社會的發展受到了制約。遷都后,孝文帝下詔改用漢姓,改穿漢服,改說漢語,推行漢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選種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漸融入漢族人民的生活中。——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等(1)根據材料一,簡述北魏都城地點發生的變化。從平城遷到洛陽。(必須完整表述變化過程)(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北魏遷都的原因及意義。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較先進;洛陽區位優越,是漢族政治文化的中心;平城地理環境惡化,區位不利于對北方地區的統治;擺脫保守勢力,減少改革阻力。(答出兩點即可)便于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推動了北魏社會的發展;促進了洛陽的繁榮;加強了民族交融,為中華民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答出兩點即可)(3)根據材料二,概括遷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點。漢化;涉及面廣;自上而下。(答出兩點即可)14.(2019·菏澤節選)民族關系在中國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民族根底,莫如語言,語言消滅,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其改革之心,可謂勇矣。——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1)據材料一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材料體現了改革中的哪些措施?(不得照抄原文)學習中原漢族先進文化,改變鮮卑族的舊習俗。遷都洛陽;學漢語。15.(核心素養——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某校七年級歷史學習興趣小組開展了主題為“中國古代史上的變法與改革”的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圖表釋改革】(1)圖一中A人物是商鞅,B人物是當時秦國的國君,他是誰?(2)圖二中的姓氏改變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再舉出該事件中的一項措施。秦孝公。北魏孝文帝改革。使用漢語;穿漢服;遷都洛陽;與漢族貴族聯姻等。(任舉一項即可)【史料話改革】材料一秦國新法十年,秦民大悅,路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秦成為第一強國。——《中國通史簡編》材料二魏晉南北朝時期,黃河流域出現了“胡人漢服”“漢人胡食”的多元文化交融景象。(3)寫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