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松江博物館有感_第1頁
參觀松江博物館有感_第2頁
參觀松江博物館有感_第3頁
參觀松江博物館有感_第4頁
參觀松江博物館有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參觀松江博物館有感篇一:我剛走進松江博物館,驚訝地發現庭院里一棵香樟樹連接了博物館大門口與展品樓。它一路為我遮陽,只需站在枝繁葉茂的樟樹下幾分鐘,就能把我從夏天帶進秋天。樟樹上夏蟬鳴叫,帶我回到記憶深處,那是在老家天黑抓知了、常熟博物館支離破碎的記憶片段。如果記憶和感受不斷消失遠去,真實又逐漸遠離,怎么才能講好故事呢?要編一些假故事來欺騙自己、再欺騙觀眾?如果這樣,就真上演了導演諾蘭《記憶碎片》所揭示的虛假敘事。幸好有博物館,有記載、有物為證。古人在較近時間記錄所學、所想、所思、所感,彌補短期記憶的不足。我們當然也可以這么去做。我去博物館,像是去尋寶,欣賞和贊嘆,可惜不能拿走任何東西。我輕輕地來,正如我輕輕地走,不帶走一件文物。生產工具下面這張圖是一個簡單的農作生產工具,5000年后并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最近電影《隱入塵煙》中,20世紀50年代的犁地工具也并不先進,從石頭換成了鐵,形狀有了些變化,需要兩個人一個牲口(還是一頭驢)。不太一樣的無非電影里甘肅地區種玉米和小麥,而5000年前南方為水稻。?到了現代,才有了自動化犁地機械裝置,效率突飛猛進。感嘆今天科技革命加速度變得越來越快。快節奏的結果是,部分農村土地被承包,人從農村到城市的遷移,2020年末63.89%的城市化率未來要實現到80%甚至更高。對于40-60年代出生的人,有了新農村房、以及搬到城里,甚至沒有地可以種的話,將是一種巨大的改變。這塊小楷字體的墓志銘給我很多感觸。尤其是最后“孤冢愁人悲風四起一為泉壤千秋永矣”

,情景感受全都有了,讀完內心都是悲涼的。現代人如果能有這么豐富和細膩的感受,文化和人與人關系就沒什么需要擔心。不過,之前喜歡一個人,現在喜歡*一個人*,肯定會失去很多這方面的表達。我查了資料,這塊墓志銘為“唐故李夫人姚氏墓志銘并序”,從墓志銘可知,墓主為江夏人(今湖北武昌),可以看出唐代設置華亭縣(今松江),經濟得到了繁榮,吸引了很多外地的人士來定居、婚配。博物館近些年的變化更多在于線上查看資料。通過文字、圖片語音的形式嵌入微信小程序,方便預覽、查詢和回顧。事后總結,一方面觀察古人在當時生活中都用哪些工具,這些工具能給我帶來什么啟發;另一方面觀察歷史變遷和記錄,背后文化和故事給我心靈的滋養。當然,最重要的是博物館所陳列的物品可以評判這個世界。應了哲學家馬克思韋伯所說的反思現代性,看清楚現代性的發展脈絡和底層邏輯,以及它存在的問題。

篇二:上海的五大新城里,發展得最快最好的應該要數松江新城了。松江新城是上海率先試點并基本建成的新城。從松江新城的人口增長和未來規劃的人口數量上來看,松江新城也是增長最快和最高的。根據規劃,到202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達到約95萬,到203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達到約110萬。而從范圍上來看,松江新城也已經不僅僅指的是滬杭高速公路以北,以9號線大學城和松江新城站所輻射的片區,而是一直延伸到了黃浦江畔的生態涵養林附近,總面積比原來增加一倍多。新城4個片區被進一步細分為9個組團,包括了新城北片的核心組團、大學城組團和茸北組團;新城南片區則包括老城組團和新拓展的南永豐組團、華陽橋組團;工業園區和科技園區包括車墩組團、工業園區組團和科技園區組團。前幾天有人留言說,為什么云間會堂藝術中心的選址沒有選在松江新城?其實看了上面這個規劃,也就解答了這個問題。云間會堂恰恰位于松江新城的老城組團,而只是沒有建在核心組團而已。而且對于核心組團來說,去云間會堂乘地鐵9號線,也沒有幾站路。其實對于松江新城的建設,我自己也有類似上面的疑問。我的疑問是,為什么松江新城沒有建一個像樣的博物館?你看嘉定老城有個很不錯的嘉定博物館,古色古香的;奉賢新城在上海之魚的核心位置,建了新的奉賢博物館;臨港新城依托原來的南匯博物館,改造升級為浦東歷史博物館;青浦新城的青浦博物館小而美,我非常喜歡。但是松江新城卻一直都沒有建一個新的博物館,一直都是那個建成于1984年,并在2003-2004年進行過陳列廳擴建的老博物館。這似乎對不起松江作為“上海之根”的稱號。后來我想了一下,也不能說松江新城沒有建博物館。廣富林遺址公園內一口氣建了三個博物館,有廣富林文化展示館、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古陶藝術館。但是門票貴不說,也沒太多看頭。就拿其中最大的廣富林文化展示館來說吧,噱頭挺足,建在水下,但是里面陳列的實物展品并不多,沒啥文物,基本上靠人工室內造景的手段來介紹松江的歷史,而且就這些室內人造景觀,還不讓拍照。所以在我潛意識里,我一直沒把廣富林內的博物館當作配得上松江新城這樣一座五大新城老大哥的博物館。再說,“正主”的松江博物館也還在呢,甭管它有多老多舊了。松江博物館位于上海松江區中山東路

233

號,地方也很好找,它就在方塔園北門的東面,大門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儀門。我前幾天去方塔園,特意去了一下松江博物館,看看這座老博物館現如今怎么樣了。松江博物館是一座兩層樓建筑,應該是五大新城的博物館里最小的了。陳列廳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基本陳列展廳,下層為臨時陳列展廳2個,會不定期舉辦一些臨時展覽。臨時陳列展廳目前在舉辦的展覽是《美在阿拉善

巖畫與居延漢簡藝術展》,精選了100多幅內蒙古阿拉善盟所發現的巖畫,有切割下來的巖畫實物,也有巖畫拓印的圖片,另外還有十枚居延漢簡。居延漢簡是20世紀中國檔案界的“四大發現”之一,另外三大分別是北京故宮內閣大庫檔案、河南安陽甲骨檔案、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經卷檔案,可見它有多重要。二樓的基本陳列展廳所布置的展覽名為《沉沙流寶

松江博物館珍品陳列》,由序廳、浦江晨曦、史河波光、文物菁華等部分組成,其中展示的主要有松江地區發掘出土的古文化遺址的相關出土文物、和近半個世紀以來松江地區地面文物、墓葬出土文物,以及松江博物館所收藏比較多的陶瓷、文玩雜件類的部分藏品。其中有不少文物是來自松江地區的幾個古代佛塔,例如方塔、李塔和西林塔。最后一部分展廳則是展示了“江南曲圣”俞粟廬師友尺牘、金石收藏和書法墨跡。我猜想這個展廳是取代了以前的“藝海丹青”陳列。因為看松江博物館百度百科的介紹,“藝海丹青”這部分主要展示的是以仿董其昌書房場景的“畫禪室”,內設銅塑董其昌像及仿明家具陳設。我對此完全沒印象。這部分是不是挪到了醉白池內的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了呢?又或者因為有了專門的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所以松江博物館就更換了這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