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探究09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_第1頁
實驗探究09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_第2頁
實驗探究09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_第3頁
實驗探究09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_第4頁
實驗探究09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探究09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0101實驗梳理02實驗點撥03典例分析04對點訓練05真題感悟【目的要求】①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②探究光是不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材料用具】盆栽的天竺葵,黑紙片,曲別針,酒精,碘液,小燒杯,大燒杯,培養皿,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鑷子,火柴,清水。【方法步驟】1.圖示過程2.過程解讀步驟操作目的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或耗盡遮光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用黑紙片遮蓋,照光設置有光與無光的對照實驗脫葉綠素酒精水浴加熱,脫色成黃白色完全溶解葉綠素染色清水漂洗后用碘液染色遇碘變藍的部分證明有淀粉沖洗清水沖掉碘液后觀察去掉碘液便于觀察【變量分析】實驗變量:光對照組:葉片遮光部分;實驗組:葉片遮光部分。【現象與結論】遮光部分未遮光部分現象不變藍變藍分析無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制造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后不變藍有光照,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后變藍結論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1.1.暗處理的目的: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或耗盡。變量分析: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造成該部分不見光,其余部分見光,即形成有光和無光的對照,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實驗試劑問題:酒精能溶解葉綠素,而水不能溶解葉綠素。因此,為了去除葉綠素對實驗現象的干擾,必須將葉片放在酒精中脫色,使葉片變成黃白色。隔水加熱的原因:由于酒精沸點較低,直接加熱不僅會導致蒸發過快造成浪費,也易引燃酒精引起火災。葉片的顏色變化:實驗過程中,葉片的顏色變化是先由綠色變成黃白色,再變成藍色,其主要原因是:黃白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藍色一碘液使葉片中的淀粉變藍。【典例01】“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過程中,下列實驗步驟與對應目的正確的是(

)A.向用清水漂洗后的葉片滴加酒精——檢驗有無淀粉生成B.用黑紙片遮蓋葉片的一部分——抑制葉綠體的形成C.把葉片放入清水中加熱——脫去葉片中的葉綠素D.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消耗葉片中原有的淀粉【答案】D【詳解】A.淀粉的特性是遇碘變藍,向清水漂洗后的葉片滴加碘液,目的是檢驗有無淀粉生成,A錯誤。B.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是為了形成對照實驗,實驗變量是光照,B錯誤。C.把葉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目的是脫去葉片中的葉綠素,隔水加熱目的防止酒精燃燒,C錯誤。D.要檢驗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就要保證實驗前葉片內不能含有淀粉,所以在實驗前要將天竺葵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目的是使葉片中的淀粉全部轉運或消耗,D正確。故選D。【典例02】如圖是人教版七年級教材中“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部分實驗過程,據圖回答問題:(1)請寫出該實驗操作的正確順序是3→→4(用箭頭和數字序號表示)。(2)此實驗的變量是。(3)在進行光照之前,用黑紙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起來的目的是起到作用。(4)步驟2中滴加的液體是。(5)在步驟5用酒精水浴加熱,所用酒精的作用是脫去葉片中的。(6)在步驟4中滴加液體后,葉片見光部分變藍色,說明該部分產生了。(7)這個實驗在對照條件下可得出的結論是。根據此結論,人們在大棚內種植作物常常采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的理由是。【答案】(1)1→5→2(2)光照(光)(3)對照(4)碘液(5)葉綠素(6)淀粉(7)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或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或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只要答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不得分)增加光照【詳解】(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選葉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該實驗操作的正確順序是3遮光處理→1選葉光照→5酒精脫色→2漂洗加碘→4觀察顏色。(2)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的變量是光,除光不同以外,其它的實驗條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實驗的變量。(3)通過(2)分析可知,在進行光照之前,用黑紙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起來的目的是起到對照作用。(4)碘液遇淀粉變成藍色,所以步驟2中滴加的液體是碘液,葉片在光照下制造淀粉,滴加碘液變成藍色。(5)葉綠素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酒精脫色需要水浴加熱,不能直接給酒精加熱。因此,在步驟5用酒精水浴加熱,所用酒精的作用是脫去葉片中的葉綠素。(6)葉片遮光部分因缺少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沒有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變藍色,葉片沒有遮光部分因有光照,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變成藍色,在步驟4中滴加液體后,葉片見光部分變藍色,說明該部分產生了淀粉。(7)通過(6)分析可知,這個實驗在對照條件下可得出的結論是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或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或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光)。根據此結論,人們在大棚內種植作物常常采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的理由是增加光照。1.(2023秋·七年級課時練習)探索光合作用的產物的實驗步驟順序依次是(

)①暗處理;②葉片脫色;③光照;④選葉遮光;⑤清水沖洗;⑥滴加碘液A.①④③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⑤②④⑥ D.②④⑥①③⑤【答案】A【詳解】驗證綠葉在光下能夠制造淀粉的實驗中,正確的實驗步驟是:暗處理:將銀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讓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選葉遮光:選取一片葉,用黑紙片把該葉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作對照,變量是光),移至光下;光照:幾小時后摘葉,去紙片;酒精脫色:將該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至葉片變成黃白色;漂洗加碘液:用清水漂洗葉片,再把葉片放到培養皿里,向葉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掉碘液,觀察葉片顏色發生了什么變化。因此,驗證綠葉在光下能夠制造淀粉的實驗中,正確的實驗步驟是①暗處理、④選葉遮光、③光照、②葉片脫色、⑤清水沖洗、⑥滴加碘液。故選A。2.(2023秋·七年級課時練習)若用天竺葵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最好選用(

)A.全綠色的葉 B.帶有白邊或白色條紋的葉C.不含葉綠素的葉 D.用酒精脫去葉綠素的葉【答案】B【詳解】用實驗證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時,實驗的唯一變量是葉綠素。白斑或白條紋處沒有葉綠素,與同一葉上的有葉綠素的地方形成對照,因此應選用有白斑或白條紋的葉,B正確。故選B。3.(2023秋·全國·七年級隨堂練習)大白菜外層的葉片呈綠色,內層的呈黃色。依據這個事實,作出的假設合理的是()A.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B.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C.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 D.葉綠體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答案】C【詳解】ABD.根據所學知識判斷: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都是正確的,但不符合本題的題意,ABD錯誤。C.大白菜的內層葉由于外面葉片的遮擋,接受的陽光照射較少,導致大白菜的內層葉因缺少葉綠素,而呈現淡黃色或白色;大白菜外層的葉能接受光照,葉綠體能產生葉綠素,使大白菜外層的葉片呈綠色。由此可見,C正確。故選C。4.(2023·云南臨滄·統考二模)將一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處一晝夜后,用三角形的黑紙片將一個葉片的上下兩面遮蓋起來(下圖),置于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后,摘下葉片,經脫色后滴加碘液,發現葉片的未遮光部分呈現藍色。實驗證明了()A.綠葉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B.綠葉在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C.光合作用能夠產生氧氣 D.淀粉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答案】A【詳解】葉片遮光部分缺乏光照,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葉片未遮光部分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變藍色。將一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處一晝夜后,用三角形的黑紙片將一個葉片的上下兩面遮蓋起來,置于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后,摘下葉片,經脫色后滴加碘液,發現葉片的未遮光部分呈現藍色。實驗證明了綠葉在光下能制造淀粉。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選A。5.(2023春·江蘇徐州·八年級統考期中)圖①④是“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步驟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①所用的植物可以不是天竺葵B.圖②中的實驗變量是黑紙片的有無C.圖③小燒杯中放置的液體是水D.圖④葉片遮光部分呈現黃白色【答案】A【詳解】A.許多植物可以代替天竺葵作為光合作用的實驗材料,比如臘梅,葉片大小適中,可在一片葉上進行遮光和日照的處理。它的葉片極易脫色,直接在開水中煮沸即可褪色;它在乙醇中脫色時間要比天竺葵節省一半以上,另外臘梅葉片光照部分遇碘呈現藍色十分明顯,A正確。B.圖②是把葉片的一部分從背腹兩面用黑紙片蓋住,這樣做的目的是遮光做對照實驗,此實驗中的變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葉片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錯誤。C.酒精能溶解葉綠素,由于酒精沸點較低,直接加熱不僅會導致蒸發過快造成浪費,也易引燃酒精引起火災,所以我們需要隔水加熱。因此圖③隔水加熱的大燒杯中的液體是清水,小燒杯中的液體是酒精,C錯誤。D.葉片見光部分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圖④中觀察到的現象是未遮光部分變藍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D錯誤。故選A。6.(2023秋·山西忻州·七年級統考期末)如圖是“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部分實驗步驟,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該實驗提出的問題是:?(2)請根據實驗步驟正確排序:。(用序號表示)(3)步驟②的目的是,步驟④中,遮蓋黑紙片的目的是形成。(4)光照數小時后,摘下遮蓋黑紙片的葉片,進行步驟④,小燒杯中的液體是,其作用是溶解,經脫色后的葉片呈現的顏色是。(5)步驟③在脫色的葉片上滴加碘液后,只有變成藍色(填“見光部分或遮光部分”)(6)本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植物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物是。【答案】(1)綠葉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機物(2)②④①③(3)運走、消耗葉片內積累的淀粉對照實驗(4)酒精葉綠素黃白色(5)見光部分(6)淀粉【詳解】(1)本實驗想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光”是該實驗要探究的唯一變量,據此可以提出的問題是:綠葉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機物嗎?(2)“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操作步驟:②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④用黑紙片把天竺葵葉片遮蓋一部分、放在光下照射、把部分遮光的葉片摘下,去掉黑紙片、①酒精脫色、用清水漂洗葉片、③向葉片滴加碘液、顯色觀察。故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②→④→①→③。(3)圖②表示把盆栽植物放到黑暗處一晝夜,其目的是使葉片內積累的淀粉等有機物運走、耗盡,避免其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這樣實驗中用碘液檢驗的淀粉只可能是葉片在實驗過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葉片在實驗前貯存。在步驟④中遮蓋黑紙片是為了不讓被遮蓋部分見光,并且使之與未遮蓋部分形成對照實驗,目的是看看葉片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4)步驟①酒精脫色:光照幾個小時后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葉綠素為綠色,脫色后便于觀察,如不脫色,不易觀察到淀粉遇碘變藍的現象;脫色時,酒精要隔水加熱是因為酒精的燃點低,防止酒精燃燒發生危險。(5)步驟③向葉片滴加碘液、顯色觀察,目的是驗證淀粉的產生,只有見光部分處變成藍色。(6)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進行制造淀粉,葉片見光部分能進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變藍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所以這個實驗說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7.(2023秋·安徽安慶·七年級安慶市石化第一中學校考期末)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要探究光合作用,他們設計的實驗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問題:(1)該實驗通過圖消耗掉葉片內的有機物,這種操作的名稱是。(2)用不透光的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上下遮蓋起來,另一部分不遮光,然后把該葉片放置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該實驗的變量是。該實驗步驟順序是(填序號)。(3)在“酒精脫色”這一步驟中,將綠葉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熱目的是。(4)經過圖c所示的步驟處理后,葉片變成藍色的是(填“遮光”或“未遮光”)的部分,該過程中滴加的指示劑是。(5)本實驗的結論是。【答案】(1)a暗處理(2)光照abedc(3)使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4)未遮光碘酒/碘液(5)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詳解】(1)a是暗處理:為了排除葉片內原有淀粉對實驗現象的影響,實驗前要將實驗裝置放在暗處一晝夜,目的是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的干擾,保證實驗結果所檢測到的淀粉是實驗過程中形成的。(2)b步驟用不透光的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上下遮蓋起來,另一部分不遮光,形成對照實驗,變量是光照。《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a暗處理→b部分遮光并光照→e摘下葉片→d酒精脫色→c漂洗加碘→觀察顏色。(3)d步驟: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脫色時,酒精要隔水加熱,因為酒精的燃點低,防止酒精燃燒發生危險。(4)光照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淀粉遇到碘液變藍色的特性。故遮光部分,缺少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滴加碘液不變藍色,未遮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滴加碘液變藍色。(5)由實驗的結果可知,遮光部分滴加碘液不變藍色,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變藍色,由此得出結論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8.(2023·山東聊城·統考二模)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將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晝夜,選取其中一個葉片,用三角形的黑紙片將葉片的上下兩面遮蓋起來(如圖1所示),置于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后,摘下該葉片,去掉黑紙片,經過酒精脫色、漂洗,最后用碘液檢驗。請回答:(1)將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晝夜的目的是。(2)葉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這樣處理可起到作用。(3)圖2是對葉片脫色的裝置,正確的是,圖中標號代表的是酒精。脫色完成,葉片被漂洗后,葉片呈色,酒精變成色。(4)在脫色后的葉片上滴加碘液,圖1中部分變藍,說明該部分含有淀粉。(5)通過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答案】(1)使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或耗盡(2)對照(3)B2黃白綠(4)未遮光部分(5)光【詳解】(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使葉片中原有的淀粉轉運走耗盡,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的干擾,保證實驗結果所檢測到的淀粉是實驗過程中形成的。(2)部分遮光: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然后移到陽光下照射。是為了設置對照。此實驗中的變量是光照。(3)幾小時后,摘下葉片,去掉遮光的紙片。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中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葉片變成黃白色。故B裝置是正確的,其中2表示酒精,3中代表的是水。脫色過程中,盛有葉片燒杯中的液體溶解了葉綠素逐漸變成綠色,脫色后的葉片呈現的顏色是黃白色。(4)用清水漂洗葉片,再把葉片放到培養皿里,向葉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掉碘液,觀察葉片顏色發生的變化。被黑紙片遮蓋的部分沒有變藍色,未遮光部分變成藍色,淀粉遇碘變藍色。(5)通過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1.(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統考中考真題)關于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四個步驟:①放置黑暗處一晝夜:②葉片部分遮光處理;③葉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熱:④滴加碘液后觀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步驟①使葉片中原來貯存的淀粉轉運和消耗掉B.步驟②的目的是設置對照實驗C.步驟③中酒精溶解葉綠素,葉片變成黃白色D.步驟④葉片遮光部分呈藍色【答案】D【詳解】A.①暗處理的目的是為了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運走耗盡,這樣實驗中用碘液檢驗的淀粉只可能是葉片在實驗過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葉片在實驗前貯存的,A正確。B.步驟②遮光的目的是設置對照實驗,變量是光,B正確。C.步驟③的目的是用酒精溶解葉綠素,葉片變成黃白色,C正確。D.步驟④染色后可觀察到葉片遮光部分因為沒有進行光合作用無法制造有機物而不變藍,D錯誤。故選D。2.(2023·新疆·統考中考真題)如圖是“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操作步驟。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A.該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為③④②①⑤B.④為隔水加熱,小燒杯中的酒精變成綠色C.本實驗探究了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D.⑤的見光部分變成了藍色,證明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答案】A【詳解】A.結合分析可知:該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為③②④①⑤,A符合題意。B.④為隔水加熱,酒精能溶解葉綠素,小燒杯中的酒精變成綠色,B不符合題意。C.本實驗對葉片進行了部分遮光,形成了變量為光的對照試驗。探究了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C不符合題意。D.淀粉遇到碘液呈現藍色,⑤的見光部分變成了藍色,證明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D不符合題意。故選A。3.(2023·四川自貢·統考中考真題)進行生物實驗時,必須遵守實驗室的安全守則。下列對菠菜葉片進行脫色處理的裝置中,既能達成實驗目的,又符合安全原則的是(

)A.

B.

C.

D.

【答案】B【詳解】葉綠素能溶于酒精,不能溶于水,所以對菠菜葉片進行脫色處理時應將葉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熱進行脫色處理,因此ACD錯誤,B正確。故選B。4.(2023·湖北黃石·統考中考真題)下列有關“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敘述錯誤的是()A.實驗前對天竺葵暗處理的目的是排除原有淀粉對實驗的干擾B.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對照C.該實驗證明了水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D.碘液是為了檢測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答案】C【詳解】A.實驗前對天竺葵暗處理的目的是將原有的淀粉運走或耗盡,排除原有淀粉對實驗的干擾,A正確。B.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對照,實驗的變量是光照,其他的實驗條件保持相同,B正確。C.該實驗證明了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C錯誤。D.淀粉遇碘液變藍,碘液是為了檢測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D正確。故選C。5.(2023·山東臨沂·統考中考真題)某同學在學習了“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后,嘗試在銅錢草葉片上“作畫”(如下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作畫”前,需將銅錢草放置于黑暗處一晝夜B.用心形黑紙片將葉片的兩面夾緊,置于光下C.用酒精對葉片脫色,清水漂洗以后滴加碘酒D.此實驗可說明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和淀粉【答案】D【詳解】A.選作實驗的植物實驗前已經進行了光合作用,葉片里面儲存了豐富的有機物(如淀粉),若不除去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所以,“作畫”前,需將銅錢草放置于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把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消耗,以排除原來貯存的淀粉對實驗的干擾,A正確。B.用不透光的心形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放置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條件相同,則形成對照實驗,實驗變量是光照,B正確。C.結合分析可知,用酒精對葉片脫色,清水漂洗以后滴加碘酒,C正確。D.葉片的遮光部分沒有變藍色,說明這部分葉片沒有進行光合作用;葉片的見光部分變藍色,這說明: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進而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比較葉片的遮光部分和見光部分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D錯誤。故選D。6.(2022·陜西·統考中考真題)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將天竺葵暗處理后,用黑紙片遮蓋葉片上、下兩面,放置在陽光下(如下圖)。此實驗設置的變量是(

)A.葉綠體 B.二氧化碳 C.光照 D.水【答案】C【詳解】A.葉片的葉綠體主要分布于葉肉細胞中。天竺葵的葉片全部含有葉綠體,并不因用黑紙片遮蓋而變化,A不符合題意。B.葉片的遮蓋部分,二氧化碳仍可以通過氣孔進入葉片內部,參與光合作用,B不符合題意。C.葉片使用黑紙片遮蓋,遮蓋部分不透光,未遮蓋部分有光照,會使遮蓋部分葉片無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淀粉合成,C符合題意。D.植物體內的水分是由導管運輸的,整個植物體內導管是處處相通的,所以,遮蓋部分和未遮蓋部分的葉片均會有水,D不符合題意。故選C。7.(2023·黑龍江·統考中考真題)如圖“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過程中,請對此實驗進行分析并回答問題:(1)將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葉片的一部分上下兩面遮光,使遮光部分與不遮光部分形成。(2)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水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酒精的顏色變成。(3)由此實驗可得出結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是。【答案】(1)對照(2)綠色(3)淀粉【詳解】(1)題圖中,用不透光的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放置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遮光處理時,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故遮光處理可形成對照實驗,實驗變量是光照。(2)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便于觀察到淀粉遇碘變藍的顏色反應。所以,酒精脫色后,大燒杯內的清水不變色,小燒杯內酒精因溶解了葉綠素而呈綠色。(3)淀粉遇碘變藍色,這是淀粉的特性。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因此常用碘液來檢測綠色植物是否進行了光合作用。葉片的遮光部分和見光部分以光為變量形成了一組對照實驗,滴加碘液后,停留片刻,用清水沖洗掉碘液,觀察到的現象是:葉片的遮光部分沒有變藍色,說明這部分葉片沒有進行光合作用;葉片的見光部分變藍色,這說明: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進而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8.(2022·黑龍江·統考中考真題)某生物興趣小組利用天竺葵進行探“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2)步驟④中酒精的作用是:。(3)步驟⑥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檢驗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4)實驗現象:步驟⑦中見光部分遇碘液變成藍色,遮光部分不變藍。實驗結論:由此可以看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答案】(1)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意思對即可)(2)溶解葉綠素(或溶解葉綠素,使葉片脫色)(3)淀粉(4)光(或光照)【詳解】(1)選作實驗的植物實驗前已經進行了光合作用,葉片里面儲存了豐富的有機物(如淀粉),若不除去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所以,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