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試題-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1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試題-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2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試題-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3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試題-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4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試題-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六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考點三羅馬人的法律6.【加試題】(2013浙江文綜,20,4分)“盡管羅馬法律在婦女繼承財產上做了嚴格限制,但一些聰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隨著羅馬在地中海地區的擴張,婦女們也開始占有大宗財產。……許多婦女管理著家庭的財政事務和大地產。”這段話表明()A.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漸與男子平等B.羅馬法關于財產關系的規范不夠嚴密C.婦女的財產繼承權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婦女的財產占有體現公民法的靈活性答案B題干材料體現婦女開始占有財產,但僅是部分,不能說所有婦女在家庭中與男子地位平等,A項錯誤。自然法的精神認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資格享有某些基本權利,而羅馬法律在婦女繼承財產上做了嚴格限制,故C項錯誤。題干材料中提到“找到法律的漏洞”,說明羅馬法不夠嚴密,B項正確,D項錯誤。考點一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6.【加試題】(2014北京文綜,37,8分)(節選)區域的世界·聯系的世界·多樣的世界材料一西周時期,周王自稱“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稱為“中國”(即中央之國),文獻準確記載的區域大致在黃河流域。古希臘人認為,他們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獻中明確記載的地理范圍不超過地中海周邊地區。羅馬人則說,眾神選擇并指引羅馬成為世界中心,羅馬帝國初期所能明確認識的地理范圍已遠遠超過了古希臘,但仍限于歐洲、非洲北部和亞洲中西部。上述三個文明對于遠離其統治區域的地方則認識模糊。(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對世界認知的共同之處。(8分)答案(1)各文明都認為神靈在世界中占有統治地位;都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認知的世界范圍相對狹小;與其他文明之間缺乏交往和認識。解析第(1)問考查古代東西方文明的共性。根據材料可知:西周時期周王自稱“天之子”,將其居住地稱為“中國”;古希臘人以他們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為世界中心;古羅馬人認為眾神選擇并指引羅馬成為世界中心。由此可概括東西方文明的共性在于對世界的認識,都認為是神靈主宰世界,以自己的居住地為世界中心。同時反映出這一時期東西方文明之間彼此隔絕,缺乏聯系。考點二卓爾不群的雅典9.(2013課標Ⅱ,32,4分)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層女子因褻瀆神靈被控犯罪,按法律當處死。辯護人用動情的言辭質問:“難道你們忍心讓這位阿芙羅狄特(古希臘美麗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殞嗎?”這打動了陪審團。經投票,陪審法庭判其無罪。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則貫穿司法過程 B.婦女享有廣泛政治權利C.法律注重保護平民權益 D.司法審判缺乏嚴格程序答案A從材料信息看,由于辯護人充滿感情的辯護打動了陪審團,陪審法庭經投票宣判該女子無罪。陪審團這一做法體現了雅典的民主,據此可知A項符合題意。B項與史實不符;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體現了雅典審判程序嚴格,排除D項。10.(2013廣東文綜,18,4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規定,每年召開特別的公民大會,投票決定將那些嚴重威脅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據此,下列行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時參加公民大會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權C.為贏得個人政治聲望資助貧窮公民D.拒絕參加城邦舉行的戲劇表演答案C本題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按照陶片放逐法,如果公民們認為某人的行為損害了公民利益,威脅到城邦民主,就把他的名字寫在陶片上,然后投入陶缸中。當寫有某人名字的陶片達到一定數量時,這個人就會被流放。不按時參加公民大會并沒有嚴重威脅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A項。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權體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排除B項。為贏得個人政治聲望資助貧窮公民體現了個人的政治野心,嚴重威脅雅典的民主政治,故C項正確。拒絕參加城邦舉行的戲劇表演并沒有嚴重威脅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D項。11.(2013江蘇單科,13,3分)下側為古代雅典居民結構的比例圖,觀察圖示信息,對于雅典民主與居民的政治聯系,下列敘述準確的是()A.雅典超半數的居民擁有公民權B.雅典民主的社會基礎為自由民C.少數奴隸主貴族獨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廣泛的民主答案B在古代雅典,只有少數人擁有公民權,排除A項;雅典是民主制而非貴族制政體,C項中的“少數奴隸主貴族獨享雅典民主”與史實不符;雅典公民不包括外邦人,外邦人并不能享有雅典民主,排除D項。B項符合史實,故選B項。12.(2013重慶文綜,10,4分)公元前5世紀的一天,全體雅典公民集會于衛城。人們對泰米斯托克利議論紛紛,說這位民主派領袖、反波斯英雄正變得專橫跋扈,并將他的名字劃在碎陶片或貝殼上,最終他得票過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見,古代雅典民主是()A.直接民主 B.民主派專有的民主C.代議制民主 D.大多數居民的民主答案A本題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主要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由題干材料中雅典公民通過陶片放逐法放逐了民主派領袖、反波斯英雄的現象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A項正確,C項錯誤。古代雅典民主是少數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B項中“民主派專有”、D項中“大多數居民”的表述與題干信息及史實不符。本題選A項。考點三羅馬人的法律11.【加試題】(2016天津文綜,3,4分)孟德斯鳩曾說:“意大利各民族成為羅馬的公民以后,每一個城市便表現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們不過是由于一種特殊的法律上的規定才成為羅馬公民的……因此人們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羅馬……對羅馬的依戀之情也不復存在了。”在孟德斯鳩看來,更多意大利人成為羅馬公民()A.加劇了羅馬社會矛盾B.擴大了羅馬統治基礎C.有利于羅馬帝國統一D.導致羅馬失去凝聚力答案D更多意大利人成為羅馬公民后,由于每個城市具有各自的特色,人們對羅馬的依戀之情不復存在,說明羅馬失去了凝聚力,故D項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羅馬的社會矛盾,A項錯誤;B、C兩項均與題干主旨不符,B、C兩項排除。評析本題考查考生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難度較小。解題的關鍵是圍繞材料信息分析思考。12.【加試題】(2015上海單科,3,2分)“每一國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會習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類共同的法律。……根據自然理性,適用于全人類的法律稱為列國通法。”與此理論相關的法律實踐是()A.漢穆拉比頒布了集古代兩河流域各國法律之大成的法典B.梭倫改革時期頒布了廢除債務奴隸的法令C.羅馬共和國政府公布了“十二銅表法”D.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羅馬帝國全體自由民以公民權答案D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羅馬帝國全體自由民以公民權,體現了羅馬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會習俗,后來將其推廣到羅馬帝國境內的廣大區域,其蘊含的自然理性的法律觀念對后世影響深遠,故D項符合題意。其他三部法律只是體現了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會習俗,A、B、C三項錯誤。13.【加試題】(2015課標Ⅰ,32,4分)右圖為古羅馬正義女神像。它體現了羅馬法的諸多原則,如高擎的秤體現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劍體現的是法律的強制力。據此,雙眼蒙布所體現的原則是,法官審案應()A.主要依據道德良知B.側重聽取證人證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實真相D.排除一切干擾遵從民眾意愿答案C法官審案時可能會被表象迷惑而導致誤判,因此,“雙眼蒙布”是警示法官審案不應受表象迷惑,應洞察事實真相,故選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官審案應主要依據法律而非道德良知,排除A項;法官審案時注重證據,證人證言僅是法官審案時證據的一個來源,不能作為全部證據,故B項錯誤;法官審案應重證據,而不應盲目遵從民眾意愿,故D項錯誤。14.【加試題】(2015天津文綜,12,22分)古代中國和古代羅馬相距遙遠,然而兩者的歷史發展可做一些比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歷史時期古代中國古代羅馬①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秦國商鞅變法(前356年)羅馬制定《十二銅表法》(前451年)②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前221年)羅馬統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③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西漢、東漢王朝強盛時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羅馬強盛時期(前201年—公元192年)④公元3世紀漢末混亂、三國鼎立(184—280年)西晉統一王朝(280—316年)羅馬“三世紀危機”(192—284年)羅馬帝國中興(284—336年)⑤公元4世紀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東晉南遷(317—420年)北方十六國時期(308—439年)羅馬帝國首都東遷(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羅馬帝國東西分裂(395年)⑥公元5—6世紀南北朝對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統一中國(589年)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歐洲日耳曼人小國林立——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1)依據材料,概括①至⑤各個時期古代中國和古代羅馬的歷史特征。(7分)(2)比較①至⑤時期兩國歷史發展的特征,你發現了什么現象?再比較其歷史軌跡及變化節奏,你又有哪些發現?在此基礎上,你有何進一步的理論認識?(8分)(3)第⑥時期中國和歐洲的歷史走向有何不同?試從制度層面分析中國出現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7分)答案(1)①兩者都制定了法律。②兩者都實現了國家統一。③兩者都進入強盛時期。④兩者都出現混亂、分裂或危機,但都走向了統一或中興。⑤兩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規模遷入,走向分裂。(2)兩者雖相距遙遠,但各個時期歷史特征非常相似。兩者歷史都呈現了政治統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軌跡,變化節奏也十分相近。人類歷史發展是有共同性的。(3)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