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蘇市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
新疆阿克蘇市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
新疆阿克蘇市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
新疆阿克蘇市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高三月考歷史試卷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高三月考歷史試卷(試卷分值:100分所需時間:100分鐘)(試卷分值:100分所需時間:10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國字山發現了戰國中期的大型墓葬。該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時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與中原墓葬有相似之處。此考古發現(

)A.印證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C.證明中原率先成為中華文明核心 D.說明了統一多民族國家已經建立2.老子認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孔子則說,“不學禮,無以立”,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反映出,當時他們A.反思西周的禮樂文化 B.迎合封建貴族政治訴求C.主張維護夏商周制度 D.得到統治者的積極支持3.下列關于秦漢歷史的記述,集中反映了(

)文獻記述出處秦并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賈誼《過秦論》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于漢家。《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序》接漢緒,茂育群生,恢復疆宇。《后漢書·班固傳》A.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 B.家國同構模式改變C.“大一統”的觀念開始出現 D.華夏認同不斷增強4.孟子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歲)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歲)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這一觀點所依托的時代背景是(

)A.休養生息政策的實施 B.井田制度的繁榮C.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 D.商業活動的衰退5.唐代官員都須參加考課,考課制度推行“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指德義、清慎、公平、恪勤;“二十七最”是對不同職責的官員提出的具體才能標準。“一最已上有四善為上上;一最已上有三善,或無最而有四善為上中”,以此類推,定為九等考第。這說明唐代A.科舉制度發展推動人才選拔B.官員考核適應了專制統治需要C.選官重在考查官員實際能力D.官僚制度仍受到門閥政治影響6.目前考古發現的唐代瓷窯遺址有河北的定窯、河南的鞏縣窯、浙江的越窯、湖南的岳州窯等數十處,它們或臨永濟渠、江南河,或臨黃河、長江、贛江、湘江、錢塘江等自然河流。這體現了(

)A.南北經濟差距的拉大 B.私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C.水運的重要經濟地位 D.瓷器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大7.如圖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的情景。該作品體現了A.西域風情與中土文化的交匯 B.文人意趣與市井風情的雜糅C.藝術審美與史料價值的統一 D.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融合8.宋代,官府強調“民生性命在農,國家根本在農,天下事莫重于農”,“毋舍本逐末”。蘇轍說:“凡今農工商賈之家,未有不舍其舊而為士者也。”鄭至道說,士農工商“皆百姓之本業,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易之者也"。從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經濟發展受到阻礙 B.重農抑商政策瓦解C.社會群體間流動性增強 D.四民社會地位相同9.魏晉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宋人李覯認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墜于地”;張載認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虛幻的,與“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覯、張載主張A.儒法并用以維護君權 B.立足考據以重建學風C.復興儒學以回應挑戰 D.雜糅佛道以構建理學10.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朝臣路振在出使契丹,回國后所著《乘軺錄》中記載當時的遼國情形時說:“至若營井邑以易部落,造館舍以變穹廬,服冠帶以卻氈毳,享廚爨(灶)以屏毛血。”這反映了當時的遼國(

)A.華夏認同觀念增強 B.形成農牧并重局面更多免費優質滋元可家威杏MXSJ663C.民族矛盾逐漸消失 D.深受漢族文化影響11.明清時期,“善書”在民間廣為流行,這類書籍多由士紳編撰,內容側重倡導忠孝友悌、濟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飭攻詰宗親、凌逼孤寡等,以奉勸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善書”的流行A.確立了理學思想的主導地位 B.強化了社會主流的價值觀C.阻礙了官方意識形態的推廣 D.沖擊了儒家經典的神圣性12.明朝重新疏通大運河后,有些年份南糧北運達五六百萬石,超過元朝海運漕糧年度最高額。同時,運糧船夾運的南方絲織品、棉布、瓷器等廣銷北方各地,返航時裝載的大批棉花、雜糧等銷往東南沿海。據此可知,明朝大運河航運A.加速了經濟重心南移 B.導致了重農抑商政策松動C.引發了“海禁”政策出臺 D.推動了長途販運貿易發展13.下圖的封面形式常見于明代刻本書籍,圖中讀書的人物為該書編刻者。該圖可以佐證明代(

)開始出現雕版印刷技術B.戲曲表演藝術日趨成熟C.文化產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士人思想擺脫了專制束縛14.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制定輿論宣傳策略,把中國和日本分別“包裝”成野蠻與文明的代表,并運用公關手段讓許多歐美輿論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體甚至宣稱,清政府戰敗“將意味著數百萬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中得到解放”。對此,清政府卻無所作為。這反映了A.歐美輿論宣傳左右了戰爭進程 B.日本力圖變更中國的君主政體C.清朝政府昏庸不諳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體鼓動中國的民主革命15.梁啟超曾在《新民說》中提道:“今日欲救中國,無他術焉……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設第一帝國之徽號,誰能篡之?”從中可以看出A.梁啟超建設民族國家的政治理想B.革命派認識到民族主義的作用C.梁啟超思想中天朝上國觀念深厚D.維新派缺乏群眾基礎脫離實際16.《顧維鈞回憶錄》記載:1912年的北京由“廢帝宣統管轄之下的紫禁城”“東交民巷和民國首都三部分組成”;1913年,“(袁世凱)對國民黨的活動采取了堅決鎮壓手段”“臨時國會被解散了”“袁(世凱)下令逮捕許多重要的國民黨黨員”。據此可知,當時A.推翻君主專制迫在眉睫 B.軍閥統治喪失基礎C.帝國主義勢力異常強大 D.民主革命任務艱巨17.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國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離家出走的行為被稱贊為體現了“女性的自覺”,后來魯迅發表《娜拉走后怎樣》,則作如下比喻:“因為如果是一匹小鳥,則籠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籠門,外面便又有鷹,有貓,以及別的什么東西之類……也誠然是無路可以走。”以下解釋正確的是A.“小鳥”代表尚未覺醒的女性 B.“籠子”是指落后的經濟形態C.“無路”源于君主專制的壓迫 D.“鷹”等是指社會上的舊勢力a18.1921年2月,蔡和森寫信給陳獨秀,討論馬克思學說與中國無產階級的關系時稱:“西方大工業國的無產階級常常受其資本家的賄買、籠絡而不自覺……此所以社會革命不發生于資本集中、工業極盛、殖民地極富之英、美、法,而發生于殖民地極少、工業落后之農業國俄羅斯也。”他意在強調A.社會革命不會發生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B.無產階級受資本家籠絡而失去革命動力C.中國已經具備了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客觀條件D.俄國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適合中國國情19.下表為中共中央及相關組織頒發的部分文件。這些文件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1935年1月《關于進遵義城的口號和八項注意通令》《關于爭取少數民族的指示》《總政治部關于地方工作的指示信》1935年8月《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1935年11月《中央關于發展陜甘游擊戰爭的決定》1936年7月《中央關于土地政策的指示》1936年11月《中央關于青年工作的決定》A.完成革命中心轉移 B.高度重視群眾工作C.將武裝斗爭與土地革命相結合 D.倡導革命統一戰線20.土改后,太行山區某農民要買一頭驢,談好價錢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們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規矩,男的開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開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這件事可以反映出,當時解放區A.男尊女卑觀念消亡 B.家庭成員經濟地位發生變化C.按勞分配得到實施 D.傳統的社會倫理秩序被顛覆21.1966年4月,彭德懷看到攀枝花鋼鐵生產基地火熱的建設場面寫道:“天帳地床意志強,渡口無限好風光。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盡寶藏。懸崖險絕通鐵道,巍山惡水齊變樣。黨給人民力無窮,眾志成城心向黨。”這從側面體現黨和國家A.對三線建設的殷切期望B.根據“八字”方針調整工業C.對經濟客觀規律的尊重D.致力于實現東西部平衡發展22.圖1、圖2分別為1955~1956年拍攝的動畫片《神筆》《驕傲的將軍》的劇照,兩部影片融入了中國傳統戲曲、詩畫等元素,在世界影壇上獨樹一幟。這體現出新中國藝術創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B.以進入世界市場為主要目標C.擺脫外來藝術形式影響 D.服務于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23.下圖是1978年與1986年北京郊區男戶主職業占比變化情況。這一變化的產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醞釀 B.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深化C.城鄉之間的差異呈縮小趨勢 D.城市產業結構日益完善24.深圳經濟特區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歷程中舉足輕重。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回眸歷史,愈加凸顯出深圳經濟特區的不一般,這個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A.多邊貿易體制主導下的成果B.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的產物C.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成就D.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25.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外交活動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1954年完整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當今世界眾多國際組織和國際文件采納;1997年“東盟共識”的發表啟動了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進程;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明確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成為凝聚起世界人民的廣泛共識。這些思想的提出反映了我國(

)A.借助于傳統的思想文化樹立大國意識B.形成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機制C.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D.為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奠定了基礎二、材料分析題(共50分)26.材料一戰國中期,隨著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國君對各級官吏的報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辦法,而是以一定數量的糧食作為俸祿,有時賞給部分錢幣或黃金。以官位的高低定俸祿的多少。在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下,除皇帝世襲、皇族按其與皇帝親疏分別享有高卑不等的爵祿特權外,廣大的官僚,則是皇帝按其統治的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從貴族、平民中選拔出來,任以職位,頒給俸祿。職官不能世襲,俸祿隨任免而給除。這種任職獲祿,對官僚而言,實際上只是其為皇帝進行統治所付出的勞績心力的一種物質報酬。——摘編自黃惠賢、陳鋒《中國俸祿制度史》材料二古代官史俸祿表。唐代大致有祿米、俸錢、職田和祿力等項。以安史之亂為界,前期基本實行年祿、月俸雙軌制,年祿給糧食,月俸主要給銅錢;后期基本上只實行月俸制。月俸雖仍以錢計算,但在支付時,常以谷帛等實物充給宋代大體可分為正俸、加俸和職田三大類。正俸包括俸錢、衣賜、祿粟。俸錢按月支給,自使相40萬文,下至郢、唐、復州內品300文;衣賜按年頒給綾、絹、布匹;祿粟月給,使相200石,至入內班官1石。加俸主要有職錢和隨從衣糧、餐錢等明代由實物、貨幣和土地三部分組成。以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定歲祿為“定例”,正一品歲祿米1044石,月給87石;從九品歲祿米60石,月給5石。歲祿本色雖以米計,但發放時卻或以鈔折米,或以絹折米,且京官與外官有別。至明中期,官員俸給分為本色、折色兩種。“本色”(歲俸米)又分月米、折絹米和折銀米,月米不分官品,每員1石;折絹米絹1匹當銀6錢;折銀米銀6錢5分折米1石。“折色”仍以石計量,又分折銀與折鈔,各有不同的折算標準清代俸祿的支給,雖說是“銀米兼支”,但主要以支銀為主。俸祿的支給標準,也主要以銀兩來衡定——摘編自曾憲陽《淺議古代官吏的俸祿》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俸祿制度產生的原因,并對俸祿制度進行簡要評價。(8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唐宋以來俸祿發放標準物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時期俸祿發放變化的原因。(6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王朝在民族地區分別設置管理機構,在中央專門建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機構體系。清王朝在東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區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較為符合民族實際的統治政策與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清統治者并未局限于對歷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發展。清王朝對少數民族進行了全面的管理,這種管理涵蓋面覆蓋到思想管理、經濟管理等,全面滲透到少數民族民眾生活的各個領域。——摘編自董文強《清朝民族政策的歷史進步與局限》材料二1937年3月31日,黨中央政治局《關于張國燾錯誤的決議》中,批評張國燾“在少數民族問題上以大漢族主義代替了列寧主義的民族政策。”1938年3月24日:彭德懷在《第二期抗戰與我們的任務》中明確提出:“在少數民族區城(如蒙回)應遵照孫總理民族平等的原則進行工作,尊重其信仰及一切風俗習慣禮教”。1939年4月,中國共產黨提出:“實現蒙回民族在政治上、經濟上與漢族的平等權利”。從1937年8月到1941年8月,在四年的時間里,陜北公學先后培養了一大批從事民族工作的干部。——摘編自王金玲《延安時期黨的民族政策的歷史價值及當代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朝民族政策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延安時期黨的民族政策的意義。(6分)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法用戰爭打破清王朝對《南京條約》“一勞永逸”的愿望,并且《天津條約》明確規定條約“以十年為限”,可以“酌量更改”。隨著眼界的打開,清朝君臣對修約逐漸有了新認識。《馬關條約》簽訂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