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3-2024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3-2024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3-2024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3-2024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質量檢測模擬試題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平等的態度、民主的原則、公平的價值尺度、和諧的氣氛是大觀園詩社的顯著特點,其中寄寓著作者曹雪芹對理想的社會結構模式的思考。先說平等的態度。林黛玉和史湘云在中秋夜凹晶館聯句中有“賞罰無賓主,吟詩序仲昆”之句,恰可以用來概括詩社成員在詩社活動和詩作評論上平等的態度。詩社中多次通過“拈鬮”一類的形式來決定限韻和詞調。如第三十七回初結海棠社詠白海棠時,迎春抽出一本詩集“隨手一揭,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即“遞與眾人看了,都該作七言律”。又讓一個丫頭隨便說出一個字來決定韻部,那丫頭正倚在門上,就說了一個“門”字。迎春又命這一丫頭從韻部匣子這一韻部中隨手拿出四塊來,遂以“盆”“魂”“痕”“昏”四字和“門”字為韻腳。“拈鬮”這一形式雖不科學,但卻體現了“在機會面前人人平等”,為后邊評詩的公正奠定了基礎。次說民主的原則。在始結海棠社時,寶玉就率先提出:“這是一件正經大事,大家鼓舞起來,不要你謙我讓的。各有主意自管說出來大家平章。”接著他又點名鼓勵說:“寶姐姐也出個主意,林妹妹也說個話兒。”于是寶釵說:“你忙什么,人還不全呢。”議事要待“人全”,也是民主精神的體現。所以可以說是在詩社創建之初,就是充滿民主氣氛的。后來因林黛玉偶然作《桃花行》,大家“稱贊不已”,于是大家議定改為“桃花社”,林黛玉就為社主。林黛玉此時雖被推為社主,但當次日擬題時她提議“大家就要桃花詩一百韻”時,寶釵卻道“使不得,從來桃花詩最多,縱作了必落套,比不得你這一首古風,須得再擬”。可見即便有了“社主”,事情怎么辦,還得大家說了才算,其民主風氣之濃,亦可見一斑。再說公平的價值尺度。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價值尺度客觀公正,是大觀園詩社一大特色。初結海棠社時,寶玉即提議讓“不善作卻善看,又最公道”的李紈“評閱優劣”,得到大家的贊同,這就首先從“人事”安排上決定了評詩的客觀公正。詠白海棠的詩,眾人都說黛玉的為上,可李紈說“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深厚,終讓蘅稿”,得到探春的贊同,眾人亦再無異議,足見公平之外,李紈確能作到客觀公正,不講情面。又如眾人作《螃蟹詠》,大家雖推寶釵之作為絕唱,但又指出其“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足見評價既公正,又有分寸。這里沒有勾心斗角,也沒有“文人相輕”的傳統惡習,有的是相互之間的衷心贊美和欣賞,這在詩社活動中處處可見。正因為大觀園詩社具有平等的態度、民主的原則和公平的價值尺度,因而詩社自始至終都是人人心情舒暢,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摘編自楊安政、韋愛萍《紅樓詩社——曹雪芹理想的社會模式》)材料二:大觀園的六次詩社中有三次是用抓鬮的方式決定詩詞創作的內容、韻腳,第一次詠白海棠、第五次詠柳絮詞、第六次中秋聯句。看似無心隨意,卻透露出在命運面前的無奈與無力,只能隨波逐流。最后一次中秋聯句時,湘云就感慨,“偏又是十三元了”。一個“偏”字,一個“又”字提醒著讀者這個“元”韻再次出現了。上一次寫詩押“元”韻,是第一次詠白海棠。紅樓詩社,始于“元”韻,而終于“元”韻,偶然隨意之下,都是躲不過的輪回,逃不脫的悲慘命運,生命的軌跡不知不覺間畫了一個圓,起點也是終點。“草蛇”蜿蜒曲折,“灰線”時隱時出,但卻把開始與終點相連接。群芳們在白海棠詩中隱隱透露出的悲涼之氣,在詠柳絮詞中依然縈繞不散,悲劇意味更加濃郁。悲劇始終不可逃脫,兜兜轉轉,繞來繞去,最終都會走向開始早已設定好的結局。白海棠的純潔嬌艷,卻擋不住秋風秋雨,“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菊花的傲霜高潔,卻擋不住季節的輪回,“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梅花的紅艷倔強,卻擋不住命運的無常,“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桃花的嬌柔鮮妍,卻經不起風雨的摧殘,“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柳絮的潔白輕盈,卻經不住人世的生離死別,“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離開了紅樓詩社,迎春是懦弱的,惜春是孤介的,探春是功利的,李紈是枯槁的,湘云是憨傻的,寶釵是無情的,黛玉是愛哭的。但是在詩社里她們都綻放出了滿身光華,展現出了不一樣的生命色彩,不只有悲劇的陰翳與無奈。紅樓詩社的六次活動,經歷了成立、興盛、衰亡的過程。所有的主題無一不透露著“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的宿命思想。詩社的興亡,是大觀園興亡的縮影,是整個賈府興亡的縮影,是曹雪芹尋求出路希望的破滅。曹雪芹無奈地發現,即使自己已經意識到家族在一步步走向衰亡,自己也清晰地看到了社會的黑暗腐朽,也努力嘗試了各種辦法去改變去扭轉,最后卻發現只剩下了一聲嘆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座曾經庇護自己的大廈轟然倒塌。(摘編自侯莉《詩社在<紅樓夢>中的三重哲學意味》)材料三: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詩社,咱們都是詩翁了,先把這些姐妹叔嫂的字樣改了才不俗。”李紈道:“極是,何不大家起個別號,彼此稱呼則雅。我是定了‘稻香老農’,再無人占的。”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罷。”寶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贅。這里梧桐芭蕉盡有,或指梧桐芭蕉起個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稱‘芭蕉客’罷。”眾人都道別致有趣。黛玉笑道:“你們快牽了他去,燉了脯子吃酒。”眾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葉覆鹿’。他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來。”眾人聽了都笑起來。探春因笑道:“你別忙中使巧話來罵人,我已替你想了個極當的美號了。”又向眾人道:“當日娥皇女英灑淚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瀟湘館,他又愛哭,將來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瀟湘妃子”就完了。”大家聽說,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頭方不言語。(摘選自人民文學出版社《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1.下列對大觀園詩社活動的解讀,正確的一項是(

)A.林黛玉因偶作《桃花行》而成為桃花社社主,但其“要桃花詩一百韻”的提議卻遭到寶釵反對,可見詩社民主風氣濃厚。B.眾人都認為寶釵的《螃蟹詠》是絕唱,但李紈并不認同,她認為此作“諷刺世人太毒了些”,可見詩社價值尺度的客觀公正。C.大觀園的六次詩社中,詩社成員特意安排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寫詩都押“元”韻,是為了告訴讀者悲劇始終不可逃脫的道理。D.詩社是曹雪芹營造的理想國度,它有力地庇護著人物和作者,使之遠離現實悲劇,實現精神自由,展示生命華彩。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寫到了結海棠社詠白海棠,但兩者的目的不同,材料一為了突出詩社具有平等、民主、公平的特點,材料二為了突出詩句透露出的悲涼之氣。B.材料一與材料二都寫到了用“抓鬮”的方式決定詩詞創作的內容或韻腳,材料一體現了平等思想,即資源平等、能力平等,材料二突出個體在命運面前的無奈與無力。C.材料一與材料二都寫到了詩社與大觀園的關系,材料一認為大觀園中歡樂和諧的氣氛得益于詩社另外的三大顯著特點,材料二認為詩社的興亡是大觀園興亡的縮影。D.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認為詩社寄寓了曹雪芹深層次的思考,材料一認為詩社是曹雪芹對理想的社會模式的思考,材料二認為詩社體現了曹雪芹對黑暗社會的深思。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紅樓詩社活動的主題以花卉植物為主,以第三十七回的海棠開篇,既而分別以菊花、梅花、桃花為題,最后以第七十回的柳絮收束,突顯出了女子詩社的特點。B.由第四十九回的“割腥啖膻”引出了第五十回的“爭聯即景詩”,由大俗到大雅,最后由寶玉乞紅梅及寶琴、李紋、邢岫煙的三首紅梅詩收束,將活動推向新階段。C.第三十七回迎春令丫鬟點了一支“夢甜香”,在第七十回填柳絮詞時紫鵑也點燃了一支“夢甜香”,雖香名相同,但眾人心境已大不相同,昭示一切如煙如夢散去無痕。D.第三十七回擬菊花題最有詩情的史湘云和林黛玉參與其中,第七十六回“社也散了,詩也不作了”時,唯有湘云與黛玉在凹晶館聯句,此兩人見證了詩社的開啟與結束。4.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藝術。5.材料二認為讀者可以從紅樓詩社中感受到人物悲劇的陰翳與無奈,同時也可以看到人物的光華與生命色彩,請結合材料三中探春或黛玉的別號,對此作簡要分析。探春——蕉下客

黛玉——瀟湘妃子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6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題。材料一: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質于齊。懷王薨,太子辭于齊王而歸,齊王隘之:“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子不予我,不得歸。”太子曰:“臣有傅,請追而問傅。”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齊王歸楚太子。太子歸,即位為王。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地于楚。王令群臣獻計。上柱國子良入見,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后不可以約結諸侯。”子良出,昭常入見,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地五百里,是去東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請守之。”昭常出,景鯉入見,曰:“不可與也。雖然,王身出玉聲,許萬乘之強齊也,而不與,負不義天下。楚亦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獻地于齊立昭常為大司馬使守東地又遣景鯉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齊,齊使人以甲受東地。昭常應齊使曰:“我典主東地,且與死生。”齊王謂子良曰:“大夫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齊王大興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其縮甲則可不然則愿待戰。”齊王恐焉,乃請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復全。(節選自《戰國策·楚策二》)材料二:秦人留之(楚懷王),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于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欲立王子之在國者。昭雎曰:“王與太子俱困于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詐赴于齊。齊得王召群臣謀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齊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質而行不義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予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將與三國共立之。”齊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節選自《資治通鑒》,有刪改)6.材料一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王乃遣A子良北B獻地于齊C立昭常D為大司馬E使守東地F又遣景鯉G西索H救于秦。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3分)A.與,意指給,給予,同《六國論》“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的與”字含義相同。B玉聲,似玉相擊之聲,引申為美妙的聲音。這里是對楚襄王言語的敬稱。C.“乃歸子”的“歸”指讓……回去,與《蜀道難》“使人聽此凋朱顏”的“凋”字用法相同。D.倍,指違背。跟《鴻門宴》“愿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字含義相同。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楚懷王死后,在齊國做人質的楚國太子向齊王請辭回楚國,但齊王阻擾,提出放歸條件,楚太子采納了慎子的建議,答應了齊王的條件。B.楚太子回國繼位,齊王派使臣來索取土地,楚襄王不愿獻地,向群臣問計,集思廠益,最后解除了危機,說明楚襄王善納言。C.子良告訴齊王此行受王命來獻地。昭常假托王命駐守獻地。秦軍壓境并指責齊國行為不當,告知若不收兵就和齊軍決戰。最終楚國不戰保全東地。D.材料一表述齊王放歸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應獻地給齊國。材料二表述齊王放歸楚太子是因為怕空有人質,還在天下落下個不義之名。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4分)(2)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4分)10.楚襄王不愿獻地給齊王,向子良、昭常、景鯉三人問計,三人在割讓東地的問題上有何不同意見?請簡要說明。(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詩歐,完成下面的小題。放言五首①(其三)雜興八首(其三)唐白居易顧嗣協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②。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試玉要燒三日滿③,辨材須待七年期④。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舍長以就短,智高難為謀。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注】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被貶江陵,寫了五首《放言》詩;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江州,也寫下五首《放言》詩奉和。②鉆龜、祝蓍(shī):古人占卜的兩種方式。③周公:周成王叔父,成王年幼,周公攝政,管叔等人造作流官,說周公要篡位,周公恐懼,外出追難。后來成王發現流言是假,便迎接周公回來,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亂。④王莽:漢元帝皇后侄,后篡漢自立,改國號為“新”。1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白詩首聯設置懸念,說要贈人一個判斷真假的方法,卻不正面說明,吸引讀者閱讀興趣。“贈”字強調此法乃經驗之談。B.白詩充滿了對朋友的勸慰之情,也含蓄地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之情以及對自身遭遇的憤憤不平,并堅信自己與友人的冤情終會昭明。C.顧詩用語淺近、如話家常,卻表現出作者思維的深刻與縝密,詩中闡釋的道理頗具思辨性和開放性。D.兩首詩都以議論說理為主,富有理趣,體現了詩人對世事的洞察。兩詩結尾處均未點破觀點,富有情味,讓人思而得之。12.古詩中蘊含的人才觀往往豐富而深刻,請分別概括以上兩首詩的人才觀,并簡要分析兩首詩是如何表達人才觀的。(6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明代詩歌,完成13-14題。文士二首陶安其一文士甘藜藿,林棲閱歲華。一衾春自足,千駟我何加?雨雪欺茅屋,乾坤任釣槎。今朝煙火晚,帶露采松花。其二文士經綸學,時來志或酬。玉堂①清不夜,金鑒②照千秋。白發憂民瘼,丹心為國謀。所期功業盛,富貴一浮漚③。【注】①玉堂:官署名,此處指翰林院。②金鑒:指對人進行諷喻的文章與書籍。③浮漚:泡沫。13、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千駟我何加”“富貴一浮漚”雖修辭手法不同,但都表現出讀書人對富貴生活的蔑視。B.“雨雪欺茅屋”一句用擬人手法描寫文士的居住環境,“欺”字有“欺負、欺侮”之意。C.“丹心為國謀”指文士一心為國謀劃,其中的“丹心”運用典故,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D.兩首詩歌表明文人要努力堅守自身的志向,不能依賴外部條件,堅守志向才能實現抱負。14、兩首詩分別代表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兩種生活模式,每一種生活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同時也有其艱辛和不易,請選擇其中一首詩歌并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生死是人生大事,面對生死,陶淵明和王羲之不約而同地否定了莊子的觀點。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用“”否定了莊子“乘彼白云,歸于帝鄉”的幻想。王羲之則在《蘭亭集序》中用“,”告訴世人,莊子的說法是虛妄之談。(2)姜夔《揚州饅》中“”與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用筆相似,都以草木的繁盛反襯城市的荒涼衰敗。(3)“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僅僅是一只小船,更是承載著無盡的漂泊之苦、思鄉之情或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等等,如“,”。(4)錢塘江和錢江潮是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會徽的核心形象,柳永在《望海潮》中用“

”兩句直接描寫了錢塘江的澎湃與浩蕩。(5)唐代名臣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以“

”兩句,指出歷代君王創立基業時大多能兢兢業業,但能夠堅持到底的很少。(6)學校里的國學愛好者計劃組建國學研習社團,征集社團名稱,要求在課文《<論語>十二章》中選取兩個字。你會選擇“

”二字,依據的是“

”兩句。三、語言文字運用(一)、選擇簡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說起象牙,大家想到了什么?象牙制品?偷獵?()一般而言,象牙幾乎會伴隨著象的一生,成為最忠誠的記錄者。一項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就從一根1.7米長的象牙入手,為我們演繹了一部“冰河時期一只猛犸象的生死之旅”的連續劇。研究人員通過激光在象牙生長層上進行取樣分析,將同位素分布情況與地質圖進行比較,并從發現猛犸象遺骸的位置進行回溯,通過算法繪制出了這頭猛犸象最有可能走過的路線:年輕時,這頭公象的足跡遍布育空河流域和廣闊的阿拉斯加內陸,它有規律地進行重復的長途旅行,這和現代象群的遷徙行為十分類似,預示著年輕的猛犸象或許是隨著象群進行遷徙的。①在大約16歲左右,②因為象牙中多樣化的同位素模式,③研究人員發覺它離開了象群。④開始自由遷移,⑤這個階段維持了10年之久。在生命最后的時光里,這頭公象的活動范圍驟然變小,縮小到了北極圈內阿拉斯加北部海岸附近,并在這里結束了自己不算太長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象牙底部記錄了一種獨特的同位素模式——δ13C減少,而δ15N大幅增加,這被認為是哺乳動物饑餓的明顯標志,說明饑餓可能是導致這頭公象死亡的最終原因。16.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A.比起被打磨加工成工藝品,其實象牙對于科學家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B.其實,比起被打磨加工成工藝品,象牙對于科學家而言,有著更重要的意義。C.然而,象牙對于科學家而言,比起被打磨加工成工藝品,有著更重要的意義。D.然而,比起被打磨加工成工藝品,象牙對于科學家而言,有著更重要的意義。17.文中粗線句有三處存在語病,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二)、簡答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這里出門散步去,在一個晴好的五月的向晚,像是去赴一個美的宴會。陽光正好暖和,絕不過暖;風息是溫馴的,而且往往因為他是從繁花的山林里吹度過來,帶來一股幽遠的淡香;空氣總是明凈的,近谷內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那美秀風景的全部正像畫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閑暇時鑒賞。作客山中的妙處,尤在你永不須躊躇你的服色與體態;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你愛穿什么就穿什么;你盡可以不用領結,給你的頸根與胸膛一半日的自由。這樣的自由頂好是不要約伴,只許你獨身。只有你單身奔赴大自然的懷抱時,像一個裸體的小孩撲入他母親的懷抱時,你才知道靈魂的愉快是怎樣的,單是活著的快樂是怎樣的,單就呼吸單就走道單就張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只許你,體魄與性靈,與自然同在一個脈搏里跳動,同在一個音波里起伏,同在一個神奇的宇宙里自得。18.句式的靈活使用可讓文字表達更靈動優美。請對粗線句進行賞析。19.使用標點與否,可以流出不同的情緒,蕩出不同的節奏。原文句與“單就呼吸,單就走道,單就長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何句表達效果更好?請簡要賞析。20.詞語感情色彩的變化可產生特殊的表達效果,請賞析加點詞“縱容”的妙處。答案和解析1.A2.B

3.C

4.①論證結構及思路:材料一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先提出總論點,大觀園詩社的特點寄寓了曹雪芹對理想社會結構模式的思考,后從平等的態度、民主的原則、公平的價值尺度入手分析,最后總結點明詩社的三方面的特點決定了詩社的和諧氣氛,即詩社是曹雪芹的理想社會。②論證方法:材料一多采用舉例論證,選取《紅樓夢》中的典型例子,有理有據,加強論證的力度。③論證語言:準確連貫又鮮明生動。

5.人物悲劇的陰翳與無奈:別號隱匿了人物的悲劇命運。如“蕉中鹿”常用以比喻世事真假錯雜變幻無定,暗示了探春的幸福如夢幻泡影,最后孤身遠嫁他鄉(或:鹿的結局就是探春的結局,她就是那頭被人追逐、被人打死的鹿,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她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以悲劇告終;黛玉戲謔說將探春做成鹿脯來吃,與其不能自主、任人宰割的悲劇命運恰有巧合);又如“瀟湘妃子”暗示了黛玉以淚洗面、淚盡而亡的悲劇命運。人物的光華與生命色彩:二人在取別號時,引經據典(如“蕉下客”脫胎于“蕉葉覆鹿”的典故,“瀟湘妃子”脫胎于“娥皇女英灑淚成斑”的典故),別致有趣,展示其博聞和文才。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B.“李紈并不認同”錯誤,根據原文“大家雖推寶釵之作為絕唱,但又指出其……”可知,李紈也認同寶釵的作品為絕唱,只不過還存在“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的問題。C.“詩社成員特意安排”有誤,原文為“偶然隨意之下”。D.“它有力地庇護著人物和作者,使之遠離現實悲劇”錯誤。從材料二看,并非“有力地庇護”,并未能使之“遠離現實悲劇”。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B.“資源平等、能力平等”錯誤,應是“機會平等”。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論證詩社三重哲學意味中的“人生如夢”意味,材料提到“看似無心隨意,卻透露出在命運面前的無奈與無力,只能隨波逐流”“偶然隨意之下,都是躲不過的輪回,逃不脫的悲慘命運,生命的軌跡不知不覺間畫了一個圓,起點也是終點”“最終都會走向開始早已設定好的結局”等等。A.強調詩社以花卉為主題進行創作,體現“物我合一”的哲學意味;B.強調詩社融合了“大俗”與“大雅”,無法體現“人生如夢”;D.陳述湘云、黛玉參與詩社的事實,并未體現人生如夢的意味。故選C。5人物悲劇的陰翳與無奈:別號隱匿了人物的悲劇命運。結合“群芳們在白海棠詩中隱隱透露出的悲涼之氣,在詠柳絮詞中依然縈繞不散,悲劇意味更加濃郁。悲劇始終不可逃脫,兜兜轉轉,繞來繞去,最終都會走向開始早已設定好的結局”分析,《紅樓夢》中的人物悲劇意味濃郁,悲劇始終不可逃脫,有著陰翳與無奈。如探春的別號“蕉中鹿”,“蕉中鹿”常用以比喻世事真假錯雜變幻無定,暗示了探春的幸福如夢幻泡影,最后孤身遠嫁他鄉(或:鹿的結局就是探春的結局,她就是那頭被人追逐、被人打死的鹿,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她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以悲劇告終;黛玉戲謔說將探春做成鹿脯來吃,與其不能自主、任人宰割的悲劇命運恰有巧合);又如“瀟湘妃子”的別號,因“當日娥皇女英灑淚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瀟湘館,他又愛哭,將來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此別號暗示了黛玉以淚洗面、淚盡而亡的悲劇命運。人物的光華與生命色彩:由“但是在詩社里她們都綻放出了滿身光華,展現出了不一樣的生命色彩,不只有悲劇的陰翳與無奈”可知,探春與黛玉在取別號時,引經據典(如“蕉下客”脫胎于“蕉葉覆鹿”的典故,“瀟湘妃子”脫胎于“娥皇女英灑淚成斑”的典故),別致有趣,展示其博聞和文才。6.CEF句意: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齊國去獻地,又立昭常為大司馬,讓他守衛東地;還派遣景鯉去西邊向秦國求救。王乃遣子良北獻地于齊,應是“于齊獻地”,所以“于齊”后應斷開。“大司馬”做動詞“為”的賓語,結構完整,所以“大司馬”后應斷開。“使守東地”是“使之守東地”,“東地”做“守”賓語,單獨成句,所以“守東地”后應斷開。7.A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與,給,給予;“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的“與”意思是:交好、結交。C.“乃歸子”的“歸”指讓……回去,使……回去,“使人聽此凋朱顏”的“凋”字也是動詞的使動用法,二者用法相同。8.C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昭常假托王命駐守獻地”有誤,子良向齊王說昭常假托王命,這是托辭。9.(8分)(1)(您答應給齊國)割讓東地五百里吧。土地是用來安身的,吝惜土地而不為父親送葬,這是不道義的。(2)(如果)楚都另立一王,我們可以趁機和新王作交易。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1)所以,“用來……的,……的憑借”,1分;“愛”,吝惜,1分;“愛地不送死父,不義”判斷句,1分;句意1分。(2)立王,另立一王,1分;因,趁機,借機,1分;“市”,做交易,做買賣,1分。句意1分。10.(3分)子良建議要割地。若不講信用,以后就很難與諸侯結盟;昭常建議不能割地。如果割掉東地五百里,是割掉東國的一半,楚國實力大減,并表示愿意去守衛東地。景鯉建議也不能割地。因為不能失信于天下,背負不義的名聲,表示愿西行向秦國求救。【參考譯文】:【材料一】楚襄王做太子時,被送到齊國做人質。他父親懷王死了,太子便向齊王告辭,要回楚國去,齊王不準許,說:“你要給我割讓東地五百里,我才放你回去;否則,不放你回去。”太子說:“我有個師傅,讓我找他問一問。”太子的師傅慎子說:“您答應給齊國割讓東地五百里吧。土地是用來安身的,吝惜土地而不為父親送葬,這是不道義的。我所以說獻地對你有利。”太子便答復齊王,說:“我敬獻出東地五百里。齊王這才放太子回國。太子回到楚國,即位當了楚王。齊王派車五十輛來,向楚國索取東地。楚王讓群臣獻計。上柱國子良入宮拜見楚王,說:“大王不能不給啊!大王金口玉言,答應了強大的齊國卻又不給,就是不講信用,以后就很難與諸侯結交了。”子良走后,昭常進見楚王,說:“不能給。所謂萬乘大國,就是因為地大廣博。如果現在割掉東地五百里,這是讓掉了東國的一半啊,楚國就徒有萬乘的虛名而無千乘的實力了,不能給。我愿意去守衛東地。”昭常出宮后,景鯉進見楚王,說:“不能給。雖說這樣,但是大王金口玉言答應了強大的齊國,現在又不想給它,會在天下背負不義的名聲,楚國又不能單獨防守,我愿西行向秦國求救。”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齊國去獻地,又立昭常為大司馬,讓他守衛東地;還派遣景鯉去西邊向秦國求救。子良到了齊國,齊國派人帶兵去接收東地。昭常回應齊國使臣說:“我負責防守東地,將與東地共生死。”齊王問子良:“大夫您來獻地,現在昭常卻在那里防守,怎么回事?”子良說:“我受敝國君主的派遣,一定是昭常假托楚王命令。大王可以去攻打他。”齊王調動大軍討伐昭常。齊軍還未進入楚境,秦國已派大軍五十萬逼近齊國的西境。秦將說:“你們阻撓楚太子回國是不仁;又想搶奪楚國的東地五百里是不義。你們如果收兵則罷,不這樣的話,我們就等著決戰一場。”齊王害怕了,就請子良在南邊到楚國,向西到秦國進行講和,解救齊國的災難。楚國不用一兵一卒就保全了東地。(節選自《戰國策·楚策二》)【材料二】秦國扣留了楚懷王,楚國大臣對此感到憂慮,互相商議說:“我們的君王扣在秦國回不來,被要脅割地,而太子又在齊國充當人質;如果齊國秦國一起算計我們,那楚國就完了。”便打算擁立一位在國內的王子繼位為王。昭雎說:“大王和太子都身陷敵國,如今你們又違背大王的命令要立庶妻所生之子為王,這是不合適的。”于是楚國就詐稱楚王薨,去齊國接太子歸國。齊王召集群臣商議,有人建議:“不如扣下太子,以要挾楚國割讓淮河以北之地。”齊相說:“不行。若楚國另立一王,這樣,我們不僅空有人質,還在天下落下個不義之名。”那人又說:“不會,如果楚國另立一王,我們可以趁機和新王作交易,給我下東國,我替你殺死太子,不然的話,我們就聯合三個國家立太子為楚王。”齊王最終采納了國相的意思而放歸楚太子回去。(節選自《資治通鑒》)11.D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結尾處均未點破觀點”錯,顧詩結尾“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直接點明了觀點。故選D。12.(6分)白詩人才觀:若想辨識人才,必須經過時間的考驗,不能根據一時一事下結論。(1分)顧詩人才觀: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用人當用人所長、避其所短,因材施用,不要求全責備。(1分)白詩手法:①類比。白詩以試玉、辨材之例,說明認識事物好壞真偽的正確方式是時間的考驗,寓哲理于形象之中。②用典。用周公攝政輔佐成王的故事,再用王莽篡漢自立的典故,證明上述道理;③假設。尾聯先用假設引發讀者思考,再用反問揭示自己的看法。④正反對比。正面以試玉、辨材之例,說明認識事物好壞真偽的正確方式是時間的考驗;反面以周公、王莽之例說明不經過時間考驗就會誤判人才,以為周公想篡權,王莽是君子。(3分,四點中任意答出三點即可)顧詩手法:類比。使用駿馬犁田渡河來表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1分)(補充答案:如答顧詩“使用典故”,也給分。顧詩兩句均有出處,但題目注釋沒注,不要求必答。出處:《淮南子》中記載“鐘山之玉,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正義》中記載“豫,今之枕木也;樟,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別”。)13、D

(“時來志或酬”表明文人實現志向是需要時機的,光有時機也還不夠,還需要其他條件,而且山林和廟堂本就是外部條件。)14、示例一:第一首詩歌代表隱者的人生模式(1分)。它的價值在于“一衾春自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