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測試卷01(解析版)-【對點變式題】2021-2022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部編版)_第1頁
期中測試卷01(解析版)-【對點變式題】2021-2022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部編版)_第2頁
期中測試卷01(解析版)-【對點變式題】2021-2022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部編版)_第3頁
期中測試卷01(解析版)-【對點變式題】2021-2022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部編版)_第4頁
期中測試卷01(解析版)-【對點變式題】2021-2022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部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414頁,共=sectionpages1515頁期中測試卷01考試范圍:第1—11課;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30小題,共60分)1.(2022-2022·廣東·期中試卷)下圖是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圖中的①、②、③代表相關的歷史事件,按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A.①建立隋朝②開通運河③滅亡陳朝B.①開通運河②建立隋朝③滅亡陳朝C.①滅亡陳朝②建立隋朝③開通運河D.①建立隋朝②滅亡陳朝③開通運河【答案】D【解析】公元581年2月,北周靜帝禪讓于外戚楊堅,北周覆亡。隋文帝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今陜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公元605年至公元610年,隋煬帝動用百萬百姓,疏浚之前眾多王朝開鑿留下的河道,修了隋唐大運河。故依次填:建立隋朝、滅亡陳朝和開通運河,故排除ABC,D項正確。故選D項。2.(2022-2022·湖南·期中試卷)隋朝滅亡后,唐朝是世界上公認的強盛王朝之一,各國遣唐使頻繁往來唐朝,唐朝制度和文化等被很多國家效仿。請你說出唐朝的建立者和滅亡唐朝的人分別是()A.李淵黃巢 B.李世民黃巢 C.李世民朱溫 D.李淵朱溫【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618年,在太原起兵的李淵,攻入長安,建立唐朝。公元907年,朱溫廢唐帝自立,改國號“梁”,建都開封,史稱“后梁”,朱溫就是梁太祖。唐朝滅亡。D項正確;黃巢沒有滅亡唐朝,排除A項;建立唐朝不是李世民,排除BC項。故選D項。3.(2022-2022·河北·期中試卷)當前我們祖國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引下,正前所未有的接近“盛世”局面。下列四項中有助于唐朝走向盛世局面的是A.實行嚴刑峻法 B.重用人才C.崇尚軍事戰爭 D.藩鎮割據【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在唐朝前期,統治者勵精圖治,重用人才,促進了盛世局面的出現,B項正確;實行嚴刑峻法、崇尚軍事戰爭、藩鎮割據,均是亡國做法,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4.(2022-2022·山西·期中試卷)某同學進行研究性學習,他搜集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玄奘西游”“鑒真東渡”的相關資料,由此推斷他研究的課題是(

)A.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B.中華文明的起源C.統一國家的建立 D.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唐朝是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它的成就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玄奘西游”“鑒真東渡”,D項正確;魏晉南北朝是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夏商周是中華文明的起源,秦朝是統一國家的建立,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5.(2022-2022·湖南·期中試卷)《舊唐書》稱武則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為誅殺公卿,獨斷專權)。小林在讀到這段材料時卻說:“對人民來說,武則天不算是壞皇帝。”他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武則天A.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打擊了敵對的官僚貴族C.減輕人民負擔,重視發展生產 D.鞏固和開拓了唐朝的邊疆【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對人民來說,武則天不算是壞皇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統治時期,注重減輕農民負擔,采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繼續發展。當時,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C項正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能表明其對人民來說是好與壞,排除A項;“打擊了敵對的官僚貴族”“鞏固和開拓了唐朝的邊疆”都不能說明武則天對人民來說是好與壞,排除BD項。故選C項。6.(2022-2022·山西·期中試卷)毛澤東曾說:“唐明皇不會做皇帝,前半輩會做,后半輩不會做。”說“前半輩會做”是基于他統治前期的(

)A.貞觀之治 B.開元盛世 C.安史之亂 D.文景之治【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毛澤東說他“前半輩會做”是基于他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重用賢臣,使得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B項正確;貞觀之治發生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排除A項;安史之亂發生在唐玄宗統治后期,排除C項;文景之治發生在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時期,排除D項。故選B項。7.(2022-2022·河北·期中試卷)明朝李贄編著的《史綱評要》中寫道:“唐世賢相,前稱房、杜,后稱姚、宋,他人莫得比焉。”這兩對組合分別在哪兩個歷史時期執掌相權?(

)A.房玄齡和杜如晦——貞觀之治,姚崇和宋璟——文景之治B.房玄齡和杜如晦——昭宣中興,姚崇和宋璟——開元盛世C.房玄齡和杜如晦——文景之治,姚崇和宋璟——昭宣中興D.房玄齡和杜如晦——貞觀之治,姚崇和宋璟——開元盛世【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房玄齡和杜如晦是唐太宗統治時期任用的賢相,姚崇和宋璟是唐玄宗時期重用的賢才,在他們統治時期分別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局面,D項正確;文景之治是西漢漢文帝和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局面,排除A項;昭宣中興指的是西漢漢昭帝和漢宣帝統治時期,排除B、C兩項。故選D項。8.(2022-2022·江蘇·期中試卷)唐朝邊陣將領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叛亂使唐朝各種社會矛盾尖銳,并導致唐朝由強盛走向衰落的歷史事件是A.“八王之亂” B.“靖康之變” C.“七國之亂” D.“安史之亂”【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755年唐朝邊陣將領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叛亂,一直持續到763年才被平叛,安史之亂使唐朝各種社會矛盾尖銳,并導致唐朝由強盛走向衰落,D項正確;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為爭奪皇權的叛亂,排除A項;靖康之變是導致北宋滅亡的事件,排除B項;七國之亂是漢朝時期針對漢景帝削藩而發生的,排除C項。故選D項。9.(2022-2022·云南·期中試卷)黃巢在起義后,宣布“洗滌朝廷”,為民除害,將貪污犯罪的地方官吏處斬。黃巢領導的這次起義A.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B.推翻了唐朝的統治C.使唐朝國勢由盛轉衰 D.導致藩鎮割據局面形成【答案】A【解析】唐末起義軍在黃巢的率領下,轉戰南北,并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A項正確;黃巢起義并沒有推翻唐朝,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排除B項;使唐朝國勢由盛轉衰的事件是安史之亂,排除C項;安史之亂后,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排除D項。故選A項。10.(2022-2022·廣東·期中試卷)唐代陳廷章作《水輪賦》,寫道:“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積少之多,灌輸而各由其道……爾其揚清激濁,吐故納新……泛江中之夜影,重似月輪。”文中提到的農業器械是(

)A.曲轅犁 B.長轅犁 C.筒車 D.翻車【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積少之多,灌輸而各由其道……爾其揚清激濁,吐故納新……泛江中之夜影,重似月輪”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農民創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隨水流自動轉動,用于灌溉,筒車是唐代的一種能夠實現自動灌溉的工具,因此題干內容體現的是唐朝灌溉工具筒車,C項正確;曲轅犁是唐朝時期發明的犁地工具,而材料內容體現的是灌溉工具,排除A項;長轅犁的犁轅長而直,犁箭是固定的,當為無犁箭向有活動犁箭發展的過渡形式,不符合題意,題干內容體現的是筒車,而不是犁地工具,排除B項;翻車又名龍骨水車,舊時中國民間灌溉農田用的龍骨水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曹魏時,經過改制的翻車用于灌溉,題干內容所體現的是筒車,而不是翻車,排除D項;故選C項。11.(2022-2022·廣東·期中試卷)唐朝時期的社會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這說明當時的唐朝(

)A.社會風氣開放 B.社會風氣保守C.尚武風氣盛行 D.男女平等【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唐朝時期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A項正確;社會風氣保守,不會出現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B項錯誤;尚武風氣題干中體現不了,C項錯誤;題干中也沒有提到男女平等,只提到女子的活動,這恰恰體現的是在封建社會的社會風氣的開放,D項錯誤。故選A。12.(2022-2022·江蘇·期中試卷)小明進行研究性學習,搜集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蕃會盟”“鑒真東渡”等相關資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題是(

)A.政權分立和民族融合 B.統一國家的建立C.繁榮與開放的唐朝 D.中華文明的起源【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唐太宗在位期間,政治較為清明,經濟得到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史稱“貞觀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年號為開元,開元年間,社會穩定,經濟空前繁榮,國力強盛,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821年,吐蕃與唐朝會盟,史稱“唐蕃會盟“。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響力的是鑒真和尚。他應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傳授佛法,史稱“鑒真東渡”。由此可見,“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蕃會盟”“鑒真東渡”都是唐朝發生的事情,體現了唐朝的繁榮與開放,C項正確;“政權分立和民族融合”不是唐朝的特點,排除A項;“統一國家的建立”不是唐朝的特點,排除B項;中華文明的起源比唐朝要早,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13.(2022-2022·云南·期中試卷)下圖所示的著作以生動的文筆,通俗易懂地為讀者展現了玄奘和鑒真兩位僧人的傳奇一生。閱讀此書,你能感受到畫兩位高僧的共同之處是(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種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③都為完成自己的使命歷盡艱辛④都在唐朝對外交往中有重大貢獻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玄奘和鑒真都是唐朝的僧人,①正確;玄奘西游天竺,鑒真東渡日本,為了達成目的都表現出了一種頑強的伊犁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都為完成自己的使命歷盡艱辛,②③正確;玄奘西游和鑒真東渡都對唐朝的對外交往做出了重要貢獻,④正確。故選A,排除BCD。14.(2022-2022·福建·期中試卷)唐代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黃金時代。唐詩不僅是文學的結晶,也是我們研究唐史的重要資料,下列詩人的作品中最能反映安史之亂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隱【答案】B【解析】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B項正確;李白晚年是安史之亂時期,但他的作品沒有反映安史之亂,排除A項;白居易和李商隱生活的時代都在安史之亂之后,排除CD項。故選B項。15.(2022-2022·廣東·期中試卷)在中國兩千年的皇權社會,宋朝是個獨特的存在。在這個武將開國的朝代里,文人卻成為政治舞臺的主角,演繹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宋朝。題干中“武將”指的是A.趙匡胤 B.趙構 C.宋徽宗 D.宋欽宗【答案】A【解析】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宋太祖)在陳橋驛發動兵變,以開封為都城,建立政權,史稱北宋。材料中“武將”是趙匡胤,A項正確;趙構是南宋皇帝,不是武將,排除B項;宋徽宗和宋欽宗是“靖康之變”時被金國擄走的皇帝,排除C和D項。故選A項。16.(2022-2022·河南·期中試卷)宋初的大將曹翰寫下一首《退將詩》,有“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之句;當時有諺語曰:“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與此相關的國策是(

)A.閉關鎖國政策 B.重文輕武政策C.重農抑商政策 D.鹽鐵專賣政策【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朝實行了重文輕武政策,士人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相當部分官員來自科舉考試,宋朝規定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學讀書,也可參加科舉考試,各級官員俸祿豐厚,生活十分優裕。B項正確;“閉關鎖國政策”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重農抑商,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鹽鐵專賣,排除D項。故選B項。17.(2022-2022·山西·期中試卷)“公元十一世紀初,30萬遼軍勢如破竹直逼北宋都城。宋遼兩軍對壘,大戰一觸即發。意外和偶然突然降臨,一紙合約終止戰爭,開啟120年的和平局面。”上述材料評述的是A.遼朝的興盛 B.“澶淵之盟”的訂立C.宋夏和議的達成 D.女真族的崛起【答案】B【解析】1004年,遼軍大舉進攻北宋,很快打到澶洲城下,威脅北宋都城。在危機時刻,宋真宗御駕親征,宋軍士氣大振,大敗遼軍。1005年,北宋與遼簽訂“澶淵之盟”,規定雙方撤軍,北宋每年送給遼歲幣。“澶淵之盟”雖然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但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雙方的經濟和文化都呈現出繁榮的景象。由材料“公元十一世紀初,30萬遼軍勢如破竹直逼北宋都城。宋遼兩軍對壘,大戰一觸即發。意外和偶然突然降臨,一紙合約終止戰爭,開啟120年的和平局面。”結合所學,材料評述的是“澶淵之盟’”的訂立,故B項正確;材料涉及是遼宋的和戰關系,排除A項;材料與西夏無關,排除C項;材料與女真族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8.(2022-2022·河南·期中試卷)圖示法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種方法。下面對遼、西夏與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確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在遼宋夏金時期,遼在北方,西夏在西北方,北宋在南方,B項正確;西夏在西北方,排除AC兩項;遼在北方,北宋在南方,排除D項。故選B項。19.(2022-2022·河南·期中試卷)岳飛在詞作《滿江紅》中寫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靖康之恥是指公元1127年,金軍擄走北宋兩個皇帝,滅亡北宋的標志性事件。事件中被擄走的兩個皇帝是(

)A.宋高宗和宋孝宗 B.宋徽宗和宋欽宗C.宋真宗和宋仁宗 D.宋理宗和宋度宗【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靖康之恥是指公元1127年,金軍擄走北宋兩個皇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靖康之變是指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因此在該事件中被擄走的兩個皇帝是宋徽宗和宋欽宗,B項正確;宋高宗趙構是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沒有被擄走,排除A項;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與宋真宗和宋仁宗無關,排除C項;宋理宗趙昀,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不是靖康之恥中被擄走的皇帝,排除D項;故選B項。20.(2022-2022·四川·期中試卷)有學者指出:“經濟重心的南移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經濟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變遷。”人們普遍認為我國經濟重心南移完成于A.南宋時期 B.隋唐時期 C.秦漢時期 D.明清時期【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經歷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A項正確;隋唐時期,南方經濟趕上北方,并從唐中后期開始經濟重心南移,排除B項;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放,經濟重心南移與秦漢時期無關,排除C項;明清時期,經濟重心一直在南方,排除D項。故選A項。21.(2022-2022·河南·期中試卷)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我國朝時期,當時這種紙幣稱(

)A.唐、會子 B.南宋、交子 C.北宋、會子 D.北宋、交子【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我國北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當時被稱為交子,D項正確;唐代我國還沒有出現紙幣,排除A項;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北宋時期出現的交子,排除CD項。故選D項。22.(2022-2022·陜西·期中試卷)宋代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朝廷鼓勵海外貿易,為此采取的措施是A.引進占城稻 B.發明指南針 C.設置市舶司 D.開設“榷場”【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為了加強對對外貿易的管理,宋朝設立了市舶司,專門管理對外貿易。C項正確;引進占城稻是農業發展的表現,排除A項;發明指南針是科技發達的表現,排除B項;當時在宋與遼、宋與西夏的邊界開設貿易場所,稱為“榷場”,排除D項。故選C項。23.(2022-2022·河南·期中試卷)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分別評價成吉思汗為“千年風云第一人”“千年偉人”。以下屬于成吉思汗功績的是A.聯系南宋結盟,南北夾擊金朝 B.建立元朝,統一中國C.建立司法機構,創制蒙古文字 D.推行漢法,實行改革【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在他統治時期,除西征外,還建立司法機構,創制蒙古文字,C項正確;成吉思汗于1227年去世,1234年蒙古滅金,所以“聯系南宋結盟,南北夾擊金朝”與成吉思汗無關,排除A項;忽必烈“建立元朝,統一中國”,排除B項;忽必烈“推行漢法,實行改革”,排除D項。故選C項。24.(2022-2022·湖南·期中試卷)在某祠內的石碑上刻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與之有關的歷史人物是(

)A.岳飛 B.元昊 C.文天祥 D.忽必烈【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南宋滅亡后,抗戰派大臣文天祥繼續抗元,兵敗被俘后堅貞不屈,表現出崇高的氣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他的《過零丁洋》。與題干內容有關的歷史人物是文天祥,C項正確;岳飛南宋著名抗金將領,他領導的軍隊作戰勇敢,紀律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深受人民的愛戴,被稱為“岳家軍”,排除A項;西夏景宗李元昊(1004-1048),1038年稱帝,建立西夏,國號大夏,史稱西夏,排除B項;忽必烈,蒙古族,即元世祖(1215年-1294年),元朝的創建者,排除D項。故選C項。25.(2022-2022·四川·期中試卷)元朝的疆域“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為了有效地統治全國,建立了(

)A.分封制 B.郡縣制 C.行省制 D.軍機處【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內容并結合所學可知,元世祖忽必烈為了有效地統治全國,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山東、山西和河北稱作“腹里”,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其他地區,除了吐蕃、畏兀兒地區之外,設置了10個行省。在行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設置路、府、州、縣。這一行政區劃與管理的制度,被稱為“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C項正確;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與題干不符,排除A項;郡縣制是秦朝的地方制度,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軍機處是清朝設立的一個加強中央集權的部門,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26.(2022-2022·河南·期中試卷)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在元朝,設立的管理琉球(今臺灣)和澎湖列島的專門機構是()A.澎湖巡檢司 B.宣政院 C.北庭都元帥府 D.市舶司【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A項正確;宣政院管轄的是西藏地區,排除B項;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排除C項;宋朝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排除D項。故選A項。27.(2022-2022·山西·期中試卷)我國古代走向世界的名片有“絲綢”“瓷器”“茶葉”,其中與“瓷器”這張名片相關且被譽為“瓷都”的是(

)A.河北曲陽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鎮 D.河南開封【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景德鎮是“瓷器之國”的代表和象征,制瓷歷史悠久,瓷器精美絕倫,聞名全世界,固有“瓷都”之稱,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選C。

28.(2022-2022·江蘇·期中試卷)宋元時期是一個政權并立、民族關系進一步發展的階段。以下事件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黃袍加身②元朝建立③金滅遼及北宋④南宋滅亡⑤蒙古統一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①③⑤④② D.⑤②④①③【答案】A【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黃袍加身與960年北宋的建立有關、元朝建立于1271年、金滅遼及北宋是在1125年和1127年、南宋滅亡是在1276年、蒙古統一是在1206年。①③⑤②④符合題意。故選A。29.(2022-2022·廣東·期中試卷)單元復習課上,歷史老師用PPT展示了如下圖片。請判斷這一單元的階段特征是(

)A.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答案】D【解析】《清明上河圖》體現了北宋時期城市和商業的發展,北宋紙幣銅板拓片體現了宋朝時期商業的繁榮,岳飛塑像體現了南宋時期的民族政權的并立,忽必烈像與元朝的民族融合有關。唐朝以來,有不少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國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時又有大批遷入中國,他們同漢、蒙、畏兀兒等各族長期雜居通婚,到元朝時逐漸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融合。據題干圖片及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單元的階段特征是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30.(2022-2022·貴州·期中試卷)(3分)下面是明清時期太湖地區工商業發展示意圖。對此圖理解準確的是(

)A.太湖地區是全國糧食生產中心B.上海是當時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C.該地區形成了專業分工的市鎮D.蘇杭的絲織業始終居于全國之首【答案】C【解析】A.“太湖地區的糧食產量”在題干所給材料信息中沒有涉及。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是廣州,而非上海。C.依據題干所給“明清時期太湖地區工商業發展示意圖”中國的圖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太湖地區形成了專業分工的市鎮。D.題干所給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時期太湖地區形成了專業分工的市鎮,“蘇杭絲織業在全國的地位”在題干所給材料中沒有體現。故選C。第II卷(非選擇題)二、綜合題(31題13分,32題11分,33題16分,共40分)31.(2022-2022·福建·期中試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松贊干布完成青藏高原的統一大業,使吐蕃迅速強大起來。松贊干布希望與唐和親,以提高自己的地位。雙方通過深入交流,唐太宗同意和親……后繼的贊普們也貫徹“和同為一家”的修好思想。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的“長慶會盟”是唐蕃關系的重大轉折點,從此之后,雙方友好相處,來往不斷。——摘編自崔明德、馬曉麗《吐蕃民族關系思想初探——以吐蕃與唐朝的關系為例》材料二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南宋抗金將領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1)根據材料一,指出唐朝民族交往的兩個事件。這兩個事件體現出唐朝采取了什么樣的民族政策?(2)材料二屬于宋朝時盛行的哪種文學形式?根據所學知識,請再列舉一位南宋時期著名的抗金將領。(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國古代民族交融的兩種主要方式。【答案】(1)文成公主入藏、長慶會盟;開明的民族政策。(2)宋詞;岳飛。(3)戰爭、聯姻。【解析】(1)根據材料“松贊干布希望與唐和親,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可知,為文成公主入藏;根據材料“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的“長慶會盟”是唐蕃關系的重大轉折點,從此之后,雙方友好相處,來往不斷。”可知為長慶會盟;根據所學可知,唐朝實行開放的民族政策。(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的為宋詞,是宋朝時流行的文學形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岳飛為南宋時期著名的抗金將領。(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體現聯姻和親的方式實現民族交融。材料二則通過戰爭的方式實現民族交融。32.(2022-2022·山東·期中試卷)構建和諧社會是當今的焦點話題之一。而加強與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系,則更是事關國家統一、地區發展的重大問題。下列材料是我國唐宋時期與少數民族關系進行的探究,請你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1)材料一中的“公主”是指誰?誰把“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材料中反映的唐與吐蕃和親有什么意義?材料二:“大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奉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第歲以絹二十匹,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國歷史上的哪一事件?對當時產生了什么影響?材料三:“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這首歌中,有一個少數民族是在元朝時期由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來中國后與漢、蒙、畏兀兒等民族交融的結果。(3)材料三中提到的在元朝時期形成的這個新的少數民族是什么族?元朝的民族交融有什么作用?材料四:(澎湖)島分三十有六,巨細相間……地隸泉州晉江縣。至元間立廵檢司,以周歲額辦鹽課中統錢鈔一十錠二十五兩,別無科差。——[元]汪大淵《島夷志略》(4)材料四中元朝在澎湖島設立了什么機構?其管轄的范圍是什么?(5)根據以上材料,你認為古代民族關系對我們當今處理民族關系有何啟示?【答案】(1)文成公主;唐太宗;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澶淵之盟影響: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著和平局面。(3)回族;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融。(4)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5)體現出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繁榮的意思即可。【解析】(1)依據材料一“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可知“公主”是指文成公主,唐太宗時期同意吐蕃首領松贊干布求親的要求,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唐與吐蕃的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密切了漢藏兩族的聯系。(2)依據材料二“大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奉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第歲以絹二十匹,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可知反映的是中國歷史上的澶淵之盟,北宋宋真宗時期與遼國達成澶淵之盟,雙方約為兄弟之國,北宋每年給遼繳納“歲幣”。這一事件對當時產生的影響是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著和平局面。(3)依據材料三“在這首歌中,有一個少數民族是在元朝時期由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來中國后與漢、蒙、畏兀兒等民族交融的結果”可知在元朝時期形成的這個新的少數民族是回族。元朝時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