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零碳供電所創建與評價規范目 次目次 Ⅰ前言 Ⅱ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創建原則和基本要求 2創建原則 2基本要求 2創建措施 2建筑系統 2交通系統 3辦公系統 3能源系統 3后勤管理系統 4供電所管理體系 4評價體系 4評價指標 5計算方法 6評價流程 7準備階段 7實施階段 7附錄 8IPAGEPAGE15零碳供電所創建與評價規范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標準。GB/T50378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878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GB55015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DB/T946綠色工業園區評價導則DB33/T2515公共機構“零碳”管理與評價規范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零碳供電所zerocarbonPowerSupplyStation利用,打造生產與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供電所。3.2直接溫室氣體排放directgreenhousegasemission供電所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3.3間接溫室氣體排放indirectgreenhousegasemission電力、熱力、蒸汽生產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3.4清潔能源greenelectricity通過太陽能、風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或核能轉換而成的碳排放為零或近零的清潔能源。3.5碳匯carbonsink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和機制。3.6碳抵消carbonoffsetCCUS邊界內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過程。創建原則排前提下,再通過碳抵消方式中和其不可避免的碳排放量,實現整個區域的零碳排放。系統,供電所碳排放核算和報告應披露邊界內所有溫室氣體排放源和活動,并說明任何未計入量。透明性。以實際和連貫的方式處理所有相關問題,并披露任何有關的假定,指明數據來源。的穩定貫徹。基本要求級(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污染事件。設施及生產生活相關系統。供電所選定碳排放的核算與報告范圍,應包括供電所內全部活動產生的范圍碳排放。創建措施建筑系統供電所選址應綜合考慮區域的能源資源稟賦,符合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原則。GB/50378、GB/50878GB/55015實施建筑碳排放計算,釆取措施降低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強度。鼓勵既有建筑采用多種被動式建筑節能技術及主動式建筑節能技術。建筑盡可能增設或改造太陽能光伏(光熱)或采用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系統。物,增加碳匯。交通系統例,城區服務盡量采用新能源車輛出行。供電所應建設充足的充電樁設施,鼓勵員工低碳出行。堅持車輛合并、出行同乘,精益化安排生產車輛,實現車輛調配使用最優化。電腦50%箱、打印機等外接設備;應適當降低顯示器的亮度。使用筆記本電腦時要特別注意:對電池完全放電;盡量不使用外接設備;關閉暫不使用的設備辦公用紙書刊,可以節約紙張、保護樹木。如確需打印的,紙張應雙面打印、復印。設置紙張回收箱,把可以再利用的紙張按大小不同分類放置,方便取用。能源系統基本原則供電所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稟賦,優化升級清潔零碳能源結構,建設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優先采用智能微網、儲能系統、多能互補系統、分布式能源、能源梯級利用等技術。照明系統具照明亮度及安裝位置等因素,倡導優先使用導光管自然光照明系統,避免浪費。辦公室、宿舍照明燈具應使用自然光、LED應養成隨用隨開,隨手關燈的好習慣。走廊、樓梯、衛生間等公共區域,應采用適宜的節能照明方式,如感應燈、延時燈等。空調系統合理配置空調系統。使用節能空調系統,合理配置辦公室、宿舍空調功率。3028℃8℃時,方可使用空調。26℃,20℃。用水系統置感應水龍頭。加強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如澆灌綠植、沖洗衛生間等。將雨水收集、處理和利用。力。后勤管理系統供電所食堂餐飲應定量供應,供電所人員用餐應提前報備,控制備餐數量,避免糧食浪費。采用可降解的垃圾袋,垃圾投放應做好垃圾分類,杜絕亂放、混放,浪費可利用的資源。供電所食堂用能應清潔化,增設全電廚房。供電所管理體系應成立零碳創建管理機構,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鼓勵設立零碳發展專項資金。應制定零碳創建方案、實施計劃、具體措施以及供電所保持零碳的策略。內常見溫室氣體進行監測。效益、生態效益。強化供電所人員科學合理利用資源意識,推廣低碳技術成果,做到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加強供電所低碳技術培訓,定期開展講座,確保供電所低碳實踐的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評價指標AB,1。表1零碳供電所評價指標體系權重表目標一級指標權重權重值二級指標權重權重值零碳供1光伏發電占比M11110.3132電所評風力發電占比M120.1975價指標12氫能占比M130.1572體系A能源供應清潔化B10.478313天然氣供應比例M14140.0731地源熱泵供能占比M150.051515綠色外調電力比例M160.084816儲能占比M170.1227172新能源汽車比例M210.379421充電樁設施比例M220.160422終端用能電氣化B20.1443低碳出行比例M23230.2488住宿用能電氣化率M24240.0434建筑用能電氣化率M250.102425設備電氣化率M260.0656263清潔能源使用率M310.6333系統用能高效化B30.269831電氣設備類物資再利用率M32320.1062用水重復利用率M330.2605334供電所能源管理平臺建設M410.5390管理數字化B40.070041量測終端覆蓋率M42420.2973控制終端覆蓋率M430.1637435建筑中綠色建筑的比例M510.297351其他B50.0376綠化覆蓋率M52520.5390空氣質量優良率M530.163753根據各項二級指標的計算公式得到各指標實際值,依據各指標實際值所在得分區間進行賦分。結合各指標的權重系數,零碳供電所評價指標體系得分見表2。表2零碳供電所評價指標得分表指標項定性/定量指標評分值指標值單項得分12345光伏發電占比M11定量[0,20%)[20%,40%)[40%,60%)[60%,80%)[80%,100%]M11S11風力發電占比M12定量[0,20%)[20%,40%)[40%,60%)[60%,80%)[80%,100%]M12S12氫能占比M13定量[0,20%)[20%,40%)[40%,60%)[60%,80%)[80%,100%]M13S13天然氣供應比例M14定量[0,20%)[20%,40%)[40%,60%)[60%,80%)[80%,100%]M14S14地源熱泵供M15定量[0,20%)[20%,40%)[40%,60%)[60%,80%)[80%,100%]M15S15綠色外調電M16定量[0,20%)[20%,40%)[40%,60%)[60%,80%)[80%,100%]M16S16儲能占比M17定量[0,10%)[10%,15%)[15%,20%)[20%,25%)[25%,100%]M17S17新能源汽車比例M21定量[0,30%)[30%,50%)[50%,60%)[60%,80%)[80%,100%]M21S21充電樁設施比例M22定量[0,40%)[40%,50%)[50%,60%)[60%,70%)[70%,100%]M22S22低碳出行比例M23定量[0,35%)[35%,45%)[45%,65%)[65%,75%)[75%,100%]M23S23住宿用能電M24定量[0,45%)[45%,55%)[55%,75%)[75%,85%)[85%,100%]M24S24建筑用能電M25定量[0,45%)[45%,55%)[55%,75%)[75%,85%)[85%,100%]M25S25設備電氣化率M26定量[0,40%)[40%,50%)[50%,65%)[65%,80%)[80%,100%]M26S26清潔能源使用率M31定量[0,45%)[45%,55%)[55%,75%)[75%,85%)[85%,100%]M31S31電氣設備類物資再利用率M32定量[0,30%)[30%,40%)[40%,55%)[55%,80%)[80%,100%]M32S32用水重復利用率M33定量[0,30%)[30%,40%)[40%,60%)[60%,85%)[85%,100%]M33S33供電所能源管理平臺建設M41定性差較差中良優M41S41量測終端覆蓋率M42定量[0,30%)[30%,40%)[40%,60%)[60%,80%)[80%,100%]M42S42控制終端覆蓋率M43定量[0,30%)[30%,40%)[40%,60%)[60%,80%)[80%,100%]M43S43建筑中綠色建筑的比例M51定量[0,35%)[35%,45%)[45%,65%)[65%,75%)[75%,100%]M51S51綠化覆蓋率M52定量[0,30%)[30%,45%)[45%,60%)[60%,80%)[80%,100%]M52S52空氣質量優良率M53定量[0,50%)[50%,70%)[70%,80%)[80%,90%)[90%,100%]M53S53計算方法如下:7 6 3 3 3T11j*122j*S233j*S344j*S455j*S5)j1
j1
j3
j1
j1其中,T[0,5],SM5如表3所示。表3供電所零碳評價結果表得分T[0,1)[1,2)[2,3)[3,4)[4,5]供電所評價零碳1星供電所零碳2星供電所零碳3星供電所零碳4星供電所零碳5星供電所注1:考慮到各供電所類型的差異,如存在不適用的指標可不參與評價,不計入分值。1告的數據,可采用現場調研及專門核算數據。評價流程準備階段提出創建計劃供電所作為創建主體,提出創建評價計劃,并準備創建評價材料。供電所依照零碳供電所創建措施與評價體系開展零碳供電所創建評價工作。確定核算邊界確定供電所受評區域范圍,必要情況下組織專家進行范圍認定。供電所根據國家和地方碳排放核算標準政策文件明確碳排放核算和報告邊界。評估零碳發展現狀梳理供電所零碳創建提升的基礎條件、要素、組織等。分析供電所零碳創建面臨的問題與困難。評估供電所所處的零碳發展現狀水平。實施階段制定零碳創建方案供電所根據零碳發展現狀,設定合理的零碳創建目標,制定可行的創建路徑。實施零碳創建策略節能措施、提高可再生能源替代和含碳原料替代等方面。實施間接減排項目。在邊界范圍內自主開發減排項目,建設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CERCCER備案、認可的碳普惠項目減排量或政府核證節能項目碳減排量。評價階段a)供電所基本情況;b)供電所溫室氣體核算邊界及范圍、排放量、數據要求及來源;c)實現零碳排放的規劃目標和減排策略;d)溫室氣體階段性減排目標或零碳實現情況;e)自評得分、評價等級及下一步工作計劃。零碳供電所評價復核:a)由供電所所在上級歸口管理機構組織專家,進行供電所零碳評價得分復核;b)由浙江省電力行業協會會同浙江省電力公司相關部門對評價結果進行抽查;c)5(★★★★★評價結果應用供電所應根據評價結果,找出影響非零碳的指標及因素,制定針對性改進措施。循環改進,持續提升,最終趨于零碳,實現零碳供電所創建。附錄A零碳供電所單項指標計算方式能源供應清潔化下的指標計算方式M11指標解釋:指評價周期內供電所通過自建的光伏發電量與周期內供電所能源綜合消耗總量的比值,該項指標越大,表明供電所內清潔能源所占比重越大,越有利于供電所實現低碳。M11
E11100%N1111—評價周期內供電所光伏發電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tce;11—評價周期內能源綜合消耗總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tce。M12越大,表明供電所內清潔能源所占比重越大,越有利于供電所實現低碳。M12
E12100%N1212供電所風力發電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c;N12能源綜合消耗總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M13表明供電所內清潔能源所占比重越大,越有利于供電所實現低碳。M13
E13100%N1313產氫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c;13能源綜合消耗總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M14比值,該項指標越大,碳排越少,越有利于供電所實現低碳。M14
E14100%N1414天然氣供能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c;N14能源綜合消耗總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M15指標解釋:指評價周期內供電所中地源熱泵所提供能量與周期內供電所能源綜合消耗總量的比值。M15
E15100%N1515地源熱泵供能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c;15能源綜合消耗總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M16該指標指評價周期內供電所從外部購入的綠色電力電量與周期內供電所能源綜合消耗總量的比值。M16
E16100%N1616綠色外調電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c;N16能源綜合消耗總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M17儲能損耗的差值與周期內供電所能源綜合消耗總量的比值。
E171-E172100%N17171儲能供電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172儲能能耗,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c;N17能源綜合消耗總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終端用能電氣化下的指標計算方式M21指標解釋:此指標指供電所內新能源汽車與供電所內汽車總量的比值。M
E21100%N21其中:E21—供電所新能源汽車數量,單位為輛;N21—供電所汽車總量,單位為輛。M22指標解釋:此指標指供電所內充電樁數量與供電所內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比值。M
E22100%N22其中:E22—充電樁數量,單位為輛;N22—新能源車總量,單位為輛。M23指標解釋:此指標指評價周期內供電所內利用新能源汽車低碳出行次數與出行總次數的比值。M
E23100%N23其中:E23—新能源汽車低碳出行次數,單位為次;N23—供電所內出行總次數,單位為次。M24指標解釋:此指標指評價周期內供電所住宿的生活用電量與生活能耗的比值。M
E24100%N2424住宿的生活用電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c;N24住宿的生活能耗,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M25指標解釋:此指標指評價周期內供電所建筑中總用電量與建筑總能耗的比值。M
E25100%N2525建筑總用電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c;N25建筑總能耗,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c。M26指標解釋:此指標指評價周期內供電所內生產過程中的用電量與供電所總能耗的比值。M
E26100%N2626供電所生產用電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c;N26供電所生產總能耗,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系統用能高效化下的指標計算方式M31按標煤計。M31
E31100%N3131清潔能源使用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c;N31終端能源消費總量,單位為噸標準煤當量(。M32指標解釋:此指標指評價周期內已回收利用的電氣設備類物資數量占所有回收物資數量的比值。M32
E32100%N32其中:E32—回收利用的電氣設備類物資數量,單位為個;N32—供電所所有回收物資數量,單位為個。M33指標解釋:此指標指評價周期內供電所重復用水量占用水總量的比值。M33
E33100%N33其中:E33—重復用水量,單位為立方米;N33—用水總量,單位為立方米。管理數字化下的指標計算方式M41能源運維服務平臺;是否具備信息發布互動平臺。M42指標解釋:供電所內所有用于測量的終端數量與供電所內所有測量分支點數量的比值。M42
E42100%N42其中:E42—量測終端數量,單位為個;N42—監測分支點數量,單位為個。M43指標解釋:供電所內所有用于控制的終端數量與供電所內所有控制分支點數量的比值。M43
E43100%N43其中:E43—控制終端數量,單位為個;N43—控制分支點數量,單位為個。其他指標計算方式M51指標解釋:供電所建筑中的綠色建筑與供電所建筑總面積的比值。M51
E51100%N51其中:E51—供電所建筑中綠色建筑的面積,單位為平方米;N51—供電所建筑總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52指標解釋:供電所內各類綠地總面積與供電所規劃范圍內用地總面積的比值。計算公式:
M52
E52100%N52其中:E52—供電所內各類綠地總面積,單位為平方米;N52—供電所用地總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53指標解釋:指標評價周期內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評價周期內總天數的比值。空氣質量優良等級按照GB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確定。M53
E53100%N53其中:E53—周期內供電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單位為天;N53—周期內天數,單位為天。附錄B零碳供電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算法零碳供電所的評價指標體系涉及多層次、多指標的綜合評價。雖然已有部分的指標實現量化,但碳供電所評價指標體系權重分配時,通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層次分析法。給出層次分析法構建過程構建判斷矩陣依托碳領域專家的群決策能力,憑借各專家的專業經驗和知識對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行判斷。(相對重要性取值依據見下表AA推導如下表判斷矩陣因子及其定義:表4判斷矩陣因子及其定義標度兩兩因子重要性比較結果說明1a因子與b因子完全一樣重要,或因子自身比較3a因子比b因子稍微重要5a因子比b因子明顯重要7a因子比b因子重要得多9a因子比b因子極為重要2,4,6,8兩因子重要性比較介于上述兩標度值之間倒數上述重要性情況相反經過專家問卷調查,構造出每層指標判斷矩陣:a11
a a aA
21 22 2n a a an1 n2 nn確定權重系數應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系數的問題,可歸結為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計算問題。一根法、最小二乘法、冪法等,本指標體系采用和法計算。權重系數的確定如下所示:n將判斷矩陣每一列歸一化:njj/ji,j,,,N)k1每一列歸一化后的判斷矩陣按行相加: ni (i,j2,...,N)j1對向量
,2,...,n
)T進行歸一化處理:nnii/ii,j,,,N)i1得到各因子權重系數i。一致性檢驗通過用下列指標檢驗矩陣A的一致性來判斷該權重系數的合理性,引入一致性指標CI:CI(maxN)/(N1); 1n(A)max n i1 i ;其中max為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N為A的階數。n=1,2,…,9RICR=CI/RI。CR<0.10CR<0.10達到具有滿意的一致性為止。表5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階數n12345678910RI000.580.901.121.241.321.411.451.49給出判斷矩陣構建過程經過專家問卷調查,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及單一準則下的權值 如下。以實現零碳供電所評價為目標下的各指標權值判斷首先對一級指標下的能源供應清潔化、終端用能電氣化、系統用能高效化、管理數字化和其他這五項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可得第一層次下的判斷矩陣A1如下表:表6判斷矩陣A1A1B1B2B3B4B5B11b12b13b14b151B21/b121b23b24b252B31/b131/b231b34b353B41/b141/b241/b341b454B51/b151/b251/b351/b4515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到平均一致性指標,并判斷是否具有滿意一致性,若不具有滿意一致性則調整判斷矩陣直至具有滿意一致性。如下:1 5 3 6 8 /5 1 1/4 4 41561/41/51341561/41/5131/51/61/31/6/8通過層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標權重 如下:1 2 3 4 (,,,,)T(0.4783,0.1443,0.2698,0.0700,0.0375)1 2 3 4 一致性指標CI=0.1078平均一致性指標CR=0.0962CR<0.1,因此此判斷矩陣具有滿意一致性。能源供應清潔化維度下各指標權值判斷對一級指標能源供應清潔化維度下的第二級指標光伏發電占比、風力發電占比、氫能占比、天然如下:表7判斷矩陣B1B1M11M12M13M14M15M16M171M111c12c13c14c15c16c1711M121/c121c23c24c25c26c2712M131/c131/c231c34c35c36c3713M141/c141/c241/c341c45c46c4714M151/c151/c251/c351/c451c56c5715M161/c161/c261/c361/c461/c561c6716M171/c171/c271/c371/c471/c571/c67117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到平均一致性指標,并判斷是否具有滿意一致性,若不具有滿意一致性則調整判斷矩陣直至具有滿意一致性。如下:1 2 3 4 4 3 3/2 1 2 3 3 2 2 /31/2 1 3 3 2 2 /4 1/3 1/3 1 2 1 1/2/4 1/3 1/31/2 11/2 1/3 /31/21/2 1 2 1 1/2/31/21/2 2 3 2 1通過層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標權重如下:(,,,,,,T1 11 12 13 14 15 16 17(0.3132,0.1975,0.1572,0.0731,0.0515,0.0848,0.1227)T一致性指標CI=0.0363平均一致性指標CR0.0275CR<0.1,因此此判斷矩陣具有滿意一致性。終端用能電氣化維度下各指標權值判斷對一級指標終端用能電氣化維度下的第二級指標新能源汽車比例、充電樁設施比例、低碳出行比如下:表8判斷矩陣B2B2M21M22M23M24M25M262M211d12d13d14d15d1621M221/d121d23d24d25d2622M231/d131/d231d34d35d3623M241/d141/d241/d341d45d4624M251/d151/d251/d351/d451d5625M261/d161/d261/d361/d461/d56126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到平均一致性指標,并判斷是否具有滿意一致性,若不具有滿意一致性則調整判斷矩陣直至具有滿意一致性。如下:1 3 2 6 4 5/3 1 1/2 4 2 3 /2 2 1 5 3 4 /6 1/4 1/5 1 1/31/2/41/2 1/3 3 1 2 /5 1/31/4 21/2 1通過層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標權重2如下:(,,,,,T2 21 22 23 24 25 26(0.3794,0.1604,0.2488,0.0434,0.1024,0.0655)T一致性指標CI=0.0246平均一致性指標CR=0.0199CR<0.1,因此此判斷矩陣具有滿意一致性。系統用能高效化維度下各指標權值判斷對一級指標系統用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遠程項目管理的策略探討試題及答案
- 寧夏擠塑板地面施工方案
- 衢州彩鋼夾芯板施工方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復習方向試題及答案
- 租賃設備市場信用風險防范考核試卷
- 2025年道路運輸企業主要負責人證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 糖批發商的物流網絡布局考核試卷
- 財務管理基本知識考題及答案
- 2023年中國石化安慶石化公司校園招聘15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照明器具制造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公益事業考核試卷
- 鋼筋掛籃計算書
- 牛津譯林7A-Unit3、4單元復習
- 扎鋼機控制系統的MCGS界面控制設計
- 超聲波探傷作業指導書
- 課程思政視域下小學音樂教學策略初探 論文
- 微風發電系統施工方案
- 機械設計說明書-精煉爐鋼包車設計
- E+-H-Promass-80流量計基本操作步驟說明書
- 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國古代科技PPT
- 心力衰竭護理業務查房
- 粉塵防爆安全知識考試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