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幼托春季常見傳染病2月25解析_第1頁
2016年幼托春季常見傳染病2月25解析_第2頁
2016年幼托春季常見傳染病2月25解析_第3頁
2016年幼托春季常見傳染病2月25解析_第4頁
2016年幼托春季常見傳染病2月25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幼托機構

常發傳染病的防治通州第三醫院預防保健科楊輝2023.02.25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亦稱痄腮,俗稱“豬頭瘋”、“蛤蟆瘟”、“對耳風”等。

3流行病學特點一、傳染源:早期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時間較長,腮腫前6天至腮腫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別出病毒,因此在這兩周內有高度傳染性。4流行病學特點二、傳播途徑:本病毒在唾液中通過飛沫傳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傳染〕,其傳染力較麻疹、水痘為弱。孕婦感染本病可通過胎盤傳染胎兒,而導致胎兒畸形或死亡,流產的發生率也增加。5流行病學特點三、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隨年齡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發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長期免疫力。6疾病病癥起病大多較急,無前驅病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食欲不佳、惡心、嘔吐、全身苦痛等,數小時腮腺腫痛,漸漸明顯,體溫可達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較嚴峻。7臨床表現1、潛伏期8~30天,平均為18天。患者大多無前驅期病癥,而以耳下部腫大為首發病象,少數病例可有短暫非特異性不適(數小時至2天),可消逝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倦怠、頭痛、低熱、結膜炎、咽炎等病癥。8臨床表現2、腮腺腫脹大多于1~3天到達頂峰,持續4~5天漸漸消退而回復正常。整個病程約10~14天。9腮腺炎的預防一、早期覺察患者,早期進展隔離,隔離期一般認為應從起病至腮腫完全消退為止,約3周左右。二、接種腮腺炎疫苗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腮腺炎病毒滅活疫苗對兒童有疼惜作用。10流行性腮腺炎11疫情把握措施隔離傳染源

病人隔離治療,隔離期為自發病后21天,待痊愈后,須持所在地段醫院保健科醫生復課證明方可入托、入學。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率很高,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消逝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征。冬春兩季多發,其傳染性強,接觸或飛沫均可傳染。13臨床病癥1、該病潛伏期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消逝皮疹,皮疹先發生于頭皮、軀干受壓局部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消逝。14臨床病癥2、大多見于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病癥。在發病24小時內消逝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急水皰,四周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心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枯槁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后見于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于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15流行病學特點傳染源:水痘傳染性強。病人為唯一傳染源,傳染期一般從皮疹消逝前1-2天到皰疹完全結痂為止。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個病程中皆具有傳染性。16流行病學特點傳播途徑: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安康人間接傳播。17流行病學特點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于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病后獲得長期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18流行特征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該病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后約92%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兒童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19疫情把握隔離傳染源病人隔離治療,隔離期為自發病后開頭停課,平均14天,至皮疹完全結痂,須持所在地段醫院保健科醫生復課證明方可入托、入學。麻疹麻疹:以初期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畏光等,2~3天后口腔頰黏膜粗糙,有細小白點〔麻疹黏膜斑〕為主要表現的疾病。21臨床表現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1、潛伏期2、前驅期3、出疹期4、恢復期22臨床表現1、潛伏期〔7~21天〕,曾接觸過被動或主動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的體溫上升。23臨床表現2、前驅期一般為3~4天。這一期的主要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病癥:①發熱,見于全部病例,多為中度以上發熱;②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其它病癥,以眼病癥突出,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麻疹極有幫助。③Koplik斑,在發疹前24~48小時消逝,為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頭僅見于對著下臼齒的頰粘膜上,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可累及整個頰粘膜并集中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消逝后即漸漸消逝可留有暗紅色小點;④局部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病癥,如全身不適、食欲減退、精神不振等。幼兒常有嘔吐、腹瀉,在軟腭、硬腭弓消逝紅色細小內疹。24臨床表現3、出疹期:多在發熱后3~4天消逝皮疹。體溫可突然上升至40~40.5℃,皮疹開頭為稀疏不規章的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始見于耳后、頸部、沿著發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進展,普及面部、軀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嚴峻者皮疹常融合,皮膚水腫,面部浮腫變形。大局部皮疹壓之褪色,但亦有消逝瘀點者。全身有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并持續幾周,腸系膜淋巴結腫可引起腹痛、腹瀉和嘔吐。25臨床表現4、恢復期:出疹3~4天后皮疹開頭消退,消退挨次與出疹時一樣;在無合并癥發生的狀況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病癥也隨之好轉。疹退后,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冷靜,7~10天痊愈。26流行病學特點麻疹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患兒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傳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通過噴嚏、咳嗽和說話等由飛沫傳播。該病傳染性極強,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觸后90%以上均發病,1~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27麻疹28Koplik斑29Koplik斑30麻疹風疹風疹:感染風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傳染病。是兒童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由于風疹的疹子來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陣風似的,“風疹”也因此得名。風疹病毒在體外生活力很弱,傳染性與麻疹一樣強。一般通過咳嗽、談話或噴嚏等傳播。32臨床病癥風疹從接觸感染到病癥消逝,要經過14~21天。病初1~2天病癥很輕,可有低熱或中發熱,略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發紅等輕度上呼吸道病癥。病人口腔粘膜光滑,無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伴輕度壓痛。通常于發熱1~2天后消逝皮疹,皮疹先從面頸部開頭,在24小時集中到全身。皮疹初為稀疏的紅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類似麻疹。出疹其次天開頭,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變成針尖樣紅點,皮疹一般在3天內快速消退,留下較淺色素冷靜。在出疹期體溫不再上升,病兒常無疾病感覺,飲食玩耍如常。風疹與麻疹不同,風疹全身病癥輕,無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頸部淋巴結腫大。33風疹34風疹與麻疹鑒別麻疹風疹潛伏期7-21天14-21天發熱中度以上輕度或中度結膜炎有無頰粘膜科氏斑有無關節疼痛無成人病例常出現枕后耳后頸部淋巴結腫大無有出疹時間發熱后3-4天發熱后1-2天35麻疹與風疹鑒別麻疹風疹出疹期紅色斑丘疹,大小不均勻,高峰期皮疹密集,呈暗紅色,可伴有高熱癥狀,手心和足心可見淡紅色細小斑丘疹出疹期體溫不在上升,手心和足心無皮疹

恢復期退疹期多伴有糠麩樣脫屑喝淺褐色色素沉著。退疹迅速,常無色素沉著,脫屑和脫皮。猩紅熱猩紅熱(ScarletFever):為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發熱、咽峽炎、全身布滿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后明顯的脫屑。少數患者患病后由于變態反響而消逝心、腎、關節的損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尤以冬春之季發病為多。多見于小兒,尤以5—15歲居多。37流行病學特點本病全年可發病,但以冬春為頂峰,主要多見于5~15歲兒童。傳染源主要是猩紅熱病人及帶菌者,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視為傳染源。猩紅熱病人自發病前一日至出疹期傳染性最強。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紅疹毒素有5種血清型,無穿插免疫,故猩紅熱可再感染。38病癥體征本病潛伏期2~5天,起病急劇,突然高熱、頭痛、咽痛、惡心、嘔吐等。假設細菌是從咽部侵入的,則扁桃體紅腫,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滲出性膜,軟腭粘膜充血,有點狀紅斑及散至性瘀點。發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見舌乳頭紅腫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稱為“白色楊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脫落,舌色鮮紅,舌乳頭紅腫突出,狀似楊梅,稱“紅色楊梅舌”,同時伴有頜下淋巴結腫大。39病癥體征病后1天發疹,依次于頸、胸、軀干、四肢消逝細小密集的紅斑、壓之褪色,約36小時內普及全身。肘彎、腋窩、腹股溝等皺褶處,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紅色或紫紅色瘀點狀線條稱“帕氏線”??诒撬闹艹尸F特征性口周蒼白,稱“環口蒼白圈”。40病癥體征皮疹消逝48小時內,疹達頂峰,皮疹呈布滿性猩紅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續2~4天后,皮疹按消逝挨次消退。起病第7~8天開頭脫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為大片脫皮,像手套、襪套狀。重者有脫發。41猩紅熱42疫情把握隔離傳染源病人隔離治療,隔離期為自發病后10天,經過醫院治療期,待痊愈后,須持所在地段醫院保健科醫生復課證明方可入托、入學。手足口手足口〔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很快,最終可能導致死亡。44流行病學特點傳染源: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病癥帶毒者為該病流行的主要傳染源。流行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糞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安康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45流行病學特點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受患者的糞便污染的食物而傳播。1.接觸病人皮膚。2.通過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等物品。3.患者喉嚨分泌物〔飛沫)傳播。4.飲用污染的水。46流行病學特點易感性:普遍易感,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47臨床表現潛伏期為2~7天。多數病人突然起病。約半數病人于發病前1~2天或發病的同時有發熱,多在38℃左右。局部患兒初期可有輕度上感病癥如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病癥。48臨床表現口腔粘膜疹消逝比較早,口腔內散發性小皰疹,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紅色小皰疹,四周有紅暈,然后常變為潰瘍。位于舌、頰粘膜及硬腭等處為多,間或涉及軟腭、牙齦、扁桃體和咽部,苦痛明顯常因潰瘍苦痛而吞咽困難由于口腔潰瘍苦痛,患兒口痛流涎拒食。49臨床表現皮疹消逝于手腳為多,掌、背均有,也可見于臂、腿及臀部,偶見于軀干。皮疹數目少的僅有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