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講座地緣政治學總論
在剛剛過去的20世紀,全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幾十年的“冷戰”和無數次局部戰爭。進入新世紀,政治對立、軍事對抗持續不斷。再加上80年代以來的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貧困與發展問題、民族和宗教問題、生態環境等問題,使得全球地緣政治呈現出極其復雜的態勢。在這個過程中,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
中國經濟正在迅速大規模地走向世界,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經濟持續發展、資源保障、進出口貿易等對民族生存、國家發展具有極端重要性。中國的崛起正在改變全球地緣政治的格局
中華民族要在未來幾十年間實現“中國夢”。在復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必須具有清晰、科學的全球觀點和區域觀點。歷史上許多大國的興衰,都受到地緣政治法則的支配。對最高決策者的來說,不明了地緣政治的代價是巨大的。
一、近代地緣政治學發展的社會背景
近代地緣政治學產生于歐洲
17-19世紀的歐洲:西班牙、葡萄牙及隨后而來的英帝國、法國等列強,瘋狂對外擴張,瓜分勢力范圍,建立殖民地。
在歐洲范圍內,列強之間的持續大規模戰爭,大國興衰交替,政治版圖劇變:英西戰爭(1596)拿破侖發動的歐洲戰爭(-1815),普奧戰爭(1868),普法戰爭(1871),克里米亞戰爭(1853),等。
19世紀是歐洲列強在全世界范圍內瘋狂擴張的時期,結果終于導致了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
美洲開發與美國建國美國早期發展及其地緣政治環境與地緣政治理念:發展強大海軍。奉行孤立主義,及“門羅宣言”(1823年)選擇時機,參與兩次世界大戰。
沙皇俄國對外擴張。為爭奪海洋霸權,竭力謀求占有通向溫帶海洋的出海口!
二、關于早期的地緣政治觀念
地緣政治學,是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19世紀,是自然科學大發展的時期。是近代地理學形成、迅速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地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學說紛起、學派林立的時期。
地緣政治學是發展較早也是發展較快的學科。
什么是地緣政治和地緣政治學?
地緣政治即地理政治,即英文:geopolitics,
德文:Geopolitik。
1早期地緣政治學的一些基本觀點地緣政治學這個術語最早由瑞典政治學家魯道夫.契倫(RudolfKjellen,(1846-1922)提出的。他的著作“國家有機體”。他對地緣政治學作的定義:
“將國家作為地理有機體或空間現象來認識的科學。”這是地緣政治最早的也是基本的理論觀念。
其后,一些歐洲學者對地緣政治學做出的一般的闡述:
將國家作為一個空間現象來描述和解釋的學問。關于“社會達爾文主義”
生長、競爭、演變、消亡是達爾文主義的基本概念。
地緣政治學者將生存競爭、適者生存、物種進化的原理引入到國家功能和地緣政治中,謂之“社會達爾文主義。”
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德國地理學家拉采爾將“達爾文主義”引入到“地緣政治學”,成為地緣政治學的鼻祖。拉采爾認為,國家是一種生物有機組織形式。國家是有機體演變的產物。“這個空間有機體像生長在陸地上的樹木一樣把根牢牢地扎在土壤里。因此,一個國家的特征將會受其領土的性質及其區位的影響,要看它是否適應這些環境條件。對于健全的空間有機體而言,通過領土擴張而增加它的力量是自然而合理的。”這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經典論述。
拉采爾,F.Friedichratzel,1844-1904(德)
美國的著名地理學家森普爾(E.Semple,1863-1932)認為,國家是具有生命和理性的有機體,是“血肉之軀”。遵守生長、競爭、演變、消亡的規律,像動物一樣,“競爭性是國家生命的固有特征”。國家對領土會有“饑餓感”。國家有機體的重要任務是不斷進行爭取生存和空間的斗爭,唯有適者才能生存和成功,“地理空間被認為是成功的關鍵。”
法國著名地理學家維達爾、白蘭士也竭力宣揚拉采爾的觀點。
早期地緣政治學家基本上都是環境決定論者。森普爾(E.Semple,1863-1932)(美)維達爾、白蘭士,P.PaulVidaldelaBla-che,1845-1918
(法)
近代地緣政治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領土與國家特征,生存空間,國家有機體,海權與陸權,大陸心臟地帶,大陸邊緣地帶,世界島新月形地帶(內、外)破碎地帶,緩沖地帶,樞紐(區)…….
近代地緣政治學的基本理念:擴大生存空間
理論依據:國家的位置與領土特征,種族的優劣,等。手段:結盟,軍事擴張,國家及國家集團之間的戰爭,爭奪殖民地,控制海洋,特別是控制海洋航線,控制大陸心臟地帶,等。
至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屬于近代地緣政治學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國際地緣政治斗爭的基本特點:爭奪生存空間為主要目標,政治與軍事上的結盟,地緣政治斗爭的手段:戰爭,戰爭的結果重新劃分世界的國家地理版圖。地緣政治與地緣政治學:
關于現代“地緣政治”的定義,可以理解為是國家和國家集團以利益、安全為核心目標而施以國家力量對特定的地理空間進行利用和控制的觀點和行為,是借助地理空間進行競爭、對抗或結盟的過程。
地緣政治學是關于國家間、地區間或民族間由于領土、區位和歷史地理因素而引起政治、軍事聯合、軍事結盟(政治和軍事集團化)或政治對立乃至遏制或者戰爭的相互關系態勢和過程的學涚。
我們可以解釋為一個國家、一個區域或全球的地理環境及其結構如何影響(乃至決定)這個區域內國家(政治體)間的政治關系以及由這種政治關系所導致的外交、經濟、軍事、文化等相互關系。研究這種相互關系的學涚稱之為地緣政治學。
三、地緣政治學的主要學派海權論海權時代的地緣政治觀點
將地緣政治思想用于國家關系分析并對政治家產生影響是是19世紀80年代地緣政治學家馬漢(A.T.馬漢,軍人出身)。他在他的著作《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890,倫敦)中強調了海權對于國家來說非常重要。他認為海洋這條“偉大的公路”,“一直是歷史的主導成分,而且是國家富強的基本決定因素。”馬漢認為:國家富強和實力的構成涉及到地理位置、自然結構、領土和區位、資源、人口、經濟結構等等。他提出:“英國是唯一被充分賦予獲得世界霸權之力量因素的民族。”
拉采爾認為“只有海洋才能造就真正的世界強國。跨過海洋這一步在任何民族的歷史上都是一個重大事件。”地理學家薩沃特1933年說“陸權勢力通常在他的領土邊界上結束,但是,海權的勢力可以擴大到整個地球。”
“海洋是自由的偉大象征。”英國:以“貿易自由”和強大海軍建立了世界霸權,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
海洋霸權和控制海洋的欲望成為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原因。
德皇威廉二世(1859-1941,1888-1918在位):為重新瓜分海外殖民地,德國要占據“陽光下的地盤”;發展強大的海軍,使德國的未來“鋪設在水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陸權論陸權時代的地緣政治觀點
對一部分歐洲人來說,19世紀人類社會在控制大自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到1900年前后,就開始了對新世紀的擔憂和恐懼---對新的大陸強權的恐懼。
出現陸權觀點的基礎之一是歐洲大陸大規模鐵路建設。
1904年,英國著名地理學家麥金德在倫敦發表他的著作“歷史的地理樞紐”。
陸權的地緣政治基礎是歐洲大規模鐵路建設。也有地緣政治學者認為,坦克的應用加強了大陸國家的強權基礎。
1904年,英國著名地理學家麥金德在倫敦發表他的著作“歷史的地理樞紐”。麥金德,HalfordJohnMackinder,4861-1947(英)
麥金德及其世界觀念:
1904年的“歷史的地理樞紐”:“陸上霸權最有力的中心總是在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是世界政治的樞紐”。“心臟地帶之外是兩個新月形地帶”。“20世紀初的主要國際爭端,尤其在近東和遠東,是由樞紐區和內新月形地帶之間不穩定的均勢狀態而造成。”
按照麥金德等學者的陸權學說即陸心說來判斷,俄國具有強有力的地位。同時,德國很可能東進。“德國人東進的渴望(DrangnachOsten)將不可避免將他們引向心臟地帶”。拉采爾也認為歐洲將出現一個優勝的國家,主宰世界,這個國家的民族就是日耳曼。
麥金德的的觀點后來被地緣政治學家簡化成著名三段式名句:誰統治了東歐誰就控制了心臟地帶,誰統治了心臟地帶誰就控制了世界島,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控制了全世界。
20世紀90年代,布熱津斯基認為:誰要控制世界誰就必須控制歐亞大陸,誰要控制歐亞大陸誰就必須控制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納粹的地緣政治觀點
德國地緣政治學的中心人物是地理學家、第三帝國的將軍卡爾、豪斯霍弗K.。
他終生關注地理和政治之間的關系,他相信,“一個國家的區位和領土特性是決定他的命運的重要條件”。“在永恒的生存中,國家有很多需要,但沒有比生存空間的需要更為基本的。”他建立了慕尼黑地緣政治研究所。
karlHaushofer,
1869-1946
陸權和海權對峙的地緣政治觀點,預見了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和一系列局部戰爭。
大陸邊緣論、中心-邊緣論
N.J.斯皮克曼(N.J.Spykman):控制“歐亞大陸邊緣地帶”戰略,以對抗“心臟地帶”的對外擴張。
關于地緣政治學的方法論
大國發展和崛起階段,也是地緣政治學十分活躍和發展時期。在這種大環境下,必然會涌現一批關于國際關系、國家安全、地緣政治方面的著名專家學者。
地理學家特有的視野、知識結構和職業素養,可以成為研究地緣政治、國家安全方面最重要的一支專業力量。
地理學研究地緣政治的方法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中的安全與風險控制
- 駕駛員的行車禮儀與安全法規
- 車身漆面保養與修復
- 區塊鏈賦能教育行業數據安全與教育創新的融合
- 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基礎與挑戰
- 《疾病與診斷》課件
- 區塊鏈與數字貨幣-未來金融的基石
- 醫學教育與臨床實踐的融合探討
- 《社交焦慮障礙》課件
- 運動廣義分析技術試題及答案
- 學校崗位安全手冊指南
- 2025-2030體外診斷儀器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 五方股權投資合作協議書合同協議范本模板8篇
- 幼兒園大班建構游戲中幼兒自主學習行為的研究
- 高中家長會 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家長會課件
- 慢性病護理的畢業論文范文
- 線雕提升專業知識
- 《特斯拉汽車供應鏈管理》課件
- 內河船舶船員基本安全知識考試題庫300題(含答案)
- 無人機操控 教學設計公開課教案教學設計課件
- 校長論壇交流發言: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能力點燃教育變革的引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