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問題與邏輯根據問題休謨問題歸納推導的邏輯依據是什么從康德的休謨問題談起_第1頁
因果問題與邏輯根據問題休謨問題歸納推導的邏輯依據是什么從康德的休謨問題談起_第2頁
因果問題與邏輯根據問題休謨問題歸納推導的邏輯依據是什么從康德的休謨問題談起_第3頁
因果問題與邏輯根據問題休謨問題歸納推導的邏輯依據是什么從康德的休謨問題談起_第4頁
因果問題與邏輯根據問題休謨問題歸納推導的邏輯依據是什么從康德的休謨問題談起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因果問題與邏輯根據問題休謨問題歸納推導的邏輯依據是什么從康德的休謨問題談起

如果經驗和經驗的純理性知識沒有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那么就有必要對它們進行驗證。休默的問題是這樣的。康德不能接受休謨論證背后的經驗主義原則,更不會接受休謨的心理主義結論。通過對感性與知性兩種能力的劃分,康德斷言休謨的懷疑是毫無道理的,事實性知識或綜合知識是必然的,這種必然性是由歐式幾何學和牛頓力學來保證的。20世紀科學和哲學的發展,表明了康德不僅誤解了休謨問題的實質,甚至連康德自己提出的綜合-先天的知識觀點也是錯的。歸納邏輯的頻率解釋,有力地拒斥了康德意義上的先天概念及其對經驗知識的論證,休謨問題并沒有因為康德的解釋而減弱了它的力量。學界一般認為,康德在先驗演繹中已經包含了對休謨懷疑主義的成功駁斥,并且對休謨的觀念關系和事實關系也提出了解答,因而經過康德之后,休謨面臨的問題和他的論證都不再具有效力。但是,奎因對先天與綜合區分的駁斥,對先天概念的懷疑,對知識的可修正性的執著,所有這些都使我們有必要從后康德主義的視角重新理解休謨問題的性質,確認休謨對歸納推導有效性的懷疑是對的,本文正是立足于此而論。一、休謨—休謨問題的康德式理解在康德看來,休謨對形而上學和自然科學的打擊是致命的,不僅自然科學據以立足的因果關系規律被瓦解,甚至在生活中人的行動所遵循的理性依據都受到威脅,這不僅僅是一個理論上能否自洽的問題,更根本地是關乎到日常生活的實踐問題。休謨的挑戰和他的懷疑主義結論,被人輕易地理解為是破壞性的,而不具有積極的建設性內容。這只是從休謨哲學表面上得來的膚淺而片面的理解,在休謨的哲學論辯中顯示出的震撼力量,不單表現在對經驗主義基礎的消極否定和瓦解上,更重要的是促使有理性的人去自覺地思考這些根本性的哲學疑難。康德對休謨哲學的發展,不僅僅在于繼承了休謨所提出的那些壓迫性的問題,而且從休謨哲學中以他自己的方式拯救了那些建設性的內容,如康德所論:“休謨并沒有給形而上學知識帶來什么光明,不過他卻打出一顆火星,如果這顆火星得到小心翼翼的護養并且讓它著起來的話,從這個火星是能得出光明來的。”由此可見,休謨哲學的意義不僅僅是消極的懷疑主義,更是包含著重要的積極性內容的。只有在正確地厘清休謨問題的實質之后,才能不限于接受休謨的消極結論,進而在休謨所暗示出的問題向度上,探求休謨哲學中那些對現代哲學具有啟發性意義的思考。康德理解的休謨問題就是:因果連接的必然性的依據和其理性上的根源問題,要言之,就是因果規律是否具有經驗方面的基礎或理性上的根據。如康德所論:“休謨主要是從形而上學的一個單一的然而是很重要的概念,即因果連接概念出發的。他要理性回答他,理性有什么權利把事物想成是如果一個什么事物定立了,另外一個什么事物也必然隨之而定立。休謨無可辯駁地論證說:“理性決不可能先天地并且假借概念來思維這樣一種含有必然性的結合。”康德雖然肯定了休謨問題的合理性,卻并不贊同休謨對因果必然性的否定性結論。在康德那里,理性運用因果概念去先天地思維客體,甚至在客體上運用因果規律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思維的可能性,是因為因果范疇是可能經驗的對象的先天的條件,運用的必然性既有范疇的先驗推演給出理性的證明,也有古典物理學為它提供的實證性基礎。讓我們看看康德是怎樣誤解了休謨的。根據休謨,他要嘗試解決的問題實際上由三個彼此聯系的問題構成,這三個問題可以概括如下:a.作為結果的事件為何必然地跟隨作為原因的事件而發生;b.我們為何具有關于因果必然連接的強烈的信念或期待;c.我們有正當的權利可以從過去的事例推論未來的事例嗎?與康德的理解作一對照,顯然康德對休謨問題的表述,所針對的是問題a。康德的目的十分明確,是要將理性從休謨的懷疑主義和非理性主義中解救出來,因而必須為因果規律的可靠性作出辯護。康德的辯護立足點是分析與綜合命題的區分,分析的就是先天的,綜合的就是經驗的。據此康德認為因果規律屬于綜合先天的命題,因而不僅具有先天的觀念性,也有經驗的實在性,這樣以來因果關系就在理性為經驗制定法則的信念下被賦予正當的有效性。康德對因果規律的先天解釋必定不是唯一的一種解釋,現代物理學和非歐幾何的出現已經大大削弱了康德的論證力量,如洪謙所論:“從量子物理學對于因果問題的影響之分析結論而言,無論因果之為關于實際的命題或者具先天性的實際判斷,或為一種知識的基本假定,都無實際的意義和存在的理由。因果律失效是一件科學的事實,是根本無法從任何哲學思辨中所能否定的。”詳細地討論康德對因果規律的論證是否沒有任何可以攻擊的弱點,這既不在本文的討論之內,同時也是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況且前人已經從物自身的角度上駁斥了康德的因果概念。本文的意圖在于,康德不僅僅是一位發現的天才,同時也是一位掩蓋的天才。康德自覺地把因果問題作為科學和哲學中核心的問題來處理,在先驗的知識建構能力之上,正確地解釋了自然的規律性和理性的普遍有效性,但同時也導致休謨問題的另一個部分即歸納合理性問題被掩蓋了。康德不滿足于休謨對因果問題的心理學回答,力圖扭轉休謨的非理性主義傾向,將休謨所主張的主觀的必然轉變為客觀的必然。在康德那里,因果概念和因果原則的正當性和有效性是由人類先驗的規整能力決定的,它是一個理論批判領域內的知識問題,它所依據的是先驗的知性范疇對直觀經驗的概念構成。從康德對休謨問題的概括和他自己的解決方法中,足以證明康德是一位發現的天才。但是,康德將休謨所提出的三個問題用一個因果問題加以涵蓋,無疑掩蓋了其他兩個問題的重要性和意義。我們甚至可以這么說,康德對其他兩個重要問題的掩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超過了他在揭示因果問題上的功勞。問題b是信念與知識的關系問題,問題c是歸納的有效性問題,對這兩個問題,現代哲學在討論的深度和廣度上都遠遠超過了對因果問題的關注程度。二、休謨的回應:歸納化的結果休謨也許不具有貝克萊在哲學論證上的嚴密和犀利,但他們在哲學的出發點和哲學論證的徹底性上是完全一致的。如同貝克萊一樣,休謨也絕不會愚蠢到在常識的層面上反對常識,即便在哲學的層面上他自始至終也沒有完全地放棄他的出發點,即常識的實在論。由本體論的常識實在論出發,即便不導致唯物主義,但也不至于引向另一極端,即反對實在論的唯心主義,這是通常的看法也是最一般的觀點,但這種觀點恰恰卻是錯誤的,其中暗含的想當然和隨意性往往不易被察覺出來。休謨和貝克萊的徹底性正是表現在,他們從頭至尾都對哲學論證的嚴格性懷有尊重的態度,絕不因為結論所表現的荒謬性而改變他們的主張,這即是休謨的偉大之處,也是他極易被人誤解的地方。一個鮮明的事實可以說明這種誤解的草率性:休謨從知識和實踐這兩個方面不斷地拷問自己,人類的知識是否具有可靠性的基礎,以及人是否依據理性而行動。通過對因果問題、歸納問題和必然性信念的研究,休謨最終否定了知識的必然性和追求確定性的努力。在實踐領域之內,與對知識理性的結論一樣,休謨的回答也清除了道德理性的作用,同時開了情感道德哲學的先河。因此,休謨在知識論上的懷疑主義和道德上的非理性主義,使人有足夠的理由對他在哲學史上的積極作用產生懷疑,對其學說隱含的建設性內容置之不理,自然這也與康德對休謨問題的誤解有很大的關系。休謨的問題絕不僅僅是康德所概括的因果問題,在休謨為自己設定的三個疑難之中,后兩者尤其是歸納的有效性難題,其重要性至少在現代哲學中是高于因果問題的。休謨在歸納推論的正當性方面的解決思路和回答,可以說是對現代哲學最有啟發性和影響力的地方,但這一點恰恰被康德所忽視了。休謨問題嚴格地說,不是單一的一個因果問題,它由因果必然性問題和歸納的有效性問題一起構成,根據上面的敘述,簡稱為問題a和問題c。問題b表述了信念與歸納的有效性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與歸納的有效性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因為它本身就是休謨從心理學上對歸納問題的回答。事實上,歸納問題是其他兩個問題的基礎,因果推導所遵循的也是歸納邏輯的法則,而不是一種演繹推論的過程,因此對歸納問題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甚至解決另外兩個問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說康德誤解并且掩蓋了休謨問題的真正實質。歸納問題的傳統表述是,我們是否有正當的權利從過去的經驗過的事例,推論出不曾經驗的未來的事例。知識不僅僅是對過去經驗的一個總結報告,檢查哪些地方存在著需要修補的漏洞,更重要的是對未來有一種預期的功能,這無疑是促動休謨回答這一問題的動力。根據休謨的看法,“我們只能根據經驗從一個對象的存在推斷另外一個對象的存在,經驗的本性是這樣的”104。如果休謨是一位徹底的經驗主義者,那么他的確不被允許作這種超越經驗之上的推論。但休謨畢竟是一個理性主義者,他必須為這個問題找到理智上或邏輯上的依據,否則哲學的思考就應該被徹底的拋棄。休謨以猜想的口吻說:“如果不是經驗,而是理性決定著我們這種推論,那么它該是依照下面這個原則進行,即我們所沒有經驗過的例子必然類似于我們所經驗過的例子,而自然的進程是永遠地繼續同一不變的。”106自然的普遍連續性和同一性是一個假定,根據物理學規律對自然界的普遍適用性,休謨的確有理由這樣設想,正如康德對自然界的合目的性的假設一樣并非是憑空的想象。但是休謨并沒有從先驗的路數來解釋知識的有效性問題,更沒有從唯物主義對自然界規律的獨斷入手來肯定歸納的合理性,休謨的思考不斷地在主觀主義的知識論與常識的實在論之間徘徊,最終選擇了放棄從正面解決歸納問題的努力,以偷換問題的方法將問題c歸結為問題b,即把歸納推理的有效性轉化為我們對歸納推論的有效性的信念和期望,從心理學上對歸納問題做了肯定的回答。三、休謨的統一觀念休謨對歸納問題的處理包含了兩個方面,一個是歸納推理的根據是什么,另一個是我們為何會對歸納推論的有效性持有強烈的信念或期望。前者是一個邏輯的問題,后者屬于心理學的問題。休謨的悖論在于,他從邏輯或理性上否定了歸納推理的正當性,同時卻在心理學上肯定了歸納法的有效性。休謨堅決否定歸納推論具有邏輯上的依據,他說道:“為什么根據這種經驗,我們就超出我們所經驗過的那些過去的例子而推得任何結論呢?即使在經驗給我們指出它們的恒常結合以后,我們也不能憑自己的理性使自己相信,我們為什么把那種經驗擴大到我們曾觀察過的那些特殊事例之外。我們只是假設,卻永遠不能證明,我們所經驗過的那些對象必然類似于我們所未曾發現的那些對象。”109休謨在邏輯上宣布了歸納無效之后,卻悄悄地轉換了問題,將歸納的邏輯根據問題偷換成人們對歸納推論的信念的問題,并為后一個問題找到了心理學上的依據。如休謨所論:“必然性產生于某個印象,但我們不具有必然性的任何印象,而只有習慣所產生的由一個對象推移到它的通常伴隨物的觀念上的那種傾向,這就是必然性的本質。整個說來,必然性是存在于心中,而不是存在于對象中的一種東西。”190休謨的疑難從根本上說,是他一方面堅持常識實在論,同時又主張主觀主義的知識理論所導致的結果。哲學在幫助人更好地理解常識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挑戰和批判常識的觀點。同貝克萊一樣,休謨也絕不會幼稚地主張他腳下踢的石塊僅僅是一種觀念,而不具有物理學意義上的實在性。休謨堅持的是一種樸素的常識觀點,即對外部世界的存在作出肯定的承諾。根據經驗主義的原則,知識只能在經驗范圍內才有其主張的正當性,休謨將全部經驗還原為直接的知覺,即印象和由反省印象得來的觀念,這樣知識的確定性和有效性就被還原到印象或觀念的確定性和可靠性基礎上。笛卡爾將觀念的可靠性原則宣布為:“凡是我沒有明確地認識到的東西,我決不把它當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說,要小心避免輕率的判斷和先入之見,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現在我心里,使我根本無法懷疑的東西以外,不要多放一點別的東西到我的判斷里。”休謨接受了笛卡爾所主張的清楚和明白原則,印象的可靠性是由其自身來保證的,印象的直接性就是它的可靠性的根據,這個原則在胡塞爾的明證性和被給予性概念中同樣被接受下來。一個非常明顯的事實是,休謨與他的經驗主義前輩們都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即根據知覺的直接性來確立知識的可靠性。事實上,經驗論者與其對手在觀念的起源問題上的論辯,很大程度上都是無效的,因為經驗主義和唯理論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