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相三線電壓型pwm整流器非線性控制研究
0tm整流器非線性控制策略研究現狀三線壓2m整流器(以下簡稱vm整流器)具有網側單位工作量、交流電流校正、輸出穩定直流壓和電源雙向流動的優點,在工業領域(尤其是新能源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對于PWM整流器,在器件和拓撲結構一定的情況下,整流器的性能取決于控制電路,而控制電路的性能取決于控制策略。根據電網是否平衡分類,PWM整流器控制策略有電網平衡和不平衡兩類控制策略。在工程實際中,PWM整流器工作于不同程度的不平衡狀態電網中,存在交流負序電流以及負序電壓,會導致直流電壓中出現二次、四次諧波,而交流電流中會主要出現三次、五次諧波,對PWM整流器的性能產生不良影響,導致控制難度加大。傳統的控制策略是基于線性控制理論的線性控制策略,采用交流電流內環、直流電壓外環的控制結構,控制器采用PI調節器。由于PWM整流器屬于非線性多輸入多輸出系統,基于線性控制方法研究電網平衡和不平衡時整流器控制問題,已不適應。對此,為提高整流器的性能,需應用非線性控制理論或新的控制方法研究PWM整流器控制策略。近幾年來,國內外學者將反饋線性化、逆系統、變結構、功率控制、無源控制及自抗擾技術等用于PWM整流器非線性控制策略研究,提高了整流器的性能。盡管采用非線性控制理論,得到了不同的PWM整流器非線性控制策略,但受系統參數變化、不確定因素、電網不平衡及負載擾動的影響,PWM整流器的性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制約了高性能PWM整流器的研發。對此,本文對現行的各種PWM整流器非線性控制策略予以綜述,指出各種非線性控制策略的優缺點,提出以無源控制策略為主、以線性或其他非線性或智能控制策略為輔的控制方案,可解決現行非線性控制策略的不足,為研發高性能PWM整流器奠定基礎。1多電平整流器非線性控制策略PWM整流器兩電平整流器主電路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根據文獻的研究,圖1所示的PWM整流器拓撲結構具有良好的性能,故本文綜述圖1所示拓撲結構的兩電平PWM整流器非線性控制策略,部分兩電平PWM整流器的非線性控制策略可應用到多電平(三電平)PWM整流器控制中。研究非線性控制策略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實現PWM整流器網側單位功率因數、交流電流正弦化,直流側輸出穩定直流電壓,且具有優秀的動靜和抗擾性能。2非線性控制策略2.1仿射非線性系統模型反饋線性化控制就是通過適當的非線性狀態和反饋變換,使系統實現狀態或輸入/輸出的精確線性化,從而將復雜的非線性系統綜合問題轉化為線性系統的綜合問題。PWM整流器數學模型具有仿射非線性系統的形式:式中,x為狀態矢量;f(x)和g(x)為平滑矢量場;u、y分別為控制輸入與輸出。模型(1)符合反饋線性化條件,可實現反饋線性化控制。2.1.1控制器設計在電網平衡時,文獻選取兩相同步旋轉dq坐標系(以下簡稱dq坐標系)中的電流id和iq、uDC為狀態變量,以交流電壓、整流器輸入電壓在dq坐標系中的差值ud-urd、uq-urq為控制輸入,以id和uDC為輸出,建立了式(1)形式的數學模型,采用輸入輸出反饋線性化進行控制器設計,使PWM整流器獲得了快速的電壓響應,減少電容器的電容(減少電容器尺寸)。考慮uDC為恒定條件下,文獻選取id和iq為狀態變量,開關函數在dq坐標系中的Sd、Sq為控制輸入,以id和iq為控制輸出,獲得2輸入2輸出仿射非線性模型,采用狀態反饋線性化進行控制器設計,使PWM整流器狀態響應特性具有較好的響應速度和調節時間。為了提高PWM整流器在負載大擾動范圍內的電壓響應速度,在現有的反饋線性化控制方法基礎上,文獻提出一種直接電壓控制的方法及算法,該算法突破傳統的雙環級聯的控制方式,由電壓誤差直接控制輸入變量,從而達到母線電壓快速鎮定的目標。2.1.2dq系統優化設計在電網不平衡時,文獻通過計算負載側有功功率及網側無功功率,給出網側電流給定方程;采用“逆Broyden秩1方法”對正負序坐標系下的網側電流進行求解;提出了基于三相不平衡abc靜止坐標系與不平衡坐標變換,建立了dq坐標系解耦數學模型,采用輸入輸出反饋線性化的電流控制策略,實現了有功電流和無功電流的解耦,實現了PWM整流器網側單位功率因數及直流電壓恒定控制。反饋線性化控制策略具有可實現電流、電壓有功和無功分量的完全解耦、加速直流電壓響應、直流電壓跟蹤負載變化快、電流波動小的優點;可減少直流電容器的容量,亦可減少設備的成本及體積;且對有定義的整個區域都適用。其缺點為無法直接限制有功電流,且非線性控制器設計相當復雜;解耦矩陣、反饋控制律復雜,導致運算復雜,需要高速DSP;解耦矩陣可能存在奇異性。2.2內模控制方法逆系統方法的實質是應用反饋線性化方法來實現多變量、非線性、強耦合系統的線性化解耦。逆系統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對給定的系統,先用對象的模型生成一種可用反饋方法實現的原系統的“γ階積分逆系統”,并將對象補償成為具有線性傳遞關系且已解耦的偽線性系統,再用線性系統的各種設計理論來完成偽線性系統的綜合。文獻以uDC、id和iq作為狀態反饋變量,推導出PWM整流器的逆系統,并構造出偽線性系統。通過對該偽線性系統的綜合,設計出PWM整流器的閉環控制系統,實現無功電流分量和直流電壓的解耦。針對基于近似線性模型的控制方法很難保證PWM整流器系統全局穩定,文獻利用逆系統理論將系統化為一個2輸入2輸出的偽線性系統。為了避免由于建模不準和參數漂移引起系統性能惡化,使用內模控制方法來對偽線性系統進行綜合,可以實現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解耦控制,PWM整流器具有良好的穩態和動態性能。逆系統控制策略的優點為避免了微分幾何的復雜繁瑣理論束縛;不依賴于對非線性系統的求解或穩定性分析,只需討論系統的反饋變換,具有直觀、簡便和易于理解的特點。其缺點是需基于精確的數學模型和系統的參數,且須滿足(γi和n為系統的相對階和維數),逆系統方法魯棒性差。2.3基于雙閉環控制策略滑模變結構控制器設計的基本思想首先是設計適當的切換函數使得系統進入滑動模運動后具有良好的動態特性;其次是設計變結構控制律使得系統在有限時間內到達滑動模并保持在它上面運動至穩定的點。在文獻中,直流電壓外環采用PI控制器,交流電流內環采用滑模變結構電流控制器,較好地實現了電流的解耦控制。文獻提出一種基于dq坐標系的電壓和電流雙閉環控制算法,電壓外環采用滑模控制算法,電流內環采用狀態反饋精確線性化控制策略,該復合控制方案結合了兩者的優點,使PWM整流器既具有良好的魯棒性,又能實現無功電流和有功電流的解耦控制,系統能保證很高的功率因數,輸出電壓恒定,能適應負載的擾動和非線性變化。為解決滑模變結構控制器存在抖振問題,文獻采用一種PID趨近率來減小變結構控制的抖振及到達滑模面的時間。文獻結合滑模變結構控制與模糊控制兩者的優點,提出了PWM整流器的模糊滑模變結構復合控制方案,使PWM整流器既具有變結構控制的良好魯棒性,又能最大限度的減小抖振。滑模變結構控制策略優點是幾乎不依賴于模型,對參數變化和外部擾動不敏感,魯棒性好,抗干擾能力強;對系統模型精度要求不高,控制規律簡單,實現容易。其缺點為開關頻率不固定,輸出紋波較大,對濾波器設計要求較高;頻繁高速的開關切換會帶來高頻抖動,甚至導致不穩。2.4基于l,dpc的控制策略在20世紀90年代初,TokuoOhnishi提出了一種將瞬時有功功率、無功功率用于PWM整流器閉環控制系統中的控制策略,隨后ToshihikoNoguchi等學者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進展。直接功率控制(DirectPowerControl,DPC)策略基本類型有電壓定向直接功率控制(VoltageOrientationDirectPowerControl,VO-DPC),虛擬磁鏈直接功率控制(VirtualFluxDirectPowerControl,VF-DPC)及基于輸出調節子空間的功率直接控制(OutputRegulationSubspacesDirectPowerControl,ORS-DPC)。直接功率控制系統的結構其外環為直流電壓外環、內環為功率內環,功率內環由功率滯回比較器和開關表構成;外環跟蹤直流電壓并輸出期望功率,內環實現功率跟蹤。在電網電壓一定的情況下,控制功率就控制了電流,由于功率是標量,使得控制更容易實現。對此,國內學者對整流器功率控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并應用到電網平衡和不平衡時整流器控制中。2.4.1dm整流器的準直接功率控制文獻以虛擬磁鏈為核心,建立PWM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系統模型,給出了交流電壓、虛擬磁鏈和瞬時功率估計的數字化算法。其具有結構簡單,無交流電壓傳感器(減少傳感器的數量),且抗干擾能力強,電網輸入電流的畸變較小,使PWM整流器具有更優的瞬時功率靜動態控制特性。針對PWM整流器DPC系統功率內環采用一個開關表同時控制瞬時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導致暫態過程中功率、直流電壓出現了較大的波動以及在負載電流擾動時會產生較大的直流動態壓降。文獻提出了交替采用有功功率開關表和無功功率開關表的雙開關表控制新策略,可提高PWM整流器的動、靜性能;同時,在負載電流擾動時,通過負載電流反饋控制雙開關表轉換信號的占空比,可減少直流動態壓降或消除穩態直流壓降。文獻基于功率前饋解耦,解決了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互為耦合問題。為克服PWM整流器電流控制策略、常規DPC策略的不足,提出了采用功率內環、直流電壓平方外環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由于采用直流電壓平方外環,提高了PWM整流器直流電壓跟蹤和功率跟蹤能力,使PWM整流器具有響應快、穩定性好、抗負載擾動能力強及結構簡單的優點。文獻通過分析PWM整流器的瞬時功率,在兩相靜止αβ坐標系(以下簡稱αβ坐標系)下提出一種新型的準直接功率控制策略。該策略以直流母線電壓控制環作為外環對PWM整流器的瞬時有功功率進行控制,輸入電流的控制作為內環,外環控制器的輸出與直流母線電壓相乘得到瞬時有功功率給定值,再計算得到電流內環的給定值。文獻在矢量空間中分別研究每個開關矢量對瞬時功率的不同影響,給出相應的作用圖,并由此將整個空間重新劃分為18個非固定扇區,提出一種新的具有通用性的開關表,探究直接功率控制的調制機制。這種新的開關表可以克服傳統DPC開關表對無功功率控制上的缺陷,使PWM整流器獲得更好的穩態和動態控制效果。文獻根據PWM整流器在αβ坐標系中的數學模型及瞬時功率理論,提出了一種瞬時功率預測方法,并結合模糊邏輯,改進了DPC策略。該策略具有更好的動態性能,更快的響應速度。文獻針對DPC中開關頻率變化問題,通過對PWM整流器瞬時功率分析,提出一種內環直接采用電流控制的新型準定頻DPC策略。該策略具有更好的動靜態響應性能。文獻研究了適用于航空電力作動器的PWM整流器控制技術,提出了一種最大功率輸出的控制方法。該控制方案解決了負載電流大范圍變化時,PWM整流器輸出電壓動態壓降較大,甚至不穩定的問題。此控制方案在系統正常運行時采用普通雙閉環控制策略,而當負載電流和直流輸出電壓壓降達到一定程度時,由滯環比較器和邏輯“與”信號產生切換信號,切換至最大功率控制模式,迅速提高輸出功率以滿足要求。文獻針對PWM整流器DPC系統存在的功率失調、對負載變化敏感的問題,在PWM整流器DPC系統模型的基礎上,采用逆系統方法,推導出三相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系統的逆系統模型,構造出偽線性系統,實現了對整流器DPC系統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解耦;使用滑模變結構控制理論對該偽線性系統進行綜合,設計出滑模變結構控制器,使PWM整流器具有較好的動態性能和穩態性能,對負載的適應能力強2.4.2控制策略分析文獻根據同步坐標變換和對稱分量法,提出了一種三維瞬時復功率計算方法,在瞬時功率分析的基礎上給出了抑制交流側負序電流和抑制交流側輸入功率二次諧波控制2種優化控制方案。在電網相位不平衡時,采用抑制交流側負序電流的控制策略,可以很好地改善三相電流不平衡現象。針對電網不平衡會在PWM型整流器交流側產生大量諧波電流,使系統有功功率大幅波動,惡化系統性能。文獻提出一種新型恒頻DPC策略,該策略首先分離出電網電壓和電流正、負序分量;然后在正、負序雙dq坐標系下計算瞬時功率與參考值之間的誤差,根據誤差生成PWM整流器正、負序期望電壓;合成后采用空間矢量調制算法產生PWM整流器電壓,對功率進行補償。該策略可有效抑制交流側電流諧波,減小系統無功功率直流分量,穩定系統輸出的有功功率,改善系統穩態性能。文獻針對電網不平衡時PWM整流器功率波動的問題,建立不平衡電網電壓下整流器在dq坐標系中的數學模型,提出一種功率諧振補償控制策略。該策略在傳統VO-DPC方法中增加功率脈動補償環節,補償環節采用在dq坐標系中實施的PR功率控制方案;控制系統運行時無需對不平衡電流和電壓進行正、負相序分解,并可同時抑制PWM整流器輸出的有功和無功功率波動,改善系統動態和穩態性能。對于DPC策略,對沒有采用dq旋轉坐標變換的控制策略,系統的方程容易實現。估算的瞬時功率值不僅有基波分量、也有諧波分量,提高了總功率因數和效率。系統沒有電流環和復雜的算法,有功和無功功率得到了精確控制,其誤差由功率滯回比較器的滯寬決定。驅動信號在預存好的開關表中選取,系統具有結構簡單的特點。但由于采用功率滯回比較器,導致開關頻率不確定,對濾波器設計不利;對于VF-DPC中的電壓構造,會導致干擾出現。總的看DPC優點多于不足。2.5數字仿真模型無源控制PBC(PassivityBasedControl)的本質是能量控制,即按系統的控制要求確定系統的能量分布,以獲得最佳的控制效果。國外學者已將PBC理論用于PWM整流器控制器設計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研究PWM整流器采用的數學模型常為歐拉-拉格朗日(Euler-Lagrange,EL)模型式中.M為正定的對角陣;J為反對稱矩陣,J=_JT,反映了系統內部的互聯結構;R為對稱正定矩陣,反映了系統的耗散特性;u為系統的控制輸入。以及具有耗散的哈密頓(PortControlledHamiltonianwithDissipation,PCHD)模型式中H(x)為系統總存儲能量函數。2.5.1基于無源性的整流器控制結構設計文獻建立了PWM整流器的類似動力學形式的EL模型,并基于該EL模型進行了無源控制器設計。文獻建立了具有反對稱矩陣的PWM整流器EL模型,將無源性控制與頻域理論相結合,得到無源電流控制器、輸出誤差補償控制器,可以實現輸入單位功率因數和輸出直流電壓恒定;采用頻域方法設計參數的輸出誤差補償控制器,提高了PWM整流器的動態性能。文獻通過阻尼注入方法,提出了一種由狀態期望穩定平衡點x*、狀態x及狀態誤差xe設計無源控制器的方法,采用該方法設計的PWM整流器無源控制器,可實現整流器有功電流和無功電流的解耦,使PWM整流器具有更好的動、靜態性能,并對電源相位、負載擾動具有強的魯棒性。文獻建立了PWM整流器在dq坐標系中的功率EL數學模型,基于無源性,采用阻尼注入方法設計無源功率控制器。該無源功率控制器使PWM整流器實現功率解耦控制,具有更好的動靜性能。特別是在負載擾動的情況下,應能保持功率快速響應、直流輸出電壓幾乎不變的特性。文獻基于Hamilton方程推導了PWM整流器的PCHD模型,利用無源性設計了PWM整流器的IDA-PBC(InterconnectionandDampingAssignmentPassivityBasedControl)控制算法,并考慮負載不確定性對阻尼矩陣的影響,增設了阻尼矩陣克服負載對系統的影響;采用PI控制器作為直流電壓外環、內環采用無源控制器控制結構,使PWM整流器獲得良好的動、靜態性能和魯棒性。文獻在PWM整流器的狀態平均模型基礎上,通過等功率坐標變換得到其在dq旋轉坐標系下的PCHD模型,依據確定了期望的平衡點,并利用IDA-PBC設計了PWM整流器的控制器。2.5.2無源控制器pbc電網不平衡時PWM整流器PBC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期望的網側平衡正弦交流電流、直流側的給定直流電壓及PWM整流器參數構造期望的能量存儲函數W*(不含諧波能量);由電壓電流傳感器檢測到的實際網側、直流側的電壓及電流計算PWM整流器實際能量存儲函數W(包括期望和諧波能量);再根據PBC理論和PWM整流器EL模型,設計合適的無源控制器,使W快速收斂到W*,從而消除或抑制產生諧波電能的電流和電壓。由于諧波的分布是能量分布決定的,因此,基于EL模型和與交流電流、直流電壓直接相關的能量存儲函數,根據PWM整流器的無源性,可設計能使PWM整流器能量按著期望的能量分布的無源控制器,實現網側電流正弦化、單位功率因數及直流側電壓恒定控制。由于不需要各次諧波的正、負序分量檢測和處理,整流器會具有控制策略易于實現、便于工程應用的優點。PBC策略優點:①基于EL模型,利用反對稱矩陣和存儲函數簡化了控制器的設計;對系統參數變化及外來攝動有較強魯棒性;系統結構簡單,易于實現;具有全局穩定性,無奇異點。②基于PCHD模型,有多種方法設計無源控制器,如IDA-PBC方法,不僅能能量成型,還能阻尼注入和互聯矩陣,設計具有靈活性,可設計出更優秀的控制器;同時也具有基于EL模型的無源控制器的優點。PBC策略不足:①對于基于EL模型的PBC策略,一般只能利用阻尼注入方法設計無源控制器;若構造存儲函數,系統的EL模型結構常會被打破,系統的穩定性得不到保證。②對于基于PCHD模型的無源控制策略,求取的期望哈密頓函數、互聯和阻尼矩陣以及控制器,計算復雜并且難以實現。2.6基于adrc的lms公司-流器控制上述論及的各種非線性控制策略都是基于準確的PWM整流器數學模型和參數為定值的情況下提出的,由于實際工程中存在著各種擾動(如參數攝動、電源擾動等),這些擾動影響了整流器的性能,嚴重時使PWM整流器不能實現電能“綠色變換”。對此,可利用自抗擾技術(ActiveDisturbanceRejectionController,ADRC)對PWM整流器實施控制。ADRC把系統自身模型的不確定性當作系統的內擾,系統的內擾和外擾一起看作整個系統的擾動,不區分內擾和外擾而直接檢測它們的綜合作用—系統的總擾動,通過ESO(ExtendedStateObserver)對系統的狀態和擾動分別進行估計;最后利用非線性狀態誤差反饋控制律獲得擾動分量的補償作用。2.6.1adrc策略的電壓東北部控制器為了抑制PWM整流器負載擾動對直流側輸出電壓產生的影響,文獻提出將ADRC引入基于VO-DPCPWM整流器中的電壓控制方案,將負載擾動歸到未知擾動中,用ESO對負載擾動進行觀測和補償,結合ADRC進行電壓外環控制。該方法能夠快速、無超調地對輸出電壓進行控制,實現了單位功率因數運行,并能有效抑制負載變化的影響。文獻針對傳統電壓外環控制方法存在的抗擾性能不佳等問題,提出了PWM整流器的ADRC策略,利用反饋線性化控制,設計了電流內環控制器,設計了基于改進型ADRC的PWM整流器電壓外環控制器;所提出的ADRC策略可確保PWM整流器獲得較好的穩態和動態性能,特別是在抵抗電網電壓擾動和負載擾動方面具有優越性。2.6.2adrc的優缺點文獻采用ADRC理論,提出一種電網電壓不平衡時PWM整流器的控制方法,該方法將PWM整流器模型中耦合項和參數擾動視為系統擾動,采用ESO進行觀測并補償,獲得了良好的效果。ADRC的優點是實現了系統的非線性項和參數攝動、電源擾動等干擾的觀測與補償,具有良好的魯棒性和適應性;安排過渡過程解決快速和超調間的矛盾,不用積分反饋也能實現無靜差,避免積分反饋的副作用。ADRC的缺點是當對象模型階數大(如大于3)時,難以選取滿意的非線性函數及相應的參數;運算較復雜,計算量大,實時性變差;涉及較多的參數選取問題,它們的取值會影響控制性能。除上述非線性控制策略外,還有反步法控制策略、自適應控制策略、內模控制策略等。3非線性控制戰略分析與對策3.1非線性控制策略分析在第2節中主要介紹了6種PWM整流器非線性控制策略,并指出了各自的優缺點。下面再從共性問題予以分析。3.1.1電網同步信號在第2節中的6種PWM整流器非線性控制策略除DPC策略中部分控制策略是基于αβ坐標系下數學模型進行控制器設計外,均是基于dq坐標系下數學模型進行控制器設計。對于從三相靜止abc坐標系向αβ坐標系的變換矩陣為常數矩陣,在αβ坐標系中的物理量(如電壓、電流)仍是時變量(如正弦量),對控制器實現不利,則只能應用于VO-DPC、VF-DPC、ORS-DPC、PR等控制策略。對于從三相靜止abc坐標系向dq坐標系的變換矩陣為時變矩陣,需要與電網同步信號sinωt或cosωt,則獲取準確同步信號至關重要。在電網不平衡、電網受到各種不確定擾動時,獲得準確的同步信號難度變大。若同步信號不準確,導致變換矩陣不準確,必導致PWM整流器在dq坐標系下的數學模型不準確。3.1.2el及pchd模型的互聯互通現行的PWM整流器數學模型是在三相參數為定常平衡、開關管無損失、直流側電容器無等效電阻情況獲得。在電網平衡時,基于基爾霍夫定律可得PWM整流器在dq坐標系下的數學模型(等量旋轉變換)為模型(4)應用比較廣泛,它可以轉換成仿射非線性、EL及PCHD整流器數學模型。若同步信號不精確,實際工程中參數不平衡、開關損失及電容器等效電阻的存在,定會導致模型(4)的不準確,繼而會導致EL及PCHD模型中的無反對稱矩陣。另外,從模型(4)可以看出,ud和uq為常數,控制量為Sd或SduDC、Sq或SquDC,輸出量為id、iq和uDC,即2個控制量控制3個輸出量(驅動變量),控制變量少于維數,則PWM整流器為欠驅動系統,給控制器設計帶來困難。3.1.3控制結構的影響由模型(4)可知,在3個驅動變量中,必有1個為欠驅動變量;則對應于控制量Sd和Sq的驅動變量有3種組合:id和iq,id和uDC,iq和uDC。通過研究,選擇id和iq為驅動變量、uDC為欠驅動變量,可使PWM整流器獲得好的動靜性能。針對id和iq為驅動變量、uDC為欠驅動變量情形,則傳統上采用了電流內環、電壓外環控制結構,外環采用PI輸出內環的期望電流值。在反饋線性化、逆系統、滑模變結構控制策略中,外環多采用PI控制器、內環采用非線性控制器。在DPC策略中,外環多采用PI控制器、內環采用功率控制器。在PBC策略中,有2種控制方案:①外環采用PI控制器,內環采用無源控制器;②直接利用無源控制器,其電流期望值不由PI產生,而是由下式確定:無源控制器是基于EL或PCHD模型,通過建立能量存儲函數,基于阻尼注入方法設計無源控制器,使能量函數快速收斂于期望的能量函數。在ADRC中,控制結構類似于雙閉環結構,針對控制側重點不同,內環或外環采用ADRC:由于PI控制器難于保證控制系統具有較好的動態性能以及大范圍工作的穩定性,因此,PI控制器需用合適的非線性控制器取代。由式(5)可知,電流期望值直接根據電網電壓及負載情況計算得到,無需經過具有延時的調節器得到,則期望值比其他控制策略得到的要快得多,相應的抗擾能力就強;但電流期望值還要受到開關損失的影響。3.2對帶負荷的整流器的一種新配置、新模型的研究通過第2節和第3節第1部分的分析,PWM整流器的非線性控制策略各有其優缺點,靠一種控制策略不能完全解決整流器控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5年公司安全管理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考試直接用】
- 2024-2025職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有解析答案
- 2024-2025項目部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新)
- 2025雙方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樣本
- 2025刺繡工藝合作合同書
- 2025鋁合金風管系統安裝工程合同
- 2025代理銷售合同范本
- 2025年大功率激光傳輸石英光纖項目建議書
- 2025商業地產銷售代理合同
- 2025年基因缺失重組疫苗項目合作計劃書
- 電子書 -《商業的底層邏輯》
- 農貿市場消防應急預案演練總結
- 2023年湖北宜昌高新區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網格員)招聘考試真題及答案
- 外貿談判知識分享課件
- 《患者疼痛管理》課件
- 基于AI人工智能的智慧園區融合感知平臺建設方案
- JB T 7689-2012懸掛式電磁除鐵器
- 課件-錯賬更正
- 現代漢語語料庫詞頻表CorpusWordlist
- GB/T 5465.2-2023電氣設備用圖形符號第2部分:圖形符號
- 學校德育活動安排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