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在古詩詞中的意象_第1頁
瑟在古詩詞中的意象_第2頁
瑟在古詩詞中的意象_第3頁
瑟在古詩詞中的意象_第4頁
瑟在古詩詞中的意象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瑟在古詩詞中的意象

一、關于材料、音樂和樂弦樂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彈簧樂器。古老的弦有25根弦。瑟的起源十分久遠,傳說在夏代已經有瑟了。《詩經·小雅》有:“……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這是見于古籍最早的記載,也說明中國古代將瑟作為樂器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瑟是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之一,先秦時代極為盛行,到了漢代亦流行很廣,南北朝時常用于相和歌伴奏,唐時應用頗多,但后世漸少使用。古瑟形制大體相同,瑟體多用整塊木料斫成。《說文》中記載道:“瑟,庖犧所作弦樂也。從珡,必聲。”瑟作為古代常用的樂器,常常出現在詩詞和散文作品中,往往代表著高雅的審美趣味與不屈的節操,同時也是知音的代表。《樂府詩集》中有記載曰:“九歌畢奏斐然殊,鳴琴竽瑟會軒朱”。《周禮》曰:“孤竹之管,云龢之瑟”。張華的《博物志》云:“《白雪》是天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曲名”。唐詩中也有許多關于瑟的詩歌。李商隱的《錦瑟》最為著名。在宋代,瑟也常常被詞人們用在詞中,或贊美青春年華,或表現相思別離,或感慨光陰荏苒,或描繪宴飲之樂。瑟,出現在宋詞中約有152處,常見的為錦瑟、寶瑟、瑤瑟、妃瑟等。二、關于“琴兼顧”的音色瑟是一種彈撥樂器,其聲悲怨。瑟的體積略大,內中空,弦比琴略粗。因此,瑟的聲音大,音質沉,有一種渾厚質感。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后來又出現二十五弦、二十六弦、二十七弦等。常見的為二十五弦。《漢書·郊祀記》說:“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能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我們現在來看一下有關“瑟”的常用詞匯:“秋風瑟瑟”、“蕭瑟”、“瑟瑟發抖”等等,都不難發現,“瑟”這個字,傳遞了一種“凄涼、悲切、寒冷”的意味。那么,作為弦樂器的“瑟”,聲音又是怎樣的呢?從現在對樂器“瑟”以及演奏手法的復原來看,瑟的音色類似古箏,但高音較古箏更加鏗鏘有力,而低音比古箏更為渾厚。瑟的發音短促干脆,飽滿結實,且出音密度大,具有特殊的深度與力度。瑟常常用來演奏表現離別、思念等悲傷或悲憤情感的曲子,展現一種傷感悲切的情緒。所以說,瑟的音色應該是略微悲涼的。《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嘆,有遺音者矣。”由此可知,瑟音色激越,有一唱三嘆、余音不絕的特點。宋代的詞人們就是因為瑟有這個特點,往往用瑟表達自己內心的復雜情感,或哀怨或凄婉,離愁別緒,盡在其中。瑟的音色比較直接、顯露,如把它比擬作人,應是一名強健的壯士,果敢剛毅,深沉執著。而“琴瑟和鳴”的“古琴”音色,響亮舒緩、共鳴性強、余音長且清脆、晶瑩透亮、富有金屬性的特點,與“古瑟”音相比之下,更像一位溫婉嫻熟的端莊女子。所以,在演奏“古瑟”與“古琴”盛行的春秋戰國時期,“琴瑟和諧”一詞,便被大量用來表達男女之間的真摯情感,千百年來,流傳至今。在宋代,瑟往往還作為宮廷雅樂,作為宴飲的必備。因此,宋人往往用瑟來形容宴飲的熱鬧。詞人們也常常會借由寶瑟華音來借代往昔的繁華,以此抒發興衰之感。瑟在宋詞中出現,往往與其他樂器合用,加強意境的烘托。如琴與瑟、蕭與瑟、箏與瑟、笙與瑟等。此外,還有一些合稱,如錦瑟、寶瑟、瑤瑟、鼓瑟、鳴瑟、調瑟、湘瑟、素瑟等。《周禮·樂器圖》記載: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者,曰“錦瑟”。不同的合稱常常帶來表達不同的感情。下面表格將宋詞中常見的關于瑟的稱謂、數量、代表作者、代表作品及主要的感情色彩做一個總結(見表1)。三、桐木的制備據文獻記載,伏羲發明琴瑟。琴與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帶有空腔,絲繩為弦。琴初為五弦,后改為七弦;瑟二十五弦。古人發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順暢陰陽之氣和純潔人心。(一)“銀耳聲音”的運用“琴瑟”二字均從“玨(jué)”。“玨”為“二玉相并之形”,意為“二玉相碰之聲”,表示這是一種“玉聲”即“悅耳聲音”,而且是彈碰聲響,暗示這不是通過氣流發聲,而是通過彈撥發聲的樂器。琴與瑟在意象中也常常放在一起,或表現情投意合的夫妻,或借喻高山流水的知音。琴與瑟均為中國古代重要的禮宴樂器,二者在詩詞作品中常聯袂出現。錦瑟瑤琴續斷弦。璧堂初過牡丹天。玉鉤斜壓小珠簾。睡鴨爐溫吟散后,雙鴛屏掩酒醒前。一番春事怨啼鵑。———韓淲《浣溪沙》(二)樂隊樂隊的樂隊構成琴與瑟雖然在外形與用途上相似,但瑟作為一種獨立的樂器,仍然有其獨特的地方。琴初為五弦,后改為七弦;瑟二十五弦。由弦數可知瑟的體積比琴大。琴瑟的主要區別還在于演奏的場合不同。琴用于在貴賓面前彈撥,客人不說話,全神貫注地看彈琴和聽琴聲。這是正式的音樂會場合。瑟則用于背景音樂的彈奏。瑟被置于屏風后面,客人圍著桌案坐,在音樂聲中邊閑談、邊吃喝。這是社交性場合。從演奏方式來看,琴在臺前,面對賓客;瑟在臺后。琴離客人近;瑟離客人遠;琴師或是主人,或是美女;瑟師則可以是老年男子。所以說,瑟就像一個心胸寬廣、浩氣凌然的漢子。雖然沒有太多的婉轉低眉的嬌羞,卻給人悠然曠遠的寧靜,讓人們雜亂的心變得沉靜。四、繪畫的分類(一)也有新觀點瑟與琴在古代宴飲文化中常常并列出現。古人常常拿琴瑟和諧或琴瑟和鳴來比喻夫妻間的情篤和好。《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七寫到:“女蘿寄松柏,綠蔓花綿綿。三五定君婚,結發早移天。肅肅羊雁禮,泠泠琴瑟篇”。詩中描繪了一位新嫁女子出嫁時的禮儀。女子品性高潔,溫婉可人。十五歲嫁為人婦,恭敬有禮。孝敬公婆,夫婦恩愛和諧。“泠泠琴瑟篇”描寫的就是夫妻的和諧。唐人亦作詩云:“琴瑟調雙鳳,和鳴不獨飛。正歌春可樂,行泣露先晞。”表現夫唱婦隨的和諧與美滿。宋代人在他們的詞中也沿用了這一傳統,用琴瑟來贊美夫妻間的和諧。(二)秦觀《玉樓春》的主觀效應瑟既是表達夫婦和諧的意象,詞人們也往往以此反映閨中女子思念遠人的情緒。瑟音又低沉,很容易引起閨中女子的情思。瑟在宋詞表現閨閣怨情也是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狂風落盡深紅色,春色惱人眠不得。淚沿紅粉濕羅巾,怨入青塵愁錦瑟。豈知一夕秦樓客,煙樹重重芳信隔。倚樓無語欲銷魂,柳外飛來雙羽玉。———秦觀《玉樓春》狂風將深紅色的花瓣盡數卷落,這樣的殘春讓人無法成眠。淚水沾濕了粉紅色的羅帕,愁怨深深,連錦瑟的瑟音都充滿愁思。秦觀用通感的手法,將主人公的愁思與瑟音相輔相諧。瑟音略帶嘶啞的旋律將主人公內心百轉千回的愁思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謂錦瑟音悲,惹來傷春惜春的情思。(三)比較兄弟友誼(四)樂景反襯悲情瑟作為中國古代宴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種樂器,往往代表了當時熱鬧的場景或昔日的繁華。宋人常常會在他們詞的上闋描繪那種繁華盛況,下闋卻筆鋒一轉,描繪現在的凄涼,以此造成一種強烈的對比,以樂景反襯哀情。家住東吳近帝鄉。平生豪舉少年場。十千沽酒青樓上,百萬呼盧錦瑟傍。身易老,恨難忘。尊前贏得是凄涼。君歸為報京華舊,一事無成兩鬢霜。———陸游《鷓鴣天》陸游的這首《鷓鴣天》表面上寫的是對朋友豪邁氣概的贊美及對朋友壯志難酬的感慨,實則寫的是自身的經歷與遺憾。上闋描繪了一個氣宇軒昂的少年,他是東吳豪杰的后人,為人豪爽,慷慨大方。“十千沽酒青樓上,百萬呼盧錦瑟傍”,然而“身易老,恨難忘。尊前贏得是凄涼”。他辭謝故鄉,去京華追尋自己的人生價值,只可惜“一事無成兩鬢霜”。詞人用一個豪俠少年的一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報國無門的苦悶與怨憤。(五)湘妃鼓僚—表達別離羈旅之苦瑟本有悲音,被貶謫的人聽到瑟音,往往產生對自己身世的悲嘆及對故鄉的思念,因此瑟音也常常被用來抒發他們別離羈旅之苦。如:大堤花艷驚郎目,秀色秾華看不足。休將寶瑟寫幽懷,座上有人能顧曲。平波落照涵赪玉,畫舸亭亭浮淡淥。臨分何以祝深情,只有別離三萬斛。———周邦彥《玉樓春》用湘妃鼓瑟的典故抒發羈旅之情的在宋詞中也有很多。傳說瀟湘一帶,就是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哭舜南巡不返,淚灑湘竹,投湘水而死的地方。又傳二妃善于鼓瑟,《楚辭·遠游》有“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后人往往用湘妃鼓瑟寫羈旅愁情。如賀鑄的《瀟湘雨·滿庭芳》:“一闋離歌,滿尊紅淚,解攜十里長亭。木蘭歸棹,猶倚采蘋汀。鴉噪黃陵廟掩,因想像、鼓瑟湘靈。漁村遠,煙昏雨淡,燈火兩三星。”詞中也是借用了湘妃鼓瑟來抒發離別之苦,感人至深。(六)“心同琴限制,別路繞山”—表達對歷史的感嘆和時光易逝的無奈人們常常用錦瑟年華或錦瑟華年來比喻青春時代。錦瑟作為青春年華的代名詞流傳盛廣。唐杜甫《曲江對雨》詩:“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傍。”李商隱詩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文人墨客們往往用錦瑟來感嘆光陰易逝,所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高陽方面,河間都會,三關地最稱雄。粉堞萬層,金城百雉,樓橫一帶長虹。煙素斂晴空。正望迷平野,目斷飛鴻。易水風煙,范陽山色有無中。安邊暫倚元戎。看綸巾對酒,羽扇搖風。金勒少年,吳鉤壯士,寧論衛霍前功。乃眷在清衷。恐鳳池虛久,歸去匆匆。幸有佳人錦瑟,玉筍且輕攏。———晁元禮《望海潮》上闋詞人描繪了一幅壯麗的風景圖。兩河相匯,波瀾壯闊。金城百雄,山色朦朧。下闋為作者看到金城壯麗的景色后,想起三國赤壁之戰的壯烈場面。又回想自己只能對著金城嘆息。“恐鳳池虛久,歸去匆匆。幸有佳人錦瑟,玉筍且輕攏”,只得寄情于瑤瑟之間。總之,瑟在宋代詞壇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樂器,更是一種文化與情感的符號,蘊含著深厚的歷史積淀,那裊裊瑟音唱的不僅僅是歌詞,更是詞人們的靈魂。在古代,瑟也常常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