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伊麗莎白時代英國文學家簡介_第1頁
前伊麗莎白時代英國文學家簡介_第2頁
前伊麗莎白時代英國文學家簡介_第3頁
前伊麗莎白時代英國文學家簡介_第4頁
前伊麗莎白時代英國文學家簡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伊麗莎白時代英國文學家簡介凱德蒙[Caedmon]

(創作時期658~680年)

\o"查找:文學"文學,\o"查找:人物小傳"人物小傳

最早的知名古英語基督教詩人。根據V.比德的說法,他是一個牧人,有一天在夢中得到神的傳喚,命他詠唱“萬物之始”(thebeginningofthings),牧人隨即唱出“他從未聽到過的幾句詩”。他進入一個隱修院,那里學識淵博的教友向他口授《圣經》,他將所學寫成方言詩。只有那首9行有獨創性的睡夢贊美詩可以肯定是凱德蒙所寫,但這首詩幾乎成為所有盎格魯-撒克遜宗教詩模仿的樣板。貝奧武甫[Beowulf]

\o"查找:文學"文學

英雄史詩。被認為是古英語文學的最高成就和最早用歐洲地方語言寫成的\o"查找:史詩"史詩。講述6世紀初期發生的事件,據信約于700~750年間寫成。敘述一位斯堪的納維亞英雄貝奧武甫,年輕時因殺死了一個叫格倫德爾巨妖及其母親而成名。后來成為老國王,又殺死了一條龍,但不久自己也去世,受人尊敬和哀悼。從韻律上、風格上和主題上看,貝奧武甫都屬于日耳曼英雄傳統,但還是顯示了受到基督教的影響。《貝奧武夫》(Beowulf)根據發音,我們譯為:貝奧武夫。其實,它有兩種意思:第一,Beo,是北歐單詞的簡寫,因此,可翻譯為:北歐之狼。第二,Beo,是“熊”的發音簡寫,寓意:像熊一樣強壯以及像狼一樣勇猛的男人。《貝奧武夫》它體現的是英雄敘事長詩,完成于公元九世紀。全詩長3183行,以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的英雄貝奧武夫(Beowulf)的英勇事跡構成主要內容。雖然歷史上并未證實確有貝奧武夫其人,但詩中所提及的許多其他人物與事跡卻得到印證。本詩以西撒克斯(Wessex)方言寫成,押頭韻而不押尾韻,用雙字隱喻而不用明喻。是現存古英語文學中最古老的作品,也是歐洲最早的方言史詩。在語言學方面也是相當珍貴的文獻喬叟[Chaucer,Geoffrey]

(1342/1343?英格蘭倫敦~1400.10.25,倫敦)

\o"查找:文學"文學,\o"查找:人物小傳"人物小傳

英國詩人。出生在中產階級家庭,在其活躍而豐富多彩的人生中,先后受到3位國王的寵信,當過廷臣、外交官和文職官員,寫詩只是他的業余愛好。他的第一首重要詩作《公爵夫人的書》(1369/1370),是為悼念蘭開斯特公爵夫人用敘夢寓言詩形式寫的哀歌。14世紀80年代,他創作了一些成熟的作品,其中包括為圣瓦倫廷節(情人節)作的《百鳥會議》,采用敘夢寓言詩的形式,描述一次鳥類擇偶的大會;優美的悲劇詩體傳奇故事《特羅伊拉斯和克萊西斯》;以及未能完成的敘夢寓言詩《貞潔婦女的傳說》。他最著名的作品,未完成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寫于1387~1400),是情節錯綜復雜的戲劇性的敘事作品,以到坎特伯雷的托馬斯·貝克特圣地朝圣為框架結構,把若干內容極為豐富的故事串聯起來;這部作品不僅是用中世紀英語寫作的最著名文學作品,同時也是英國文學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在這部作品和其他作品中,喬叟使英國南部的英語方言成為英格蘭的文學語言。他被認為是第一位偉大的英國詩人。莫爾[More,St.Thomas]

(1477.2.7,英格蘭倫敦~1535.7.6,倫敦;1935年5月19日封圣;瞻禮日6月22日)

\o"查找:歐洲史"歐洲史,\o"查找:人物小傳"人物小傳,\o"查找:政治"政治

英國人文主義者和政治家。曾入牛津大學學習,1501年起成為一名成功的律師。為了檢驗自己是否適合當神職人員,他曾居住在加爾都西會修道院。曾任倫敦副司法長官(1510~1518),因公正無私受到倫敦人民的愛戴。撰寫的杰作《理查三世史》(1513~1518)和著名的《烏托邦》在包括\o"查找:伊拉斯謨"伊拉斯謨在內的人文主義者中立即獲得成功。1517年被任命為國王顧問,并成為亨利八世的秘書和心腹。1523年4月被選為下議院議長。1529年出版《關于異端的對話》駁斥異端的著作。T.C.沃爾西下臺(1529)后,莫爾繼任其大法官的職位。他因拒絕承認亨利和凱瑟琳的離婚而于1532年辭職。他還拒絕接受《至尊法》。1534年摩爾被控叛國,囚禁在倫敦塔。獄中寫了《安逸與苦難的對話》。1535年審訊后被判絞刑,旋由國王改為斬首。1935年被追謚為圣徒。伊麗莎白時代(1558-1625)斯賓塞[Spenser,Edmund]2

(1552/1553,英格蘭倫敦~1599.1.13,倫敦)

\o"查找:文學"文學,\o"查找:人物小傳"人物小傳

英國詩人。進入劍橋大學以前的生活鮮為人知。第一部重要作品《牧人月歷》(1579),可稱作英國文藝復興的第一部作品。1580年時他顯然正在萊斯特伯爵手下服務,并成為以\o"查找:西德尼"西德尼爵士為首的文人團體的成員。1580年擔任愛爾蘭領主的秘書,在那兒度過余生;1588或1589年在科克附近的基爾科曼獲得一塊很大的地產。1590年出版長篇諷喻詩《仙后》的第一部分(首次對開版,1609),為虛構的新教和清教間的辯護,是對英格蘭和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贊美。這是伊麗莎白時代的重要詩篇,也是英語詩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其所采用的富于革命性的九行詩節形式,稱為“斯賓塞詩節”,被后來的很多詩人采用。他為這部詩計劃了12部書,但只完成了剛過一半。其他詩作還有十四行詩組《愛情小詩》(1595)和《結婚曲》(1595)。1598年的愛爾蘭起義中,基爾科曼被燒毀,斯賓塞可能在不久后于絕望中死去。西德尼[Sidney,SirPhilip]

(1554.11.30,英格蘭肯特彭斯赫斯特~1586.10.17,荷蘭阿納姆)

\o"查找:文學"文學,\o"查找:人物小傳"人物小傳

英國伊麗莎白時期的朝臣、政治家、軍人和詩人。生于貴族家庭,接受當政治家和軍人的教育。曾擔任過各種不重要的官職,后轉而從文,為他的精力找到了一個發泄途徑。《愛星者和星星》(1591)的靈感來自于他對他姑姑的已婚女仆的激情,被認為是繼\o"查找:莎士比亞"莎士比亞之后最好的伊麗莎白十四行詩。《詩辯》(1595)是一篇流暢的想像文學作品,將文藝復興時期理論家的評論觀點介紹給了英國。他的英雄浪漫詩《阿卡迪亞》雖未完稿,但卻是16世紀英國最重要的散文體小說。他一生從未發表過任何作品。他31歲時在荷蘭作戰負傷,后因感染身亡,當時受到普遍哀悼,被認為是那個時代最理想化的紳士。馬洛[Marlowe,Christopher]

(1564.2.26受洗,英格蘭肯特坎特伯雷~1593.5.30,英格蘭倫敦附近的德普福)

\o"查找:文學"文學,\o"查找:人物小傳"人物小傳

英國詩人和劇作家。他是坎特伯雷一個鞋匠的兒子,曾從劍橋大學取得學位。從1587年起開始為倫敦的劇院寫劇本,首部為《帖木兒大帝》(1590年出版),在這部戲劇中,他建立了戲劇的\o"查找:無韻詩"無韻詩。之后的作品包括同T.納什合寫的《迦太基女王狄多》(1594年出版)、《巴黎大屠殺》(1594)和《愛德華二世》(1594)。他寫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劇》(1604年出版)是歷來最受稱道的英國戲劇之一。《馬耳他島的猶太人》(1633年出版)可能是最后的作品。他的詩歌包括未完成的長詩《海洛和利安得》。他在世時聲名狼藉,29歲時在一場酒店的斗毆中被殺死,也有可能是因為他的政府間諜身份而被謀殺。他輝煌而短暫的文學生涯使他成了與\o"查找: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同時代的最重要的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Shakespeare,William]

(1564.4.26受洗,英格蘭沃里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1616.4.23,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o"查找:文學"文學,\o"查找:戲劇"戲劇,\o"查找:人物小傳"人物小傳

英國詩人、劇作家,常被視為世界文學最偉大的作家。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福度過早年,最多受過文法學校的教育,18歲娶當地女子A.哈瑟維為妻。1594年時,他顯然是逐漸在倫敦嶄露頭角的劇作家,也是\o"查找:宮內大臣供奉劇團"宮內大臣供奉劇團(后為國王供奉劇團)的重要成員,劇團從1599年起在寰球劇院演出。莎士比亞戲劇的寫作及演出順序極難確定。最早的戲劇似乎可以追溯到1590年至16世紀90年代中期,包括《愛的徒勞》、《錯中錯》、《馴悍記》、《仲夏夜之夢》,另有以英國國王生活為本的歷史劇,包括《亨利六世》、《理查三世》、《理查二世》,還有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顯然寫于1596~1600年間的戲劇大致是喜劇,包括《威尼斯商人》、《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無事生非》、《如愿》,還有《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尤利烏斯·凱撒》等歷史劇。1600~1607年他可能寫了《第十二夜》、《皆大歡喜》、《一報還一報》等喜劇,還有偉大的悲劇《哈姆雷特》(可能始于1599年)、《奧塞羅》、《麥克白》、《李爾王》,標示著莎士比亞藝術的高峰。晚期作品(約1607~1614)包括《安東尼與克麗奧佩脫拉》、《科里奧拉努斯》、《雅典的泰門》,還有幻想傳奇戲劇《冬天的故事》和《暴風雨》。莎士比亞的戲劇大致以五步抑揚格詩句寫成,散發著不尋常的詩意,有生動微妙而復雜的人物刻畫,還有高度自創的英文句法。他的154首十四行詩出版于1609年,但顯然大多寫于16世紀90年代,常以精心控制的形式呈現出強烈的感情。1610年之前莎士比亞退居斯特拉福,以鄉村紳士身份居住,到去世。莎士比亞戲劇的第一版合集稱為第一對開本,出版于1623年。與當時大部分作家一樣,人們對莎士比亞的生活及工作了解極少,而其他作家,尤其是牛津伯爵(第十七),常被指認為這些戲劇和詩歌的真正作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andJuliet)麥克白(Macbeth)又譯:麥克白斯、麥克佩斯李爾王(KingLear)哈姆雷特(Hamlet)又譯:漢姆雷特、漢姆萊特奧賽羅(Othello)又譯:奧瑟羅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TitusAndronicus)裘力斯·凱撒(JuliusCaesar)安東尼與克莉奧佩屈拉(AntonyandCleopatra)科利奧蘭納斯(Coriolanus)特洛埃勒斯與克蕾雪達(TroilusandCressida)雅典的泰門(TimonofAthens)喜劇錯中錯(TheComedyofErrors)又譯:錯中錯喜劇、錯誤的喜劇終成眷屬(All'sWellThatEndsWell)又譯:如愿皆大歡喜(AsYouLikeIt)仲夏夜之夢(AMidsummerNight'sDream)無事生非(MuchAdoAboutNothing)又譯:捕風捉影一報還一報(MeasureforMeasure)又譯:請君入甕、量罪記、將心比心暴風雨(TheTempest)馴悍記(TamingoftheShrew)第十二夜(TwelfthNightorWhatYouWill)威尼斯商人(TheMerchantofVenice)溫莎的風流娘們(TheMerryWivesofWindsor)愛的徒勞(Love'sLabour'sLost)維洛那二紳士(TheTwoGentlemenofVerona)又譯:兩貴親泰爾親王佩力克爾斯(PericlesPrinceofTyre)辛白林(Cymbeline)冬天的故事(TheWinter'sTale)歷史劇亨利四世,第一卷(HenryIV,part1)亨利四世,第二卷(HenryIV,part2)亨利五世(HenryV)亨利六世,第一卷(HenryVI,part1)亨利六世,第二卷(HenryVI,part2)亨利六世,第三卷(HenryVI,part3)亨利八世(HenryVIII)約翰王(KingJohn)里查二世(RichardII)里查三世(RichardIII)詩十四行詩(TheSonnets)愛人的怨訴(ALover'sComplaint)又譯:情女怨魯克麗絲失貞記(TheRapeofLucrece)又譯:露克麗絲遭強暴記維納斯和阿多尼斯(VenusandAdonis)熱情的朝圣者(ThePassionatePilgrim)又譯:激情飄泊者鳳凰和斑鳩(ThePhoenixandtheTurtle)其它疑為莎士比亞的作品托馬斯·莫爾爵士(SirThomasMore)愛德華三世(EdwardIII)挽歌(FuneralElegy)培根[Bacon,Francis]2(1561.1.22,英格蘭倫敦~1626.4.9,倫敦)政治,人物小傳,哲學英國政治家和哲學家,也是現代科學方法論之父。他是W.塞西爾的外甥,曾在劍橋和格雷律師學院求學。原是埃塞克斯伯爵(第二)的支持者,但在埃塞克斯伯爵因背叛而受審時轉而反對他。詹姆斯一世當政時,他穩步升遷,先后成為副檢察長(1607)、總檢察長(1613)、大法官(1618)。因證明從那些在他的法庭中受審的人手中接受賄賂被判有罪,他被短期監禁,并永遠失去公職,死時債務纏身。作為科學家,他嘗試把自然科學置于穩固的經驗基礎之上,而不是讓它依賴古老的權威文句。他的方法始于《新工具論》(1620)。在哲學上,他是早期的經驗主義者(參閱經驗主義[Empiricism]),把經驗視為知識的惟一來源。他對科學的繁復分類啟發了18世紀的法國《百科全書》編纂者,而他的經驗主義啟發了19世紀英國科學的哲學家。其他著作包括《學術的進展》(1605)、《亨利七世的歷史》(1622)和幾種重要的法律及擁護憲法的著作。瓊森[Jonson,Ben(jamin)](1572.6.11?英格蘭倫敦~1637.8.6,倫敦)文學,人物小傳英國劇作家、詩人和評論家。他作為一個流浪演員學習了編劇技巧后,為P.亨斯洛的劇院寫劇本。1598年他的喜劇《人人高興》使他一舉成名。他為詹姆斯一世寫了幾出假面劇,還創造了“幕前滑稽節目”在假面劇正式開場前演出。他的經典劇《沃爾波內》(1605~1606)、《煉金術士》(1610)和《巴托羅繆市集》(1614)以諷刺挖苦的手法來暴露他那個年代的愚蠢和墮落,攻擊了貪婪、欺騙和宗教的虛偽,還嘲弄那些成為犧牲品的傻子。他被公認為繼莎士比亞后該年代最重要的劇作家,影響了后來的劇作家們,特別是在王政復辟時期喜劇人物的性格描寫方面(參閱王政復辟時期文學[Restorationliterature])。他也是一位抒情詩人,作品包括為他兒子和女兒寫的兩首著名的挽歌。詹姆斯一世[JamesI]1(1566.6.19,蘇格蘭愛丁堡~1625.3.27,英格蘭赫特福德郡塞奧巴爾茲)歐洲史,人物小傳蘇格蘭國王(1567~1625,稱詹姆斯六世)和英格蘭斯圖亞特王朝第一代國王(1603~1625)。為瑪麗(蘇格蘭女王)和達恩利勛爵的獨生子。1歲就繼承瑪麗的蘇格蘭王位,由大貴族相繼攝政,成為相互斗爭的陰謀家——天主教派(他們想讓他的母親復辟)和新教教派——手中的傀儡。1583年才開始親政,他竭力與英格蘭保持良好關系。伊麗莎白一世死后,他以亨利七世的玄孫資格繼承了英格蘭王位。他很快就結束與西班牙的戰爭(1604),建立和平及繁榮。1604年主持了漢普頓宮會議,拒絕了清教徒所提的改革圣公會的要求,但同意重新翻譯《圣經》,即后來的詹姆斯欽定本《圣經》。他因偏袒天主教而導致火藥陰謀案。1611~1621年逐漸專制,常與日趨強硬的議會發生沖突,并導致他解散議會。大臣R.塞西爾死后,朝政落入一些無能的寵臣手中。十七世紀文學家多恩[Donne,John]

(1572.1.24-6.19,英格蘭倫敦~1631.3.31,倫敦)

\o"查找:文學"文學,\o"查找:人物小傳"人物小傳

英國抽象詩派詩人。出生于天主教徒家庭,12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后轉至劍橋大學,接著又學習法律。年輕時參加冒險活動,渴望得到高級公職,但由于與雇主的女兒秘密結婚,自毀前程。他改信國教,1615年受按立,不久晉升為王室牧師。1621年任\o"查找:圣保羅大教堂"圣保羅大教堂教長。身為英國最偉大的玄學派詩人(參閱\o"查找:玄學派詩歌"玄學派詩歌[Metaphysicalpoetry]),他寫了許多愛情詩、宗教詩、論文及講道稿。大部分寫于早年的世俗詩直率、感情熾熱、非常詼諧、極富想像力。后來的作品顯得較晦暗,如《周年紀念日》(1611~1612),是對這個世界的衰落的冥想寫成的兩首長詩。有19首著名的十四行詩(寫于1607~1613)在他死后出版。《緊急時刻祈禱文》(1624)是他最重要的散文作品。其散文和他的詩一樣富于戲劇性和親切感。

多恩,油畫,約繪于1616年;現藏倫敦國立肖像畫陳列館。

BycourtesyoftheNationalPortraitGallery,London馬韋爾[Marvell,Andrew](1621.3.31,英格蘭約克郡韋恩斯特德~1678.8.18,倫敦)文學,人物小傳英國詩人和政治家。曾任家庭教師,包括在克倫威爾住院期間為其授課。1657年擔任J.彌爾頓的助手。從1659年起為議員。被認為是最佳世俗玄學派詩人之一,其聲譽來自于少數幾篇有才氣的散文詩,如《獻給害羞的女主人》(1681)和《花園》。其他作品包括古典頌詩,如《賀拉斯體頌歌迎克倫威爾從愛爾蘭歸來》(1650),王政復辟后創作的反政府政治諷刺詩,如《對畫家的最后指示》(1667),以及諷刺散文。彌爾頓[Milton,John](1608.12.9,英格蘭倫敦~1674.11.8,白金漢郡查爾芬特-圣賈爾斯)文學,人物小傳英國詩人。青年時期才華橫溢,就讀劍橋大學(1625~1632),并在那里用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寫詩;其中包括《快樂的人》和《幽思的人》,二者皆收錄于后來的《詩歌》(1645)中。1632~1638年期間,他埋首書房中,寫出假面詩劇《科瑪斯》(1637)和不尋常的悼詩《利西達斯》(1638),并旅行至意大利。因為關心英格蘭的清教事業,他在1641~1660年的小冊子中花了很多心力論述公民自由及宗教自由,并在克倫威爾政府中任職。他最著名的散文收錄于論述新聞自由的小冊子《論出版自由》(1644)和《論教育》(1644)中。約1651年完全失明,此后口述作品。他不幸的第一次婚姻在1652年妻子過世后結束,往后兩次婚姻較為成功。王政復辟后他以共和國的著名捍衛者身份被捕,但不久便釋放。在他論述人類墮落而以無韻詩寫成的史詩杰作《失樂園》(1667)中,他有力地駕馭崇高的“偉大風格”,而他對撒旦角色的成功刻畫達到極致。在《復樂園》(1671)和《力士參孫》(1671)中,他進一步表達出自己對上帝的純真信仰和個人靈魂重生的力量。在前一部史詩中基督戰勝了誘惑者撒旦,而在后一部悲劇中這位《舊約全書》人物克服了自憐和絕望而成為上帝的勇士。在英語詩歌史中,他的地位僅次于莎士比亞,彌爾頓對以后的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雖然在20世紀早期遭到攻擊,在該世紀中期已經重獲其在西方文學經典中的地位。德萊頓[Dryden,John](1631.8.9,英格蘭北安普頓郡奧爾德溫科~1700.5.1,倫敦)文學,人物小傳英國詩人、劇作家和文學評論家。鄉村士紳之子,曾在劍橋大學學習。他寫詩稱頌王政復辟,贏得查理二世歡心,后被封為桂冠詩人(1668);兩年后被任命為皇家史官。1688年威廉三世繼位,德萊頓桂冠詩人的頭銜被剝奪。以其許多作品成功地支配了文學舞臺,其中許多是為配合政治和公職生活所作。他寫了近30部悲、喜劇和歌劇,如:《奧倫-蔡比》(1675)、《一切為了愛》(1677)等都非常成功。《論戲劇詩》(1668)是第一部內容豐富的近代戲劇評論作品。后來,德萊頓轉而寫詩諷喻時事,成為英國最偉大的諷喻詩人。寫了著名的《押沙龍與阿奇托菲爾》(1681)和《獎章》(1682)。他還翻譯了許多拉丁語詩作,包括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班揚[Bunyan,John]

(1628.11,英格蘭貝德福德郡埃爾斯托~1688.8.31,倫敦)

\o"查找:文學"文學,\o"查找:人物小傳"人物小傳

英國清教徒牧師和傳道士。生于農村,家境貧寒。內戰爆發時,被征召入國會軍,接觸了克倫威爾軍隊中左翼教派沸騰的宗教生活,對清教徒的主導思想開始熟悉起來。他經歷了一段精神的折磨,最后改信了清教主義,并成為傳道士。查理二世復辟后,他因是不從國教派而被關了12年,在獄中他撰寫了描述他的靈魂的自傳《罪人受恩記》(1666)。其最有名的著作《天路歷程》(1678~1684)是一部宗教寓言,表達了清教主義的宗教觀,敘述一個基督徒生死存亡的驚險故事。書一出版后其受到平民百姓歡迎的程度僅次于《圣經》。除了履行牧師的職責外,在其生命的最后10年中他還出版了大量作品。

班揚,懷特(RobertWhite)繪于皮紙上的鉛筆畫;現藏不列顛博物館。

BycourtesyofthetrusteesoftheBritishMuseum古典主義時代的文學家蒲柏[Pope,Alexander]

(1688.5.21,英格蘭倫敦~1744.5.30,倫敦附近的特威克納姆)

\o"查找:文學"文學,\o"查找:人物小傳"人物小傳

英國詩人和諷刺家。為早熟聰慧的孩子,因信仰天主教而被剝奪受正式教育的權利,因此自學成才。他因脊柱畸形和其他健康問題而使身體的生長受到限制,并妨礙了他的行動,但也因此使他更加專注于閱讀和寫作。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批評論》(1711)對寫作的藝術作出了評價,是一部詩作,其中一些經典警句已經變成了成語(如“錯誤人皆有,寬恕最難能”等)。他睿智的諷刺史詩《奪發記》(1712~1714)諷刺了當時的社會。他一生中最偉大的成就是翻譯了\o"查找:荷馬"荷馬史詩《伊利亞特》(1720年)和《奧德賽》(1726),其成功使他在經濟上有了保障。他開始卷入許多文學論戰,寫了嚴厲的諷刺詩《群愚史詩》(1728)和《致阿巴思諾特醫生書》(1735)。他的哲學散文《人論》(1733~1734)原是一個長篇的一部分,但最終沒能完成。

蒲柏,肖像畫,哈得孫(ThomasHudson)繪;現藏倫敦國立肖像畫陳列館。

BycourtesyoftheNationalPortraitGallery,London約翰遜[Johnson,Samuel]6又稱約翰遜博士(Dr.Johnson)。(1709.9.18,英格蘭斯塔福德郡利奇菲爾德~1784.12.13,倫敦)文學,人物小傳英國文人,18世紀英國杰出人物之一。書商之子,曾短期在牛津大學讀書。在與妻子辦學失敗后,遷居倫敦。他為期刊撰稿,并受雇為牛津伯爵的大圖書館編目。在辛勞8年之后的1755年,他發表劃時代的《英文辭典》(1755),這是第一部英語大辭典,也為他帶來聲譽。他繼續為《紳士雜志》、《世界紀事》等期刊寫稿,并且幾乎獨自寫作并編輯雙周刊《漫步者》(1750~1752)。他也寫作戲劇,卻沒有一部獲得演出的成功。1765年他發表莎士比亞的評注版,其中的序文大大有助于確立莎士比亞在文學界的中心地位。他的游記有《蘇格蘭西部群島之旅》(1775)。《英國詩人傳》(10卷,1779~1781)是重要的評論作品。其他重要作品包括長詩《人類欲望的虛幻》(1749)和哲學故事《拉塞拉斯》(1759)。身為有才氣的談話者,他參與創立了文學俱樂部(約1763)。俱樂部以杰出的成員而聞名,包括加里克、伯克、哥爾德斯密斯、雷諾茲。他的格言有助于使他成為最常被引用的英國作家之一。他的同伴J.鮑斯韋爾為約翰遜寫了傳記,成為古今最受贊賞的傳記之一。格雷[Gray,Thomas]2

(1716.12.26,英格蘭倫敦~1771.7.30,劍橋)

\o"查找:文學"文學,\o"查找:人物小傳"人物小傳

英國詩人。曾在劍橋求學,后來定居于此,并在這里寫詩,這些詩充滿依依不舍的哀思,并反映出他用眾所周知的語詞組成鏗鏘有力、瑯瑯上口的詩句的成熟技巧。雖然作品不多,他卻是當時的主要詩人。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墓園挽歌》(1751)屬于英國最著名抒情詩之列,同時也被認為是英國墓園詩歌中最好的作品。在《墓園挽歌》獲得極大成功之后,接下來的兩首詩作令人失望。此時他實際已停止寫作。

格雷,油畫,JohnGilesEccardt繪;現藏倫敦國立肖像畫陳列館。

BycourtesyoftheNationalPortraitGallery,London哥爾德斯密斯[Goldsmith,Oliver]

(1730.11.10,愛爾蘭韋斯特米斯郡基爾肯尼韋斯特~1774.4.4,英格蘭倫敦)

\o"查找:文學"文學,\o"查找:戲劇"戲劇,\o"查找:人物小傳"人物小傳

愛爾蘭裔英國散文作家、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原在都柏林三一學院就讀,后到愛丁堡學醫。定居倫敦后開始寫散文,其中一些作品收錄于《世界公民》(1762)中。1764年成為\o"查找:約翰遜"約翰遜著名俱樂部的創始成員,同年發表詩作《旅行者》,獲得詩人聲譽;所作著名的田園哀歌《荒村》(1770),更確立其詩人的地位。小說《威克菲爾德的牧師》(1766)展現出他作為小說家的嫻熟技巧。滑稽喜劇《委曲求全》(1773)是他最成功的劇作。精于各種文體,以其異常優雅、生動的風格聞名,與同時代的許多文學家為友,公認為當時的奇人之一。

哥爾德斯密斯,油畫,雷諾茲(JoshuaReynolds)繪于1770年;現藏倫敦國立肖像畫陳列館。

BycourtesyoftheNationalPortraitGallery,London謝里丹[Sheridan,RichardBrinsley(Butler)](1751.11.4受洗,愛爾蘭都柏林~1816.7.7,英格蘭倫敦)文學,戲劇,人物小傳英國劇作家。在哈羅公學接受教育,定居于倫敦,拒絕法律工作而從事戲劇事業。1775年他的喜劇《情敵》中的角色馬拉普羅太太廣為人知,也使謝里丹成為戲劇界的重要人物。1776~1809年,他先任特魯里街劇院的經理,后成為該劇院的老板,并在該劇院上演他的劇作。1777年上演他的喜劇《造謠學校》,贏得了廣泛的贊揚。《批評家》(1779)再次證明了他具有諷刺智慧的天資。他的戲劇成為風俗喜劇史上連接王政復辟時期的戲劇與后來的王爾德戲劇之間的橋梁。1780年成為國會議員,是少數派輝格黨的著名演說家。浪漫主義時代文學家Thomson,James.1700-1748.Scottish-bornBritishpoetwhoseworks,mostnotablyTheSeasons(1726-1730)andTheCastleofIndolence(1748),presagedromanticism.Young,Edward.1683-1765.EnglishpoetknownforhisdramaticmonologueNightThoughtsonLife,Death,andImmortality(1742-1745).

柯珀[Cowper,William]

(1731.11.26,英格蘭赫特福德郡大伯克姆斯特德~1800.4.25,諾福克東迪勒姆)

\o"查找:文學"文學,\o"查找:人物小傳"人物小傳

英國詩人,由于精神狀態不穩定和對宗教的疑懼,一生受盡折磨。他經常描寫農村的日常生活,給18世紀描寫自然的詩帶來一種新的直率氣氛和博愛精神,被視為是浪漫主義的先行者。1779年與白金漢郡奧爾尼教區長J.牛頓合寫宗教詩集《奧爾尼贊美詩》,其中有些贊美詩在英國新教中至今仍受歡迎。1785年發表長詩《任務》,這是一首推論的長詩,詩人寫來“推薦農村的悠閑”,立刻獲得成功。他還寫了許多旋律優美、幽默、簡潔的抒情詩,被認為是英國最好的書信作家之一。

柯珀,油畫,LemuelAbbott繪于1792年;現藏倫敦國立肖像畫陳列館。

BycourtesyoftheNationalPortraitGallery,London克雷布[Crabbe,George](1754.12.2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