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755年618年907年朱溫廢唐貞觀之治武周政治開元盛世安史之亂藩鎮割據黃巢起義581年開皇之治唐朝建立隋朝建立589年完成統一960年北宋建立隋唐五代十國隋唐興繼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唐高祖李淵第一篇:隋唐的統一隋文帝(楊堅)一、隋朝興亡1、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楊堅)建立者:建立時間:都城:楊堅581年長安隋朝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對峙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一、隋朝興亡2、隋的統一589年隋滅陳(次子楊廣統兵),南北統一。隋煬帝(楊廣)(1)隋統一的原因:①民族大交融的趨勢為隋朝統一全國提供了有利條件。②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勞動,使南北方經濟得到發展,為隋朝統一全國提供了物質基礎③廣大人民經過長期的戰亂,向往統一,期盼有一個較為安定的社會環境。(2)隋統一的意義:隋朝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對峙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廣設倉庫
興建兩都含嘉倉糧窖東都洛陽一、隋朝興亡3、隋朝的建設京杭大運河隋煬帝于605年至610年開通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連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余杭,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000多千米,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教材補遺隋朝大運河:功過得失天下轉漕(水上糧食運輸),仰此一渠。……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皮日休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銀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胡曾京杭大運河示意圖3、隋朝的建設
開通運河【思考】從多角度看修建開通大運河的利弊。利:①大運河貫通南北,對鞏固統一、促進南北經濟交流以及運河沿岸城市發展,起了重要作用;②促進了中原與南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弊:①過度役使民力,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②促階級矛盾被激化,開鑿過程中濫用刑法,引起民眾不滿,推動了起義的爆發。隋煬帝的功業與下場政治改革官制頒大業律遷都洛陽軍事攻滅吐谷渾征討占城征討契丹,大宴突厥征討琉球三征高句麗經濟開鑿大運河文化科舉進士科藏書事業外交巡視西域各國新羅、倭國、赤土國南征林邑、北過突厥,好大喜功的雄心帝王三征高麗、盜賊蜂起,隋朝滅亡的前奏余音一、隋朝興亡4、隋朝的滅亡(1)大興土木,窮奢極欲,營建東都,每月征發丁男200萬人,開鑿運河,前后役丁更達數百萬。(2)三次大舉征伐高麗隋煬帝(楊廣)生產遭到破壞,民不聊生,爆發農民起義。隋末農民起義611年開始于山東—翟讓、李密---瓦崗軍一、隋朝興亡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隋亡;同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楊隋一統
隋無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固可一天下。以立法而施及唐、宋,蓋隋亡而法不亡也,若置倉、遞運之類也。
——王夫之《讀通鑒論·隋文帝》雖短命而亡,但影響深遠第二篇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李淵(618—626)李世民武則天李隆基二、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李淵(618—626)建立者:建立時間:都城:李淵(唐高祖)618年長安2、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治國思想閱讀四則材料結合教材內容,分析唐太宗的治國思想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材料二:“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勝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資治通鑒》材料三:“崇飾宮宇,游賞池臺,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勞敝。”
——《資治通鑒》吸取隋亡教訓,以民為本,,勸課農桑材料四:“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子,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唐太宗統治時期,人才濟濟——房玄齡、杜如晦、魏征……虛懷納諫,知人善任戒奢從簡輕徭薄賦3、武周政權——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624-705),本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逐漸掌握實權,晚年稱帝。690年武則天正式改唐為周。她在位期間,創立殿試制度,并繼續推行貞觀以來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這使得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國力不斷增強,為“開元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4、開元盛世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李隆基政治上:選賢任能,改革吏治經濟上:發展生產文化上:大興文治;軍事上:改革兵制政治清平,經濟有很大發展,社會空前繁榮——開元盛世唐朝是怎樣加強對西域管轄的?(1)唐對突厥地區的管理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首先戰爭征服突厥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唐朝實行了什么民族政策?5、民族關系回紇靺鞨吐蕃8世紀中期,骨力裴羅統一回紇各部,唐玄宗冊封他為“懷仁可汗”。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府都督。7世紀前期,文成公主入藏和親,嫁與松贊干布。9世紀中期,吐蕃與唐會盟。這些少數民族政權的地理位置?唐朝實行了什么民族政策?2、唐朝對回紇、吐蕃、靺鞨的管理政策民族時間具體情況戰爭東突厥唐太宗大敗東突厥,任命都督建立機構西突厥唐太宗安西都護府武則天北庭都護府黑水靺鞨黑水都督府冊封回紇唐玄宗骨力裴羅(懷仁可汗)粟末唐玄宗大祚榮(渤海郡王)南詔唐玄宗皮羅閣(云南王)和親會盟吐蕃唐太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唐中宗尺帶珠丹(金城公主)唐朝的民族政策小組討論從不同方面分析唐盛世的形成原因?政治上,注意改革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經濟上,發展生產,規范賦稅徭役;軍事上,實行府兵制,對外用兵有節制;文化上,大興文治,興學重教;民族關系上,采取較為平等的民族政策,實現了邊境地區的統一和安定,民族間交往密切。從歷史大勢上說,經歷了魏晉南北朝三個多世紀的動亂,人心思定,百姓需要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第三篇唐朝的衰亡安祿山史思明三、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1、安史之亂①政治腐敗:唐玄宗統治后期,沉于享樂,怠于政事;任人唯親。②邊疆危機:邊疆形勢隨著版圖的拓展日益緊張。③軍事失當:在邊境重地增置軍鎮,軍鎮長官兵力擴大;唐玄宗后期,出現兵力外重內輕的局面。(1)背景:渤海長安太原魏州汴州睢州洛陽幽州云州九原營州靈武益州北京馬嵬驛河黃江長常山井陘關潼關安祿山起兵反唐地點安祿山兼任的三節度使名稱安史叛軍進攻路線唐、回紇軍反擊路線唐玄宗入蜀路線河東范陽平盧河東755年-763年(2)過程: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發動叛亂,歷時八年,763年被唐平定。(3)影響:唐朝由盛轉衰“安史之亂”平定后,星羅棋布的藩鎮(1)藩鎮的權力政治上,擁有自主權,可以自行任免官吏,節度使死后職位傳給兒子或部將;經濟上,擁有財權;在軍事上,擁有強悍的武裝,獨霸一方。藩鎮割據形勢圖(2)影響藩鎮割據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續了100多年,藩鎮之間、藩鎮與中央之間不斷爭戰,嚴重削弱了唐朝統治。武夫悍將…據要險,專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以布列天下。……一寇死,一賊生,訖唐亡百余年,卒不為王土。——《新唐書》2、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宦官專權幾乎貫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宮弒帝,專權橫行,無惡不作。自號稱“欺壓皇上的老奴”李輔國始,繼而有逼宮弒帝的俱文珍與王守澄、經歷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稱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時的權閹楊復恭、劉季述等人。這些人個個都是生前顯赫無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死于宦官之手:順宗、憲宗、敬宗由宦官擁立的: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歷史解釋唐朝后期,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不同派別的爭權斗爭,史稱“朋黨之爭”。唐穆宗時,朝廷大臣分化組合,形成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兩黨交替執政,相互攻伐,使腐敗的朝廷更加混亂。唐武宗時,李德裕高居相位,將李宗閔貶斥流放封州;宣宗時,牛黨得勢,李黨皆被罷斥,李德裕被貶死崖州。宣宗時牛僧孺病死,牛李黨爭才告結束。唐文宗為此感慨:“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歷史解釋影響:唐朝后期,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進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統治。《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3、黃巢起義時間:領導者:過程:意義:(1)背景:唐朝后期,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加劇875年黃巢橫掃大半個中國,一度攻占長安沉重的打擊了唐朝的統治。朱溫參加起義背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