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課件(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第20課 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課件(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第20課 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課件(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第20課 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課件(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第20課 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課件(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列寧指揮起義工兵攻打冬宮2021/5/91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模式改革解體1991.12.21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知識結構1917.11.72021/5/92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第20課課程標準:

了解俄國國內戰爭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認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列舉“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現,認識其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2021/5/93

閱讀課本引言和第一自然段思考:

十月革命勝利后,蘇維埃政府面臨怎樣的形勢?⑶外國干涉軍和國內武裝叛亂的聯合進攻⑴?國土被敵人控制,反革命活動猖獗。⑵經濟凋敝,物資奇缺。形勢嚴峻?2021/5/94列寧的探索

面對殘酷的戰爭環境,蘇維埃政府提出“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勝敵人”,在非常時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結合材料和教材知識:思考1:“非常時期”指什么?思考2:采取“非常措施”的目的是什么?“非常措施”有哪些?2021/5/95★“非常時期”指的是:蘇俄進入艱苦的三年國內戰爭時期。(1918——1920)★目的:集中全國的物力、財力,支持紅軍,戰勝敵人。

★措施:①農業:實行余糧收集制②工業:大中小企業全面國有化③貿易:取消自由貿易④分配:

實行普遍義務勞動制和實物配給制有什么特點?“戰時”、“共產主義”“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背景目的內容2021/5/96

結合以下材料思考:如何評價“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材料1:“當時所處的條件下,這種政策基本上是正確的”。因為“俄羅斯同它的產糧區隔絕了……除了余糧收集制之外,當時我們沒有別的辦法來實現糧食政策的”

———列寧對戰時共產主義的評價材料2:1920年,蘇俄農民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土地屬于我們,面包卻屬于你們;水屬于我們,魚卻屬于你們;森林屬于我們,木材卻屬于你們?!?021/5/971919年俄國1普特(16.38千克)糧食的價格國家征購價6盧布國家零售價30盧布黑市價格200盧布材料3:

材料4:“農民并非受人蠱惑,‘自覺地’進行反布爾什維克黨的活動,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損害,‘本能地’起來反對蘇維埃?!?/p>

材料5:“我們原來打算直接用無產階級的國家法令,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的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生產和產品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犯了錯誤。”

2021/5/98評價

(1)積極:特殊歷史時期中,鞏固蘇維埃政權的一項特殊政策;為戰勝國內外敵人提供物質的保障。軍事上的勝利保衛和鞏固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2)局限:但違背經濟規律,損害了農民的利益;作為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途徑是錯誤的。2021/5/99

材料1:“連年戰爭使蘇俄2000多萬人喪生,1921年天災造成饑荒,農業生產直線下降。日用品嚴重缺乏,糧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數工廠無法開工,1920年的工業產值只及戰前的13.8%。

結合材料思考:國內戰爭結束后,蘇維埃政權又面臨什么新的困難和危機?2021/5/910

材料2:國內戰爭結束后,余糧收集制非但沒有取消,反而強化了,1920~1921年度的糧食收購量卻翻了一番……,這種越來越嚴厲的無償征購,使得農民的不滿演變為農民暴動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條件的惡化也日益不滿。更為嚴重的是,1921年2月28日,作為彼得格勒門戶的海軍基地喀瑯施塔得發生了水兵叛亂,(這里的水兵大部分在十月革命中,曾作為布爾什維克黨的支持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拋出了‘貿易自由’‘擁護不要共產黨人參加的蘇維?!??!?/p>

材料3:正是這次兵變使列寧認識到,共產黨的農業經濟政策存在重大錯誤,必須果斷地根本扭轉。列寧當時告訴黨:“農民曾經不得不去挽救國家,無報酬地繳納余糧,但是它現在已經經受不住這樣的重擔”。

從材料可看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了那些危機?如何解決這些危機?經濟和政治危機新經濟政策2021/5/911新經濟政策1、原因:2、標志:

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開,通過《關于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的決議。(1)根本: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弊端引發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2)直接:1921年海軍基地兵變。2021/5/912新經濟政策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項目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內容意義農業政策工業政策貿易政策分配制度余糧收集制全面推行工業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實行配給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國家資本主義恢復自由貿易允許商品買賣實行按勞分配制減輕了農民負擔,緩解了政府和農民之間的矛盾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有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積極性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實質: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的關系來擴大生產,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2021/5/913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蘇聯經濟得到了恢復。列寧對此感到很欣慰,他說:“在戰爭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依據以上材料思考新經濟政策的影響2021/5/9143、影響:

(1)提高了人民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經濟迅速恢復(1925年),有利于穩定政治形勢。

(2)是列寧對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如何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探索。2021/5/915蘇聯(蘇俄)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思路:列寧時代:戰時共產主義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失?。┬陆洕撸豪蒙唐坟泿抨P系建設社會主義1925年,蘇俄國民經濟基本恢復“1924年列寧逝世后,斯大林的領導地位逐漸確立,此時的蘇聯處于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封鎖和包圍之中,孤立無援,國內工業生產極其落后,到1928年,蘇聯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是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p>

——《大國崛起》1925年,蘇俄基本完成經濟恢復后,蘇聯在經濟上面臨著何種任務?應該如何做?提示:迅速增強經濟實力和國防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斯大林時代: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計劃經濟體制——斯大林模式2021/5/916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1)蘇聯建立時間:1922年12月加盟共和國:(1924年)

(2)列寧逝世2021/5/9173.表現:

⑴工業: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農業、輕工業提供資金。⑵經濟體制: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⑶農業:農業集體化運動:把分散的農民組織到集體農莊里(1937)

2.定義

:斯大林執政時期開創的社會主義建設模式三、斯大林模式

2021/5/918名稱時間主要成就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二個五年計劃第三個五年計劃1928年-1932年從農業國變為工業-農業國1933年-1937年成為世界工業強國,工業產量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實施,因衛國戰爭爆發而被打斷材料1蘇聯的五年計劃建設評價2021/5/919

材料2:據統計,在蘇聯農村中,從1927年7月到1930年,牛減少了22%,馬減少了13%,豬牛減少了33%,羊減少了26%。

材料3:實現農業集體化后,蘇聯政府采取提高工業品價格的辦法,要農民為工業化提供資金,……據統計,從農民手中拿走的糧食,約占其收獲量的40%,而糧食收購價遠低于生產成本?!耙晃逵媱潯逼陂g,通過這些辦法從農民手中得到的資金,在工業化資金中約占1/3。

———原歷史教科書

材料4: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的很苦。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的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你要母雞多生蛋,又不給它吃米,又要馬兒跑的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評價2021/5/9204、對“斯大林模式”的評價積極(1)開辟了計劃經濟體制和新型工業化模式,迅速實現國家工業化;(歐洲第一、世界第二)(2)短時間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實力快速增長,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奠定物質基礎。弊端(1)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2)犧牲農民利益,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3)壓制地方和企業積極性,阻礙經濟可持續發展。(4)日益僵化,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是蘇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和創新,曾在初期和戰爭時期發揮過積極作用,但不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惟一模式。結論:2021/5/92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比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蘇維埃體制(高度集權)、一黨制、終身制。君主立憲制、內閣制、兩黨制。政治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市場經濟體制經濟體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集體化農莊資本主義大農場農業制度農、輕、重協調發展優先發展重工業先輕工業后重工業工業化道路以公有制為主導,多種所有制成分并存。生產資料公有制生產資料私有制所有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

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2021/5/9221、(2003.上海.15)1920年,蘇俄農民中流傳這樣的說法:“土地屬于我們,面包卻屬于你們;水屬于我們,魚卻屬于你們;森林屬于我們,木材卻屬于你們?!彼从车氖菓饡r共產主義政策A、保障了農民的利益B、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C、實行了軍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貿易制度鞏固提升2021/5/9232、小說《靜靜的頓河》中的一位暴動士兵說:“青天白日里就進行瘋狂的搶劫!把我們家的糧食全搞走啦,連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說這樣為勞動人民嗎?”士兵的話主要針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中的A.余糧收集制B.企業國有政策C.糧食稅D.勞動義務制2021/5/9243、列寧認為,既然俄國無法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那么就“應該利用資本主義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的中間環節”,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經濟政策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C、工業化政策D、農業集體化政策2021/5/9254、1922年,農民契訶夫在完成了固定糧食稅之后,把剩余糧食運到蘇俄境內的一個集市上出售,結果應是A、管理人員增加了他的稅額B、他被處以罰款C、他只能售出其中一部分D、行為合法,沒有人干預2021/5/9265、新經濟政策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國家控制經濟命脈B、無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C、在一定限度內恢復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生產D、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2021/5/9276、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制訂新經濟政策時最基本的依據是

A、從俄國的國情出發B、利用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

C、加強和鞏固工農聯盟D、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2021/5/9287、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和美國推行羅斯福政策的相似點是①面臨極為困難的經濟形勢②國家頒布政策法令干預經濟③最主要內容是調整和復興工業④通過發展商品生產來恢復農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021/5/9298、(2005年廣東高考21題)斯大林在論述蘇聯工業化時說:“沒有重工業就無法保衛國家,所以必須趕快發展重工業,如果這事遲了,那就要失敗?!彼麖娬{蘇聯有限發展重工業,就外部環境而言,是因為()A.馬歇爾計劃的出臺B.蘇聯處于資本主義世界的包圍中C.冷戰格局的形成D.社會主義陣營的出現9、(2006年全國高考文綜Ⅱ21題)蘇聯工業化資金的重要來源是農業。蘇聯采取的與工業化相配合的重大舉措是()A.余糧收集制B.征收糧食稅C.農業集體化D.農產品自由貿易BC2021/5/93010、下列對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評價,正確的有()①從本質上講不利于生產力的發展②這種體制有嚴重缺點和弊端③后來這種體制阻礙了蘇聯國民經濟的發展④這種體制在歷史上曾起過積極的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D2021/5/93111、以下對“斯大林模式”的敘述正確的是:A、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建成標志著“斯大林模式”創建B、指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C、一種不同于市場經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新型的工業化模式D、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唯一模式C2021/5/93212、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A、“一五”計劃完成后B、“二五”計劃完成后C、“三五”計劃完成后D、“四五”計劃完成后B2021/5/93313.蘇聯工業化與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不同之處在于()A、優先發展重工業B、輕重工業同步進行C、工業化和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