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內塌方原因及預防_第1頁
隧道洞內塌方原因及預防_第2頁
隧道洞內塌方原因及預防_第3頁
隧道洞內塌方原因及預防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隧道洞內塌方原因及預防1,不良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1)隧道穿過斷層及其破碎帶,或在薄層巖體的小曲褶、錯動發育地段;通過各種堆積體;在軟弱結構面發育或泥質充填物過多地段。(2)隧道穿越地層覆蓋過薄地段。(3)水是造成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2隧道設計考慮不周(1)隧道選定位置時,地質調查不細,未能作詳細的分析,或未能查明可能坍方的因素,沒有繞開可以繞避的不良地質地段。(2)缺乏詳細的的地質及水文地質資料,引起施工指導或施工方案的失誤。3施工方法和措施不當(1)施工方法與地質條件不相適應;地質條件發生變化,沒有及時改變施工方法;工序間距安排不當;施工支護不及時,支撐架立不合要求,或抽換不當“先拆后支”;地層暴露過久,引起圍巖松動、風化、導致塌方。(2)噴錨支護不及時,噴射混凝土的質量、厚度不符合要求。(3)新奧法施工的隧道,沒有按規定進行量測,或信息反饋不及時,決策失誤、措施不力。(4)圍巖爆破用藥量過多,因震動引起坍塌。(5)對危石檢查不重視、不及時,處理危石措施不當,引起巖層坍塌。預防施工措施1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法隧道施工預防坍方,選擇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至關重要。應采取“先排水、短開挖、弱爆破、強支護、早襯砌、勤量測”的施工方法。2加強塌方的預測預測坍方常用的幾種方法:(1)觀察法(2)一般量測法(3)微地震學測量法和聲學測量法3加強初期支護控制塌方(1)隧道發生坍方,應及時迅速處理。(2)處理坍方應先加固未坍塌地段,防止繼續發展。并可按下列方法進行處理:①小坍方,縱向延伸不長、坍穴不高。首先加固坍體兩端洞身,并抓緊噴射混凝土或采用錨噴聯合支護封閉坍穴頂部和側部,再進行清砟。②大坍方坍穴高、坍砟數量大,坍砟體完全堵住洞身時,宜采取先護后挖的方法。③坍方冒頂,在清砟前應支護陷穴口,地層極差時,在陷穴口附近地面打設地面錨桿,洞內可采用管棚支護和鋼架支撐。④洞口坍方,一般易坍至地表,可采取暗洞明作的辦法。(3)處理坍方的同時,應加強防排水工作。①地表沉陷和裂縫,用不透水土壤夯填緊密,開挖截水溝,防止地表水滲入坍體。②坍方通頂時,應在陷穴口地表四周挖溝排水,并設雨棚遮蓋穴頂。陷穴口回填應高出地面并用粘土或圬工封口,做好排水。③坍體內有地下水活動時,用管槽引至排水溝排出,防止坍方擴大。(4)坍方地段的襯砌,應視坍穴大小和地質情況予以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