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髕骨骨折的治療辦法的選擇髕骨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關節內骨折,占全部骨折損傷的10%[1]。髕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頭肌腱內。髕骨為膝關節伸膝裝置的中間構造,有著重要的生物力學性能。髕骨位置表淺,只有皮膚、薄層皮下組織及髕前滑囊在髕骨之上,故髕骨易因直接暴力及間接暴力而損傷。髕骨骨折的治療辦法繁多,重要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治療的目的是保存髕骨、骨折解剖復位,重建其伸膝裝置、術后早期活動及盡早恢復膝關節功效。Heppenstall[2]提出的髕骨骨折的治療原則是:①骨折的復位盡量達成解剖復位;②骨折應用可靠的內固定,直至骨折端愈合;③應重視重建膝關節的持續性;④盡量完全恢復膝關節的生理運動功效。治療辦法與否合理將直接影響膝關節的功效鍛煉,本文通過探討多個髕骨骨折的治療辦法的優缺點,以供臨床參考。1、髕骨骨折的解剖及生物力學特點髕骨是人體內最大的籽骨,略呈三角形,尖端向下,位于股四頭肌腱內,是伸膝裝置中的一種重要組件。髕骨上連股四頭肌,下通過髕腱連接于脛骨結節,一部分股四頭肌腱膜纖維延續過髕骨表面并與髕腱融合。髕骨上只有皮膚、很薄的皮下組織和髕前滑囊覆蓋,這種解剖特點使髕骨在受到直接暴力打擊和摔倒時容易損傷。髕骨后方是軟骨面,與股骨兩髁之間軟骨面成關節,其中央有一縱嵴與股骨髁滑車的凹陷相適應,并將髕骨后軟骨面分為內外兩部分,內側者較厚,外側部較寬。其內側的縱嵴又將內側部分分為內側面及內側偏面。髕骨的力學作用是機械性地使股四頭肌通過髕韌帶對脛骨施加作用力,以變化其作用方向[3]。Kaufer[4]明確指出其生物學機制重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它作為伸膝裝置的中間構造,將股四頭肌產生的拉力傳向髕腱;另首先它有效的增加了伸膝裝置對于膝關節屈伸軸點的杠桿力臂,從而增大了股四頭肌的力矩,加強其機械效益。髕骨為膝關節提供了伸膝裝置的彎矩作用力臂,增大了股四頭肌的作用力矩,在膝關節屈曲早期,伸直時髕骨可增加股四頭肌力臂30%,到彎曲30°時增加15%[5]。髕骨隨其運動受力亦不相似,當膝關節伸直時,髕骨受到來自股四頭肌的軸向拉力和髕腱的反向作用力,受力為張應力,而當膝關節處在屈曲位時,,髕骨關節面與股骨關節接觸,髕骨受多個方向力的作用,除了前方的軸向拉力外,尚有來自后方與股骨髁相抵的壓力,此時受力為壓應力,髕骨關節呈三點受力。三點受力造成髕骨前方產生為張力,同時被股四頭肌的收縮而加強。Carpenter等[6]研究證明,正是屈膝時作用在髕骨上的三向受力進而造成了許多骨折的發生。2、髕骨骨折的分型AO根據髕骨骨折的部位和與否損傷伸膝裝置,將髕骨骨折分為關節外骨折、涉及部分關節面骨折,以及涉及關節面和伸膝裝置骨折3型[7]。王鵬建等[8]根據骨折塊大小、數量進行量化性分型:Ⅰ型:骨折無移位或移位距離<5mm,髕骨關節面移位<2mm,或雖有移位,但骨折位于髕骨下極且未涉及關節面。Ⅱ型:骨折為2塊,呈橫形、斜形或縱形,位于髕骨體中部,移位距離≥5mm,髕骨關節面移位≥2mm。Ⅲ型:粉碎性骨折,移位距離≥5mm,髕骨關節面移位≥2mm。其中,Ⅲ型又分為ⅢA、ⅢB、ⅢC3個亞型。ⅢA型:骨折為3塊,骨折塊≥10mm2ⅢB型:骨折為4塊以上,大部分骨折塊≥10mm2ⅢC型:骨折塊數目多,大部分骨折塊<10mm2。此種分型在臨床實際操作中難度較大,精確率不高。而楊占輝等[9]針對髕骨和髕骨骨折的特點,提出有移位髕骨骨折的術中分型及分型原則,將有移位髕骨骨折分為5型,不涉及無移位髕骨骨折且在術中進行骨折分型,此種分型對于需要手術的病人在術前即不能擬定適宜的治療方案和充足的術前準備。劉寶平等[10]認為小朋友的套袖型骨折及髕骨骨軟骨骨折也應納入髕骨骨折。3、髕骨骨折的治療辦法非手術療法對于無移位的髕骨骨折,骨折移位少,關節面不平整較輕(分離<3-4mm,關節面不平<2mm)以及伸肌支持帶損失者,可采用非手術治療,用長腿石膏托固定于膝伸直位4-6周后行患膝康復功效鍛煉。ShabatS[11]等通過對68例髕骨骨折患者的治療后研究認為髕骨骨折即使屬于關節內的骨折,但是通過及時的外科治療,能夠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BraunW[12]等通過對40例保守治療的傷后平均月的隨訪發現80%的患者無膝關節疼痛;90%的患者膝關節功效恢復良好。徐飛等[13]將手術組和保守組各13例分為橫斷粉碎型和星狀崩裂型兩大類,分別采用切開復位張力帶內固定加CPM機膝關節功效鍛煉,和手法復位自制髕圈加石膏托外固定加中藥熏洗,對兩大類型髕骨骨折的治療總治愈率進行比較,手術治療%顯著優于保守治療%。保守治療髕骨骨折有一定臨床療效,但其適應證狹窄,治療療程長、并發癥多,因此除非患者有嚴重的骨質疏松,全身狀況較差不能耐受手術或手術治療效果不佳、術后功效規定較低,普通不選擇保守治療。手術治療髕骨全切除術重要合用于嚴重的髕骨粉碎性骨折,軟骨廣泛破壞,難于將其保存的患者。髕骨在增強股四頭肌肌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髕股關節軟骨的適應性使其摩擦系數明顯不大于股四頭肌腱或其它替代物,切除髕骨后必然會減少伸膝力矩,股四頭肌肌力需增加30%方能代償[14]。髕骨切除后普通將股四頭肌肌腱下拉固定于脛骨粗隆或與髕韌帶縫合,石膏固定6周。NordinM[15]等認為原則上應盡量避免髕骨的切除,保存膝關節的完整性。MullerEJ[16]等指出如果髕骨切除術已是必然的話,那么髕骨的切除術應當在早期完畢。他對21個行髕骨切除術的患者進行隨訪發現,早期進行的髕骨切除術的患者膝關節評分為71分,而拖遲進行手術的患者膝關節評分只為分,兩者有顯著性差別。肖展豪等[17]認為髕骨含有傳導并增強股四頭肌肌力、伸直膝關節最后10~15°的滑車作用及維護膝關節的穩定、保護股骨髁使其免于直接遭受外傷性打擊的作用,應努力修復或重建,不能容易切除。并且髕骨全切除者術后易引發股四頭肌力弱,活動受限,肌腱直接在股骨滑車軟骨上滑動,易造成股骨髁軟骨的磨損及股四頭肌腱滑脫,甚至發生斷裂。髕骨部分切除后,髕股關節接觸而完全錯格,使該關節的載荷傳導紊亂,易發生晚期的創傷性關節炎。上述資料表明,對粉碎性髕骨骨折行髕骨切除術應取謹慎態度,盡量確保髕骨的完整性,充足恢復髕骨的功效。髕骨骨折發生率高,占全身骨折損失的10%,如何恰當、靈活、有效地選擇內固定的辦法及材料治療髕骨骨折,快速增進傷膝功效的恢復,是擺在臨床骨科醫生面前的一種棘手問題。內固定辦法的選擇與否適宜,將直接影響髕骨骨折的愈合時間及膝關節的功效恢復。髕骨骨折的內固定辦法繁多,本文對現在慣用的幾個內固定術式進行綜述以下:環形縫扎是數年來固定髕骨骨折的傳統辦法,慣用材料為粗絲線及鋼絲,絲線環扎與鋼絲環扎力學原理同樣,可使骨折塊向髕骨中心聚集,對抗髕骨周邊的張力,達成復位、固定之目的。此辦法合用于髕骨粉碎骨折或有分離移位的髕骨中段橫行骨折,骨折復位后關節面尚光滑完整者。此辦法的缺點是鋼絲穿過髕骨周邊的軟組織,不能獲得堅強的固定,故術后必須石膏外固定4~6周后才干進行膝關節活動。絲線環扎優點是手術簡樸易行、創傷小、且避免二次手術痛苦,特別適應于嚴重髕骨粉碎性骨折。周偉等[18]采用鋼絲環扎18例(A組)、AO張力帶固定68例(B組)、改良張力帶固定24例(C組)治療髕骨骨折,術后隨訪4~12個月,三種方式的術后并發癥比較有顯著性差別(P<,A組并發癥發生率%。B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C組未出現并發癥。術后恢復評定根據張春才膝關節療效評定原則,A組優良率%;B組優良率%;C組優良率達100%。葉添文等[19]采用醫用鈦纜環扎固定髕骨粉碎性骨折,平均隨訪個月,術后開始伸屈膝關節鍛煉時間最早,平均約d,但醫療費用較貴,應用改良的Bostman髕骨骨折臨床療效評分原則評定遠期療效,鈦纜環扎固定組優良率為%,明顯高于對照組,認為鈦纜系統對髕骨粉碎性骨折固定牢固,含有膝關節鍛煉時間早,并發癥少等優點。但此鈦纜系統因價格昂貴,在基層推廣及普及尚尚有一定困難。張力帶是工程學上的原則,指材料彎曲時產生構造內應力的減小,這一原則應用于骨折內固定稱張力帶固定。張力帶技術最早是由WeberBG推薦應用到骨科領域。運用鋼絲張力帶固定時將鋼絲置于髕骨張力側,使之在承受功效狀負荷時,由于肌肉等收縮因素,使張力轉變為動力,產生斷端間軸向加壓,不產旋轉力,有助于內固定的穩定,允許早期活動。Pauels首先把張力帶鋼絲作為一種骨折內固定辦法應用于臨床。AO學派[20]對張力帶技術進行了改善,被廣泛應用到臨床,國內胥少汀等又將AO張力帶進行了改良,改良AO張力帶鋼絲固定治療髕骨骨折術中,有兩根克氏針穿過髕骨骨折塊,并各有一根鋼絲固定,其固定作用強,不會因固定針在髕骨內的位置不對稱而失去穩定性。臨床上張力帶技術因其固定可靠,經濟低廉成為治療橫斷型骨折和骨折塊較大的粉碎性骨折的首選內固定方式,但此種內固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膝關節主動伸直時股四頭肌幾乎和髕韌帶平行,此時作用于髕骨的重要是股四頭肌的牽張力,Wu等[21]認為張力帶對此種牽張力無效。臨床上在股四頭肌收縮時常會造成骨片的移位。方小飛等[22]通過對402例髕骨骨折治療認為,張力帶無論如何改良均難以克服如克氏針松動、針尾重復刺激皮膚引發疼痛、取內固定較麻煩等局限性,且對髕骨粉碎性骨折不易固定。隨著臨床上多個技術的進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在改良AO張力帶的基礎又進行了多個各樣的改善,拓寬了張力帶技術的應用前景。如:魏杰等[23]將克氏針一端做一種環,圍繞的鋼絲通過環,收緊結扎后使鋼絲和克氏針構成一種鎖定構造,可避免克氏針退出、鋼絲松脫的現象。任永康等[24]采用多向張力帶治療髕骨粉碎性骨折,根據骨折類型、骨塊多少及大小采用橫形或斜形穿針法,,將多塊連成大塊,縱形粉碎連成橫形,較大骨塊穿針小骨塊嵌壓復位,每根針一根鋼絲固定。可靠的固定為膝關節活動發明了條件,關節早期活動為粉碎性骨折在磨造中愈合奠定了基礎,髕股關節的早期磨造也減少了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伍正根等[25]推薦帶孔克氏針張力帶技術,鋼絲從克氏針孔穿過,貼近髕骨緣,使克氏針不能滑動,鋼絲也不會脫套。另外克氏針由于未彎曲,術后也不會由于出現克氏針旋轉而造成的有關并發癥。王忠發等[26]采用絲線環扎加張力帶固定,此法是在髕骨內、外或上、下兩側垂直、水平或呈梯形鉆孔,絲線穿過骨隧道后在髕前腱膜下穿過,其中兩根分別打結,另外兩根呈“8”字形交叉打結固定。該術式屬于彈性固定,避免了“應力遮擋,骨質疏松”等現象,不干擾影像學檢查,不需外固定和二次手術。但少數重度粉碎性骨折仍需行一段時間的外固定,影響膝關節的早期功效鍛煉。可吸取張力帶及空心釘張力帶固定技術見下文敘述。Berg[27]指出,空心釘加8號鋼絲環扎,同張力帶克氏針鋼絲的生物力學堅強程度是同樣的,對于骨質疏松的老年人也合用。Carpenter[28]等比較了幾個常見髕骨骨折內固定辦法,經生物力學測試證明AO張力帶鋼絲、單純拉力螺釘、空心釘結合張力帶的固定強度為395、554、732N,得出結論為空心拉力螺釘張力帶內固定辦法的固定力量最強。另外,此辦法還含有不壓迫股四頭肌肌腱及髕腱、不影響股四頭肌肌腱、髕腱血運;無鋼絲滑脫、內固定失效和骨折再移位的危險等優點。修玉才[29]等以20具膝關節標本,隨機分為4組,制成骨折模型,用4種辦法固定,以WD210E電子力學實驗機測定4種內固定的抗張強度,骨折端分離1mm為固定失敗,成果顯示4種固定辦法均能滿足420N股四頭肌收縮力,但與其它3種內固定辦法相比,空心拉力螺釘抗張強度最大,AO張力帶和胥氏張力帶抗張強度最小,松質骨加壓螺釘固定欠可靠。林源等[30]認為拉力空心釘及張力帶鋼絲內固定技術其實是Lotke和Ecker純張力帶鋼絲內固定技術與拉力螺釘內固定技術的良好組合。在臨床上,通過空心釘固定牢固,且含有骨折端初始加壓作用,有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效鍛煉。此法較克氏針張力帶相比有著不可無視的優勢:克氏針必須穿出髕骨及髕韌帶,膝關節活動時可造成克氏針彎曲,并且克氏針沒有螺紋,有時會出現滑移并刺激周邊軟組織,從而限制了膝關節的活動,甚至不得不取出克氏針。張力帶鋼絲由于股四頭肌、髕韌帶等軟組織襯墊,鋼絲不能完全貼附于髕骨骨質,在重復受力作用下,易造成鋼絲松動而失去固定效果。空心加壓螺釘對骨折塊間有加壓作用,不會像克氏針那樣出現滑移現象。并且還能夠精確測量、選擇適宜長度的空心釘,使空心釘尖端完全埋在髕骨骨質內,避免了如克氏針張力帶固定時克氏針尾部經常刺激皮膚、影響膝關節活動的缺點。多數學者認為髕骨橫行骨折以及二分髕骨采用空心拉力螺釘張力帶鋼絲內固定為最佳適應證。但因空心釘體積較大,對骨質破壞較多,在較嚴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療中存在一定缺點。鎳鈦形狀記憶金屬始于上世紀50年代由Bueher[31]首先發現,在醫學方面的應用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90年代得以快速發展[32],并在動物實驗和臨床應用上都得到充足的證明[33].于1990年經美國FDA同意為醫療設備并能夠進入臨床。近年來使用NiTi聚髕器治療髕骨骨折得到快速推廣使用,其重要在于其含有下列突出優點:(1)含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Ryhanen[34-36]等人對NiTi合金的生物相容性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細胞實驗表明NiTi對成骨細胞和纖維細胞含有良好的相容性,但NiTi在細胞培養介質中最初的Ni離子釋放速度比較高;體內軟組織生物相容性實驗表明NiTi對肌肉組織沒有明顯的毒性,其肌肉內、神經內生物相容性良好;體內截肢手術愈合、骨礦化和再成型響應實驗成果表明其骨組織相容性良好,能夠在臨床外科推廣應用。Wever[37]等人及Hanawa[38]等人發現,,NiTi合金在人體模擬液中浸泡或在體內植入后表面存在鈣磷層,即在氧化物鈍化膜上生成了鈣磷層,而鈣磷是骨組織基本成分,NiTi合金表面生成鈣磷層能夠有效提高合金基體與骨組織的相容性和成骨誘導性,是非常抱負的人體生物功效材料。(2)含有良好的生物力學特性,許碩貴等[39]采用環氧樹脂模擬實用狀態的髕骨模型,經光彈性三維生物力學實驗證明,NT-PC對髕骨三維光彈模型所產生的應力以縱向主應力為主、橫向主應力為輔、剪應力相對較小,并且應力分布比較全方面,表明了其對粉碎性髕骨骨折的良好治療作用;髕面部應力的存在對維持髕面解剖對位較為有利;髕骨下極的應力場證明了NT-PC對髕尖骨折的獨特治療作用。另外,NT-PC所產生的主、剪應力值的合理分布有助于維持骨折復位固定并增進骨折愈合。李賀君[40]等采用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制作蟹爪式聚髕器,并進行了生物力學研究,成果表明對髕骨橫型骨折,蟹爪式聚髕器的固定作用明顯優于改良張力帶鋼絲內固定,并且證明其含有加壓內固定作用,加壓能明顯增進內固定的結實性,通過骨折的解剖復位和加壓內固定,可增強骨折之間的接觸摩擦力,加強接骨的穩定性,從而保護重建血液循環,容易使新骨跨越骨折間隙,增進骨折愈合,不必作外固定,有助于早期進行功效鍛煉,減少肢體組織的廢用性萎縮、關節僵硬等并發癥。(3)操作簡便,不需要螺母、螺釘、鋼絲等輔助內固定器材,放置和取出無需特殊器械,縮短了手術時間,鉆孔、楔入等醫源性損傷能夠降至最低,持續的抱聚力同時可大大縮短骨折的愈合周期。使用NiTi聚髕器治療髕骨骨折時應當注意下列事項:①選擇適宜的髕骨爪,過大易造成環抱不緊,造成聚髕器松動,過小易造成爪枝不能完全復形,造成脫落。②溶液溫度要適宜,復溫時應控制在40~45℃,溫度過高易造成組織損傷;③術中髕骨爪應緊貼髕骨上下緣,避免術后功效活動中因髕韌帶及股四頭肌鍵牽張致爪枝脫出。應在髕韌帶及股四頭肌腱在髕骨的附著部用尖刀切開至骨質,使爪枝緊抓髕骨骨質。DaiKR[41]等通過大量的臨床應用證明了NT-PC在髕骨骨折的治療上,特別是粉碎性骨折的治療上效果突出。到現在為止,可認為是一種這是一種較為抱負的髕骨骨折內固定辦法。籃網鋼板最早于1988年由Smiljani設計用以治療髕骨下極粉碎性骨折[42]。籃板重要構造(見右圖)[43]:正下方兩個釘孔,前表面上方3爪,尖端向上可覆蓋骨折線,下方7爪,中間3爪尖端彎曲向后上方,兩側各2爪,尖端彎曲向后,兩側各有1個側釘孔。整體造型就像一種籃網同樣,可兜住并固定粉碎性骨折塊。Matejcic等[44]回想性分析120例有移位的髕骨下極骨折,其中應用籃網鋼板的有71例,髕骨下極切除的有19例,籃網鋼板組病人可術后早期即可功效鍛煉,并且不需任何外固定方法。根據改良Cincinnati膝關節分級系統從臨床體現、影像學及患者的主觀感受對兩組進行綜合評分,成果顯示籃板組患者疼痛少、恢復好,主動活動度大,髕骨高度恢復靠近正常值,優良率%,而髕骨下極切除組優良率僅%。認為籃網鋼板在治療髕骨下極骨折中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據krkovic[43]報道,其生物力學研究證明籃網鋼板會造成髕韌帶短縮及損傷。Cable-Pin系統治療髕骨骨折Cable-Pin系統是基于鋼纜與螺釘相結合的內固定原理而設計出的新型內固定物。一套完整的Cable-Pin系統涉及:2根直徑mm長448mm鋼纜(Cable),其一端連接于1枚mm半螺紋松質骨加壓螺釘(Pin,長度35mm~60mm)尾端,另端連于一光滑細圓引針,2枚固定鋼索用束縛器,壓折器,扭力加壓手柄,T形手柄,鋼索剪,動力系統等。Cable-Pin的設計結合了AO張力帶技術原則與骨科材料的生物力學特點。一旦螺釘被植入骨中,骨折斷端即獲得縱向靜力加壓,鋼纜較鋼絲含有更優秀的靜力加壓固定作用和更強的金屬抗疲勞性,與傳統的鋼絲進行的實驗比較顯示,同等直徑下鋼纜抗牽拉強度是鋼絲的3~6倍,抗疲勞能力是鋼絲的9~48倍[45]。另首先,鋼索被“8”字環扎于髕骨前面張力側,在骨折斷端間起動力加壓作用。鋼索收緊后,其張力能夠避免螺釘的脫出,同時由于鋼索被固定于螺釘尾端,可有效制止鋼索的滑移。用Cable-Pin系統內固定髕骨骨折,鋼纜-束縛器連接部抗牽拉強度超出3200N,術中無需聯合其它內固定,足以耐受膝關節早期斷裂需要[46]。實驗也證明Cable-pin系統含有優秀的生物相容性,植入人體無毒性反映,長久存留體內無害,同時合理的設計使其較鋼絲更為柔滑堅韌,便于植入和取出,對軟組織的刺激更小[47]。Cable-Pin系統固定髕骨骨折含有下列明顯的優點:(1)符合張力帶原則,2枚直徑4mm半螺釘擰入骨質后在骨折端產生加壓作用,鋼纜包繞在骨面形成張力帶;(2)鋼纜的使用辦法靈活,特別在粉碎骨折時可增加一股環形結扎;(3)釘和纜的連接既避免了釘的退出,也避免了鋼纜的滑脫和在髕骨表面的移位,有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效鍛煉;(4)釘頭部不需露出髕骨皮質,對股四頭肌肌腱及髕腱不造成壓迫,最大程度的減少了對周邊軟組織的刺激;(5)鋼纜是通過扭力加壓手柄拉緊,束縛器鎖定可靠,兩股鋼纜不會松馳,使鋼纜產生足夠的張力,達成堅強的內固定,更加好地體現了張力帶原理。陳曉斌等[48]應用Cable-pin系統治療髕骨骨折18例,骨折均獲得愈合,無一例出現骨折塊移位,內固定松動或斷裂.等并發癥,術后膝關節功效恢復均良好。但Cable–pin系統的最佳適應證為髕骨橫形骨折和整塊的縱形骨折,伴有上部或下部簡樸縱形骨折的患者也可應用,而對于嚴重粉碎性髕骨骨折以及冠狀面骨折的固定則不適合應用。1984年,RoKKanen專家首先將可吸取材料應用于臨床,可吸取材料的應用避免了患者再次手術而顯示其優越性。臨床應用的可吸取材料分兩種,一種是可吸取縫線環扎加“8”字張力帶固定。宋烜等[49]等采用可吸取張力帶加環扎治療40例髕骨骨折,優良率達92.5%,鋼絲張力帶加環扎對照組達95%,經卡方檢查兩組療效無顯著性差別。此辦法克服了克氏針張力帶的并發癥和避免了二次手術,手術簡樸、患者痛苦少,合用于多個類型的髕骨骨折。另外一種是可吸取釘聯合可吸取縫線行張力帶固定。可吸取材料的選擇比較重要,臨床上常選擇超高分子量PDLLA(聚-DL-乳酸)材料的可吸取釘,PDLLA材料與PLLA(聚-L-乳酸)相比強度相稱,但PLLA吸取的過程中可能產生不易被人體完全吸取的降解顆粒,容易對組織產生刺激[50],而PDLLA生物吸取性較好,能100%吸取。髕骨骨折是關節內骨折,復位固定質量規定高,愈合時間6~8周。PDLLA可吸取螺釘其拉伸強度>48MPa,彎曲強度>13OMPa,在體內初始強度維持時間達3個月,其維持機械強度的時間能夠滿足髕骨骨折臨床愈合所需要的時間[51],同時可吸取釘的生物強度也能達成松質骨強度的20倍,能滿足髕骨骨折固定的強度規定[52]。可吸取骨折內固定物是一種新型材料,其存在某些其它內固定不含有的優點,可吸取材料在植入人體2小時后開始發生徑向膨脹,縱向收縮,產生自動加壓作用,能夠使固定更加牢固,可吸取材料的彈性模量與松質骨相稱,允許骨折端產生微動,有助于骨折愈合。隨著其逐步降解,應力逐步轉移到愈合的骨折面上,利于骨密度的增加,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生。但它也其局限性,它的固定強度仍不能與金屬材料相媲美,特別是抗扭轉強度較弱,不能滿足早期功效斷裂的目的,需要輔助外固定。其價格也相對較貴,在臨床普及也尚有一定難度。其遠期治療效果有內固定物局部軟組織腫脹或積液的報道,術后感染率可達%[53],生物植入材料的遲發性無菌性炎性反映的發生率約為8%[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紡織品染整工藝流程設計考核試卷
- 繩索結構設計原理與案例分析考核試卷
- 增材制造裝備在光學元件加工的技術考核試卷
- 牛的飼養飼料浪費減少方法考核試卷
- 寵物友好度假活動策劃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加工中的生產計劃編制與執行考核試卷
-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經貿職業學院《形勢與政策2》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機能學實驗(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冶金電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送達地址確認書(法院最新版)
- 四肢骨折的固定搬運課件
- (高清正版)T_CAGHP 055—2019 滑坡崩塌防治削方減載工程設計規范(試行)
- 預制箱梁回彈強度偏低及原因報告
- H型鋼力學性能計算表
- 有效提升投訴客戶滿意度QC小組成果材料
- F5負載均衡運維配置手冊V10
-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銳角和鈍角》PPT課件(1)
- 管道支架重量計算表(計算支架)
- 關于進一步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寫質量的思考
- 湖北省普通高級中學學生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