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0概述痹癥是由于風、寒、濕、熱等邪氣閉阻經絡,影響血氣運行,導致肢體筋骨、關節、肌肉等處發生疼痛、重著、酸楚麻木,或關節屈伸不理、僵硬、腫大、變行等癥狀的一種疾病,包括西醫學中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類風濕關節炎等。中醫診斷依據臨床表現為肢體關節至關節劇痛,腫大、強硬、變行。發病及病情的輕重長與勞累以及季節、氣候的寒冷潮濕等天氣變化有關,某些痹癥的發生和加重可與飲食不當有關。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不同年齡的發病于基本的類定的關系。西醫診斷標準參考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表1 膝關節OA診斷標準條件條件號序1近1個月內反復膝關節疼痛2X線片(站立或負重位)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緣骨贅形成3關節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個/ml4中老年患者(≥40歲)5晨僵≤3min6活動時有骨摩擦音(感)注:綜合臨床、實驗室及X線檢查,符合1+2條或1+3+5+6條或1+4+5+6條,可診斷膝關節OAX線片的膝關節骨關節炎分級(根據KellgrenandLawrence放射學診斷標準)0級:正常。Ⅰ級:關節間隙可疑變窄、似有骨贅,Ⅱ級:關節間隙可疑變窄、明顯骨贅,Ⅲ級:關節間隙明確變窄、中量骨贅,Ⅳ級:關節間隙明顯變窄、大量骨贅、硬化和畸形。疾病分期早期癥狀與體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多見于內側,上下樓或站起時猶重,無明顯畸形,關節間隙及周圍壓痛,髕骨研磨試驗(+),關節活動可。X線表現:0、I級中期疼痛較重,可合并腫脹,內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動受限,壓痛,髕骨研磨試驗(+),關節不穩。X線表現:Ⅱ、Ⅲ級晚期疼痛嚴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內翻及屈膝畸形明顯,壓痛,髕骨研磨(+),關節活動度明顯縮小,嚴重不穩。X線現:Ⅳ級。辨證論治早期:風寒濕痹①行痹節酸痛,游走不定,關節屈曲不利,或見惡寒發熱薄白,脈浮。治法:祛風通絡,散寒除濕方藥:防風湯加減。酸痛以膝踝等為主者,可加獨活、牛膝、防己等通經活絡,祛濕止痛。腎氣不足者可加杜仲、桑寄生、續斷等溫補腎氣。若見關節腫大,苔薄黃,可加芍藥、知母等。中成藥:可選用具有祛風通絡、散寒除濕功效的中成藥,追風透骨丸、風濕骨痛液、蠲痹口服液等。②痛痹癥狀:以肢體關節疼痛較劇,痛有定處,得熱則減,遇寒加重為特征。局部膚色不變,苔薄白,脈緊。治法: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方藥:烏頭湯中成藥:可選擇具有祛風散寒止痛功效的中成藥,大活絡丹、小活絡丹、五虎散等。③著痹癥狀:以關節沉重、麻木、酸痛或腫脹為特征。一般病程較長,纏綿難愈,苔白膩,脈沉澀或濡緩。治法:薏苡仁湯加減。關節疼痛明顯加全蝎3g、地龍15g、牛膝15g;關節重著冷痛,陰雨天加重加桂枝6g、制附子10g;形寒怕冷加仙靈脾15g。中成:可選擇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功效的中成藥,祖師舒筋活血片、九味通痹散等。風濕熱痹較急,病變關節紅腫、灼熱、疼痛,甚至痛不可觸,得冷則舒為特征,可伴有全身發熱紅斑、硬結質紅治法:清熱疏風,通絡止痛方藥:大秦艽湯加減。關節熱甚加忍冬藤30g,關節腫脹明顯加防己15g、生米仁30g,關節游走痛加海風藤15g。中成藥:可選擇具有鎮痛祛寒,通經活絡功效的中成藥,追風透骨丸、通絡開痹片、四妙丸、三妙丸等。中期:寒濕痹阻癥狀:關節冷痛重著,或腫脹,局部畏寒,觸之不熱,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舌淡苔薄白,脈弦緊或弦緩。治法:散寒除濕,溫經通絡。方藥:當歸四逆湯加減。中成藥:選擇具有散寒除濕,溫通功效的中成藥,追風透骨丸、風濕藥丸等。濕熱阻絡癥狀:關節紅腫熱痛,有沉重感,局部觸之發熱飲苔黃膩,脈滑數。治法:清熱通絡,祛風除濕方藥:白虎桂枝湯加減。中成藥:選擇具有清熱通絡、止痛功效的中成藥,濕熱痹顆粒、三妙丸等。痰濕結滯癥狀:腫脹持續日久,肌肉硬實結節活動苔白膩,脈滑。治法:溫陽、利水、化痰。方藥:五苓散合二陳湯。中成藥:選擇具有消痰化瘀、溫陽作用的中成藥,舒關清絡沖劑、舒筋活血片等。晚期:肝腎虧虛癥狀:膝部酸痛反復發作,膝軟無力,伴有耳鳴,腰酸,舌質淡,苔白,脈細或弱。治法:補益肝腎,強壯筋骨。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中成藥:選擇具有補益肝腎功效的中成藥,益腎蠲痹丸等。氣血虛痹癥狀:骨節酸痛,時輕時重,而以屈伸時為甚,或筋肉時有驚掣跳動,面黃少華,心跳乏力,短氣,肌肉瘦削,食少便溏,舌質淡,苔白,脈濡弱或細數。治法:培補肝腎、益氣活血,佐以通絡。方藥:十全大補湯加減。中成藥:選擇具有培補肝腎、益氣活血作用的中成藥,壯腰關節止痛丸等。尪痹癥狀:臨床以關節強直、骨性腫大畸形、屈伸功能嚴重受限為特征。患者肌肉萎縮,形體消瘦,舌淡,苔薄,脈弱。治法:補益肝腎,通絡止痛。方藥:尪痹丸中成藥:選擇具有補益肝腎,通絡止痛功效的中成藥,祛寒逐風合劑、尪痹沖劑等。手法治療一般操作體位:患者先取俯臥位,下肢伸直放松,踝關節下墊低枕。治療者以拿法或滾法施于大腿后(腘繩肌)、小腿后2分鐘。推、揉或一指禪推腘窩2分鐘。體位:患者仰臥,下肢伸直放松,膝關節下墊低枕。先以滾法施于患肢闊筋膜張肌、股四頭肌、內收肌群3分鐘。然后摩、揉或一指禪推法施于內外膝眼、阿是穴,每穴操作約40秒。體位:患者仰臥,下肢伸直放松,移去墊枕。推髕骨。向上下內外各方向推動髕骨,先輕柔的推動數次,再將髕骨推至極限位,維2-33次。膝關節拔伸牽引:治療者雙手握持小腿遠端拔伸并持2秒,力量以有膝關節牽開感為5續牽引秒(如有助手,可由助手固定大腿遠端,再行上述操作)。被動屈伸,收展髖關節(以病人能忍受為度),反復3次;被動屈伸膝關節,至極限位(以病人能忍受為度),反復3次。手法:滾法、點、揉、一指禪推法、拔伸、牽引等手法。實(1)(2)(3)(4)(5)(6)為節活動加手法(7):有明顯關節腫脹疼痛者去手法(5),并降低手法強度。實施手法前可用按摩油劑或膏劑涂抹患處,增加消腫止痛的作用手法劑量:手法力量要求均勻柔和,患者舒適耐受為度。每次治療約20分鐘,每日1次。按分期操作早期:重點施以夾脛推肘牽膝法和膏摩療法,操作時間延長。第一步:患者俯臥位,醫者用滾法施于大腿及小腿后側、內側,主要循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脾經,來回往返數次。輕柔手法點按承山、委中、委陽、承扶、三陰交、殷門、陰谷等穴位3-5分鐘,以酸脹為度。以放松半膜肌、半腱肌、股二頭肌、腘肌、腓腸肌、比目魚肌為主。第二步:醫者一手扶患者踝部,一手置于腘窩處,伸屈膝關節5-10次。第三步:患者仰臥位,醫者用滾法施于大腿前側、外側和內側及髕韌帶經經經腎經往返數次。點按內外膝眼、鶴頂、犢鼻、陰陵泉、陽陵泉、血海、膝陽關、伏兔、陰市、梁丘、豐隆等穴位3-5分鐘,以酸脹為頭肌、髂脛束、內收肌、髕韌帶和內、外側副韌帶為主。第四步:寒濕痹者,加風市、腎俞、關元溫補陽氣,驅寒外出,陰陵風濕熱痹者,加膈俞、血海活血祛風,大椎、曲池清瀉熱毒;肝腎虧虛加按足三里、太溪、肝俞、腎俞以滋養肝腎氣。第五步:膏摩療法,涂抹少許介質于膝關節表面,施以擦法、摩法、平推法和按揉法,對腫脹處、壓痛點及相應穴位進行膏摩治療。每次5-10分鐘,每天2-3次。第六步:夾脛推肘牽膝法,操作方法同上。手法力度加強,每次牽嗓10下。此外,可根據患者膝關節疼痛點的不同,做膝關節內外翻動作,以增加膝關節內外間隙。第七步:雙手搓揉膝關節,以透熱為度。第八步:拍法、扣擊法施于膝關節。以上手法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中期第一步:患者俯臥位,醫者用滾法施于大腿及小腿后側、內側,主要循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脾經,來回往返數次。大拇指循經點按,著重點按殷門、委中、委陽、承山等穴,以酸脹為度。滾法施于大腿前側、外側和內側及經腎經經點按,內外膝眼、鶴項、犢3-5分鐘,以酸脹為度。第三步:肝腎虧虛者,點按伏兔、陽陵泉、陰陵泉、梁丘、足三里、雙膝眼、太溪、太沖、涌泉等穴,以酸脹為度。第四步:膏摩療法,涂抹少許介質于膝關節表面,施以擦法、摩法、平推法和按揉法,對腫脹處、壓痛點及相應穴位進行膏摩治療。每次5-10分鐘,每天2-3次。第五步:夾脛推肘牽膝法,操作方法同上,力度加大,同時做屈伸運動。每次牽膝20-30次。此外,可根據患者膝關節疼痛點的不同,做膝關節內外翻動作,以增加膝關節內外間隙。第六步:雙手搓揉膝關節,以透熱為度。以上手法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軟組織手法結合遠道取穴為主,操作時間不宜太長,適當制動,被動活動幅度宜小。第一步:患者俯臥位,醫者用滾法施于大腿及小腿后側、內側,主要循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脾經,來回往返數次。在承山、承扶、三陰交、殷門1分鐘,輕手法點按太溪、大鐘1-2分鐘,以患者耐受為度。以放松半膜肌、半腱肌、股二頭肌、腓腸目魚肌為主要目的。第二步:患者仰臥位,醫者用滾法施于大腿前側、外側及髕周、韌帶,循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來回往返數次。點按膝陽關、光明、懸鐘、伏兔、陰市、梁丘、豐隆、解溪、太沖、行間等穴位1-2分鐘,以患者耐受為度。以放松股四頭肌、髂脛束、內收肌、髕韌帶和內、外側副韌帶為主要目的。第三步:寒濕痹者,可加風市、腎俞、關元溫補陽氣、驅寒外出;陰熱痹者,加膈俞、血海活血祛風,大椎、曲池清瀉熱毒;氣滯血瘀者,加氣海、三陰交、血海通行氣血。第四步:膏摩療法,選用自制筋舒霜涂抹少許介質于膝關節表面,施以擦法、摩法、平推法和按揉法,對腫脹處、壓痛點及相應穴位進行膏摩治療。每次3-5分鐘,每天2-3次。第五步:夾脛推肘牽膝法,患者仰臥位,患膝屈膝12°-l5°,醫者左手手掌置于患膝關節上方,右腋夾持患者小腿,右手自患者膝關節下方穿過,置于左手肘部。右手推動左手肘部,帶動膝關節向前運動,右腋部夾持患者小腿往后作相對運動,形成牽伸動作。此外,可根據患者膝關節疼痛點的不同,做膝關節內外翻動作,以增加膝關節內外間隙。該期牽膝手法要輕柔,每次治療牽膝3次。以上手法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三)針灸治療早期以寒濕痹阻為主,癥見膝部冷痛、沉重、遇寒痛增、畏冷肢涼、苔白滑或潤、脈沉細。治療采用局部配遠端常規取穴,選3~5穴加溫針灸以溫經散寒,也可采用腹針。選穴:以取膝關節周圍腧穴為主,如血海、梁丘、鶴頂、膝眼、足三里、委中、陰陵泉、陽陵泉等。腹針:天地針(中脘、關元)、外陵、大橫、滑肉門、下風濕點、氣旁。左側膝關節病變,取穴以腹部左側穴位為主,右側膝關節病變多取腹部右側腧穴。中期病邪入里,治療除局部選穴外,尚應加用遠部取穴,其拔火罐療法。選穴:局部選穴:血海、梁丘、鶴頂、膝眼、足三里、委中、陰陵泉、陽陵泉、阿是穴等。遠部選穴:三陰交、懸鐘、大杼等拔火罐:毫針常規刺加刺絡拔罐以加強活血化瘀之力;在阿是穴常規消毒后,右手持三棱針對準痛點連續快速點刺3~4點,立即用火罐吸附于點刺處,可見罐內血液流出,留罐5~10分鐘,以血液微凝成塊為度。腹針:方法同早期。晚期方法同早期。外治中藥外洗:早期可運用活血中藥、外用協定處方損傷洗劑治療每日二次,可有效消除關節腫脹,減少關節積液。中藥外敷:主要運用清熱涼血、緩解疼痛功效之中藥組成,可用于早、中期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三日一次。中藥經通陽、舒筋活絡、接骨續之藥物組成。一般常用藥有仙靈脾、當歸、紅花、威靈仙、骨碎補草、透骨草、鹿銜草、雞血藤等隨證加減。每日二次,二周為一療用于各期骨性關節炎,對膝關節置換術后,關節僵硬患者效果尤為明顯。中藥藥物離子導入(通過離子導入儀導入正清風痛寧)。關節腔內治療①關節腔沖洗在膝關節髕骨內上、外下或外上、內下穿刺,總1500-2500ml,沖洗配方選用中藥制(注射液或丹參注射液)30-100ml,在嚴格無菌下配置操作。②關節腔內藥物注射適應癥:選用風寒濕痹或風濕熱痹,癥狀膝關節腫脹明顯,關節腔積液,浮髕試驗陽性,用中藥制劑,用法:每次4-5ml,每周一次。針刀治療分析病情,尋找高應力點、神經卡壓點及引起功能障礙畸形的原因,選擇不同治療點,進行松解與解鎖。高應①(髕前韌帶止點,內、外副韌帶起止點,髕骨斜束韌帶起點);②(髕下囊,鵝足囊,腘窩囊等);③關節內:翳狀皺襞起點、脂肪墊、髕尖內血管袢);④神經卡壓(隱神經髕下支、腓總神經腓骨小頭部卡壓點)松解法時注意事項:一問(病史)、二查(功能)、三觸(痛點及條索)、四(X線、CTMRI片)(疼痛患者定位疼痛神經性)。應用針刀松解法治療時,一般先選擇仰臥位治療膝前部,然后再選俯臥位治療膝后部分。(膝下墊一軟枕),碘伏皮膚消毒,根據病情輕重和功能障礙關鍵點(主要三大部分:肌腱、韌帶關節囊)進行松解治:1.髕2.3.關節囊松解,松解部位:髕上囊、髕前皮下囊、髕下皮下囊、髕下深囊、膝外側滑液囊、膝內側滑液囊、腘窩囊腫。以上關節2-3刀,使囊內壓減低。液體超5ml時,可用無菌針管抽出,再將原針頭注入利多卡因、正清風痛寧、D2果糖酸鈣進行穴注。除上述方法外,帶刃針療法、松解疏通術、鉤活術療法等針刀療法亦可選擇使用。其他療法:灸法:根據部位艾箱,每次20-30分鐘。每日一次。拔罐:適量,每次5分鐘,每日一次。中頻脈沖電治療:患者適當部位,每次30分鐘,每日一次。刮痧:每個部位,3日一次。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鐘,每日一次。自主康復治療患者進行自主的功能鍛煉有助于膝關節炎的治療恢復。肌肉的協調運動和肌力的增強可減輕關節的疼痛癥狀。因此,患者應注意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性鍛煉,并設計鍛煉項目以維持關節活動范圍。股四頭肌功能:反復股四頭肌抽動,30-50鐘,每次10-20分鐘,有酸脹勞累為度。目的是使股四頭肌的肌力加強,從而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關節靈活性鍛煉:每天做不負重屈膝、旋轉膝關節運動,每分301-2次。目的是增加膝關節的靈活性,改善膝關節內關節液的循環,減少行走是的阻力,改善行走步態。護理一般護理耐心細致向病人講述疾病治療及康復的過程、注意事項,介紹同種疾病不同個體成功的例子,消除緊張和顧慮,積極配合治療和理。注意休息,適當進行一些活動,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功能。疼痛嚴重者應臥床休息,膝關節制動,軟枕抬高下肢。膝關節注意保暖,勿受寒冷刺激,戴護膝保暖,保護膝關節。進行必要的鍛煉練氣功、游泳、散步等,以維關節活動,但應注意避免過度活動引起損傷。病人因體位改變,出現劇烈的疼痛和功能障礙,應立即扶病人平躺,協助醫生幫助病人松解關節,減輕疼痛。病人行走不方便,臥床期問要做好生活護理,定時洗頭抹身、修剪指甲胡須,整理床單位,使病人舒適。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忌生冷、發物及煎炸品。膝關節腫脹較甚,疼痛加重,應警惕關節內積液。及時報告醫生在局麻下抽出積液,并常規送檢,加壓包扎。辨證施護風寒濕痹證臥床休息,膝關節制動,軟枕抬高,做好生活護理。注意保暖,尤其陰雨天氣,戴護膝保護,病房溫濕度適宜。觀察膝關節腫脹、疼痛的變化。行膝關節穿刺抽液后,要加壓包扎,患肢減少活動。予祛風散寒的中藥外洗患處,加強熱療,熱敷。飲食宜祛風勝濕,溫經通絡之品,如姜蒜辣面條、防風蔥白粥或牛膝、獨活煲豬胰等,趁熱食用,以汗出為度。中藥湯劑宜溫服。風濕熱痹證臥床休息,膝關節制動,軟枕抬高,做好生活護理。觀察膝關節腫脹、疼痛的變化。予祛風除濕清熱的中藥外洗或外敷患處。飲食宜祛風勝濕清熱之品,忌食生冷、辛辣、滋膩之品。服用中藥湯劑宜以不熱為度來。瘀血閉阻證觀察膝關節腫脹、疼痛的變化。病人臥床休息,不宜下地行走,做好生活上的護理,患肢軟枕抬高,協助生活護理。膝部予艾灸、熱敷或推拿療法,以達到活血通絡止痛的目的。注意飲食,宜活血通絡,溫經壯陽之品,如參芪當歸煲粥、烏雞熟地湯。中藥湯劑宜溫服。肝腎虧虛證臥床休息,做好病情觀察及安全防護措施,防止病人跌倒損傷。病房保持安靜、舒適,避免噪音,保證病人得到充足的休息。關節、腰部酸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紡織品批發渠道整合考核試卷
- 計算機外設連接與使用考核試卷
- 小學班級活動課件
- 對講機租賃考核試卷
- 毛織造品專利布局策略考核試卷
- 電動機檢修與保養方法考核試卷
- 礦山開采對水資源保護考核試卷
- 數字智慧方案5468丨全域旅游智能化?業解決?案
- 畢業設計風景園林
- 《NiosII硬件開發》課件分享
- 消渴腎病的中醫護理方案
- 《高壓輸電線路巡檢維護合同》
- 《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詠魚詩與生態文化》論文
- 商品混凝土管理制度
- 輕鋼龍骨隔墻施工方案
- 2025年浙江溫州市公用事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天津市武清區國資產經營投資限公司面向社會公開選聘工作人員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業主大會申請書
- 2025年八人合伙企業股權分配協議書
-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小古文”閱讀理解訓練82篇附參考答案
- DB36-T 422-2024 杉木大徑材培育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