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醫院項目建議書(內容齊全,word可編輯格式)_第1頁
某醫院項目建議書(內容齊全,word可編輯格式)_第2頁
某醫院項目建議書(內容齊全,word可編輯格式)_第3頁
某醫院項目建議書(內容齊全,word可編輯格式)_第4頁
某醫院項目建議書(內容齊全,word可編輯格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院項目建議書(上報本)XXX有限責任公司二0一六年三月中國漢南產業園區醫院項目建議書總論1.1項目概況1.1.1項目名稱醫院1.1.2建設單位XX公司1.1.3項目性質新建1.1.4建設地址友誼大道與中馬南二街路交叉口西北角1.1.5建設規模和主要建設內容XX開發區醫院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為57500平米(合86.25畝),項目建設規模按499張病床設置,擬建總建筑面積為69975.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計容)47225.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22750平方米。項目為新建項目,擬建門診、急診樓10060.6平米,醫技樓7171平米

,住院樓20810平米,感染樓4647平米,行政樓1753平米,后勤樓1941平米

,污水處理站240平方米,地下室22750平方米,太平間、鍋爐房603平米。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土建工程、裝飾工程、給排水工程、消防工程、電氣工程、智能化系統工程、暖通工程、特殊醫療設施工程及室外配套道路地坪工程、生態停車場工程、場地平整工程、景觀綠化工程、大門工程、圍墻工程等。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詳見表1-1,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詳見表1-2。表1-1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表序號項目單位數量一建筑面積㎡69975.61地上建筑㎡47225.61.1急診、門診大樓㎡10060.61.2住院大樓㎡208101.3醫技樓㎡71711.4感染樓㎡46471.5后勤樓㎡19411.6行政辦公樓㎡17531.7污水站㎡2401.8太平間、鍋爐房㎡6032地下室㎡22750二室外工程㎡1場地平整項12室外排水工程項13室外電氣工程項14道路地坪工程㎡12443.895景觀綠化工程㎡20810.46圍墻m880表1-2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項目指標單位備注規劃總用地面積57500㎡建筑占地面積9066.29㎡總建筑面積69975.6㎡計入容積率總建筑面積47225.6㎡地上建筑其中急診、門診大樓10060.6㎡框架五層住院大樓20810㎡框架八層醫技樓7171㎡框架七層感染樓4647㎡框架四層后勤樓1941㎡框架三層行政辦公樓1753㎡框架二層污水站240㎡太平間、鍋爐房603㎡地下室(不計入容積率總建筑面積)22750㎡一層容積率0.82建筑密度15.8%綠地率35機動車停車位605個其中地上機動車停車位125個地下機動車停車位480個非機動車位1212個其中地上非機動車位400個地下非機動車位812個床位499床1.1.6項目建設周期項目建設周期為24個月,即2016年03月至2018年02月。1.2項目建設單位概況XX公司成立于2013年6月,是東華XX開發區投資服務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母公司承擔的XX開發區的城市功能性項目的具體建設實施,全面服務園區管委會和母公司的發展戰略,主要經營業務板塊有房地產開發板塊、市政設施管理、工程管理服務、工程施工等。本公司經營管理班子包括:總經理各1名;副總經理2名;財務總監、總工程師、總經濟師各1名。同時成立投資決策委員會,對公司重大決策進行研究決策。公司內設綜合部、工程管理部、企業發展部、財務部、合約管理部、市場營銷部等部門。各部門人員3-8名不等。1.3編制依據及研究范圍1.3.1編制依據1、國家現行有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1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修訂)》(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1997年)《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1998)2、國家現行有關規范標準《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51039-2014)《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建筑防火設計規范》(GB50016-2014)《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153-2008《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153-2008《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JGJ3-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2014年版);《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14);《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14);《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2013)《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201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GB50055-2011)《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東華公共建筑節能設計規范》(DBJ/45-003-2012)《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建標110-2008)1.3.2研究范圍根據項目建設的實際狀況,通過對項目建設背景、必要性、建設場址、工程建設方案、項目實施計劃、環境保護、消防與公共安全、節約能源措施、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和分析,重點研究和論述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建設方案、投資估算和融資方案,以便為項目的融資決策和建設,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1.4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1.4.1項目總投資項目由工程費用、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基本預備費、建設期利息組成。本項目總投資為34274.64萬元,其中工程費用26378.15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3734.29萬元,基本預備費2326.2萬元,鋪底流動資金600萬,建設期利息1236萬元。1.4.2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估算為34274.64萬元,其中自籌10274.64萬元,向銀行貸款24000萬元。

第二章項目建設背景及必要性2.1項目建設的背景2.1.1漢南市社會經濟狀況漢南,地處中國西南沿海,位于北緯20°54′至22°41′,東經107°27′至109°56′之間。全市總面積10842.74平方公里。漢南市處于東南亞與大西南兩個輻射扇面的軸心,是大西南經濟協作區最便捷的出海口,扼東華沿海三個地級市與東華內地及大西南交通聯系的咽喉。漢南市區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市119公里,距漢南市和防城港市分別為99公里和63公里,是我國少有的集沿海沿江優勢于一體的沿邊經濟開發區。眾多鐵路在漢南市區交匯;一共有9條高等級公路橫貫漢南市區。漢南市有520多公里的海岸線,有漢南港、龍門港、沙井港、絲螺港等多處優良天然海港。漢南具有“一市聯五南”(大西南、東南亞、越南、南寧、海南)獨特的區位優勢。在北部灣經濟區最為突出,在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潮中飛速發展。漢南是中國東華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塊寶地。氣自然資源豐富,依水臨海,山川美麗,游覽風景迷人,名優產品繁花似錦,有興旺發達的農業。也有大有可為的海洋捕撈養殖業,城鄉市場廣闊,開發建設有著很大潛在優勢。為適應改革開放形勢的需要,漢南致力于投資環境的改善。新世紀以來,漢南市政府和各縣區政府投入巨資,大搞城鎮基礎建設,制訂了各種優惠政策,與海內外進行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剛剛閉幕的漢南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了“五年跨越、十年巨變”的奮斗目標,描繪了漢南未來十年努力建成“三樞紐一新城”和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的壯麗藍圖。實施綠色健康住宅建設計劃。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堅持生態優先,合理開發,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始終堅守越是后發展越要重生態環保的理念,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城市環境。大力實施“園林生活十年計劃”,努力創建自治區園林城市。實施生態建設工程未來十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實現漢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加強城市管理和綜合整治,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和城鄉風貌改造,創建衛生城市,改善人居環境。2.1.2發展狀況是中馬兩國投資合作旗艦項目,是繼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之后,中外兩國政府合作建設的第三個園區,與馬來西亞—中國關丹產業園區共同開創了“兩國雙園”國際園區合作的新模式。XX開發區的成立、建設、發展都凝聚著中馬兩國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2011年4月2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吉隆坡出席中國經貿投資合作論壇時正式提出中馬雙方合作共建XX開發區的設想,獲得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的積極回應。經過積極推動,2012年4月1日,園區舉行開園儀式,溫家寶總理和納吉布總理共同出席并為園區奠基。為統籌推進“兩國雙園”開發建設,中馬兩國政府還專門組建了由兩國商務部(貿工部)牽頭的中馬“兩國雙園”聯合合作理事會,建立了“兩國雙園”聯合招商機制,同時正在加快研究出臺國家層面促進雙園建設的專項優惠政策。2013年10月4日,習近平主席對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會見納吉布總理時明確提出:將漢南、關丹產業園區打造成兩國投資合作的旗艦項目,帶動兩國產業集群式發展。同年10月9日,李克強總理在出席第16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會見納吉布總理時提出:要建設好漢南、關丹產業園區,并于10月底特別批準給予園區連續3年每年8億元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東華省黨委、政府領導對園區發展給予了悉心指導和親自推動。自治區黨委彭清華書記多次到園區考察指導并親自主持召開“兩國雙園”建設推進會,要求園區以創新的思維、開放的視野、積極的態度、務實的作風加快開發建設。自治區陳武主席多次到園區現場辦公,強調要把園區加快建設成為特色產業園區、文化生態新城和“自治區改革創新先行園區”。自治區已專門制定了支持漢南園區開發建設的扶持政策,并明確提出要舉全區之力促進園區科學發展、跨越發展。XX開發區位于漢南市南部,毗鄰東華漢南保稅港區、國家級漢南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5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50萬人。園區分為工業區、科技研發區、配套服務區和生活居住區。其中,工業區占地30.2平方公里,產業選擇既立足現有基礎、深化兩國特色優勢產業合作,又著眼未來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材料與新材料、生物技術等產業。科技研發區占地2.4平方公里,鼓勵兩國企業和世界頂尖研發機構在新一代移動通信、多媒體設備、新材料、生物技術、海洋科技等方面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聯手搶占國際產業鏈的制高點,促進產業與科技融合發展。配套服務區占地3.8平方公里,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商貿會展、文化康樂、技術咨詢、服務外包、教育培訓、區域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共同打造產業鏈和服務鏈,促進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生活居住區占地18.6平方公里,按照分級社區服務規劃,營造具有濃郁東南亞風情、現代生態城市風格的國際化、高品質產業新城,打造全球客商在漢南投資發展、舒適生活的“第二家園”,促進產業與新城融合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產業園區集工業、商業、居住于一體,醫院的配套建設需要不斷完善,以促進產業園區的發展。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2.2.1項目建設是落實國務院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隨著世界經濟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為抵御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國務院相繼出臺了宏觀調控經濟政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提出擴內需、調結構、促消費、保增長、保民生,以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等,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是加快民生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擴內需、促消費、保增長、保民生的重要舉措。2.2.2項目建設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客觀要求加強醫療衛生工作是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重點,是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的基本途徑;醫療衛生機構的合理設置是決定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基礎。多年來,我國醫療衛生資源配置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滯后,制約了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高。合理的配置醫療衛生資源,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客觀要求和必由之路。2.2.3項目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新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和政府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必須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衛生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重要目標和重要任務,努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健康利益問題。堅持衛生事業為公眾服務,堅持公益性,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高度關注弱勢群體,體現公平與正義,實現社會和諧。該項目屬于公共衛生基礎設施項目,是本地區貫徹落實國務院提出的進一步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出的建設項目,是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措施的具體體現。2.2.4項目建設是漢南市衛生事業發展的需求這幾年漢南市衛生事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衛生改革和發展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制約衛生事業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衛生事業綜合實力與全國平均水平均想比仍有較大差距,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生服務需求不適應,城區間醫療服務結構不合理,政府投入不足,全行業監管的機制沒有形成,多種原因造成的看病貴、看病難問題沒有得到緩解。根據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科學發展觀要求,漢南市建立健全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適應人民健康要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較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人群之間享有衛生服務水平的差距,提高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質量,促進城鄉居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XX開發區是漢南市的新興區域,片區內醫療衛生條件與高檔的生活社區要相適應。2.2.5項目建設是城市規劃以及建設XX開發區的需要隨著城市的擴展,XX開發區在漢南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緊鄰漢南港區,東南北面靠近多條高速路口,與北海、防城港等相連。XX開發區是漢南市開發新區,根據漢南市城市總體規劃,XX開發區定位為商業中心、工業中心、居住中心、域交通樞紐和高品質居住新城,今后區域人口將達65萬人左右。XX開發區是處于漢南市新興發展的前緣地帶,以后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人群進駐XX開發區,會帶給XX開發區人氣的極大提升。因此隨著XX開發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外必增加,對醫療技術水平、醫護人員業務素質、醫療設備先進性、醫療服務品質等都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以XX開發區附近現有的硬件條件是很難滿足人們所期望的醫療保健服務要求,并且還將極大的阻礙了該區域的高速發展。由此看出,項目的建設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使XX開發區成為漢南的中心區的必要條件。

第三章項目選址與建設條件3.1項目選址3.1.1選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東華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中國漢南產業園區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XX開發區發展規劃》(2012年版)。3.1.2選址原則1、交通方便。應選適當鄰近城市道路,位置比較適中,便于居民就近醫療的場址。2、環境安靜。遠離噪聲源,避開鬧市區、車站、空港、靶場、屠宰場等地,應有良好的空氣質量,綠化植被條件,遠離垃圾、污水處理場和有煙塵污染的場地。場地應利于排水,地下水水位較低,利于采光通風。3、接近管線。最好能就近利用城市公用設施,有良好充沛的供電、供水、供氣和電訊線路,能兩路供電。能方便利用城市地下水道系統。4、用地完整。場地有較大的緩坡或臺地,長寬比例適當,以利布置,有安排發展用地和生活用地的可能性。5、注重發展。要特別注意城市道路發展規劃及其對醫院產生的正明和負面影響,以便在設計規劃中采取對策。3.1.3項目選址根據《中國漢南產業園區總體規劃》,中國漢南產業園區毗鄰東華漢南保稅港區和國家級漢南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5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50萬人,啟動區規劃人口20萬人。按照漢南市醫療統籌布局情況,在產業園區新建1所大中型綜合性醫院。依據漢南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中國漢南產業園區規劃,按照醫院項目建設用地選址的相關要求,中國漢南產業園醫院建設地點位于友誼大道與中馬南二街交叉口西北角。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為:57500㎡,合約86.25畝。3.1.4選址現狀項目場址四周視野開闊,無空氣、噪聲、輻射等污染源,且該址環境幽雅、空氣清新、交通便利、供電、供水方便,是建設本項目的理想場地。3.2選址建設條件3.2.1地形、地貌及地質情況漢南市北枕山地,南瀕海洋,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山地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和西北部,東北部有六萬山、羅陽山,地勢雄偉,山峰林立;西北部以十萬大山為主體,山高翠拔直參天,壑深飛瀑若無地;北部和西部屬中丘陵區,除少數山地及高丘陵外,一般海拔在250米左右;中部屬低丘臺地、盆地和河谷沖積平原區,以低丘和河谷平原為主,土地稍平坦;東部屬低丘陵區;南部屬低丘濱海崗地、平原區,有漢南最大的沖積平原—欽江三角洲。出露的地層巖性主要為第四系粘性土,礫砂多層結構土體和侏羅系上統東興組(J3dx)的灰白色石英砂巖夾紫紅色泥巖,粉砂質泥巖或互層。根據東華區域地質構造圖,本項目建設地點及近側地帶無斷裂構造通過,處于地質構造的相對穩定區內。3.2.2氣候條件漢南市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在亞洲東南部季風區內,季風環流明顯。由于南臨北部灣,海洋性氣候亦明顯。漢南市屬亞熱帶季風型海洋性氣候,全年氣候有如下特點:1、夏長冬暖有微寒根據月平均氣溫高于22℃為夏季劃分季節的方法,漢南市夏季長達6個月之多,即從每年4月21日一10月20日止,占全年二分之一。全年平均氣溫為22℃,1月(農歷12月)份雖是全年氣溫最低的月份,但平均氣溫仍在10℃以上,比較暖和。從年平均溫度上來說,漢南市內沒有真正的冬天。但按地方習慣,把農歷10月—12月劃為冬季,冬季偶有強烈寒潮入侵,使市內出現連續幾天10℃以下的低溫,最冷時,氣溫降至0℃以下,出現輕霜,但為數甚少。2、雨量豐富夏濕冬干漢南市處在低緯度地帶,熱帶濕氣團來得早,退得快,加上受西藏自治區北部地形抬高的影響,增加降雨機會;同時,由于受西北部十萬大山和北部高山的阻礙,使得寒潮干風來得遲,退得早,所以雨量特多,濕度較大,年均雨量為2104.2毫米,相對濕度為81%。夏、秋兩季是濕熱多雨之季。降雨量占全年81.7%(其中夏季占45.4%),6月和8月為全年的兩個降雨高峰(即6月梅雨和8月臺風雨);冬季一般是冷鋒所造成的雨,雨量不大,僅占全年雨量的5.9%,為干冷少雨季節。夏季降雨量大于蒸發量,冬季蒸發量大于降雨量,也是造成夏濕冬干的因素之一。由于夏濕冬干。境內常出現春旱夏澇,對農業生產影響甚大。3、盛行季風亦有臺風侵襲漢南市位于著名的亞洲東、南部季風區內,季風環流非常明顯,冬半年(10月一3月)處于大陸高氣壓邊緣,加上山脈從東北走向西南,形成風槽,北風長驅直入,多吹北風和東北風。夏半年(4-9月)大陸溫度高,形成低氣壓,海洋溫度低,形成高氣壓,故多南風。沿海地帶易出現海陸風,風力緩和,日間風自海洋吹風向陸地,夜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3.2.3交通條件漢南距離東華首府南寧100公里,是中國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重要樞紐,與中國內地的公路、鐵路網絡及泛亞鐵路、泛亞公路相連,交通十分便利。XX開發區周邊公路交通:園區東臨西南出海大通道六欽高速公路,北連南北高速公路,現已建成漢南至南寧、北海、防城港(東興)、崇左,漢南港至六景等5條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直通中國內地各主要城市,通過泛亞公路與東盟國家陸路相連。漢南鐵路交通現狀:已建成漢南至南寧、北海、防城港鐵路,正在建設漢南至黎塘、漢南港至保稅港區等多條鐵路。漢南至南寧、北海、防城港高鐵建成通車,漢南至南寧僅需25分鐘。漢南港運輸體系:漢南港集疏運體系發達,鐵路、高速公路直達港口,與全國干線聯網聯運,班輪航線連通中國國內及東南亞各大港口。漢南港吞吐量:2013年港口吞吐能力已超過1億噸,正在發展成為北部灣集裝箱干線港。目前已建成10萬噸級航道,正在建設30萬噸級航道、碼頭和一批10萬噸級現代化集裝箱碼頭。2013年完成港口吞吐量約6035萬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約60萬標箱,居北部灣各港口之首。漢南港至東南亞各主要港口的航線距離:漢南港距馬來西亞巴生港1549海里、關丹港1225海里,距越南胡志明港800海里,距菲律賓馬尼拉港836海里,距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港1720海里,距新加坡港1338海里,以及距香港440海里。漢南的航空條件:漢南距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北海國際機場僅1小時路程。本項目擬建于友誼大道與中馬南二街交叉口西北側,交通條件良好,能滿足建設期間和運營期間的交通要求。3.2.4給排水條件項目建成后供水可從市政管網給水管接入,即可保證水量、水質和水壓滿足項目區內各用水的需求。3.2.5供電、通訊條件項目電力線路和電視、電話等弱電線路,可以向相關部門申請連接使用。3.2.6地震條件漢南市抗震防設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項目所在地及附近無活動斷裂通過,區域穩定性好。3.3項目選址周末情況項目選址東側為友誼大道,南北各位中馬南二街、中馬南一街,西側緊鄰住宅用地。3.4綜合評述該場地內無不良地址現象,地基穩定性較好,地下水對基礎混凝土無腐蝕性。交通方便,基礎設施成熟,材料采購方便,具備較好的施工條件及項目經營能力。場地四周為居民小區及經濟商務區,無地震斷裂帶,無自來水等城市主干管,上空無架空高壓輸電線、高壓電纜等,場地內未發現名勝古跡和文物保護單位。本項目選址方便患者就醫,并充分利用城市基礎設施,避開了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的生產、貯存場所,適宜XX開發區醫院的建設。第四章需求分析及預測4.1漢南市醫療市場現狀分析漢南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健全網絡化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運行機制。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落實政府責任,建立科學的醫療績效評價機制和適應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人事薪酬制度。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根據調查,漢南市統計局數據2013年末全市人口約390萬人,目前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7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77家。衛生機構病床床位9669張,衛生機構人員21158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4429人,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共7807人,注冊護師及護士共5430人。全市每千人口擁有病床2.17張。按照目前每千人4.2張病床的標準,漢南市需要病床位約16380床。漢南市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城鎮化率正經歷著快速變化,社會結構正在向發展型社會過渡。在這個特定的發展階段,發展性壓力在全面增強,同時也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間。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在數量和質量方面將有較大變化,公共需求將進入一個全面快速增長期。4.2產業園醫院市場需求分析4.2.1總體概述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民群眾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重視程度迅速提高,對醫療服務質量和就醫環境的期望和要求越來越高,各類醫療機構所肩負的責任越來越艱巨。據專家分析,未來幾年內,與健康有關的醫療產業將得到快速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的增長點。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醫療衛生改革的深化以及新型農村合作保險制度和城鎮居民醫保制度的進一步推行落實,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我國的醫療衛生機構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醫療衛生事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XX開發區醫院在促進漢南市經濟發展、維護漢南市社會穩定、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舒適和更具有人性化的醫療環境和醫療服務,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要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現有業務用地不能滿足漢南市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制約當前漢南市衛生事業系統自身發展的需要,妨礙了醫院今后醫療各項工作的發展,無法建設規范的醫療、教學、科研設施,無法提升醫療環境的品位,也無法解決當前突出的群眾看病停車難問題,更難以承擔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的重任,極大地限制了漢南市人民醫院工作的發展。4.2.2需求規模1、產業園區XX開發區醫院的醫療服務重點是面向XX開發區。XX開發區是漢南城市規劃中一個全新的城區,北至欽犀公路,南至港區第二大街,西至現有高壓走廊,東至六欽高速公路連接線,規劃面積55平方公里,人口規模達50萬人。XX開發區,是一個功能復合的城市中心區,集居住、物流、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新區,更是一個融入自然的生態城市典范。擬規劃建設一軸(貫穿園區南北向的發展軸)、兩廊(沿金谷江南北向干流和東西向支流的生態綠化廊道)、三片(西北部產業片區、環金鼓江生活片區及東南部啟動區)和四心(北部科技研發中心、中部濱水生活中心、南部港區行政中心和客運分區中心)。2、項目周邊城區及縣鎮XX開發區醫院醫療服務范圍還可以面向周邊城區及縣鎮的患者,以緩解周邊區域醫療基礎配套設施緊缺或者發展不足的狀況。綜上,本項目的服務區域主要為產業園區、項目周邊城區及縣鎮。服務對象近期按50萬人考慮。項目建設規模與內容5.1項目定位中國漢南產業園區醫院功能定位為技術先進,設施先進,管理先進,服務周到,環境舒適,集臨床醫療、衛生急救、教學、防疫、可研于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將成為漢南市內及產業園區配套設施最齊全的醫療衛生機構。5.2建設目標通過對中國漢南產業園區醫院的建設,有力地改善區域配套醫療基礎設施條件,提高醫院接受醫療應急任務的能力,使其成為基礎設施齊備、功能齊全、具備較高醫療水平的綜合醫院。5.3床位數規模確定XX開發區規劃人口50萬左右,按每千人口4.2張床位計算,則XX開發區共需的病床數為床位2100床。通過對片區需求及項目服務范圍及人群分析,以及按照《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建標110-2008)第三條規定:“一般情況下,不宜建設1000床以上的超大型醫院”,XX開發區醫院結合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確定XX開發區醫院項目擬按照499張病床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規模進行建設,建筑面積為69975.6㎡,滿足《中馬啟動區控規》中醫療衛生規劃一所不低于400床醫院的要求。5.4總建筑面積確定1、醫院各分科用房規模根據《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建標110-2008)第十六條綜合醫院中急診部、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保障系統、行政管理和院內生活用房等七項設施的床均建筑面積指標,應符合表5-1的規定:表5-1綜合醫院建筑面積指標(㎡/床)建設規模200~300床400~500床600~700床800~900床1000床建筑面積指標80838688902、各分科室規模測算綜上,根據《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建標110-2008)第十六條的建筑面積指標要求,床均建筑面積指標主要是從急診部、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保障系統、行政管理和院內生活用房等七項基本內容來確定的,項目按499床建設,綜合醫院建筑面積指標為83㎡/床,項目定位為二級甲等醫院,在同等級醫院中打造實力最強醫院,其建設規模適當加大為83.33㎡/床,則XX開發區醫院各分科室總建筑面積為83.33*499=41583平方米。按照《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建標110-2008)設計標準,各類用房比例及面積見表5-2:表5-2綜合醫院各類用房占總建筑面積的比例表科室部門各類部門占總建筑面積比例(%)面積急診部31249門診部156237住院部3916217醫技科室2711227保障系統83327(738設置于地下室)行政管理41663院內生活41663合計100415833.預防保健用房規模測算綜合醫院內預防保健用房的建筑面積,應按編制內每位預防保健工科人員20m2增加建筑面積;XX開發區醫院按照499張病床規模設計,根據項目區域服務范圍每8000人配備一名預防保健人員,則項目保健人員人數應為:500000÷8000人≈63人。預防保健用房建筑面積為:20m2/人x63人=1260m24、科研用房規模測算根據《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建標110-2008)第十九條承擔醫學科研究任務的綜合醫院,應以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70%為基數,按每人32m2的標準增加科研用房,并應根據需要按有關規定配套建設適度規模的中間實驗動物室。根據國內綜合醫院床位/人員配置比例數據,擬定床位:人員=1:1.5,項目建成后所需醫護人員總數約750人。項目擬設置16個臨床科室和13個醫技科室,為保證每臨床科室有3名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每醫技室有2名副高以上職稱的衛生技術人員,因此,具有副高職稱的衛生技術人員不少于:16*3+13*2=74人科研用房面積:32m2/人×74人×70%=1657.6m25、單列項目房屋規模側算根據《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建標110-2008)第二十一條:本條所列14個作為本建設標準的單列項目,供建設單位選擇使用。這些項目的建筑面積是在對綜合醫院的調查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后確定的。各地在綜合醫院的建設中,可根據實際需要參照使用。磁共振成像裝置等單列項目的房屋建筑面積指標,可參照表5-3。表5-3綜合醫院單列項目房屋建筑面積指標(m2)項目名稱單列項目房屋建筑面積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MRI)310正電子發射型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儀(PET)300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CT)260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310血液透析室(10床)400體外震波碎石機室120潔凈病房300高壓氧艙小型(1~2人)170中型(8~12人)400大型(18~20人)600直線加速器470核醫學(含ECT)600核醫學治療病房(6床)230鈷60治療機710矯形支具與假肢制作室120制劑室按《醫療機構制劑配制質量管理規范》執行XX開發區醫院單列用房參照上表及實際需要進行設置,建筑面積為2620㎡。具體各用房面積指標如表5-4:表5-4單列用房面積規模指標測算表序號用房名稱標準測算建筑面積(m2)用房布局1醫用核磁共振成像設備(MRI)310㎡/臺、擬建1臺310設置于:醫技樓2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CT)260㎡/臺、擬建1臺260設置于:醫技樓3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310㎡/臺、擬建1臺310設置于:醫技樓4血液透析室40㎡/床、擬建10床400設置于:醫技樓5體外震波碎石機室120㎡/臺、擬建1臺120設置于:醫技樓6潔凈病房75㎡/床、擬建6床450設置于:醫技樓7矯形支具與假肢制作室120(標準)120設置于:醫技樓8高壓氧艙大型(18~20人)650設置于:醫技樓9合計2620配套輔助用房規模測算:項目根據實際使用需要設置污水處理站建筑面積為240㎡,太平間及鍋爐房建筑面積603㎡。綜上,XX開發區醫院地上建筑各類用房總建筑面積為:41583-738+1260+1657.6+2620+240+603=47225.6㎡地下室各類規模測算根據《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2005》的規定:“新建十層以上(含十層)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首層建筑面積修建防空地下室(裙樓應計算在內)。”本項目規劃設計建筑占地面積為8379.82㎡,結合醫院的實際需要,初步考慮在門診樓、醫技樓、住院樓及周邊的區域設置一層人防地下室,層高為4.5m,建筑面積為22750.00m2。主要建設車庫和設備用房,按照《城市公共停車場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建標128-2010),設立停車位480個,每個車位40m2,總面積為19200m2。綜上,XX開發區醫院應建總建筑面積為:47225.6+22750=69975.6㎡5.5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XX開發區醫院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為57500平米(合86.25畝),項目建設規模按499張病床設置,擬建總建筑面積為69975.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計容)47225.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22750平方米。項目為新建項目,擬建門診、急診樓10060.6平米,醫技樓7171平米

,住院樓20810平米,感染樓4647平米,行政樓1753平米,后勤樓1941平米

,污水處理站240平方米,地下室22750平方米,太平間、鍋爐房603平米。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土建工程、裝飾工程、給排水工程、消防工程、電氣工程、智能化系統工程、暖通工程、特殊醫療設施工程及室外配套道路地坪工程、生態停車場工程、場地平整工程、景觀綠化工程、大門工程、圍墻工程等。擬建各類功能用房和建筑面積以及規劃布局如表5-5所示:表5-5各類功能用房及建筑面積一覽表序號用房名稱標準測算建筑用房布局面積(m2)1標配基本用房及輔助用房415831.1急診部3%1249設置于:門診樓900感染樓3491.2門診部15%6237設置于:門診樓5712感染樓5251.3住院部39%16217設置于:感染樓樓2800住院樓134171.4醫技科室27%11227設置于:門診樓1188㎡醫技樓4201㎡住院樓5073㎡感染樓765㎡1.5保障系統8%3327(738設于地下室)設置于:門診樓450㎡醫技樓350㎡住院樓845㎡后勤樓646㎡行政辦公樓90㎡感染樓208㎡地下室738㎡1.6行政管理4%1663設置于:行政辦公樓1.7院內生活服務4%1663設置于:后勤樓1295㎡門診樓153㎡住院樓215㎡2單列項目用房2917.62.1科研用房32㎡/人(按副高總人數的70%為基數,項目建成后約有150名副高人員)1657.6設置于:門診樓2.2預防保健及體檢中心參照同級醫院1260設置于:住院樓3大型醫療設備單列項目用房26203.1醫用核磁共振成像設備(MRI)310㎡/臺、擬建1臺310設置于:醫技樓3.2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CT)260㎡/臺、擬建1臺260設置于:醫技樓3.3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310㎡/臺、擬建1臺310設置于:醫技樓3.4血液透析室40㎡/床、擬建10床400設置于:醫技樓3.5體外震波碎石機室120㎡/臺、擬建1臺120設置于:醫技樓3.6潔凈病房75㎡/床、擬建6床450設置于:醫技樓3.7矯形支具與假肢制作室120(標準)120設置于:醫技樓3.8高壓氧艙大型(18~20人)650設置于:醫技樓4污水處理站240獨立設立5太平間及鍋爐房603獨立設立6人防地下室設地下停車位480個、面積取40㎡/位以及設備用房等22750設置于:地下室7總建筑面積69975.6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詳見表5-6。表5-6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表序號項目單位數量備注一建筑面積㎡69975.61地上建筑㎡47225.6地上建筑1.1急診、門診大樓㎡10060.6框架五層1.2住院大樓㎡20810框架八層1.3醫技樓㎡7171框架七層1.4感染樓㎡4647框架四層1.5后勤樓㎡1941框架三層1.6行政辦公樓㎡1753框架二層1.7污水站㎡2401.8太平間、鍋爐房㎡6032地下室㎡22750含設備用房及車庫二室外工程㎡1場地平整項12室外排水工程項1根據總平面圖測算3室外電氣工程項1根據總平面圖測算4道路地坪工程㎡12443.89根據總平面圖測算5景觀綠化工程㎡20810.4根據總平面圖測算6圍墻m880

第六章工程建設方案6.1工程方案設計6.1.1設計指導思想與原則1、設計指導思想方案的構思首先要從總體環境入手,結合現代發展的理念,確定其指導思想:充分結合現狀、尊重環境、功能分區合理、交通流線暢通。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展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高度融合的思想,新建建筑在空間組織應充分考慮到人的活動需求,創造人性化的、不同層次的空間。2、設計原則產業園區醫院的總體布局,應符合下列要求:(1)布局合理、節約用地。(2)在滿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時,適當考慮未來發展。(3)功能分區合理,建筑布局緊湊,管理方便,減少能耗。流程科學,潔污流線清楚,內部交通便捷,避免交叉感染。室內采光、色彩設計符合衛生學要求。(4)根據不同地區的氣象條件,合理確定建筑物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風與自然采光,為患者和醫護人員提供良好的醫療和工作環境。6.1.2總平面設計XX開發區醫院項目總占地面積57500平米,合86.25畝。用地東南北邊都是規劃路,西邊是居民區。用地南北方向長288.46米,東西方向寬203.79米。

規劃考慮將主要醫療用房與后勤附屬用房分區。從總體規劃上看,醫院用地東邊規劃為城市主干道,西側為居民區,北面為上風向,因此將主要醫療用房位于用地塊中部及北面。后勤附屬用房位于用地的東側,垃圾收集點及污水站位于南面。設置綠化庭院,同時大面積的綠化庭院為住院病人的康復提供良好的室外環境。醫療用房區將門診樓、醫技樓和住院部建筑沿場地南北向布置,門診樓、醫技樓、住院部均為南北向布置,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風條件。門診樓、醫技樓、住院部圍合組成具有多庭院的主體建筑群,中間形成尺度適中的廣場,為醫院人流、車流的組織提供良好條件。醫院主體建筑均采用多層為主的庭院式布局,這種布置形式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低層與多層的庭院式醫院是人與自然結合的最佳模式,滿足病人親近自然的要求,為病人提供一個有著良好自然通風條件,處處充滿綠化生機,有著舒適環境的現代化醫院。6.1.3功能設計要求門診大樓、住院樓、辦公樓、后勤樓功能分區合理,潔污流線清楚,避免交叉感染。建筑內外裝修和院內環境,應符合簡樸、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有利于患者生理、心理健康,體現衛生行業特點和當地人文特點。選用經濟、耐久、功能性好并符合衛生學要求的材料。根據《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設置無障礙設施。主要建筑的圍護結構及屋面,應符合建筑節能和防滲漏要求。外窗選用氣密性和放水性能良好的產品。6.1.4交通組織交通流線的合理組織是規劃中的重要元素。而XX開發區醫院建設項目的交通組織,除符合一般的交通組織原則外,還應符合醫院的外部人員行為模式和潔污流線,并充分考慮到空間模式的可變性和發展性。項目的交通組織直接關系到醫療行為和就醫流線的便捷和效率,必須遵循與原有道路的統一性、安全性、舒適性等交通道路規劃設計原則,形成科學合理的交通流線。6.1.5豎向設計本項目建設場地地勢平緩,各建(構)筑物分別采用不同設計標高,以減少挖、填方工程量,建筑采用暗溝排水方式,地坪設計為從建筑物向道路方向傾斜,雨水排水溝設置于道路兩側,集中后排入城市道路雨水管網中。6.1.6無障礙設計按有關規定進行無障礙設計。在門、急診、住院大樓等所有主要出入口做防滑處理,并做坡度≤1/12的坡道;在室內設無障礙專用衛生間,按要求設助立扶手;患者專用電梯為符合坐輪椅病人操作的低按紐電梯,并設語音提示系統;主要通道設雙層扶手,上層0.9m高,下層0.65m高;在踏步起點及電梯門前鋪設有觸感提示的地面材料等。無障礙使用的各種設施,包括電梯、衛生間等設國際通用無障礙標志。于交通部位及各功能用房,設置燈光彩色圖標及標識系統。6.1.7綠化景觀規劃設計項目綠化景觀規劃設計強調綠色環境與休閑活動區域及建筑環境的配合,力求體現“人與自然共存”,“建筑與自然共生”的思想,形成人的活動融入自然的有機運行的生態機制,綠化設計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層次性。景觀設計將結合院區內的建筑形式設計景觀綠化,使得建筑周邊綠化空間延續,景觀流暢豐富。配合室外景觀小品的建設,令醫患在日常活動中均能充滿愉悅地享受建筑室內外空間,為醫生及患者提供優美的工作與就醫、康復環境。此外,在景觀植物搭配上,堅持“適地適樹、經濟美觀”的原則,同時綠地布置以綠色醫院、生態醫院為建筑目標,在院區主要部位設計多處景觀綠化及休閑綠化,以期達到綠化隨車走,景觀隨人行的效果,主入口下沉廣場設置景觀綠化及小品,方便病人就近休閑活動。6.1.8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表6-1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項目指標單位備注規劃總用地面積57500㎡建筑占地面積9066.29㎡總建筑面積69975.6㎡計入容積率總建筑面積47225.6㎡地上建筑其中急診、門診大樓10060.6㎡框架五層住院大樓20810㎡框架八層醫技樓7171㎡框架七層感染樓4647㎡框架四層后勤樓1941㎡框架三層行政辦公樓1753㎡框架二層污水站240㎡太平間、鍋爐房603㎡地下室(不計入容積率總建筑面積)22750㎡一層容積率0.82建筑密度15.8%綠地率30機動車停車位605個其中地上機動車停車位125個地下機動車停車位480個非機動車位1212個其中地上非機動車位400個地下非機動車位812個床位499床6.2建筑設計方案6.2.1設計依據1、《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12);2、《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51039-2014);3、《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4、《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5、《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T50033—2001);6、《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2010);7、《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8、《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2014年版);9、《東華公共建筑節能設計規范》(DBJ45/003-2012)。6.2.2建筑單體設計1、平面設計(1)門診大樓建筑面積為為10060.6㎡,占地面積2480.67平方米,建筑呈工字行布置,共5層。一層層高3.9米,二~五層層高3.6米,建筑總高18.30米。a、布置特點:門診大樓主要布置各類門急診用房及醫技用房,各科室自成一區,互不交叉干擾,各科均設廳式候診區,設醫護走道和病人走道,既保證了醫患分流,又滿足了醫生互相交流的功能需求。b、平面功能:一層:主要兒科診室、治療室、、急診大廳、手術房、門診大廳、收費處、掛號處、值班室、護士辦公、輸液大廳、觀察病房、化驗室等。二層:主要設置消化門診科室、婦科門診科室、呼吸門診科室、發熱門診科室、護士辦公室、值班室、管理消毒房等用房。三層:主要設置五官科診室、放射科、皮膚科室、功能科室、護士辦公室、值班室、管理消毒房等用房。四層:主要各類檢驗科診室、理療科室、檢驗室、護士辦公室、值班室、管理消毒房等用房。五層:主要設置各類藥劑科、供應科室、防保科室、護士辦公室、醫生辦公室、休息室等用房。(2)住院樓建筑面積為為20810㎡,占地面積2653平方米,建筑長方形布置,共8層。一層層高均為5.4米,二、三層層高4.3米,四~七層3.5米,八層層高4.5米,建筑總高度為34.5米。a、布置特點:住院樓呈矩形布置,在一層設置多個出入口,人流疏散交通組織流暢。b、平面功能:一層:主要設入口大廳、入院辦理用房、入院診斷室、住院收費處、住院中心藥房、供應處、商務中心、禮品店等用房。二層:主要設入口內科病房、茶水間、配餐間、配藥室、治療室、醫生辦公室、護士站、更衣室等用房。三~四層:主要設入口外科病房、茶水間、配餐間、配藥室、治療室、醫生辦公室、護士站、更衣室等用房。五層:主要設入口兒科病房、茶水間、配餐間、配藥室、治療室、醫生辦公室、護士站、更衣室等用房。六層:主要設入口新生兒病房、茶水間、配餐間、配藥室、治療室、醫生辦公室、護士站、更衣室等用房。七層:主要設入口婦產科病房、、活動間、茶水間、配餐間、配藥室、治療室、醫生辦公室、護士站、更衣室等用房。八層:主要設手術室、器械室、恢復室、家屬等待區、麻醉室、清洗室、醫生辦公室、護士站、更衣室等用房。(3)醫技樓建筑面積為7171㎡,占地面積1018.35㎡,建筑總長42米,寬22.8米,共7層,一~二層高均為4.2米,二~六層層高3.5米,七層4.4米,建筑總高度為26.8米。平面功能:—層:主要設入口大廳、藥房、計算機室、病歷室、收費處、儲藏室、開水間等用房。二層:主要設各辦公室、彩超室、心電圖室、B超室、輸液室、資料室、腦電圖室、多普勒室、肺功能室等醫技房。三?六層:主要設辦公室、病房、搶救室、檢查室、演示教室、小手術室、醫生辦公室、休息室、護士站等用房。七層:主要設辦公室、病房、檢查室、演示教室、醫生辦公室、休息室、護士站、污洗間、檢查室、病房等用房。(4)感染樓建筑面積為4647㎡,占地面積1102.55㎡,建筑總長49.4米,寬27米,共4層,一層層高為4.2米,二~四層層高為3.9米,建筑總高度為15.9米。平面功能:一層設置住院大廳,內含休息、出入院辦理處、取藥等功能用房,消防控制室、接受廳、污車清洗間、包裝滅菌區、去污區、供應室、辦公室、設備間等用房。二~四層設置病房、治療室、處置室、辦公室、更衣室、護士站、配餐間、開水間、設備間等用房。(5)后勤樓建筑面積為1941m2,占地面積648m2,建筑總長27米,寬24米。共3層,1層層高為4.5米,2~3層層高為3.9米。平面布局:一層主要設置大廳、洗滌區、主食品加工區、副食品加工區鍋爐房、管理用房、備餐間等用房。二層主要設置餐廳、包間、售餐區等用房。三層主要設置辦公室、會議室等用房。(6)行政辦公樓建筑面積為1753m2,占地面積763.82m2,建筑總長47.2米,寬16.1米。共2.5層,1層層高為4.5米,2層層高為3.3米。平面布局:一層主要設置服務大廳、辦公室、報賬廳、指揮中心、消防控制室、準備室、會議室等用房。二層主要設置辦公室、接待室、財務室、檔案室、閱覽室、休息室等用房。三層主要設置辦公室、會議室、休息室等用房。(7)地下室地下室建筑一層,建筑面積為22750m2,層高為4.2米,主要設有設備用房、、雜物間、普通停車、醫療停車等。綜上,本項目單體平面設計布局綜合考慮門急診、住院、辦公等功能,綜合考慮患者治療等功能結合本地塊的實際情況,中間走道寬為3.0米和3.6米,平面設計滿足各功能使用要求。2、立面設計立面設計原則為形式與功能有機結合,反映出建筑鮮明的個性和內涵,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建筑立面簡潔美觀,色彩明快。在強調整體的同時注意細部設計,大部分的用房都有較好朝向,保證房間的通風采光問題,各科室功能分區明確,建筑與環境的融合程度高,能夠與周邊原有建筑協調。無障礙設計及日照分析根據《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要求設置無障礙設施。考慮滿足對患者救治特殊需要,各功能區內配置完善、清晰、醒目的標識系統。通過對建筑群進行日照分析,建筑日照滿足國家規范要求。6.2.3人防地下室設計1、設計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空法》;(2)《人民防空工程設計規范》(GB50225-2005);(3)《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098-98);(4)《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設計規范》(RFJ1-97);(5)《人民防空工程戰術技術要求》;(6)《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2、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友誼大道,為平戰結合全埋附建式丙類人防工程,抗力級別為核6級常6級,平時為停車庫,戰時為二等人員掩蔽部。主要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梁板式結構,地下室頂板200mm厚,外墻采用300mm厚C35混凝土墻,地下室底板厚度為500mm,人防工程嚴格按照人防工程設計規范和施工規范設計和施工。3、建筑防護(1)戰時作為6級人防工事進行防護,防護密閉門、防爆地漏等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圖集的設計要求進行加工、安裝、驗收,防護設備應按規范規定在建設時安裝完畢。(2)凡與防空地下室無關的管道,不宜穿過人防圍護結構;上部建筑的生活污水管、雨水管、燃氣管不得進入防空地下室。(3)穿過防空地下室頂板、臨空墻和門框墻的管道,其公稱直徑不宜大于150mm;當其公稱直徑大于100mm時,宜從墻體穿入,并在人防區內側家閘閥。(4)為保證工事密閉,凡穿過防密墻及密閉墻(如防護外墻、梯間、防護單元間隔墻、防毒通道、擴散室、濾毒室等墻)的設備管道,在隔墻兩側應采取相應的防密措施。(5)凡戰時染毒的地方,均需設防爆地漏,以便匯水入井直接抽走,不得在門坎上鑿洞排水。4、防化設計本工程戰時為二等人員掩蔽部,防化級別為丙級,主要出入口設一個防毒通道,并設簡易洗消間,其余口部均設一個密閉通道。在防毒通道及密閉通道密閉隔墻上設置φ50氣密測量管,兩端做好密閉措施。5、工程防護功能平戰轉換人民防空實行“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方針,貫徹“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與城市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因此,結合民用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具有明確的戰時功能和平時用途,并以前者為建設的根本目的,即要在滿足戰時防護與使用要求的同時,滿足平時使用要求。基于在確保戰備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防空地下室必須進行防護功能平戰轉換。(1)防護功能平戰轉換措施應符合的規定①采用的轉換措施應能滿足戰時的各項防護要求,并應在規定的轉換時限內完成。②符合現行《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結構與防護設計的相關規定。③當采用預制構件時,應在相關設計文件中注明:預制構件、預留孔等應在施工中一次就位,構件預制應與工程施工同步進行,并應設置該構件的存放位置。④防護功能平戰轉換設計應與工程設計同步完成。⑤轉換工作量與當地條件相適應。《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規定:“臨戰時的轉換工作量應與城市的戰略地位相協調,并符合當地戰時的人力、物力條件”。這樣,可以使當地人防主管部門在進行專項審批與管理時,可以依據城鎮的戰略地位和有關人力、物力條件綜合研究確定。(2)防護功能平戰轉換措施①人防工程防護功能平戰轉換分為三個階段:早期轉換、臨戰轉換、緊急轉換。早期轉換時限為30天,臨戰轉換時限為15天,緊急轉換時限為3天。②防空地下室防護功能平戰轉換工程量應有一定的限制,特別是直接對外的出入口大小和數量必須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并應在臨戰轉換階段完成轉換任務,以保證在城市遭受空襲時防空地下室能發揮應有作用。早期轉換時限內應完成物質、器材籌措和構件加工;臨戰轉換時限內應完成后加柱的安裝和防護單元連通口的轉換,各種用房及抗爆單元隔墻的砌筑,戰時水池的轉換,各類設備及管線的安裝等;緊急轉換時限內應完成對外出入口的封堵及工程的綜合調試工作。6、防火設計本工程為附建式人防地下室,平時為停車庫,耐火等級為一級,所有裝修材料均為非燃材料。7、防水設計(1)防水設計是人防工程設計中一個主要部分,本工程的防水等級為二級。(2)人防地下室防水以結構自防水為主,砼內滲防水劑(即砼復合液)外包防水為輔,防水結構構件抗滲設計等級P6,外包防水宜采用高效防水防腐柔性防水層。6.2.4建筑裝飾裝修標準1、外裝修外墻選用氟碳漆外墻涂料。為防止外墻面開裂,外墻面外側抹灰砂漿摻JX抗裂硅質防水劑。2.室內裝修(1)地上部分室內裝飾建筑單體各層的樓梯前室、樓梯間為防滑地磚樓地面,內墻面為混合砂漿打底刮膩子,乳膠漆面層,踢腳為150高地磚,天棚為輕鋼龍骨石膏板(或混合砂漿打底刮膩子,乳膠漆面層)。衛生間為防滑地磚樓地面,內墻面為磁磚至吊頂底,天棚為防火防潮塑料板。侯梯廳、門廳為進口花崗巖樓地面,內墻面為干掛花崗巖,天棚為鋁合金吊頂。業務用房、消防控制室為玻化磚樓地面,內墻面為混合砂漿打底刮膩子,乳膠漆面層,踢腳為150高地磚,天棚為輕鋼龍骨石膏板(或混合砂漿打底刮膩子,乳膠漆面層)。診室、走廊、試驗室、心電、腦電室為PVC塑膠地板,內墻面為混合砂漿打底刮膩子,乳膠漆面層,踢腳為150高PVC塑膠,天棚為輕鋼龍骨石膏板。病房走廊為橡膠地板,內墻面為混合砂漿打底刮膩子,乳膠漆面層,踢腳為150高橡膠,天棚為輕鋼龍骨石膏板。(2)地下室地下室側板墻及底板選用氰凝防水涂料,頂選用聚氨酯防水涂料(下)及自粘型改性瀝青卷材(上)。3、屋面屋面選用聚氨酯防水涂料(下)及自粘型改性瀝青卷材(上)。6.3結構工程6.3.1設計原則首先以現行各種國家規范、規定為依據,以自然資源、地理情況、氣候狀況為條件,盡可能采用地方材料,節約投資,做到安全、經濟、適用。在滿足功能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選擇合理的結構方案和結構形式。6.3.2設計依據1、《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2、《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5、《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6、《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7、《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GB/T50476-2008);8、《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153-2008;9、《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JGJ3-2010;10、《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6.3.3設計荷載自然條件風荷載:基本風壓0.90KN/㎡地面粗糙度:B類場區抗震設防烈度:六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建筑分類等級建筑結構安全等級:二級(住院大樓為一級)建筑抗震設防類別:乙類(后勤行政樓,鍋爐房為丙類)建筑防火分類標準:二級主要荷載取值: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規定,使用活荷載標準值如下表所示:(kN/㎡)(1)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醫院病房:2.0醫院門診室:2.0醫院病房樓梯:3.5醫院門診部樓梯:3.5衛生間:2.5電梯機房:7.0設備用房(按產品實際數據取值)操作荷載:3.0走廊2.5放射科機房6.0手術術3.0ICU3.0洗衣房3.0車庫4.0(2)屋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上人屋面:2.0不上人屋面:0.5線荷載樓梯、走廊、屋面等欄桿頂部水平荷載1.0較大和較重的使用荷載根據具體情況另定。6.3.4結構選型中國漢南產業園區醫院建設項目由門診大樓、醫技樓、住院樓、感染樓、附屬用房等主要建筑物構成,單體均為多層及高層(建筑高度<70m),其中住院樓、醫技樓、門診樓結構形式采用框架結構、抗震等級為二級;感染樓、行政辦公樓為框架結構,其他建筑為磚混結構,抗震等級均為四級。附屬用房的框架抗震等級為四級。住院樓及門診綜合樓結構總長99.2m,施工中采取預留后澆帶等結構措施減少溫度裂縫對結構的影響。地基基礎的設計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場地的地震危險性作綜合評價,正確確定地基承載力。住院樓、醫技樓、門診樓地基基礎設計為乙級,其他為丙級。基礎埋置深度應根據地質情況以及地下水位等情況,綜合考慮后確定。6.3.5主要結構材料(1)住院大樓結構安全等級一級,其他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二級,設計使用年限50年,抗震設防類別乙類(門診,住院樓,醫技樓等);抗震設防類別丙類(后勤行政樓,鍋爐房等)。(2)上部結構材料鋼筋:HPB300(φ)級,HRB335(φ)級,HRB400級。優先考慮HRB400級。混凝土:梁、板可以采用C25,基礎墊層C15,柱可以采用C30~C40的混凝土。構造柱、過梁、圈梁等次要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采用C20。砌體:內墻采用MU7.5混凝土空心砌塊,外墻采用自隔熱混凝土砌塊。砌筑砂漿:地下采用Mb7.5水泥砂漿,地上采用Mb7.5混合砂漿。基礎選型

根據初步掌握的該區域地質狀況,擬定該項目各建筑物采用柱下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由于地下室邊線離用地紅線較近,地下室基坑支護擬采用排樁支護,具體基礎形式和支護形式在地質勘察完成后結合地質情況型式確定。地下室抗滲等級為P6。6.4公用輔助工程6.4.1給排水設計1、工程概況XX開發區醫院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為57500平米(合86.25畝),項目建設規模按499張病床設置,擬建總建筑面積為69975.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計容)47225.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22750平方米。2、給水系統設計(1)項目周邊供水情況項目位于XX開發區啟動區內,目前園區已建成DN250供水管,在建DN500供水管已基本完成管道安裝,園區永久用水由漢南市第三水廠供應。(2)供水水源項目用水以整個醫院綜合考慮,消防給水系統和生活給水系統分開,由項目周邊市政管網分別接入兩根DN200給水管,供整個醫院使用,并在醫院內形成環形管網,要求水壓不低于0.35Mpa。(3)用水量預測根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2014年版)要求,生活用水標準按不同用途分別考慮,項目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為378.235m3/d,生活用水量預測如下表:表6-2生活用水量估算表用水對象最高日用水定額用水單位數每日用水時間(小時)小時變化系數(kn)最高日用水量(m3)最高日平均時用水量(m3/h)最高日最大時用水量(m3/h)年用水天數年用水量(m3)備注門診、急診樓30L/d.人2100人81.5637.87511.812536022680按曰門診量人數計算住院樓300L/d.床499床121.5149.712.47518.712536053892感染樓150L/d.人350人121.552.54.3756.562525113177.5行政辦公樓100L/d.人64人81.56.40.81.22511606.4行政管理人員取編制總人數8%醫技樓200L/d.人80人102.5161.643605760后勤樓100L/d.人160人42.5164103605760后勤人員取編制總人數的20%綠化用水2.00L/d.m2201252240.2520.12540.251506037.5其他用水量按以上10%計34.3855.19859.3982536010933.49合計378.23556.4485101.93575119846.89注:以上用水標準及變化系數根據《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和《城鎮生活用水定額》(DB45/T679—2010)綜合取得。(4)給水系統給水系統分為低、中、高三個供水分區,地下室及建筑物一、二層為低區,直接由市政給水管網供給達到節能目的;三至六層為中區,生活用水由中區無負壓供水設備供給,供水方式為上行下給式;七層為高區,生活用水由高區無負壓供水設備供給,供水方式為上行下給式。生活消防貯水池及泵房設置在地下一層。5、消防給水系統設計(1)室外消防以市政自來水為水源,從項目周邊引入一根DN200給水管,在醫院內布置成環狀,供校區消防用水。消防按同一時間內火災次數為一次計算,室外消防給水設計流量為25L/S,消防時間以1小時計算。發生火災一次用水量為90m3。(2)室內消防建筑物內設室內消火栓系統,按校區內最不利建筑(住院大樓)考慮,設計流量為20L/S,采用臨時高壓給水系統。校區最高建筑(住院大樓)屋面設消防專用儲水箱,內存消防用水12m3,,地下室設280t消防專用儲水池及加壓泵房。室外設有消防水泵接合器。6、排水系統設計項目排水系統包括生活污水及降雨雨水排放,排水系統采用生活污水與雨水分流排放制。(1)生活污水項目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0%計算,則項目一期最高日污水量為340.41m3/d。衛生間由單立管DN100通氣排水,底層單獨排放,污水經室外檢查井匯集醫院內污水總管,排放至醫院內的小型污水處理站。污水處理站占地面積為240m2,處理能力為350m3/d,室外污水管管徑為DN200。(2)雨水排放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雨水設計流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Qs=qΨF式中:Qs—雨水設計流量(L/s);q—設計暴雨強度EL/(s·hm2)L;Ψ—徑流系數;F—匯水面積(hm2)。設計暴雨強度,應按漢南市暴雨強度公式計算:式中:q—設計暴雨強度L/(s.hm2);t—降雨歷時(min);P—設計重現期(年);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排放,設計重現期P=5年。建筑屋面雨水由屋面雨水斗組織收集,經DN100雨水立管排入雨水檢查井;室外雨水由專門的地面雨水斗收集排入雨水檢查井,經市政雨水管網,排入市政雨水管網雨水檢查井。室外雨水管管徑為DN300。6.4.2熱水系統1、熱水供應范圍:手術室,病房,各科室等。

2、熱水供應系統:熱水溫度65℃,冷水溫度13℃,熱水由院板式換熱器、熱水水箱及醫院鍋爐組成的系統向醫院熱水系統供水,采用開式系統、機械循環、由回水溫度控制循環水泵的開啟。出水水溫為65℃,供水時間24小時。

3、管材及保溫:室內熱水管及循環水管均采用PP-R塑鋼管,管件接頭。4、熱水系統設計在醫技樓、住院樓設集中熱水供應系統,供應住院病人及值班醫護人員的淋浴用水。以自來水為水源,以太陽能作為熱源。熱水定額標準按規范取值為60℃熱水,用水人員按521人計,項目一期熱水量預測表如下:表6-3熱水量預測表序號用水單位定額標準(L/人/d)用水單位數用水時間最高日用水量(m3/d)1住院病人100499定時供應49.93值班人員4020定時供應0.84合計50.7在病房、值班人員宿舍的天面設置太陽能集熱板及空氣源熱泵制熱設備,制熱水箱、儲熱水箱、各循環加壓水泵及各控制柜等設備設置于天面設備房內,各棟樓熱水系統采用機械循環、上行下給、支管回水的供水方式供應熱水。在戶內每個用熱水點處,設智能IC卡控制計量熱水用量。管材器具:室內明裝給水管采用外鋁合金內襯塑復合給水管,熱熔連接;室外埋地給水管采用鋼絲網骨架PE給水管,熱熔連接。熱水供水、回水主管、立管采用薄壁鋼管,熱熔連接,泡沫橡膠保溫;戶支管采用外覆塑銅管,熱熔連接,無保溫明敷。各類衛生器具均采用新型節能節水型潔具,立式小便器采用非接觸式自動感應沖洗閥,洗面盆水龍頭采用按壓式延時自閉陶瓷閥蕊龍頭,蹲式大便器采用帶放污器的腳踏式自閉大便器沖洗閥等。6.4.3消防滅火系統

1、消防用水量:本工程均屬多層建筑,消防用水量按其中最大一棟建筑(住院樓)計,室內消防用水量15升/秒,室外消防用水量30升/秒,自動噴水滅火水量30升/秒。

2、消防水源:消防用水由同心縣市政管網供給,在附屬用房內設V=216立方米消防水池一座(其中儲存消火栓用水量2h,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水量1h)。水泵房內設消防泵二臺(Q=150L/S

H=50M

N=22KW),噴淋泵二臺(Q=30L/S

H=70M

N=30KW),在住院樓屋頂設有效容積V=18m3消防水箱一座及增壓設備一套,滿足火災前10分鐘消防水量水壓要求。

3、室內消火栓系統

本工程住院樓加壓供水,其他建筑消火栓系統均由院區給水-消防干管直接供給。

各單體按規范要求室內消火栓最大保護半徑≯25m,單出口消火栓內配有DN65,L=25m內襯膠水龍帶,Φ19水槍。

消火栓系統按建筑高度為一個區,室外設水泵接合器一套。

管材:室內消火栓系統工作壓力P≤1.00MPa,采用焊接鋼管。管徑DN≤70為絲接,管徑DN>70為焊接或法蘭連接。

4、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本工程醫院建筑屬中危險I級,噴水強度6升/分.m2,作用面積160m2,設計流量為30L/S,噴頭按正方形布置,設計噴頭最不利點水壓為0.10Mpa,選用68℃玻璃球裝飾噴頭,按規范要求設于門廳、病房、走道、辦公室內。室外設水泵接合器二套。

管材: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系統工作壓力P<1.00MPa,采用熱鍍鋅鋼管;系統工作壓力P>1.00MPa,采用無縫鋼管。系統工作壓力P<1.00MPa,采用熱鍍鋅鋼管。噴淋管管徑DN≤100采用絲接口;DN>100采用溝槽式管件接口或法蘭連接。

5、滅火器配置

本工程火災種類屬A類,火災危險級別屬中級,采用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經計算共需3kg、2A滅火器150具,分設在各單體各層內。其中變配電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