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態分離的動力總成模態優化方法_第1頁
基于模態分離的動力總成模態優化方法_第2頁
基于模態分離的動力總成模態優化方法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模態分離的動力總成模態優化方法

動力是影響汽車nvh性能的重要激勵因素。它的振動通過懸掛系統的懸掛點傳輸到車身,并在車內引起異常振動。尤其,當排氣系統模態頻率在怠速頻率范圍內,會產生嚴重的怠速共振。因此,控制排氣系統模態與怠速頻率頻率分離是一個重要的NVH指標。通過模態分離,可以有效的避免開發后期成品車的怠速共振問題,在某皮卡車開發過程中,嘗試應用下述方法優化該車的排氣系統模態。排氣系統模態優化的分析流程如下:2)確定排氣系統掛鉤位置;4)分析試驗結果確定最優參數。1質心定位原理及質心安裝排氣系統與發動機通過法蘭連接,通過吊掛裝置與車架連接;其一般由三元催化裝置、波紋管、消聲器及各部件之間的連接管道組成。排氣系統模型建立涉及到以上零部件:1)動力總成系統在其質心坐標位置應用集中質量單元模擬,并輸入其質量、轉動慣量等參數,這些參數可由動力總成轉動慣量試驗獲得;2)動力總成懸置在懸置的彈性中心處建立CBUSH單元,根據懸置的設計參數,輸入其主彈性軸剛度;3)波紋管和吊掛點處的橡膠吊耳以CBUSH單元模擬,其初始剛度值應用以往其它相似車型的設計值;4)排氣系統的大部分鈑金件用殼單元模擬,而法蘭與掛鉤等部分采用實體單元CHEXA/CPENTA模擬;5)焊接單元使用ACM單元模擬,螺栓使用RBE2單元模擬。應用以上原則,在ANSA中建立此模型,如圖1所示。2u3000解決方案排氣系統模態優化的基礎是確定排氣系統掛鉤的位置,吊鉤位置的合理布置是減振降噪的重要途徑,一般選擇排氣系統振動較小的位置作為掛鉤的吊掛點,對于排氣系統到車架的振動衰減、增加吊耳壽命等具有作用。本文按照參考文獻介紹的平均驅動自由度位移(ADDOFD)方法,在某頻率范圍內全部模態被激發的情況下,將所有模態位移加權處理,選取疊加位移最小點位置或附近位置作為掛鉤懸掛點。首先,明確激勵范圍的頻率,此款車使用4缸4沖程柴油發動機,發動機的額定工作轉速為3600rpm,發動機的二階激勵由公式,(式中,i為發動機的氣缸數,n為發動機轉速,m為發動機的沖程數)計算,對應于發動機額定轉速的激勵頻率為120Hz。利用MSC.NastranSOL103求解排氣系統0~120Hz范圍內的所有自由模態,并輸出Punch中性文件用于后處理。沿排氣管軸向從其熱端到冷端中心線頂部節點的X向坐標作為位移加權曲線圖的X軸,所有節點的加權位移值作為曲線圖的Y軸坐標,見圖2。從圖2可知,選取曲線的波谷處作為吊鉤懸掛點最為理想,由于排氣系統結構、其運動包絡空間及與車架連接位置等因素限制,并不能將所有掛鉤位置布置在曲線的波谷處,如圖2中紅色圓圈標出的掛鉤位置實際對應圖1中的掛鉤位置。3結果分析和討論排氣系統模態優化有不同方式,例如:可以改變其結構,修改管道的直徑和厚度,修改消聲器的位置等,這種方式的弊端是會造成排氣背壓、排氣噪聲等的變化。本文選用調整排氣系統軟連接部位的剛度,包括波紋管剛度和橡膠吊耳剛度參數,達到排氣系統模態優化目的。正交試驗設計是分析多因素試驗的科學有效的方法,其優點在于可以從很多試驗方案中挑選出代表性強的少數試驗方案,根據試驗結果分析,推斷出最優的方案,同時可以得到比試驗結果本身給出的有關因素的信息。本文采用2水平7因素的8次正交試驗設計L8(27),根據以往設計經驗選擇對模態影響較大的七個因素(用A,B,C,D,E,F,G表示),每個因素分別設置兩個不同的水平值,見表1。表中:Kx1,Ky1,Kz1波紋管線性剛度;Kxx1,Kyy1,Kzz1為波紋管扭轉剛度;Kx2,Ky2,Kz2為橡膠吊耳線性剛度。應用MSC.Nastransol103求解得到以下8組不同的計算結果,見表2。表中列出了主要關注的排氣系統模態:第1階橫向彎曲模態、第1階垂向彎曲模態,第2階橫向彎曲模態、第2階垂向彎曲模態。根據模態分離原則,上述4個頻率應該避開的一些頻率描述如下:1)第1階橫向、垂向彎曲模態應該低于發動機二階怠速頻率,否則會引起強烈的振動耦合。發動機怠速頻率在空調關閉、開啟情況下分別是750rpm,800rpm,轉速的波動范圍是30rpm;因此,發動機怠速激勵的二階頻率范圍是24Hz~27.7Hz。2)為了避免排氣系統自身模態耦合,其相鄰兩階模態頻率建議錯開2Hz以上。3)排氣系統的第一階彈性體模態應該大于動力總成系統的剛體模態,該款動力總成的剛體模態范圍在5.7~14.2Hz,建議第一階彈性體模態頻率在16Hz以上。4因素對模態分離的影響對以上正交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分別計算7個因素對4個模態的極差,分析各因素對不同模態的影響,繪制各因素隨水平變化的因素指導圖,見圖3。圖中X軸分別是7個因素的不同水平值,Y軸是模態頻率值,4組變化的曲線是7個因素對模態變化的影響趨勢,曲線的斜率越大說明因素對模態影響越大。綜合來看,7個因素對模態第1階垂彎、橫彎影響較大,而對第2階垂彎、橫彎影響較小。其中因素G對第2階垂彎有顯著影響,因素F對前3階模態均有較大影響。分析正交試驗結果,發現所有結果均不滿足模態分離要求,從第2階橫彎、垂彎模態來看,第2,3,5,8組試驗模態錯開了2Hz以上;第8組的波紋管剛度較大,有主要提高疲勞壽命,因此在8組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參數進行調整。分析圖3,提高因素E,F的值,同時降低因素G的值,有助于將第1階橫彎、垂彎頻率降低。因此,因素E,F取值為10N/mm,因素G取值35N/mm。重新計算,得到4個模態頻率分別為16.3Hz,21.9Hz,33.8Hz,37.6Hz,該結果滿足模態分離要求。七個因素的最終優化參數為:5排氣系統約束模態優化設計在整車排氣系統開發過程中,應用CAE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