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鄉愁》教學設計一、教學背景1、面對學生:初中七年級2、學科:語文(語文版七年級下冊)3、學時:一學時4、課題:第十四課《鄉愁》5、課前準備:(1)學生準備:學生課前收集余光中有關資料及有關鄉愁的詩句文章,培養學生收集歷史材料的能力。(2)教師準備:教師課前認真閱讀教材及課標對本課的規定,根據學情、教材和課標規定,進行精確而有效的教學設計,既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又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思想情感的熏陶,然后制作ppt演示文稿,為學生直觀形象理解課堂教學的內容服務。二、教學課題:義務教育課程原則實驗教科書語文八七年級下冊第14課《鄉愁》三、教材分析:(一)
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鄉愁》是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詩歌。本單元所選的四首詩都是當代詩歌中的名家名篇,含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為具體貫徹國家“義務教育課程原則”的規定編排的。
余光中的《鄉愁》選擇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四個意象,體現了千萬游子的思鄉之情,體現了他們盼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結束,祖國統一大業盡快實現的心情。
(二)
教學目的
1、把握詩歌的形象,領略其象征含義。2、品味詩歌富有體現力的語言。3、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三)教學重點1、誦讀詩歌,把握詩歌中出現的形象,領略象征含義。2、領悟作者在詩歌中體現出的思想感情。(四)教學難點聯想想象,體會詩人創設的優美意境。(五)課型:教讀課四、教學辦法:(一)學情分析:《新課程原則》中規定學生能“觀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有體現力的語言”。
初一學生由于本身的人生閱歷的缺少和知識構造的不完善,對鄉愁的理解、對領悟詩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的教學設計是把本課教學分為四大模塊,即“聽讀——朗誦——品味——遷移”。通過據說讀品等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在互動中使理解加深,對鄉愁這一中國詩歌中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有一定的認識。
(二)教法《鄉愁》是一首新格律詩,也能夠說是一篇帶有淡淡哀傷情思的美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重難點,我準備采用觀賞法(通過觀賞歌曲《鄉愁四韻》和配樂詩《鄉愁》,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誦讀法(這是本課教學的重要辦法,正所謂:“熟讀百遍,其意自現。”誦讀可讓學生體會情感美,節奏美。)、發現法(引導學生發現、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例如由家愁到國愁的升華。
)、聯想法(讓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三)學法余光中的鄉愁詩可用一種字來概括,那就是“美”。我將結合教學中的四大模塊,聽讀、朗誦、品味、遷移,指導學生“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說”。
力求能通過這四個環節使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之美并在此過程中培養能力。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投影儀、自制課件、課本等。(五)教學學時安排:1學時
五、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點撥:鄉愁是中國詩歌一種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這其中不乏千古傳誦的名篇。現在請大家回想一下有關鄉愁的詩句。同窗們能夠說一兩個嗎?交流:大家熟悉的李白的《靜夜詩》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家鄉”,尚有“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露從今夜白,月是家鄉明”,“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剪不段,理還爛,是離愁,別有一班滋味在心頭”。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導入:每個日落的黃昏,每月圓的夜晚,每陣歌樓的雨點,每陣西風里斷雁的叫聲,都會牽動游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家鄉的眷戀。詩人們把難以排遣的思鄉之愁訴諸于筆端。于是我們便能觀賞到那一首首凄婉哀傷的詩歌,感受著詩人那綿綿的懷念,那柔美的哀傷。今天我們來學習臺灣當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思鄉之作《鄉愁》。〔板書:鄉愁余光中〕介紹作者提問:誰來介紹一下余光中?〔不規定學生介紹得很全方面,學生之間能夠互相補充〕教師總結:余光中,臺灣當代出名詩人、散文家和詩歌評論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臺灣。由于特殊的政治因素,大陸和臺灣長久阻隔,而詩人又經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鄉之情,是他的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容。從當代詩的創作和影響來說,現在臺灣詩人還極少有人超出他。(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1、學生初讀詩歌,交流朗誦詩歌該注意哪些方面?感情基調、語速、節奏、重讀2、學生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嘗試劃分詩的節奏和重音。教師作誦讀提示:在劃分詩的重音時,對于能夠體現詩歌感情的意象,普通要重讀,另外,對這些意象加以修飾的詞語,能夠體現詩歌感情的形容詞也應當重讀。3、學生集體朗誦,自評。(對于節奏和重音提出朗誦的問題或優點,強調讀出節奏與重音,把握好語速和語調。)提問: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昂揚激越還是憂郁深沉?〔采用自由提問式,讓學生無拘束回答,學生應當容易明白。〕教師補充: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想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優美的戀歌。要用憂郁深沉的感情,注意把握好節奏和重音。4、聽示范朗誦,并投影出詩節奏、重音的劃分。5、學生自由誦讀、體味作者感情.〔朗誦提示:第一小節,此時的作者是“少小離家”為讀書,未經世事滄桑,略帶“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覺,更多的是對母親的依戀;第二小節,妻子是相約一生共白頭的親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觀賞的亮麗風景。朗誦時應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絲絲溫馨和似水的柔情;第三小節,恰當運用顫音,體現一種如泣如訴的深深的哀傷;第四小節,文章最后,詩人由個人的悲歡離合升華到家國之思:此時猶如樂曲達成高潮!因此要讀得蕩氣回腸,一波三折。特別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頓,語調上揚,“在——那——頭”要氣流不停,讀出激昂慷慨之感。〕6、個別學生朗誦,學生評價。進一步體味詩歌憂郁深沉的感情基調,體味每一節的感情第一節:稍平淡,回想第二節:增加遺憾的語調第三節:深深的失落和哀痛第四節:體現而今的惆悵7、全班有感情地再次朗誦。小結:通過剛剛同窗們的深情朗誦,我們體味到了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想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優美的戀歌。(四)品味語言,鑒賞詩歌點撥:隨著同窗們聲情并茂的朗誦,課堂上也彌漫了濃濃的鄉愁。通過朗誦這首詩,我們可體會到在詩人漫長的生活經歷中那對家鄉綿綿的懷念始終縈繞在詩人的心頭,讓詩人悵惘嘆息不已。1、從哪些詞語能夠看出,鄉愁縈繞了詩人一生?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明確: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四個人生階段。詩人以時間的變化來組詩,四個時間序詞也即概括了詩人的整個人生,也就是濃濃的鄉愁牽動了詩人的一生。2、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哪四個人生階段?四個人生階段又因什么而愁?小時候(少年)——母子分離長大后(青年)——夫妻分離家愁后來(中年)——母子死別現在(老年)——游子與大陸的分離國愁3、鄉愁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種情感,而詩要講究形象性,詩人是通過什么具體可感的形象來體現鄉愁的?明確:運用了獨特的比方,化抽象的、難以捕獲的離愁別緒為具體可感的東西,將抽象的情緒化物化了,詩人從親歷的生活中選用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物象來寄寓情感,這種取象看似日常,卻蘊涵飽滿的詩情:郵票——寫信可寄家愁,母子深情(濃烈)船票——乘船可解相思,夫妻恩愛(熱烈)墳墓——生死悲哀,哀思難訴(巨大)海峽——海水無盡,思鄉哀愁(深沉)4、思考:“鄉愁”應當是同樣很有份量的感情。同窗們找找看詩歌中形象的前面都用了哪些修飾語,它們有著什么樣的特點,它們又突出了四樣東西的什么特性?在詩中有著什么體現效果?學生思考、討論并明確:這是正語反說,“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愁濃縮于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郵票雖小,牽系綿長母子情,船票雖窄,負載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墳墓載不下巨大的悲哀,淺淺的海峽妨礙了無盡的鄉思,落筆雖小,卻詩情飽滿。(五)歸結主題,學習寫法1、《鄉愁》一詩的構思特點作者在這首詩里,設立了四個時段,將鄉愁濃縮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形象(意象),通過四個時段和空間的變化,逐級推動,使意象次第放大,將鄉愁詮釋為親情、愛情和思家愛國之情,感情由淡而濃,主題由淺入深,在一詠三嘆之中,將鄉愁渲染得異常濃烈。2、《鄉愁》詩的形式美一是構造上寓變化于統一,節與節、句與句比較整潔對稱,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整潔中有參差;二是音樂上營造出一種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使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數量詞的運用,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美。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想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戀歌。3、想象或聯想是詩歌創作中最基本的要素,下面請同窗們模仿《鄉愁》中以具體事物體現抽象概念想象方式就下面的詞語任選一種詞語,做某些想象練習。請仿照詩作中的“鄉愁是……”這一句式,以“鄉愁、懷念、幸福、記憶、童年”為本體寫一寫與詩句相似的句子,能夠是一句話,也能夠是多句。教師小結學生練習并舉例:鄉愁是雕刻在記憶中的古老童話;鄉愁是那根靈魂深處流動的血管;鄉愁是雨中的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鄉愁是秋天的落葉,飄飄悠悠,飄到何時愁方休。4背誦全詩這首詩,詩人借助四個意象,抒發了自己濃濃的鄉愁,子思母念,鄉愁可人;夫妻愛戀,鄉愁動人;祭母奠土,鄉愁動人;愁緒祖國,著筆驚人!如此動人的鄉愁曲請同窗們帶著深情再去讀一讀,并把它背下來。(六)拓展延伸,比較閱讀臺灣當代女詩人席慕蓉的《鄉愁》(詳見課本P5)也是抒寫鄉愁的,說說它與課文在體現上各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并明確,教師補充:相似處:①這兩首詩有著相似的寫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陸,后來赴臺灣。②兩位詩人都鐘情于中國古典文化,承繼傳統文化中鄉愁的永恒主題寫出了新意。不同處:席慕蓉的家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家鄉的土地。她只有在夢里,在詩中,寄托無限鄉愁。她的《鄉愁》,纏綿悱惻,分別寫家鄉月夜的笛聲、離別家鄉時心中含糊的悵惘、別后對家鄉的綿綿懷念,意境深幽,比方新異,也含有比較強的時代意義。但在思想深度的開掘上,這首《鄉愁》不如余光中的《鄉愁》那樣深刻。(七)課堂小結這堂課,我們通過對詩歌的品析,看得出詩人已經把鄉愁升華為整個民族的感情寄托。詩人在《從母親到外遇》中寫到:“大陸是母親,不用多說,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魂仍然縈繞著那片故土……我離開她時,才二十一歲呢,再還鄉時已六十四歲,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回眸再來已雪滿白頭……”這不啻于泣血的悲啼,含淚的呼喚!“斷腸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啊,揪扯著我們每個人的心!就讓《家鄉的云》捎去我們對臺灣同胞、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喚: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媒體播放歌曲《家鄉的云》)。(八)布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詩。2、仿照這首詩,寫一首題為《童年》的詩歌。六、板書設計
鄉愁余光中小時候-郵票-母子分離
家鄉之思長大后-船票-夫妻分離主題后來—-墳墓-母子死別
升華現在--海峽-兩岸分離
家國之思七、教學反思《鄉愁》是一首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詩人以獨特的意象、嚴謹的構造、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厚強烈的思鄉情懷。學習這首詩歌,我按照“朗誦——品味——發現”這樣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去感受詩歌的美,使學生對詩歌的賞析上升到一定的審美的層次。首先,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使詩中所抒發的情感叩擊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的共鳴,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情感。《鄉愁》一詩,句子有長有短,參差不齊,節奏感很強,很適合學生的朗誦。但我們學生的詩歌朗誦能力較差,對此我結合詩歌的特點,在課上加強了對學生的朗誦指導,重要是讀出感情、節奏、重音,注意語速、語調等。通過朗誦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音樂美。如配樂范讀使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詩的感情基調、語速、節奏,對學生的朗誦起到了較強的指導作用。另首先,通過品味富有體現力的語言,深刻地感受蘊藏在字里行間的真情實感。《鄉愁》用時空的變化次序來組詩,使這首詩的層次非常清晰,由對家人的懷念上升到對祖國大陸的懷念,正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升華,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體現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緊跟時代步伐的農業職業經理人考試試題及答案
- 地槽電纜敷設施工方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特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資料員-崗位技能(資料員)證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 硅冶煉與可持續發展考核試卷
- 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綜合能力評估試題及答案
- 電氣工程與智能電網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考試的通識知識點試題及答案
- 橡膠制品在建筑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窗簾面料的智能抗菌特性考核試卷
- 四川省廣安市2022-2023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數學期末試卷(含答案)
- 2024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4年北京市房山區九年級(初三)二模語文試卷及答案
- JJF(機械) 1066-2021 超聲顯微鏡性能校準規范
- 2024年全國工會財務知識大賽備賽試題庫500(含答案)
- 中醫內科學(水腫)模擬試卷1(題后含答案及解析)
- 【高中語文】《再別康橋》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可行性報告】2023年電氣火災監控系統行業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2024年商洛丹源電力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上海中考英語語法專項練習題集和參考答案
- 貸款利率浮動協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